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教案全

七年级教案全

七年级教案全
七年级教案全

七(上)信息技术

教案汇集

秀洲区各中学

2003.11

目录

第1课走进网络教室新城中学张中华第2课我的老师王江泾镇中学陈维菁第3课个人小档案洪合镇中学吕炯第4节介绍我自已王店镇中学柏海梁第5课认识新同学栖真中学潘锦斌第6课网上交个好朋友新塍镇中学八字分校蒋正华第7课我的学习体会栖真中学陶丽芳第8课神奇的网络秀洲现代实验学校洪洁第9课网上诺贝尔秀洲现代实验学校杨宁宇第10课浙江旅游洛东中学山耀霖第11课生物圈二号王江泾镇中学朱慧第12课网上图书馆秀洲现代实验学校洪洁第13课网络与道德建设中学葛志强第14课奇妙的信息世界秀洲现代实验学校沈培中

第15课江南风情游秀洲现代实验学校沈培中

第16课准备构建资料新塍镇中学李广宏

第17课建立素材资料库油车港镇中学孙鲍平

第18课建立学习资料库新塍镇中学黄伟

第19课建立软件资料库王江泾镇南汇中学张道成

第20课建立电脑知识资料库王江泾镇南汇中学张道成

第21课整理资料库塘汇实验学校鲍洪芳

第22课保护我的资源库南汇中学林华锋

第23课综合实践——保护水资源塘汇实验学校鲍洪芳

第1课走进网络教室

新城中学张中华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脑的外观。

2.了解Windows桌面的和桌面背景。

。技能目标 1.掌握开机的方法。

2.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和右击。

3.通过设置桌面背景,来熟练鼠标的操作。

4.会安全的关机。

。情感目标通过始学教育,了解有关进入网络教室纪律和卫生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网络机房是一个教学场所,这与“网吧”是不同的,在网络教室里必须知道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鼠标的操作。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

三、教学环境与准备

1.在服务器设置好学生登录用的用户名及密码。

2.准备一些漂亮的桌面图片。

3.保证学生能顺利连接因特网。可让操作熟练的学生上网查找精美壁纸,利于分层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始学教育。

纪律注意事项:

(1)在网络教室里不能大声喧哗,要爱护设备

(2)在老师没有安排的情况下,不准玩游戏

(3)在任何时候,禁止浏览不良网站

卫生注意事项:

(1)进入网络教室要套鞋套

(2)不要将雨伞等非学习用品带入网络教室

(3)不准将饮料、袋装食品、口香糖等带入网络教室

(4)检查所用机器设备、周围环境卫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教师违反以上注意事项,将视情况上报德育处进行通报批评,并对相应的个人和班级进行考核扣分处理。

2、电脑基本操作:

①、鼠标操作:单击及右击

教学建议:教材通过设置桌面背景任务驱动来开展此项操作,对与非零起点的学生,这些操作太简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墙纸或玩纸牌游戏等任务,来让学生掌握鼠标操作。

②、鼠标操作:开机及关机

教学建议:开机关机是每节课都要做的事,养成正确开、关机的习惯,不能直接关闭电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示范与引导,使学生正确操作,并逐步养成习惯。

五、实践拓展

1、看看桌面设置中其他菜单的操作有何作用。

2、找一些你喜欢的墙纸,看怎样通过“浏览“找到它。

第2课我的老师

王江泾镇中学陈维菁【设计思路】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对资源管理器功能的应用,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初中一年级)第一章第二节:我的老师。

【教学对象分析】(包括人和物)

一、关于学生和老师:现在大力提倡和进行素质教育,老师仅仅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大胆思维的能力。学生自己学习并不代表放任学生而老师撒手不管,而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让他们用上一课总结要点的方法自己总结要点,培养学生的大胆思维能力。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大家探讨。不能仅看到老师是主导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学生是主体;也不能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而忽略老师是主导。两方面都重要。

二、关于课文的分析: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对于文件的有关概念不必过多地讲解理论,重在操作。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明白资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强大功能。

2、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3、掌握进入网上邻居打开老师的文件阅读老师的资料。

二、行为目标:1、掌握启动、浏览资源管理器;

2、访问教师机,打开老师的文字资料。

【教学重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操作演示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内容并让学生参与其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快速的掌握资源管理器及网上邻居的有关操作。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3分钟)

