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看法

谈谈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看法

谈谈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看法
谈谈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看法

谈谈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看法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文化历史传说、自然在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综合,也是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国情又可分为基本国情与具体国情两个层面,以下将从基本国情谈起,再从具体国情分而述之。

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这一时期中国的历史地位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同时,中国社会还具有“三个没有变”的基本特点,具体来讲即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

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而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吧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

阶段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十七大,十八大的召开又将我国的经济发展向着小康社会的终极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推进与发展。

下面我将从;资源环境,科教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人口状况五个方面分别论述中国的具体国情。

1,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自身资源不足,对外国资源依赖度高,能耗污染强度名列前茅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三大特

点。

就单纯经济发展速度而言,中国经济近20年高速发展,成果喜

人。殊不知,外表华丽的发展速度背后,实则是劳力换资源在

苦苦支撑。通常来讲,经济发展表现为人均GDP的增长,同时

即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增长。中国2003年的经济增长9.1%,但却消耗了16亿吨煤、2.5亿吨油、2亿吨钢材、8亿吨水泥。以

此巨额消耗量乘以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不由让各国发出“谁

来养活中国”的感叹。

与此同时,中国单位产值的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单位

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0

倍。也就是说,中国GDP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要付出比其

他国家更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大的环境污染代价。而这些代

价,都要由中华民族的子孙来承担。

种种危险信号表明,国内的资源和环境再也无法支撑这种粗放

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但不是

经济强国。若想从根源纠正以环境换发展这一愈演愈烈的恶性

循环,又岂是简单的喊喊可持续发展的口号所能解决的。

2,科技教育状况:个人认为,用“基础差,急于求成”来描述中国科技发展状况恰如其分。

拥有世界数一数二的科研人员数量,却迟迟未现诺贝尔奖;每

个月都有天文数字的科技论文诞生,学术成果却得不到世界认

可;每年有四五十万个专利申请,核心领域却依旧要依靠“创

新跟随”吃力发展。不由让人发出“科技三问”中国怎么了?

要我说,不是中国人笨,亦非政府不重视,制度问题是本源。

拨款的政府化造成了科研方向上的急功近利,更在一定程度上

引发了基层的造假风气,科技成果的评审演化为沆瀣一气的闹

剧,低下的效率迟滞了科研进度与速度,根本上,急于看到成

果而忽略基础的扎实从根源上造成了,中国学术的尴尬现状。

当然,有缺点却也不能妄自菲薄,中国的工业实力和科技实力

从绝对数字上来说还是相当强大的,我们能造几乎全科目全体

系的军工产品,我们依旧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国、轻工产品

制造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造船国之一。意识到差距何在,

才有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国的未来,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未来

的样子,因此,从自己做起,夯实基础,忌急忌躁,脚踏实地,我们才会真正拥有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文明进步的话语权。

5,社会状况:

在百度输入“中国国情”,弹出最多的字眼是:仇富,腐败,道德沦丧。

不妨先行抛开各种门各种事件的恶劣不谈,也不管中国是否真的发展到了背离文明道德沦丧的可怕境地,我倒是更为关心:广大的网民是否真的具备基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随波逐流的稳定三观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本人文素养。

相比用脑思考,大众似乎更偏向于动嘴谩骂,说是言论自由,多数不过是随波逐流,有些事情本身并不可怕,反倒是大众偏离真相的宣传与轻易便被恶势力定向诱导比起众多社会现象来的更加让人担忧。古时君王都喜愚民政策,对于为数不多头脑清醒的知识分子不是拿来利用,就是统统杀光。愚民的悲剧不在于看不清本质,参不破真相,而是大众的力量一旦被恶势力诱导,便可成为翻云覆雨的力量。所以倡导大家理性爱国,更要理性生活,只有具备了对海量信息的基本甄别能力,提高了公民普遍素养,人们才能冷静分析事实,才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状况的第一步。

6,文化传统:记得网上疯传的某视频对中国文化现状的分析颇为恰当:中国人迷恋烧香拜佛,却无宗教信仰,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却成不了世界的学堂。

从广电总局年年加大对外片的审核力度,频频加大限娱令颁布频率来看,中国官方对来自西方的文化入侵,颇为紧张。看片喜欢看洋片,

过节喜欢过洋节,究竟是大批中国青年崇洋媚外,还是中国本身缺乏价值输出?我认为,对于此类风气,越禁只能越激起大家的反抗意识与好奇心,以博纳百家,取精去粕的心态看待外来文化,才是振兴中华文化的不二法门。

中国不缺大家,也不缺文化,错只错在大众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心态,说白了脆弱的民族自尊心和薄弱的民族自信心,才是造成中国正被西方文化强烈的洗脑,自己却很少有价值输出的根本原因吧。

人口状况:

从1978年的计划生育法的颁布,使进40年中国少生4亿人,到如今老龄化社会的担忧。人口问题再次提上议程。

据统计,大约到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就将耗尽,劳动力供给优势将不复存在,让我们骄傲的“世界上四分之一劳动人口在中国”,将演变为“世界上四分之一的老人在中国”。2025年后劳动力将以每年900万至1000万的速度下降,老龄化社会迅疾而来。2000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图还是“金字塔”型,即老年人最少,在塔尖;中青年与少年人构成巨大的基座。而执行计划生育比较严格的江苏、北京、上海已经成了“枣核”型,中年人成为最多数的人群;如果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2040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图可能变成柱状或锥状,北京上海的本地人口结构图会变成“蘑菇云”。这一残酷事实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沉重打击自然无用赘述。单纯的“少生孩子多种树”显然已被残酷的事实推翻,新的更为宽松的人口政策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分析之后,大国背后问题自然也大,但瑕不掩瑜,诸多问题依旧掩饰不了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势头和崛起的必然信心。我们应当相信,更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泱泱大国会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眼中的中国国情

我眼中的中国国情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我国正处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每个公民都应该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国情的现状,同时抱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改善它。首先,我们应该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来高度重视认识国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对国情有了最正确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最符合中国国情、最适合中国今后发展的政策。为了制定的政策贴合实际,以深厚的爱国情怀来懂得不断变化的古今中外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要战略性地把握国情实际。国情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多方面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了制定的政策符合长远的发展和根本利益,需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国情,把握全局和主要方面;然后,要坚持调查研究:要下到百姓、基层中间,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对国情有最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只有不断地调查研究才能掌握动态的国情,才能避免主观主义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政策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生,也才能把事情办好。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从时间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空间坐标看,我们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就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尚未根本改变,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明确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大政方针、正确提出发展目标的基本立足点。 从国际看,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许多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贴合实际,增强危机意识,不要被表面所取得的成就所蒙蔽,充分认识到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碍。 从经济上看,近几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现状令全世界瞩目——我国GDP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7万亿美元。同时,我国GDP连续四年增长10%以上,已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然而,我国人均GDP至今仍排在世界百位以后。如果说GDP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那么人均GDP反映的就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我国仍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穷国。 2003年底,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时也曾说:“中国有 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要求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就资源而言,中国,看似地大物博,其实在拥有巨大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很难长期支撑经济的发展,这已不是一个遥远的“明日危机”,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国家环保总局曾有一个保守估算,2004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全国GDP的3.05%。 资源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切身利益,更是事关民族未来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使节能环保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尚需全社会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重要体现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方位等方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把握。 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之所以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出现了错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和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闭关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以上。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把握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 (一)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二)历史方位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着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着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时间的长期性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立论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如何看待中国基本国情(主要从中国文化角度)

如何看待中国基本国情 摘要:中国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有助于我们从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审视国家、看待社会、正确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文旨在以个人的把个人阅历和经验进行总结,主要以文化角度,指出中国所蕴藏的能量。 关键词:基本国情、人文文化 首先,这是一个很值得一名中国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怎样一个国度,有着怎样的“根”,发展出了怎样的叶,我们来自那里将去向何方。 本文中的国情主要指政治和文化。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里面。一个民族的集体心理素质是最人性,最能代表集体性格,反应民族特质的因素。民族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说明我们的文化背景,以及能够用其预测将来的前景。同时民族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地受文化氛围的影响。 一、中国人民的心里素质决定中国将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文化在变化,政治在改革,科技在发展。可是总有些贯穿始终的“中国人的性格”。我们在春秋时期是“百家争鸣”,到了汉朝以后是“孔孟之乡”,到了现代我们是“社会主义”。贯穿始终的是我们基本上是无神论,如果信仰神是“出世”的,我们就是“入世”的民族,出世把“神”放到了最高位置,把“进天堂”等当做了人生最高目的,而我们的道德观念里面始终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入世目标作为我们评判自己的标准。在人类摆脱“生存”这个问题,开始有了休闲时光以后,开始形成道德,信仰,和哲学。西方无疑是让出世信仰左右了道德,我们则是以入世的礼仪和哲学左右了道德和行为准则。所以我们有着和西方截然不同的集体心理素质。以这种心理素质角度来看,分析中国的前景,比起借鉴英美等欧洲国家,更应该借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情况。这三国都是在二战后急速发展,并迅速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的。所以,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及其乐观的。 下面对中国人的两条文化特点进行列举,辅助说明上述观点。 1.中国是一个崇尚勤劳的民族。中国的哲学的出发点都是怎样取得更大的“入世”成就。中国人民是极度向往成功、望子成龙的民族,所以一代代的家庭传承下来就是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怎样达到功成名就。每一个人的向往汇聚成集体意愿的时候力量是很强大的。在非洲,中国工程对的速度极快,甚至有些非洲人认为中国人是不休息的。在世界很多国家,国民都是以享受快乐为中心,这个也是中国能在发展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Word版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 谈及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这个话题,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中国的国情,怎么样才算是正确认识以及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到底有什么意义。本文将基于理论知识和现实的观察感悟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1中国的国情 所谓国情就是国家的情况,狭义上的国情主要指的是一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状况。说起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曲折历史的发展中大国,有的人想到了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有的人想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也有的人想到了腐败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些无一例外都是中国国情的标签。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层出不穷的各种信息更是将国情具体化、复杂化,如“中国的小广告出现在了巴黎的地铁”、“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准博士中毒身亡”、“习总打的新闻造假”,由此可见,一篇报道、一种行为乃至一句话、一个词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作为这个国家国情的写照。 2如何正确认识国情 国情内容的广阔、现实的复杂都增加了理解中国国情的难度。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首先要抓住核心,即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今天的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马克思描述的社会主义情景,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落后于资本主义,都是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其次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不仅要横向比较,更要纵向比较。对于国情的认识,一味地悲观或者乐观都是不可取的,很多人在看到欧美的发达之后,就对中国的现状小则抱怨,大则报复。我们在认识国情时应该在横向的比较中看到我们的不足、差距,同时也应该从纵向的比较中看到我们已然取得的不少成就,国家是在发展的,现状是在不断变好的。再次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要客观,要深入本质。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研究过的、分析过的都不一定是正确的,何况那些看到的、听到的。不盲从、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对于正确认识国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3正确认识国情的重要意义 3.1正确认识国情,有利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小学时,每每提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以为然,私下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本性的改变真的难于江山的改变吗?而今随着阅历的增长以及自身的亲身经历,再无当初的无知和多疑。人之为人,不在于脑袋、四肢构成的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完整版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 四辩稿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正方一辩稿 一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我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认识和看法

