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昭通市昭阳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昭通市昭阳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昭通市昭阳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昭通市昭阳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昭通市昭阳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序言

按照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决定制定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发[2010]46号)、《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关于抓紧做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1]111号)等相关重要文件及《中共中央2011年11月29日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云南省2011年12月12日特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工作部署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四川、贵州、云南、河南等8省(区)扶贫、发改部门分管领导和相关处室同志参加的乌蒙山、秦巴山片区规划编制第一次协调会议”精神,编制“乌蒙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

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

发展”基本思路,把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明确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重要文件。

根据昭阳区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昭阳区2011-2020年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涉及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178个村民委员会(居委会),其中:乡1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3个、村委会129个、居委会49个,1630个自然村,2380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总人口84.6723万人,农业人口69.916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6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回、彝、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1326万人。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信教群众近12万人。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县级贫困区。

(二)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和国家“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的腹心地带,乌蒙山系东北,金沙江下游,东邻贵州省威宁县,南接鲁甸县,西隔

金沙江与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相望,北连彝良、大关、永善三县,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43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7°39′14″至27°7′3″,东经103°8′36″至103°56′17″,距四川成都529公里、贵州贵阳468.3公里、重庆532.3公里、昆明375.5公里。

2.地形地貌

我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滇中凹陷地区东北端,区内山峰起伏不平,江河切割深陷,地形地貌错终复杂,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480米,相对高差2884米,大致可分为六个地貌类型。

(1)高原湖积盆地。指昭通坝子,系新生代湖泊沉积高原盆地,海拔1890-1950米。

(2)河流冲积平地,海拔1870——1950米。

(3)岗岭起伏山地,海拔1800——2400米。

(4)高原深谷,相对高差1000——1300米。

(5)江边河谷阶地,相对高差2000米。

(6)高山丘陵,海拔2400米以上,相对高差150——500米。

3.气候条件

我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复杂多变,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而发生频繁,为高原立体气候类型。夏秋季节受西南海洋季风控制,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雨热

同季;冬春主要受极地大陆季风(干冷气团)控制,空气干燥,温度低,干冷同季,干旱极为突出。年均气温11.7℃,月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天数191.3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3217.4℃,年降雨750——1100㎜,无霜期221天,日照1902.2小时。

4.资源情况

国土面积2167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占33.6%,山区占64.3%,江边河谷区占2.1%,耕地面积75453.99公顷,基本农田地57051.23公顷,荒山荒坡面积2363公顷,水域面积4871公顷,石漠化面积22493公顷,牧草地面积43202公顷,林地面积53935.84公顷,森林覆盖率34.2%,水库库容量43100万立方,农村塘库总容17082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4700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7000公顷。2010年全区大小牲畜存栏56.3751万头,出栏39.6万头。其中:生猪存栏38.1857万头,出栏60.7604万头,牛存栏8.6571万头,出栏2.299万头,马存栏2.4936万头,马出栏0.0344万头,羊存栏9.5323万只,出栏6.0204万只。家禽存栏70.396万只,出栏108.1742万只。

5.特色资源

区内盛产烤烟、雨露亚麻、苹果、核桃、花椒、药材和蜡虫等经济作物,其中,烤烟、苹果和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是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苹果种植面积

超过24.5万亩。其次,雨露亚麻的开发种植,将成为我区的又一优势产业。境内褐煤储量达81.82亿吨,居南方第一位、全国第二位。无烟煤、铅锌、铜等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大山包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我区也因此荣膺“中国黑颈鹤之乡”。全区有丰富的褐煤资源,无烟煤资源,年产苹果75000吨,优质马铃薯1.2亿吨,魔芋、花椒等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6.生态环境状况

我区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叠加。风灾、洪灾、干旱、冷痨、冰雹、滑波泥石流是我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同时,我区的环境和水体环境的洁净度和污染程度加剧,根据环境监测表明,我区属酸雨严重污染区,出现频率较全省平均高38个百分点,由于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1)全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森林覆盖率为34.2%,石漠化面积22493公顷,水土流失面积97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4.8%,年均水土流失量339万吨,。

(2)人多地少,人均耕地1.05亩,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372人,恳殖指数高,人口土地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加剧了水土流失。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经济发展

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3.28亿元,第一产业值12.69亿元,第二产业值63.64亿元,第三产业值46.95亿元,财政总收入9.03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5.034亿元,中央专项转移支付13.2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9.21亿元,其中:农林水支出2.99亿元,教育支出4.14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92亿元,社保和就业支出3.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6元,城镇化率33.15﹪。规模以上企业54个,其中: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数8个。粮食总产量27.88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349.3公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个,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0.34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6353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118.92亿元,其中:农业贷款44.1亿元。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煤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北部新区全面推进,以朱提大道(现昭阳大道)为中心,基本形成了“九纵六横”的路网结构,城镇化率达到17.43%。先后引进永孜堂制药、骅成药业、华新水泥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逐步培植壮大了农特产品、矿产化工、建筑建材、生物制药、现代服务五大支柱产业群。昭阳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已有22户企业入驻园区。内昆铁路、213线昭阳段等级公路、昭鲁快捷线、洒大公路、卡新公路、洒苏公路、通阳大桥、杨马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昭彝、昭巧2条二级路建设顺利推进,盘河、炎山、

