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太网络拓扑发现 - SNMP

以太网络拓扑发现 - SNMP

以太网络拓扑发现 - SNMP
以太网络拓扑发现 - SNMP

以太网络拓扑发现

一.原理概述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首先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织(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研究小组为了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许多人认为SNMP在IP上运行的原因是Internet运行的是TCP/IP协议,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SNMP被设计成与协议无关,所以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OSI以及其他用到的传输协议上被使用。

SNMP是一系列协议组和规范(见下表),它们提供了一种从网络上的设备中收集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SNMP也为设备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报告问题和错误提供了一种方法。

名字说明

MIB 管理信息库

SMI 管理信息的结构和标识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从被管理设备中收集数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只轮询(polling-only)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中断(interrupt-based)的方法。

如果你只使用只轮询的方法,那么网络管理工作站总是在控制之下。而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信息的实时性,尤其是错误的实时性。你多久轮询一次,并且在轮询时按照什么样的设备顺序呢?如果轮询间隔太小,那么将产生太多不必要的通信量。如果轮询间隔太大,并且在轮询时顺序不对,那么关于一些大的灾难性的事件的通知又会太馒。这就违背了积极主动的网络管理目的。

当有异常事件发生时,基于中断的方法可以立即通知网络管理工作站(在这里假设该设备还没有崩溃,并且在被管理设备和管理工作站之间仍有一条可用的通信途径)。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是没有他的缺陷的,首先,产生错误或自陷需要系统资源。如果自陷必须转发大量的信息,那么被管理设备可能不得不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系统资源来产生自陷,从而影响了它执行主要的功能(违背了网络管理的原则2)。

而且,如果几个同类型的自陷事件接连发生,那么大量网络带宽可能将被相同的信息所占用(违背了网络管理的原则1)。尤其是如果自陷是关于网络拥挤问题的时候,事情就会变得特别糟糕。克服这一缺陷的一种方法就是对于被管理设备来说,应当设置关于什么时候报告问题的阈值(threshold)。但不幸的是这种方法可能再一次违背了网络管理的原则2,因为设备必须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系统资源,来决定一个自陷是否应该被产生。

结果,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面向自陷的轮询方法(trap-directed polling)可能是执行网络管理最为有效的方法了。一般来说,网络管理工作站轮询在被管理设备中的代理来收集数据,并且在控制台上用数字或图形的表示方式来显示这些数据。这就允许网络管理员分析和管理设备以及网络通信量了。

被管理设备中的代理可以在任何时候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报告错误情况,例如预制定阈值越界程度等等。代理并不需要等到管理工作站为获得这些错误情况而轮询他的时候才会报告。这些错误情况就是众所周知的SNMP自陷(trap)。

在这种结合的方法中,当一个设备产生了一个自陷时,你可以使用网络管理工作站来查询该设备(假设它仍然是可到达的),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系统概述

因为这个作业比较特殊,由于没有相应的实验环境,所以最初的作业要求显得不切实际,和助教老师商量过后,决定将该作业分为两块,一是实现mib viewer功能,即能够通过收发数据包取得任何oid所对应的mib值,二是通过一个静态的数据结构来仿真top发现的算法,因为这两者的结合加上相应的网络环境,就能够实现现实的网络top发现了,换句话说,实现了这两部分的内容,也就基本上达到了作业的要求。

下面分两部分说明:

1.Mib viewer

使用方法:

选中mib viewer标签,在target ip栏中输入希望查询的设备ip地址,在oid栏中填入希望查询的oid值(oid值的输入与选择的查询方法有关),选择想要的查询方法(Get,GetNext,GetBulk)…

Get:一次只读一条记录,而且对于目标oid肯定,例如,希望读取sysDescr的值,则oid 值必须输入1.3.6.1.2.1.1.1.0。

GetNext:一次只读取一条记录,但是能读取不确定的oid所对应的信息,如输入1.3.6.1.2.1.1.1,也能读出对应的sysDescr值。

GetBulk:一次能读取多条数据,需要在对应的edit框中输入所需读取的信息数目,例如在oid 中输入1.3.6.1.2.1.1,在edit栏中输入7,就能读出System组的所有7条信息。

效果图:

程序设计说明:

目前流行的snmp工具包主要有net-snmp,agent++,snmp++,和winsnmp,我用的是由微软提供的winsnmp开发包,因为其它的工具包要么不是免费的(如hp公司的snmp++和agent++),要么是针对linux系统开发的,对VC的支持不好,所以被迫选择了winsnmp,使用之后发现这个开发包很不好用,集成度太低,而且宏定意相当凌乱,总之,花了相当功夫才上手的。

我自己将winsnmp.h提供的api封装成一个CSnmp类,方便后面程序的开发,期中主要的函数有:

//构造函数

CSnmp();

主要封装了三个api:

//启动Snmp服务

SnmpStartup(nMajorVersion,nMinorVersion,nLevel,nTranslateMode,nRetransmitMode) //设置传输模式*注意,这里必须为V2以上版本,否则对很多功能不支持。

SnmpSetTranslateMode(SNMPAPI_UNTRANSLATED_V2)

//设置重传模式

SnmpSetRetransmitMode(SNMPAPI_ON)

//建立会话

bool CreateSession(HWND hWnd, UINT wMsg, CString& errorinfo);

//绑定变量列表

bool CreateVBL(LPCSTR string, smiLPV ALUE pvalue,CString& errorinfo);

//追加绑定变量列表

bool SetVBL(LPCSTR string, CString& errorinfo);

//创建协议数据单元for get or get next

bool CreatePDU(smiINT PDU_type, CString& errorinfo);

//创建协议数据单元for getbulk

bool CreatePDU(smiINT PDU_type, CString& errorinfo, int a);

//发送数据包

bool Send(LPCSTR address,const char* password, CString& errorinfo);

//接收数据包并解析

bool Receive(LPTSTR name[30],smiLPV ALUE value[30], CString& errorinfo);

期中主要包括:

//接受消息

SnmpRecvMsg(m_hSession,&srcEntity,&dstEntity,&context,&pPDU)

//获取数据包内的信息

SnmpGetPduData(pPDU,PDU_type,request_id,error_status,

error_index,&varbindlist)

//获取变量数目

m_nCount = SnmpCountVbl(varbindlist)

//获取变量的值

for(int i=1;i<=m_nCount;i++)

SnmpGetVb(varbindlist,i,pOid[i-1],value[i-1])

