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耳鼻喉科教学大纲

中医耳鼻喉科教学大纲

中医耳鼻喉科教学大纲
中医耳鼻喉科教学大纲

《中医五官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部分》教学大纲

总论

学时分配:3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1、与耳鼻咽喉关系密切的脏腑经络。

2、耳鼻咽喉病主要的病因病机。

3、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

4、耳鼻咽喉病常用的内治法、外治法。

熟悉:1、耳鼻咽喉局部四诊内容。

2、耳鼻咽喉病的针灸及其他疗法。

了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学科特点及发展简史。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强调与耳鼻咽喉关系最密切的脏腑,它们之间的所属、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关系;行经耳鼻咽喉的主要经络。

强调耳鼻咽喉病主要的病因病机特点:外因中的外伤、异物,内因中的官窍间疾病相传;病机中的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痰浊、瘀血导致的实证或虚实夹杂证。

强调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局部四诊与全身四诊相结合的原则。

强调耳鼻咽喉常用的内治法及相关药物、代表方剂;常用外治法。

一般讲解:

讲解耳鼻咽喉局部四诊,常见症状体征,针对它们特点的辨病与辩证。

讲解耳鼻咽喉的针灸及其他疗法。

简述学科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耳鼻咽喉疾病的病机特点、诊断原则及临床实际运用。

三、思考题:

1.简述耳鼻咽喉分别与其最密切的脏腑,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关系。

2.简述耳鼻咽喉的主要病因病机及其专科特点。

3.简述耳鼻咽喉常用内、外治法。

二、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耳的应用解剖,耳的生理功能(听觉功能、平衡功能)。

熟悉:外耳(耳廓、外耳道)、内耳(骨迷路、膜迷路)的解剖结构

了解:外耳、中耳、内耳的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中耳的应用解剖(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耳的生理功能(听觉功能、平衡功能)

一般讲解:

外耳(耳廓、外耳道)、内耳〔骨迷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膜迷路(膜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的解剖结构。

教学难点:中耳、内耳解剖;重要结构的空间形态及毗邻关系、生理功能。

三.思考题:

1.简述鼓室的6个壁。

2.中耳包括那几个部分?

3.耳有哪些生理功能?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第二节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腔的解剖(易出血区、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的组成

熟悉:外鼻的结构,鼻腔的生理功能。

了解:外鼻、鼻腔的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由外鼻、鼻腔、鼻窦构成,鼻腔的解剖,易出血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概念,鼻窦的组成(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前组鼻窦、后组鼻窦的组成。

一般讲解:

外鼻的解剖,外鼻、鼻腔的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鼻腔的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鼻腔外侧壁的重要结构、形态及生理。

三.思考题:

1. 易出血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概念。

2. 鼻窦可分那几对?前组鼻窦包括哪些,后组鼻窦包括哪些?

3. 鼻腔有哪些生理功能?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第三节咽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咽的分部(鼻咽、口咽、喉咽),咽淋巴环的构成;喉的软骨支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喉腔分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

熟悉:鼻咽、口咽、喉咽的结构(尤其咽隐窝、腺样体、扁桃体),咽、喉的生理功能。了解:咽、喉的血供、神经支配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咽的分部(鼻咽、口咽、喉咽),咽淋巴环的构成;喉的软骨支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喉腔分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

一般讲解:

鼻咽、口咽、喉咽的结构(尤其咽隐窝、腺样体、扁桃体),咽、喉的生理功能;咽、喉的

血供、神经支配,喉的韧带与肌肉。

教学难点:咽部的软组织间隙,喉前庭结构、吞咽动作协调完成所需步骤。

三.思考题:

1. 试述咽淋巴环的组成。

2.简述咽的生理功能。

3. 简述喉的生理功能。

耳科疾病

(一)耳廓痰包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耳廓痰包的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

熟悉:耳廓痰包的病因病机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

了解:耳廓痰包的外治法及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耳廓痰包的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

一般讲解:

耳廓痰包的病因病机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耳廓痰包的外治法及预防、护理要点。教学难点:耳廓痰包的诊断要点、病因病机。

三.思考题:

1.试述耳廓痰包的病机。

2.耳廓痰包的症候特点是什么?