田坝和大寨子4条通乡油路开工建设,已有16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38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占行政村的21.34%,通公路的自然村占全部自然村的60%;有50个行政村完成农网改造,占行政村的28.1%。

2.社会事业

围绕科技、教育、卫生、扶贫等工作建成了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有了较快的发展。通电话的自然村占全部自然村的比重为60%;能接受电视节目的自然村占全部自然村的比重为97.25%。全区7-15岁农村儿童入学率达99.53%,初中入学率达98.0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30%以上;累计新补充教师1338人,105.36万人次享受免费教科书、23.86万人次享受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1940名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但是,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为112‰,村小学还有危房面积286013平方米;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25%,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全区有56238人享受农村低保,有26284人享受城市低保,3556名五保供养对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增强,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提高到1.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

3.民族文化

我区民族融合和文化开放程度高,各族人民语言相通,交流没有障碍。形成了伊斯兰文化、苗族文化、彝族文化为

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收集编辑了昭阳区回族、彝族、苗族志书初稿,但是由于诸多原因限制,三部志书搁置多年未付之出版。有苗族射弩、芦笙舞和口碑文学,滇东北次方言(花苗)的苗族,苗族服饰文化保留较好,尤其是苗族蜡染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芦笙相伴,芦笙舞的套数上百种,芦笙音乐曲谱不下50种,有苗族口碑古籍《古歌》、《盘歌》等在民间传唱,有迎宾待客的三杆羊角酒,有高亢婉转民间传唱的《飞歌》,富有民族风情的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我区还是彝族发祥地,已经建成“彝族六祖分支民族文化”广场,作为彝族祭祖圣地,民族文化旅游重要场所。

(四)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1.贫困状况

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扶贫开发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投入各项扶贫项目资金43222.03万元,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攻坚项目和扶贫开发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区开发较早,人口密度大,垦植指数高,每平方公里372人,人均耕地面积1.05亩,土地贫瘠,产出率较低。由于我区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错综复杂,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各种自然灾害叠加,自然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1.46

亿元左右。由于我区高寒冷凉地区,二半山区面积大。由于我区经济投入少,基础薄弱,条件性,区域性贫困突出。由于我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来源少。贫困山区大多数农户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来增加收入,几乎无其它经济收入。由于我区基础设施薄弱,人畜饮水困难,能源匮乏,科、教、文、卫发展滞后。

根据统计数据,2010年末,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226元,仅相当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54.4%,城镇化率仅为17.43%。还有4个乡镇未通沥青、水泥路,148个行政村未通沥青、水泥路,978个自然村未通公路;128个行政村未完成农网改造;83587户农户饮水十分困难;生活燃料越来越困难的农户125290户;居住危房的农户还有82000户;经济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6万人,贫困发生率38.8%。部分群众还存在就医难、上学难、饮用水不安全、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

2.特殊困难

我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在“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虽然实施了大量的扶贫攻坚项目和扶贫开发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第一,解决温饱极不稳定,一遇大的自然灾害,极易返贫。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都分布于高寒山区,二半山区和江

边河谷地区,扶贫开发的难度较大。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第二,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全区主干道网络虽然基本形成,但公路建设历史欠账多,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水利设施薄弱且严重老化,电力和通信等设施落后。有4个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占乡镇总数的20%;有148个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83.15%;有128个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占行政村总数的71.9%。区内的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产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第三,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滞后。2010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3:28:49,与全国10:47:43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4710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17.43%,与全国49.68%相比,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25个百分点。缺乏核心增长极,缺乏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第四,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居民就业率低,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技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第五,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区内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风灾、雨雪冰冻、冰雹等灾害易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石漠化现象严重,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土壤瘦瘠,人均耕地面积为1.05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7%。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

第六,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2010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01年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大。由于我区是传统农业大区,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乡和乡、村和村、户与户之间发展差距极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5元,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02倍。农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老板、包工头占有的经济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也就是说我区70%的经济掌握在30%的人手里,广大的群众仍然处于贫困之中。

第七,地方财政收入5.034亿元,支出19.21亿元。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项目的开发建设。

(五)发展机遇

昭阳区发展尽管存在不少困难,但也有一些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实

施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民族地区发展;中国面向西南开发重要桥头堡战略、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滇中经济区、黔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特色食品工业、能源基地、重化工、西电东送项目。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总体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极大地激发了贫困地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三是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各级政府和群众形成了协作发展的共同愿望,开展了相关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随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有能力、有条件加大对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扶持力度。

(六)重大意义

加快昭阳区区域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推动多民族交流、交往、发展,有利于保障金沙江流域生态安全,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促进边疆地区崛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西南一体化发展、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对深入探索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新机制、

新体制和新模式,实现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着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目标。