//获取变量相对应的oid值

for(i=0;i

{if(SnmpOidToStr(pOid[i],100,name[i]) == SNMPAPI_FAILURE)

//错误映射表…便于调试

void ErrorToString(unsigned long errorindex, CString &str);

实际使用时,主要是两个函数:

send(CString AgentIP, CString a,int b)//三个参数分别为目标ip,待查oid值,查找类型按以下顺序调用CSnmp中的函数:

CreateSession(CNetView::m_hWnd,wMsg,errorinfo)//wMsg是自己定义的消息,用来联动receive()函数

CreateVBL((LPCSTR)m_strOid[0].GetBuffer(0),NULL,errorinfo)

m_Snmp.CreatePDU(SNMP_PDU_GET,errorinfo)//共有三种查找方式,这里以get为例m_Snmp.Send((LPCSTR)AgentIP,"public", errorinfo)

receive()

在成功调用CSnmp中的Receive(pOid,pValue,errorinfo)函数之后

用switch-case语句分析返回的信息内容,并加以记录和输出。

二.静态算法演示:

效果图:

说明:

主要是用自己定义的一个静态的数据结构来仿真网络top的发现算法。算法描述:

在每次找到交换机的时候,对该交换机进行如下操作:

主要涉及oid:

Generated from OBJECT-TYPE definition found in rfc1213-mib2.asn1

OID value: 1.3.6.1.2.1.4.21.1.7

OID description:

ipRouteNextHop OBJECT-TYPE

SYNTAX IpAddress

ACCESS read-write

STATUS mandatory

DESCRIPTION

"The IP address of the next hop of this route.

(In the case of a route bound to an interface

which is realized via a broadcast media, the value of this field is the agent's IP address on that

interface.)"

::= { ipRouteEntry 7 }

OID value: 1.3.6.1.2.1.4.21.1.8

OID description:

ipRouteType OBJECT-TYPE

SYNTAX INTEGER {

other(1),

invalid(2),

direct(3),

indirect(4)

}

ACCESS read-write

STATUS mandatory

DESCRIPTION

"The type of route. Note that the values

direct(3) and indirect(4) refer to the notion of direct and indirect routing in the IP

architecture.

Setting this object to the value invalid(2) has

the effect of invalidating the corresponding entry in the ipRouteTable object. That is, it

effectively dissasociates the destination

identified with said entry from the route

identified with said entry. It is an

implementation-specific matter as to whether the agent removes an invalidated entry from the table. Accordingly, management stations must be prepared to receive tabular information from agents that

corresponds to entries not currently in use.

Proper interpretation of such entries requires

examination of the relevant ipRouteType object." ::= { ipRouteEntry 8 }

OID value: 1.3.6.1.2.1.4.21.1.11

OID description:

ipRouteMask OBJECT-TYPE

SYNTAX IpAddress

ACCESS read-write

STATUS mandatory

DESCRIPTION

"Indicate the mask to be logical-ANDed with the

destination address before being compared to the value in the ipRouteDest field. For those systems that do not support arbitrary subnet masks, an

agent constructs the value of the ipRouteMask by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value of the correspondent ipRouteDest field belong to a class-A, B, or C

network, and then using one of:

mask network

255.0.0.0 class-A

255.255.0.0 class-B

255.255.255.0 class-C

If the value of the ipRouteDest is 0.0.0.0 (a

default route), then the mask value is also

0.0.0.0.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all IP routing subsystems implicitly use this mechanism."

::= { ipRouteEntry 11 }

OID value: 1.3.6.1.2.1.1.7

OID description:

sysServices OBJECT-TYPE

SYNTAX INTEGER (0..127)

ACCESS read-only

STATUS mandatory

DESCRIPTION

"A value which indicates the set of services that this entity primarily offers.

The value is a sum. This sum initially takes the value zero, Then, for each layer, L, in the range 1 through 7, that this node performs transactions for, 2 raised to (L - 1) is added to the sum. For example, a node which performs primarily routing functions would have a value of 4 (2^(3-1)). In contrast, a node which is a host offering

application services would have a value of 72

(2^(4-1) + 2^(7-1)). Note tha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suite of protocols, values should be calculated accordingly:

layer functionality

1 physical (e.g., repeaters)

2 datalink/subnetwork (e.g., bridges)

3 internet (e.g., IP gateways)

4 end-to-end (e.g., IP hosts)

7 applications (e.g., mail relays)

For systems including OSI protocols, layers 5 and 6 may also be counted."

::= { system 7 }

OID value: 1.3.6.1.2.1.4.20.1.1

OID description:

ipAdEntAddr OBJECT-TYPE

SYNTAX IpAddress

ACCESS read-only

STATUS mandatory

DESCRIPTION

"The IP address to which this entry's addressing

information pertains."

::= { ipAddrEntry 1 }

OID value: 1.3.6.1.2.1.4.20.1.3

OID description:

ipAdEntNetMask OBJECT-TYPE

SYNTAX IpAddress

ACCESS read-only

STATUS mandatory

DESCRIPTION

"The subnet mask associated with the IP address of

this entry. The value of the mask is an IP

address with all the network bits set to 1 and all

the hosts bits set to 0."

::= { ipAddrEntry 3 }

主要静态数据结构:

iproutetype1[0][0]=4;//路由器接口所连接的设备类型

iproutetype1[0][1]=3;//3为交换机

iproutetype1[0][2]=3;//4为路由器

iproutetype1[0][3]=3;

iproutetype1[1][0]=4;

iproutetype1[1][1]=3;

iproutetype1[1][2]=3;

iproutetype1[1][3]=3;

iproutenexthop1[0][0]="202.120.1.2";//路由器接口所连接路由器的ip地址iproutenexthop1[1][0]="202.120.1.1";

iproutedest1[0][1]="192.168.0.1";//路由器接口所连接交换机的ip地址

iproutedest1[0][2]="192.168.0.2";

iproutedest1[0][3]="192.168.0.3";

iproutedest1[1][1]="192.168.1.1";

iproutedest1[1][2]="192.168.1.2";

iproutedest1[1][3]="192.168.1.3";

routemask1[0][1]="255.255.255.0";//路由器接口所连接的交换机的子网掩码routemask1[0][2]="255.255.255.0";

routemask1[0][3]="255.255.255.0";

routemask1[1][1]="255.255.255.0";

routemask1[1][2]="255.255.255.0";

routemask1[1][3]="255.255.255.0";

host_ip[0]="192.168.3.1";//第三层设备ip

host_ip[1]="192.168.3.2";

type[0]=76;//第三层设备的sysservice值

type[1]=32;

