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第二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一、大气运动概述

1.分类

2.影响

(1)促进热量和□03水汽的输送。

(2)影响□04天气变化。

二、大气热力环流

1.概念

由于地面□01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02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03高气压。

(2)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04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05低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06高气压流向□07低气压。

1.判断正误。

(1)大气运动按方向分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面冷热不均。(√)

2.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B.地面受冷,气流下沉

C.气流下沉,高空形成低压

D.气流上升,地面形成高压

答案 D

解析气流上升,地面形成低压,D项符合题意。

3.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

答案 B

解析市区人口多、工业活动多,产生的热量多,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

高,气压低,气流上升,B项正确。

4.常见的热力环流有哪些?

提示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任务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

孔明灯(见右图)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诸葛孔明发明的天灯是怎么升空的?

(2)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

(3)判断下图可体现孔明灯上天位置的点,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将四点按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成果展示](1)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2)热力环流。

(3)D处。P A>P D>P C>P B。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热力环流中三个关系的判读方法

(1)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近地面气温□07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08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09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10低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与气压的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11高压吹向□12低压。如上图中

①②③④所示。

(3)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13高压,凹向低处

的为□14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

3.等压面图的判读

(1)比较气压大小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15低,如a处气压□16高于c处。同一水平面

上,等压面向上弯曲,气压□17高,如图中a处;等压面向□18下弯曲,气压低,如图中b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19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

压,图中a处气压□20高于b处,甲处气压低于乙处。

(2)判断气流运动方向

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为□21下沉气流;近地面气压低,为□22上升气流。

(3)比较近地面气温高低

近地面气压高,气温□23低;近地面气压□24低,气温高。

(4)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5)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近地面低压,上升气流,多□35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36小。近地面高压,下沉气流,多□37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38大。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②→①B.①→④

C.③→④D.③→②

科学思维

热力环流图中气压和空气运动方向的分析思路

第(1)题,①②位于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①气压低于②;

①位于③所在等压面的上方,故①气压低于③;①位于④所在等压面的上方,故①气压低于④;②位于③所在等压面的下方,故②气压高于③。第(2)题,据气压分布可知,空气运动方向为②→③→④→①→②。

[答案](1)D(2)C

提升运用能力

读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a、b、c、d四点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A.P a<P b B.P a=P c

C.P b=P d D.P d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b点海拔高于a点,故P a>P b;c点海拔高于d点,故P d>P c;b、d两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P a>P c。

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比较(P为气压,T为气温),正确的是()

①P

甲<P

②P

>P

③T

<T

④T

>T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P a>P c,近地面气压分布和高空气压分布相反,故P甲<P乙;近地面受冷形成高压,受热形成低压,故T甲>T乙。

任务探究常见热力环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诗中的巴山指我国什么地区?

(2)产生夜雨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成果展示](1)巴山泛指四川、重庆地区。

(2)受山谷风的影响,山谷夜晚多上升气流。

1.海陆风

(1)形成:□0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陆地气温□02高于海洋,陆地气压□03低于海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04陆地降温快,□05海洋降温慢,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由□06陆地吹向□07海洋。

(2)影响:调节滨海地区气候,降低气温□08日较差。

2.城市风

(1)形成:城市人口、产业集中,排放□09热量多;城市建筑物增多,增温□10快;城市形成□11上升气流。

(2)影响:可能加大城市环境污染,有利于城市局部气候的改善;造成城市降

水比郊区□12多,形成城市雨岛效应。

3.山谷风

(1)形成:白天,山坡增温快,空气沿□13山坡爬升;夜晚,山坡降温□14快,空气沿山坡下降。

(2)影响:山谷或盆地地区多□15夜雨。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2)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

科学思维

温压关系的分析思路

第(1)题,①④两地分别位于近洋面与近地面,温度应高于高空的②③两地;由此时的海陆环流图得出④处气温高于①处。第(2)题,面向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后飘,说明近地面此时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即海洋气温要低于陆地,依据图中海洋和陆地气温曲线可判断,一天中大约8时至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答案](1)D(2)B

提升运用能力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图回答1~3题。

1.如果要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C

解析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外侧。

2.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市区B.郊区

C.远郊D.农村

答案 B

解析在郊区植树造林,通过城郊热力环流,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3.最容易形成局部降水的点是图中的()

A.丙地B.丁地

C.甲地D.乙地

答案 C

解析受热力环流的影响,城市盛行上升气流,易产生降水。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36页思考]

