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公司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筹划技巧分析报告

案例公司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筹划技巧分析报告

案例公司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筹划技巧分析报告
案例公司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筹划技巧分析报告

公司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筹划技巧分析

使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较低的税率,尽量避免临界所得进入高档税率区。

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为了实现税收调节功能,在税种设计时有意而为,纳税人充分利用这些条款,做到应免不漏,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充分进行事前筹划。纳税筹划应坚持事前筹划,要有超前性和目的性,必须在工资薪金发放之前进行筹划,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工薪个税的因素,系统地对各项人工成本的支付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依法筹划工薪个税,在于把握节税与避税、偷税、欠税、抗税、骗税的界限,特别是节税与偷税。《税收征管法》对除

避税外的上述行为进行了界定。一些常规的操作手法,若以不恰当的发放实物性工资又不扣缴个人所得税,不是合法的避税。而企业利用福利费、抚恤费、救济费、外国来华人员的非货币化的住房补贴等税收优惠,则是合法的税收筹划。

2.综合效益原则

纳税筹划不能孤立进行,如果工薪个税筹划取得了节税效果,却增加了其他方面的支出,这样的纳税筹划就值得商榷。

3.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

对工薪个税进行税务筹划时还必须考虑其风险性。因为涉税的环境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国家宏观的经济环境、税收政策、工资薪金个税的客观条件都在变化。所以可能造成原来筹划好的方案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动而影响筹划的效果,甚至给纳税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企业在向职工支付工资薪金,对职工工薪个税进行筹划,在考虑收益的同时也要将风险因素考虑进去,采取适当的措施,趋利避害,争取最大的收益。

三、职工工资薪酬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几个问题

(一)保持各月货币性工资的均衡性

一般而言,各个单位职工的基本工资比较稳定和均衡,但由于各个企业经营情况差别较大,各个岗位的工作进度和强度各异,因此,其绩效工资和月度奖金多与工作量和业绩相结合,出现各月波动起伏的状况。这种安排虽然能够反映职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状态,但是往往税收负担会增加,这就要求企业在年初应做好人工成本总量测算以及每层级职工收入的测算,合理安排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以及奖金的发放。对于绩效工资以及奖金的发放,一方面要考虑管理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兼顾职工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问题。笔者建议根据以往工作业绩完成规律,将绩效工资分成三至四个层次,对大部分可以完成的部分,各月均衡发放;对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均衡发放;对完成较为困难的部分,可以考虑按照考核期限和考核结果集中发放,但所占的比重应加以控制。这样操

作使得各月工资、薪金、奖金以及津贴等各类应税收入基本保

持均衡。当然,均衡发放并不一定要求每月工资绝对额相等,

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每月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相等,避免工资

薪金的非均衡化使得税率“爬升”,从而使得职工达到税后收

益最大化。

(二)月职工薪酬与年终奖税收安排

1.年终奖的计税规定

从心理期望看,职工都希望年终发放的奖金数量愈多愈好,但从筹划的角度看,发放年终奖要充分考虑税收成本问题,更

关注税后收入。

从年终奖的计税方式可以看出,虽然年终奖先除以12再确定适用税率,但是只扣除了1个月的速算扣除数,因此在对年

终奖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实际上只有1个月适用了超额累进税率,另外11个月适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

2.年终奖收入增长与税负分析

由于年终奖适用的税率相当于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

率的特点除了税负重以外,第二个缺陷是各级距临界点附近税

率和税负跳跃式上升,从而造成税负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如果全年奖金除以12个月后的数值靠近不同税率的临界点,会出现获得奖金多反而收入少的情况。经过测算,年终奖收入

