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名称),简要介绍(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各一)的具体内容

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名称),简要介绍(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各一)的具体内容

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名称),简要介绍(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各一)的具体内容
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名称),简要介绍(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各一)的具体内容

答:一、《企业会计准则》含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 基本准则

新会计准则01号存货

新会计准则02号长期股权投资

新会计准则03号投资性房地产

新会计准则04号固定资产

新会计准则05号生物资产

新会计准则06号无形资产

新会计准则0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新会计准则08号资产减值

新会计准则09号职工薪酬;

新会计准则10号企业年金基金

新会计准则11号股份支付;

新会计准则12号债务重组

新会计准则13号或有事项

新会计准则14号收入

新会计准则15建造合同

新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

新会计准则17号借款费用;

新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新会计准则19号外币折算

新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

新会计准则21号租赁

新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新会计准则23号金融资产转移

新会计准则25号原保险合同

新会计准则26号再保险合同

新会计准则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新会计准则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新会计准则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新会计准则30号财务报表列报

新会计准则31号现金流量表

新会计准则32号中期财务报告

新会计准则33号合并财务报表

新会计准则34号每股收益

新会计准则35号分部报告

新会计准则36号关联方披露

新会计准则37号金融工具列报

新会计准则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其中:新会计准则01号存货具体内容

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从存货的定义可以看出,存货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

论是用于直接出售,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对外出售。存货的这一特征就使存货明显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用而不是出售。比如,某机床厂生产的机床,主要是为了对外出售,应作为企业的存货,但是,如果该企业将其中的某一台机床留作自用,则该台机床应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而不是存货。

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周转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周转材料,具有固定资产的某些特征,比如企业可使用的期限可能超过一年,但考虑到我国多年实务处理的习惯以及重要性的要求,存货准则仍然将这类资产作为存货核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

(二)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 号——建造合同》。

第二章确认

第三条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第四条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三章计量

第五条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第六条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第七条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第八条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第九条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一)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二)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三)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第十条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 号——借款费用》处理。第十一条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二条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 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确定。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的成本,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对于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

第十五条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4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第十六条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十七条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第十八条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十九条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第二十一条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章披露

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

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四)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共四十八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和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队环境事项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的具体内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以下简称本准

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三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以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各自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本准则第三条明确了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经营者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并承担受托责任。管理层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了借助公司内部之间的权力平衡和制约关系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往往要求治理层对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管理层作为会计工作的行为人,对编制财务报表负有直接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因此,本准则第三条规定,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

1.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管理层应当根据会计主体的性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目的,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就会计主体的性质而言,民间非营利组织适合采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通常适合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企业根据规模和行业性质,分别适合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

按照编制目的,财务报表可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两种报表。前者是为了满足范围广泛的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要,如为公布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后者是为了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相应地,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也有所不同。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管理层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财务报表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估计,如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应收账款的可收回金额、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及预计负债的金额等。管理层有责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为了履行编制财务报表的职责,管理层通常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本准则第三条同时规定,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为履行这一职责,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二、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

本准则第三条还规定,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报表审计是财务信息生成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两者各司其职。法律法规

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同时,在某些方面,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和治理层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作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因此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尽管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一些协助,但管理层仍然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

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二、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

本准则第三条还规定,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报表审计是财务信息生成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两者各司其职。法律法规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同时,在某些方面,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和治理层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作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因此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尽管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一些协助,但管理层仍然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

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总则.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明确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第三条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第二章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第四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一)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二)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第五条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第三章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第四章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

第九条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

第十条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各项审计

准则。

第五章职业怀疑态度

第十一条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第十二条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

第六章合理保证

第十三条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第十四条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导致固有限制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

(二)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三)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四)为形成审计意见而实施的审计工作涉及大量判断;

(五)某些特殊性质的交易和事项可能影响审计证据的说服力。

第十五条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担保。审计意见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效果提供的保证。

第七章审计风险和重要性

第十六条被审计单位在实施战略以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经营风险。

第十七条合理保证意味着审计风险始终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第十八条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第十九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但没有责任发现对财务报表整体不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已识别但未更正的单个或累计的错报是否对财务报表整体产生重大影响。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二十条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并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但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

第二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包括向项目组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利用专家的工作或提供更多的督导等。