1、通过讲述古代的“鸿雁传书”、“烽火通敌情”,当代的广播、报纸及电视卫星转播等向学生直观地介绍信息这一概念。

2、刚才老师介绍的那么多的传播信息的手段虽然都非常的高明,同学们是不是都很感叹我们祖先们的聪明,但是你们知道吗?现在这些信息的传递手段也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于是,在我们地球上就诞生了能够高速、精确地处理大量信息的电子计

算机。

3、教师通过“网络”概念生动地介绍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首先提问学生“计算机系统是由哪两大部分组成的”,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继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平时是用什么来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学生自由回答),这时教师进行总结: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Windows98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资源管理器。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

“资源管理器”窗口:

(1)、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方法

回忆前面所学的Windows98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自己操作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鼓励学生灵活操作多种方法。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种方法,了解其它四种方法。得出结论:计算机的学习,往往是殊途同归。

(2)、窗口组成

运行课件出现书上图2—1,让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Windows98窗口的组成,自己总结得出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接着启发学生观察比较这两幅图的异同点,开始讲解工作区的左右两个区域,简单介绍文件、文件夹的概念、特征符号。操作演示文件、文件夹的显示和隐藏。

2、浏览资源

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逐一地介绍“单一选定、连续选定、不连续选定、全部选定、反向选择”的操作。然后请一学生到教师机上来操作演示,其他学生通过大屏幕观看。

3、开动脑筋通过实际操作后,回答下述问题。

(1)单击文件夹左侧的减号“-”,文件夹目录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

(2)单击资源管理器工具栏中的“查看”按钮,选择不同的选项后,资源的列表会出现什么变化?

运行课件,通过课件的播放,让学生自学这一点内容,教师适当进行补充说明,之后鼓励学生上台操作演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进入网上邻居

资源管理器除了能浏览自己电脑中的资源外,还可以浏览网上其他电脑共享的资源。进入网上邻居,看看老师的电脑中有些什么共享的资料。

(1)单击资源管理器中的“网上邻居”图标。

(2)从中找到一台名为“teacher”的电脑,这就是老师的电脑。

(3)单击“teacher”图标。这时,在资源管理器窗口的右侧,即可看到老师电脑中相应的内容了。

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鼠标双击的操作。

5、认识你的老师

通过网上邻居找到老师的电脑后,就可以打开老师提供的文件资料了。

(1)打开网上邻居,单击“teacher”图标。

(3)在教师机的“陈老师”文件夹中,找到一个名为“Hi,同学们好!.txt”的文件。

(3)双击该文件,就会打开一个“记事本”窗口,

(4)浏览老师提供给大家的文字资料,认识自己的老师。

三、开拓思想,激发兴趣:

让学生说一说“想让电脑为自己做一些什么?”

四、介绍电脑的用途及未来

1、通过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发挥的想象力,让学生说说自

己想象中的电脑能为我们人类做些什么?

2、教师因势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电脑的用途。

五、布置作业

第3课个人小档案

课题个人小档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吕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记事本。

2.认识键盘。

·技能目标

1.了解启动和使用记事本软件的方法。

2.掌握英文字母、数字和字符的输入方法。

3.掌握键盘中的CapsLock、Shift、Del、BackSpace、Enter等功能键的使用。

4.掌握操作键盘正确的指法。

5.能保存文件。

·情感目标

用键盘输入符号,是利用电脑进行信息交流所必需掌握的操作技能,而各种符号的组合能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输入符号,让学生体验如何在电脑上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自己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用键盘的输入字符和保存文件。难点:CapsLock、Shift等功能键的使用。

教具准备1.在教师机设置好“学习范例”共享文件夹。

2.在“学习范例”文件夹中加入英文个人小档案文本范例(范文在配套光盘的“教学范例”中)。

3.准备一些聊天室中常用的表情符号和字符图形。

教学过程备注

1.引入

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进行简单的交流,比如在电脑中输入自己的个人小档案,从而互相认识一下。

要在电脑中输入个人小档案,首先要熟悉键盘操作。

今天,我们就通过往计算机中输入个人小档案,从中了解数字、字母、和符号是如何输入的,并掌握键盘操作的指法。

2.传授新知识

提问:我们在教室里写字时需要什么东西啊?