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认识和看法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它包括:历史国情、自然国情、现实国情。 基本国情是各类国情的概括和提炼,它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三个“没有变”,是对中国发展现阶段和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它们分别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机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有了成绩,是客观的事实,也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将这份鼓舞过分演化为自我陶醉或洋洋自得就不好了。正因为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所以我们不得不清醒认识到,我们是在崛起,但眼下我们还有诸多问题和困难有待解决。过早沾沾自喜,只会弱化我们进步的动力。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世界第二,那么人均国民总收入呢?0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是7476美元,位居世界第94位。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方面我国是以出口大国的姿态步入世界市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总额增长约数十倍,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然而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依然偏低。显然,在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国情的三个没有变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国情的三个“没有变” 摘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中强调指出三个“没有变”,三个“没有变”相互关联,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方位的逻辑统一体。正确理解三个“没有变”可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位置以及存在的问题,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所以,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的价值导向不动摇;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导向不动摇;须坚持“基本路线”的路线导向不动摇。 关键词:提出,基本含义,意义,实践要求 一、三个“没有变”的提出及逻辑关联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三个没有变”的历史方位,对于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三个没有变”质的规定性分析,不难看出,“三个没有变”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又是生产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不发达这

一本质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则是由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是这一特征在国际地位上的反映。三个“没有变”相互关联,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方位的逻辑统一体。 二、准确理解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含义 (一) 基本国情没有变 讲“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即本质特征没有改变。尽管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但不尽完善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仍然阻碍和桎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立合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还相当漫长,任何急于求成的社会制度变革都是有害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 (二) 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讲“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是讲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不足仍是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唯一出路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不断做大财富蛋糕。(三) 国际地位没有变 讲“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是指我国的国际身份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尽管经过30 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2010 年我国GDP 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 只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

浅谈我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韩雨杉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作为当代一名青年,我们再也不能效仿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飘逸心境了。当代社会已经慢慢步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在学校汲取知识的时候,通过各种媒介也能时刻了解到身边事、国事、天下事。在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个人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一、社会人口结构 提到社会人口结构,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不免被提及:社会老龄化。我最近在各大门户网站看到相关机构发布的一些权威数据,据统计,到2013年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又一批为祖国大发展付出心血的人们,在经受时间的冲洗后步入了夕阳红。因此,养老机制改革也迫在眉睫。 关于社会人口结构,有这样一个值得所有在校生关注的群体:高学历知识分子。我们可以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中清晰的了解到: 2013年就计划统招博士研究生69000,硕士研究生539000。中国慢慢的不再单纯的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逐渐变为了一个人才大国,进而成为一个人才强国!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环境中,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其他类型的群体还有很多,在此