思路点拨(1)读图 2.11,观察气温与气流运动的关系;对比不同的图,总结气压与气温的关系。

(2)描述气温、气压、气流运动的关系。

成果展示(1)气温与气流运动的关系: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受冷,气流下沉。

(2)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近地面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受冷,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3)气压与气流运动的关系: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教材第38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白天陆热海冷,夜晚陆冷海热,导致海陆气压差异,促进了海陆风的形成。

2.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等方面描述海陆风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成果展示 1.白天的海风。(见左图)

2.夜晚的陆风。(见右图)

3.影响:降低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在校园找出因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气温差异。

2.用气温计测量学校所在城市(或城市环境)、郊区(或郊区环境)气温,感受城市热岛效应。

3.利用长方形玻璃缸、胶合板、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模拟热力环流。

展示与评价

略。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1~3题。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

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

答案 C

解析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而导致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它是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故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为太阳辐射。

2.图中①②③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 B

解析根据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故判断气压最高的是近地面的②处。

3.图中①②③④处中,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 A

解析热力环流中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温越低;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①处气温最高。

下图中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据此回答4~6题。

4.由图甲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D

解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的昼夜温差小。读图可知,虚线昼夜温差小,为海洋昼夜温度变化曲线,故海上气温最高出现在④时刻。

5.由甲图可知乙图出现时间约为()

A.白天B.夜晚

C.早晨D.傍晚

答案 A

解析当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时,形成图乙所示的海风;结合甲图可知,实线为陆地气温变化曲线,虚线为海洋气温变化曲线,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的时间大约为8时到16时,是白天。

6.图乙中的风向在一天之内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原因是()

A.地球公转的影响B.海陆受热不均的影响

C.地球自转的影响D.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读某校学生设计的模拟实验,完成7~8题。

7.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

①纸条M下降②纸条N上升③纸条M右偏

④纸条N左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气温升高,气流上升,底部形成低压,上空形成高压;冰块气温低,气流下沉,底部形成高压,上空形成低压;在箱内底部空气从冰块流向电炉,上空空气从电炉流向冰块,形成热力环流,所以纸条M向右

偏,纸条N向左偏,③④正确。

8.该实验模拟的是()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垂直运动

C.大气的热力环流D.大气水平运动

答案 C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大气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据此回答9~10题。

9.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面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答案 B

解析热力环流主要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形成的。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故D项错误。白天陆地增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故A项错误。受热岛效应影响,近地面风一般由郊区吹向市区,故C项错误。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冷空气沿坡面流向谷底形成山风,而山谷中的空气被迫上升,故B项正确。

10.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

①市区比郊区气温高②郊区比市区气温高③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高④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市区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及交通排放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比市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气

流由郊区流向市区。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完成11~12题。

1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答案 A

解析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海拔及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

1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位置的是()

答案 A

解析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图中①~⑤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4分)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处,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处,空气________。(8分)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4分)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依据。(6分)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2分)

答案(1)④⑤

(2)B膨胀上升A收缩下沉

(3)画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A→B,高空B→A,垂直方向A地下沉,B地上升)。

(4)B B地受热,空气上升,为市区。

(5)白天

解析第(1)题,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气压相等;⑤处气压低于①;④处气压高于③。第(2)题,根据④⑤两处的气压差异,判断水平气流从④流向⑤,完成环流图,故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上升气流,故受热处为B处,冷却处为A处。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B,高空气流由④流向⑤,垂直方向气流由⑤流向A,由B流向④。第(4)题,根据前面两题分析,A 处盛行下沉气流,为郊区;B处盛行上升气流,为城区。第(5)题,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盛行上升气流。图中B处为陆地,盛行上升气流,可知该热力环流出现在白天。

14.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现象及影响”小课题研究。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28分)

(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4分)

(2)图中A、B两处气温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A处气压________B处,C处气压________D处。(6分)

(3)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________;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________。(4分)

A.18时~次日7时B.4时~当日14时

C.16时~次日8时D.6时~当日18时

(4)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__________(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5)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6)除海陆风外,典型的热力环流还有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

(2)A处气温低于B处高于低于

(3)① D

(4)冬季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5)海风从海上吹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6)山谷风、城市风

解析第(1)题,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受热差异。第(2)题,据海风可知,A气压高于B,因而A气温低于B,C气压低于D。第(3)题,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其温度变化比陆地小,昼夜温差小,图中①为陆地,②为海洋。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吹海风。第(4)题,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天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势力强,干扰了海陆风。第(5)题,海风来自温度较低的海洋,有助于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使大气污染物扩散,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第(6)题,常见的热力环流主要是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热力环流和风

