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起学习第25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机器工业。 2.战争后、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时期。 3. 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

“短暂春天”

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20

、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

6.教师展示材料:《民国初年江浙地区

民族工业分布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说一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

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小。

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总体发展滞后,资金少、规

模小、技术差等。

教师强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深受

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

主义的压迫,造就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特点。 目标导学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教师讲述: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飞跃离不开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之后又出现了电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西方科技文化伴随着侵略也大量传入中国,包括火车和轮船在内的近代化的产物也进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轿子、马车和旧式帆船。 2.教师引导: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说一说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学生回答:新式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学生回答: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

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方式。

?板书设计?

本课涉及经济内容,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初中的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材料选取的趣味性,增加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社会生活变化这一主题中,生活性浓厚,增加学生讲解的环节,同时以课件、视频资料的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