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肿瘤切除后要如何护理

肺肿瘤切除后要如何护理

肺肿瘤切除后要如何护理

肺肿瘤切除后要如何护理

对于肿瘤性质的疾病,西医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或化学治疗。而很多良性肺肿瘤的患者普遍喜欢采取切除法来治疗。这种方法虽说比较有效,但同时对人体的损耗也是巨大的。因此,肺肿瘤切除后必须注重护理工作。

当肺肿瘤病人经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中西医抗癌药物治疗,病情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之后,应在促进康复方面加以注意。主要应做到:

(1)完全禁止吸烟。不论什么时候戒除,都为时不晚;

(2)作气功锻炼特别是增强呼吸功能的气功,以使提高肺部功能;

(3)经常注意环境中的空气新鲜,多到自然环境中去锻炼或活动;

(4)不要到人多的或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避免呼吸道感染;

(5)少吃刺激性食物及生痰伤肺之物如辣椒、生葱蒜、肥肉等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及C的食物及清肺润肺食物如胡萝卜、葡萄、百合、慈菇、炒杏仁、白果、核桃仁、芦笋、罗汉果、枇把、梨等;

(6)坚持定期复查及长期不间断治疗。在此期间,肺肿瘤患者可以选用真菌类抗癌药物灰树花D阻分(D组分)以巩固病情,防止复发。如果是部分缓解,则应在医生密切观察下作必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以争取长期缓解。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全肺切除护理 【术前护理】 ㈠心理护理 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护士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紧张情绪,轻松接受治疗,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㈡呼吸道护理 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憋气,入院后可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2次/d,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对痰液粘稠者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咳出。 ㈢术前指导 1、由于患者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因此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尤为 重要。 ⑴戒烟: 对有吸烟史患者,术前绝对禁烟2周,让患者明白吸烟的危害,了 解术前术后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性。 ⑵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等深呼吸训练,讲解 呼吸功能的重要性,从而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①缩唇呼吸:患者双手交叉置于腋前,用鼻深吸气时感胸廓扩张至最大,屏气2~3 s,然后用嘴将气体慢慢呼出,呼气时口唇收拢,作吹口哨样。呼吸按规律进行,每天练习5~10次,每次10 min,开始由护士指导,然后让患者独立练习。 ?②腹式呼吸:病人取平卧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屏气1-2s,呼气时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4-6s,吸呼比为1∶2,3次/d,每次10min,开始由护士指导, 直至病人完全掌握后由病人独立练习。 ?③有效咳嗽训练:有效咳嗽可预防术后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术前3 d教患者作深呼吸,吸气末屏气片刻后用力咳嗽,此时,腹肌强烈收缩,对抗膈肌在肺内形成压力,对抗关闭的气道,将会厌和声门气体冲出,促使分泌物向上运动,将气管内的痰液排出(即深吸一口气→屏气→咳嗽),应避免只用喉头振动引起的无效咳嗽。 2、加强饮食指导术前必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均衡饮食,以提 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以利于术后恢复。 3、讲解术后监护及各种管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配合。 4、术前3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的需要。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监护 全肺切除术后监护十分重要。护士应立即接好各种监护和治疗仪器,保护好各种管道。术后48h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每15min~30min测量1次,至少连续8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逐渐改为Q1h、Q2h、Q4h测量。 勤听呼吸音,注意有无干、湿性啰音。密切观察神志、面色、末梢循环状况、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完整版)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 行肺大疱切除和/或胸膜固定术(ICD-9-CM-3:32.2和/或34.601,34.9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诱发因素:剧烈咳嗽、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等,也可无明显诱发因素。 2.临床症状:突发患侧胸痛、喘憋、呼吸困难,偶尔有干咳。严重程度从轻微不适至严重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3.临床体征: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气胸在30%以上者,可出现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语颤和呼吸音均减低或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