第二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

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在完成审计工作时,能够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第二十三条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以上选自

https://www.doczj.com/doc/8c8344046.html,/thread-165480-1-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8c8344046.html,/s/blog_64e6f2050100qgqd.html

https://www.doczj.com/doc/8c8344046.html,/thread-165480-1-1.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请直接根据准则条款判断选择),每题1分共10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自 B 起施行。准则附件所列的审计署以前发布的审计准则和规定同时废止。 A.2011年6月1日 B. 2011年1月1日 C.2011年4月1日 D. 2010年12月1日 2.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下列 ABD 工作,不适用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 A.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案件 B.与有关部门共同办理检查事项 C.接受交办属于法定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 D.接受委托办理不属于审计法定职责范围的事项 3.审计机关应当针对 ABCDE 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A.审计质量责任 B.审计质量监控 C.审计职业道德 D.审计业务执行 E.审计人力资源 4.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包括 ABC 。 A.遵守国家审计准则,保持审计独立性 B.按照分工完成审计任务,获取审计证据 C.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并报告工作结果 D.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5.审计组组长应当从下列 ABD 方面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 A.将具体审计事项和审计措施等信息告知审计组成员,并与其

讨论 B.检查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进展,评估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C.配臵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 D.给予审计组成员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6.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组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对审计组请示的问题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导致严重后果、要求审计组不在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中反映重要问题等事项承担责任。上述表述 B 。183 A.正确 B.错误 7.审计项目归档工作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审计组组长应当确定立卷责任人。立卷归档工作由 C 审查验收。 A.立卷责任人 B.所在处室领导 C.审计组组长 D.其他审计人员 8.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查阅有关文件和审计档案、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方法,检查下列事项 ABCD 。 A.审计结论的适当性、审计处理处罚意见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B.建立和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情况 C.审计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情况 D.与审计业务质量有关的其他事项(有a?)191 9.审计机关(法规部门)在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中,发现被检查的派出机构或者下级审计机关应当作出审计决定而未作出的,可以依法直接作出审计决定;发现其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依法直接变更、撤销审计决定。上述表述B 。 A.正确 B.错误193(多法规部门,少在规定的期限内)

国家审计准则考试模拟题目.doc

国家审计准则考试模拟题目 《国家审计准则》知识竞赛模拟试题 (答案仅供参考、以法律原文为准)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审计机关对审计业务实行(A)级质量控制。 A. 7 B. 5 C. 4 D. 3 2.审计组长对应审计组成员的「1.作实施(B )。 A.监督 B.督导 C.指导 D.评估 3.审计机关对(A ),可以不进行可行性研究。 A、必选审计项日B>初选审计项1=1 C、自选审计项日 D、年度计划项H 4.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未遵守《国家审计准则》(D )的,应当说明原因。 A.指导性条款 B.杳证要求 C.实施细则 D.约束性条款 5.( A )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 A、真实性 B、合法性 C、效益性 D、合规性 6.( C )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A、相关性 B、可靠性 C、适当性 D、充分性 7.审计组实行(A )负责制。 A、组长 B、主审 C、协审 D、副组长 8.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小需要持续关注标准的(A )。 A、适用性 B、相关性 C、可靠性 D、适当性

A 、 主题突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建议适为。 B 、 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内容精炼、格式规范、反映及时。 C 、 主题突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内容精炼 D 、定性准确、内容精炼、格式规范、反映及时 9?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坏境,判断其(A )。 A、重要性 B、必要性 C、严重性 D、有效性 10、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 问题的发生,应当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D) A、可行性 B、健全性 C、效率性 D、有效性11.国家审计准则屮规定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原则上应当由(B)审定。 A、审计机关主管领导 B、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 C、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 D、审计业务部门负责人 12、(C)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 A、一般项日B.必审项日C、重要项日D、备选项目 13、不同來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 互印证时,审计人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措施,确定审计证据的(B) Q A、适当性 B、可靠性 C、适用性 D、真实性 14、审计人员在检查重人违法行为时,应当关注重人违法行为的高发领域和(C )。 A、过程 B、原因 C、坏节 D、后果 15、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不包括下列基木要索(B ) A、标题 B、文号 C、被审计单位名称 D、审计项日名称 16、专题报告应当(A ) 17、新准则废除了旧准则和规定(B)个。

