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立论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立论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立论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立论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新课程背景下的布依族民俗研究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布依族民俗研究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2-10-24T10:05:15.0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0月总第67期供稿作者:王倩[导读]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规定“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王倩贵州省册亨县民族中学552200 摘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规定“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 文化的营养”,还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确,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那么如何将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呢?我想借助“中华民俗”这把金钥匙,在轻松的氛围中渗透民族精神。关键词:新课标布依族民俗民族自豪感提升策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研究日益成为广大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关注的对象,如何认识新课程与校本研究的关系,以新课程为导向如何开展校本研究,校本研究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已成为当今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规定“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确,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那么如何将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呢?我想借助“中华民俗”这把金钥匙,在轻松的氛围中渗透民族精神。 一、布依族民俗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布依族民俗文化,从居住、服饰、婚姻、节令、丧葬、宗教信仰等方面观察,有许多“土著”(原住民)的痕迹。虽然千百年来已逐渐演变,且受外来文化影响,现在很难确认其历史原貌了,但是,仍可以从中窥见一些布依族民族文化的特点。即使与其他民族习俗文化交往融合,布依族仍牢固地保存着本民族的许多习俗文化。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除此之外,我还从布依族民族服饰﹑民族英雄事迹﹑婚恋趣话、民间音乐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当我们找到了“民俗”这把金钥匙,更要拿好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大门。“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民族精神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渗透中华民俗知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二、渗透民俗内涵,贯穿教学始终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思想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更显示出民族精神培育的特殊优势。语文教材中含有民俗知识的课文约占70%左右,思想内涵盈溢,道德营养丰富。首先我选取了以下几篇明显的文章为例,不难发现,其中的中华民俗特色洋溢于字里行间: 高中必修二《采薇》《故都的秋》高中必修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谈美》高中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首先,教师必须有这样的渗透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放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条,显然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地位与要求。 其次,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做好这种渗透的预设。教学预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无论哪个教师,都应用心进行教学设计,哪里需要明理,哪里需要渗透,都要一清二楚、心中有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环节的预设: 1.在导语引入中渗透。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环节,也是启动情趣的环节,如果抓不住这个环节,整堂课将会逊色不少。导语引入渗透方法很多,要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和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细微地去体会,这样的渗透才是有价值的。 2.在朗读讲解中渗透。 语文学科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古诗,必须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情激情,在朗读讲解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包括具体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尤其是丰富的语言环境,将内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体会出来;教师还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范读、比赛读、感情读,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文中的内在感情,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染。 3.在拓展延伸中渗透。 阅读教学是为了学习内容、感悟体验、净化心灵,同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因此,拓展延伸是开发中华民俗内涵的途径之一,能拓展延伸到课外读物,也能拓展延伸到生活经历,还能拓展延伸到社会实践。 4.在作文教学中渗透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动笔写写家乡的风俗,这也是一种渗透。如《春节民俗》是依托综合性学习蕴涵的“民俗文化”生成优质的作文资源。浓郁的中华民俗文化情结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这类综合性学习资源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受到民族人文情感的熏陶,激活了学生积极的写作动机,学生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捕捉到了许多特别鲜明的习作素材。 三、从民俗内涵到民族精神的提升策略 中华民俗的内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解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应当是不经意的,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我尝试的策略是: 1.钻研教材,寻找渗透点。