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雪中送炭、突出重点”的原则,阐述规划的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人口控制与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人口控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相结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以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严格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加快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扶贫攻坚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有效提高扶贫攻坚整体工作水平,使各族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共享发展和改革成果,更加注重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大力促进各种资源向最贫困的地区、最贫困的人口倾斜,确保贫困群体优先受益。通过扶贫攻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和加快区域发展。

2.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坚持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区域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着眼长远打牢发展基础,又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既要统筹区域整体发展,又要着力突破最薄弱环节;既要通盘考虑总体规划,又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4.跨区域协作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相结合。坚持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

锐意创新作为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促进区域内优势互补与协作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社会扶贫新格局。

5.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广大干部群众是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主体,要继续发扬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政府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解决区域发展的特殊困难。

(三)战略定位

人口控制、生态建设、扶贫攻坚综合试验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着力进行生态建设。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探索我区发展和扶贫攻坚统筹推进新路子,探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一体化,探索连片开发与扶贫到户相结合新途径。努力将我区打造成为滇东北核心增长极,滇、川、黔、渝结合部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人口控制、生态建设、扶贫攻坚综合试验区。

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大通道。突出强基础、兴产业、调结构、重民生、建和谐,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全面提升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综合实力,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大通道。

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坚持把能源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以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出发点,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途径,以能源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煤炭基地建设。加强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按照能源清洁化、低碳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发中小水电、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区域性电力枢纽。按照“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及保障自身用电,支持电力外送的要求,搞好电网规划建设。结合溪洛渡电站和镇雄火电电力送出工程,加快强输电网和调配枢纽建设,提高供输电能力和可靠性。积极开发我区褐煤产业,努力发展褐煤工业化,使昭阳区成为国家能源重要基地之一。

国家重要食品、重化工、清洁载能产业区。按照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开发和保护相结合,按照“三个”功能区的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形成城镇和工业功能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竞争力,成为带动滇东北发展的引擎和内外联动的重要枢纽。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发展水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开发矿产、电力等资源,使我区成为综合产业重要基地。

生态旅游、民族文化区。重点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和水源地保护,加快构筑与生态功能区定位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从恢复和提升生态功能出发,变生态优势为

经济优势。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和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我区生态系统核心区、生物多样性、高原季风立体气候的作用,建设昭阳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16亿元,年均增长12.6%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年均增长17.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500亿元,年均增长12.8%以上。其中,区属生产总值达102亿元,年均增长12.6%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4亿元,年均增长29.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亿元,年均增长15.1%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力争达35亿元,年均增长1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十二五”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年均涨幅控制在 3.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9.9%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0.65吨标准煤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控制在10.05立方

米以下,森林覆盖率达4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完成通泥青(水泥)路行政村达142个、通路的自然村1630个,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农户21587户、农村安全饮水25653户,有钢筋混凝土或砖木结构住房的农户135367户,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52000户,完成贫困行政村整村推进47个,区内易地扶贫搬迁7200户30000人。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基本医疗条件、义务教育和住房,努力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水平,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结构优化、密切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全面建立、高效运转,区域发展步入一体化协调发展轨道。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谐繁荣,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三、空间布局

(一)功能分区

三区:根据开发与保护的需要,推进形成东部城镇和工业功能区,中部生物产业功能区,西部生态保护功能区。

(二)空间结构

按照城乡协调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加快形成“一心、一群、一带、三区、五基地”的战略空间布局。

(三)城镇布局

1.中心城市

依托桥头堡建设,把昭通中心城市打造成滇、川、黔、

渝结合部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

2.重点城镇

以昭鲁一体化为核心,打造昭鲁城市群,以开发大山包旅游业为核心,打造昭大沿线乡镇特色小集镇。依托昆水经济建设,打造沿213国道经济带,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新型载能工业、生物产业、轻工业、商贸物流、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四、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昭阳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我区扶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一)交通

按照我省面向成渝、长三角对内开放大通道建设的要求,凸显我区滇东北枢纽地位,优化路网结构,增强通达能力,加快推进高等级干线公路和铁路建设及机场建设,不断改造提升区乡村公路,尽快形成公铁航联运、内外通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重现昔日“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地位。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doczj.com/doc/8914808603.html, 采购编号:邻政采[]号 邻水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办公室监控数据全自动光盘刻录打印备份存储系统采 购项目 询 价 通 知 书 中国·四川(邻水) 邻水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办公室 编制 邻水县政府采购中心 年月

目录 第一章询价邀请..................................................................................................................... - 3 - 第二章询价须知..................................................................................................................... - 5 - 第三章供应商资格条件要求与应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 - 18 - 第四章采购项目技术、服务、政府采购合同内容条款及其他商务要求 ....................... - 20 - 第五章采购项目实质性要求............................................................................................... - 23 - 第六章响应文件格式........................................................................................................... - 25 - 第七章评审方法................................................................................................................... - 41 - 第八章政府采购合同(草案)........................................................................................... - 46 -