电大审计学形考任务第一十一章自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一章 自测1: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即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审计机构和人员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保持独立。() 自测2:与所有权监督比较,经管权监督的特征在于()。A. 经管权监督是一种从上至下的监督B. 经管权监督属于内部监督C. 经管权监督是直接服务于管理者自身的D. 经管权 监督是整个管理控制的有机环节E. 经管权监督形成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 自测3:在世界范围内,( )是普遍采用的国家审计组织模式。 自测4:民间审计是指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通过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查证、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自测5:审计总目标是围绕()而界定的。 自测6:()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章 自测1: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 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 的依据B.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C. 审计准则是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D. 审计准则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E.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自测2:关于国家审计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审计指南是办理审计事项的操作 规程和方法.全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遵照执行B.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署依照《审计法》制定的,具有行政规章的法律效力C. 审计指南具有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一样的法律效力D.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署制定的专业规范.没有法律效力E. 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审 计工作时,必须遵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进行 自测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适用于:() 自测4: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可以分为:()a. 相关服务准则b. 审计准则c. 质量控制准则d. 鉴证业务准则 自测5:1. 判断注册会计师应否承担律责任以及承担的具体形式,应从审计的结果和审计的过程两个层面上考虑。民事责任追究与否与以()为依据的判断直接相关。2.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有() 自测6:1. 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信息使用者和注册会计师之间所形成的对审计作用期望上的差距,即审计期望差。B. 客观地讲,审计期望差不可能消失。C. 如果注册会计师提供财务报表公允性的绝对保证而非合理保证,一定可以避免法律诉讼。D.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2. 为规避法律责任诉讼,审计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三章

国家审计新准则解读

国家审计新准则解读 孙宝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已于2010年7月8日经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9月1日刘家义审计长签署审计署第8号令予以公布,并将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涉及面广、内容多,为便于引导学习、扩大宣传和促进贯彻落实,2010年11月15日我曾在审计署视频培训会上作过解读,主要是对新准则的内容作了一些概括和提示。现将此解读提纲稍加整理,刊登出来,仅供参考。解读采用我认为易于简化和记忆的“四六句”、顺口溜形式,更可能词不达意,或以偏概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精神,对新准则先作三个层面的概括,然后再作较具体的解读。 ——从新旧准则关系角度概括:新准则八号令,全部条目二百整;所有规范成一本,廿八规定变废品。 上段概括的意思是: (1)“新准则”,即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之所以称之为新,是与以往国家审计准则相对而言的。过去十多年来,审计署曾先后数次颁布过若干审计准则,而这是最新版本。“八号令”,是本次颁布审计准则审计长令的序号。特别要指出的是,2004年曾有审计长六号令,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通常简称“六号令”,代指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这里则可以用“八号令”代指新准则。 (2)“六号令”内容正好一百条,也常用“一百条”代指“六号令”。而新准则条目数正好扩大一倍,为二百条。为便于对比和记忆,也可以把新准则简称“二百条”。 (3)按常规做法,审计准则可分为业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审计人员培训准则等等,而业务准则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一般准则和若干具体准则。我们过去的审计准则不完全这样分类,但是分开来的。“六号令”将质量控制问题集中在一起,但并未明确与其他准则的关系,更没有明确废止其他审计准则或相关规定。“六号令”在施行过程中,感觉倒有一大便利,相关问题统统在一个规定中便可找到。在这个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八号令”将所有审计准则全部集结为一本,便于学习,更便于掌握和实际使用。 (4)新准则是在总结继承过去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其附件同时废止了以往相关的二十八项审计准则等规范性文件,所以,在此特别强调了“廿八规定变废品”。以后工作中要注意克服惯性,不再使用已经废止的准则,而是完全彻底实施新准则。 ——从新准则地位和特征角度概括:承接法规更细化,理论实践融一体;所有规范全包括,各种业务均适用;中外经验相贯通,三类审计互兼容。 上段概括的意思是: (1)审计必须依法进行,即依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审计。但法律法规要求比较总括,还需要承接这些法律法规,作出更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门规章,这就是新的审计准则。新准则是依法制定的更具可操作性的广义法律法规的组成部分。 (2)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用于指导审计实践。近些年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新准则中得到了较好体现,如“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准则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较好地体现了审计准则的科学性。作为行为规范和职业标准,新准则也更具实用性。特别是与以