课时2热力环流和风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归纳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利用所学原理解释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等地理现象。 2.结合示意图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热力环流 阅读教材P35“热力环流”,填写下列知识。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 (2)B、C两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F、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请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图略(按A→D→E→C→A、A→D→F→B→A标注)。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2-1-6大气热力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A、B、C三地冷热状况如何? (2)A地近地面为低气压,A地高空为高气压,A地高空的气压比A地近地面气压高吗? 提示(1)此图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气流的运动与冷热不均有关,一般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反过来,当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时,该地的气温较高。所以A地气温高于B、C两地。 (2)根据物理学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因此A地近地面的气压高于A地高空的气压。之所以A地高空为高

气压是与同一水平面上其他点相比较而言的。 教材梳理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阅读教材P35~36“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填写下列知识。 1.三种作用力 提示等压线密集处,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处,气压梯度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小,风力也小。 [预习效果自测] 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 B.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解析水平方向,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不一定。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一次月考试题 莫旗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 分.共68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月球 B.金星 C .水星 D. 地球 3.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色球层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4.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石油 D. 潮汐能 5.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 D.90°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7.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8.下列日期中,莫旗白昼最长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9.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 6、7三个月 10.121°E比东经120°E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晚日出 D.地方时晚 11.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南北温带 B.南北寒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 12. 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13.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原运动方 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可以检测你一个阶段的学习,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答案1~2.【解析】1.B 2.C 根据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不会在0度以下。 3.【解析】答案选B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高原面的沟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沙丘则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而成,他们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成。 4.【解析】答案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5.【解析】答案选C。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既有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流水的物理冲刷作用,它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地

区;降水和热量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6.【解析】答案选D。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应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7.【解析】答案选D。根据岩层向上弯曲可知,该地层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水、油、气的比重可知,水最大,油居中。 8.【解析】答案选D。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9.【解析】答案选C。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 10.【解析】答案选A。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 11.【解析】答案选C。本题考察板块的构成图的阅读能力。 12.【解析】答案选A。通过材料和图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之

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教案 1.课题:中图版地理必修一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热力环流”。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能说出大气运动的作用,能量来源及分类。 (2)理解并能阐明热力环流的成因,形成过程和环流过程。 (3)理解并能说明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变化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热力环流模型,能联系生活实际,列出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实例,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2)通过画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绘图能力。 (3)通过分析等压面变化及高低空气压变化,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热力环流成因的分析,认识任何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学习城市热岛环流,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通过对生活中的热力环流举例,养成细心观察身边现象及认真思考的习惯。 (4)通过对城市热岛环流为工业布局的学习,体会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3.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形成过程 (2)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情况 (3)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城市风) 教学难点: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情况 4.课型:综合课 5.教学方法:讲解法,象征图像直观法,比较法,板书笔记指导法,读书指导法6.教具:多媒体,书,粉笔盒 7.教学过程: 板书一

基本原理: P=ρgh 。 随着h 升高,空气密度ρ减小,气压降低 图一 板书二: 冷热均一时 图二 板书三: A 1004 1006 1008 1010(hPa)

冷热不均时 图三 板书四: 图四 板书五: 1004 1006 1008 1010(hPa) 受热多 A 受热少 B 低压 ρ ρ 高压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 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C.皖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0.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 1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 1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13.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A.夏季B.春节C.冬季D.秋季 14.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读右图判断15—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N,30°W D .0°,120°E 16.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 C.0°,150°W D.150°W,180° 17.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B.12时18时C.14时16时D.18时18时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8~20题。

大气热力环流导学案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并初步了解这些现象对环境的影响。 【课堂导学】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一)、概念 1.气压: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的重量,单位为百帕(hpa)。在同一地点,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2.等压面: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3.热力环流: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A B C A B C A B C 1010hPa 990hPa 970hPa 950hPa 〖归纳〗:近地面→气流→同一水平面产生→空气→形成热力环流 〖活动1〗 读上面“热力环流图”,思考下列问题: ⑴.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近地面温度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近地面温度高的地方,气压;温度低的地方,气压。 ⑶.同一地点,高空的高压与近地面的低压的实际气压值哪个大?高气压、低气压是指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状况? ⑷.找规律:①等压面的弯曲有何规律?②同一地点,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有

