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按你的题意分项如下,供参考:1、政治的变化:法制化程度较开放前得到了提高,依法治理社会取代了过去单靠行政手段治理社会的单一格局;政治体制上的变化,表现为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行政管理逐步让位市场管理等,如,银行、电力、通讯等的公司化;政治形态上的变化,由过去直接管理社会的方式,过渡到大部分实行间接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商品的市场化,职能的指导化,如政府过去管理经济是直接干预,现在主要通过宏观调控.2、经济的变化,一是体制上的变化,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由国有经济为主的体制形式,逐步国退民进,以致达到现在民营经济占据上风的形式.二是质量上的变化,过去我们经济结构是农业为主,工商业为辅,现在工业主导,三产兴旺,农业稳定的格局,产品结构也更全面、更合理、产品更丰富、功能更齐全.三是总量上的变化,GDP和财政收入,由过去的名不见经传到现在世界数一数二大国.3、文化方面的变化:一是体制上变化,文化产业过去无一例外都是国有,现在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二是文化形式上的变化,过去单一的“样板戏”形式的文化是主流,现在各种文化业态,各种文化元素,各种文化手段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三是文化质量的变化,过去我们的文化自娱自乐还可以(除国粹),很少在国际舞台上有分量的,现在我们有多种文化业态的东西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4、国防变化,主要是装备制造水平、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国防尖端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国防协调综合作战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5、科技的变化,主要是科技人才得到很大发展,科技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开发与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得到有效地加强,科技成果的产出更加丰硕.6、人民生活的变化,主要是一解决了温饱问题,二大部分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如手机、私家车、别墅、电脑等为很多家庭所有.三是社会救助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如养老、医保、住房公积金、保险等,但人的精神质量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如社会欺骗盛行,自私自利、没有精神寄托、腐败盛行等等,总之,改革开放主要是带来了物质上的较大丰富,但在精神上弄丢了中华几千年传统美德、品质、变成了物质上的奴隶,社会变得更加不平等.实际上从民族复兴的角度看,是被别人同化过程,是得不偿失的.关键原因,是封建帝制不能清除,没有民主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 报告范本 指导老师:张建南 小组组长:王秀娟 小组组员:洪鑫张丽萍吴惠婷陈月燕吴茜娟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这三十年来,珠海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我们小组讨论时: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对红旗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工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以及红旗镇的实地调查,从而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

变化的报告。 红旗镇的新楼(实地调查):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组员分工任务负责: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及经验(陈月燕)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吴茜娟) 3:珠海改革开放30周年政治、经济大事件 ( 联系珠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吴惠婷) 4:负责照片的处理(张丽萍) 5:资料整理和组合,与各组员交流和反馈。 (王秀娟) 6:后期修改,负责上交作业和反馈老师的建议。 (洪鑫) 成果展示: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年,中国是一个奇迹。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像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命运,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慢的迹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转眼之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早已有了32个年头了。在这32年当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不错,要是没有当初的邓小平一声令下喊出来改革开放的口号,谁又能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以珠海为中心的经济特区,使工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所有制结构日益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行业分类广泛、技术含量较高、外向度突出的工业格局。按照近几年统计显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 改革开放不仅仅使国内的生产总值达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使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农民们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的就是中国的工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中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可以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其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自从2001年中国申请加入WTO组织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紧接着就是2001年中国的申奥成功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是世界给中国最大的肯定。之后神州五号,六号乃至七号的升天,是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都证明了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面还是在科技上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中国不再是停留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 再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吃的方面,人们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我国商品早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在质量上面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 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搜集老照片、旧服饰等,建立班级展览角,以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认识。 阅读(老照片》《百年中国》等书籍和资料,观看相应的影视作品如《西洋镜》等,加深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状况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人的照相和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饰受西方影响发生变化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今天我国的旗袍在世界服饰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难点: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教师加以引导,根据分析,学生能够知道这些法令的出台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原因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教学方法:以练习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发言同学的讲述开展讨论。如: 1.照相术是何时传人中国的?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2.电影刚传人中国时被称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什么, 3.照相术和电影在西方发明不久就传人了中国并得到发展说明了什么? 4.剪发辫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5.改称呼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内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分析《红楼梦》片段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2)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 难点: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方法一:表格教学法 方法二:图片教学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方法一:表格教学法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顺口溜: 交通基本靠走; 通讯基本靠吼; 传媒基本靠手; 见面就是叩头。 提问: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有没有发生改变呢?如果有,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教师展示下表,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完成: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简表