第九章_防灾减灾规划

第九章防灾减灾规划 访问量:372 区信息办2008年1月23日 第81条目标与防护要求 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 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区域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区域综合减灾应急能力和救助能力,提高减灾管理水平,确保昌平新城安全,维护区域社会稳定。 (1)合理控制新城人口与建筑密度,城市建设应避开地震活断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蓄滞洪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灾害毁伤后果。 (2)治理现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根据规划实施调整并尽快排除,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3)重要目标应相对分散布局,充分考虑和满足人防要求。 (4)市政公用设施要分散布置,地上与地下结合,环状连通,多路输送,增加抗灾应变能力,兼顾人防要求。 (5)加强本区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完善医疗急救网络,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6)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建设城市灾害避难场所,确保场所面积充足和疏散通道畅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防灾避险。 (7)建立和完善区域综合防灾减灾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紧急疏散交通网络,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8)加强对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保护,确保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防止恐怖袭击,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第82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1)建立统一的综合减灾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 (2)建立和完善综合减灾信息技术支撑系统。 (3)建立完善综合减灾应急预案体系。 (4)加强救灾和应急队伍建设。 (5)加强减灾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6)进一步加强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7)贯彻落实市政府制定的减灾应急地方法规条令和新闻发布机制。 第83条防洪及河道治理规划 (1)根据国家防洪标准、北京市防洪规划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考虑河流分布、自然地理情况及社会发展水平,规划确定昌平新城各组团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小汤山镇、北七家镇及南口镇根据其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确定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余各乡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根据城市防洪标准,新城范围内河道治理要按20年一遇洪水位基本不淹没城市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的标准设计,并根据流域内防护区的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和防护人口数量确定其校核标准,为50年一遇。对于雨水需要直接排到较大河流(如南沙河、北沙河)的地势低洼地区,当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平接河道20年一遇洪水位有较大困难时,若建设区雨水与河道洪水错峰几率较大,则建设区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可与河道10年一遇洪水位平接。 (3)穿过建设区河道应满足城市景观要求,非建设区河道要注意保持自然

《昭通市物流产业规划》

昭通市物流产业规划 学生姓名:雷丹李波李俊李洋 罗娜胡彬侯小丽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 2010级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王宇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昭通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 4 1.1昭通市地理状况概况?5 1.1.1自身地理位置......................................... 5 1.1.2地形特征?5 1.2 物流业发展现状?5 1.2.1物流发展状况?5 1.2.2 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 1.2.3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1.3昭通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制约因素?8 1.4云南省经济发展对昭通物流业的要求............................ .. (9) 第二章昭通市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9 2.1 发展优势?9 2.1.1交通区位优势是昭通市物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9 2.1.2 资源环境优势是昭通市未来发展的支撑?10 2.1.3 人口众多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10 11 2.1.4发展潜力巨大? 2.1.5十一五规划为物流规划带来的发展基础.................. 11 2.2内在劣势?11 11 2.2.1 流通方式单一,成本高? 2.2.2 流通线路不畅,效率低.............................. 11 2.2.3流通设施简陋,规模小.............................. 12 2.3 未来的机遇?12 2.4面临的挑战 (12) 第三章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发展模式?12 3.1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13 3.2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13 3.3 发展目标及2020年远景设想................................ 13 3.4 发展模式 (14) 3.4.1 政府政策措施环境保障 (14) 3.4.2 物流运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支撑 (14) 14 3.4.3 物流园区(中心)? 3.4.4发展的布局 (15) 第四章未来全市物流需求预测 (16) 4.1预测情况概述 (16) 4.2 物流生成预测?16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书范本

杭州市临安区-年度垦造耕地 支撑性业务服务采购项目 公开招标文件 (项目编号LZC-GK-- ) 采购单位: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临安分局 采购机构: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临安分中心备案单位:杭州市临安区政府采购办公室 地址:临安区浙皖农贸城三楼

目录 第一章采购公告………………………………………第二章投标须知………………………………………第三章评标办法及评标标准…………………………第四章采购需求………………………………………第五章政府采购合同主要条款………………………第六章投标文件格式…………………………………

第一章采购公告 受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临安分局的委托,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临安分中心(以下简称“采购机构”),就以下杭州市临安区-年度垦造耕地支撑性业务服务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现欢迎有供货能力的合格供应商参加投标。 一、项目编号:LZC-GK-- 二、采购内容及数量 项目名称数量上限价备注 杭州市临安区-年度垦造耕地支撑 性业务服务采购项目批 万元 注:本采购项目分为()垦造耕地项目(含旱地改造水田)设上限单价元/亩,()耕地质量等级提升项目设上限单价.元/亩。 三、合格供应商资格要求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 .未被“信用中国”(https://www.doczj.com/doc/8914808603.html,)、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s://www.doczj.com/doc/8914808603.html,)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投标人须具有工程测量丙级及以上资质,同时具有土地规划准乙级及以上资质; . 不允许联合体投标。 四、采购文件的获取: 本项目采用资格后审,不接受现场报名,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在公告附件中免费下载,下载地址: 浙江省政府采购网(https://www.doczj.com/doc/8914808603.html,); 临安区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www.doczj.com/doc/8914808603.html,/); 临安区政府采购网(https://www.doczj.com/doc/8914808603.html,/col/col/)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县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全县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综合防灾减灾作为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核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列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县、乡(镇)两级各涉灾职能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加强综合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各灾种的测、报、防、抗、救、援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自然灾害损失明显下降,人为致灾因素得到有效遏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不断健全,部门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十二五”时期,县减灾救灾委员会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有关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

