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咸宁高中王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文章结构。

2. 对文中的语言进行品位,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略)(学生阅读,了解)

2、需牢记的代表作:(学生分析,教师指导学生牢记)

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围城》

短篇小说集: 《人兽鬼》

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3、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设问:假如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教学预设:生:中国诗有什么特点。生: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

三、引导自学

1、设问:各位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请各位自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话语,带有“中国诗”字眼的句子是关键句。

学生埋头阅读,圈圈点点。

(教学预设:大多数学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①中国诗是早熟的;②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③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性;④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个别学生可以找出⑤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2、引导学生归纳,以上五条是从诗歌的发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方面讲了中国诗的特点。

四、提问思考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立场)来论述中国诗的特点的?

明确: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这是狭义的比较文学。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季羡林语)

五、合作探究

(一)设计:学生细读课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分组讨论)

(二)教师进一步概括:钱钟书先生从五个角度阐述了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

从诗歌的技巧来看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

(三)梳理全文(文艺评论)结构

引论:立场比较文学

发展

形式

本论:技巧

语言

内容

结论: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六、品味语言(第二课时)

本文的说理,充满了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且这种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征博引,充满机智,充分体现了钱钟书语言的幽默特色。

示例: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理解: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问题:请找出你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离篇)(班级讨论)

参考答案:1.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理解: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2.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理解:本句隐讽那些不懂西方文化却装懂的人。

3.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狂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理解:形象地进行中外诗歌风格的比较。说外国一些诗人的风格是“拔木转石的

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准确。以“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比喻中国诗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准”,妙趣横生中凸显出总体上“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4.“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添了甜蜜。”

理解:结尾引用的这两处比喻,有情有理,点破了比较文学与研究者的关系。切合听众实际,拉近与出门在外的美国士兵的距离,显得温馨亲切。

5.贵国爱伦·坡(Poe)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这里作者的用意在于衬托中国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练,而不是嘲笑爱伦·坡的目光短浅。“太可惜了”,给人以遗憾的感觉。这样说,也注意到了听者的心理反映,让听者有亲切感。

七、课堂小结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八、布置作业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课后练习第三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钱钟书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文艺随笔的阅读理解及比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文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明确古典诗歌的特征,提高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比较差,本文又有许多诗歌在里面,学生理解起来更难 学习重点: 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学习用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中关于诗歌特征等问题的独特论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 《谈中国诗》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文艺随笔。本单元的课文多为论述式、阐发式的,有一个核心议题,更具有议论化的特点,学习本课时一定要把握作者缜密的构思,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归纳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解读本课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还原作者思路的过程,明晰了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找出了重点难点问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高一阶段。已学习过一定量的议论文,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旧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流程: 一、导语设计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那么欧洲人呢? (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比较思维)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成功运用这

趣味文字 公开课教案

趣味文字 学习目标 1、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体验设计字体的乐趣。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与美化方法,体验各种不同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和再造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重点: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能创造出美观、活泼的新字体。 难点: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能用趣味化的手法表现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视频《西游记》主题曲猴哥导入 师:同学们,这首歌唱得是谁呀? 生:孙悟空 师:展示宋体字、黑体字和变体字孙悟空?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学生回答:喜欢变体的,看起来形象、生动、活泼、很吸引人。 说得真好,我们把这样的文字叫做趣味文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趣味文字,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出示课题:趣味文字 二、新授阶段

(一)、了解趣味文字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趣味文字? 课件出示趣味文字定义: 趣味文字也叫变体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结构、字形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 趣味文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具有形象、简洁、生动、有趣的特点。 (二) 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 1、小游戏——猜猜看 师:咱们做个小游戏啊,请大家猜猜看这都是什么字? (老师展示了年年有余、外语、恭贺新春这几个变体美术字,让学生猜一猜写的是什么字。) 这些变体美术字都非常形象,那它们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问题:观察这些字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 2、了解规律 这些字都是根据黑体字或宋体字进行设计变化的,将外形、结构、字义方面进行了变化。 (三)变体美术字的表现形式 1、笔画变化

最新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案精选范文合集

最新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案精选范文合集 《谈中国诗》是钱钟书所写,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有卓著成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案精选范文合集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出示投影: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 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篇》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论述中国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教案趣味文字

教学目的; 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 顺与书写方法和美化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 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 乐趣。 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 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 体美 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 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 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教案 字 趣味文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 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 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出示范字“花”两 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 为什么?生 ---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 义,运用丰富的想象 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 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 性。 b、字形变化: 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结构变化: 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 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 味性。如: 形象体:“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 形象又生动。字形变化: “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笔画变化:如:“天

