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林内功

少林内功

少林内功
少林内功

基本手型

基本手型

拳法:拳背、拳心、拳眼

掌法:立掌、仰掌、俯掌、直掌、反掌、瓦楞掌

练功准备动作

关节运动

1、颈部运动:米字操+正反方向环转

2、肩部运动:肩部最大幅度的前后环转

3、腕部、踝部运动

4、腰部运动:左右侧屈+前后伸展+环转

5、髋部运动:左右环转

6、膝部运动:左右环转+上下屈伸+抱膝压髋+伸膝弯腰

马步冲拳

1、两脚平分

2、马步下蹲

3、两手端平

4、握拳腰部

5、左右交替冲拳

6、收势复原

少林内功

一、基本裆势

(一)上肢基本动作

两手后伸,夹肩、挺肘、伸腕、翻掌、立指,肩臂用力,四指并拢,拇指外展

(二)具体裆势

1、并裆势:两脚并拢,足尖略内扣呈内八字,五趾抓地。

2、站裆势:左脚向左横跨,两脚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足尖略内扣呈内八字,五趾抓地。

3、马裆势:有大马裆(练“架子”,悬裆势)和小马裆(跨裆势)之分。

(1)大马裆:左脚向左一大步,足跟较肩为宽,约本人的5—6脚掌长,两膝和足尖稍内扣呈内八字,屈膝曲髋角度45°以下,逐渐至大腿平行于地面。

(2)小马裆:左脚向左一小步,足跟与肩同宽,约本人脚3倍,足尖内扣,大腿平行于地面。

4、弓箭裆势:右(左)脚向前或向右横跨一大步,约为本人脚长4—5倍,两脚

全掌着地,前腿屈膝半蹲,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脚掌垂直,脚尖向前并稍内扣,后腿挺膝蹬直,脚尖斜向前方,约外展45—60°,呈前弓后箭之势,前脚脚尖与后脚脚跟在一直线上,上体正对前方。

5、大裆势:左足向左横开一大步,膝直足实,略成内八字。

6、低裆势:两足并步站立,足尖靠拢,五趾抓地,足跟外蹬,略成内八字,屈膝下蹲,上身下沉,臀部后坐不可着地,两手握拳前上举,肘微屈,拳心相对,两目平时。

二、单人练习动作

裆式

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凤凰展翅、霸王举鼎、顺水推舟、单掌拉金环、仙人指路、平手托塔、运掌合瓦、风摆荷叶、两手托天、单凤朝阳、力劈华山——站裆势→大裆势→马裆势

怀中抱月、海底捞月、顶天抱地——大裆势→站裆势→并裆势

三起三落——低裆势

乌龙钻洞、饿虎扑食——弓箭裆势

具体动作

1、前推八匹马:直掌

2、倒拉九头牛:直掌

3、凤凰展翅:立掌胸前交叉→外展→交叉

4、霸王举鼎:仰掌→两掌上举,至肩部后外旋至指尖相对→直掌收回,恢复仰掌

5、顺水推舟:直掌→手指外翘前推旋腕至指尖相对→旋腕回收,恢复直掌

6、单掌拉金环:直掌,为单掌动作,动作与倒拉九头牛相同

7、怀中抱月:仰掌→凤凰展翅式外展→身体略前倾,向下抱月→向上恢复立掌交叉

8、仙人指路:仰掌→右立掌于胸前前推→右掌握拳收回,左掌前推,交替进行

9、平手托塔:仰掌→保持掌平,向前平推,与肩相平→同势回收

10、海底捞月:仰掌→顺水推舟式斜向前上→左右向下捞月→掌心向前上捧起,腰间恢复仰掌

11、运掌合瓦:仰掌→右仰掌前推,内旋化俯掌→右手旋腕化仰掌收回,同时左手前推与右手动作相同,两手在胸前交叉,掌心相合

12、风摆荷叶:仰掌→两掌心向上胸前交叉前推→左右外分,两手平托成水平线→两手内收,恢复仰掌

13、两手托天:仰掌→两仰掌上托,掌心朝天,至肘直→屈肘回收,恢复仰掌

14、单凤朝阳:仰掌→右掌向胸之左上方运力外展,掌心向天→画弧形缓缓运至右下方,恢复仰掌→左手动作相同

15、顶天抱地:仰掌→霸王举鼎式上举→左右向下抱地→掌心向上托起,腰间恢复仰掌

16、力劈华山:仰掌→凤凰展翅式外展→双手同时用力下劈三次→收回,恢复仰掌

17、三起三落:直掌→两掌前推,臀部随势下落→两掌收回,臀部随势上抬,反

复三次→两掌前推,随势伸膝伸髋→两掌收回,随势屈膝屈髋反复三次→恢复直掌

18、乌龙钻洞:仰掌→双手前推,内旋至俯掌,身体顺势向前→回收,恢复仰掌

19、饿虎扑食:直掌→顺水推舟式前推,身体顺势向前→抓拳回收,拳眼向上,恢复直掌。

动作特点

向前:双手——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顺水推舟、平手托塔、乌龙钻洞、饿虎扑食;单手——单掌拉金环;单手交替——仙人指路、运掌合瓦;结合下肢——三起三落