负责、社会共同参与、属地管理为主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工作合力显著增强。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灾后重建、灾害救助、军地联动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在《**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支撑下,全力推动、做实减灾委工作平台,使减灾委真正成为了协调统领涉灾各部门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指挥机构。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部门工作职责,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县减灾救灾委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协调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涉灾部门救灾应急联动机制,灾情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效率、效能显著提升。 ——防灾减灾救灾法规规章政策不断完善,依法应对灾害观念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县政府印发了《**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行蓄洪撤退预案》、《**县地震应急预案》、《**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多项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相对完整配套的灾害应急预案体系,逐级完善了应急工作规程,依法应对灾害的思想观念明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备,应急信息推送快速敏捷。“十二五”时期,气象灾害、河流水位、城市涝、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野生动物疫病、空气污染等预警预报、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完善。气象观测、雨量水位自动观测、农情调度、地震监测台网、林业灾害监测、环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浅析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摘要】在科学技术及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灾害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并且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全球范围内,防灾减灾已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特别是我国的城市防灾减灾已迫在眉睫。这些年我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其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下面,本文就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从宏观层面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防灾;减灾 【 abstract 】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day, disasters have become endangered human life and property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facto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big. in the global scope,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people have got great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n our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s imminent. all these years in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work got effective development, but its still lags behind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next, this paper c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from the macroscopic level planning are discussed. 【 key words 】 the c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昭通市物流产业规划》.doc

昭通市物流产业规划 学生姓名:雷丹李波李俊李洋 罗娜胡彬侯小丽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 2010级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王宇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昭通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4) 1.1昭通市地理状况概况 (5) 1.1.1自身地理位置 (5) 1.1.2地形特征 (5) 1.2 物流业发展现状 (5) 1.2.1物流发展状况 (5) 1.2.2 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 1.2.3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1.3昭通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制约因素 (8) 1.4云南省经济发展对昭通物流业的要求 (9) 第二章昭通市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9) 2.1 发展优势 (9) 2.1.1交通区位优势是昭通市物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9) 2.1.2 资源环境优势是昭通市未来发展的支撑 (10) 2.1.3 人口众多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10) 2.1.4 发展潜力巨大 (11) 2.1.5 十一五规划为物流规划带来的发展基础 (11) 2.2 内在劣势 (11) 2.2.1 流通方式单一,成本高 (11) 2.2.2 流通线路不畅,效率低 (11) 2.2.3 流通设施简陋,规模小 (12) 2.3 未来的机遇 (12) 2.4面临的挑战 (12) 第三章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发展模式 (12) 3.1 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13) 3.2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13) 3.3 发展目标及2020年远景设想 (13) 3.4 发展模式 (14) 3.4.1 政府政策措施环境保障 (14) 3.4.2 物流运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支撑 (14) 3.4.3 物流园区(中心) (14) 3.4.4 发展的布局 (15) 第四章未来全市物流需求预测 (16) 4.1 预测情况概述 (16) 4.2 物流生成预测 (16) 4.2.1 物流生成预测概述 (16)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字证书申请指南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字证书申请指南 一、业务说明 数字证书是保证现代网络安全的最佳途径之一,为加强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招投标的安全性,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系统要求相关企业需申请贵州省电子证书有限公司(简称GZCA)颁发的数字证书应用于公共资源交易系统。 申请数字证书用户类型包括投标人、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 二、证书类型 1、机构证书 2、机构业务证书 3、职位证书 一个单位只能申请一个机构证书,机构业务证书和职位证书可根据需要申请一个或多个,机构证书和机构业务证书有从属关系,企业必须先申请机构证书才能申请机构业务证书。企业需申请的证书类型根据交易中心相关规定。 三、数字证书收费标准 1、机构证书首次办理开户费:500元,电子印章:200元,合计700元; 2、机构业务证书首次办理开户费:400元,电子印章:200元,电子印章根据业务需要申 请; 3、职位证书首次办理开户费:300元,电子印章:200元,电子印章根据业务需要申请; 4、数字证书补发:介质费用,100元/个。 提示:用户可选择一次性缴纳两年或三年的服务年费,免去每年续费的不便之处。 四、证书申办流程 1、用户在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914808603.html,)或者贵州省电子证书有限 公司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914808603.html,)下载机构或机构(业务)数字证书申请表,按要求填写; 2、按照申请表中用户须知的提示,准备好各项申请材料; 3、用户提交申请材料至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大厅数字证书办理点窗口(15、16号窗), 在受理点缴纳费用、领取数字证书并激活应用服务。 温馨提示: 用户在申办数字证书前须在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系统进行会员信息注册。 用户现场申请数字证书,贵州CA 将实行现场制证,如未能现场出证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证书服务年费有效期自证书签发日生效。 五、缴费方式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项目承诺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项目承诺 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一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信和廉洁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环境,XX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特向社会作如下服务承诺: 一、服务内容。中心负责为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发布交易公告公示,接受报名工作,统筹安排交易时间、场地,对进场交易项目实行交易登记,签发交易成交备案,对进入中心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跟踪服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协助查处。 二、热情服务。中心坚持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制度,建立为惠民工程和民生工程项目招投标服务绿色通道,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招投标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实行双休日照常上班服务,受理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报名、咨询等服务。 三、依法交易。中心坚持依法交易,严格依法办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州、县关于公共资源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 四、公平交易。中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透明、便捷、高效服