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我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绝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在我的新书《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中,我要告诉那些“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国人和官员,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多危险、多可怕。我们身处世界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却浑然不知,我们习惯低估我们的对手,又习惯高估我们自己的实力。我今天就是要把我们的危机说清楚,以唤起国人的危机感。否则,我们的经济就要真的翻车了。看看美国,今天之所以强大,靠的就是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一部分了。因为只有危机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 有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危机视而不见,粉饰太平;更可怕的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制造更大的危机。我们常说“成绩是主要的”,这些我们的媒体已经说得够多的了,我就不说了。我在本书中,将专门谈我们在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危机。我经过研究发现,今天中国经济的问题,仅仅依靠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手段,是无法解决的,我们还应该寻找其他办法。“功夫在诗外”,对此,读者可以详细阅读本书。同时,通过本书我也试图理清一条中国下一步“经济改革路线图”来,供大家评判。 我在此再强调一遍,我的预言从来没有错过。在2010年初出版的《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中,我就告诫大家美国要对我们发动汇率大战、成本大战和贸易大战,多少人觉得我是痴人说梦,多少人说我是杞人忧天。当时,我还告诫大家不要以明天的产能过剩解决今天的产能过剩,否则等我们花光了财政积蓄,经济肯定又要二次探底。 如今呢?汇率大战导致中国出口失去竞争力,高端就业岗位回流到美国,低端就业转移到东南亚。成本大战导致中国进口持续飞增,2011年石油进口消耗的美元激增了45.3%;贸易大战导致中国从光伏到轮胎的每一种快速增长的出口产品都被精确斩首。不仅仅是外贸企业被折腾得一塌糊涂,成本大战也精确狙击了4万亿受益的企业,比如铝业60%的铝土矿都靠进口,钢铁行业80%的铁矿砂都靠进口,这些在4万亿拉动下风生水起的产业,如今无不陷入全行业的巨亏。 更可怕的是,4万亿引发的严重通货膨胀,又直接导致老百姓的财富严重缩水;内需因而欲振乏力,又造成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进一步打击了制造业。直接结果就是中国制造业出现一场静悄悄的大裁员,这次裁员的力度和经济下滑的幅度在很多行业甚过2008年金融危机。而带头大裁员的竟然是行业领军企业,裁员的重点又往往是其核心业务的制造环节,比如美的和小天鹅的家电业务、比亚迪的手机和电池代工业务、雅戈尔的服装业务,而不敢裁员的国企只好选择大幅度降薪。直接反映内需冷暖的零售行业更是一片狼藉,从李宁陨落到国美利润衰退,都说明老百姓的购买力在大幅下挫。 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国人还是很有优越感,总是喜欢把别人的威胁当成自己强大的证明。美国战略重心重归亚洲,从军事、贸易、经济等方面全面遏制中国,可是我们很多人对这种威胁视而不见。无论是南海危机、东海危机,还是中东变天,都无法唤醒这些人自大的美梦。反倒是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就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有危机意识。可以说,美国危机意识之强甚至已经到了“妄想狂”的病态。当初,美国之所以捏造

主题班会教案之班会活动设计方案: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主题班会教案之班会活动设计方案:弘扬民族精神,激 发民族自豪感 一、班会主题: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通过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熏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热爱祖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2、通过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班会活动方式:分小组活动,各小组在课前先找好本小组要进行讨论的典型事迹,后讨论总结,然后在班会上交流各自小组看了哪些事件及其感触.

主持人:班长 四、班会前准备 1、经过班长、文艺委员的策划,有了一个初步的活动计划. 2、将同学们分组,要求分组查找一下关于民族精神的资料,并做成相关课件,用于在主题班会展示. 各小组在课前围绕以下几题搜集资料: ①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含义) ②民族精神在战争年代及现代建设中的具体表现.(实例) ③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

3、查阅有关弘扬“民族精神”的图片、录像等相关资料,并整理成发言稿. 五、班会流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在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从“小米加步枪”到两弹一星;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甲午海战到今日的保钓行动;从“东亚病夫”到奥运金牌世界第一.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使我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中华的温暖,祖国的伟大.我们为中华民族而欢呼,为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 (二)各组展示各自搜集的材料 1、主持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其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二是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立论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第三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知道,危机感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我们更需要民族自豪感去解决问题。也许我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是什么让我们得到这么大的提升呢?是民族自豪感,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大炮加坦克,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超越美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国情教育应当更侧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二辩盘问稿1

对方辩友您好: 国情教育的主体是谁? 我们知道,青少年是国情教育的主要接受着,(成年人极少收到系统正规的国情教育,而青少年,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才是国情教育的主要接受着) 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更愿意在国情教育中对青少年施以积极的引导,还是消极的引导呢? 很显然,对青少年施以积极的引导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知道,积极乐观的态度更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而消极忧虑的态度更容易使人们对危机感同身受。 (那么我再请问对方辩友,您所谓的民族危机感应当如何在国情教育中培养呢?) 举个例子,汶川地震后,您认为自国情教育中应当更多的告诉青少年地震中死了多少人,遭受了多少损失,还是应该告诉他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好呢? 青少年与成年人不同,他们极易受到各种负面思想的引导,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应当更侧重于事物更积极的一面汶川地震中有那么多的优秀人物感人事迹,您为何非要把一