向左右:凤凰展翅、风摆荷叶

向上:霸王举鼎、两手托天

上下结合:怀中抱月、海底捞月、顶天抱地

侧方:单凤朝阳、力劈华山

少林大悲拳内外功

少林大悲拳内外功 大悲拳注重内外兼修,在练法上强调气沉丹田,沟通任督。 一、内功法 1 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身 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 内;头项正直,眼向前平视,口轻闭,舌 抵上腭(图1)。 立身要中正安静,全身放松,不 得有丝毫僵劲,含胸拔背,两臂下垂, 要松肩坠肘,手指自然微叉,手心要 空,要开裆敛臀,尾闾中正,气沉丹田, 神贯于顶。 大悲拳预备式的步法、身法、手法和其要点要求,无一不是内功(气功)的要求。这就给拳术的开式和全套动作,打下了良好的气功基础。 2 双垂掌式 两手拇指自然叉开,其余八指自然靠拢,然后两臂徐徐平举,与肩平,成双垂掌式(图2)。 双臂平举不可一高一低,不得有前有后,要求与肩、胸成直线,随两臂徐徐左右平举,气沉督脉吸入脑海,两臂要明三节,即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都要松开,以使气血贯通。在两臂上举时,其着力点在手腕上端,腕就像吊着一桶水似的那样沉重。肘部还应有下坠之感,肩部要切实松开,使气贯于手指,并有发麻、发热和热流冲撞十指感。 3 立掌式 接上式,由肩部再往下沉松,逐渐缓缓以内劲将双掌翘起,形成立掌(图3)。 五指自然叉开,手心要空,中指微翘,以引气上行。此时要沉肩、坠肘、坐腕(塌腰),以使气贯于十指,随缓缓立掌动作,气沿任脉归于丹田。 上述两式,系一吸一呼。一吸气入脑海,一呼气入丹田。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与所谓的“小周天”循环相似。 4 合掌式 接上式,双臂立掌以小臂缓缓向前合拢,指肚相对(先以中指相对,后食指、无名指、小指及大拇指相继而对),掌心合紧,拇指与喉齐,要松肩坠肘,徐徐向胸前回收,深吸气于脑海,形成合十手(图4)。 5 下垂掌式 接上式,手尖向前渐渐下垂,合掌下垂至裆部,要松肩坠肘,长呼气,形成下垂掌,气沉于丹田(图5)。 以上是大悲拳开始的五个立身动作,在全套复杂的动作中,下盘功夫繁多的情况下,也要掌握深长的腹式呼吸。做到呼吸与动作相结合,以形成任脉、督脉循环。 6 贯气式 面南而立,本身肌肉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手下垂于两侧,舌抵上腭,眼平视,两牙齿轻叩,形神安静,此同预备式。 身体稍前倾,腿与身体成120度角。用嘴吸入一口清气,意想清气吸入体内,呼气时,意想体内浊气从口呼出,如此反复3次;再恢复预备式;然后再用嘴吸气,吸气时发出“服”声,把气从牙缝吸入肺,同时,两手向上、向外展。至两掌高举于头上时,两掌掌心相对,与此同时,两脚跟也随之提起(图6、7)。 当提到最高时,吸气满,然后闭气,两掌向下作弧,掌指相对,掌心向下,经印堂、天突、膻中至下丹田,意想胸部之气随手下压沉入丹田,同时,脚跟也随之下落(图8)。 当脚跟落地时,闭气满,两掌向外展收于两腰侧,掌心向上,同时丹田之气也收于两腰侧,呼气(用鼻轻轻呼出),恢复预备式。如此共做9次。 然后收功,即将脚跟提于最高度,放松脚部,使身体自然下沉,震动全身。共做3次。

少林五花连环拳

少林五花连环拳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点明显,体系完整,既有拳术、器械、对练,又有实战散打、技击功法等内容,其中少林拳又被誉为中国武坛四大名拳之一,而少林五花连环拳便是少林拳种的优秀代表。 少林五花连环拳套路结构严密紧凑,动作朴实无华,刚劲有力,风格勇猛快速,巧妙多变,注重技击。立足于实战,并兼容健身养身之功效。讲究拳打一条线,静如处女,动如猛虎,虚实互变,刚柔并重,目随招视,手眼相合,意气相随,移步轻柔,落步生根等等。 经常习练少林五花连环拳,可品味到传统武术之精髓所在,逐渐步人功力之淳厚,技术之精妙,拳理之高深,武德之高尚的武术境界,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技击自卫、陶冶情趣、递 结拳友、竞技扬武、利国利民之功效。 套路动作说明 第一段 起势 双脚并步站立,舒胸收腹,松肩平头,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两侧,目视前方(如图1)。 要点:体松意静,呼吸自然。 1、弓步连环砍掌 左转体,左脚向体左斜前方上步成左弓步,左掌向外横搂,随即回收腰间,右掌弧形向左方平砍,双掌掌心均朝上。接着,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右掌翻腕向右侧横搂,随即收在腰间,左掌弧形向右方平砍,目视掌方(如图2、3)。 要点:蹬地转腰,送肩发力,力达掌外沿,砍掌连贯快速。 2、并步双桉掌 左转体,右掌直臂经左掌上方穿出,左掌随即回收右腋下,左脚向右脚内侧并步,双掌下按身体两侧,目转视左方(如图4、5)。要点;穿掌并步协调一致,按掌转头敏捷有神。 3、并步双冲拳 双掌变拳屈肘回抱腰间,再直臂立拳向左右方打出,高与肩平,目视左方(如图6、7)。 要点:冲拳快速有力。力达拳面。 4、十字冲拳 左转体90度,左脚向左侧上步,右脚随进于左脚内侧,左拳屈肘向里横压在右腋下,右拳屈肘回腰经左拳上方向前冲出,拳心朝下,目视拳方(如图8)。 要点:手脚协调一致,冲拳有力,力达拳面。 5、提膝冲拳 右转体180度,右脚向后撤步成右弓步,右拳直臂向后抡劈,随即回收腰间,左拳变掌随之摆动向体前横按掌,肘部微曲。与此同时急回身,左腿屈膝上提,右拳直臂立拳向体前打出,左掌随护右肘内侧,目视右拳方(如图9、10)。 要点:转身灵活,手法连贯有力。 6、弹腿劈拳 身体稍右转,左掌向前直臂上挑,掌指朝上。同时,左脚向前弹踢,右拳随向体后摆动,左脚向前落步,右脚随即跟步并蹲,右拳向下劈砸,左掌屈肘扶贴右小臂,目视前方(如图 11、12)。 要点:挑掌弹踢同动,劈拳与左掌合击响亮。