最新审计准则模拟试题3

审计准则模拟试题3

审计准则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小题,合计20分) 01.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B.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C.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D. 遵守《公司法》的需要 02. 属于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是()A.存在 B.准确性 C.准确性和计价 D.分类和可理解性 03. 下列各项业务中,属于其他鉴证业务的是() A. 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 B. 历史财务信息审阅 C. 代编财务信息 D.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04. 盘点库存现金时,通常实施() A. 定期检查 B. 突击检查 C. 通知检查 D. 不定期检查

05. 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企业内部审计最有效的领导是() A. 总裁 B. 总会计师 C. 董事会 D. 理事会 06. 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是() A. 购货发票 B. 采购合同副本 C. 销货发票 D. 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07. 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法从6000张凭证中选取300张作为样本,确定随机起点凭证编号为35号,则抽取的第5张凭证的编号为() A. 115号 B. 135号 C. 215号 D. 235号 08. 下列各项中,属于永久性档案的是() A.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B. 内部控制问卷调查表

C. 存货监盘表 D. 审计报告书副本 09.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 A. 合理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B. 评价相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 C. 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和认识 D. 识别和理解被审计单位交易、事项的主要类别及其会计处理过程 10.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应直接报送() A. 被审计单位 B. 委托人 C. 注册会计师协会 D. 被审计单位业务主管部门 11. 下列各项审计证据中,证据力最不可靠的是() A. 银行对账单 B. 管理层声明书 C. 盘点清单 D. 采购发票 12.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决定了对某种风险的估计水平,这种风险是() A. 审计风险 B. 固有风险

审计准则解读(2017)

审计准则解读(2017) 一、单选题 1、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有必要获取一项或多项其他书面声明,以支持与财务报表或者一项或多项具体认定相关的其他审计证据,应要求管理层提供。其中的其他书面声明不包括()。 A、关于财务报表的额外书面声明 B、关于提供注册会计师信息的额外书面声明 C、关于管理层责任的书面声明 D、关于特定认定的书面声明 A B C D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答案解析】其他书面声明包括:1.关于财务报表的额外书面声明;2.关于提供注册会计师信息的额外书面声明;3.关于特定认定的书面声明。其他书面声明可能是对关于管理层责任的书面声明的补充,但不构成其组成部分(不能代替要求的书面声明)。 2、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承担()。 A、保留意见 B、无法表示意见 C、全部责任 D、部分责任 A B C D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承担全部责任。 3、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就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结论,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 A、充分性 B、恰当性 C、适当性 D、合理性 A B C D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就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结论,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 4、当《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适用时,通过说明下列事项,不属于进一步描述注册会计师在集团审计业务中的责任的是()。 A、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就集团中实体或业务活动的财务信息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对合并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B、注册会计师负责指导、监督和执行集团审计 C、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承担全部责任 D、说明在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并保持职业怀疑

审计准则考试试题

审计学原理 第十一章审计准则 一、单选 1、世界上最早的审计准则是(A ) 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47年公布的《审计准则试行办法》 B美国总审计署于1972年颁布的《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C我国审计署于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D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一般准则的有(AD ) A注册会计师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B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编制审计计划 C注册会计师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 D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 3、我国第一部正式的国家审计准则是(A ) A我国审计署于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B 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C 1996年1月1日实施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D 1980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4.下列关于审计准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 ) A.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B.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C.审计准则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标准 D.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5.在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下列各项均属一般准则的内容,除了( D ) A.对独立审计目标的表述 B.对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的要求 C.对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双方责任的规定 D.对编制审计计划的规定 6.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准则包括( A ) A.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的观念与态度 B.注册会计师如果在审计时配有助手,必须注意监督 C.注册会计师应适当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D.注册会计师应在接受业务之前,与客户签订业务委托书 7.最早的审计准则出现在(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8.审计准则发端于( C )。 A中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9.工作准则亦被称为审计的( D )准则。 A.行为 B.运用C.内勤D.外勤 10.( B )主持独立审计准则的研究编制工作。 A.审计署B.财政部C.国务院D.中纪委 11.《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要保持应有的( A )。 A 职业谨慎 B 职业道德 C 职业纪律D职业法规 12、( B )是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 A审计准则B审计依据C审计证据D审计报告 13、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 C )。P458 A、《审计法》 B、《会计法》 C、《注册会计师法》 D、《企业会计准则》 14.国家出台审计准则的主要原因是增强的( B )的可信性。 A、会计档案 B、会计报表 C、会计账簿 D、会计凭证 15..民间审计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D )A.一般准则 B.外勤准则 C.报告准则 D.处理、处罚准则 16、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哪项内容不具有强制性( C ) A独立审计基本准则B独立审计具体准则C执业规范指南D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17.下列有关重大错报风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 A.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B.财务报表在审计后依然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审计人员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国有企业审计准则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试行] 颁布单位:审计署 发文字号:审法发[1999]10号 颁布时间:1999-01-12 实施日期:1999-01-12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审计内容与目标 第三章审计程序 第四章审计方法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和其他有关企业审计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独立行使对企业的审计监督权,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收支的规定,评价被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处理、处罚其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