增长幅度低于税负增长幅度的范围见下表。

安排的年终奖是无效的,名义上年终奖数量增加,

但完税后职工个人税后收入却减少了。因此,企业在安排年终

奖金时,应回避“无效奖金区间”。若年终奖恰巧处于“无效

奖金区间”的话,可以将该部分奖金以工资薪金的形式发放,

规避年终奖金的超额负担。

3.合理匹配工资薪金与年终奖的区间结构

在职工收入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应科学安排月度工资和一

次性奖金的发放比例,找到工资和奖金之间税率的最佳配比,

5

从而有效降低税率和个人所得税负担,从而使工资、奖金所得最大限度地享受低税率。

员工月工资尽量达到法定的费用减除标准3500元以及员工个人缴纳的“三险一金”,其次再考虑发年终奖,这样可以依法少缴税。

由于工资薪金按月计税,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按一个月工资薪金计税,而且,以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后的商数来确定税率,因此,对于劳动关系和年收入较为稳定的员工,可以将年应纳税所得总额对半分,目的是使得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年终奖适用税率相同,计算应纳税额。

(三)职工工资薪金货币化与福利化的税收安排

工资薪金福利化是指支付工资、薪金的单位为员工确定适当的而不是较高的名义工资,然后以税法允许的各种福利补贴的方式保证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而且不直接将各种补贴款货币化,以工资薪金形式发放给纳税人,而是由企业支付、纳税人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一般而言,员工福利所得可以区分为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两种,这两种福利的税收政策有所区别。

1.法定福利。法定福利主要包括“三险一金”,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根据《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以及《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

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等有关税收文件规定,企事业单

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

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

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中扣除。

鉴于此,企业尽量权衡实际发放的货币性工资以及对未来

生活保障而扣缴的“三险一金”统筹安排,合理设计“三险一金”缴费比例,用足“三险一金”的税收优惠。

2.企业福利。企业福利一般表现为实物形式补贴或变相的

其他福利安排及多方位的保障,通过降低员工的生活成本及税

收成本,提高员工实际收入。对于这些补贴,是否可以免税,

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一般而言,生活补助可以免税。根

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及其《实施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

免纳个人所得税项目中包括福利费。免税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

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

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根据《国家税

务总局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

155号)规定,生活补助费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给纳税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难,其任职单位按国家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向其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企业安排福利要注意免税福利费的界限,首先,不能从超出国家规定的比例或基数计提的福利费、工会经费向职工个人支付各种补贴、补助;其次,要避免采用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

除此之外,企业可以提供假期旅游津贴、员工健身、娱乐休闲场所等福利设施;提供免费午餐和交通工具;职工及家属医疗支出给予保障;企业为职工子女教育及就业的安排;加强职工培训和学习;等等,全方位提供单位的“准公共产品”,这样设计,可以抵减职工的工资薪金收入,缩小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税基。对于纳税人来说,这只是改变了自己收入的形式,自己能够享受到的收入效用并没有减少,同时由于这种以福利抵减收入的方式相应地减少了其承担的税收负担,实际收入可能提高。

(四)货币化工资和股权激励性工资的税收安排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薪酬政策,能通过股权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捆绑,引导个人作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

1.股权激励的涉税政策规定

关于股权激励税收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所属税目、计税方式、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应纳税额计算等。

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后,根据激励对象的所处状态,分为施权、行权、持有、转让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税收政策规定各有特色。

2.股权激励税收负担分析

鉴于股权激励的税收政策,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负担需要从公司和员工两个层面分析。从公司层面看,作为公司薪酬计划或职工薪酬制度的组成部分,公司应从员工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方面考量。

首先,上市公司应根据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将货币性工资与股权激励性质的工资合理匹配,避免货币性工资较高,公司员工个人所得税税负爬升,即将部分薪酬以货币性工资发放,满足员工即期需求的货币保障,同时,将部分薪酬设计为股权激励,一方面降低员工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也将其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有机结合。其次,应尽量选择境内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根据《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号)和《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规定,员工将行权后的股票再转让时获得的高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的差额,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的征免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个人买卖境内上市公司股票的差价收入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转让境外上市公司的