少林金刚拳

少林金刚拳 少林金刚拳是少林拳术中的上乘功夫,以技击为主,长击短打,迅猛多变,刚疾快狠,手似利箭,起落翻转,进退自如。进则有方,退则有法,式正法圆,非攻即防,勇猛快速。素有起如举鼎,落如分山之说。 少林金刚拳是少林鹰派拳术金铡功法之一,具体讲授金刚拳的鼎功、猫功、沙包功、桩功、墩功和砖石功的练习方法以及冲拳、砸拳、抄拳、掼拳、翻拳、鞭拳的应用方法。 这套少林金刚拳,法简效宏,可使习者短期之内修炼双拳如钢似铁,用于技击威方甚大,少林金刚拳第二式巨龙显力与第五式罗汉卧禅在练习20天左右竞达拳头可将红砖一拳击碎,可见此功之威力。 第一式:红阳人丹练功前平心静气,排除杂念。然后,双脚开立略宽于肩,两膝微曲成高马步状。双掌合十,劳宫相对,放到胸前约5厘米处,指尖向上,似拜佛状。意念:空中红阳当照,照得我浑身暖乎乎的。过-会几意念:红阳之暖流自我天门流人,至下丹田,我的丹田不断地吸取着红阳之精气,并光芒四射,照亮全身。(以下丹田为中心点)行功30分钟后即可调息收功,收功方法:将左手放在下丹田处,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双手均掌心向内,意念:全身之气以丹田为中心聚于一团,丹田就像磁石一样不断地将全身散气吸收在一起。再意守丹田l分钟上。 第二式:巨龙显力。接。上式,双手轻握拳,左右官臂抬起与肩同高成一字状,吸气八月田,同时小腹微鼓,吸气满,猛然闭气同时全身紧绷5秒钟,心中旬默数1、25、4、5,以丹方入拳,呼气放松。重复练习50次。 第三式:青龙分水接上式,双手各持一砖,在胸前作开合。手臂伸直,吸气时合,呼气时开。吸气时气人丹田,呼气时以丹力注拳臂之中。练习100次。 第四式:蜈蚣浅行接上式,以双拳着地,向前爬行100步,头不可低,头、身要成一线。意念:双拳坚硬如铁。呼吸均匀。 第五式:罗汉卧禅接上式,左手握拳支于砖面上,身体伸直,另一只手放在身体上即可。吸气人丹,呼气丹方注拳,坚持l分钟换另一只手练习。左右互换。共练10分钟。 第六式:铁拳穿壁接上式,面对墙壁站立,吸气人丹,呼气丹力注拳,双拳由轻至重各击墙壁200拳。 第七式:金龙坚尾接上式,以双拳着地,全身倒立贴在墙上,动作与双手倒立相同。吸气人丹,呼气丹力注拳,练习5分钟。习练日久可行单拳倒立练功。 第八式:调息收功接上式,全身放松,平心静气,意守丹田l分钟,揉拳面,抖腕。 注解:本功操练简单易学,所以无须图解说明。此功法不用药物辅助行功,因此又是业余习武者增强内方、拳洁杀伤力的首选之法。红阳人丹是一内功修炼法,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练后精力充沛,丹田发热,内力打通任督二脉。巨龙显力可使浑身肌肉坚实,如同整体若一,可为其它硬气功打下根基。青龙分水动作同现代体育中的扩胸运动,是提高臂力的有效方法。蜈蚣浅行主练拳面韧性。罗汉卧禅可以快速提高拳骨坚硬度,练习几天便可见肉茧了。铁拳穿壁与金龙竖尾都是训练铁骨拳硬度与拳功杀伤穿透力的重要式子,习者应全部修炼才有大成之望,本法历代秘传,提高功力快,习上三五十天,被铁骨拳击中者必受重创,望习者以德为重。 少林铁拳功做法: 一式:习者用双拳面对撞100—200下。 二式:习者以双拳撑地,意念丹田之真气通过双拳面奔泻于地底深处。 如此力尽为止(一般习10—30分钟)。

少林五形拳之豹形

少林五形拳之豹形 少林五形拳之豹拳练法 1.承蛇拳最后一动,右腿向前踏出一步,两腿并立,同时双手用柔劲慢慢收至两腰侧,使左右两拳拳心向下。而后抬起右腿,左腿独立,头略右转,目视前方(图1)。 2.金豹形:右脚向正前方落下,成右弓步,上盘姿势不变(图2)。 3.身体左转90度,双腿屈膝下蹲,下盘成马步;同时双拳变爪,左爪从腰间向左、向小腹处推出,右爪由腰间向胸前横击,形成右上左下之八卦手(图3)。 4.身体右转90度,下盘成右弓步;同时双爪变拳,左拳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右拳发力向前上方快速击出,拳心向左(图4)。此右拳称为豹拳。 5.下盘保持右弓步不变,腰略右转,上身前倾,同时右拳向下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左拳发力向前上方快速击出,高与头齐,拳心向右(图5)。 6.下盘保持右弓步不变,腰身略左转,同时左拳向下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右拳发力向前上方快速击出,高与头齐,拳心向左(图6)。

7.下盘保持右弓步不变,腰身略右转,上身前倾,同时右拳向下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左拳发力向前上方快速击出,高与头齐,拳心向右(图7)。此为左豹拳。如此左右连环快速出击的动作,叫作连环通天炮。 8.下盘保持右弓步不变,腰略左转,同时左拳向下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右拳发柔劲向前上方击出,高与头齐,拳心向左(图8)。 9.卧豹离山:身体左转,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成右仆步,同时双拳变爪,右爪由上向左、向下按压于胸前,爪心向左;左爪由下向上、向左上架于头部上方,爪心向上,屈左臂(图9)。 10.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左爪收于小腹前。右爪变拳以柔劲向前上方击出,止于额前,高与头平,拳心向左(图 10)。 11.金豹直拳:保持右弓步不变,左爪变拳向右、向上挑打于右肩前,同时右拳收于左拳内,再由左拳下向前贴身打出,拳心向左,右拳之力急如炮火(图11)。 12.保持右弓步不变,右臂屈肘抽回于胸前,右拳心向内;左拳收于腰间,拳心向内(图12)。 13.子午生根:保持右弓步不变,右肘后摆,右拳下落,