《谈中国诗》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剖析文本内容。 3、鉴赏文章语言。 4、引导学生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从抓段落的关键句入手,了解中国诗的特点。 2、引导学生鉴赏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 3、阅读拓展延伸。 教学难点1、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2、中外诗歌的比较阅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可见他们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和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板书)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其夫人杨绛曾说其名由“抓周”而取。 他一辈子“钟情于书”。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很多中外著名人士评价他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三、剖析文本内容 1、学生大声诵读课文,找出每段的关键句。 2、学生准确筛选相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教师点拨。(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3、教师归纳小结:钱钟书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的散文以思想和睿智见长,《谈中国诗》可用一个“通”字来概括,一是通古今,一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板书)

小学美术《趣味文字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变形艺术字的定义和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艺术字的基本书写与美化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 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感受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艺术字的基本书写与美化方法。 2、富有创造力地进行艺术字创作。 【教具】 PPT、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尺子、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四位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 是谁呀?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图片)

师:你们认识他们吗?生: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师:那你们发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别的秘密吗?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唐僧、悟空、悟能、悟净师小结导入:师徒四人的形象是由他们的名字经过一些变化组合而成的,原来方正规矩的汉字也能变得如此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趣味文字。(张贴手绘课题趣味文字) 二、新授: (一)了解趣味文字的概念和特点 师:那什么是趣味文字呢?1、课件出示趣味文字定义:趣味文字也叫变体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结构、字形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让学生读一下)师:今天啊我们的唐僧师徒还带来了他们的文字朋友来到了我们的美术课堂,这两个汉字朋友是谁啊?(课件出示趣味文字) 生:齿、海 师:看看这两个汉字经过打扮之后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啊?进行了怎 样的变化? 生:

师:再出示他们的宋体字,咱同学更喜欢变体美术字还是宋体字?为什 么? 生说特点课件呈现变体美术字特点 (二)变体美术字的变化 师:变体美术字重在一个变字,那怎样变呢?我们一般从字形、字意对字体进行创意变化。咱们看一下这幅图片(长命百岁),这个老爷爷的形象是由哪几个字组合而成的,仔细观察这四个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组成这个图形的? 师:引导“长”的竖钩怎样了?弯曲了变成老爷爷的额头和鼻子“长”的撇弯曲变成了老爷爷的眉毛,通过改变字的外形进行变化这就是从字形方面进行变化的。 1. 未来、课本中杨弦的招贴画《盼》“补”(改变了笔画的粗细)这是从哪方面进行变化的?字形 2. 非常设计屋雨和错位(观察怎样变化的?对笔画进行了夸大和移位)这是从哪方面进行变化的?字形 3. 出示美国罗伯特·印地安纳—— LOVE 雕塑 师:这个 LOVE 雕塑比写在纸上的 LOVE 更有(立体感)师:考考咱同学们这个立体的字是从哪方面变化的? 生:字形 师:对,也属于字形方面的变化 4. “指” 课本“彩、鹤” 师:看这两个字怎样变化的?把鸟换成了鹤的形象 “彩”把三道撇换成彩色的云彩 这样的变化主要是从字意方面进行变化的活动: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了,怎样对“山、雨”进行变化?(生可以任选一个字说) 山、雨 [多媒体展示 ] ) 生 1: 生 2:

小学美术《趣味文字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变形艺术字的定义和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艺术字的基本书写与美化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与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感受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教学重难点】 1、掌握艺术字的基本书写与美化方法。 2、富有创造力地进行艺术字创作。 【教具】 PPT、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尺子、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四位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呀?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图片)

师:你们认识他们吗? 生: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师:那你们发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别的秘密吗? 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唐僧、悟空、悟能、悟净 师小结导入: 师徒四人的形象是由他们的名字经过一些变化组合而成的,原来方正规矩的汉字也能变得如此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趣味文字。(张贴手绘课题------ 趣味文字) 二、新授: (一)了解趣味文字的概念和特点 师:那什么是趣味文字呢? 1、课件出示趣味文字定义: 趣味文字也叫变体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结构、字形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让学生读一下)师:今天啊我们的唐僧师徒还带来了他们的文字朋友来到了我们的美术课堂,这两个汉字朋友是谁啊?(课件出示趣味文字) 生:齿、海