回答:纸、笔

在计算机中,我们要写字,同样需要笔和纸。

笔:键盘(简单介绍)纸:一些文本编辑软件

⑴打开记事本

在Windows的附件中有一个“记事本”小软件。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记录一些信息。

①单击任务栏的“开始”——“程序”——“附件”——“记

事本”,可启动记事本程序

②英文字母的输入

③CaosLock键的使用

④各种数字键和符号键的使用

⑤Shift键的使用

⑥空格键和回车键的使用

键盘与输入指法的讲解(见课本15页图3-2)

[可以要求学生按课本自行操作,然后教师按各知识点检查练习结果]

⑵获取范例

从教师文件夹中获取个人小档案的范例。

①启动资源管理器,进入教师文件夹

②双击打开“学生个人小档案范例.txt”文件

[这部分主要是复习了上节课资源管理器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⑶输入与修改个人小档案

①根据范例,在“记事本”中输入自己的个人小档案

②出现错误时的修改(Del键及BackSpace键的使用)

③光标控制键的使用

[进行小比赛,看谁完成的快完成的好]

⑷保存记事本的内容

在输入结束后,一定要保存好自己的文件。

①单击“记事本”菜单栏的“文件”—“另存为”

②选择保存位置

③输入文件名

④单击“保存”按钮

[这部分由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操作]

⑸提高练习

表情符号的输入

[展示一些表情符号,让学生自己摸索输入]

⑹练习评价

点评学生练习成果

评出几个好的作品[可以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3.小结

这节课主要通过个人小档案的输入,练习了键盘的操作,主要时英文及各种符号的输入。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中文的输入。如有需要可简单回顾讲解一下键盘的布局等

强调保存位置及文件名的输入,保证学生都能把练习保存下来

这部分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

第4课介绍我自己

王店镇中学柏海梁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各种汉字输入法。

2、了解“智能ABC输入法”。

(2) 技能目标

1、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2、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进行汉字词组的输入和特殊字符的输入。

3、了解中英文法的切换方法。

(3) 情感目标

通过汉字输入,了解电脑实现汉字的信息处理的困难程度,了解我国科学家如何克服困难,突破汉字输入的“瓶颈”问题,使汉字在现代高科技面前重新焕发青春,增强学生是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难点:汉字的输入,中英文输入的切换。

三、教具准备

制作好的自我介绍

四、教学过程

在上节课中学习了用“记事本”制作一个简单的英文个人小档案,通过学习知道了英文及一些特殊字符的输入,还了解了键盘上一些特殊键的使用,那么今天我们来制作一个更加完整的自我介绍。

(一)、获取范例

从上第一节课到今天也已有一段时间,但是由于课程的原因,使我们师生之间彼此并不是很了解,作为教师我很想了解每位同学的基本情况,如性格、爱好、理想等,那么你们想多了解一些教师的基本情况吗?

我已经将我的自我介绍放在了教师机上,你们可以通过网上邻居浏览我的介绍。

步骤:①启动资源管理器,通过网上邻居进入教师机。

②单击教师机的“自我介绍”文件夹。

③双击该文件夹中的“教师自我介绍.txt”文件。

通过观看使你们对我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我对你们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接下来留给你的任务就是仿照我的内容,制作一个关于你的自我介绍,然后展示给我及同学们看,使我们大家彼此更加了解、熟悉。

(二)、输入汉字

1、打开记事本

操作:“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

(或:在桌面点鼠标右键,“属性”——“新建”——“文本文档”)

2、输入法的选择(主要输入汉字)

提问:在小学里有没有练习过汉字的输入?(都已经练习过,个别还很熟练)

在我们的Windows中它有很多种汉字输入法,如:智能ABC、五笔、全拼等。

提问:知道输入法是怎样来选择的吗?(同学演示)

教师操作:①单击任务栏上右侧的输入法指示器

②将鼠标移到出现的输入法列表上

③选中某种输入法,单击即可

提问:还有同学知道其他方法来切换输入法吗?

教师操作:①在键盘上找到Ctrl和Shift

②同时按下Ctrl+Shift 即可

3、智能ABC输入汉字

提问:在小学时你们主要采用那种输入法?(询问多个学生)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用“智能ABC”输入汉字,(让每位学生切换到智能ABC)

教师演示输入“自我介绍”:

①键盘上输入“zi”并按空格键,

②在重码提示行中找到“自”并在数字键上按下“自”前面的数字

③如果要输入的汉字不在本页的重码提示行中,可以按“+”键查看后面十个

重码汉字;而按“—”键则查看前面的十个重码汉字

④“智能ABC”的强项是输入词组,如键入“jieshao”就可以找到“介绍”当

然还可以键入“js”“jies”“jshao”都可以找到“介绍”,即对于词

组有时只须输入汉字的声母即可

(学生练习输入汉字、阅读知识链接)

提问:如果在输入中文时想输入几个英文字母,但上面两种切换输入法我觉得很麻烦,那么有没有只在中英文之间切换的便捷方法呢?

