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水平考试知识点

1.1.1 技术源于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改变自身生存的条件和改造自然的愿望。(P3)

1.1.2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即可以指工具、人类发明的产品和人工制品,如:自行车是一项技术,牙膏、牙刷也是一项技术,也可以表示制造这些产品所需的知识体系。如:制造这样的自行车的材料选用,样式设计的制作工艺等。它也可以表示技术知识体系产生的过程以及技术产品开发过程、协议、程序,例如:材料选择时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对比等,它也可以表示包括产品、知识、人员、组织规章制度和生活在内的整个系统。

技术可以是上述中任意一点,也可以是以上的综合。

1.1.3 技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4-P7)

1.2.1 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P14)

1.2.2 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P14)

1.2.3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P14)

1.2.4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P23)

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人们的设计得以实现。

1.2.5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如电饭煲的设计、候车亭的设计;艺术设计侧重于欣赏、审美,更强调感觉的需要,如雕像的设计、装饰钟的设计。在很多情况下,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2.6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正是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主要途径。(P23)

1.2.7 技术水平对设计的制约作用或影响。

1.3.1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小板凳的制作涉及到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美学、表面加工、人机关系等,P8)

1.3.2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古代,技术推动了当时实用科学的发展,而当时的科学对技术的影响甚微,往往只有依靠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技能和手艺。到了现代,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扩展空间,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技术发展也促进科学的应用与延伸。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推动科学进步。

1.3.3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技术则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1.4.1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危害。(P13)1.4.2 技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技术的发展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漂染技术让人们的服装绚丽多彩;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世界的粮食短缺问题;现代建筑技术让摩天大楼高耸云霄;

例如,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可以让你操纵鼠标就可以“遨游”世界各个角落;远程教学系统具有双向性和交互对话的功能,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多,也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可以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会议等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让人们真正住进了“地球村”。

1.4.3 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一项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都会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重大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更能够导致经济领域的飞跃式的发展。

例如,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十年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近十年来的高速通信网的发展让社会经济呈现爆炸式增长。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在商业应用领域中起到了不可比拟的作用,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工业文明时代的商业被重新洗牌,全球商业进入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之中。

1.4.4 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技术历史上的三大变革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14000年前农业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让人类用游牧生活边为定居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18世纪的蒸汽机技术促进了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的进程,形成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这次变革就是通常所称的工业革命,它带领世界进入了现代文明时代;近几十年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让社会的发展进入高速路,这必将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意识领域的变革。

1.4.5 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技术的使用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和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所居住的地球环境以恶劣的破坏。例如,“三废”的排放,废弃电池等化学物质的污染,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等等。现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要解决技术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二是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增强环保意识,合理使用、管理和品价技术。

1.4.6 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克隆技术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和“技术的两面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两者的概念。

“双刃剑”可以这样看,例如:刀是工具,它可以用来切菜,可以用来削皮,但它同样有人用它来行凶杀人,也就是说刀本身不存在好与坏,在于使用刀的人的目的是否正确。同样,引申到技术上来,一项技术到底是否用在正当的场合很重要,强调技术使用者主观意识。“技术的两面性”可以来看这样的例子:塑料袋的使用,携带和装东西都很方便,但是如果乱扔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就是说一项技术投入使用后,就会产生某些优势,但同样会产生某些危害,强调技术使用客观的优点和缺点。这就是技术的两面性。

1.5.1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理和收益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P17)

作用:知识产权赋予发明人一定期限的相对权利。通过制约公司之间的不正当侵权,打击侵权的不法行为,使创新者获得合理的收益,从而达到鼓励创新的作用。

知识产权在广义上可以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权和计算机程序著作权等各种权利;狭义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3个部分。

1.5.2 专利的定义:专利权是一种独占权,指国家专利审批机关对提出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P19)

专利的作用:专利不仅可以防止科技成果的流失,而且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专利拥有人一旦在一个国家获得了专利,在这个国家就享有了阻止别人仿造、制造、使用或销售其发明的权利。

1.5.3 专利的有关规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P19)

1.5.4 专利的申请可以通过直接申请或委托代理申请两种方式进行。(P20)