股票而取得的所得以及转让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没有相关税收优惠,因此,应选择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从员工层面看,个人可以随着证券市场行情的波动,正确选择行权及转让的时机。简而言之,按照“低价行权、高价转让”。“低价行权”可以缩小行权价与行权日该种股票市价之间的差距,降低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高价转让”享受转让境内上市公司股票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其次,正确选择持有时间,根据股票市场及资金运作情况,尽量规避持有时间不超过1个月而全额缴纳“股息”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由于股票期权行权时涉及“工资薪金”,持有时涉及“股息、红利所得”,转让时涉及“财产转让所得”这三类不同类型的所得,因此,如何使这三项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的总和最小化,并与货币化工资合理匹配是上市公司及其员工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应关注的关键问题。通过上述时机的把握,控制工资薪金、财产转让所得和股息、红利所得的整体税负。由于上述三类所得中,金额较大的是行权时公开市场成交价与施权价的差额和转让股权时与行权时公开市场成交价的差额,而对于持股比例不高的一般股东而言,行使后的股息、红利所得所占比重较小,而且很难对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和实务施加足够大的影响,因而这方面的筹划空间并不大。为此,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筹划应重点关注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和再转让

时的“财产转让所得”的应纳所得税款的合计数如何才能达到最小化。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交通、通讯补贴

风险描述:企业为员工以货币或报销方式发放的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未与员工当期的工资薪金合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扣缴个人所得税。

重点核查:查核福利费和其他费用科目中的交通、通讯费用、员工餐费及附件,核实是否为个人所得;重点核查管理费用科目,区别非正常燃油费开支。

检查科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应付职工薪酬

政策依据:国税发[1999]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

四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55号)第二条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股权激励

风险描述:在上市企业员工取得不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的差额,行权时企业未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重点核查:“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上市企业员工取得不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的差额,是否存在行权时未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检查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国家税

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2号。

59、个人所得税-利息股息红利-职工分红

风险描述: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全额扣缴个人所得税的错按“工资、薪金”所得扣缴。如:员工因拥有股权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应税所得;又如:下属三产公司职工的入股分红。

重点核查:员工是否拥有本公司股权。如果有,是否有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所得,检查“应付利润—应付股利”、“利润分配—应付股利”等账户,核实对支付给职工个人的股息、红利、利息是否全额计算扣缴税款,适用税目是否正确。检查科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代缴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政策依据:财税[2005]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十条;《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

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

60、个人所得税-股票期权

风险描述:当员工在行权时未对所得性质进行区分,造成适用税目错误(实施股票期权计划授予该企业员工的股票期权所得,行权前转让时或者行权时未按“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行权后转让时未按“财产转让”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

重点核查:员工是否参与股票期权计划。如果有,取得的所得是否按税法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重点核查“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上市企业员工取得不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的差额,是否存在行权时未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检查科目:应付职工薪酬、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股本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

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国家

税务总局关于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5〕482号)《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461号)

65、个人所得税-外部劳务人员报酬

风险描述:A、聘用外部独立劳务人员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费用(如:管理费用中列支的独立咨询费、审计费、法律顾问费以及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的专家讲课费等,未按照“劳务报酬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B、直接对外部劳务派遣人员发放的工资、福利等支出,未按照“工资薪金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重点核查:企业人员名册、人员工资单、“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科目,特别是咨询费的支出重点审阅,必要时调取相关合同,也可以向第三方进行调查看是否存在企业向外聘人员支付工资、福利费,未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检查科目:应付职工薪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0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121号)53、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一次性补偿

风险描述:企业在发放个人因解除劳动关系而支付给个人的一次性补偿费(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时,存在未按规定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重点核查:“职工工资薪酬”科目,看是否列支一次性补偿费,查看对应属期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看是否存在按规定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检查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等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

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

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7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

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

54、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一次性奖金

风险描述:A、将非房改房业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

住房给员工,员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属于个人所得税

应税所得,未能按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税办法,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B、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超过一次使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分解计算方法扣缴个人所得税。

重点核查:A、“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是否存在企业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B、“职工工资薪酬”科目是否列支奖金,查看对应属期个人所得税申