些鲜血淋漓的东西摆在青少年面前呢? 。 反过来说把,如果您不断的告诉青少年祖国这也,这有问题那有问题,您说青少年还会对祖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么?而没有了这种归属感,当国家面对危机的时候还会有人挺身而出么? 显然不会。 国情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更注重本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现实、充满希望的未来点燃满腔的激情、从而激发出绵绵不绝的精神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奉献生命, 为国家实力的增强添砖加瓦;在自然国 情方面,祖国有泰山、庐山、峨眉山、珠穆朗玛峰等名山奇峰,有长江、黄河等大河;有云南石林、川西黄龙的“石灰华”、九寨沟等名胜景观;有桂林山水、三峡壮丽景色。在人文国情方面,我国近年经济总量从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远高于同期全球2.9%和新兴经济体5.5%的增速。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还有许多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这些东西不该更多的向广大青少年们展示么?

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国家情怀的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是各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地理教学更应承担起这份责任。人教版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还应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地理教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掘教材内涵,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培养民族自豪感 地理教材有大量事物可用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骄的祖国江山、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宏伟的珠穆朗玛峰、秀丽的庐山、奇异的黄山、澎湃汹涌的钱塘江大潮、奔腾的黄河、伟大的长江、宝岛日月潭、广阔的内蒙古草原,还有众多名胜古迹、宏伟建筑,这些事物无处不体现着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地理教材各章节中包含很多这样的地理事物,它们能够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骄傲感激发出来,进而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在课程上教师应当充满热情的去赞美和歌颂这些事物,进而让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 为了实现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教师进行地理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应当将我国灿烂文化和历史凸显出来,进而纠正妄自菲薄祖国的错误做法。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进行有效培养,使得他们能够树立积极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例如在对我国地震分布进行讲解时,可以对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进行介绍,通过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扎实的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接受深刻爱国主义教育。 2.对建设祖国、热爱祖国激情进行培养 地理教材叙述的对象包括社会现象和地理现象,我国地理教材主要对我国人民利用地理环境、改造地理环境、发展生产、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介绍,例如我国人民在保持水土、植树造林、南水北调、兴修水利、智利河流中获得的成就。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四辩稿完整版

当今国情应注重民族危机感还是自豪感的一二 四辩稿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正方一辩稿 一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来给大家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国情教育是基于国家现状,在全面认知国情的基础上,让国民能够知国、爱国、报效国家的一种教育。民族危机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和忧虑。民族自豪感则是指基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状况、未来走向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我们探讨的辩题是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还是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危机感。二者都是爱国的体现,我方认为更注重三字体现的是一种迫切性,所以我方认为国情教育在两者不可偏废的情况下,应该更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当今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我国国民对重大成就的不关心与漠视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日本在争夺我国的钓鱼岛,也知道菲律宾在抢夺我国的南海黄岩岛,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激光能力已经超越美国,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的超级电脑“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呢?现在我们许多人只知道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极的言论,宣泄着自己对中国的各种不满,觉得中国没救了,甚至想尽办法要搬到外国去。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的民族自豪感确实缺失严重。 第二民族自豪感是民资危机感的源泉。如今,有许多不良商贩只顾自己利益,不惜将各种污染物排放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之中,造成了水质的巨大污染。也许您会说,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民族危机感不知道黄河被破坏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可是他们缺乏民族自豪感,根本就不爱国,黄河被破坏了,又不关他们的事,大不了他搬到外国去就好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不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因为不爱,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丑化中国。没有了民族自豪感何来民族危机感呢?