务。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在中心公开各类交易项目的办事依据、申报材料、办事流程、交易时限、收费标准和依据。 五、廉洁交易。中心坚持廉洁交易,做到“十不准”:不准利用职务之便受贿、索贿、接受礼品、礼金;不准接受服务对象的宴请;不准参加服务对象提供的经营性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向服务对象要求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不准刁难、勒索服务对象,吃、拿、卡、要;不准推诿、扯皮或无故拖延而贻误工作时机;不准接受服务对象安排的各种旅游活动;不准以任何借口向服务对象索要经济赞助;不准参与服务对象的任何经济活动;不准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越级越权处理业务。 六、文明服务。坚持文明服务,所有工作人员着装整齐规范,挂牌上岗,文明用语,主动热情,微笑服务,为各项交易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 七、社会监督。中心对上述承诺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凡发现中心工作人员有违反承诺或其他违规行为的,均可进行举报。中心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后,在法定期限内给予答复或解释,对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公园规划和防灾减灾.

1、公园规划设计 综合性公园的分类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综合公园(G11分为:全市性公园(Gl11、区域性公园(G112两类,由于各城市的性质、规模、用地条件、历史沿革等具体情况不同,综合公园的规模和分布差异较大。综合性公园活动内容多,各种设施会占去较大的园地面积,为确保公园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绿化景观,公园规模一般不宜小于10hm2。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的市级公共绿地。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的绿地。其用地面积随全市居民总数的多少而不同,一般在100hm2。在中、小城市设1~2处。其服务半径约2~3km,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公共汽车约10~20分钟可达。 区域性公园在大城市中,为一个行政区的居民服务。其用地属全市性公共绿地的一部分,其面积依据行政区的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有较丰富的内容的设施。一般在区内可设1~2处。服务半径约1~1.5km。步行约15~25分钟可达,乘公共汽车约10~15分钟。 2、昆明城市绿地规划 要在居住区相对集体的区域设置居住公园及小游园,结合水系。河道及重要景观廊道设置带状公园,并按照“步行五分钟,500米达绿地”的原则布置小游园和街旁绿地。 新建居住区应严格按规范控制绿化指标,绿地率不低于45%,小区及游园人均1平米,服务半径200米的标准安排。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以凸显地方特色景观。 在环滇边通过恢复天然湿地,建设人工湿地,营造人工防护林带建设湖滨生态湿地地区,形成中心城中药的景观绿地。

3.公共厕所的相间距离或服务范围 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4.防灾公园体系规划 4.1城市防灾绿地规划 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应当在绿化带建设的基础上,完善连接大公园、河流、农田等开敞空间的避难网络系统,着重规划好城市滨水地区的减灾绿带和市区中的一、二级避灾据点与避难通道,建立起城市的避灾体系。 (1一级避灾据点 灾害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应按照城区的人口密度和避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均匀地分布于市区内;常由散点式小型绿地和小区的公共设施组成(如小学、社区活动中心、小区公园等。为保证一级避灾据点的安全性和可达性,必须保证其与地质危险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的距离在500m以上,并至少有两条以上避难通道连接。 (2二级避灾据点 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往往是灾后相当时期内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组成。 (3避难通道 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同时,为防止城市居民避灾地、城市自身救灾和对外联系等发生;中突,避难通道应尽量不占用城市主干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好《规划》实施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将本规划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逐级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对《规划》中涉及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并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的指导、支持和协调,共同落实《规划》任务。国家减灾委员会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中期进展评估和总体实施情况要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2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编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灾害接连发生,严重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以及台风、风雹、高温热浪、海冰、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多发并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灾害形势,有关各方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截至2012年5月,中国共有6个省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274个地级市、372个县级市和17个县辖市,共684个城市。 一、省级城市(6个)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副省级城市(15个)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长春市( 吉林省) 沈阳市( 辽宁省) 大连市( 辽宁省) 济南市( 山东省) 青岛市( 山东省) 西安市( 陕西省) 成都市( 四川省) 武汉市( 湖北省) 南京市( 江苏省) 杭州市( 浙江省) 宁波市( 浙江省)

厦门市( 福建省) 广州市(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三、地级市(274个) 黑龙江省(11个):黑河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绥化市、大庆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 吉林省(7个):吉林市、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通化市 辽宁省(12个):铁岭市、阜新市、抚顺市、朝阳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营口市、丹东市 河北省(11个):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山东省(15个):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潍坊市、聊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日照市、济宁市、菏泽市、临沂市、枣庄市 河南省(17个):郑州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开封市、洛阳市、商丘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山西省(11个):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规划