(1)直接申请:由专利申请人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其所在地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设立的代办处办理专利申请。申请步骤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其所在地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设立的代办处提出申请并提供申请专利所需的材料,然后交纳申请费。

(2)委托代理申请:专利申请人委托代理机构一委托人的名义,按专利法规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其所在地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设立的代办处办理专利申请。申请步骤为:首先,申请人与专利事务所签定专利代理委托合同。其次,提供申请专利所需要的材料(法律规定:专利代理人负有保密责任)。最后,交纳代理费和申请费。

? 2.1.1 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问题(P82)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从技术角度看,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人类的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

?“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的首要阶段,而发现问题又是明确问题的前提。对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

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揭示与明确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是一切技术问题的来源。技术问题的三个来源:一个是人类生存活动的需求,这可以说是

一切技术问题的总来源;第二来源是来自别人的委托。这是现在大多数设计人员设计问题的基本来源,也就

是平常说的工作任务;第三个来源是,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人员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并试图去解决它。

?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观察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蕴藏着丰富的问题资源,同时也离我们最近。

2、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法

3、技术研究和技术实验:

?明确问题的内容和价值

问题表述本身——要晴晰、明确;

问题产生的原因——要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问题的目的——要有明确目标。

问题的价值——要有实用价值

? 2.1.2 判断(明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条件(P87-88)

在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之后,还应明确解决这一问题所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主观条件:是否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客观条件: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需要一定的材料、资料、仪器、设备以及空间等作支撑,而这些资源也都是有限的。

? 2.1.3 明确设计要求(包括设计标准和设计限制)(P88-89)

明确设计的要求就是弄清楚设计要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

设计的标准是指设计的产品要达到的标准或规范

设计的限制是指设计产品的活动受到时间、成本、环境等的限制

? 2.2.1 收集并处理与设计有关的信息(P91-92)

信息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收集是信息得以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信息收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保证信息收集的质量,应坚持以下原则。

1、信息收集的原则:①准确性原则②全面性原则③时效性原则

2、信息收集有以下一些方式:实地调查(实时)、访问有关人员(历史性问题)、借助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借助因特网、查阅图书资料、进行专家咨询、调查市场现状。

3、信息整理的常见方式:

归类——把收集到的信息按性质和内容归类整理。

去伪存真——把收集到信息进行鉴别处理,区分信息的真伪的可靠性。

抓住重点,突出主要因素——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按重要性排队

? 2.2.2 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或标准

1、材料种类繁多,按材料的成分分类,有金属材料、化学材料;按外形分类,有板材、管材、墙体砖、墙

面砖等;按材料来源来分,又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

2、材料的特性按照不同的分类有许多种类,但最基本的特性如下:

塑性:指固态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其保持形状的特性。如塑料、铜、铝等。

弹性:指固态材料恢复形状的特性。弹性大的材料有橡胶、钢材等。

耐腐蚀性:指材料化学性质能稳定的特性,如塑料的耐酸碱等。

其他特性:例如,材料的光学特性、放射性、硬度特性等

3、标准件是指具有统一的形状、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等的零件(或部件)。如螺纹件、滚动轴承等等。

4、元器件是指人们为了使用方便、简化制作过程和节约成本的需求,将电子和电器产品中,被广泛、大量

使用并单独设计和生产的功能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和集成块等电子元器件。

? 2.2.3 会制定完整的设计方案(P105-111)

设计方案是设计的具体表现,是设计者设计思想的表达。设计者要用图样和文字告诉人们:设计的产品时怎样的。

设计方案是设计者与制造者沟的通语言。制造者根据设计方案制作设计产品的过程,是设计思想的物化过程,制造者要用实物告诉人们:设计的产品是这样的。

一般规定方案设计要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及成本估算等3部分组成。

? 2.2.4设计方案的优选和改进(P112-114)

1、在多个方案经构思形成之后,我们往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同时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最后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

2、方案的权衡是一个综合考虑过程,它们相互关联、互相制约,要抓住设计的核心与关键。权衡时首先要考虑最关键因素;其次考虑稳定性和耐久性;最后考虑加工难易程度、成本、环保性等。