报表,看是否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计算纳税,是否存在多次使

用一次性奖金政策少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检查科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应付职工薪酬等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离退休人员取得单位发放离退

休工资以外奖金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8〕72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

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

53、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一次性补偿

风险描述:企业在发放个人因解除劳动关系而支付给个人的一

次性补偿费(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

其他补助费用)时,存在未按规定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重点核查:“职工工资薪酬”科目,看是否列支一次性补偿费,查看对应属期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看是否存在按规定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检查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等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

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

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7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

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

54、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一次性奖金

风险描述:A、将非房改房业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员工,员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未能按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税办法,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B、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超过一次使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分解计算方法扣缴个人所得税。

重点核查:A、“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是否存在企业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B、“职工工资薪酬”科目是否列支奖金,查看对应属期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看是否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计算纳税,是否存在多次使用一次性奖金政策少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检查科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应付职工薪酬等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离退休人员取得单位发放离退

休工资以外奖金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8〕72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

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收入-费用=利润,如何少纳企业所得税? 少纳企业所得税的方式应该从收入与费用两个方面入手。 关于收入: 事实上纳税与开具发票存在必然的联系,开票必然纳税,而收入又是开票的前提,现阶段不用开票的情形很少,所以利用不开票来规避收入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少。 关于成本:体现在损益中的成本主要是营业成本,营业成本一般可划分为三大类,一个是制造成本;一个是购进成本;一个是劳务成本,因而要想使利润边少,必然要求提高营业成本,如何人为提高成本要结合企业的营业特点和所属行业来进行。 关于费用:费用是对所有企业都普遍存在的,种类多样化,支出的可操做性广泛,因为多是企业所得税偷逃和规避的重点。 经典财税讲解28种操作手段…… 核心提示:核定征收之前,相关的费用、材料、成本,即使没有发票也可以虚拟入帐,特别是原材料,可虚拟进货领用,然后进入成本,进行核定后,相对减少帐面利润。这种方法可以加大生产成本。费用也可如次操作。可将公司之前领用的原材料假设有一部分没有发票购进而直接领用;就有发票的部分转到后期查帐征收时候再进行领用。可至少变相增加成本10%。以后操作方面就需要公司多开材料发票或进行委外加工发票,虚拟加大生产成本。这种操作上目前很多企业在用,需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确保生产成本在50%左右。并注意稳定性。。 01、工资薪金社保 A、在操作上首先要符合税法上规定的形式的要件; B、签定虚拟用工合同每月申报个税即可;不一定要交纳社保(具体人数自己掌握) C、对于一些签定虚拟合同的员工可做辞退处理,给予补偿这个可在税前列支 D、根据公司的营业业绩可增加10人左右,每人按3000左右设定标准,一年可多列支36万费用。 E、至于新增员工社保问题可在年检上做假的报表进行,目前很多企业都这样做,可行。