目录 序言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1 (一)发展成就1 (二)主要问题5 (三)面临形势6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8 (三)规划指标8 三、主要任务10 (一)加强法规、标准、制度建设10 (二)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实施11 (三)积极推进防灾避难场所建设12 (四)确保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13 (五)提高城乡房屋建筑抗灾能力14 (六)提高灾害应急和恢复重建能力15 四、保障措施16

(一)加强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16 (二)推动抗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16 (三)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17

序言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内容涵盖城乡防灾规划、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城乡加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排防灾减灾工作的依据。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总结防御和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成功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一)发展成就 1、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城乡规划法》和《防震减灾法》相继出台或修订,规定城乡规划应符合防灾减灾的需求,并提出了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既有工程抗震加固等方面的要求。汶川地震发生后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提出了灾后恢复

云南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适用区划分

、必要性和目的 声环境污染控制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噪声污染投诉的不断增加,使城市声环境质量问题成为政府和群众关心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能够有效的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声环境质量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环境噪声控制规划、加强城镇声环境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就是强化城市环境噪声监管,改善和提高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我省首次统一的区划制定于1994年,现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当年只有部分城市进行了区划。近年来,虽有部分城市重新开展了区划,但整个工作尚不够规范和统一,因此,重新统一制定全省区划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区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二)国家环保总局文件:《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环保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发[2006]8 号) (三)云南省环保局文件:“云南省环保局关于开展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 划分工作的通知”(云环发[2006]260号文件) (四)《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 94)(五)《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01993) (六)各有关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三、功能区划分原则 (一)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二)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确定区划。 (三)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噪声污染防治。

(四)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宜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 四、范围、时限、基准年 (一)区划的范围: 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和5个县级市共21个城市和城镇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成区。 1、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 昆明市城市市区、曲靖市麒麟区、玉溪市红塔区、昭通市昭阳区、保山市隆阳区、楚雄州楚雄市、红河州蒙自县、文山州文山县、思茅市翠云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理州大理市、德宏州潞西市、丽江市古城区、怒江州泸水县、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临沧市临翔区。 2、5个县级建制市。 昆明市安宁市、曲靖市宣威市、红河州个旧市、红河州开远市、德宏州瑞丽市。 (二)区划的时限 2006—2015 年。 3、区划数据的基准年: 2005 年。 五、区划分类目标 1、0类区标准适用区:疗养区、高级宾馆区和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2、1类区标准适用区: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区域。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查报告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查 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零陵区政务中心关于执行 《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的自查报告 按照市政务办的要求,零陵区政务中心收到《永州市人民政务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后,中心班子高度重视,立即召集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开会研究,并就具体工作进行安排就绪,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落实和梳理,现将《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1、我区认真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按照“政府领导、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的原则,拟实行“一委一办一中心”的模式。该模式采取“政府统一领导,行政监督部门监督,政务中心管理和协调服务,中介机构代理,市场化运作”的政府资源交易运行机制,设立零陵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由区长任主任,常务副区长、区纪委书记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决策、协调和领导。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及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管委会及下设办公室为临时性机构,交易中心上报市编委办拟设定为区政府直属管理的正科级事业类常设机构,并将原区政府采购中心、区招投标交易中心、区国土交易中心、区产权交易中心的职能归并到交易中心,领导职数为交易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2名(副科级),纪检组长1名(副科级)。

2、自2005年起,零陵区就将政府采购纳入到政府采购中心进行招标集中采购,建立一套可靠可行管理制度。一是建立“管”、“采”分离,相互制衡机制。即将政府采购的两大职能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分别成立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和政府采购中心,明确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主要是制定政策、处理投诉和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管;政府采购中心行使执行职能,主要通过招标开展集中采购。二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采取公布举报电话、聘请特约监督员,定期发布采购信息等形式,将政府采购所有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三是建立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三个部门密切配合,制定相关监督办法,开展检查活动,增强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和权威性。四是建立新闻监督机制。凡是重大的招投标活动都要邀请新闻媒体参加,将投标、评标、定标等整个活动置于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从2010起专门设立招标办管理工程建设方面招投标,印发了《零陵区招标投标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并把招标评标的地点设在政务中心,坚持招管分离、采管分离、管办分离,公平、公开、公正、诚实守信、透明高效的原则。 零陵区政务中心 2014年12月4日