3、设计方案的改进

确定设计方案后,在施工(制作、生产)或者产品的施用过程中,由于条件的改变和潜在的问题的暴露,需要对原设计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对确定了的设计方案的改进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业主要求改进方案

②设计方要求改进方案

③施工(制造、生产)方要求改进方案

④其他方要求改进方案

4、设计方案的拓展

设计,特别是产品(商品)的设计,通常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功能拓展到多功能,一代一代逐步发展起来的。设计方案的拓展,通常有下列几种形式:

①设计方案的功能拓展或者功能组合

设计方案的功能拓展是指在原设计方案的主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新的功能。这种新功能与原方案的主要功能无论在类别上,还是在原理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②设计方案的跨越式发展

设计方案的跨越式发展是指设计产品升级换代式的发展。这种发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例如,手工控制变为计算机控制。

③设计方案的其他重大变革

设计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重大的技术革命、新材料的问世、重大社会变革、重大环境灾难等情况,要求对原方案进行重大的改革。这种变革,常常伴随着主要生产材料的变换、主要技术手段的改变、产品的主要功能的改变等等。

? 2.3.1 工艺的含义和常见工艺的种类

工艺:利用工具或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常见工艺种类: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加工铸造工艺、表面涂饰工艺等。

? 2.3.2 了解1~2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常见的金工工具有螺丝刀、台钳、锉刀、锯、钻等,加工设备有车床、钻床等,加工方法有切削、弯折、压制、浇铸等。

常用的电工和电子工具有测电笔、电烙铁、多用电表。

常用的木工工具有锯、刨、钻、锉、凿子等。

?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P121-125)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1、划线:画出基准——划尺寸线——划轮廓线——冲眼。

2、锯削、锉削、铣削:为使工件符合设计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粗糙度,对工件进行的切削加工。

3、钻孔: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如:台钻。

4、连接: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如:铆接、焊接等。

5、表面处理: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可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和增加美观。

? 2.3.4 略

? 2.3.5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原型或模型

模型通常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它综合处理实体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设计者和他人之间交流的语言。

模型的种类:草模、概念模型、结构模型、功能模型、展示模型

原型通常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原型的作用:①有利于对设计方案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②有利于实现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生产技术与成本的估算。

? 2.4.1 1~2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P142)

对试制的产品进行测试,需根据设计要求制定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够用”的原则:不充分的测试时不负责任的,过分的测试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 2.4.2 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

简单测试制作的椅子

? 2.4.3设计方案的改进(P144)

选定设计方案后,就进入产品制作、试用和使用阶段,在此过程中仍然可以对方案进行改进。在制作阶段,在备料、加工、安装和调试等环节,如果发现原方案存在缺陷或者不足,就需要改进。在试用期间,产品的功能发挥,技术指标的稳定,环境的适应性等都受到考验,某些潜在问题会显露出来,需要通过改进方案来解决。在产品的使用期间,由于条件环境的改变也需要对原方案进行改进。

?1、方案优化

在材料、工艺、结构上加以改进,并在给定的限制中尽可能地满足人们在人性化、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有效性等方面对质量的期望。优化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强大的功能、更高的效率,使设计或制造做到近乎完美。

?2、改进设计

产品的改进设计是基于现有产品基础上的整体优化和局部改进设计,它使产品更趋完美,更能适合人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和环境的需求。与新产品研制相比,产品的改进设计受技术限制较小,且成本相对较低,便于市场推广和消费者接受。

? 2.4.4 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P146)

一件产品的外表是否漂亮、优雅、时尚,往往就决定了它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人们不仅需要产品的使用功能,还需要精神的、艺术的、思想的、文化的追求;不仅需要使用价值,还需要观赏价值。

? 2.5.1 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作用与一般结构

产品说明书也称为用户手册,它是一种指导用户消费的文书。它必须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质、结构、使用方法、操作方法及保养、维修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消费者正确使用、保养产品,有效地发挥产品的使用价值。产品说明说一般由生产单位编写,印成册子、单页或印在包装、标签上,随产品发出。