4.辅助检查:胸片或胸部CT。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1)复发性气胸; (2)胸片或CT检查证实有肺大疱者; (3)气胸合并胸腔出血者; (4)有效胸腔闭式引流3-7天仍有大量气体溢出者; (5)患者从事特殊职业,如飞行员、潜水员、高空作业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5-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J93.0-J93.1自发性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60岁以上或伴有心血管疾病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1/K80.200) 行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 2.体征: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0.200胆囊结石。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输血前普查八项; (3)肝胆彩超;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AFP、CEA、CA199);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 (3)肝胆CT平扫或MRCP。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

大理州医院心胸外科一病区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护理常规 胸腔镜手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外科微创手术技术。它和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毕竟是医学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对每个胸腔镜手术病人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常常担心手术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人的康复。 一、术前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病人,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医院的规章制度、同室病友,并简单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环境,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角色,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真诚与温暖,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并和护理人员倾心相谈。 2. 客观认识焦虑、紧张与恐惧 术前病人对手术普遍存在着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担心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及手术治疗效果,这种心态对手术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增加并发症的机会。首先护士要用热情和蔼的态度,严肃认真、细心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然后要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尽心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实施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手术的治疗过程,说明手术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是熟练的,是对病人高度负责的。告诉病人和家属此手术创伤小,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还符合美容要求,还可以让术后痊愈的病人现身说教。病人情绪低落时给予心理疏导,安慰、关心病人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处理好所面临的问题,客观的认识紧张、焦虑和恐惧,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树立病人手术治疗的信心。 3. 共同化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 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程度,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和心理反应程度可来自于不同的原因。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决病人潜在的心理问题,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嘱咐病人思想放松,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有利于手术。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病人及家属都能很好喝的配合医务人员接受手术,进行之劳和护理。 二、术后护理常规 1. 呼吸道护理 1)患者全身麻醉后,应给与平卧位,头转向另一侧,从而使空腔内的分泌物便于流出。 2)氧气的吸入:肺叶切除术后的24~36h内,由于肺的通气量和弥散面积减少,麻醉抑制剂、伤口疼痛肺膨胀不全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氧,术后常规给与面罩吸氧,流量3~4L/min,多数患者第二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肺癌术前术后护理