何规律? 高气压等压面向 处弯,低气压等压面向 处弯。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海陆热力环流(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活动2〗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如下任务。 ⑴在图a 和图b 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气压的高低。 ⑵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⑶在图a 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在图b 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⑷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2.山谷风 在山区,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增温,使邻近坡面的空气因受热较多而比同高度的空气温度高;夜间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降温较慢。山谷风因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 -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 2 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完整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 .9月24日2时 B .6月22日8时 C .3月21日0时 D .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 C .下地幔中 D .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 .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12.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13.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 .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4.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5.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6.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专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专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2013-9-14) 考 纲 点 击 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补充:大气成分的变化 ①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例:地面有植被覆盖,水汽含量增多,而固体杂质含量变少。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含量少,而固体杂质多。 ②人类活动对干洁空气成分比例的影响 例:人类活动燃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使大气中的CO2增多。冰箱、冰柜的广泛使用,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增多(制冷工业发展以前,大气中没有氟氯烃化合物),氟氯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减少。 ③保护大气环境 2、大气的垂直分层: ( 1 ) 对流层:大气底层,厚度随季节和纬度变化;气温随高度递减;各层中最薄,但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强烈,天气复杂多样。 (2)平流层:大气中臭氧的主要分布区。因其大量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递增。空气做平流运动,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天飞行。 ( 3 ) 高层大气: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的高空范围。密度小,与星际空间接近。该层中有大量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二、大气受热过程

补充: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弄清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大气保温效应的关键。如下图: (1)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大部分的地面辐射被吸收而增温,然后它再以辐射、对流的方式向高层大气传送热量。所以说,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2)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近地面大气吸热增温后,也向外进行辐射,叫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一小部分向上,散失到宇宙 空间;其余绝大部分是向下的,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气把从地面辐射中获取的热量还给了地面,所以说大气对地面起着保温效应。 作用 形式 参与作用 的大气成分 波长段 作用特点 实例 吸收 臭氧 (平流层) 紫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对可见光 吸收得很少 平流层气温 随海拔高度 增加而上升 水汽、CO 2 (对流层) 红外线 反射 较大颗粒 尘埃、云层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云层 越厚,反射越强 夏季多云的 白天,气温不 会太高(偏低)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 可见光(蓝 光、紫光) 向四面八方散 射,有选择性 晴朗的天空 呈蔚蓝色 颗粒较大的 尘埃、雾粒、 小水滴 各种波长同 样被散射 无选择性 阴天的天空 灰蒙蒙的 大气上界 地面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地面辐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辐射射向地面 二、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2分) 1. 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重力能C.潮汐能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右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3题。 3. 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撞击月面, 据此回答4~5题。 4.撞击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赤道地区昼夜平分 C.北京白昼时间一年中最长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 5.嫦娥一号撞击月球所遗留的痕迹,未来将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C.风力搬运 D.岩浆活动 6、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8.图中②表示的是 (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①B.裂谷—②C.沙丘—③D.戈壁—④ 10.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 A.①B.②C.③ D.④ 11、右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请判断图中甲、乙两 处分属何种岩石(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大气热力环流练习题

大气热力环流练习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2013年南通调研)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此刻,乙地风向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4.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甲地至丙地之间气象要素变化的是()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 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据此回答5~6题。 5.喀什比青岛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B.深居内陆C.纬度较高D.寒潮侵袭6.下列关于日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大B.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大

C.降水量大的地区日较差大D.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品质的提升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 7.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8.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 9.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 B.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 C.1:00~2: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 D.9:00~11: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强 下图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0.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4:2.1.1 思维导图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过程、意义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一)过程、意义 1.大气的热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1)地面增温: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大气增温。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典题在线 1.(2011·全国文综,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 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 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 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 40°N 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题必备 1.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3)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下列关于此时图示区域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地面气流由水库流向裸地和林地 B.近地面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C.裸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D.水库盛行下沉气流 2.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A.午后2时左右 B.午夜前后 C.日出前后 D.正午前后 暑假期间,济南市的某同学到威海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图示时间() A.陆地气温较低 B.正值白天 C.海面气压较低 D.正值夜晚 4.造成上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读太阳墙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5.太阳墙全新空调系统核心组件是太阳墙板,图示太阳墙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是() A.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B.热力环流

C.气流辐合上升 D.大气环流 6.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A.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风能 D.太阳辐射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呈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呈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9.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10.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设的企业是() A.造纸厂

热力环流和风(解析版)

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6:热力环流和风 一、单选题 1、下图中,对于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值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甲点气压低于乙点 B、丁点气压低于甲点 C、丙点气压高于丁点 D、丙点气压低于乙点 2、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 ③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 ④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面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的a、b、c、d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4、分析下列图表,完成下题。

若四点气压差异由热力原因形成,则③④两点的气压值利热力环流方向为() A、③512hpa④506hpa顺时针 B、③506hpa④512hpa顺时针 C、③512hpa④506hpa逆时针 D、③506hpa④512hpa逆时针 5、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A、①风向;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地转偏向力 B、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C、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摩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风向 D、①地转偏向力;②风向;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摩擦力 6、下列不属于热力环流实例的是() A、山谷风 B、海陆风 C、城市热岛效应 D、温室效应 7、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②③为水平气流,①④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