3.简述耳廓痰包的内、外治法。

耳科疾病

(二)旋耳疮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旋耳疮的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

熟悉:旋耳疮的病因病理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

了解:旋耳疮与断耳疮的鉴别诊断;旋耳疮的外治及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旋耳疮的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

一般讲解:

旋耳疮与断耳疮的鉴别诊断;旋耳疮的病因病理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旋耳疮的外治及预防、护理要点。

教学难点:旋耳疮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病因病机。

三.思考题:

1. 旋耳疮的病因病理有哪些?

2. 试述旋耳疮的诊断要点。

3.风热湿邪犯耳与血虚生风化燥型旋耳疮在辨证、内治、外治方面有何不同?

耳科疾病

(三)耳疖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耳疖的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方法。

熟悉:耳疖的病因病机及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

了解:耳疖与脓耳的鉴别诊断;耳疖的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耳疖的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方法。

一般讲解:

耳疖的病因病机;耳疖与脓耳的鉴别诊断;耳疖的预防、护理要点。

教学难点:耳疖与耳疮、脓耳的鉴别诊断。

三.思考题:

1.试述耳疖的病因病理。

2.试述风热邪毒外侵与肝胆湿热上蒸的内治法则与方药。

耳科疾病

(四)耳疮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耳疮的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方法。

熟悉:耳疮的病因病机及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

了解:耳疮与耳疖、旋耳疮、脓耳的鉴别诊断;耳疮的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耳疮的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方法。

一般讲解:

耳疮的病因病机;耳疮与耳疖、旋耳疮、脓耳的鉴别诊断;耳疮的预防、护理要点。教学难点:耳疮与耳疖、旋耳疮、脓耳的鉴别诊断。

三.思考题:

1.试述耳疮的病因病理。

耳科疾病

(五)耳胀耳闭

学时分配:2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耳胀耳闭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熟悉:耳胀耳闭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耳胀耳闭的病因病机。

了解:耳胀耳闭的外治法、针灸疗法、其他治疗、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耳胀耳闭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一般讲解

耳胀耳闭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耳胀耳闭的病因病

机;耳胀耳闭的外治法、针灸疗法、其他治疗、预防护理要点。

教学难点:耳胀耳闭的病因病机,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

三.思考题:

1.试述耳胀耳闭的诊断要点。

2.耳胀耳闭常用的外治法有哪些?

耳科疾病

(六)脓耳

学时分配:2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脓耳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熟悉:脓耳的病因病机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脓耳的外治方法。

了解:脓耳与耳疖、耳疮的鉴别诊断;针灸治疗;预防与护理要点;脓耳预后及转归。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脓耳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一般讲解

脓耳的病因病机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脓耳的外治方法;

脓耳与耳疖、耳疮的鉴别诊断;针灸治疗;预防与护理要点;脓耳预后及转归。

教学难点:脓耳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脓耳的病因病机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三.思考题:

1.试述脓耳的诊断要点。

2.试述脓耳的辨证施治。

3.脓耳有哪些外治方法?

4.托里消毒散的药物组成和功效是什么?

5.脓耳在预防和调护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耳科疾病

(七)脓耳变证

学时分配:2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见的脓耳变证(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黄耳伤寒)的诊断要点。

熟悉:脓耳变证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法。

了解:脓耳变证外治法、西医治疗原则及预防护理、预后转归。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常见的脓耳变证(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黄耳伤寒)的诊断要点。

一般讲解:

脓耳变证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法;

脓耳变证的西医治疗原则及预防护理、预后转归。

教学难点:

脓耳变证(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黄耳伤寒)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三.思考题:

1.常见的脓耳变证有哪些?