***更详细的代码解释请参见源程序注释。

参考资料:

1.MSDN

2.《WinSNMP API规范》北京佳合通信技术公司王朋武3.《SNMP原理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白英彩4.http://www.alvestrand.no/ oid信息检索

5.https://www.doczj.com/doc/8415298623.html,/forum/index.php?gid=17驱动开发论坛snmp版

网络管理协议SNMP

●SNMP 配置 ●SNMP 协议介绍 目前网络中用得最广泛的网络管理协议是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是被广泛接受并投入使用的工业标准,用于保证管理信息在任意两点间传送,便于网络管理员在网络上的任何节点检索信息、修改信息、寻找故障、完成故障诊断、进行容量规划和生成报告。SNMP采用轮询机制,只提供最基本的功能集,特别适合在小型、快速和低价格的环境中使用。SNMP的实现基于连接的传输层协议UDP,得到众多产品的支持。SNMP分为NMS和Agent两部分,NMS(Network Management Station),是运行客户端程序的工作站,目前常用的网管平台有Sun NetManager和IBM NetView;Agent是运行在网络设备上的服务器端软件。NMS可以向Agent发出GetRequest、GetNextRequest和SetRequest 报文,Agent接收到NMS的请求报文后,根据报文类型进行Read或Write操作,生成Response报文,并将报文返回给NMS。Agent在设备发现重新启动等异常情况时,也会主动向NMS发送Trap报文,向NMS汇报所发生的事件。 ●SNMP 版本及支持的MIB 为了在SNMP报文中唯一标识设备中的管理变量,SNMP用层次结构命名方案来识别管理对象。用层次结构命名的管理对象的集合就象一棵树,树的节点表示管理对象,如下图所示。管理对象可以用从根开始的一条路径别无二义地识别。 A 2 6 1 5 2 1 1 2 1 B ●MIB树结构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的作用就是用来描述树的层次结构,它是所监控网络设备的标准变量定义的集合。在上图中,管理对象B可以用一串数字{1.2.1.1}唯一确定,这串数字是管理对象的Object Identifier(客体标识符)。 以太网交换机中的SNMP Agent支持SNMP V1、V2C和V3,支持的常见MIB如下表所示。 ●以太网交换机支持的常见MIB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通信线路进行管理。SNMP的目标是管理互联网Internet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件平台,现在SNMP已经出到第三个版本的协议,其功能较以前已经大大地加强和改进了。说白了就是一网管系统。网络管理功能一般分为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和故障管理等五大管理功能。 Windows NT是纯32位操作系统,采用先进的NT核心技术。Windows NT Workstation的设计目标是工作站操作系统,适用于交互式桌面环境;Windows NT Server的设计目标是企业级的网络操作系统,提供容易管理、反应迅速的网络环境。两者在系统结构上完全一样,只是为适应不同应用环境在运行效率上做相应调整。 另一个可以采用的保护措施是在网络边界上过滤SNMP通信和请求,即在防火墙或边界路由器上,阻塞SNMP请求使用的端口。标准的SNMP服务使用161和162端口,厂商私有的实现一般使用199、391、705和1993端口。禁用这些端口通信后,外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的能力就受到了限制;另外,在内部网络的路由器上,应该编写一个ACL,只允许某个特定的可信任的SNMP管理系统操作SNMP 1.按应用层次划分为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和企业级服务器四类。 (1)入门级服务器 (2)工作组级服务器 (3)部门级服务器 (4)企业级服务器 2.按服务器的处理器架构(也就是服务器CPU所采用的指令系统)划分把服务器分为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RISC架(精简指令集)构服务器和VLIW架构服务器三种。 (1)CISC架构服务器 (2)RISC架构服务器 (3)VLIW架构服务器 3.按服务器按用途划分为通用型服务器和专用型服务器两类。 (1)通用型服务器 (2)专用型服务器 4.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来划分,可以把服务器划分为“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四类。 (1)台式服务器 (2)机架式服务器 (3)机柜式服务器 (4)刀片式服务器 入门级服务器通常只使用一到两颗CPU,主要是针对基于Windows NT,NetWare等网络操作系统的用户,可以满足办公室型的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文件共享、打印服务、数据处理、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也可以在小范围内完成诸如E-mail、Proxy 、DNS等服务。

自动发现网络拓扑一站式的网络运维

?自动发现网络拓扑一站式的网络运维 ?https://www.doczj.com/doc/8415298623.html, 2010-08-12 16:18 晓忆 https://www.doczj.com/doc/8415298623.html, 我要评论(0) Mocha BSM4+1能够自动发现二层和三层网络拓扑,支持主流协议、主流厂商的网络设备。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监控习惯和网络复杂度,定制相关的逻辑网络拓扑图,方便运维人员进 行监控和维护大大提高了工效率。 【https://www.doczj.com/doc/8415298623.html, 综合报道】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种业务越来越依赖高效、快 速的网络做支持。然而企业的网络拓扑结构与设备时常变化,单靠人工往往难以维护日渐 庞大的网络环境。尤其对于上千台设备的大型网络来说,维护工作就更为复杂了。当用户 的网络设备大量增加后,网络结构异常复杂,用户的网络拓扑很难在一个屏幕上展现或者 很难找到要查阅的网络拓扑。这时一款使用简单、高效的网管软件就十分必要了。 网络管理 ◆那到底怎样去选择一款使用简单、高效的网管软件呢?它应该符合以下几点: 1、自动发现网络拓扑 在网络管理系统中,节点(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自动发现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功能之 一具有其独特的作用。由于它所有需要的数据都是从网络上提取来的,而且作为一个网络,一定具有大量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要寻找这么多的具有IP地址的设备,如果是人工来绘制网络拓扑需要很多的时间效率很低。因此自动发现和绘制网络拓扑十分必要。如图 一。 图一自动发现网络拓扑