嫡派真传少林内功秘传——倜庵识

序 易筋经为少林武术祖师达摩禅师所传授,分内外两经。内经主柔,以静坐运气为事,非少林正宗子弟,不得其传;且擅此者,亦不肯轻易授人,守少林戒也。后之练武者,欲自炫耀,往往皆以十二段锦之法化之,以其段数相同,法则相类也。其实十二段锦自十二段锦,易筋经自易筋经,两经可互而不可尽混者也。至于外经,则主刚,以强筋练力为事。其法遍传于世,惟真本亦殊不多遘。坊间俗本,所载各段,节数虽相同,其法实大有出入。欲觅一完善之本,不可得也。大抵此法盛行于北方。兹编各法,乃得之于山西药商邹仲达君之秘授。据云:为少林山陕支派之真传,较寻常坊本为胜也。法偏重于上肢,实为练力运气、舒展筋脉之妙法。每日勤行四五次,百日之后,则食量增加、筋骨舒畅、百病不生;至一二年后,则非但身体强健精神饱满,且两臂之力,可举千斤。即为平素孱弱多病,力不足以缚雏者,练习一二年,亦可以一扫其孱弱,两臂增加数百斤之力。至若老年之人,精气已衰,勤习此法,虽不足以返老还童,亦足以延年却病。江右老人程明志,年已八旬,精神犹如壮年,日徒步三十里不为苦。尝谓余曰:“予气体素弱,中年多病。从友人之言,勤习易筋后,不久即康健。四十年中,从未为病魔所扰。今犹能强健步者,谓非易筋经之功乎?”观乎老人之言,则此法之效力,可以知之矣。兹特将前后两经练法绘图列说,印行于世,以公同好,且为坊间俗本一证其讹。 倜庵识 弁言 先强健体魄,而后易收明心见性之功也。自此少林武术,遂成一派,时在梁隋之际也。及乎宋代,武当道士张三丰,修真养气,而得神传之秘。应召入京,途中遇寇,一夜之间,以单丁杀贼百余人。其武术亦为世所推重,从游以求其技者,亦颇众多,至是武术除少林一派之外,又增一武当派矣。故今之学武术者,不出于少林,即出于武当。顾少林之术,似属于刚,专注意于力之作用;而武当之术,如太极、八卦等拳法,皆以柔胜,纯任自然,而专注意于气之作用。因此,世人又强指少林为外家功夫,以武当为内家功夫,殊不知内功、外功之分别,并不在于两家之宗派也。刚柔寓阴阳之理,刚属阳而柔属阴,阴阳相济,始可孕育化生。独阴不生,孤阳不长,此一定不易之理也。于万物皆如此,而谓于武术一道,反能越出此理乎?少林派之武术,显刚隐柔,即所谓寓柔于刚者是也,故亦可以鼓气以御敌;武当派之武术,显柔隐刚,即所谓寓刚于柔者是也,故可以鼓气以击人。因皆刚柔相济,阴阳相生之法,若谓少林有刚而无柔,武当有柔而不刚,则我实未见其可也。惟因此而宗派出矣。宗派既分,门户斯立。如同学于少林门下之人,因师父之不同,而手法稍异,则必号于众曰,我师何人也。我之所学某家之行派。甚有一知半解之徒,略习皮毛,即变更成法,专取悦目,而自鸣得意,自立门户,以期炫耀于世。此于少林、武当二派之外,又有所谓某家拳某家刀拳,但一究其实,则其本源要不出二派也。至于内外功夫,二派中本皆有之,惟后人门户之见太深,凡学少林派者,则指武当为柔术,而不言其外功;学武当派者,则指少林为外功,而不言其内功,积久而此种见解,随成为学武者之通病矣。今试执一略知武术者而询其内功之源流,则彼必猝然而对曰:是出于道家,而武当实其嚆矢。若语少林内功,彼必嗤为妄言,而必不肯信,斯非过甚之言也。世间万事,只要门户之见一深,即易发生此弊。固不仅武术然也,即以文事喻之,孔孟之徒,必斥杨墨;而杨墨之徒,必非孔孟。其实孔孟之学,固足为法,而杨墨之学,亦有可取,其所以不能相容而互相排斥者,门户之见深也。故予谓欲集各家之长,必先破门户之见而后可。若斤斤于此,势成冰炭,无融合之余地,则两派之长,固可保持,欲融冶一炉,而推阐演进,以求其最精奥之武术,必不能也。且犹有说者,武当祖师张三丰之武术,亦从少林派中得来;且有谓张实出于少林之门。此说虽无可征信,不足为据,而明代著名之武当派武术家如张松溪等,其初固皆从少林派学,后始转入武当门下者。由此以观,则两派固可相容,而不必互相排斥者矣。其实少林派中,各种功夫,并非完全为外功,亦自有内功在。易筋、洗髓二经,所列各法,而能称之为外功乎?更进一步言之,道家练气而讲胎息,佛家养气而讲禅定,我人试就此胎息与禅定二事,而究其妙用之所在,其理果有所异乎?一则心中念念在道,一则心中念念在佛,表面虽微有不同,实际则互相吻合,此所谓殊途同归者是矣。予不揣鄙陋,而有此少林内功之编,非必欲苟异于人,而强别于武当派之内功,实因少林亦固有其内功,以世人忽视而不传,甚为可惜。故不厌词费而述之,使世之学武者知少林亦非专以外功见长也。更愿学武者皆平心静气,破除门户之见。将两派

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龙、虎、豹、蛇、鹤拳) 少林五拳,即以龙、虎、豹、蛇、鹤为模拟对象的拳术。相传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根据三国时代华佗的“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锻炼身休的体操),结合少林拳法和模拟五种动物功作,进而创作出的白氏五拳(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白玉峰说过“人之一身,精、力、气、骨、神五者,必须交修互练,始可臻上乘神化之境。”故少林五拳有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之说。 (1)龙谁练神练时周身无须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休活拨,两臂沉静,五心相印,如神龙游空,夭矫不测。 (2)虎维练骨练时须鼓实全身之气,臂坚腰实,腋力充沛,一气整贯,始终不懈,起落有势,怒目强顶,有怒虎出林,两爪排山之势。 (3)豹拳练力豹之威不如虎,而力则较虎为巨。盖以豹喜跳跃,腰肾不比虎弱。练时必须短马起落,全身鼓力,两拳紧握,五指如钩铜屈铁,故豹式多握拳,又名金豹拳。 (4)蛇攀练气气之吞吐抑扬,以沉静柔实为主,如蛇之气,节节灵通。练气柔身而出,臂活腰灵,并两指而推按起落,象蛇一样,游荡曲折。(5)鹤拳练精此拳以缓急适中为宜。白玉峰说过“鹤之精在足,鹤之神在静”.学者应按此方法,练时须凝精铸神,舒臂运气,神闭志暇,心手相忘。 少林五拳分解动作如下: (一)虎拳 (1)起势成立正要式,两脚井拢,两手合抱于胸前(如图1)