设计的产物是产品,产品的目标是用户,产品说明书是设计者与用户交流的渠道。

产品说明书的设计是产品设计活动的组成部分。消费者通过产品说明书可以了解产品的性能,了解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的方法等。科学地使用、维护和管理技术产品,不仅是每个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技术产品应具有的基本素养,而且也是衡量人们技术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 2.5.2 能编写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产品说明书的构成(P156)

●产品特点介绍

●主要规格、性能、技术指标

●产品整体结构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

●安装指导●使用操作方法、功能设置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特殊要求

●常见故障的处理及维护保养●附件/配件清单

●其他有关的技术图表资料

?产品说明书的形式

1、条款直述式把要说明的内容分成若干个类别,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逐项书写。

2、自问自答式把要说明的内容归纳成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提出并逐一作答。

?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1、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

2、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3、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

4、语言准

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 2.5.3 产品常用的维护方法和服务途径(P156)

?产品的生产者通常会提供下面一些维护服务

一定时间内的产品或产品的零部件的免费保修和包换

一定地域内产品的免费或低价上门送货

通过生产者(厂家)电话咨询指导维护

定期或在产品发生故障时的上门检查和维修服务

提供的服务通常通过销售商的联系,维修站点代理,专人上门维修或定期检查,厂、商家的售后跟踪调查等来实现。

第三单元设计的交流

? 3.1.1 了解设计交流的方式:口头语言、文本、技术图样、图表、模型、计算机演示、网页等等

? 3.1.2 能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交流对象选择恰当交流方式

每种技术语言都有自己的优越性和特点:

1、口头语言:简单的、直观的创新或想法,可以采用简洁的口头语言描述。在表达想法时,语言要精练、准确。在交换各自的设计想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时,口头语言是一种较好的交流语言。

2、图形、模型:对于复杂的设计内容要借助图形、模型等较直观的方式,让别人很快理解你的设计意图和思想。

3、技术图样:要准确无误、规范地表达设计的要求和内容,还需要借助专门的“语言”手段,并依据标准、规范的技术图样。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设计与施工、服装设计以及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等,都要用到技术图样。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种“语言”,就可以读懂设计者的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及相关信息。如在呈现较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陈述时,使用技术图样比较合适。当然绘制和阅读技术图样,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表达的形式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

4、文字和图表:主要包括相关的表格、草图、效果图等。在设计讨论过程中,经常会通过一些图表来表达设计观点,通过草图、效果图等呈现设计的构思方案并激发灵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图表是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如在一些零件图中辅之以文字、图表内容的技术要求,一目了然,简洁精练。

5、符号、标志:在交通、广告上用的很多,在工程图纸上也有用规定的标志、符号来表示一些特殊的要求。

? 3.1.3 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1、通过交流,找到设计中的不足,使设计得以改进;

2、通过交流,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隐患,并尽早消除;

3、通过交流,在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4、通过交流,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 3.2.1 了解技术语言的内涵

技术语言的内涵包括设计项目名称、设计的目的、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依据的标准规范、达到的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零件图、装配图、装备调试工艺等。

? 3.2.2 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P65-70)

1、基本视图:是工程图样的主题,是完整、清晰表达加工零件的外形、相互位置等要素的三视图或者其中某一个或两个视图。

2、辅助视图:为了能更加完整地表达物体内部或某一局部的位置和形状,经常采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或者某一特定方向的视图,来对基本视图加以补充。

3、尺寸标注:是加些加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绘制工程图样的重要环节,没有尺寸标注的图纸,不能成为加工的依据,因此也就不能成为机械加工图。

4、技术要求:是用简短的文字或符号在图纸上表示出对工件的某些特殊的要求,如表面粗糙度、热处理要求等。

5、标题栏:这也是一张图纸必须有的内容。在标题栏中,一般要标注零件名称、设计单位、设计者、设计日期、图纸比例、零件所用材料等。

? 3.2.3 识读一般的电气线路图(P74)

首先要认识线路图中的元器件符号,知道它所代表的元器件;其次弄清楚元器件符号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最后确定信号如何流通。