2.如何诊断黄耳伤寒?

3.试述黄耳伤寒的辩证施治。

耳科疾病

(八)耳鸣耳聋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耳鸣耳聋的概念;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熟悉: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预防护理。

了解:国际通用的耳聋分级标准;耳聋的分类;耳鸣耳聋常用的针灸穴位及其他疗法(导引法)。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耳鸣耳聋的概念;诊断要点;各型耳鸣耳聋的局部及全身辨证要点;各型耳鸣耳聋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方药。

一般讲解:

国际通用的耳聋分级标准;耳鸣耳聋的病因病理;耳聋的分类;常用的针灸治疗及其他治疗(导引法);耳鸣耳聋的预防调护;预后及转归。

教学难点:

各型耳鸣耳聋的局部及全身辨证要点;耳鸣耳聋的病因病理。

三.思考题:

1. 耳鸣与耳聋的关系如何?

2.试述实证耳鸣耳聋的辨证施治。

3.试述虚证耳鸣耳聋的辨证施治。

4.耳聋左慈丸的药物组成和功效是什么?

耳科疾病

(九)耳眩晕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耳眩晕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方法

熟悉:耳眩晕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特别是梅尼埃病;耳眩晕的病因病机;

了解:耳眩晕与一般头晕、头昏等病症的鉴别;耳眩晕的针灸治疗;预防护理要点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耳眩晕的诊断要点;各型耳眩晕的局部及全身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常用方药。

一般讲解:

耳眩晕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特别是梅尼埃病;耳眩晕的病因病机;耳眩晕与一般头晕、头昏等病症的鉴别;耳眩晕的针灸治疗;预防护理要点

教学难点:

耳眩晕与一般头晕、头昏等病症的鉴别,耳眩晕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三.思考题:

1. 耳眩晕的症状特点是什么?

2. 试述耳眩晕的辩证施治。

3.半夏白术天麻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是什么?

4.耳眩晕发作期间护理上要注意哪些方面?

鼻科疾病

(一)鼻疔

学时分配:0.5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疔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方法及疔疮走黄的处理原则。

熟悉:鼻疔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

了解:鼻疔的外治及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疔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方法及疔疮走黄的处理原则。

一般讲解:

鼻疔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与疔疮走黄的症状和危险性;鼻疔的外治及预防护理要点。教学难点:疔疮走黄的症状和处理原则。

三.思考题:

1.试述鼻疔的症状及治疗。

2.试述疔疮走黄的症状及处理原则。

3.试述鼻疔的护理及预防。

鼻科疾病

(二)鼻疳

学时分配:0.5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疳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方法。

熟悉:鼻疳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病因病机。

了解:鼻疳的外治及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疳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一般讲解:

鼻疳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鼻疳的病因病机;鼻疳的外治法、预防与调护。教学难点:

鼻疳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病因病机。

三.思考题:

1. 鼻疳有什么临床特点?

2.试述鼻疳的辨证分型。

3.试述鼻疳的内、外治法。

鼻科疾病

(三)伤风鼻塞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伤风鼻塞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及外治法。

熟悉:伤风鼻塞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伤风鼻塞的病因病机。

了解:伤风鼻塞的针灸治疗、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伤风鼻塞的诊断要点、从局部及全身症状明确风寒、风热的辨证论治及外治法

一般讲解:

伤风鼻塞的定义,说明本病与内科感冒基本相同;风寒、风热两

型伤风鼻塞的病因病机;伤风鼻塞的针灸治疗、预防护理要点;预后及转归。

教学难点:

伤风鼻塞从局部及全身证候明确风寒、风热的辨证。

三.思考题:

1.试述伤风鼻塞的病因病理。

2. 试述伤风鼻塞的辨证治疗。

鼻科疾病

(四)鼻窒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窒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熟悉:鼻窒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鼻窒的病因病机。

了解:鼻窒的外治法、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窒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一般讲解