2、管理型拓扑 当网络发展到今天,面对一张传统的拓扑图对于网络管理员来说是很难管理网络的。传统的拓扑图就是显示设备连着设备,不能直观的反应这些设备是负责什么业务或者什么区域的。 通过管理型的拓扑我们能一目了然的知道这个设备是哪个区域的或者是支撑哪个业务的。这样当出现故障的时候,我们快速的定位到故障点或故障影响的范围。如图二。 图二快速定位故障点 3、拓扑与机房相关联 当出现故障的时候,我们耗费最多时间的并不是去解决故障而是定位故障点。比如:当我们OA出现故障时,我们首先定位是哪台服务器出现了问题,然后去找存放文档的这台服务器是在哪个机房的哪个机柜。这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如果能把拓扑图和机房相关联,那么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我们能马上看到是哪个机房的设备有问题。双击对应的机房,我们就能看到是具体哪个机柜的哪台机器出问题了。这样大大的加快了我们故障处理的时间。如图三。

网络管理与维护实验1-Windows环境下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安装与配置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Windows系统中SNMP服务的安装以及SNMP服务属性配置。 2. 掌握如何使用Snmputil命令查看代理的MIB对象,熟悉MIB结构,掌握SNMP操作; 3. 理解GetRequest、GetNextRequest、trap消息,以及团体名的作用。 二. 实验所需设备及材料 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1台。 三. 实验内容及要求 1. 参考实验指导书P251页5. 2.2节实验,完成Windows操作系统中SNMP服务的安装和SNMP服务属性的配置,其中只读团体名设置为自己的八位学号,联系人设置为自己的姓名拼音全称。 2. 参考实验指导书P256页5.2.4节实验,练习使用Snmputil工具查看代理的MIB对象(实例),熟悉Get、GetNext、Walk命令操作。 完成以下内容: ⑴管理站发送Get、GetNext请求访问“系统组”,当代理正常返回的对象实例和值时,截图,并逐条给予解释。例如先解释sysObjectID对象的语义,然后根据返回的值说明是哪一厂商。 ⑵访问“IP组”的ipAddTable,截图,并根据返回的信息,绘制出本机的ipAddTable表,并填写所有列对象实例的值。用箭头标示该表的索引列。 ⑶访问“IP组”的ipNetToMediaTable,在返回的多个接口信息中,选取某一个接口,写出其ARP表,并用arp 命令验证,截取arp命令回显内容。 ⑷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TCP连接,找到有本机IP地址的n条TCP连接(n>=4),截图,注意这n条TCP连接必须是连续出现的。针对你选择的n条TCP连接,思考如何使用Snmputil的get和getnext命令,查询“TCP 组”的TCP连接表的tcpConnState、tcpConnLocalPort两个列对象实例的值,截图。并参照理论教材P50图3.19的形式画出TCP连接表的对象及其实例的子树(每个列对象只画出你选择的n个实例)。 ⑸查询本机接口的个数,并利用某个命令查询所有接口的速率,截图。 ⑹本机是否可以作为IP网关?为什么?请结合访问相关对象的截图来说明。 ⑺访问系统当前的系统安装列表,截图(若内容太多,后半部分可以适当省略)。 ⑻产生一个trap,截图,并说明显示的trap信息中generic当前取值的含义。 四.实验过程

政府网络拓扑

1.某市政府网络系统现状分析 《某市电子政务工程总体规划方案》主要建设内容为:一个专网(政务通信专网),一个平台(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一个中心(安全监控和备份中心),七大数据库(经济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社会信用数据库、海洋经济信息数据库、政务动态信息数据库),十二大系统(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政务决策服务信息系统、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城市通卡信息系统、多媒体增值服务信息系统、综合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经济信息系统、金农信息系统、金水信息系统、金盾信息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政务通信专网 电子政务基础平台 安全监控和备份中心 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系统 政务决策服务信息系统 综合地理信息系统 多媒体增值服务信息系统 图1某市政府中心机房网络拓扑图 某市政府中心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2. 安全系统建设目标 本技术方案旨在为某市政府网络提供全面的网络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策略的制定、安全策略的实施体系结构的设计、安全产品的选择和部署实施,以及长期的合作和技术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目标是在不影响当前业务的前提下,实现对网络的全面安全管理。 1) 将安全策略、硬件及软件等方法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防御系统,有效阻止非

法用户进入网络,减少网络的安全风险; 2) 通过部署不同类型的安全产品,实现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网络安全问题的防护; 3) 使网络管理者能够很快重新组织被破坏了的文件或应用。使系统重新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具体来说,本安全方案能够实现全面网络访问控制,并能够对重要控制点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其次,对于通过对网络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对重要服务器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控。 3. 防火墙系统设计方案 (1) 防火墙对服务器的安全保护 网络中应用的服务器,信息量大、处理能力强,往往是攻击的主要对象。另外,服务器提供的各种服务本身有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突破口,因此,在实施方案时要对服务器的安全进行一系列安全保护。 如果服务器没有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而直接放在公网上提供对外服务,就会面临着“黑客”各种方式的攻击,安全级别很低。因此当安装防火墙后,所有访问服务器的请求都要经过防火墙安全规则的详细检测。只有访问服务器的请求符合防火墙安全规则后,才能通过防火墙到达内部服务器。防火墙本身抵御了绝大部分对服务器的攻击,外界只能接触到防火墙上的特定服务,从而防止了绝大部分外界攻击。 1.2.1.2 防火墙对内部非法用户的防范 网络内部的环境比较复杂,而且各子网的分布地域广阔,网络用户、设备接入的可控性比较差,因此,内部网络用户的可靠性并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特别是对于存放敏感数据的主机的攻击往往发自内部用户,如何对内部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和安全防范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保障内部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必须要对它进行详尽的分析,尽可能防护到网络的每一节点。对于一般的网络应用,内部用户可以直接接触到网络内部几乎所有的服务,网络服务器对于内部用户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特别是在内部网络上,大部分的主机没有进行基本的安全防范处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容易受到内部用户攻击的威胁,安全等级不高。根据国际上流行的处理方法,我们把内部用户跨网段的访问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内部网络用户之间的访问,即单机到单机访问。这一层次上的应用主要有用户共享文件的传输(NETBIOS)应用;其次,是内部网络用户对内部服务器的访问,这一类应用主要发生在内部用户的业务处理时。一般内部用户对于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不高,如果内部人员发起攻击,内部网络主机将无法避免地遭到损害,特别是针对于NETBIOS文件共享协议,已经有很多的漏洞在网上公开报道,如果网络主机保护不完善,就可能被内部用户利用“黑客”工具造成严重破坏。 (2) 入侵检测系统 利用防火墙技术,经过仔细的配置,通常能够在内外网之间提供安全的网络保护,降低