增强民族自豪感 坚定中国梦信念

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中国梦信念 摘要: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既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又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阐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来感受、体验和探究。教师应充分运用历史学科具体生动、故事性强、易于感染人的特点,使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发自内心、定格于情、体现于行。教学中还可以联系一些鲜活的重大时事历史,让学生放眼天下,关注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初中历史名族自豪感教育培养中国梦 民族自豪感是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祖国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对自己民族的品格和地位感动满足的感情。历史学科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提高全民族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初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人生理想。所以,初中历史教育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熏陶。 历史教学中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也是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寓德育与历史,是历史德育功能的一大特点和规律,历史学科在渗透德育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历史知识具体生动,有时间地点和人物,故事性强,人物鲜活生动,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对于更多保留着形象思维特点的初中生来说,运用具体的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自然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呢? 一、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感受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熏陶,让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心中油然而生。 1、通过对祖国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讲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是几十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学中可抓住历史长河中的一些闪光点,如人类的起源、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都江堰大运河等,教师进行阐发和引导,让学生来探究和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为自己民族的成就而骄傲和自豪。 2、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在学习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时,要引导学生探讨古老帝国由傲视天下到任人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危机感开篇立论2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开篇立论谢谢主席,尊敬的老师,在场观众,大家晚上好。很高兴由我来开宗明义。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主语“教育”,指当今教育,因此教育现状、目的和意义便是辩题基础。宾语“危机感”,辩题核心。但是危机感前面的定语,限制了核心的辩论方向:民族! 首先强调三个概念: 1.民族,我们说中华民族,德意志民族,马克思定义;具有共同语言、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由定义可知:民族本质和表现形式就是文化,也就是说:讨论民族既在讨论文化! 2.《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换言之,民族还在,国家灭亡还可以重建,可民族灭亡了,那就不在了,国家失去内核动力,一盘散沙!中国的发展归根究底是中华民族的发展。 3.危机感和民族危机感,两字之差,含义天壤之别,一个是综合的国家危机感,即忧患意识,一个是民族危机感!国家的各类危机终归是表象,其本质,就是民族危机。这也是辩题精髓所在。 其次我们都有疑问:主语“教育”和定语“民族”联系何在? 两个方面: 一、教育意义: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发展,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意义是民族的传承和发展,教育传承没做好,发展更无从谈起。 二、国情和民族:当今国情的很大部分危机和成就是国人的民族劣根性和优越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能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认清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和优越性,也就能更好的看清当前现状和潜在隐患。

由国情看清并认知我们的民族,由民族特性出发并指导国家发展,这是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意义,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那么大家又有困惑了,危机感才是核心!危机感在哪里 请大家自问一下,教育达到其目的和意义了吗?我们传承了吗?当孔子学院在西方广受流行,今天我们有多少人能背出论语十则。我们都说要向西方学习,可我们连自己都没有学习看清,又该如何认识当前国情现状的本质原因和未来隐藏的隐患。又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民族,从而发展我们的国家! 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认识到这个问题,这就是危机!我们对文化忽视,其本质也是民族特性造成的,民族的,得不到重视,就是民族危机! 对方辩友今天和我们谈民族自豪感,我们一直都知道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外国人都在学习了,我们也看到了国家这几年发展,对于民族,我们从不缺乏民族自豪感,但是民族文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民族危机。难道不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吗?!答案势在必行! 以上是我方观点和要点,敬请雅正。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

开宗明义,民族自豪感让民众为本民族优良的品格、传统而感到光荣,而民族危机感则是让民众保持对现状的警醒和对潜在危机的忧患。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同是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同样是促进民族发展的动力,二者在当今国家崛起进程中缺一不可。 今天的命题是个比较性的命题,我们今论的焦点不是自豪感危机感何者更重要,而是在当今教育中更应该侧重于培养哪一方面。 我方认为,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理由如下: 首先,相较于民族危机感而言,国民的自豪感缺失严重。我们羡慕西欧的福利,美国的科技,北欧的治安。然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却没有激起相应的民族自豪感。在治安领域,根据联合国刑事资料库显示,中国犯罪率世界最低,治安排名全球第九;科技领域,我国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登上世界之巅。而在腾讯新闻对近5万名网友展开的调查结果中,82%的网友认为这些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与此同时,在这新闻公开、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多数危机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后,往往能激起广泛的社会关注,《穹顶之下》播出后,连小学生们都知道雾霾问题相当严重,治理雾霾刻不容缓。连日常出租车司机都能对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娓娓道来,可见危机感在当今生活中已难称缺乏。可是,我国的科研在很多领域都位列前沿,高精尖人才的流逝却异常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成海归的人才数量只占留学生总人数的26%,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又去了哪里。 再者,就培养方式而言,危机感更适宜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而自豪感更需要通过教育进行直接正面培养。在当今严峻的形势下,媒体对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内外危机都有很多报道,在这些问题,报道的轰击下,国民大众会以自己的视角评判问题、衡量危机,在这个感知,体验的过程中自发培养危机感。联系实际生活,每当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大幅波动,加油站门口就排起长队。所以说危机感的培养主要靠的不是教育而是实际感受。然而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却很难在社会生活和媒体宣传中得到培养。培养民族自豪感应借助宣扬民族文化历史,结合民族成就的方式,使民族优良品质精神在国民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这种直接正面的培养方式正是教育特征具备的。 第三,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民族的延续。民族自豪感是本民族优良品格传统的高度提炼,凝聚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实践,是维系民族发展的传承脉络。自豪感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由衷地担当起传承民族的重任。 因此在教育层面上,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培养民族自豪感,让民众发自内心得认同国家能力,欣赏自己的民族身份,这样我们才能更积极更正面得寻找现实中的问题并寻求发展。