鼻窒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鼻窒的病因病机;鼻窒的外治法、针灸及其他治疗、预防护理要点、预后与转归。

教学难点:

鼻窒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论治。

三.思考题:

1.试述鼻窒的病因病理。

2.试述鼻窒的辨证分型及治疗。

鼻科疾病

(五)鼻槁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槁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熟悉:鼻槁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鼻槁的病因病机。

了解:鼻槁的外治法、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槁的诊断要点(鼻槁的主要临床症状及检查所见)、辨证分型治疗。

一般讲解

鼻槁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鼻槁的病因病理;鼻槁的外治法、针灸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及转归。

教学难点:

鼻槁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三.思考题:

1.试述鼻槁的病因病机。

2.叙述鼻槁的辨证及治疗。

鼻科疾病

(六)鼻鼽

学时分配:2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鼽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治疗。

熟悉:鼻鼽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病因病机;与伤风鼻塞的鉴别诊断。

了解:鼻鼽的外治、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鼽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治疗

一般讲解

鼻鼽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主要内因是肺、脾、肾之虚损;外因多为感受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致);本病与伤风鼻塞的鉴别要点。

本病外治方法、针灸及其他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及转归。

教学难点:

鼻鼽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病因病机。

三.思考题:

1. 鼻鼽的症状特征是什么?

2.试述鼻鼽与伤风鼻塞的鉴别。

3.试述鼻鼽的病因病理。

4. 试述鼻鼽的辨证治疗。

鼻科疾病

(七)鼻渊

学时分配:2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渊的定义、诊断要点、辨证分型治疗。

熟悉:鼻渊相关的西医疾病、鼻渊的病因病机;鼻渊的外治方法。

了解:鼻渊的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渊的定义、诊断要点、辨证分型治疗。

一般讲解:

鼻渊病因病机(《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鼻渊的外治方法;鼻渊针灸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与转归。

教学难点:

鼻渊诊断要点、辨证分型、相关外治法。

三.思考题:

1. 试述各型鼻渊的内治。

2.鼻渊的外治法有哪些?因注意什么问题?

鼻科疾病

(八)鼻息肉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息肉的诊断要点。

熟悉:鼻息肉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了解:鼻息肉的外治、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息肉的诊断要点。

一般讲解:

鼻息肉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鼻息肉的外治法、预防与调护;预后与转归。

教学难点:

鼻息肉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三.思考题:

1.试述鼻息肉的症状特点。

2.如何诊断鼻息肉?

鼻科疾病

(九)鼻衄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衄的急症处理方法、各型鼻衄辨证论治方法。

熟悉:鼻衄病因及其分类

了解:鼻衄的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衄的辨证分型论治;鼻衄的紧急处理方法;

一般讲解:

鼻衄的病因病机;鼻衄的诊断要点;鼻衄的针灸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与转归。教学难点:鼻衄的急症处理方法、各型鼻衄辨证论治、鼻衄的病因病机。

三.思考题:

1.试述各型鼻衄的辨证及治疗。

2.简述鼻衄的紧急处理方法。

3.接诊鼻衄患者时,应注意些什么?

鼻科疾病

(十)鼻损伤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损伤的诊断要点、辨证治疗。

熟悉:鼻损伤的病因病机。

了解:鼻损伤的外治法、鼻骨骨折的复位法;鼻损伤的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损伤的诊断要点、辨证治疗不同阶段及不同病情变化,采用不同外治方法及内治辨证用药的原则。

一般讲解

鼻损伤的病因病机;鼻损伤的外治法、鼻骨骨折的复位法;鼻损伤的预防与调护,预

教学难点:

鼻损伤的诊断要点、采用不同外治方法及内治辨证用药的原则。

三.思考题:

1.试述鼻损伤的常见症状及诊断方法。

2.试述鼻骨骨折的复位法。

鼻科疾病

(十一)鼻菌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鼻菌的诊断要点。

熟悉:鼻菌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治疗;