肺癌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肺癌术前准备: ①而心解释,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 ②做好术前教导,使病人掌握有效的咳嗽,练习在床上排尿,进行适当活动,以增强心肺功能。 ③加强口腔卫生,痰多者应用祛痰剂和抗生素。 ④进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肺癌术后护理: 1、按全麻术后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预防及早期发现出血和休 克。全肺切除及气管成形术后24~48小时内需充分吸氧,氧流量4~6L/分。 2、术后体位:一般术后需平卧6小时,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半坐卧位。气管成形术为减轻 气管、支气和的张力,促进吻合愈合,术毕以粗丝线作下颌、前胸皮肤缝合,需将枕垫高25~30。,头部两侧用砂袋固定,特别防止麻醉苏醒时因躁动损伤吻合口。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不张和肺炎。 ?麻醉清醒后,鼓励行深呼吸、咳痰。 ?术后由于创面大和胸腔引流管的刺激,病人疼痛较重,应按时为病人注射镇痛剂。 ?协助病人翻身,活动肢体,并按时扶病人坐起拍背。 ?手术雾化吸入每日3次,并加入抗生素和糜蛋白酶稀释痰液,预防感染。 ?气管成形术后用鼻导管吸痰时,应避免引起剧烈咳嗽,必要时行支气管吸痰。 4、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肺切除术后常在肺上部和下部各置一引流管,上管以排气为主,下 管以排液为主,以加速肺的复张,消灭残腔。术后连接下引流管于胸腔闭式引流瓶的长玻璃管,上管手术后第二天由医师接负压吸引,其压力调节管应保持在水面下12~16cm。 胸腔闭式引流插入水面2~3cm。注意事项: ?引流橡皮管不宜过长下垂成角,影响液体排出。 ?引流不可抬高超过胸腔水平,使瓶内液体倒吸入胸腔内。 ?避免引流管受压或曲折,经常挤压,防止引流管被血块或纤维素堵塞。 ?随时观察水柱波动情况,一般幅度为4~6cm;如无水柱,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漏气或引流管脱入胸壁;如水柱不波动,可能是引流管堵塞或扭曲;如水柱波动范围过大,可能上呼吸道有阻塞;如水柱波动不大,过度升高,可能为肺不张,均应及时纠正。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术后第1天不应超过500ml,术后第2、3天逐渐减少,如短时间内每小时超过100ml,且血色过深或伴有血块,检查引流液血色素超过5g%时,表明有内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一般术后36~48小时,如肺已复张,渗液已趋停止,即可拔除引流管。 5、术后饮食:麻醉清醒后如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饮食,逐步恢复至正常饮食。气管成 形术后禁食,第2天开始进食。 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肺不张及肺炎、张力性气胸、支气管胸膜 瘘、肺水肿等。术后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发热等情况。较大范围肺不张时,气管及心脏向患侧移位,张力性气胸移向对侧。支气管胸膜瘘常发生于术后7天以后,病人有发热、刺激性咳嗽、脓性痰。全肺切除术后静脉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分钟2ml 为宜,以免引起肺水肿。 7、发热护理:发热是肺癌的常见症状,应按发热病人护理,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注意 保暖,预防感冒。晚期“癌性热”需对症处理。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青州市人民医院陈杰 [关键词]全肺切除术;护理;并发症 临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全肺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因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至2010年全肺切除共12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肺切除12例,女3例,年龄56岁~74岁,平均年龄63岁,均为肺癌患者,男9例,24岁~71岁,平均年龄51岁,吸烟者9例,其中11例为中心性肺癌患者,1例外伤后主支气管断裂,1例术后第5天出现支气管胸膜瘘,于术后第9天死亡,其余11例均治愈出院,经随访都能达到日常的生活料理。 2.护理 2.1术前护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易出现焦虑不安和情绪低落,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使用安慰性语言,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其家人密切配合,做好解释工作,并耐心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案。也有的患者担心预后不佳,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利用相关知识给予关心体贴和必要的健康教育,重点了解该患者的特点及预后情况,主动热情地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信任感,增强治疗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保持情绪稳定,树立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更好地接受和配合治疗。协助患者及时完成术前相应检查,胸部CT、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抽血做血常规、血型、电解质、输血前五项等,手术前1天常规手术野备皮、术晨,更衣、禁食、禁水。对于有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者,术前教会病人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咳痰及增加运动量等提高呼吸功能的训练;吸烟者禁烟;术前肺部有感染者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给超声雾化吸入;对有心肌缺血表现者,术前适当使用护心药物(参麦、极化液等);有心率失常者,尽可能纠正心率失常;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者,术前均要控制血压稳定(160~170/95~110mmHg)1~2周以上,空腹血糖在6mmol/L以下,才能进行手术。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戒烟酒,进行呼吸锻炼,练习咳嗽、咳痰,增加肺活量,嘱病人主动锻炼肺活量,多做深呼吸。白天每两小时做深呼吸8~lO次。防止术后引起肺部感染,同时术前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注重口腔卫生,如有牙周感染或口腔疾病,及时治疗。因病人术后需卧床数日,所以应指导病人锻炼床上排大小便。术前应注意补充营养。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牛奶、鸡蛋、鱼、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创造良好、整洁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节病房的温、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因感冒而加重呼吸道的通气换气功能。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呼吸波形、幅度,若浅而快,大多是由于术后疼痛及胸带包扎过紧所致限制性呼吸困难;若呼吸幅度大而快,>35次/min,则应注意有无呼吸衰竭的发生;如心率>100次/min,血压<90/60mmHg,则需注意循环系统的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经常复查血气,并对血氧饱和度监测,氧饱和度应大于95%,监测中心静脉压,术后经常测定,以利输血、补液速度及量,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59 kPa~1.18 kPa(6 cmH2O~12 cmH2O),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呼吸道有分泌物要及时处理,以便达到有效给氧,术后持续地流量吸氧3升/分,并进行给氧护理,保持湿化,避免呼吸道干燥,引起排痰不畅。护理过程中应严格