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软件的配置与使用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软件的配置与使用课程名称网络管理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一)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软件的配置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路由器和交换机并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和配置命令。 2.练习构建一个由四个路由器和四台主机构成的网络。 3.操作SiteView NNM管理系统,掌握如何添加网元,构建管理系统,并每 一个可被管理的设备进行操作。 4.掌握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实现对网络的拓扑发现实时监控,告警设置: 1).应用Siteview软件进行拓扑发现。通过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实现。 2).基于SNMP的实时监控。对设备,链路,端口等进行相应的监控。 3).进行告警设置(告警方式)。通过对不同设备,条件等进行告警设置。 二、实验环境 计算机4台、路由器4台、交换机4台、SiteView NNM网络管理软件系统。 三、实验原理 网络设备只有配置了SNMP协议以后,才能够通过SNMP进行监控和管理,因 此,使用网络管理软件之前,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配置。主要包括: 1)主机SNMP配置; 2)路由器SNMP配置; 3)交换机SNMP配置。 四、实验步骤: 1、局域网的实现与配置: 网络拓扑图:

路由配置: 1)IP分配: 四台PC的本地连接2的IP分别为: PC1:222.1.3.5 PC2:222.1.2.5 PC3:222.1.1.5 PC4:222.1.4.5 本地连接1 IP: PC51:192.168.1.21 PC52:192.168.1.22 PC53:192.168.1.23 PC54:192.168.1.24 2)地址分配: 路由器R1 S2端地址:222.1.6.1 路由器R1 S3端地址:222.1.7.1 路由器R1与路由器R2间的地址:222.1.6.0 路由器R1与两层交换机1间接口G1 地址:222.1.3.1 路由器R2 S2端地址:222.1.6.2 路由器R2 S3端地址:222.1.5.1 路由器R2与路由器R3间的地址:222.1.5.0 路由器R2与两层交换机2间的地址:222.1.2.1 路由器R3 S2端地址:222.1.5.2 路由器R3 S3端地址:222.1.8.1 路由器R3与路由器R4间的地址:222.1.8.0 路由器R3与两层交换机2间的地址:222.1.1.1 路由器R4 S2端地址:222.1.8.2 路由器R4 S3端地址:222.1.7.2 路由器R4与路由器R1间的地址:222.1.7.0 路由器R4与交换机间的地址:222.1.4.1 PC1地址:222.1.3.5 网关:222.1.3.2 PC2地址:222.1.2.5 网关:222.1.2.2 PC3地址:222.1.1.5 网关:222.1.1.2 PC4地址:222.1.4.5 网关:222.1.4.2

网络拓扑发现 [文献综述]2011-02-14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网络拓扑发现的研究 温州大学教务处制

网络拓扑发现 王建英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网络发展变化中,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的规模日益庞大,网络结构也十分复杂,对网络的管理变得日益重要.网络的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等方面都与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关,因此发现研究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网络的拓扑结构非常复杂,成功地对网络进行管理,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保证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网络管理,拓扑发现 Discovering Internet Topology Wang jiany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enZhou University,08 Network engineering) Abstract:In constantly evolving networks, the network change rapidly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worldwide popularity of Internet,the scale of computer networks increasingly larger, network structure is very complex, the network manage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network fault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and network topology on the therefore, the topology of the network has important sense. Now the topology of the network is very complex,how to successfully manage network, improve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quality, to ensure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words:network management; topology discovering; 1.开题引言 Internet的飞速发展,给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的规模日益庞大,网络结构也十分复杂,这使得人们对网络拓扑发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现在网络的拓扑结构非常复杂,如果仅用数据表格或文字的形式来表示网络的拓扑关系,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随着计算机网络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个好的网络管理系统首先要掌握被管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是网络管理中的基础,如何更准确、更完整的发现网络拓扑结构,对于网络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是网络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功能。正确的网络拓扑信息能够直接有效地为网络管理人员提供整体性的网络结构和状态。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网络拓扑信息是当今各网络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工具

第六章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工具 本章重点仍是一些网络工具,它们可用于管理系统及其它的网络设备,例如交换器、路由器、集线器和其它支持SNMP的设备等。这部分介绍的网络工具很有用,对于你已经掌握的软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本章中介绍的工具有: ·UCD的SNMP命令 ·Snmpconf命令 总的来看,这些工具提供了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它们可用于以下方面: ·确定SNMP 的系统节奏(system heartbeat) ·确定系统开/关消息 ·获得协议统计信息 ·获得接口性能数据 ·监控系统进程活动性 ·监控路由 ·配置网络设备 6.1 监控/管理功能 1. 系统节奏 系统节奏(system heartbeat)是一条SNMP的get-request请求,管理员使用该请求来确定管理代理和系统的一般可连接性。举例说明,网络管理员可以查询管理代理的系统时钟MIB变量,可以确定每次连续的查询都比前一次查询晚一些。各次连续查询应该表明时间在向前移动。可用于这方面的MIB变量是数据对象unitTime ,它是Sun系统管理代理的sunSystem组的一部分。此外,MIB-II的system组中的数据对象sysUpTime也可用于这个方面,所有的SNMP管理代理应该都可以使用这个数据对象。 2. 系统开/关消息 如果一个系统因某种原因被关闭或重启,此时系统应该以trap形式向指定的网络管理系统发送一条报文。我们说过,trap是一种由管理代理主动发送的报文,它表明某些特定条件或事件。例如,接收这些报文后,管理员得知发生系统中断,于是采取适当的操作。UCD 管理代理的配置文件和其它工具可用于向一个或多个网络管理系统续传trap报文。 3. 协议统计信息 因为许多SNMP管理代理支持MIB-II标准,所以有可能实现协议性能监控和系统监控。这包括IP、ICMP、TCP、SNMP协议,网络接口计数器,及一些Sun系统性能数据对象。 4. 系统进程活动性 Sun MIB扩展和UCD管理代理的应用,使得实现系统进程的监控成为可能。通过监控 143

SNMP的功能及使用

TCP/IP课程设计 课题:SNMP的功能及应用 小组成员:原志祺、张冰雪、栗国齐、 许杰 姓名:原志祺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工程09-1班 学号:540907040146