了解:鼻菌的外治法、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鼻菌的诊断要点。

一般讲解

鼻菌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鼻菌的外治法、预防与调护;预后与转归。教学难点:

鼻菌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

三.思考题:

1. 试述鼻菌的诊断要点。

2.试述鼻菌的辨证分型治疗。

咽喉科疾病

(一)喉痹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喉痹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熟悉:喉痹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喉痹的病因病机。

了解:喉痹的外治法、针灸及其他治疗,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喉痹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一般讲解

喉痹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喉痹的病因病机(风热喉痹、风寒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喉痹的外治法、针灸及其他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与转归。

教学难点:

喉痹的病因病机(风热喉痹、风寒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喉痹的外治法、针灸及其他治疗。

1.试述喉痹的诊断要点。

2. 试述喉痹的辨证分型论治。

咽喉科疾病

(二)乳蛾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乳蛾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熟悉:乳蛾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乳蛾的病因病机。

了解:乳蛾的外治法、针灸及其他治疗(扁桃体烙治法、啄治法),预防护理要点,乳蛾的并发症。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乳蛾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一般讲解:

乳蛾的定义及与之相应的西医疾病;乳蛾的病因病机(风热乳蛾、虚火乳蛾);鉴别诊断,乳蛾的外治法、针灸及其他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与转归。

教学难点:

乳蛾的病因病机(风热乳蛾、虚火乳蛾);鉴别诊断,乳蛾的外治法、针灸及其他治疗。三.思考题:

1. .试述乳蛾的诊断要点。

2. 试述乳蛾的辨证分型论治。

3. 乳蛾有哪些外治方法?

咽喉科疾病

(三)喉痈

学时分配:2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喉痈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方法

熟悉:喉痈的定义、常见的喉痈病(喉关痈、会厌痈)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中医病因病机

了解:里喉痈、颌下痈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喉痈的外治、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喉关痈、会厌痈的诊断要点,喉痈的辨证论治。

一般讲解

喉痈的定义,中医病因病机,里喉痈、颌下痈的诊断要点,喉痈

的外治法,针灸疗法,预防与调护,预后及转归。

教学难点:

喉痈中医病因病机,里喉痈、颌下痈的诊断要点。

1.常见的喉痈有哪几种?

2.对喉痈如何辨证施治?

3.对里喉痈患者,在检查和处理时要注意什么?

咽喉科疾病

(四)喉喑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喉喑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熟悉:喉喑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喉喑的中医病因病机

了解:喉喑的外治法、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喉喑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一般讲解

喉喑的定义及其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喉喑的中医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喉喑的外治法,针灸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及转归。

教学难点:

喉喑中医病因病机,鉴别诊断。

三.思考题:

1.试述喉喑的辨证分型论治。

2.简述喉喑的预防及护理要点。

咽喉科疾病

(五)急喉风

学时分配:2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急喉风的定义,诊断要点(临床症状、呼吸困难的分度)。

熟悉:急喉风与之相关的西医疾病、急喉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西医治疗原则。了解:急喉风的外治法及其他治疗(气管切开术);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急喉风的定义,诊断要点(病史、临床症状、呼吸困难的分度)

一般讲解:

急喉风的中医病因病机,鉴别诊断,辨证分型论治,西医治疗原则(明确本病的严重性,注意本病病情变化的不同程度及应采取各种治疗措施);急喉风的外治法,针灸疗法其他治疗(气管切开术),预防与调护,预后及转归。

教学难点:急喉风的中医病因病机,鉴别诊断,辨证分型论治。

三.思考题:

1.何谓急喉风?

2.如何治疗急喉风?