扁桃体摘除术临床路径

扁桃体摘除术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扁桃体摘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慢性扁桃体炎(ICD-10:J03.901-J03.904/906) 行手术治疗(ICD-10:2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症状:常有急性发作病史,而平时多无自觉症状。时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2)扁桃体重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3)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体内其他脏器的病灶;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和急性中耳炎与扁桃体炎有明显关联。(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选择病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 (1)行扁桃体切除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3.901-J03.904/906扁桃体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临床胸外科临床路径

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 一、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ICD-10:K22.001) 行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或+胃底折叠术(经胸或经腹)(ICD-9-CM-3:42.7+44.66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有吞咽梗噎感,可伴有反胃或呕吐;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可见贲门部鸟嘴样狭窄,贲门上段食管扩张、钡剂存留;胃镜可见贲门上段食管食物潴留,粘膜充血水肿,贲门关闭,但镜体仍可顺利通过;食管测压显示食管下段高压带,吞咽时压力无下降。 3.鉴别诊断:贲门癌、弥漫性食管痉挛以及结缔组织病导致的食管硬化症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非手术治疗: (1)口服药物:钙通道拮抗剂、硝酸盐制剂等。适用于不能耐受扩张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作为进一步治疗的准备治疗。 (2)局部注射肉毒碱:适用于高龄或不适于做扩张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作为扩张后的辅助治疗。 (3)球囊扩张:适用于药物治疗不满意、病情较重的病人,但不适于小儿及高龄患者。 2.手术治疗: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术或加胃底折叠术。适用于诊断明确,症状明显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 2.001贲门失弛缓症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全肺切除术护理

全肺切除术护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全肺切除术护理 【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3.根据手术部位做皮肤护理: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道三切口:左颈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 【术后护理】 1.按胸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术侧侧卧45度,应取半卧位或1/4侧卧位,禁卧于健侧,必要时侧卧位10- 14d, 防止纵隔摆动让患者保持平静,减少躁动,以最大限度减少养耗。 3.给氧:术后应充分吸氧,适当延长吸氧时间或间断吸氧。 4.静脉补液的护理:严格限制总量和速度,防止前负荷过重而导致肺水肿。因此24h

总量1000~1500ml,速度20~30滴/min为宜,并限制NaCl的用量,观察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减轻心脏负荷,预防急性肺水肿。 5.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按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详见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注意观察胸 腔引流: 1)全肺切除尤其伴有胸膜粘连或胸膜全肺切除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胸液渗出量及血压变化。 2)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应予以适当夹管,控制胸内压在 -784~-588Pa(-8~-6cmHO),并注意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或气管向健侧移位等情况。如证实胸膜腔压力增高,有大量积液、积气,应开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出积液、积气。 3)由于拔除胸管未作残腔处理,胸腔内有中等量的胸腔积液,起稳定纵隔作用。 拔管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以防胸腔积液量过多引起纵隔移位。 6.观察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术后了解纵隔位置,判断胸腔内压力的标志。判断 气管位置是否居中的办法:护士站在病人术侧,面向病人,用靠近病人一侧的手的食指,无名指分别放在病人胸锁乳突肌与气管的夹角处,中指放在锁骨上窝,若中指恰位于食指和无名指的中间则说明胸腔两侧压力平衡,气管位置居中,此时不予开放引流管。 7.呼吸道护理:加强超声雾化吸入,并做健侧的拍背、有效咳嗽、深呼吸,保持健侧 呼吸音清晰,应避免强烈咳嗽和吸痰。 8.术后早期应限制床上活动,卧位1~2周,保持大便通常。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张力性气胸临床路径(最全版)