案例报告国际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最新资料,WOR文档,可编辑】

[案例1] . A国,并在B国、C国、D国分设甲、乙、丙三家子公司。甲公司为在C国的乙公司提供布料, 假设有1000匹布料,按甲公司所在国的正常市场价,成本为每匹2600元,这批布料应以每匹3000元岀售给乙公司; 再由乙公司加工成服装后转售给D国的丙公司,乙公司利润率20% ;各国税率水平分别为:B国50% ,C国60% ,D国 30%该跨国公司为逃避一定税收,采取了由甲公司以每匹布2800无的价格卖给D国的丙公司,再由丙公司以每匹 3400无的价格转售给C国的乙公司,再由C国乙公司按总价格3600000元在该国市场岀售。 : (一)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 =(3000-2600)X 1000 X 50%=200000 (元) =3000 X 20%X 1000 X 60%=360000(元)则对此顶交易,诊跨国公司应细所得税额合il =200000十360000= 560000(元) (二)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 甲公司应纳所得税=(2800 —2600)X 1000 X 50%=100000(元) =(3600000 —3400000)X 60%=120000(元) =(3400 —2800)X 1000 X 30%=180000(元)则该跨国公祠应纳所得税id =100000+120000+180000=400000(元) :560000-400000=60000 (元) . B、CD三国税负差异的存在,给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转移税负提供了前 提。 [案例2] A国的跨国甲公司在B国和C国有乙、丙两家子公。乙公司当年盈利3000万元,按5%的固定股利率,年终应向甲 公司支付股息:3000 X 15%= 150万元;公司当年盈利2000万元,按4%的固定股利率,年终应向甲公司支付股息征收20%的所得税。为逃避这部分税收,乙公司、丙公司将市场价值400万元和200万元的商品公别以250万元、120万 元卖给了甲公司,以代替股息支付。 我们来力析这样做的避税敕应: 〔■)正宿支廿股刑吋的慨负: 150万元X 20 %= 30万元 80万元X 20%= 16万元 30+ 16 = 46万元 乙、丙公司将商品以低价售给甲公司,甲公司从中获得与股息等值的回报,乙丙公司因支付方式改变,且无盈利,既可避免所得税,又不必纳预提税。 [案例3] 甲国国内梯泅:;?楚対共汇川垃外的股息、礼息等W咐纵征收20%的预提税;乙国税法则规定对其汇岀境外的股息、利息等所得征收30 %的预提税。同时为协调甲、乙两国税收利益,两国签订税收协定,规定发生在两国之间的同类所得只征收5%的预提税。今有丙国A公司贷款给甲国B公司,每年B公司需向A支付200万美元的利息;为减轻预提税负,A公司在乙国租用一个邮箱,冒充乙国居民,使利息的预提税税度由20%降为5%。 这是A川I邯箱方讥滥川:锐収I』卜尢避:锐的-种方我。按A公司在两国的正常身份,200万美元利息应纳预提税40万美元;冒充乙国居民后,仅负担预提税10万美元。 [案例4] A国甲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权,研制费用为20万美元,有效年限为20年。甲公司欲将此项专利转让给B国的子公司乙,因为A l、B国市场上无同类专利可比价格,双方将转让价格定为6万美元,转让期为10年。B国乙公司又在本国 市场上以10万美元的价格将此项专利转让岀去。又知A国所得税税率为15%,B国所得税税率为30%,毛利率为20%成 本分摊率为60%o : 因列此项专利权无M场I『比价诲:I J按组成;U场你恪来确朮共价格C =成本X分摊率X毛利率)X转让年限/有限后限=4.8(万美元) A国甲公司应纳所得税=4.8万X 15%=7200(美元) B国乙公司应纳所得税=(10-4.8)X 30%=15600(美元) :7200+15600=22800(美元)

税收筹划案例及分析

《税收筹划》教学案例 一、增值税筹划案例 案例1 销售激励方式的税收筹划 一、基本案情 海岛时装经销公司以几项世界名牌服装零售为主,商品销售平均利润为30%。他们准备在2009年春节期间开展一次促销活动,以扩大该企业在当地的影响。经测算如果将商品打八折让利销售,企业可以维持在计划利润的水平上。在促销活动的酝酿阶段,企业的决策层对销售活动的涉税问题不甚了解,于是他们向海风税务师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提出咨询。 为了帮助该企业了解销售环节的涉税问题,并就有关问题做出决策,海风税务师事务所的专家提出三个方案进行税收分析:方案一:让利(折扣)20 %销售,即企业将10 000元的货物以8 000元的价格销售;方案二:赠送20%的购物券,即企业在销售10 000元货物的同时,另外再赠送2 000元的购物券,持券人仍可以凭购物券购买商品;方案三:返还20%的现金,即企业销售10 000元货物的同时,向购货人赠送2 000元现金。企业决策者根据不同促销方案的涉税情况做出决策。 二、分析点评 (一)筹划分析 现以销售10 000元的商品为基数,公司每销售10 000元商品发生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工资和其他费用600元。具体计算分析如下: 方案一:让利20%销售商品。 因为让利销售是在销售环节将销售利润让渡给消费者,让利20%销售就是将计划作价为10 000元的商品作价8 000元(购进成本为含税价7 000元)销售出去。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税利情况是: 应纳增值税额=8 000÷(1+17%)×17%-7 000÷(1+17%)×17% =1162.39-1017.09 =145.30(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8 000÷(1+17%)-7 000÷(1+17%)-600]×25% =63.68(元)