3.简述急喉风呼吸困难的分度标准。

咽喉科疾病

(六)梅核气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梅核气的定义,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熟悉:与梅核气相关的西医疾病,梅核气的中医病因病机

了解:梅核气的外治法,针灸疗法及其他治疗,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梅核气的定义,诊断要点,辨证分型论治。

一般讲解:

梅核气的中医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外治法,针灸疗法及其他治疗,预防与调护,预后及转归。

教学难点:梅核气辨证分型论治。

三.思考题:

1,简述梅核气的病因病理。

2. 梅核气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试述梅核气的辨证分型论治。

咽喉科疾病

(七)喉癣

学时分配: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喉癣的定义,诊断要点。

熟悉:喉癣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

了解:喉癣的鉴别诊断,外治法,预防护理要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

喉癣的定义,诊断要点。

一般讲解:

喉癣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鉴别诊断,外治法,针灸疗法,预防与调护,预后及转归。

教学难点:喉癣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鉴别诊断。

三.思考题:

1. 喉癣相当于西医那种疾病?

2. 试述喉癣的诊断要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02 课程代码:01400052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4.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养生与治疗的原则(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即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配合多媒体教学。课时共计64学时。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绪论(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等。 自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色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自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8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熟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了解精气学说。 自学: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气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基本概念:包括精概念的源流。 (二)气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概念的源流。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气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口腔组织病理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七、五年制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 课程号:50300540(7年制)50301140(5年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联系医学基础和口腔专业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它的内容包括了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胚胎发生和组织形成,包括了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组织发生和临床病理表现。口腔组织病理学涉及面广、内容深刻,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解领会能力。针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特点,和其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规划。首先本课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对牙齿的发生、组织特点以及颌面部组织的发生和组织特点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并且在每堂大课后均有同等学时的实验课程,通过大课多媒体系统和实验课显微图像互动教学系统相结合,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理论。长期以来,我们在大课讲授和实验课指导相辅中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工作,并且随着教学设备和方法的改进,这样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教学实验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学生通过听课、实验室实习、电教图像观摩、自学、教师辅导、实验课和笔试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 口腔组织胚胎学 一牙釉质、牙骨质 1目的要求: ①掌握牙釉质和牙骨质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 ②掌握釉质中有机物集中处的组织学现象 ③熟悉了解釉质的生活代谢及超微结构特征,了解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釉牙骨质界和釉牙本质界 2讲课内容: ①釉质和牙骨质的理化性质 ②牙釉质和牙骨质的组织结构及有机物集中的组织学现象 ③牙釉质的增龄变化、临床应用;牙骨质生物学特性及釉牙骨质界、釉牙本质 界 3实验内容: ①牙齿纵磨片 ②牙齿横磨片 二牙本质、牙髓 1目的要求: ①掌握牙本质和牙髓的组织结构及前者的理化特性 ②掌握牙本质中钙化程度差异的组织学现象及反应性变化 ③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及感觉、熟悉牙髓的增龄变化 2讲课内容: ①牙本质的理化特性 ②牙本质牙髓的组织结构、功能及反应性变化;牙本质钙化差异的组织学现象 ③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和感觉 3实验内容: ①牙齿纵磨片 ②牙齿横磨片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或简答: 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刘完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 2.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 ,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础。 4.内感阴证:是王好古在“内伤三阴”基础上提出的,指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之气等,内伤厥阴、太阴和少阴三阴经而产生的阴寒病证。 5.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些疾病。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 6.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际发病情况,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主。正气;客。邪气。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在疫病传变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 8.逆流挽舟法:喻嘉言对夏秋感受热、暑、湿气而成痢疾,治疗主张“必从外而出”,所以用汗法,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引其邪出之于外,这便是他治疗痢疾的独特见解,称为“逆流挽舟”法,其主剂采用人参败毒散。 9.治形论:张景岳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 ,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务。他说“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常用药物以熟地黄为主。 10.(邪伏)膜原:邪从口鼻而入,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11.畜鱼置介:喻嘉言将“同气相求”的原理,联系到人身的疾病,他指出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是因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 ,从而维持着阴阳相抱而不脱的平衡状态。 12.阳化内风说:是叶天士在前人论述中风病的基础上,提出的肝风内动而致中风观点,他认为“阳化内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 ,指出这种肝风内动,“非外来之邪”。 精彩文档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医中药学基础 英文名称: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herbology 课程号(代码):50506225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42 学分:2.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为主线,通过本课程学习,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气血津液及的脏腑含义及内容,熟悉各脏腑及气血津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容及各种致病邪气的特点。 2.熟悉辨证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药学的性能的含义以及包含内容;掌握药物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4.记忆各节掌握中药的功效及部分药物的主治病证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上篇中医学基础 教学内容 1.绪论 1.1中医药发展简史。 1.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2.1整体观念。 1.2.2辨证论治