张力性气胸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张力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张力性气胸(ICD-10:J93.001)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ICD-9-CM-3:34.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可有外伤病史或剧烈咳嗽、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 2. 极度呼吸困难,明显发绀。 3. 查体可见伤侧胸部饱满,叩诊呈过清音,气管及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气体进入胸壁软组织,产生胸部、颈部及头面部皮下气肿。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4. 有条件者可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有无肺压缩,无条件者或病情危

重者,可行诊断性穿刺。于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有高压气体排出即可明确诊断。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J93.001张力性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此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怀疑有严重的肺裂伤或支气管断裂情况者应行胸部CT及纤支镜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主要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制定。预防性用药时机为术前半小时-1小时(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手术超过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超过1500ml时加用一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 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全肺切除术护理

全肺切除术护理 临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全肺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因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总结了我院19XX年至20XX年全肺切除共18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9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肺切除18例,女3例,年龄56岁~74岁,平均年龄63岁,均为肺癌患者,男15例,24岁~71岁,平均年龄51岁,吸烟者14例,其中12例为中心性肺癌患者,3例外伤后主支气管断裂,1例术后第5天出现支气管胸膜瘘,于术后第9天死亡,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经随访1a都能达到日常的生活料理。 2护理 21心理护理在创伤早期患者往往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并受剧烈疼痛的折磨,经常回忆受伤时恐怖情景,心有余悸,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使用安慰性语言,并耐心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案。也有的老年人担心预后不佳,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利用相关知识给予关心体贴和必要的健康教育,重点了解该患者的特点及预后情况,主动热情地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信任感,增强治疗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22术前护理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戒烟酒,进行呼吸锻炼,练习咳嗽、咳痰,增加肺活量,防止术后引起肺部感染,同时术前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注意口腔卫生,如有牙周感

染或口腔疾病,及时治疗。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经常复查血气,并对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道有分泌物要及时处理,以便达到有效给氧,并进行给氧护理,保持湿化,避免呼吸道干燥,引起排痰不畅。监测中心静脉压,术后经常测定,以利输血、补液速度及量,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59kPa~118kPa(6cmH2O~12cmH2O),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每日补液量不超过1500ml,补液滴速以(20~30)滴/min为宜,并限制NaCl的用量,减轻心脏负荷,预防急性肺水肿。观察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32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目的是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同时发现各种并发症。为保持引流管通畅要经常反复挤压,挤压时手距胸壁距离要求20cm。放置的引流管平时用钳夹住,根据患者的胸内压情况做短时间的开放,一次放液量不能超过500ml,并注意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或气管向健侧移位等情况,观察心脏位置。如证实胸膜腔压力增高,有大量积液、积气,应开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出积液、积气,开放时禁止咳嗽,并有医务人员守护。在术后患者血压平稳2h后可将床头抬高30°,3h后可将床头抬高45°,即利于引流顺位,同时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也利于呼吸。避免完全侧卧位,以免引起纵隔移位,大血管扭曲,导致呼吸循环异常。 233疼痛的护理国际疼痛协会(ISAP)1979年给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9XX年美国疼痛协会将疼痛作为继体温、呼吸、心率、血压之

声带息肉(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2020版】

声带息肉(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声带息肉(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 行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ICD-9-CM-3:30.09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声音嘶哑。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带蒂或广基的息肉样增生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 (1)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 (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全肺切除术护理