就不一一赘述。 二、改革与机遇 在中国依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提到改革,让人不禁想到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发展的齿轮快速旋转。前些日子我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运行。它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商业嗅觉灵敏的人们争相前往购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是以“开放红利”激发“改革红利”的绝佳契机。而且,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会带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变革。如果能够顺利推进,定然能够为全国性的改革破局,会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 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方面改革刻不容缓,例如:医疗改革。当然,改革与机遇并存,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更要抓紧时间提高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脚步为社会作贡献,在社会各方面改革产生的机遇中实现自己的发展。 三、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不管从经济方面,还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都能够很清楚地发现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客观性、合理性和积极性。打开中国地图,就能很清晰地发现,东部沿海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随着与国际接轨,像广州、深圳这样的沿海城市能够率先接触到国外市场,有

当今中国的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地一二四辩稿子

实用标准文案 正方一辩稿 一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

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晚上好! 如今的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此时就需要国情教育来调整国民心态,使得人民更能知国、爱国,最终报效祖国。基于现状考虑,我方认为国情

正确认识我国国情

结合实际正确认识我国国情 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它包括:历史国情、自然国情、现实国情。基本国情是各类国情的概括和提炼,它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三个“没有变”,是对中国发展现阶段和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它们分别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机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阶段性特征,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集中反映了我国正在经历的“四个深刻”变化,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阶段性特征思想的提出,使我们对国内发展环境有了更加全面、清晰、深刻的认识,成为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一辩稿 谢谢评委,各位观众、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方认为在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首先,我为大家明确一下几个定义: 国情教育是教人正确的认识本民族国家,并树立正确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观念,达到爱国、报国的目的。 民族自豪感是国民客观认识当今国家国情,对民族成就真正认可并对其传达的精神给予继承,是主观判断得到的,是一种价值取向。 民族危机感是本民族在同外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劣势,或者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胁而产生的紧迫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今天只有合理的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才能让国家和民众良性发展,所以我方的判断标准是,当下何者更缺乏并且何者更能达到国情教育目的,促进国家发展,就更应该侧重培养。 我方将立足国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1.民族自豪感是解决国家危机和问题之道。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都是在知国层面上产生的,心存民族自豪感的人即使在危机面前也会毅然决然的与国家共存亡,而那些存在危机感的芸芸众生,面对国家危机,破釜沉舟不仅需要的对危机的清醒认识,更需要一腔热血。只有代代不忘民族自豪感,才不会临阵退缩。 2.民族自豪感对于一个民族是极其重要的,而当今国人正缺乏民族自豪感。反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人人都为之感到自豪,而有多少人能真正列举出五千年中的民族辉煌,并继承其精神;再者纵观我国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人人都知道地大物博,可是又有多少人具体了解我国国土资源概况、动植物资源概况;最后聚焦中国政治体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国家决定背后的真正意图。 3.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不仅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还能在平时一如既往的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民族,并为之奉献自己。李四光先生说过“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正是李四光先生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国家,奉献给中国的地质事业。如果所有的国人都为了民族奉献自己的所以,国家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WORD版

中考思品基础知识135问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答: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基本国情的特点、基本表现)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3、什么是初级阶段? 答: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哪两层含义? 答:①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社会性质而言)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就发展程度而言)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1956—21世纪中叶) 6、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8、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答:“三个有利于”,即: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12、什么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3、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 答:四项基本原则。 14、什么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答:改革开放。 15、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7、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18、在我国经济的大舞台上,活跃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扮演主角的是什么? 答:公有制经济。 1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可分为哪两大类? 答: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2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答:公有制。 21.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什么? 答:公有制经济。 1 / 6

中国国情精辟论述

吴邦国: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些年我接触过不少外国朋友,他们对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 化表示称赞,对中国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更是感到惊叹。有的朋友甚至提出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疑问。我坦率地告诉他们,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主要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积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事实上,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认识得出的结论。这当中,最重要的有这么三条。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到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9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国家外汇储备达到近2.4万亿美元,粮食总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5亿多吨,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要看到,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基础薄弱,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51%,比发达国家低了约2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同法国相比更是差了近40个百分点,而且主要以餐饮、商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信息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正处在培育发展过程中。二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8倍,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0%至15%。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中国产品的增加值率只有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也就是说,虽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在中国(上海新东方刘源老师提醒:此处可结合“微笑曲线”理解)。中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生产,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到40%,都要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刻不容缓。 第二,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46.6%,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速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快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显著加强。

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1 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4200美元。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 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 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 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 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 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 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的国家通往社会主义应有不同的道路,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由于自 己的国情不同而具有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特色。 2 为什么说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

当今中国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地一、二、四辩稿子

正方一辩稿 一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 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

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晚上好! 如今的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此时就需要国情教育来调整国民心态,使得人民更能知国、爱国,最终报效祖国。基于现状考虑,我方认为国情教育更应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所谓国情教育,是指根据社会要求和按照国家发展的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关于国家基本情况的教育。而民族危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