历史: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教案(岳麓版八年级上)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课标内容]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本课所介绍的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2)通过讨论课课中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答课后畅想天地和自己动手栏目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并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感受新中国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加深对城乡差别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树立历史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文明进步和人们观念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富有竞争精神的积极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日常生活的变化。 难点:(1)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2)城市与乡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学生对本课的理解会有所不同。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讨论体验法。 [教学过程] 先让学生按第24课的要求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化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完成情况,说明学生的调查只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让大家对新中国以来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个年头,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头,但是从父母长辈那里经常能听到过去旧社会的状况。 1.土地制度改革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使用的重大变革,农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到现在市场经济的“吃小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过去吃不饱到如今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 2.农业税收改革 中央取消了农民包括土地税在内的各种税收,而且还给种粮的农民补贴。这是中国农业税制的历史性巨大变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某个角度讲,农民可以把省下的钱用于农业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3.农村医保实施 农民的医疗保险得以实现,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两句民谣道出了农民看病的困惑:“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农村实行医疗保障制度,一直困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农民鼓与呼。 4.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民的物质需求趋于高档化。30年前,农民盼望的是“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30年后的今天,原来的“三大件”基本作古,取而代之的是“五大件”,彩电、冰箱、空调、电脑和手机。过去这些高档商品对农民来说是梦想,而如今梦想变成了现实。 5.真正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经济不发达,教育自然也就不能跟上,学校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师资水平也差。一个班有四十多个人,教室里只有4盏日光灯,一块木头黑板,剩下只有课桌椅了。操场都是用土铺成的,跑道是用煤渣儿铺成的。跑步时,不小心摔倒后,两个膝盖准会摔破。操场晴天还可以用,要是下了雨,操场就变成了水塘,一两个星期都没法用。现在,我们的校园里不仅有明亮的教室,还有宽阔平坦的塑胶操场和植物园。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外还有16盏日光灯,一台空调,四台电扇,新安装的多媒体电脑。为教师的教课带

《社会生活的变化》合作探究型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合作探究型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在近几年来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上海世博会涉及到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并伴随世博会主题曲。 教师过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让我们见到了很多高科技的产品,体会到了城市确实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美好。那么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看看百年之前上海世博会的各个会馆会展出什么新鲜的事物。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 2、理解这些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以及其对近代进步思想的更深的探索。 三、巧设疑问,突出重点: 1、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阅读材料,理清思绪) 时间:1915年,上海召开世博会 地点:上海 人物:小明及其一家人 家庭状况:父亲是某公司职员,家庭较富裕 情景教学:

场景一: 小明一家人参观到中国馆中的一个分馆,这个馆是一组图片,因为实物太大,无法搬到现场。 (教师:哦,那这个馆内到底都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图片的内容是: (1)轮船的发展(2)火车的发展(3)汽车在中国的出现 问题: 请你给这个场馆起一个名字。 2、这些交通工具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突出动力的变化,是一种进步)它们在中国的出现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辛丑条约的内容回答: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我们是否要拒绝铁路,以此来抵制西方的侵略?(结合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分析,铁路等近代交通形式在中国的出现,早已被有识之士所认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3、这些交通工具是怎么出现的?(从西方传入) 场景二: 小明在参观英国馆时遇到了他的同学小张和他的家人,小张刚刚剪了新的小短发,穿着黑色的西服,小明的父亲向小张的父亲友好的握手并说:“张先生,你好!”两家人在英国馆门前照相留影纪念。 问题: 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课文,请同学们自己在场景二中找出都有哪些变化?(发型、服饰、称呼、礼节的变化)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妇女缠足) 2、以上我们说的这些变化发生在哪次革命之后?说明了什么?(辛亥革命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3、相机的出现有什么作用?(为人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场景三: 下午三点两家人参观完世博会,小明和小张两个好朋友要一起去看电影《定军山》,随后两人又去商务印书馆买了几本下学期需要准备的参考书,小明顺便帮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课题研究阶 段性成果展示 指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离我们最近的身边事就能过看出这三十年来祖国的腾飞与富强。或许出生在这个幸福时代的我们对这一切的变化感受的并不深刻,可我们的父母却是在这三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对这三十年的变化感受颇深,那么,三十年来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组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采访调查,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调查采访——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准备工作一: 把小组分为3个小队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⑴张云云、潘娅: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的变化 ⑵周玥玥、夏子雯、成鹏、王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方面的变化 ⑶祁东格、王荣昇、周楠、朱雯: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面的变化 准备工作二: 每位同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准备展示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已有整整三十年的光景,在这三十年中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建湖周边的乡村及城市的社会调查中就可以得到不少的答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部编本新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巧设情境感悟历史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 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近代科技发明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中国近代发明出现较少、社会变化较为缓慢的原因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欣赏、表演、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 学生自主编排小品: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现辛亥革命前后的习俗、礼节和称谓等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重点突破: 用大量的图片、音频资料等,增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感性认识。 通过学生表演的短剧来使学生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以及对近代进步思想的更深思索。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难点突破: 由于社会生活出现的变化是由西方文明传入导致的,所以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一方面是以中华民族沉沦为代价,另一面对中国来讲也是进步的体现。这些认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图片、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 院系:日本语学院 年级: 2009级 班级: 11班 班内序号: 05 姓名:张帅 2010年2月1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张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世界感叹。期间,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国人的共同努力,战略方针的高效有力,等等,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打下基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当然,在教育、科技、航天等领域,中国的进步,有目共睹! 下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的八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约合14 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