全肺切除术护理 【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3.根据手术部位做皮肤护理: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道三切口:左颈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 【术后护理】 1.按胸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术侧侧卧45度,应取半卧位或1/4侧卧位,禁卧于健侧,必要时侧卧位10-14d,防止纵隔摆动让患者保持平静,减少躁动,以最大限度减少养耗。 3.给氧:术后应充分吸氧,适当延长吸氧时间或间断吸氧。 4.静脉补液的护理:严格限制总量和速度,防止前负荷过重而导致肺水肿。因此24h 总量1000~1500ml,速度20~30滴/min为宜,并限制NaCl的用量,观察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减轻心脏负荷,预防急性肺水肿。 5.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按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详见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注意观察胸 腔引流: 1)全肺切除尤其伴有胸膜粘连或胸膜全肺切除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胸液渗出量及血压变化。 2)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应予以适当夹管,控制胸内压在 -784~-588Pa(-8~-6cmHO),并注意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或气管向健侧移位等情况。如证实胸膜腔压力增高,有大量积液、积气,应开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出积液、积气。 3)由于拔除胸管未作残腔处理,胸腔内有中等量的胸腔积液,起稳定纵隔作用。 拔管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以防胸腔积液量过多引起纵隔移位。 6.观察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术后了解纵隔位置,判断胸腔内压力的标志。判断

胸外科临床路径

胸外科临床路径 漏斗胸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漏斗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漏斗胸(ICD-10:Q67.6) 行微创漏斗胸矫形术(以下简称NUSS手术)(ICD-9-CM-3:34.7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顾恺时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第三版)。 1.临床表现:前胸壁出现凹陷型畸形,可伴有活动后胸闷气短。 2.辅助检查:胸部X线及CT提示胸骨下端后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手术治疗:NUSS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67.6 漏斗胸疾病编码。 2.胸部有明显畸形。 3.年龄大于3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X线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4)胸部CT; (5)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腹部超声检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相关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

1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c6189586.html, 1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护理 作者:廖敏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37-01 【摘要】胸腔镜外科手术是近几年广泛开展的一种手术形式,具有创伤小、切口小、疼痛小、恢复快、对肺功能影响小、疗效可靠、时间短、符合美容等优点。 【关键词】胸腔镜;肺大泡;护理 肺大泡是因肺泡内压力升高,使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最后形成巨大的囊泡状改变。病人常因剧烈咳嗽、屏气或运动使肺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大泡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本院四月收治了一例肺大泡引起的自发性气胸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整理如下: 1 病例 男,28岁,2011年4月以自发性气胸收入院,其两个月前也因自发性气胸收入院,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好转出院。现患者无明显诱因胸闷、胸痛,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胸廓形态尚正常,肋间隙无明显增宽,气管偏向左侧,胸廓挤压征(—),各瓣膜未闻病理性杂音,左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右肺呼吸音减弱,胸片示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40%。术中取右第5肋间隙前线,肩胛线第6肋间,腋前线第三肋间小切口腔镜下行肺大泡切除术,术中顺利切 除肺大泡,在第8肋间隙腋前线放置引流管,术后3天拔管,10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病人心有顾虑,对手术疗效的怀疑和手术本身的恐惧及手术风险大小、治疗费用等疑问,我们应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并把既往病例的 诸多成功案例告诉病人,使他们了解电视腔镜手术的方法及治愈率,以消除他们的顾虑。 2.2 术前护理 2.2.1 病人准备。术前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指导病人进行腹 式呼吸,有效地咳嗽训练,掌握有效咳痰方法。对于自发性气胸病人要加强唇式呼吸训练,术前对痰多粘稠病人给予抗生素和超声雾化吸入,同时禁烟禁酒,改善氧供减少分泌物。 2.2.2 手术室准备。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器械,如设备功能是否完善、数量是否齐备、消毒 是否合格,还应注意患者皮肤保护。