教师操作:①在键盘上找到Ctrl和空格

②同时按下Ctrl+空格即可

4、特殊字符输入

提问:能不能在你的键盘上找到在范例中的空心或实心五角星呢?知道这些特殊符号是怎样输入的吗?

教师操作:①将鼠标移到输入法工具栏上类似于键盘的图标上(软键盘)

②单击鼠标右键,

③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各种特殊符号

④此时出现一个特殊符号的模拟键盘

⑤鼠标单击需要的符号,就可以在光标处输入相应的符号

在输入法工具栏上像月亮的按钮称之为“全角/半角切换”,另一个有句号和逗号的是“中英文标点切换”,你可以自己尝试在按下“全角/半角切换”后输入一些双排字符,看看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尝试使用中英文标点。

5、学生练习输入汉字和特殊字符

(三)、保存文件

输入完你的“自我介绍”后应及时保存

1、单击记事本菜单的“文件”——“另存为”

2、以“某某同学自我介绍.txt”为文件名,保存到D盘根目录中。

(四)、小结

1、巩固和熟练了从网络获取信息

2、巩固了新建和保存记事本

3、输入法之间的切换

4、用智能ABC输入汉字及特殊符号

(五)、作业

1、完成书本练习

2、完成自我介绍

3、熟练用智能ABC输入汉字

第五课认识新同学

栖真中学潘锦斌教学目标: 1、能够启动资源管理器

2、自我介绍人

3、学会编辑自我介绍

4、学会上传文件

5、掌握打开其他同学的文件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会编辑自我介绍

2、学会上传文件夹

3、掌握打开文件

难点: 1、上传文件夹 2、打开文件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进入中学后,同学们又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在这个新集体中,老师是新认识的,大多数的同学也是新认识的。大家要互相的了解,可以在课堂上自我介绍,可以在以后的交往中慢慢的了解,今天我们借助于电脑网络来达到同学们相互了解。

上节课我们在电脑中输入了“自我介绍”,在这一节课中要上传到教师机上。让其他的同学来阅读你的“自我介绍”,来认识和了解你。先要进行修改和编辑一下,让同学们能看到一篇没有错误而又编排独特的“自我介绍”。

一、编辑自我介绍

在自己的电脑中找到上节课我们保存的自我介绍,并打开它。并进行修改和编辑:

1、启动资源管理器。在D盘中,找到“自我介绍.txt”文件。

2、双击鼠标,用记事本打开该文件。

3、利用Del和BackSpace键,将错误的文字删除,并在光标处输入正确的内容。

4、用回车键,将文章分段et空格键将每一段的最前面空出两外汉字的位置;用

字符、特殊号组成一些网络表情用语和图案。

5、修改完成后,选择菜单栏中的“文件”→“保存”选项,保存该文件。

二、上传文件

1、通过资源管理器,在D盘根目录中,找到“自我介绍.txt”文件。

2、用鼠标单击选中该文件。

3、单击资源管理具栏中的复制按钮。

4、在资源管理器中,通过“网上邻居”,找到教师机的“学生的自我介绍”文件

夹。

5、单击选中该文件夹后,单击工具栏中的粘贴按钮。这时,“自我介绍”文件古

就被一传到教师机中了。

三、打开文件

1、进入“资源管理器”的“网上邻居”→“教师机”→“学生自我介绍”文件夹。

2、双击其他同学的“自我介绍.txt”文件,在打开的记事本窗口中浏览其他同学定的

自我介绍。

3、打开多个自我介绍的文件后,查看任务栏,出现了多个记事本的按钮。

4、通过单击任务栏中的应用和序按钮,就可国民议会切换进入相应的应用程序窗口。

5、当任务打开太多时,既不方便,还会使电脑的运行速度减慢。因此,要适当地关

闭一些应用程序的窗口

四、学生上机操作:

完成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学生作业

将课本后面的作业完成。

第六课网上交个好朋友

新塍镇中学八字分校蒋正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

2、了解文件夹的共享与共享类型。

3、学会新建文件夹。

4、学会设置共享文件夹及重名命、查看计算机名等操作。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新建文件夹、设置共享文件夹。