当今中国,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 开宗明义,民族危机感是对事情发生前对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忧,因此谨慎小心、积极理智的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我方认为当今中国,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是因为民族危机感更能弥补现实的缺失性,满足现实的紧迫性,以及培养民族危机感能利于我们更好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危机意识,必然会滋生不求进取的怡然自得感。就像清朝时期统治者的闭关锁国,相反,重视培养危机意识,则会有无穷的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推动历史车轮迅猛向前。正如日本本是一个资源缺乏岛国,其自身条件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然而,正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感时刻渗透于国民的思想意识之中,才激发了全民族的自强心,焕发出强盛的精神资源,事实证明:日本能在短短时间内,力博世界经济群雄,登上经济强国之位,这一奇迹的创造与他们高度的危机感教育密不可分。 与其相反,我国在几十年的宣传教育中,则侧重于”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等优越性的启蒙教育。此种教育固然必要,却显得片面和固步自封,使人易患错觉,误以为生活在没有危机的“保险箱”里。长此以往会产生负作用,导致思想混乱,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30 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空前昌盛,国防科技连攀顶尖,经济腾飞民富国强。在如此斐然的成就面前,我们应如何面对?古人云:“知耻近乎勇。”这句话告诉我们,越是在国家强盛、民众安康的今天,就越应该“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在成绩前看到差距和不足,进而产生豪迈的志气和拼搏的勇气。 当今社会,一切都在瞬息万变。如何培养中华民族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成了国情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时代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促使人们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识显著,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大众传播媒介又使得人们与外界的接触与日俱增,信息不断扩大,许多现实问题一时解释不了。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人们难免感到困惑和苦恼,国家奉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的需要相脱节,暂时做不到的在天天讲,人们渴望听到的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的信息却经常被隐藏。这样很容易让人们产生一种不信任心理,从而丧失为祖国效力的原动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不断平衡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通过教育者展示事物的危机同素,使主体产生危机感觉,创设相应的刺激环境,才能激发动机、鼓励行为,从而成为进取拼搏的内动力。 最后回到今天的辩题,我们不可否认,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都是对民族的深厚感情, 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方所提倡的便是当今中国面对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高度宣扬民族自豪感仍未调动起国民的积极性,是不是应该加强培养国民民族危机感来让人们认清世界、认清自己,从而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两组比较:中国与日本 校内思想政治的宣传教育和青少年所接受到的知识 危机-----危机感------危机意识-------责任感 当今宣传教育过于强调民族自豪感------ 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优越性尚未充分显示出来认为社会主义优而不越;战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认为资本主义腐而不朽; 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党政机关的腐败现象学生有怨气、牢骚。文化闭关锁国。中国梦的实现是需要认清现实的 例如在17世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他们在鼎盛时期霸占了半个世界,然而日渐膨胀的自豪感让他们丧失了理智评估具有危机感的 四辩总结:把失落的文化找出来,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强调民族危机感,我们骨子里面都是重视危机感,历代明君,孟子提出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d4566475.html,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高玉宏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5年第04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仅重视其知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主要内在动力之一就是其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学习。 