(2)右转90度,两手下垂至腰间,成立定姿势(如图2) (3)左右脚向前行三步,人行虎步(如图3) (4)两手合十向上举,名为昂头独立姿势(如图4) (5)双手握拳,向后退三步,人行虎步〔如图5) (6)退回初立位置,昂然而立(如图6) (7)成骑马蹲档势,气贯丹田(如图7) (8)将两臂伸直,然后再变为平举,使两胸并张(如图8) (9)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名为五形八卦手(如图9) (10)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仍为五形八卦手〔如图10) (11)双手呈虎爪形,上举过头,下落至肩(如图11) (12)双掌准直,再握拳用腕力收国(如图12) (13)将双拳向高一举,使气贯入丹田(如图13) (14)拳顺势往下一坠、两手按于大腿部,名黑虎落地生根法(如图14)(15)起身向七,两足收齐,复成立定姿势(如图15) (16)起右脚,成昂头独立姿势(如图16)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 少林内功与易筋经 少林门中之内功,以易筋、洗髓二经为最精纯。洗髓一经,即本仙家伐毛洗髓之意,其高深奥妙,超乎一切武功,不易领悟,且其原本,早已失传。世间即有此书,要皆后人搜集道藏,附会而成,牵萝补屋,固不见其能收若何效果也。惟易筋一经,少林门中,犹多传法,并未泯灭,惟与世间刊本,颇有出入。今人之言易筋经者,每分为外功易筋经、内功易筋经,是亦牵强之说也。吾人试考其命名之义,即可知易筋之止有一经。有不容强加分析之处也。易者换也,筋者筋脉也。易筋云者,盖言去其原来羸弱无用之筋。而易以坚强有用之筋也。亦即言练习此功之后,可以变易其筋骨,而使坚强有用也。由此观之,则功既同名易筋,而易筋之功夫,又属于少林之内功门中,又乌得而强分之耶?此实世人不细味其命名之义,而妄加分析也。就予所知,易筋一经,实传自震旦初祖达摩禅师,全部共二十四段,分为前后二部。其前部较易练习,为入门之秘诀;其后部较为精奥,为成功之途径。今人不察,皆以前部为外功易筋经,而以后部为内功易筋经,实大误也。且有云外功易筋经为十二段,即今日通行之法;内功易筋经共二十四段,今已失传,殊不知前后共止二十四段也。此步功夫练成之后,即入内功之中乘,能运柔或刚,以御外侮。所谓易筋者,非真能将人体之经络取出,而换以坚强之筋,犹言练此功夫,日久之后,即可使筋骨坚强,胜于未练之时,如脱胎换骨。易筋云者,比喻之辞也。洗髓之经,予不得而见。易筋经则非但所见之本甚多,且曾事学习。同邑蒋觐园先生,曾得真传于少林老僧,且藏有真本。其文孙小溪曾假予抄录,且为予言其精奥之处。予以多病之身,练习一年之后,虽未能变懦夫为壮汉,而病魔远避,身体康宁。而所练者,犹仅其前段。于此可证此项功夫,实具有绝大功效也。闻小溪言,觐园先生,能运气于全身,尝命人以利刀刺之不能伤,惟

少林炮拳(套路图解)

少林炮拳(套路图解) 武术专家指导:全球功夫网CEO、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校长兼总教练/傅彪武术专业演示:傅彪得意弟子/姬脉峰 摄影:博文/李志高/傅雷 (少林炮拳套路动作名称) 1、预备式 2、并步抱拳 3、蛟龙出水 4、双龙探头 5、弓步双推拳 6、震脚下栽拳 7、左弓步双推掌 8、右弓步双推掌 9、金鸡独立 10、三炮冲拳 11、插步穿掌 12、怀中抱月 13、马步砣捶

14、罗汉摆头 15、马步抱拳 16、转身跳弓步冲拳 17、跳仆步下按拳 18、前蹬马步横拳 19、弓步盘肘 20、并步前冲炮 21、罗汉睡觉 22、罗汉拜佛 23、蹬腿侧按 24、双龙出水 25、上架前冲炮 26、拍脚下穿掌 27、丁步罗汉 28、怀中抱月(左) 29、怀中抱月(右) 30、金鸡独立 31、震脚双推掌 32、马步架打 收式 (少林炮拳完整套路示范)

1.预备式: 动作要领:两脚并步站力,两手自然垂直于体侧,要抬头、挺胸、收腹,目视前方(图1)。 (图1) 2.并步抱拳 动作要领:两脚不动,双拳提于腰间,同时迅速把头摆向左方,目视左侧方(图2)。 易犯错误:摆头不到位。 纠正方法:下巴摆至左肩处。 (图2) 3、蛟龙出水 动作要领:双拳成掌由左向右摆动。右脚上步,左脚跟近成左虚步推

掌,目视左手方向(图3)。 易犯错误:重心压在两腿之间。。 纠正方法:左脚虚点,重心在右腿。 (图3) 4、双龙探头 动作要领:右脚向前上步,成丁字步,双拳由胸前向前冲出,目视前方(图4)。 易犯错误:左脚掌着地。 纠正方法:左脚脚尖点地在右脚中部。 (图4) 5、弓步双推掌 动作要领:身体左移,右脚向左前上步成右弓步,两手与胸前交叉,向右推出,目视前方(图5)。

少林内养功功法的原理及分析、气功的古今探讨

少林内养功功法的原理及分析、气功的古今探讨--出自《xx身心疗法》 功法的原理及分析 1.自然xx呼吸法 曾有几位临床心理学家问我本疗法的自然丹田呼吸法与西方心理学流行的腹式呼吸是不是一样。本疗法的丹田呼吸与腹式呼吸不一样。虽然它们肉眼看去是相似。腹式呼吸注重用腹部而非肺部呼吸,把吸入的气送至腹式,使呼吸变得细长。本疗法的呼吸注重培养丹田的能量,及畅通鼻及丹田的呼吸。所以练习的时候,讲求呼气时意守丹田,出气时意守鼻子。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只注重把气吸进腹式(丹田)而没有关注呼吸意守鼻子,气是单方向的输入到丹田。而注重气入丹田,气出鼻子,气的运行变成双向的循环,气的运行便活了。 有人问及意守丹田的问题,她听说女士不可意守丹田,是对身体有害。本疗法的意守不停在一个地方──丹田,却是灵活的意守──丹田、鼻子、丹田、鼻子……这与一般静坐的意守丹田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前者是死守,后者是活守。练习本疗法的丹田呼吸,要旨在于“闭目观鼻,有心观丹田”,而西方的静坐只是主要将吸入的空气输到腹部,没有注重“丹田”,也没有注重“观”的意念。 另外,本疗法要求练习者将手轻放于丹田的位置。这一点也是一般静坐松弛法所没有要求的。而手放丹田处是一个要诀。因为手心通人心,手在那里,心便在那里。把手放在丹田处,即是将心放于丹田处。这样,比较容易把心境平静下来,也是练“心”的要诀。 2.自为xx呼吸法 自为丹田呼吸与自然丹田呼吸是相辅相成,可以看为文火与武火的分别。就如我们做食物,要以配合武火(猛火)及文火(微火)烹煮才能煮出美味的食物。 培养丹田的气机也同样需要武火(自为)及文火(自然)呼吸的配合。一般西方的松弛法或静坐,只有类似自然丹田呼吸的方法而没有自为丹田呼吸的