师:看看这两个汉字经过打扮之后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啊?进行了怎样的变化? 生: 师:再出示他们的宋体字,咱同学更喜欢变体美术字还是宋体字?为什么? 生说特点课件呈现变体美术字特点 (二)变体美术字的变化 师:变体美术字重在一个变字,那怎样变呢?我们一般从字形、字意对字体进行创意变化。 咱们看一下这幅图片(长命百岁),这个老爷爷的形象是由哪几个字组合而成的,仔细观察这四个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组成这个图形的? 师:引导“长”的竖钩怎样了?弯曲了变成老爷爷的额头和鼻子 “长”的撇弯曲变成了老爷爷的眉毛,通过改变字的外形进行变化 这就是从字形方面进行变化的。 1. 未来、课本中杨弦的招贴画《盼》“补”(改变了笔画的粗细) 这是从哪方面进行变化的?字形 2. 非常设计屋雨和错位(观察怎样变化的?对笔画进行了夸大和移位) 这是从哪方面进行变化的?字形 3.出示美国罗伯特·印地安纳——LOVE 雕塑 师:这个LOVE 雕塑比写在纸上的LOVE 更有(立体感) 师:考考咱同学们这个立体的字是从哪方面变化的? 生:字形 师:对,也属于字形方面的变化 4.“指”课本“彩、鹤” 师:看这两个字怎样变化的?把鸟换成了鹤的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范文

人教版髙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范文 【导语】《谈中国诗》被编排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髙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五册第二单元,当属文艺学论文学习单元.厘淸文艺学论文的特点,把握文艺学论文在髙中阶段的学习要求,明确文艺学论文在第五册教材中所承担的学习任务,是实施教学之前的蓄势.心中有教材,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会沿着教材铺展开来的脉络,水到渠成?同时,要关注《谈中国诗》的文化特性,毕竟它是学者文化随笔中的经典,而且所谈论的对象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因此.抽离《谈中国诗》的文化内涵,教学注泄会是一个干巴巴的过程?借助于作者提供的文化解读之梯,升登中国文化的髙处,在中外文化共同营造的场效应里,欣赏领悟《谈中国诗》的深度和温度,将是一个愉快的精神桑拿的过程?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泄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岀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髙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 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 中国投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脳”,中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髙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彎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附,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髙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四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而的轻莺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稱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需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四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岀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而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蟹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朿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徳、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四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出示投影: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

2021年五年级上册美术《趣味文字》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趣味文字》教案 【 - 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___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 ___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微软雅黑、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微软雅黑: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 ___?生----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 ___、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公开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公开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是钱钟书先生的一篇文章,编入了高中语文教材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听 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公开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 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2.学 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鼓励学 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 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1、作者简介(略)(学生阅读,了解) 2、需牢记的代表作:(学生分析,教师指导学生牢记)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围城》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3、拓展激发阅读兴趣:(教师介绍) 《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 4、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设问: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教学预设:生:中国诗有什么特点。生: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 1、设问:各位“美国人”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请各位自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话语,带有“中国诗”字眼的句子是关键句。 学生埋头阅读,圈圈点点。 (教学预设:大多数学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①中国诗是早熟的;②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③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性;④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个别学生可以找出⑤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2、引导学生归纳,以上五条是从诗歌的发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方面讲了中国诗的特点。 教学预设:

人教版-语文-高三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4

人教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 (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那么欧洲人呢? (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比较思维)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成功运用这一方法的文章。(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江苏无锡人,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长篇小说《围城》大家都熟悉。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

10谈中国诗教案设计(一等奖)

10 *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一等奖) 1.了解钱钟书及其主要作品; 2.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4.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感受钱钟书生动、机智的语言。 5.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6.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谈中国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学评论单元,高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形成了一些文学常识和文学理论知识,因此有条件从感性到理性,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学习这篇文章,但是要由现象抽象到理论,这是比较难的,需要教学上引导恰当,实现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3.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感受钱钟书生动、机智的语言。 4.了解钱钟书及其主要作品; 5.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6.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一、故事导入 (多媒体展示钱钟书与长城)同学们,你们知道钱钟书这个人吗?(学生回答)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有关钱钟书的故事:据说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到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一天,西方一位女学者来到中国想要约见钱老。可是钱钟书先生却婉言谢绝,他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说话的幽默与机智由此可见一斑。那么钱钟书的学术论文语言又有怎样的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

谈中国诗 经典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必修 10 谈中国诗 钱钟书 教案 A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理清本文思路,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清本文思路,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熟知中国诗歌特点(主要是暗示性),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一、作者、作品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二、整体把握 抓关键句,理清思路,概括观点: 关键句: 第一段: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第二段: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1