1.3.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2.阴阳五行 2.1阴阳学说 2.1.1阴阳的基本含义 2.1.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2五行学说 2.2.1五行的基本含义 2.2.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气血津液 3.1气的含义及分类、运行及生理功能 3.2血的含义、生成与运行及生理功能 3.3津液的含义、生成与输布排泄及生理功能 3.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脏腑经络 4.1五脏 4.1.1心的生理功能 4.1.2肺的生理功能 4.1.3脾的生理功能 4.1.4肝的生理功能 4.1.5肾的生理功能 4.2六腑 4.2.1胆的生理功能 4.2.2胃的生理功能 4.2.3小肠的生理功能 4.2.4大肠的生理功能 4.2.5膀胱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 pathology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适应及变性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光镜及电镜特点)。 2、掌握坏死的概念以及各种坏死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3、了解和掌握细胞损伤和适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 (1)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 (3)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2. 细胞、组织的损伤 (1)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2)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3.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1)变性 ①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③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熟悉其病理变化。 ④掌握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了解其病理变化。 ⑤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 ⑥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细胞死亡 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 ②熟悉坏死的结局。

③掌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掌握再生概念、类型、调控及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 3、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 (二)教学内容 1.再生 (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 (2)熟悉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修复的概念 2.细胞的生长和调控 了解再生的调控及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概念和作用。 3. 纤维性修复 (1)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3)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了解其对机体的作用。 4. 创伤愈合 (1)掌握骨折愈合的过程。 (2)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定义,它们的类型、病变特点、结 局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病理联系。 3、了解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中医各家学说

第一章总论知识点 1.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著作是:《黄帝内经》 2. 后世医家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发挥各家学说的基础是:①社会的需要②对前人医学成就的继承③个人勤奋④哲学理论基础 3.《礼记》所说的“三世医学”是指:《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 4. 中医哪些著作被称为“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5.《四库全书》认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6.哪部著作奠定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 7. “方书之祖”是指何书:《伤寒杂病论》 8. 六经辨证法则是何人所创:张仲景 9. 医经七家是哪几家:《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黄帝内经》《黄帝外经》 10.伤寒学派宋以前伤寒八大家代表医家是谁,他们的著作分别是什么: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11.仲景方的特点:①辨证精细、结构严谨;②用药精专、直取无旁;③取效佳捷、误投坏病 12.中医四大家是指哪几位:张仲景、李杲、刘完素、朱震亨 13. “胃烂发斑”之说是谁的观点:华佗 14. 史称“金元四大家”的是哪几位: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李杲 1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药多偏于:辛香温燥 16. 河间学派的代表医家是:刘完素 17. 河间学派研究的课题主要是:火热论 18.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是:张元素、李杲 19.攻邪学派的代表医家是:张从正 20. 丹溪学派研究的中心课题是: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 21.完善脏腑辨证的医家是:张元素 22.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有哪些: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23.“命门”是哪部书提出来的,观点是什么:《灵枢》“命门者,目也”;后世医家又提出哪些观点:《难经》“左肾,右命门”;孙一奎“命门乃肾间动气”;赵献可“两肾之间为命门” 24. 金元医家中受运气学说影响的代表医家有:刘完素、张元素 25. 金元医家中受理学思想影响的代表医家是:朱震亨 第二章伤寒学说及其学派知识点 1. 伤寒学派的搜集整理阶段位于:晋唐时期 2. 伤寒学派的深入研究与学派形成阶段位于:宋金时期 3. 伤寒学派的发展、兴盛阶段位于:明清时期 4.对《伤寒论》进行搜集、整理与编次的代表医家是:王叔和 5. 首创“方证同条”研究伤寒先河的医家是:孙思邈 6. 朱肱研究伤寒创立了什么观点,其实质是什么:①首论六经经络学说;②首倡临证先辨病后辩证之说;实际上是从辨证论治方面研究《伤寒论》的医家 7. 朱肱有关伤寒的著作是:《南阳活人书》 8. 许叔微:以“八纲辩证”概括伤寒,是一种提纲挈领的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doc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中医、中西医、针推、中医骨伤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前言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今后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按72学时设计,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学、讨论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木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3、了解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要点】 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学的基木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木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木内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木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木内容; 4、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木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概念的形成; 3、掌握占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病理学(Pathology)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包括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原理和本质,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本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学时,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实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具备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新进展及新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即对教材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理论教学部分 绪论 1.3. 目的要求: 了解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基本任务。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2.4. 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目的要求: 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熟悉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及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 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2.教学内容: (1)(3)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2)(4)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目的要求: 熟悉修复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掌握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熟悉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瘢痕组织的形态,熟悉其对机体的作用。 掌握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