一、从历史出发,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展现出了智慧、善良、勤恳、勇敢等优秀品质,我国历史悠久,无论是尧舜禹还是康熙乾隆,每个朝代对于世界的发展而言都有独特的意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通过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变迁,如铁器时代、青铜时代、石器时代等,我国的丝绸之路、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是非常伟大的成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这些历史成就,使学生对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有更深的体会,从而提升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师可以适当穿插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如在讲解与历史有关的内容时将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介绍给学生,如“大漠狂飙”霍去病,虽然出身寒微,但是自小勤奋好学,精通击刺、射箭、骑马等各种武艺,18岁之前就出征匈奴,经过长途奔波,仅带领八百 骑兵,就斩敌两千余人。并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歼四万余人。另外还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在敬佩民族英雄的同时能够激发自身内在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多渠道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这些先进的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除了获取资源之外,互联网的作用还包括信息交流、共享等,许多网站和网页中都零散地分布着与初中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精神有关的资源,其形式丰富,包括视频、图片和文字等,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重组、整合与爱国主义精神有关的网络资源,从而更加快捷、方便地运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建立“爱国主义精神”的专题网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途径搜索和收集有关资源,另外可以与该地区的有关资源,如曾经发生过的爱国主义事件等加入该网站,整合有关资源,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鼓励学生搜集资源、丰富网站,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爱国精神的内涵。 当搜集到足够的资源后,教师可对其进行处理,并结合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将色、光、形、声等多媒体的众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网络活动,在学校网站中加入与学生共同监理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一辩稿 谢谢评委,各位观众、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方认为在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首先,我为大家明确一下几个定义: 国情教育是教人正确的认识本民族国家,并树立正确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观念,达到爱国、报国的目的。 民族自豪感是国民客观认识当今国家国情,对民族成就真正认可并对其传达的精神给予继承,是主观判断得到的,是一种价值取向。 民族危机感是本民族在同外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劣势,或者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胁而产生的紧迫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今天只有合理的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才能让国家和民众良性发展,所以我方的判断标准是,当下何者更缺乏并且何者更能达到国情教育目的,促进国家发展,就更应该侧重培养。 我方将立足国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1.民族自豪感是解决国家危机和问题之道。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都是在知国层面上产生的,心存民族自豪感的人即使在危机面前也会毅然决然的与国家共存亡,而那些存在危机感的芸芸众生,面对国家危机,破釜沉舟不仅需要的对危机的清醒认识,更需要一腔热血。只有代代不忘民族自豪感,才不会临阵退缩。 2.民族自豪感对于一个民族是极其重要的,而当今国人正缺乏民族自豪感。反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人人都为之感到自豪,而有多少人能真正列举出五千年中的民族辉煌,并继承其精神;再者纵观我国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人人都知道地大物博,可是又有多少人具体了解我国国土资源概况、动植物资源概况;最后聚焦中国政治体制,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国家决定背后的真正意图。 3.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不仅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还能在平时一如既往的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民族,并为之奉献自己。李四光先生说过“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正是李四光先生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国家,奉献给中国的地质事业。如果所有的国人都为了民族奉献自己的所以,国家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中国国情教育应更侧重民族自豪感。