? 3.2.4 识读产品设计效果图

效果图就是体现一个或多个物体的形状、结构、空间、材质、色彩、环境以及物体间各种关系的图片,建筑效果图就是其中之一。与草图相比,效果图更能真实地表现产品的式样、材质和空间效果等。因此在识图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要注意从中了解产品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了解产品每部结构和色彩装饰效果。

? 3.3.1 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P62)

1.选用合适的笔来画图;

2.在方格纸上按照构思好的设计方案,画出产品的外观比例关系;

3.在准备好的透视网格纸上,画出产品的透视线,先画淡一些,等画完图形后,再描深轮廓;

4.画产品的中间调子,注意色彩过渡自然;

5.细致描画产品的亮部及高光部位;

6.绘产品放置平面上的阴影,突出形体的体积感和质量感。

? 3.3.2 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标注简单尺寸来表达设计成果(P59-62、64)

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图纸上一个完整的尺寸包括三个要素,即尺寸数值、尺寸线盒尺寸界线;

●图形中的尺寸单位一般为毫米;

●尺寸数字一般标注在尺寸线上方,且不可被任何图形线穿过;

●标注尺寸时尽量使用符号和缩写词,如:直径Ф,半径R;

●半圆或不足半圆的圆弧要标注半径。

第四单元设计的评价

? 4.1.1 理解设计评价的涵义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

? 4.1.2 理解设计评价的目的

对设计者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设计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如果没有评价,可能出现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出现安全隐患等其他危害。

? 4.1.3 理解设计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基础是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

设计者应对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准确的判断、说明、阐述。只有在事实进行前提下,评价才会有效,才不致于失真。

(2)进行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

由于设计的目标和内容不同,设计评价的标准也就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简单的说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新颖。

? 4.1.4 理解设计评价的方法

在对设计进行评价时,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包括对其功能、性能指标的检测。

? 4.1.6 能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的最终产品进行评价(P164)

? 4.1.7 能写出设计总结报告(P164)

? 4.2.1 知道技术试验在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技术试验伴随着多个重要的设计阶段——材料的选择,器件的筛选,工件、构件和产品的制作等。技术试验为设计提供依据,也是检验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

?技术试验的作用

1、是开展技术设计及进行设计优化的重要依据

2、是进行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更是揭露问题的关键

3、可以将技术设计的失误降到最低程度,同时使技术设计得以改进、完善和优化

? 4.2.2 了解常见的技术试验方法(P98,两版本不同)

1、优选试验法。例如: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

2、模拟(型)试验法。例如:汽车碰撞试验,大坝水利试验等。

3、虚拟试验法。例如: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

4、强化试验法。例如:砖块等施工材料的抗压试验、耐火试验等。

5、移植试验法。例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许多生物领域的试验。

? 4.2.3 能根据设计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技术试验

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技术试验报告:包括试验项目、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

? 4.2.4 能根据试验的结果对设计进行评价

? 4.2.5 能撰写技术试验报告

第二册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 5.1.1 知道结构的涵义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 5.1.2 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的一般分类

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指可承受一定应力的物体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大坝、实心墙、实体物。

框架结构: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可以承受压力和拉力等。如:电视塔。

壳体结构:通过壳形来传递力和承受荷载,特别是当壳形顶部受到压力时,它能将力均匀扩散。

? 5.2.1 能对简单结构进行受力分析

拉力: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

压力:挤压物体的力。

剪切力: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的力。

弯曲力:作用于物体,使它产生弯曲的力。

扭曲力(扭转力):反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力。

? 5.2.2 能分析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P16-19)

结构强度与材料、材料(结构)的形状有关。

? 5.2.3 能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

1、重心位置的高低

2、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

3、结构的几何形状

?构件连接处的强度是影响整个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结构连接处的强度取决于它们的连接

方式、连接技术和连接处的牢固程度等。

?结构的连接方式(P19-21)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具体有松螺栓、松铆等。

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固定铆接等。

? 5.2.4 知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能对案例进行分析?