题目:SNMP的功能及使用网络管理功能一般分为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故障管理等五大管理功能。现分工如下: 1、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原志祺 2、安全管理张冰雪 3、计费管理栗国齐 4、故障管理许杰 配置管理是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网络由各种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组成,这些结构中有许多参数、状态等信息需要设置并协调。另外,网络运行在多变的环境中,系统本身也经常要随着用户的增、减或设备的维修而调整配置。网络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手段支持这些调整的变化,使网络更有效的工作。 性能管理的目的是在使用最少的网络资源和具有最小延迟的前提下,确保网络能提供可靠、连续的通信能力,并使网络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化的程度。网络的性能管理有监测和控制两大功能,监测功能实现对网络中的活动进行跟踪,控制功能实施相应调整来提高网络性能。性能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从被管对象中收集与网络性能有关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历史数据,建立性能分析的模型,预测网络性能的长期趋势,并根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对网络拓扑结构、某些对象

的配置和参数做出调整,逐步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如果需要做出的调整较大时,还要考虑扩充或重建网络 什么是SNMP?SMNP 是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缩写,解释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是最早提出的网络管理协议之一,它一推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支持,特别是很快得到了数百家厂商的支持,其中包括IBM、HP、SUN 等大公司和厂商。目前SNMP 已成为网络管理领域中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并被广泛支持和应用,大多数网络管理系统和平台都是基于SNMP 的。 一、SNMP 概述 SNMP 的前身是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用来对通信线路进行管理。随后,人们对SGMP 进行了很大的修改,特别是加入了符合Internet 定义的SMI 和MIB 体系结构,改进后的协议就是著名的SNMP。SNMP 的目标是管理互联网Internet 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件平台,因此SNMP 受Internet 标准网络管理框架的影响也很大。现在SNMP 已经出到第三个版本的协议,其功能较以前已经大大地加强和改进了。SNMP 的体系结构是围绕着以下四个概念和目标进行设计的: (1)保持管理代理(Agent)的软件成本尽可能低; (2)最大限度地保持远程管理的功能,以便充分利用Internet 的网络资源; (3)体系结构必须有扩充的余地;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学习理解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学习理解 1.SNMP网络管理协议综述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是被广泛接受并投入使用的工业标准,它是由SGMP即简单网关监控协议发展以来的。它的目标是保证管理信息在任意两点中传送,便于网络管理员在网络上的任何节点检索信息,进行修改,寻找故障;完成故障诊断,容量规划和报告生成。它采用轮询机制,提供最基本的功能集。最适合小型、快速、低价格的环境使用。它只要求无证实的传输层协议UDP,受到许多产品的广泛支持。 2.1 管理信息 经由SNMP协议传输的所有管理倍息都表现为非聚集的对象类型。这些对象类型被收集到一个或多个管理信息库[MIB]中并且对象类型按照管理信息结构和标识(SMI)定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策l版的sM[于1990年5月定义在一篇题为《基于因特网的了TCP/IP管理信息结构和标识》的RFC中。这一RFC要求所有的管理信息库数据和信息必须根据ISO 8824标准《抽象句法表示法1规范》(ASN.1)编码。按照ASN.1表示所有信息和对象的目的在于方便向OSI的网络管理协议迁移而无需重新定义现已存在的所有对象和MIB。 SMI为每一对象类型定义以下成分: ①名字; ②句法; ②编码说明。 注意:一个对象类型的名字明确地代表一个对象,称为对象标识符。不得分配标识符0给对象类型作为其名字的一部分。为便于阅读,在标准文档中对象标识符旁边包含对这一对象的描述。对象标识符是按照在OSI MIB树中建立的严格分层空间构造的,对象标识符总是一个唯一的从树根开始描述MIB树的整数序列。对象标识符和它的文字描述的组合称为标号。 2.1.1 管理树 SMI明确要求所有被管理的信息和数据都要由管理树来标识。这棵管理树来源于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入门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入门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在体系结构分为被管理的设备(Managed Device)、SNMP管理器(SNMP Manager)和SNMP代理(SNMP Agent)三个部分。被管理的设备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有时被称为网络单元(Network Elements),被管理的设备可以是路由器、网管服务器、交换机、网桥、集线器等。每一个支持SNMP的网络设备中都运行着一个SNMP代理,它负责随时收集和存储管理信息,记录网络设备的各种情况,网络管理软件再通过SNMP通信协议查询或修改代理所记录的信息。 SNMP代理是驻留在被管理设备上的网络管理软件模块,它收集本地计算机的管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翻译成兼容SNMP协议的形式。 SNMP管理器通过网络管理软件来进行管理工作。网络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协助网络管理员完成管理整个网络的工作。网络管理软件要求SNMP 代理定期收集重要的设备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确定独立的网络设备、部分网络或整个网络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SNMP管理器定期查询SNMP代理收集到的有关设备运转状态、配置及性能等的信息。 SNMP使用面向自陷的轮询方法(Trap-directed polling)进行网络设备管理。一般情况下,网络管理工作站通过轮询被管理设备中的代理进行信息收集,在控制台上用数字或图形的表示方式显示这些信息,提供对网络设备工作状态和网络通信量的分析和管理功能。当被管理设备出现异常状态时,管理代理通过SNMP自陷立即向网络管理工作站发送出错通知。当一个网络设备产生了一个自陷时,网络管理员可以使用网络管理工作站来查询该设备状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管理信息数据库(MIB)是由 SNMP代理维护的一个信息存储库,是一个具有分层特性的信息的集合,它可以被网络管理系统控制。MIB定义了各种数据对象,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直接控制这些数据对象去控制、配置或监控网络设备。SNMP