8、下列大气环流图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在无风的地点点燃蚊香,可见烟雾总是上升且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这是因为( )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10、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海拔高度差异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地表冷热不均 D、地球自转 11、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B、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D、在上述三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2、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B、热力环流是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引起的 C、空气遇冷使空气膨胀上升 D、气流在同一水平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地理必修一_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_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过程: 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 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P37) 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 气压带风带 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3、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高中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本练习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因素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分若干分钟 D.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 3.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是(虚线表示物体运动原方向,实线表示物体偏转方向)() A.1和3 B.2和3 C.1和2 D.2和4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4.“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5.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6.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7.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东经120°地方时 D.北京(116°E)的地方时 8.如右图所示,正确的是() 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B.M昼短于N C.N点正处于黄昏时间 D.N地太阳正午高度大于M地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9~10题。 ①②③ 9.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大气热力环流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在全节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运动的基础,而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又是后面学习全球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思考,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强。但本课时教学需要联系较多物理学知识,地理和物理学科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对学习本课时内容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学生能简单画出热力环流的过程图解释热岛环流等相关自然现象。并结合现实生活深化“绿色生活,保护大气”思维,。 2、综合思维:运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原理分析说明有关海陆风、风向等实际问题。 3、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热力差异和大气运动差异。 4、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读图分析,并能联系实际观察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 应等现象,并会用相关知识解释。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 2.难点:热力环流原理及现象。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到导入;在透明玻璃缸内分别放入热水和冰块,再放入点燃的香,观察玻璃缸内烟气是如何飘动的? 【讲授新课】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运动可以实现热量和水汽的输运以及各种天气变化;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热力环流的概念是什么,

它的成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承转: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热力环流的根本动因,假设地面受热均匀时,我们观察书本36页图2.11a 你能得出哪些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图中等压面平直,空气没有上升或下沉运动; 教师追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地球根本热量来源的太阳辐射是均匀分布的吗?那当地面受热不均时,观察图2.11b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结合图形讲解)(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3)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地流回A地。 (4)这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了。 过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请你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热力环流的实际例子。海陆风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下面请你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教材活动3。(投影) 师:讲解答案:(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 白天:晚上: 陆地海洋陆地海洋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承转:除了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的海陆间的热力环流,我们生活在的城市和郊区之间也存在环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7页案例回答(1)城市成为热源的原因有哪些?(2)城市规划时,一般会把存在大气污染的企业建设在何处?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 D .光年 ) D.太阳系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 同一经线上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 D .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列地球能源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 ) ①煤炭②地热③石油④水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003年10月27日一31日,我国北方地区大多数的居民, 在日出后的一段时间内用肉眼可清晰 地看到太阳黑子这一奇观。据此判断 6-7题。 有关黑子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 太阳活动极大年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 一般情况下,人类都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②动物的异常反应 .红外光 C 下列纬度范围内有极夜现象的是 .23.5 ° N --30 ° N B 66.5 ° S --70 ° S D 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莫斯科 B .喜马拉雅山顶 C .拉萨 D 下列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运动过程中,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是不变的 C.在运动过程中,地转偏向力的大小是不变的 16 . 一年中我国各地白 昼时间都开始变长的日期大致是 A . 3月21日 B . 6月22日 C 17.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 ) A . 23. 5 ° B . 66. 5 ° C . 67. 5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命题人:玉山县六都中学 段制钢 一、选择题(本题有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 错选都不得分) 天文学家计量“可见宇宙”的大小,通常用的距离单位是 A .米 B .千米 C .纳米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同一纬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 同一经线上各地日出时间相同 1. 2. A. 3. A. C. 4. A. C. 5. 6. A. B. C. D. 7. ①全球降水量出现异常 ③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A.①③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A.可见光 B 9. A C. 10. A 11. A B ④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 D.红光和橙光 ( S ?紫外光 .23.5 .23.5 ° N --23.5 --66.5 ° ) .南极长城站 ( ) 互不干扰 ) D .地转偏向力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12. 下列各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 A . 北极圈内 B .赤道上 C .南回归线上 D .北纬 50度 13. 太阳直射点上 ( ) ( ) 9 月 23 日 D . 12 月 22 日 D . 90 A .昼最长夜最短 B.太阳咼度最大 C.昼夜等长 D .昼长夜短 14. 3月21日至9月23日,正午物体影子始终朝南的地区可能在( A .赤道以北地区 B .赤道以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 .南北回归线之间 15. 下列关于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