第三条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在编制企业财务审计方案或者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凭借专业判断,评估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或者会计报表中的单个项目反映的会计信息存在错报或者漏报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程度,初步判断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并据以合理确定所需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以便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者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第四条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时,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在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选择测试和审计程序、评价和报告审计结果时,应当运用专业判断,保持应有的专业谨慎。 第五条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时,被审计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向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全面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合审计工作,是被审计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 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范围、程序和方法,发现并揭露可能导致会计资料严重失实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的责任。 由于被审计企业不向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提供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情况,而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受法定职责、权限和检查手段的局限,无法揭示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作出完整、正确的审计结果,被审计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对由此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审计准则考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 一、判断题(40 题,每题 1 分,共40 分) 1.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参照适用本准则。(X)8 2. 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V)15 3.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直接审计下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但下级审计机关不得审计属于上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X ) 4. 审计人员在检查重大违法行为时,应当关注重大违法行为的高发领域和环节。(V) 5. 发现重大违法行为的线索时,审计组应当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就检查时间、事项、范围和方式提前告知有关单位和人员。(X) 6. 征求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单位及人员意见的情况、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单位 及人员反馈的意见及审计组的采纳情况以及对审计人员未能遵守本准则规定的约束性条款及其原因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予以记录。(X )111 7. 审计人员检查重大违法行为,可以评估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实施重大违法 行为的动机、性质、后果和违法构成。(X )114 8. 一份审计证据材料对应多个审计记录时,审计人员应当将该审计证据材料复 印多份并附在相关审计记录后面。(X )108 9. 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个审计事项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份审计工作底稿。(V ) 10. 已采取的审计措施难以获取适当、充分审计证据,采取替代审计措施仍无法获取审计证据的,可以不作出审计结论。(V )100 11. 审计人员取得证明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其他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材料,应当由提供证据的有关人员、单位签名或

新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长沙)

《国家审计准则》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指导性条款(C)3。 A、应当 B、不得 C、可以 D、需要 (应当、不得为约束性条款) 2、( A )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6 A、真实性 B、合法性 C、效益性 D、合规性 3、( C )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84 A、相关性 B、可靠性 C、适当性 D、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4、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审计(A )16 A、独立性 B、合法性 C、客观性 D、公正性 5、审计机关对( A ),可以不进行可行性研究。32 A、必选审计项目 B、初选审计项目 C、自选审计项目 D、年度计划项目 6、审计组实行( A )负责制。54 A、组长 B、主审 C、协审 D、副组长 7、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标准的(A)。65 A、适用性 B、相关性 C、可靠性 D、适当性 8、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 具体环境,判断其(A )。68 A、重要性 B、必要性 C、严重性 D、有效性 9、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问题的发生,应当 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 D )75 A、可行性 B、健全性 C、效率性 D、有效性 10、(C)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79 A、一般项目 B、必审项目 C、重要项目 D、备选项目 11、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互印证时,审计人 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措施,确定审计证据的( B )。86

练习1

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依据是(D )。 A.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 B.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 C.审计署制定的国家审计准则 D.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作用是(B )。 A.防止错误与舞弊的发生 B.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C.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D.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甲会计师事务所2009年年末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从事的下列业务中属于相关服务业务的是( A )。 A.对A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提供建议 B.对B公司的预测性财务信息进行审核 C.对C药厂的某药品的治愈率出具报告 D.对D公司2009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审阅 4.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注册会计师依赖了内部控制,将重大错报风险评价为低水平,从而实施了相对较为简略的实质性程序,但由于被审计单位串通舞弊最终导致有一项影响财务报表的重大舞弊行为没有查出,于是注册会计师通常被认为负有( A )的责任。A.普通过失B.重大过失 C.推定欺诈D.欺诈 5.下列业务肯定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的是(A )。 A.财务报表审阅业务 B.验资业务 C.代编财务报表 D.管理咨询 6.鉴证业务准则不包括(C )。 A.审阅准则 B.审计准则 C.相关服务准则 D.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7.注册会计师努力达到形式上的独立性,以便(A )。 A.保持公众对职业界的信任