新农村建设中的防灾减灾规划

2、新农村建设中的防灾减灾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将“防灾型社区”建设融入乡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农村各项建设布局,与村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进行、同步发展,既保持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减轻各类灾害对农村正常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又从根本上逐步改善农村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在防灾减灾的规划中,必须严格按照消防、防洪、抗震防灾、防风、防疫和防地质灾害的要求进行统一部署。 (1)消防规划居住区用地宜选择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向,生产区用地宜选择在村镇的一侧或边缘。打谷场和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宜布置在村庄的边缘并靠近水源的地方。打谷场的面积不宜大于2000m2,打谷场之间及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林区的村庄和企、事业单位,距成片林边缘的防火安全距离,不宜小于300m。农贸市场不宜布置在影剧院、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场所的主要出入口处和影响消防车通行的地段,并与化学危险品生产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50m。汽车、大型拖拉机车库宜集中布置,宜单独建在村庄的边缘。 村庄内的消防车通道要尽可能利用交通道路,当路面宽度不小于 3.5m、转弯半径不小于8m、穿越门洞、管架、栈桥等障碍物净宽×净高不小于4m×4m 时的道路即可作为消防车道。消防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160m,应与其他公路相连通。村庄宜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并宜靠近十字路口,其间距不宜大于120m。消火栓与房屋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有困难时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1.5m。 村庄各类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应符合《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90》的有关规定。 (2)防洪规划村庄的防洪建设是整个区域防洪的组成部分,应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与当地江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规划相结合,统一整治河道,修建堤坝、圩垸等防洪工程设施。位于蓄、滞洪区内的村庄,应根据防洪规划需要修建围村捻(保庄圩)、安全庄台、避水台等就地避洪安全设施,其位置应避开分洪口、主流顶冲和深水区,围村捻(保庄圩)比设计最高水位高1.0—1.5m,安全庄台、避水台比设计最高水位高

昭通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四基地一屏障一走廊”。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双向大走廊(中国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云南通往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内地的大走廊),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特色区域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新兴增长极。 《纲要》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坚持“12346”的发展思路。即坚持科学和谐发展这一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体制机制两个关键,打牢交通通信、水利设施、城镇建设三个基础,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着力发展烟草、能源、煤化工、矿冶建材加工、农特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六大产业,着力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山区经济与水域经济、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城镇经济与乡村经济联动发展,加快乌蒙山区、革命老区脱贫步伐,突出大交通、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扶贫和城市大建设重点,融入成渝经济区、挺进长江经济带,全力推进昭通经济社会跨越式、赶超式发展。 《纲要》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形成“一圈一轴一带一片区一门户”的生产力布局。即以昭鲁一体化为重点的昭鲁彝大一小时经济圈,以昆水公路和内昆铁路为依托的昭水发展轴,沿金沙江热区资源经济带,镇雄、威信特色经济片区,把水富县城建设成为云南参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合作的重要门户城市。 《纲要》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力争突破1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力争累计完成50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突破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达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达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达5000元以上;城镇化率达3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任务。 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昭通正处于加快开发建设的重要历史阶段,投资依然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始终把投资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动一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的强劲增长,推动发展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发展能力的持续增强。 按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公路建设,力争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等级公路比例达到60%以上;配合抓好铁路项目建设,推动昭通机场迁建,提升水富港航运能力,加快形成有效衔接、立体支撑、广泛辐射的综合交通网络。抓住国家加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 第五十八条一体化发展目标 把握战略时机,积极推进昭鲁一体化发展,构建昭鲁城镇密集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和价值的最大化,形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在滇、川、黔交界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区和引领昭通市域发展的“增长极”。到规划远 期2030 年,昭通城镇密集区总人口110 万人左右,城镇人口达93 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5%。 第五十九条一体化发展策略 产业一体化发展:依托昭阳区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和鲁甸在资源、劳动力和特色产品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机制,推进昭阳和鲁甸工业园区联动发展机制,促进整体发展。 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通过建设昭鲁快速通道,构建昭鲁水资源综合利用长效机制,远景昭通机场将搬迁选址于鲁甸葫芦口等一系列措施,在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方面实现有效衔接和资源共享。 生态文化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区划条件,对山水生态资源进行整体保护,打造昭鲁河生态景观廊道和昭鲁盆地特色农业区,同时积极开展昭鲁旅游文化的联动发展,将鲁甸的伊斯兰特色文化融入昭通中心城市多元文化之中。 第六十条一体化空间结构 以昭鲁快速路为城镇发展轴线,以昭鲁盆地为空间统筹单元,以昭通中心城区和鲁甸县城为重点,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一轴、两城、九镇、四区”的城乡结构。

1.一轴 以昭鲁快速路为昭鲁一体化地区发展主轴。 2.两城 “两城”为昭通中心城区和鲁甸城区。昭通中心城区承担市域中心职能,是昭通市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规划围绕海子绿心,以老城区为基础,拓展太平新区、箐门片区、煤化工片区和温泉片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70 平方公里。鲁甸城区作为昭鲁城镇密集区的副中心,昭通中心城区的卫星城市。布局围绕新昭通机场,形成鲁甸文屏城区、茨院工业园区和桃园工业园区,“一城两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规划城 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2 平方公里。 3.九镇 “九镇”指在昭鲁一体化地区依托现状基础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形成九个各具特色的城镇,分别是:永丰、北闸、守望、小龙洞、洒渔、乐居、苏家院、布嘎和小寨。 4.四区 “四区”分别为渔洞水源及昭鲁河生态保护区、昭鲁坝区农业资源保护区、山地生态保护区和远景城市发展储备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