少林拳法十八式

少林拳法之十八式 一.两掌向前平托式 1.两趾并后,吸气一口,下贯丹田。两手紧贴腿部,由下用力向前平伸,如托物然,与 肩齐为度。目平视,两踵高举,两腿须直立,两手掌相并,脊骨中正勿懈。 二.两手左右平开式 1.两踵高举,两手向前平伸 2.休止 3.两手向左右平开,以两臂成一直线为度,胸向前挺。 三.双手上托式 1.两手举起,两手向左右平开,掌心向上 2.休止 3.两手保持原装,翻转上托,两掌心如各托一球至顶,两手指端相对,目上视,舌抵上 腭,由鼻调息,使力周骨肋,足趾用力,总以神气安舒,腋力由臂透贯指端为要。四.上翼式 1.两踵高举,两手上托。 2.休止 3.两手缓从耳后收回,翻转下按至胸前停止,胸向前挺,双腕平直,曲肱环拱当胸,肩 肘腕三者成水平,使其力由肩而肘而腕,而指端,气定神凝,心澄貌恭。 五.下翼式 1.两踵高举,两手横屈于胸前。 2.休止 3.两掌随气下按,沉至丹田,略为停顿,两手分赴跨侧,掌心着力下按,手指上举,脊 柱竖直,使力由尾锥循脊骨上升,神贯头顶。 六.单手上托式 1.右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左,肘直头昂,目视右掌心,左手握拳,屈于胸之左 侧,拳贴于腰际,肘向后挺。 2.休止 3.右臂由左端落下,画半圆行至胸前,手握拳臂屈于胸之右侧,拳贴于腰际。左臂向上 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右,肘直,头昂,目视左掌心。当上托时,由鼻调息,使气贯三焦,左上则右下,由上则左下,两掌须平,掌心相印,故又名指天蹈地。 七.顺步左右屈伸式 练习此式,开始时须由预备式并足曲肱,两手作拳附于腰际,然后行以下动作。 1.左足向左斜前方蹈出,屈膝成直角为弓步,同时左臂向前伸,仰手作拳,肘屈成钝角 右足须直为箭步(与左足成斜平行线),右臂向后伸,仰手作拳。 2.复开始姿势。 3.右足向右斜前方蹈出,屈膝成直角为弓步,同时右臂向前伸,仰手作拳,肘屈成钝角, 左足须直为箭步(与右足成斜并行线),左臂向后仰手作拳。 练习此式,宜气成小腹,目注前手,胸背正向。 八.双推式 练此式开始时,须由预备式两腿蹬下,做二字地盘,两手组拳,紧贴腰际,拳腹向上。 1.用柳叶掌(五指紧并)向前伸出覆推,掌心着力 2.休止 3.仍覆掌用采劲收回至胸侧,翻转组拳,紧贴腰际还原式,其所经路线均为弧形成一立 圆,而向前与收回各得半,待纯熟,则为半面式,前推后应,腋力贯掌心,气发丹田,

丹田内气快速修炼法图文稿

丹田内气快速修炼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丹田内气快速修炼法现将本人所习的南少林铁布衫功的内功修炼方法介绍给大家。该法简单易学,二十天左右丹田即会有得气感,两至三个月左右丹田内气即能聚集成团,可收可发,随意自如,实为少林之真传,功家必修之功也。望好者自珍之。 (一)内养功练者先备一个一寸厚的坐垫放好,然后宽衣解带,正身盘膝而坐,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鼻脐相对,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姿势端正,双目微闭、双肩下垂,不能塌腰,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双手掌心朝天结一手印上下重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反之)。吸气时意想一股真气自百会穴进气贯注丹田,微微提肛。呼气松肛,似守非守丹田,进气要缓慢,绵绵长长,功中一切顺其自然。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放松入静,无忧无虑,使内气随着人的意识引导而贯通到全身各个部位。初练时每次练半小时,后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每日练2次。收功:一掌贴于丹田,另一掌覆于其上(男右掌在内,左掌在外,女反之)。以肚脐为中心,两手向下向右再向上向左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三圈放大一次,渐放渐大,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两侧至腰侧为限,共36圈。然后每三圈缩小一次,渐缩渐小,沿逆时针方向运行,最后收在丹田处,意念全身之气渐渐收拢在丹田成团,然后发散至全身四肢百骸。两手掌心对搓发热、擦面。鸣天鼓36通;叩齿36通;将口水咽入丹田。然后再缓缓起立步行片刻即可。

(二)炼丹功炼丹法是为了巩固并加强丹田气感(热感)。分为四个步骤来操练,分述如下:第一步将丹田处的气团,想象成一个圆球,红色并发光,气团周围还弥漫着灵气。1、以腹正面为平面,意念气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并逐渐带动弥漫着的灵气。旋转36圈或72圈或108圈,注意体会转动时的热感。然后逆时针旋转36、72、108圈。2、以会阴到百会的连线为轴,水平面为平面,气团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72、108圈,再反方向旋转。3、以左右两腰侧的连线为轴,身体侧面为平面,气团先向下向后向上向前旋转36、72、108圈,再逆反向旋转。最后收功(同内养功)。注意这里气团的“旋转”,并非“运行”。旋转是指气团在原位围绕一根直线轴转动(如转动地球仪),运行指气团离开原位,形成一定的运动轨迹。(以上1—3分别以身体正面、水平面及身体侧面为平面,下同)。有两点很重要:一是炼丹第一步必须在内养功有成效(即丹田热感)的基础上才能加练。二是气团的旋转必须是缓慢而均匀的,不能忽快忽慢,要耐心地体会它的旋转。由于是以意引气,故不能急燥,否则可能出偏差。 第二步第一步练习纯熟,气感很强后,可改练第二步,方法如下:1、以肚脐为中心,以身体正面为平面,气团作顺时针圆周运行,渐行渐放渐大,左右至两髋骨,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为最大,共36周或72周。气向上提时配合吸气,气向左向下时配合呼气。注意:(1)气团运行均匀、缓慢,要耐心体会。(2)转圈要尽量成圆形,不能转弯抹角,然后反方向运行渐收渐小收至肚脐,配合呼吸,圈数同上。2、带脉运行。先将丹田之气向前引向肚脐,然后向右腰运行,呼气;接着,将