B.达到实质上的独立性 C.遵守审计准则 D.保持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 8.许多国家规定,在公众领域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在没有取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不能泄露任何客户的涉密信息。在下列给出情况中,注册会计师违反了保密原则的是( C )。A.根据业务准则的要求,为了履行注册会计师的职责而披露客户涉密信息 B.根据法庭所签发传票的要求而披露客户涉密信息 C.直接向有意承接审计业务的另一会计师披露客户涉密信息 D.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授权的同业复核过程中披露客户涉密信息 9.在下列(A )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仍被视为具有独立性。 A.被审计单位为金融机构,项目组的注册会计师在该机构开立存款账户 B.参与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具有律师资格,也同时担任被审计单位的法律顾问 C.被审计单位连续两年积欠审计费用 D.注册会计师向被审计单位大量购买其生产的产品,并享特别优惠 10.注册会计师于2009年9月25日承接了A公司2009年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于2009年10月8日开始,于2010年3月21日完成了审计工作。A公司管理层于2010年3月21日签署了财务报表。在2010年2月15日,会计师事务所与A公司签署了2010年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约定书,在2010年6月2日,由于客户原因解除了业务委托关系。则业务期间为(D )。 A.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21日 B.2009年9月25日至2010年3月21日 C.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2日 D.2009年10月8日至2010年6月2日 11.M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A注册会计师曾任2004~2008年财务报表审计的项目合伙人,会计师事务所决定轮换项目合伙人,A注册会计师工作安排可能是(D )。 A.成为项目组普通成员 B.为项目组提供技术支持 C.为该项审计业务实施质量控制 D.参与其他项目组的审计 判断题: 1.注册会计师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应属于重大过失。(×) 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未能发现现金短缺时,被审计单位可以以过失为由控告注册会计师,

审计准则自学考试习题终审稿)

审计准则自学考试习题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审计准则自学考试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职业道德、鉴证业务、审计准则、管理层、治理层、审计工作底稿、重大错报风险、重要性、重大错报风险、审计证据、监盘、财务报表审阅业务、三方关系、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表审计 二、综合题: 1、在确定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公允表达时,附注非常重要,试评价以下两则关于附注的看法并指出错误: (1)尽管附注通常用技术语言表达并且难以理解,但阅读财务报表附注是很重要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在附注中,说明某些与资产负债表或者利润表中所表达信息完全相反的情况,来减少自己对第三者所负的责任。 (2)A同学说,财务报表和附注适当揭露的主要责任,应由负责外勤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承担;B同学说,应由负责这项审计委托业务的合伙人负主要责任;C同学说,应由起报表及其附注的助理人员负主要责任;D同学说,这是客户的责任。 2、甲是某个小公司的业主,现委托乙注册会计师审计其会计记录。甲业主告诉乙注册会计师,审计必须按时完成,以便将审计过后的财务报表作为贷款申请书的一部分送交银行。乙注册会计师立即同意接受这项委托,并答应在三个星期内提交审计报告。甲业主同意付给乙注册会计师一笔固定的审计费用,另外还同意如果贷款得到了,再加付奖励金。 乙注册会计师聘用了两个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执行审计工作,并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告诉他们如何进行审计。乙注册会计师告诉学生不要把精力花费在评价内部控制上,而应该集中精力来验证分类账上数字计算的正确性以及汇总会计记录里的数据,以支持财务报表。这两个学生遵照乙注册会计师的指示,完成了审计工作,并在两个星期后向注册会计