历史: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lf 来源:学优中考网][来源:学优中考 网xYzKw]了解 [来 源:xYzK https://www.doczj.com/doc/8c9683826.html,][ 来 源:xYzk https://www.doczj.com/doc/8c9683826.html,] 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来源:学优中考网北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掌握 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 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理解资料 处理信息 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 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认识作用 分析利弊 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 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讨论探索 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 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进步 发展观点 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 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思想意识 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 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

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而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 ——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文化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精编WORD版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转眼之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早已有了32个年头了。在这32年当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不错,要是没有当初的邓小平一声令下喊出来改革开放的口号,谁又能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着成就。 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以珠海为中心的经济特区,使工业规模显着扩大,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所有制结构日益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行业分类广泛、技术含量较高、外向度突出的工业格局。按照近几年统计显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 改革开放不仅仅使国内的生产总值达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使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农民们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的就是中国的工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中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可以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其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自从2001年中国申请加入WTO组织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紧接着就是2001年中国的申奥成功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是世界给中国最大的肯定。之后神州五号,六号乃至七号的升天,是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都证明了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面还是在科技上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中国不再是停留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 再次,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吃的方面,人们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我国商品早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在质量上面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变化 班级:软件+土木082班学号:姓名:崔悦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2008年8月,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军团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列金牌榜第1位,成为了真正的体育大国! 中国的变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尝试,其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深度、广度和开放性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划时代的尝试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最重要的一步。从历史的长远观点来看,这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改革进程的路还很艰难,任重而道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变化之大,举世瞩目。如何借鉴30年成功的经验,牢牢把握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这是纪念改革开放30年,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其中,改革的“变”与“不变”最值得研究。 邓小平曾多次用“变”与“不变”指明改革的本质和前途,比如,他在1980年指出,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形势下,坚持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再比如,他在1984年分析改革形势时说,“最大的不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变”。此外,他还预言:这个“变”与“不变”的问题,“是人们议论纷纷的问题”,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教案: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四大件”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改革开放后:“四大件”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目前“四大件”指的是电脑、手机、住房、汽车。 从“四大件”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教师: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1.衣 史料1改革开放前。 史料2改革开放后。

教师: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着方面有哪些变化? 学生: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只有中山装和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教师: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衣服色彩和样式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街上人群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各种品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食 史料1野菜窝窝头。 史料2如图。 教师: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人们在“吃”的方面有哪些变化? 学生:过去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现在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教师: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过去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健康。 3.住 史料1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生活的变化必考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1.科技改变生活 (1)轮船、火车的传入: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礼仪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对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进行的讨论,我们主要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几个方面的改变进行归纳。 1.衣:由穿暖到个性化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近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 2.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粮食消费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为吃饱而发愁。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副食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对原粮消费相对下降的同时,对加工食品特别是风味、疗效、方便食品的消费上升。 3.住:由拥挤到舒适宽敞.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城镇居民住房,由缺房、拥挤逐步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住房的质量和配套性也不断提高。 4.行: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随着各种运输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组成的综合运输网。 5.用:由物资紧缺到琳琅满目. 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城乡居民的用品消费,呈现出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主向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以日常生活用品等生存资料为主向彩电、冰箱、空调、微机等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以功能单一、低档用品为主向高科技、多功能中高档用品为主转化的趋势。 6.通讯:由鸿雁传书到人远天涯近 截至目前,中国固定电话用户已达3.6亿多,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接5.7亿,已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最大的国家。如今,无论走到国内哪个大中城市,电话可以直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7.娱乐生活方面: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6-20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历史组课型:展示课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工业革命后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人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学法指导】 情景剧表演、比较法、归纳法等 【知识链接】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北京丰泰照相馆,这年适逢谭鑫培60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于是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这一年,离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进站》过了10年。 【学习过程】: 导入: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纷纷出现,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近代中国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自主学习 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二)活动探究 请大家归纳一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会生活是怎样的? 情景剧一:茶馆 探究一:1、请根据剧本中的内容,找出这个时期出现了那些新的变化? 2、参考右图,这是在两个不同的年份中上海外白渡桥3天和2天中的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从这个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部编版八上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认识到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活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由现在的民族企业华为公司创造的业绩导入。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指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创立的工业企业。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梳合作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学生自主环节)。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