肺大泡手术同意书

××××医院 手术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床号:住院号: 术前诊断:。 拟行手术:胸腔镜下左侧肺大泡切除+左侧胸膜固定术备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术中术后可能出现: 1、麻醉意外:详见麻醉同意书。 2、术中根据探查情况决定行具体手术方案: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将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若术中发现肺大泡占据整个肺叶,无法保证肺组织存留,则行肺叶切除术,若为多发微小肺大泡,则给予缝扎或胸膜固定。若肺大泡与较大支气管相通,则有可能行肺叶楔形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若术中游离脏层胸膜时,因胸膜粘连紧密,而导致肺破裂大出血,或术中损伤肺动脉等大血管引起大出血时,为保证充分止血,则有可能转为正常开胸手术。 3、手术操作过程中为彻底切除肺大泡而导致周围组织副损伤:如损伤纵隔大血管引起大出血可能,损伤临近脏器、神经等。 4、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右侧气胸,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或手术治疗。 5、术后并发症:如继发性出血、血气胸、胸腔内感染,肺部感染、胸膜支气管瘘、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气胸复发,需再次手术可能。 6、患者有多种心肺基础病变,围手术期容易出现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严重时可能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7、手术后因病人卧床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肺栓塞危及生命。 8、目前医疗条件有限,其他不能预料的意外情况等。 9、对以上可能我们将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一旦发生将积极治疗,但仍有发生上诉情况和其他意想不到的可能,甚至死亡,请您慎重考虑。 10、术中根据情况需应用切割缝合器等贵重医疗器械 。 主治医师:主管医师: 对以上内容,本人已认真阅读,并理解其含义,经慎重考虑,决定要求接受手术治疗,对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表示理解。 患者或家属意见:与病人关系: 时间:年月日

肺切除术后护理

肺切除术后的护理 管端伸向胸腔顶部,用以排气称排气管。下管放置在腋后线第七或八肋间,管尖伏在膈肌上,用以排液称排液管,中间以“Y”型管连接,接无菌水封瓶。肺下叶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一般只置一根排液管,用以排出胸膜腔内积液。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调节胸膜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作短暂开放,以了解和调节胸腔内压力,防止纵隔移位,因此也称调压管。肺上、中叶、肺段切除术、胸膜剥脱术等一般放置2根引流管,上管放置在第一前肋间, 1、保持引流管通畅 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遇到特殊情况时,如病人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的挤压引流管。 2、体位引流手术后经常挤压排液管,一般情况下,每30min挤压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 (1)护士站在病人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反复操作。方法: (2)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 全麻术后完全清醒的病人,给予抬高床头15~30°,以使胸腔内积液下流至膈肌,因排液管伏在膈肌上,故抬高床头有利于引流。术后第1日晨协助病人坐起,摇高床头,背后垫一薄枕,使病人舒适。由于坐起活动,病人有时疼痛而不愿合作。术后早期活动不仅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有利机体康复,而且有利于引流,早期拔管,减轻痛苦。 3、咳嗽有利引流 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对无力咳嗽的病人,护士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刺激总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手术和胸腔置管均可使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受限,呼吸功能受到影响,使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减弱,肺泡和支气管内易积聚分泌物,并逐渐变粘稠,且不易被咳出。在术后第1日晨给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并要求每个护士能熟练作肺部听诊,如痰鸣音明显,立即给予雾化、拍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 4、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

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 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 一、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ICD-10:K22.001) 行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或+胃底折叠术(经胸或经腹)(ICD-9-CM-3:42.7+44.66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有吞咽梗噎感,可伴有反胃或呕吐;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可见贲门部鸟嘴样狭窄,贲门上段食管扩张、钡剂存留;胃镜可见贲门上段食管食物潴留,粘膜充血水肿,贲门关闭,但镜体仍可顺利通过;食管测压显示食管下段高压带,吞咽时压力无下降。 3.鉴别诊断:贲门癌、弥漫性食管痉挛以及结缔组织病导致的食管硬化症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非手术治疗:

(1)口服药物:钙通道拮抗剂、硝酸盐制剂等。适用于不能耐受扩张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作为进一步治疗的准备治疗。 (2)局部注射肉毒碱:适用于高龄或不适于做扩张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作为扩张后的辅助治疗。 (3)球囊扩张:适用于药物治疗不满意、病情较重的病人,但不适于小儿及高龄患者。 2.手术治疗: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术或加胃底折叠术。适用于诊断明确,症状明显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 2.001贲门失弛缓症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4)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或胃镜。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食管测压,超声心动图(高龄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