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库.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部门姓名 成绩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请直接根据准则条款判断选择),每题1分共10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自 B 起施行。准则附件所列的审计署以前发布的审计准则和规定同时废止。A.2011年6月1日 B. 2011年1月1日C.2011年4月1日 D. 2010年12月1日2.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下列ABD 工作,不适用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A.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案件 B.与有关部门共同办理检查事项C.接受交办属于法定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D.接受委托办理不属于审计法定职责范围的事项3.审计机关应当针对ABCDE 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A.审计质量责任 B.审计质量监控C.审计职业道德D.审计业务执行 E.审计人力资源4.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包括ABC 。 A.遵守国家审计准则,保持审计独立性B.按照分工完成审计任务,获取审计证据C.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并报告工作结果D.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5.审计组组长应当从下列ABD 方面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A.将具体审计事项和审计措施等信息告知审计组成员,并与其讨论 B.检查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进展,评估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C.配置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D.给予审计组成员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6.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组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对审计组请示的问题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导致严重后果、要求审计组不在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中反映重要问题等事项承担责任。上述表述 B 。183

A.正确 B.错误7.审计项目归档工作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审计组组长应当确定立卷责任人。立卷归档工作由 C 审查验收。A.立卷责任人 B.所在处室领导 C.审计组组长 D.其他审计人员8.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查阅有关文件和审计档案、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方法,检查下列事项ABCD 。 A.审计结论的适当性、审计处理处罚意见的合法性和适当性B.建立和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情况C.审计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情况D.与审计业务质量有关的其他事项(有a?)191 9.审计机关(法规部门)在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中,发现被检查的派出机构或者下级审计机关应当作出审计决定而未作出的,可以依法直接作出审计决定;发现其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依法直接变更、撤销审计决定。上述表述 B 。 A.正确 B.错误193(多法规部门,少在规定的期限内)10.审计机关实行BCDEG 对审计业务的分级质量控制。 A.审计组组长B.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 C.审计机关业务部门 D.审理机构 E.总审计师 F.审计业务分管领导 G.审计机关负责人11.国家审计准则是 D 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A.审计组 B.审计人员 C.审计机关D.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12.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收支以及经济活动独立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 C 的责任。 A.审计组 B.审计人员 C.审计机关 D.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13.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的ABD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A.合法性 B.真实性 C.适当性 D. 效益性14.效益

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试题-答案)

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 2014-6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B)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A.可以接受 B.应当接受 C.不接受 D.需要接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B),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A.执业组织 B.自律组织 C.职业组织 D.行业组织 3.2013 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施行的时间是:(C) A.2013 年9 月1 日 B.2013 年12 月1 日 C.2014 年1 月1 日 D.2014 年5 月1 日 4.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依据是:(D) A.《审计法》 B.《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C.《审计法实施条例》 D.《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5.《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C) A.审查和评价活动 B.监督和评价活动 C.确认和咨询活动 D.保证和评价活动 6.《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也应当遵守该准则

的情形是:(C) A.接受授权、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B.接受委托、指派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C.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D.接受委托、聘任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7.随着组织面临风险的日益复杂和多元,为有效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A) A.组织风险 B.内部控制 C.组织业务 D.组织目标 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内部审计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建立指导、监督、分级复核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并接受(B)。 A.内部审计质量检查 B.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C.内部审计质量考核 D.外部审计 9.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年度审计计划、本机构人力资源计划和(C)。 A.奖惩制度 B.薪酬制度 C.财务预算 D.财务计划 1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负主要责任的是:(A) A.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B.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C.内审机构管理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D.内审机构管理的充分性和相关性 11.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所

《国家审计准则》试题.doc

《国家审计准则》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指导性条款( )。 A、应当 B、不得 C、可以 D、需要 2.()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 A、真实性 B、合法性 C、效益性 D、合规性 )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 A、相关性 B、可靠性 C、适当性 D、充分性 4、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审计() A、独立性 B、合法性 C、客观性 D、公正性 5、审计机关对(),可以不进行可行性研究。 A、必选审计项目 B、初选审计项目 C、自选审计项目 D、年度计划项目 6.审计组实行()负责制。 A、组长 B、主审 C、协审 D、副组长 7、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标准的()。 A、适用性 B、相关性 C、可靠性 D、适当性 8.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 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其()。 A、重要性 B、必要性 C、严重性 D、有效性 9、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 问题的发生,应当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 A、可行性 B、健全性 C、效率性 D、有效性 10、()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 A、一般项目 B、必审项目 C、重要项目 D、备选项目 1K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互印证时,审计人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措施,确定审计证据的