《谈中国诗》市竞赛课一等奖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提炼并概括中国诗歌的特征。 2、通过比较,了解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筛选信息,梳理文章思路结构,把握中国诗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中外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1、课件出示图片,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那位意气风发、英俊儒雅的学者是谁吗?对,他就是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 1939年,钱钟书先生来到当时的国立师范学院,任外文系主任。后来,先生以国师作为三闾大学的原型创作了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围城》。先生的这尊铜像及国师旧址现在就位于涟源一中校园内,欢迎同学们有机会来涟源一中探寻国师遗迹,领略先生风采。钱钟书先生有着“照相机式”的记忆力,过目不忘。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被誉为玩转中西方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著作等身,享誉世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围城》,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中国诗》,领略先生的风采。 3、明确学习目标。 请大家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文本探究 (一)明确谈诗立场 1、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①,钱钟书先生是在给什么人做演讲? 明确:美国人 2、先生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是以一个什么样的来立场谈中国诗的?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我们从第一自然段中来找答案。 3、明确:比较文学 钱钟书先生是站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以“比较文学”的立场来谈中国诗的。(二)抓关键句,筛选中国诗的基本特征 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在谈中国诗的特点? 明确:2—7自然段。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7自然段,划出关键句,筛选出中国诗与外国诗的特

趣味文字教案

第五课趣味文字(2) ----变体美术字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 一、教学目的; 1、在了解变体美术字知识,了解变体美术字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变体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能否了解变体美术字的构成方式与变化规律。 2、学生能否对学习的美术字变化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四、学情分析: 变体美术字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日程生活当中,比如电视上、街头广告上、商品包装上都有很多。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上课时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变体美术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总结各种变体美术字的特点,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事物的内力。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变体美术字商品包装、变体美术字卡片。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复习导入:什么是美术字? 美术字是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文字,其字体醒目、美观、易认,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出示部分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品评其优缺点。 ②师在黑板上演示“冰”字的三种变化方法,让学生比较基本美术字与变体美术字的不同之处。(第一种是黑体字,第二种是头上加了冰的效果,第三种是笔画

卷曲变化的效果。) 学生比较得出后面两种更夸张更活泼更富于变化。 师导处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变体美术字 2、发展阶段 ①认识变体美术字及特点:(课件展示) 变体美术字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变体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既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变体美术字的分类 1)、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长短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2)、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3)、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4)、形象: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5)、立体:利用透视原理画出字的三维效果,使之具有空间感。 ③课件按类别展示不同变化的变体美术字让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如:形象体:“花果”运用花朵和水果来代替某些笔画,提升了花、果的趣味性既形象又生动。字形变化:“流水”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笔画变化:如:“虫儿飞”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蝴蝶翅膀装饰更加美观。结构变化: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儿童乐园”的④、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 课件演示不同商品包装上的美术字让学生欣赏,以此激发学生对不同变化的变体美术字的创作欲望。 ⑤、变体美术字创作: 1)、课件展示“虫儿飞”、“跳跳豆”两组文字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设计。“虫儿飞”要设计出虫儿的可爱与飞的感觉,“跳跳豆”要设计出豆的活泼与跳跃的感觉。 2)、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3)、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⑥、作业分组进行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⑦、师作课堂小结,突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 六、课后拓展 给我们的某个家乡特产设计一个的包装,包装上要有吸引人的变体美术字。

《谈中国诗》教案doc

课时编号: 谈中国诗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本文主要内容是谈中国诗的特征;全篇结构表现为“总—分—总”式,主体结构则为并列式;主要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和例证法。 2、学会对比论证。 3、理解文中重要词句。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深刻的语言内涵。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教学方法】 自读、研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读诗的感受、对诗的印象、对诗人的评价等均可作为导入的素材。 2、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二、钱钟书夫妇简介 (一)钱钟书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

”有趣的文字“美术教案

课题:趣味文字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欣赏,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教具学具:记号笔、水彩笔素描纸、尺子、PPT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欣赏等 教学过程: 1、导课,出示PPt、引导学生欣赏,猜字。 2、板书:趣味文字 一、新知呈现 1、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PPT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 2、常用美术字主要可分为几种?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二、讲授新课

①认识了解趣味文字的特点: a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 b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形象、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趣味美术字 1、出示PPT,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教师现场示范“火”的写法) 2、出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 a、首先画出字体的基本骨架,大小和形状。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的肉。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到趣味文字呢?你们都看到过哪一些?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畅谈感受。 三、实践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