IP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算法比较经典---已读

IP网络拓扑自动发现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及个人在加入Internet网,使网络规模持续扩大。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流量,新节点、新链路不断的被引进到网络上,从而使手工维护很难跟上网络的变化,给网络管理带来困难。 网络由一起工作的大量实体构成,向用户提供某种服务。这些实体功能由硬件和软件执行,一些出现在真实网络中实体的例子有路由器、服务器、普通主机、链路等,所有这些都影响着网络运行的方式及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质量。例如,如果一个应用服务器(Web Server)出现宕机而从网络上剥离下来,那么用户将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服务(浏览网页)。提到拓扑发现,一般是指发现完成最终用户服务所涉及到的所有实体,不仅要发现实体,而且要发现实体在网络中所起的作用及实体间互相连接的方式。 网络拓扑对网络管理、网络规划非常有用。例如,网络故障、流量瓶颈等重要信息能直接显示在网络拓扑上,这样网络管理员对当前的网络状况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哪里发生了故障一目了然。如果网络拓扑上显示一条链路总处于满负荷传输状态,那么扩大该条链路的容量对提高网络性能将有很大帮助。此外,网络拓扑对网络仿真也十分重要,要仿真能否在现有网络上新开放一种应用,必须首先有正确的网络拓扑。 获得网络拓扑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让管理员根据实际网络手工绘出其拓扑,但现在网络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并一直在膨胀,而且实体在网络中担负的功能也越来越复杂,要跟踪这样一个网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或精力,而且网络一旦有所改变所有工作必须重做。网络拓扑自动发现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发展起来的,本文对能用于拓扑发现的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技术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基于笔者的实践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算法实现,该算法主要针对同一个管理机构下的IP网络的拓扑自动发现,更复杂的拓扑发现算法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 一、用于拓扑发现的工具 1. Ping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SNMP 1概述 (1) 2SNMP的工作原理 (1) 2.1网络管理模型 (1) 2.2网络管理协议结构 (2) 2.3网络管理服务 (3) 2.4委托代理 (4) 3管理信息结构SMI (4) 3.1ASN.1 (4) 3.2文本约定 (5) 3.3对象定义 (6) 3.4T RAP定义 (6) 3.5对象标志符 (7) 3.6表对象的定义 (8) 3.7对象和对象实例的区别 (10) 3.8OID的字典序 (10) 4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10) 4.1SNMP报文格式 (10) 4.2SNMP报文类型 (11) 4.3SNMP V2基本的PDU格式 (12) 4.4SNMP消息的生成 (13) 4.5SNMP消息的接受和处理 (13) 5SNMP协议操作 (15) 5.1G ET R EQUES T (15) 5.1.1GetRequest—PDU报文格式 (15) 5.1.2SNMPv2对GetRequest-PDU的处理(参考RFC1905) (15) 5.1.3SNMPv1对GetRequest-PDU的处理(参考RFC1157) (16) 5.2G ET N EXT R EQUEST—PDU (16) 5.2.1GetNextRequest报文格式 (17) 5.2.2SNMPv2对GeNextRequest-PDU的处理(参考RFC1905) (17)

5.2.3SNMPv1对GeNextRequest-PDU的处理(参考RFC1157) (18) 5.3R ESPONSE-PDU (18) 5.3.1Response报文格式 (18) 5.3.2SNMPv2对Response-PDU的处理(参考RFC1905) (20) 5.3.3SNMPv1对响应报文GetResponse的处理(参考RFC1157) (20) 5.4S ET R EQUES T-PDU (20) 5.4.1SetRequest报文格式 (20) 5.4.2SNMPv2实体对SetRequest报文的处理(参考RFC1905) (21) 5.4.3SNMPv1对SetRequest报文的处理(参考RFC1157) (22) 5.5G ET B ULK R EQUES T-PDU (23) 5.5.1GetBulkRequest-PDU报文格式 (23) 5.5.2SNMPv2对GetBulkRequest-PDU报文的处理(参考RFC1905) (24) 5.6I NFORM R EQUES T-PDU (25) 5.6.1InformRequest-PDU的格式 (25) 5.6.2SNMPv2对InformRequest-PDU的处理(参考RFC1905) (26) 5.7T RAP-PDU (26) 5.7.1SNMPv1的Trap (26) 5.7.2SNMPv2的SNMPv2-Trap-PDU (28) 6SNMP的安全控制 (29) 6.1SNMP V2-基于共同体的管理框架 (29) 6.2SNMP V3的安全策略 (30)

SNMP功能详解

SNMP功能详解 一、什么是SNMP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网络管理的协议。SNMP用于网络设备的管理。SNMP的工作方式:管理员需要向设备获取数据,所以SNMP提供了“读”操作;管理员需要向设备执行设置操作,所以SNMP提供了“写”操作;设备需要在重要状况改变的时候,向管理员通报事件的发生,所以SNMP提供了“Trap”操作。 二、SNMP背景 SNMP 的基本思想:为不同种类的设备、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不同型号的设备,定义为一个统一的接口和协议,使得管理员可以是使用统一的外观面对这些需要管理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通过网络,管理员可以管理位于不同物理空间的设备,从而大大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简化网络管理员的工作。 三、SNMP结构概述 SNMP 被设计为工作在TCP/IP协议族上。SNMP基于TCP/IP协议工作,对网络中支持SNMP协议的设备进行管理。所有支持SNMP协议的设备都提供SNMP这个统一界面,使得管理员可以使用统一的操作进行管理,而不必理会设备是什么类型、是哪个厂家生产的。如下图,

四、SNMP支持的网管操作 对于网络管理,我们面对的数据是设备的配置、参数、状态等信息,面对的操作是读取和设置;同时,因为网络设备众多,为了能及时得到设备的重要状态,还要求设备能主动地汇报重要状态,这就是报警功能。如下图,

?Get:读取网络设备的状态信息。 ?Set:远程配置设备参数。 ?Trap:管理站及时获取设备的重要信息。 五、SNMP的实现结构 在具体实现上,SNMP为管理员提供了一个网管平台(NMS),又称为管理站,负责网管命令的发出、数据存储、及数据分析。被监管的设备上运行一个SNMP 代理(Agent)),代理实现设备与管理站的SNMP通信。如下图,

SNMP协议全称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协议全称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该协议能够被广泛使用,不受协议的限制,如IP、IPX 、AppleTalk、OSI及其它传输协议均能使用。互联网络开始规模很小,网络结构简单,因此谈不上网络监控和管理问题。仅使用ICMP 的Ping 程序就能解决问题。但随着互联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使用Ping 已无法掌握网络运行情况。此时,SNMP协议就产生了,它可通过提供有限的信息类型、简单的请求/响应机制来实现对被管理对象的操作。同时可将管理信息模型和被管理对象分成两个模块,两个模块间通过信令交互协同工作。目前SNMP协议已在TCP/IP 网络中广泛使用,并已成为网络管理领域事实标准。下面简单介绍下SNMP协议的基本概念、管理模型及版本号: 一SNMP协议基本概念 1 NMS 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是运行在网管端工作站上的网络管理软件。网络管理员通过操作NMS,向被管理设备发出请求,从而监控和配置网络设备。 2 Agent 运行在被管理设备上的代理进程。被管理设备在接收到网管设备侧NMS 发出的请求后,由Agent 作出响应操作。主要功能包括:收集设备状态信息、实现NMS 对设备的远程操作、向网管端发出告警消息。 3 MIB MIB 是一个虚拟的数据库,是在被管理设备端维护的设备状态信息集。Agent 通过查找MIB 来收集设备状态信息。MIB 按照层次式树形结构组织被管理对象,使用ASN.1格式进行描述。 4 ASN.1 抽象语法表示,使用独立于物理传输的方法定义协议标准中的数据类型。ASN.1 描述传输过程的中的语法,但不涉及具体数据含义的表示。 5 BER 基本编码规则,按照ASN.1 的语法结构,描述了在传送过程中数据内容是如何表示的。 6 SMI SMI(Structor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为命名和定义管理对象指定了一套规则。所有管理对象都是按一种层次式树形结构排列。一个对象在这个树形结构中的位置,标识了如何访问这个对象。 7 Trap 告警信息。设备中的模块在达到告警的条件后触发告警,之后将告警消息通过SNMP发往网管端。 8 实体 可以被管理的软件或硬件。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组成及拓扑图