()。 A、适当性 B、可靠性 C、适用性 D、真实性

A 、 B 、 C 主题突出、事实清楚、 事实清楚、定性准确、 主 题突出、事实清楚、 定性准确、内容精炼、 15、 新准则废除了旧准则( A 、 30 B 、 28 C 、 20 16、 新准则于()起施行。 A 、2011 年 1 月 1 日 B 、 C 、2011年3月1日 17、 审计机关应当对其( D 、 定性准确、建议适 当。 内容精炼、 定性准确、 格式规范、 )个。 D 、26 格式规范、反映及时。 内容精炼 反映及时 2010年10月1日 2010年6月1日 )实行审计业务年度考核制度, 12、 审计人员在检查重大违法行为时,应当关注重大违法 行为的高发领域和()。 A 、过程 B 、原因 C 、环节 D 、后果 13. 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不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A 、标题 B 、文号 C 、被审计单位名称 D 、审计项目名称 14. 专题报告应当( 考核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 A 、业务部门、派出机构 B 、业务部门和下级审计机关 B 、派出机构和下级审计机关 C 、下级审计机关 18. 审计机关实行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制度,对其( ) 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检查。 A 、 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和下级审计机关。 B 、 业务部门、派出机构 C 、 业务部门和下级审计机关 D 、 业务部门 19.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征求( )。 A 、 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的意见 B 、 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

新修订的国家审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修订的国家审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在借鉴国内外审计前沿理论与实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多年的审计实践,对审计业务流程和基本程序作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对于规范审计执法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但新审计准则的超前性、创新性,与我国审计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适用与执行提出了挑战。本文将着重从审计独立性内容不完整、绩效审计操作性不强、外聘人员参与形式依据不充分、分级质量控制体例不完备、简易程序未授权等方面展开论述,揭示新审计准则法条规定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促进新审计准则内容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发挥对审计实践活动的适用性与指导性作用。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职业标准和行动准绳,也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因《审计准则》仅实施了五个月,与审计实践活动正处于参照、适应的磨合期,矛盾与问题还未完全呈现,所以笔者就《审计准则》条文规定上的欠缺以及执行中初步显示的苗头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推动《审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活动,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关于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与灵魂,是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是审计工作的根本要求。从内容上,独立性包括实质独立和形式独立,两者不可或缺;从适用对象看,包括审计人员的独立和审计机关的独立。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与其他个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关与其他所有机关(包括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审计机关之间) 的关系。《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分别从审计机关的组织和领导体制、审计职责和权限、审计经费和审计人员履行职务的保护等方面,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审计准则》在吸取上述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审计人员独立性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列举了审计人员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指出了审计机关如何避免损害审计独立性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为促进审计人员维护审计独立性创造了制度基础,有利于防范因审计主体不适格带来的审计风险,这也是《审计准则》修订的一大亮点。但同时发现,《审计准则》中关于审计独立性方面仍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未具体明确对审计人员未严格履行审计独立性要求的责任追究机制,只规定了“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行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的含糊条款,而纵观《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的法律责任部分,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仅有唯一的一个条款,而且是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泄露秘密进行追究。致使《审计准则》的独立性责任追究机制成为空谈,这既不利于审计人员树立严格规范的审计独立意识和责任追究意识,也容易造成准则中独立性条款的制度设想落空。因此,应在《审计准则》中明确违反审计独立性原则的具体追究机制,严肃审计独立性行为的规范与执行。 二是对于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以及审计机关领导的独立性只字未提,只是在第十二、十三条对于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的资格条件作了简略的规定,也未能作出详细的制度设计和规范措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现行的审计体制决定的。根据《宪法》第91、109条规定,我国审计模式采用的是行政型国家审计,即审计机关是隶属于政府的行政部门,行使的是行政权力;审计机关归各级政府领导,同时又受政府委托,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进行审计监督,从本质上看,具有政府内部审计监督的性质,使得审计独立性变成在有限范围内的独立性,是相对的独立性,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势必会因为人员选用与提拔、经费预算、组织机构设置等受到影响,审计机关领导人也会因为职务升迁、人情面子等主客观原因,通过权力的层级控制损害审计独立性,影响审计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无法改变现行审计体制的情况下,应借助《审计准则》出台的契机,对审计机关独立性可能受损的情形、审计机关领导人独立性可能受损的情形、应采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