难点:新建文件夹。

三、课前准备

1、设置好网络,保证学生能通过网上邻居看到每一位同学电脑的共享文件夹。

2、保证学生可以上网浏览信息。

四、教学过程

1、键盘指法练习TY(5分钟)

2、预习课本(2分钟)

3、新建一个文件夹,并能给文件夹取名。

要使自己的资源给大家共享,首先要建立一个文件夹。因为,Windows可以对文件夹设置共享,却不能对文件设置共享。将文件放在设置成共享属性的文件夹中后,别人就能共享这些文件了。我们先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Floder”的文件夹。

⑴启动资源管理器,选中D盘。

⑵选择菜单栏中的“文件”——“新建”——“文件夹”。这时在D盘根目录下就出现了一个“新建文件夹”。

⑶在“新建文件夹”处键入“Floder”,一个名为“Floder”的新文件夹就被建立好了。

4、把新创建的文件夹进行共享。

将新建的“Floder”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属性,让网上的其他电脑都可以来共享该文件夹中的资料。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⑴右击“Floder”文件夹。

⑵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共享”选项,出现“共享”对话框。

⑶在“共享”标签中,选中“共享为”选项。

⑷单击“只读”选项后,按“确定”按钮,文件夹图标就变为共享文件夹图标了。

⑸将需要共享的文件复制到该共享文件夹中。

5、同学之间相互访问。

如果大家都设置了共享文件夹,并在该文件夹中放入了相应的文件,就可以相互访问和交流了。

⑴进入资源管理器中的网上邻居。

⑵任意打开一台学生机,查看该同学是否已设置了共享文件夹。如果没有设置,则选择另一位同学的电脑。

⑶进入共享文件夹,双击其中的文件,看看这位同学写了什么。

⑷如果对这位同学所写的内容感兴趣,你可以将该文件复制带自己的电脑中来。

6、好朋友之间进行特别交流(带密码共享)。

⑴右击网上邻居,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

⑵在出现的“网络”对话框中,单击“标识”标签,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计算机名了。

⑶在D盘根目录下新建一个“Good-Friend”文件夹。

⑷右击该文件夹,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共享”

⑸在访问类型中选择“根据密码访问”,并在“完全访问密码”栏中输入密码后,按“确定”按钮。

⑹将你的计算机名、共享文件夹名和密码,告诉给你的好友,你们就可以特别的友好交流了。

五、个别辅导

小组长进行一对一个别辅导,集体帮助个人。

六、评价

1、学生能顺利创建文件夹并能进行共享。

2、同学之间特别交流较难掌握。

第7课我的学习体会

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内容复制含义。

2、了解文件复制与文本内容的区别。

3、熟练掌握文件复制的操作。

4、掌握广西内容复制的操作。

5、掌握不同文件中,广西内容的相互复制。

点难点重点:文件复制与文件内容的复制。

难点:文件内容的复制与文件复制的区别。

教学过程情景设置:

“通过一个月的信息技术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用记事本记录下你的咸想,千诉老师或其他的同学。你还可以将其他同学的精彩感情,收集整理在一起,这些感想也许对你以后的学习会有帮助。

一、上传学习体会

1、启动Windows附件中的记事本,输入学习体会,并以“某某同学的学习体

会.txt”为文件名,保存在D盘的根目录下。

2、新建一个“学习体会”文件夹,并将学习体会这一文件,复制到新建的“学

习体会”文件夹中。

3、将“学习体会”文件夹设置为“只读”共享,供全班同学观看。

4、将学习体会文件,复制支教师机指定的文件夹中。

二、下载学习体会

1、进入“资源管理器”的“网上邻居”,分别打开每一位同学电脑中的共享

文件夹。

2、依次双击每位同学的学习体会文件,打开并阅读这些学习体会。

3、对于你认为写得不错的学习体会,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右击该文件,在出

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选项。

4、进入本地硬盘D盘根目录下的“学习体会”文件夹。

5、右击鼠标,选择快捷菜单中的“粘贴”选项,该文件就被下载到自己的

电脑中了。

6、继续以上操作步骤,将自己喜欢的学习体会,全部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

三、收集整理资料

下载了一定数量精彩的学习体会后,我们可以把分散的精彩学习体会汇总到一个文件夹中。

1、启动记事本软件。

2、将空白的文本,以“精彩学习体会汇总.txt”为文件名,保存在D盘的“学

习体会”文件夹中。

教学过程

3、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第一信同学的学习体会文件。

4、选中需要的文本,右击鼠标。

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反“复制”选项。

6、单击任务栏上“精彩学习体会汇总.txt”的记事本。

7、在添加文本处,右击鼠标,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选项,一

段学习体会就被复制过来了。

8、重复上述过程,将所有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体会,全部复制到“精彩学习体

会汇总的记事本中。

四、学习操作:

学生按要求完成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完成课本后面的作业。

栖真中学陶丽芳

课题第8课神奇的网络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网站、网页、网址以及超链接等概念;

2、了解“域名”的含义;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情感目标:通过浏览器这扇“窗口”,使学生初步了解Internet世界的精彩,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浏览器的使用。浏览器是认识Internet的窗口,是迈向网络世界的第一步。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IE浏览器,通过浏览器认识Internet精彩世界。

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超链接和域名等概念。对于初次接触Internet的人来说,要想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是比较困难的,但这并没有关系,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学生会逐步加深理解,本课只要求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就可以了。

教具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IE5.0以上版本,要求能上因特网(或多媒体教室内部虚拟的因特网)。

教学素材:教师课前应准备好要访问的网站,代表各种域名的网址等;准备好学生上交作业的共享文件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上网吗?你们上网都做些什么呢?那么你们对上网的知道了解多少呢?

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上网的知识吧!

二、新授

(1)网络的发展(展示课件)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在这之后的几年,计算机只能支持单用户使

用,计算机的所有资源为单个用户所占

用,用户使用计算机只能前往某个因定

的场所(如计算机房)。随后,计算机

上设置了多个输入输出端口,人们开始

利用通信线路将远程

终端連至一台主机,不受地域限制地使

用计算机的资源。学生谈上网:

上网可以看最快的新闻,可以在OICQ和自己的朋友聊天,可以下载音乐,可以在线看电影,可以看电子书籍,可在下载软件件,可以发个E-mail,可以到BBS上发贴子,还可以网上购物。

学生活动:

从看教师演示的课件,边听讲解

来了解关于网络的发展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96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与麻省剑桥的BBN公司签定协议,进行计算机之间的远程互连研究,研究的成果组建了著名的ARPANET。ARPANET 的研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因特网是源于

ARPANET,它是当今世界上一个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提供给人们许多的服务。

(2) 局域网与广域网(展示课件)

A、什么是网络?

把几台计算机用一定的硬件和软

件连在一起就构成了网络

B 、介绍什么是局域网和网域网

提问:我们学校的机房属于什么

网?

那因特网又是属于什么网

(3)认识IE浏览器

教师通过一个小任务让学生来认识

IE浏览器,让学生看一下最近的热

点新闻“神州五号”,

(这一过程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非常简单,教师可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个别指导。)

(4)认识网站、网页和网址

我们称新浪网为一个网站,那刚才

大家也都上了新浪网,大家看到新

浪网里有各类新闻,他每一类新闻

都一张新的网页组成,新闻是他的

一大特色,一个新浪网站是由许多

网页组成的。

我们要上网,就必须要知道什么?

(网址)

那大家知道网址的含义吗?

www . zjedu . net . cn

从右往左依次认识学生回答:

A、有的学生说网络是虚拟

的世界,有的学生说网络是

因特网,有的学生说把电脑

連起来就是网络。

B、学校机房属于局域网

因特网属于广域网

学生活动:

学生上因特网,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新浪网的网址,到新浪网中看神州五号的新闻,然后让学生来谈一谈感想。

学生学习阅读材料:

学生自己阅读材料“网站域名

的含义”通过阅读材料的自

学,让学生对网址有一定的认

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5)IP地址与域名的关系

我们年满18周岁都可以领到身份

证,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都是唯一

的,IP地址就好比是因特网上的计

算机的“身份证号码”,它也是唯

一的,IP地址是由一串数字组成的,

但人们觉得它非常难记忆,为此就

把IP地址与网站域名一一对应起

来,便于人们记忆。

(6)介绍超链接

教师打开新浪网讲解文字和图片以的超链

接,我们在把鼠标放到网页上的某些文字

和图片上里,鼠标会变成一个手形,这就

表示是超链接,它会打开另一个新的网页,或指向一个文件等。

(7)亲身体验因特网的神奇

教师给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网上邻居提供

了一些参考网址,让学生们完成随堂练习

第一是表格的填写,也可以让同桌之间互

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网址。

(8)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体验了因特网的神奇,也了

解一些上网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回

顾一下:什么是网络?什么是网

址?网站由什么组成?你知道网址

的含义吗?什么是超链接?学生活动:

课本上的日积月累学习

学生活动:

看课本上知识链接

学生活动:

学生上网,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巩固今

天这节课的知识点

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洪洁

课题第9课网上诺贝尔

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关键词”的概念;

技能目标: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资料;

情感目标:了解诺贝尔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 教案

第1节物质的构成 一、目标导航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 《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备课本 学校: 月华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科目:音乐 姓名: 2 0 16 年 2 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 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186班、187班、188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 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 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 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 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六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 的表演能力。

初一科学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 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 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 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试管夹:夹持 试管;试管架:放置试管;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停表:测量时间;托盘天平:测量 质量;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药匙:取粉末状固体;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1米(m)=101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 10千米(km)=1米(m)=10毫米(mm)=10微米(um)= 10纳米(nm)=10埃(?)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 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 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 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 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②放对: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放正。若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应选另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③看对:视线与刻度面垂直,不 能斜视;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教材分析 本章包含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等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 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教科书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教科书接下来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和术语. 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的内容.从《课程标准(2011版)》看,图形的变化是“图形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教学重点 1.垂线的概念.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5.1相交线约4课时 5.2平行线及其判定约2课时 5.3平行线的性质约3课时 5.4平移约1课时 小结约2课时 机动约2课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 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第1页共149页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 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 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 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 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 ∠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第2页共149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备课

龙廷镇中心学校2017—2018学年度3443模式课时备课年级:年级学科:上课日期:2018年月日 课题老王课型新授主备人个备人 学习目标1、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2、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准备PPT 是否使 用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阶段环节教学活动设计 开始篇()作业讲评 ()预习检测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是展示这种底 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 人的尊严和崇高。 过程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简介作者: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 生于北京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 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是著名学者、作家, 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并思考: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人”是文章的灵魂,能理解这是个怎样 的人是文本研习的重点。杨绛先生的散文被称为“杨式太极 拳”,她的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并且鲜有华丽的语 言,“老王”的形象就隐含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那么对于写 人记事的散文,其关键把握的内容是通过记叙哪些事来表现人 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这篇文章

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x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x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x 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七年级下科学教案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科学年级教材版本华师大学案主题授课时段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 难点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三章阳光 1、运动会上进行跑步比赛,为使计时准确,计时员应在____________ A、听到发令枪响时即开始计时 B、看到运动员起跑时即开始计时 C、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即开始计时 D、看到发令枪的烟散开始即开始计时 1、受到下列电磁波辐射时人体最能感到热的是____________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3.一位在北京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0米远处。另一位在上海的观众,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北京与上海相距1460千米,哪位观众先听到演奏声?(电视靠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4.下列电器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____________ A、微波炉 B、消毒柜 C、电视机 D、电冰箱 5.在海边游泳时,对人的皮肤伤害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6.下列关于空中出现彩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彩虹一定是弧形 B、彩虹的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C、彩虹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 D、彩虹会在雨后的天空中出现 7、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课本P78)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甲、乙锥形瓶,甲瓶的外壁用烟熏黑。在两个瓶中注入质量和初始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水,用带有温度计插孔的瓶盖盖紧、,再在两个瓶中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舞蹈家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然后用发光的电灯对这两个锥形瓶照射: (1)在这个实验中,还必须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2)照射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此,你将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秒内光在真空中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____米。 10、红外线取暖气,主要是利用红外线的____________来工作的。 11、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是应用激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 12、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13、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漠中的物体最烫手的是____________ A、植物 B、浅色的子 C、动物 D、黑色石头 14、下列属于光源的物体是____________ A、月亮 B、放映电影时的银幕 C、流星 D、放电视时的荧光屏 15、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____ A、月食 B、小孔成像 C、水中出现的倒影 D、人在光照射下有影子 16、下列事例中用到光的志向传播规律的是____________ A、用两只眼睛确定物体的位置 B、住房装修设计时测量房屋的长宽高 C、射击时瞄准 D、岸上确定水中鱼的位置 1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一个光源只能发出一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途径的直线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18、光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A、玻璃 B、水 C、真空 D、空气 19、买早点时透过炉子上方看前面的物体在晃动,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可以解释。 20、下列各种光不属于复色光的是____________