形意拳内功练法

形意拳内功练法 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这一支形意拳属于李洛能传的。河北派。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要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前脚要戳(撑)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 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劲,项要竖、头要项劲,后肩里合,前肩撒开,肩窝吐气。 掌要项、头要顶、舌顶上颚。两膝里合扣,两胯要正,身似斜似正。气要下沉丹田,尾闾要前收,谷道上提。胯要松、背要拔、脊骨要挺直。两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丹田要抱、两肋要抱、心气要抱。虎口要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两肩要下垂、两肘要下垂、气要下垂。颈项要挺,脊骨要挺,膝盖要挺。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固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

五拳总诀歌

五拳总诀歌 总诀歌一(通用暗诀) 少林五拳象五形,拳从自然取其意; 融贯旧法创五式,一七三手集大成; 精意释然传千秋,古今师法遵秋月; 拳走一线守家法,崇尚手技入南拳; 动中求静静不止,意气相推生横力; 刚中有柔柔带刚,运柔成刚谓上乘; 实中有虚虚转实,寓虚于实始超脱; 沉心静气明法外,禅拳一体称少林; 右练毕时接习左,左右逢源方成巨; 出手如风迹难觅,一指半足分胜败; 浑身上下皆可拳,指先掌次拳即末; 孤心苦往年如日,神技妙术技乃神。 总诀歌二(有相暗诀) 昂首挺胸气畅然,怒目强项似罗汉; 砸肩敞腋力充沛,立腕沉肘赛金刚; 虚腹实腰承上下,展膝固踝如生根; 腰马一体接天地,三合内外比卯榫; 气贯丹田雕横力,五心相印塑直气; 此中三昧玩自心,精微乃见功自成。 总诀歌三(无相暗诀) 练到骨节通灵处,周身龙虎任横行, 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 总诀歌四(呼吸暗诀) 其一 小开弓马,大开胸腋; 简脚根地,繁手枝天; 徐呼徐吸,尽呼尽吸; 气芽暴滋,遍体得力。 其二 浸形神缸以气染,力由底发奔灵盖, 弓马永动把息环,上下相印串一气。 总诀歌五(运使暗诀) 力从气出,气隐力显; 运柔成刚,使虚转实; 意到气随,速于声响;

全力一吐,沉重若山; 力达指尖,不局三停; 气透肤理,不囿三焦; 沉实厚重,活泼虚灵; 刚柔虚实,神变无穷。 总诀歌六(爪掌开拇暗诀) 指散口紧现力蹼,平圆曲直偏不扣;栉风滗气方沉力,点印如花妙蛙作。总诀歌七(拳指扣拇暗诀) 卷勾如亲齐向心,弯而又曲死力扣;穿肉扣骨方传力,挤眼掐心功苦生。总诀歌八(肘法暗决) 腋气井喷膀管送,力达楔尖胜利器,努拐戳动兼阴阳,中平车腰方称活。总诀歌九(眼法暗诀) 镜眼点拳怒视焦,目随拳走神不丢;观外为下观内上,钢拳眼铸全凭神。总诀歌十(听法暗诀) 青龙黑虎赛风影,邃通海底如灯芯;听物为下听我上,龙奔虎跃画风景。总诀歌十一(舌法暗诀) 封井开边续阴阳,津如泉涌化琼浆;细流入海润丹田,化作精气力分发。总诀歌十二(喊法暗诀) 眼忙鼻碌口不闲,抢步吐声助力推;分寸得当方显威,乱哮见笑徒哼哈。总诀歌十三(胆力暗诀) 练达思结神通处,浑身胄甲随纵放,胆向先从心气足,一声咆哮万敌愕。总诀歌十四(快慢暗诀) 独习繁中采,对习简中取, 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 慢为有形诀,快为无形窍, 快自慢中企,急功须缓图。 总诀歌十五(冷拳暗诀) 对敌忌出灌怒拳,怒不及人反昏心,自动不知当人偶,何送白隙任人乘?总诀歌十六(狠拳暗诀)

《金庸笔下高手以及武学层次划分修订版》

金庸笔下高手层次划分(包括隐藏高手) 金老爷子的书中很多高手的武功指数都不是很高,宗师级别的人物很少,先天高手也屈指可数。 武功境界在金系书中由高及低以此分为入道境界(等同于黄易小说中的破虚境界)、宗师境界、入微境界(先天真气液化)、先天境界(沟通天地,后天真气转化为先天真气)、绝顶高手(先天之下无敌,差武意领悟)、绝世高手(经脉俱通、当世无匹)、超一流高手(经脉俱通)、一流高手(身怀绝学、内力深厚)、二流高手(招式精妙,身手不凡)和三流高手(小有名气)以及不入流普通武者。以下是各层次的代表人物。 入道境界: 达摩以武入道,同时是中国禅宗之祖,修为高深莫测 宗师境界:1、段险魏传言一阳指创始人 2、段思平传言六脉神剑创始人,人称剑皇。不同于段誉的后天内力六脉神剑,是先天版六脉神剑 3、赵匡胤太祖长拳发明者,传言与慕容龙城争天下而胜之。 4、慕容龙城慕容世家始祖,创功斗转星移,参合指一举奠定慕容世家的根基 5、霍山波斯明教第一高手,传说中圣火令武学的创始人 6、逍遥子逍遥派上代人物,无崖子之师。一身神功一如化境 7、独孤求败晚年达到人剑合一,我即是剑的境界,靠剑意就能杀人 入微境界:1、张三丰道武合一,自创太极 2、扫地僧禅武合一,精神力惊人 先天境界:1、无崖子逍遥三老之首 2、巫行云逍遥三老之二 3、黄裳九阴真经创始人 4、葵花太监葵花宝典创始人,另类方法沟通天地 5、洪剑通丐帮创始人、降龙掌法创始人 6、李秋水逍遥三老之末 绝顶高手: 1、萧峰战斗之神,降龙掌法完美境界 2、慕容博慕容世家奇才 3、萧远山独战中原几十好手而不败 4、虚竹身兼逍遥三老之毕生真气 5、鸠摩智身兼众家之长,自创武技 6、王重阳创立道统,自创先天功,可惜终身无望进军第六层先天境界 绝世高手:1、石破天身怀侠客神功、内力深厚 2、金轮法王龙象波若功十一层 3、杨过内力浑厚,自创掌法 4、张无忌幸运的代名词。 5、郭靖内力浑厚,身兼众家之长