民族危机意识不可或缺

民族危机意识不可或缺 新化十二中肖凯文 朋友,当你听到雄壮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你的心灵还震撼吗?一遍又一遍响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你又涌现何感想呢?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在战争年代,她是凝聚民族力量、激发民族抗争的冲锋号角;在和平年代,她应是警醒人民居安思危、增强民族危机意识的长鸣警钟。 那我们有民族危机意识吗?我们的民族危机意识是不是很强烈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稍有民族危机意识的朋友不会忘记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在内蒙古举行的那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也是在那时,日本人公开对我们说,我们这代孩子不是他们的对手。孙云晓先生据此写出了《夏令营中的较量》,该文一经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社会各界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培养孩子的失误。 20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可以雄胜于地球了呢?先看一则报道,我国某地区学生平均肺活量只有韩国同龄孩子的60%,相当于少了一叶肺;我国孩子近视率世界最高;肥胖率逐年上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成人病”提前出现;某省城青春期青少年的身高比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供的标准平均矮了3厘米。一般人把

问题的症结归结于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挤占了体育课,没有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无疑,这很有道理。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更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食品安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防不胜防,好端端的一个品牌,突然间出问题了。当下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差,一些商家迎合孩子的口味,放肆开发垃圾食品。饮食不安全的食品,犹如吸毒,孩子的身体在一步一步吞噬,甚至断送生命。有人形象地把身体健康看做“1”,其余的都是“1”后面的“零”。“1”没了,后面的“零”就不能体现“十倍、百倍、千倍……”的价值。 我们的孩子,还有一个更危险的信号,就是诚信的缺失。就拿高考来说吧,考前考生签订了诚信承诺书,考中进行了身份证查验、电子监控和手机屏蔽,武装到这种程度,可总是还有舞弊现象发生。其实,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消极的做法。诚信是做人的起码资格,只有我们的骨子里是诚信的,才能经得起各种利欲的考验。当前社会“搞得赢的为大哥”、“骗到手的为高手”等不公正不诚信的事情大有市场,一些家长和教师也缺失诚信,这样要孩子们诚信是很难的,孩子们不劳而获怕吃苦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国家的前途命运受到严峻考验。利用高科技舞弊,已经波及到了中考,特别更可怕的是,监考老师抓到搞舞弊的考生,他们一点不脸红,没有半点羞愧感,只怪自己运气不好。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出现问题了吗?试想,大人也好,孩子也好,把钻研舞弊的精神和智慧用到我们的工作与学习上,哪有学习难关不能攻破?哪有诺贝尔奖还遥遥无期? 我们在喊,在报道我国犯罪低龄化的比率在不断升高,但对为什

浅谈民族自豪感

浅谈民族自豪感 看了《战狼2》,深深被感染,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不得不说在国内这样优秀的电影实在不多,我认为它是一步教育片,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引发的阵痛、发展遇到的难题、还有外国文化、势力的渗透使得一些国民的自豪感缺失,一些人对祖国的发展产生疑虑。这个时候就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培育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民族自豪感是人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传统、优秀品德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等感到光荣的情感,是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精神、价值取向、现实状况、未来走向等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精神。拥有民族自豪感的人会积极主动地为民族本发展而奉献力量。与民族自卑感、民族虚无主义根本对立,也与民族沙文主义片面炫耀本民族、歧视和否定其它民族有着本质区别。民族自豪感是以历史和现实为根据,建立在民族平等、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积极情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心理基础。民族自豪感能够极大地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优化民族成员的精神状态,从而以饱满的情绪、积极的态度、乐观的精神投入到祖国建设、民族发展的事业之中。“人心齐,泰山移”,古人的话并不夸张,一个国家的强大是需要国民们拥有充足的自信和自豪来拥护和热爱的。

民族危机感是人们对本民族存在的问题、不足甚至缺陷感到担心、忧虑,充满忧患意识,时时以一种批判态度审视本民族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在行为上表现为对本民族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乃至批判,喜欢探讨和设计民族的未来走向。危机感可以使人冷静,危机感可以使人清醒,危机感可以使人睿智,危机感可以让人激发出“知耻而后勇”的勇气。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肆虐祖国大地,中华民族受尽帝国主义欺凌,改革开放中国走出去的同时,科技文化等领域也收到了剧烈的冲击,国家同国外的差距,使得危机感深入人心。过犹不及,以至于到现在还盲目的迷信国外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等,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如今的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危机感,所以更应该注重培养我们目前所缺少的民族自豪感。 祖国的日益昌盛都是有目共睹的,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甚至于出现“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这样的说法,虽然我国一直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国家强大了总会有些心怀叵测的人恶意诋毁,试想,如果我们一直默默无闻,一直不强大,还会有人来恶意揣度,恶意诋毁吗?显然是不会的,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我们的祖国就是这样,在艰难的国际环境中成长,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祖国日渐强大是事实,我们更应该培养民族自豪感,无论是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是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氛围营造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取得积极效果,小学阶段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并将其列入了小学阶段的教学计划。从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做好传统文化的弘扬,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要认识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对小学生的全面教育,把握教育原则,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分析从目前小学阶段开展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际教学来看,品德与社会对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小学生整体思想品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小学教学现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 从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来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思想品德课程类别,在小学阶段与文化课程享有同等的地位,是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学科。由此可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具有

重要作用 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都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作为重点,因此,在小学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将成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促进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置,为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供了支持,同时也对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了有力的促进。为此,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理解,我们应认识到其对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促进作用及其重要性。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熏陶 (1)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将传统文化作为侧重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为了做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能够感知祖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应在实际教学中重点选取传统文化为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做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例如:可以在教材中对涉及传统文化的章节进行重点分析和精讲多练,保证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2)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影响和渗透。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除了要正面讲解之外,还要注重影响和渗透,使学生能够在不经意间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实现由浅入深的教学。例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