最新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精编版

2020年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精编版

七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探索1】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以前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4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探索2】 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然后总结: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而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探索3】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七年级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板书设计、教学方法与步骤等内容。了关于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文中的生字词,②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2、难点: ①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②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三、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 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但是大部分学生思想比较懒惰,不愿意思考,害怕思考,喜欢坐享其成。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学习需要老师强制性德施加压力。课外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好习惯。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 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____ (板书课题) 三、了解作者 林海音(1918年-xx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lì]县头份镇,作家。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

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第一章图像处理 第一节了解Photoshop 教学目标 1.了解Photoshop的技术及应用领域。 2.了解Photoshop的工作界面。 3.掌握Photoshop打开、存储图像的方法。 教学重点 Photoshop工作界面的认识。 教学难点 Photoshop打开、存储图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我们经常在街道、商场、手机上、电视上能够看到广告宣传、条幅、标志、封面等等比较漂亮的图片、图像。那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我们这学期要学习的photoshop 这门课就是针对这些作品设计制作的科目,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认识这个有趣又好玩,应用比较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 二、新知探究 1.了解Photoshop Photoshop是图像处理软件,它是集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软件,它具有图片修复、修饰技术、图像合成技术、滤镜技术和文字特效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在每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Photoshop的应用领域 (1)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在界面中的应用。 (3)在绘画与与数码艺术中的应用。 3. Photoshop CS6的工作界面

三、实践操作,巩固提升 1.从网络上下载一张红玫瑰的图片 2.启动Photoshop CS6,打开下载的红玫瑰图片。 3.在工具箱中选择缩放工具,并在文档窗口中单击放大浏览图片。 4.在文档中连续单击,图像不断被放大,直到缩放工具中的十字消失,图像已变为一个个颜色方块(像素),表明图像已达到了最大的显示比例。 5.在工具选项栏选择缩小工具,在文档中连续单击,将图像的显示比例调整我100%。 6.执行【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在弹出的“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拖动色相调整柄,可以看到随着调整柄的移动,红玫瑰被调整成各种颜色,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颜色效果,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调整。 7.执行【文件/存储为】命令,输入文件名,选择文件的存储格式,单击保存即可。 8.打开Word,将从网络上下载的玫瑰花图片插入文档并放大,查看其清晰度有无变化。 9.在同一文档中插入一幅剪贴画,并拖动放大,查看其清晰度有无变化。 五、教学反思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教

学反思七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担任七年级科学教学工作半年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第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 第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须为学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因些,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为集体备课和学习材料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第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 学校:团陂中学

教学时间 2、25 课题 5.1.1 相交线 课时 1 教学媒体 多媒体、黑板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 方法 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合作探究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问题: (1)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12∠∠和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3∠∠和呢?

(2)12∠∠和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3∠∠和呢? (3)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个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四、成果展示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在上图中,你还能写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1的两边分别是∠2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2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例1:如图,直线a 、b 相交,(1)∠ 1=o 40, 求∠2,∠3,∠4的度数。 (2) ∠1:∠2=2:7 ,求各角的度数。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九、反思与回顾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 guitar, sing, swim, dance, chess, play chess, draw, speak, speak English, join, club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Can you play the guitar? —Yes, I can./ No, I can't. ②—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 ③—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 2) 能了解以下语法: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want to do sth.的用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该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谈论的话题是能力。通过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群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学习询问和谈论彼此的能力和特长; 2) 掌握一些弹奏乐器的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 情态动词can的构成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 in 1. 教师可携带一些易于演奏的乐器,也可带一些演奏乐器的图片,一边演示乐器,一 边说: I can play the guitar.…等;再指着图片说:He/She can play the violin.But I can’t play it.等;然后询问学生:Can you play the guitar?….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 2. S s look at the picture in 1a. Then 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Let Ss match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people.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together. Ⅱ. Presentation 出示一些反映各种活动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谈论活动: He/She can dance/swim/sing/"··But I can’t dance/swim/sing/...等,学习表达活动的动词短语。 Ⅲ. Game (What can I do?) T: Tell your partners what you can do. For example: I can play the guitar. I can sing and dance. Ss work in groups. The let some Ss talk to their classmates in front of the class. Ⅳ. Listening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案集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重点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 什么是《科学》? 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 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