简化少林拳

简化少林拳 中牟县韩寺镇大洪学校郭文召 教师简历: 郭文召,男,现年50岁,1980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80年至1996年在韩寺一中任教。 在任教期间: 1988年4月被评为中牟县“优秀体育教师”。 1989年5月辅导篮球获得县级中学组第四名。 1989年4月,全县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得第六名。 1990年2月被评为市“体育达标”先进工作者。 1992年12月被评为县级“优秀体育教师”。 1996年至今在中牟县韩寺镇大洪学校任教。 2002年4月被评为县级“优秀辅导教师”。 2003年9月被评为市级“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 2009年5月获中牟县“少林拳(操)”三等奖及优秀辅导教师。 2009年9月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 2009年12月,“晨光杯”排球比赛第三名,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2010年11月,县排球比赛第二名被评为县级“优秀辅导教师”。 2011年12月,被评为市级“文明教师”。 一、指导思想: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说继承和宏扬中华武术是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本节课是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需要,因势利导,创设教学情景,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肯定性的评价。活动中注重教育渗透;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积

极进取,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武术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武术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拳术――简化少林拳,教材内容注意了动作的基础性、完整性和拳种的广泛性,适当增加了套路动作的难度,旨在提高武术兴趣和攻防意识,为今后终身利用武术强身健体奠定基础。 简化少林拳简介:简化少林拳是根据少林武术拳术套路中具有代表性的大洪拳、小洪拳、昭阳拳、炮拳、太祖长拳、梅花拳、罗汉拳、长护心意门拳、通背拳等套路创编而成,风格独特,特点突出,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较全面地体现了少林拳的风格特点。适合中小学生和初学者演练,适应在中小学校普及推广。 三、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正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特别是男女生之间性格、爱好、心理、运动能力等开始有一定的区别。多数男生表现为活泼好动,喜欢幅度大、强度高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往往表现为温柔恬静,喜欢做有韵律、柔软而协调的运动。武术正好是一种既能展现男生阳刚之气又能体现女生阴柔之美的运动项目,所以学生都能认真积极参与武术的学习和练习。 四、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我大胆运用创新教学,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采用情景教学和情绪激励法,利用数码相机、DV机、手提电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示范法、镜面示范法,以优美刚劲的武术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想学武术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简化少林拳组合动作而打下基础。 五、教学目标陈述 1、认知目标: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_w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 由素喜老方丈推荐,第四代禅武医传人德建演练。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宁教十趟拳,不教一个把。把,指的是心意把。心意把又名锄镢头。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锄镢头的的架子。它势法单调,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力、气的无上妙法。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如起把练法;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一般。 动作说明 预备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于两侧裤缝,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图1)。

撅头把 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扣。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里(图2)。 左脚前点后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提起。同时,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绕过左小臂上拉至右耳处(犹如提篮)。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口发嗯声(图3)。 右脚前落,左脚跟步,下蹲成弯套弯步(两脚掌、脚跟着地,两膝相扣),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势,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拳眼朝下,口发嗯声,犹如农夫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图4)

)。 注:此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变出十二大势,又叫十二把。 一、亮翅把 右脚前点,双脚向上,向前纵起。与此同时,双拳变掌在左胸前交叉后向两侧分拨,身体落下(图5、6) 。 二、反身劈把捶 以右脚跟为轴,起身右转,转身同时,双掌变拳上举至左肩上方,待身子转足180°后,直身下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相

少林内功五拳总诀

少林五拳总诀 总诀歌一(通用暗诀) 少林五拳象五形,拳从自然取其意; 融贯旧法创五式,一七三手集大成; 精意释然传千秋,古今师法遵秋月; 拳走一线守家法,崇尚手技入南拳; 动中求静静不止,意气相推生横力; 刚中有柔柔带刚,运柔成刚谓上乘; 实中有虚虚转实,寓虚于实始超脱; 沉心静气明法外,禅拳一体称少林; 右练毕时接习左,左右逢源方成巨; 出手如风迹难觅,一指半足分胜败; 浑身上下皆可拳,指先掌次拳即末; 孤心苦往年如日,神技妙术技乃神。 总诀歌二(有相暗诀) 昂首挺胸气畅然,怒目强项似罗汉; 砸肩敞腋力充沛,立腕沉肘赛金刚; 虚腹实腰承上下,展膝固踝如生根; 腰马一体接天地,三合内外比卯榫; 气贯丹田雕横力,五心相印塑直气; 此中三昧玩自心,精微乃见功自成。 总诀歌三(无相暗诀) 练到骨节通灵处,周身龙虎任横行,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 总诀歌四(呼吸暗诀) 其一 小开弓马,大开胸腋; 简脚根地,繁手枝天; 徐呼徐吸,尽呼尽吸; 气芽暴滋,遍体得力。 其二 浸形神缸以气染,力由底发奔灵盖,弓马永动把息环,上下相印串一气。 总诀歌五(运使暗诀) 力从气出,气隐力显; 运柔成刚,使虚转实;

意到气随,速于声响; 全力一吐,沉重若山; 力达指尖,不局三停; 气透肤理,不囿三焦; 沉实厚重,活泼虚灵; 刚柔虚实,神变无穷。 总诀歌六(爪掌开拇暗诀) 指散口紧现力蹼,平圆曲直偏不扣;栉风滗气方沉力,点印如花妙蛙作。总诀歌七(拳指扣拇暗诀) 卷勾如亲齐向心,弯而又曲死力扣;穿肉扣骨方传力,挤眼掐心功苦生。总诀歌八(肘法暗决) 腋气井喷膀管送,力达楔尖胜利器,努拐戳动兼阴阳,中平车腰方称活。总诀歌九(眼法暗诀) 镜眼点拳怒视焦,目随拳走神不丢;观外为下观内上,钢拳眼铸全凭神。总诀歌十(听法暗诀) 青龙黑虎赛风影,邃通海底如灯芯;听物为下听我上,龙奔虎跃画风景。总诀歌十一(舌法暗诀) 封井开边续阴阳,津如泉涌化琼浆;细流入海润丹田,化作精气力分发。总诀歌十二(喊法暗诀) 眼忙鼻碌口不闲,抢步吐声助力推;分寸得当方显威,乱哮见笑徒哼哈。总诀歌十三(胆力暗诀) 练达思结神通处,浑身胄甲随纵放,胆向先从心气足,一声咆哮万敌愕。总诀歌十四(快慢暗诀) 独习繁中采,对习简中取, 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 慢为有形诀,快为无形窍, 快自慢中企,急功须缓图。 总诀歌十五(冷拳暗诀) 对敌忌出灌怒拳,怒不及人反昏心,自动不知当人偶,何送白隙任人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