公安视频监控组成 整个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机部分、传输部分和各级监控中心等几部分组成。 前端设备:主要实现视频信号采集,每个派出所按治安环境的实际情况设有不同数量监控镜头。 传输部分:所有镜头通过光纤、光端机以模拟或者数字图像的方式分别接入到派出所监控室,所有监控图像不直接接入分局监控中心,而是通过现有公安的派出所至分局的千兆光纤网将数字化图像接入分局监控中心。具体实现上采用每台硬盘录像机直接以以太网方式连接到公安系统网上。 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系统主要实现对来自前端的视频流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和回放,并提供系统管理功能,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分为主监控中心和分监控中心。主监控中心完成图像的集中存储、显示和回放,主监控中心设置电视墙和矩阵设备以及操作终端;分监控中心从主监控中心调用图像在本次电视墙显示和控制。 <1>前段设备基本上都是主流的数字摄像头,基本上不会出现模拟摄像头,所以前段设备的选取主要考虑的是品牌选取及机型选取,问题较少。 <2>传输部分由于要考虑到实际环境及相关资源的利用所以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 1,图像采用光端机通过光纤直接进行传输,即在视频输入端和输出端直接连接光端机,两个光端机之间通过光纤直接相连,然后进入

终端计算机的矩阵。控制信号则通过市局宽带网络进行传输,对于远程矩阵,摄像机的控制通过远程矩阵所连接的PC机或嵌入式控制器实现,达到远程视频矩阵的切换、远程摄像机的云台的上下左右转动等。 2,图像、控制信号通过视频传输编码器传送到宽带网上(视频传输编解码器,它可视频信号、音频信号、数据控制信号压缩编码,通过宽带网传输),然后接收端同样通过视频传输解码器连接。即图像视频信号经过编码器压缩编码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宽带网络传输,接收端通过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解码还原为视频信号。控制信号通过宽带网传送,对于图像的切换需要同时控制远程矩阵和改矩阵所连接的编解码器,即要同时向远程矩阵和所连接的编解码器发送控制信号。 3,混合使用上面两种方式进行图像传输。控制信号通过宽带网传输,控制信号的发送同样为上面两种方式的组合使用。例如:对于没有铺设光纤的监控点(即不能实现视频资源共享的监控点)可以用视频传输编解码器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达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交互使用. <3>监控中心主要还是使用网络设备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回放及各种管理功能。涉及到的设备有存储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视频矩阵,电视墙,配置网管服务器,业务处理台等。

第三章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第三章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是由Internet活动委员会(IAB)制订的,被采纳为基于TCP/IP协议的各种互联网络的管理标准。由于它满足了人们长久以来对通用网络管理标准的需求,而且它本身简单明了,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占用的系统资源少,所以得到了众多网络产品厂家的支持,成为实际上的工业标准,基于它的网络管理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统治地位。1993年它的更新版本SNMP V ersion 2(SNMPv2)又被推出,改进了SNMP的不少缺陷。 本章及下一章在介绍SNMP协议的基础上,着重讨论SNMPv2协议的特点,并就作者自己开发的基于SNMPv2协议的网络计费管理软件作了介绍。 3.1 SNMP 3.1.1SNMP协议的工作原理 SNMP的管理结构如图3.1所示。它的核心思想是在每个网络节点上存放一个管理信息库( MIB),由节点上的代理(agent)负责维护,管理站(manager)通过应用层协议对这些信息库进行管理。SNMP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简单性。它的设计原则是尽量减少网络管理所带来的对系统资源的需求,尽量减少agent的复杂性。它的整个管理策略和体系结构的设计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管理工作站 图3.1:SNMP管理模型

3.1.2SNMP通信报文的操作处理 SNMP标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管理信息结构(Structure ofa nagement Information,简称SMI)和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简称MIB) 。SNMP主要涉及通信报文的操作处理,协议规定manager如何与agent通信,定义了它们之间交换报文的格式和含义,以及每种报文该怎样处理等等。 SNMP中规定的网络管理操作有五种,分别是: (1)Get-Request; (2)Get-Next-Request; (3)Set-Request; (4)Get-Response; (5)Trap。 Get-Request被manager用来从agent取回某些变量的值;Get-Next-Request被manager 用来从agent取回某变量的下一个变量的值;Set-Request被manager用来设置(或改变)agent上某变量的取值;Get-Response是agent向manager发送的应答;Trap被agent用来向manage r报告某一异常事件的发生。 Get-Request、Get-Next-Request和Set-Request这三种操作都具有原子(atomic)特性,即如果一个SNMP报文中包括了对多个变量的操作,agent不是执行所有操作,就是都不执行(例如,一旦对其中某个变量的操作失败,其它的操作都不再执行,已执行过了的也要恢复)。 SNMP的报文格式为: version community data version域表示SNMP协议的版本,在SNMP中它是version-1(0); data域存放实际传送的报文,报文有五种,分别对应上述五种操作。 community域是为增加系统的安全性而引入的,它的作用相当于口令(password)。3.1.3 SNMP的安全机制 SNMP网络管理由几个特征,它包含一个管理站和一组代理之间的一对多的关系:管理站能够取得和设置代理中的对象,并从代理接收陷阱。因此,从操作或控制的观点来看,管理站“管理”多个代理。也可能有多个管理站,其中的每一个管理站管理全部代理或这些代理的一个子集,这些子集可能重叠。 我们也可以把SNMP网络管理看作是一个在一个代理和多个管理站之间的一对多的关系。每个代理控制它自己的本地MIB,而且必须能够控制多个管理站对该MIB 的使用。该控制有3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