总论: 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局方》温燥 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 明温补 清寒凉 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荜茇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 神膏: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言 【开设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21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7种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采用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中药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式】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专业使用) 冃u m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实践依据。因此,病理学被称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诊断又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的一部分。许多疾病往往须借助病理学的研究、检查才能得出结论,如脱落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本大纲内容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原则,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病变,为学生的后期临床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

体现当今病理学的最新进展,适当地介绍一些新的尤其是分子病理学方面的理论, 强调临床和病理的结合。加强了病理学总论的讲授和减少了各论中学生在后期临床 课程学习中将重点介绍的疾病。 目录 绪论 ........................................... ...... (-1-)- 第一章 血液循环障碍 ................................... (T)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 (1) 第三章炎症 ........................................ ::……(-2) 第四章肿瘤总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 (? 2)……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 ............ (3) ....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3)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4)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 5)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5)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 6) 第十二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6)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 4."5周学时:5课程性质: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的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 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 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 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教学参考书: 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开课学期: 春季。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910 11 12

病理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萎缩的概念:生理性与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的原因及分类(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萎缩)、形态变化与影响。 二、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 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 细胞水肿(水变性):概念、病变特点、原因及发生机制、结局。 脂肪变:概念、病理变化、病因的发生机制及结局。 玻璃样变:概念、分类(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病变特点、产生机制与结局。 二、不可逆性损伤- 坏死 坏死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镜下改变及早期坏死组织肉眼观察特征)、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坏疽的概念、病因、类型(干性、湿性及气性坏疽)、病变特点。 坏死的结局:细胞溶解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三、细胞调亡和细胞老化的概念。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修复的概念与意义 一、再生 再生的概念、分类(生理性与病理性、完全与不完全性)。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组织、纤维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管、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概念、作用及结局、疤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不利后果。 三、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的概念: 创伤愈合的类型: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特点。 四、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的四个阶级: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的特点。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全身性和局部性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类型(全身性与局部性)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 充血的概念、类型(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淤血)。 局部性与全身性淤血的原因。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doc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doc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为学习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阴阳五行学说,掌握和了解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主要病理表现,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 绪论 ,要求, 1、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2、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特点 ,内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药的起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要求, 1、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2、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自学)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自学) 第二章藏象 ,要求, 1、掌握五脏六腑的功能 2、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 ,内容, 第一节藏象学说的概论 第二节五脏 一、心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 ,附,心包络 二、肝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三、脾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四、肺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五、肾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第三节六腑一、胆;二、胃;三、小肠;四、大肠;五、膀胱;六、三焦生理功能第四节奇恒之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