结构不仅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且对事物的功能和作用产生着直接影响。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

? 5.3.1 知道简单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P25)

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它的受力情况、稳定性、强度、连接方式和材料的选用等。并能对结构设计进行基本的描述(图纸等)。还要从功能、实用、安全、经济、美观和人性化等角度综合考虑,以保证结构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 5.3.2 能设计简单结构,并能呈现设计结果(P25-29)

? 5.4.1 知道从技术与文化角度欣赏与评价典型结构(P31-34)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

? 6.1.1 知道流程的涵义(P39)

流程是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活动,这些活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

? 6.1.2 了解流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

生活中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知道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生产中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 6.2.1 了解流程中的时序与环节的概念(P46)

时序:(1)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称为时序。时序体现了具体活动内容的先后关系。(2)在这种先后关系

中,有些步骤之间的时序是不可颠倒的,而有些是可以颠倒的。(3)不可颠倒的时序往往反映了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规律或机理,我们应尊重和遵循这些规律或机理。对于一些可以颠倒的时序,我们应该注重分析和比较,并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条件,进行适当的安排。

环节:把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组成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过程的若干阶段或小的过程称为环节。环节是一个先对的概念,依据问题性质的不同和不同人的理解,环节的划分又会有所不同。有时环节中又包含若干可以分解的、目的更具体的事项。

? 6.2.2 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P55)

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

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

工艺: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各异,流程设计也不同。

设备:生产设备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人员和资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是进行流程设计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环境: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的反作用,是流程设计时应关注的重要因素。

不同行业的流程有不同的特点,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也各不相同。如农业生产中还要考虑:气候、季节、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等。

? 6.2.3 知道常见的流程表达形式(P51)

为了使流程的描述清晰可见,我们一般采用流程图来表达流程。流程图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最简方框流程图、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 6.2.4 了解流程设计一般步骤(P55,两版本不同)

(1)明确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2)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3)列出流程设计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4)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5)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 6.2.5 能设计简单流程,并绘制流程图(P51)

? 6.3.1 知道流程优化的涵义(流程改进)

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对流程的改进过程,称为流程的优化。

? 6.3.2 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对简单案例进行分析,并说明流程优化应考虑的主

要因素。

流程优化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 6.3.3 能对简单流程进行优化,并能说明优化方案的特点。

第七单元系统与设计

?7.1.1 理解系统的涵义(P75)

系统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的三个条件: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才能组成系统;

2.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3.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元素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7.1.2 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P76-81)

1、整体性: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1)系统的各要素(部分)是构成系统整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但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2)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部分)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其他要素(部分)或整体的功能的发挥。(3)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2>1+1”

2、相关性: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如:当柱与柱之间的梁的跨度增大时,梁的厚度要相应地加大。

3、目的性:系统都是以实现某种功能为目的的,这也正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系统的目的一般通过更具体的目标来体现。当系统存在多个目标时,要从整体协调的角度出发寻求平衡,以获得整体上的最佳效果。如:为了提高加工的精确度,适用于加工复杂的工件,发明了数控机床

4、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如:机械零件的磨损,必须定期添加润滑剂

5、环境适应性: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并相应地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系统只有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如:冬天汽车的发动机要保温

?7.2.1 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约束条件

?7.2.2 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P84):系统思想+定性定量分析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两版本不同)

1、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明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范围,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约束条件

2、收集资料,制定方案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解决问题的各种备选方案,预计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对资料和数据做必要计算,进行各子系统的分析,再进行系统的整体分析,将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对比,选择最佳方案

4、检验核实,作出决策如果对方案不够满意,还可以按上述程序反复进行,直到获得满意的方案为止

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系统分析首先要着眼于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段;要考虑长远,不能只顾眼前

2、科学性原则:系统分析要尽可能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综合性原则:系统分析总是为实现系统目标服务的。当系统存在若干个目标时,应将目标排出优先次序,首先选取最优的目标,然后尽可能在不损害第一个目标的前提下完成下一个目标。

?7.3.1 理解系统优化的含义

系统的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不同的目标对应着不同的优化结果。

?7.3.2 能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目标函数:系统优化的目标与系统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约束条件:对系统优化目标起限制作用,并且是不能人为调节的。

影响因素:对系统的目标函数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以人为调节的因素。

?7.3.3 知道系统优化的一般步骤

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

?7.4.1 能根据时间要求完成简单系统的设计

第八单元控制与设计

?8.1.1 理解控制的涵义

控制: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法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

?8.1.2 理解控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控制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工人提供了安全保障。

控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周围的环境,使之满足人们的要求。

?8.2.1 知道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人工控制(手动控制):人工纺纱、打开普通自来水龙头,揿按键打开电灯、驾驶汽车等 自动控制:数控机床、饮料自动装罐生产线、花房恒温控制、十字路口红绿灯的转换等

? 8.2.2 知道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控制称为开环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出量仅受输入量控制,输入量到输出量之间的信号是单向传递。

输入量:即控制系统的给定量。

控制器:即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

执行器:即将控制器发出的信号转换成能影响(控制)被控对象的信号的装置。 控制量:对被控对象产生作用,从而使被控量发生变化的量,即执行器的输出信号。 被控对象:即控制系统中所要求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 输出量(被控量):即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量(系统的控制目的)。

? 8.2.3 知道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工作过程

系统的输出量返回到输入端并对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检测装置测量出被控量并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比较器将给定量与所检测的被控量进行比较,求出偏差值;控制器将这一偏差值进行运算处理,并向执行器下达控制指令;执行器根据指令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从而使被控量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 8.2.4 能画出简单控制系统工作过程方框图,并理解控制系统各环节和信号的名称及作用。 ? 8.2.5 能分析影响简单控制系统运行的主要干扰因素(P125)

? 8.3.1 了解简单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基本特性,能确定被控量、控制量 ? 8.3.2 能画出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框图。

? 8.3.3 能对简单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自动门的控制系统:

输出量

输入量 (给定量)

给定量泳池

设定注水时间 门的开启或

红外装置是否

检测到人体热水管排出水(输出)

接通电源 (输入)

游泳池注水自动控制系统:

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系统:

空调制冷控制系统:

家用电冰箱温度控制系统:

被控量

给定量

游泳池水位

水箱

给定量

被控量

房内实

被控量 冰箱实

给定量

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 =若t?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t x v v t =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 位移公式:2 02 1 at t v x+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2 2 2= -平均速度公式: t x v v v= + = 2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知识点复习

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1、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技术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的功能。 发展人:技术促进了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性质有: ①目的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 进行的改造。(例:助听器的发明) ②创新性: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例: 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③综合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 ④两面性: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但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用于胎儿鉴别) 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 核技术(可以用于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 空间技术(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但也会产生太空垃圾) 转基因技术(可制造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但可能会产生负作用) ⑤专利性: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例:复印机的专利壁垒)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科学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运动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莫尔斯发明电报、纳米技术等。 3、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 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4、专利的申请和获得: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授权。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完整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1.设计的内涵:b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1.人机关系的含义:b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 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a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

2018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2018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2 第一、二章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 2 2 1 at t v x += (2)重要推论 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 22 2 =- ②平均速度:2 2t v v v v =+=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1-x n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

高中通用技术山东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a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2.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第一部分 必修一 必修二内容总结 (这部分知识要求文理科学生均要掌握)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 1at t v x += (2)重要推论 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 22 02 =- ②平均速度:2 2t v v v v =+=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1-x n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要点解读 一、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3)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⑦嗅觉的特点:(4点)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②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③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

道)(4)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5)耳和听觉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前庭: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副本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一、技术的价值: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 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例: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 ②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例:宾馆床位之间距离的设计) ③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理需求(例:咖啡屋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例:技术试验卫星) 重要性: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例: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 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分类,技术试验可以分为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a

2017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通用技术会考 知识点归纳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归纳【2013.11.29】23:04完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荷兰风车、南水北调、西气东输)(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1.设计的内涵:(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高二会考通用技术知识点好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一、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a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篇(1):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a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理论,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达尔文发现进化论、居里夫人发现镭等。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如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恩格尔巴特发明鼠标、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等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21gt h =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10m/s 2,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aT x =?

[2020中考生物]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