税收筹划案例报告

商场促销方式的筹划 —XX百货公司的税收筹划 一、案例背景 (一)公司状况 XX百货公司创立于1997年5月,是香港XX百货集团在大陆设立的第十三家百货公司。公司秉承“改革、速度、创新”的企业集团经营行动方针,以专业、系统的管理制度,在西安零售市场创下了傲人业绩。现在公司的经营面积已达到23000平方米。经营品种有家电、服装、鞋包、黄金珠宝、食品、化妆品、日用品、文具等6万多种,附设休闲项目有美容、儿童乐园、书城及餐厅。公司现有员工700名,其中管理人员50 余人。 (二)行业特征 XX百货公司属于商贸行业,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百货业目标客户群体较超市目标群体更容易冲动消费; 2、百货商店的特点是单品数量多,挑选性和时尚性强; 3、品类趋向高档,附加值高,而非价格最高; 4、产品生命周期短,季节性强; 5、库存周速度转慢,存货削价幅度大; 6、综合毛利率高。 (三)行业环境 1、潜在新的竞争对手入侵 新开百货门店的进入壁垒较高,现有黄金商圈的网点资源已被先进入者占有。但近年来商务部将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分销权的审核下放到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从而为外资企业进入国内零售市场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外资零售进入百货行业提速。总体上,来自日韩、港台等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大多采取直接投资、收购股权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而欧美企业多采

取出租品牌使用权的方式进入。 2、替代品的威胁 目前情况,在百货购物不仅能买足人们购买需求,而且是一种休闲方式,专卖店以及网络购物等方式尚不能对百货店形成冲击。 但另目前情况: (1)购物中心快速成长。 (2)网上购物爆炸性增长。 3、购买者议价能力 虽然下游消费者对于价格较为敏感,促销会争取到更多地客户,但是由于促销期间销售额会大幅增长,促销折扣并不会影响百货店的利润。另,下游消费者较为分散并且,下游消费者对于百货商业渠道的依赖。 4、供应商议价能力 上游厂商议价能力较弱。目前中国处于商品供给大于需求阶段,上游供应商的产品的过剩及同质化,上游供应商对百货的商业渠道的依赖,所以上游厂商议价能力较弱。一般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也会选择百货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百货一般是“品牌联营”的盈利模式,把风险转嫁给供应商,毛利率较为稳定,经营风险较低,一般百货聚集产业链的主要利润。 5、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百货行业作为最早发展起来的零售业态,由于集中度较低,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主要为同一区域或者城市同一商圈内的竞争。 (四)问题提出 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XX 百货公司准备于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开展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以扩大市场销量。公司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促销方式在扩大销量的同时又能保障公司利润呢?由于公司对营销活动的涉税问

纳税筹划案例分析报告

纳税筹划案例分析题 第一次作业: 一,纳税人A购买了100000元的公司,债券利率为10%,纳税人B购买100000政府债券,利率为8%,这两种债券的到期日和风险日相同。AB纳税人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1)计算两个纳税人获得税后收益率是多少?(2)如何选择。 解析:纳税人A:税后收益=100000【1-25】*100%=7.5% 纳税人B:按税法规定,企业购买政府债券免所得税,故投资收益与利率相等为8%。筹划结论:两种债券到期日和风险日相同的情况下,纳税人B的投资收益高于纳税人A。 二,一家大公司聘请你作为纳税顾问,这家公司有累积税收亏损,并预计以后几年会维持这种状况,该公司打算在外地建立一家新配送工厂,估计该工厂的投资成本1000万元,公司考虑3种方案: A方案:借入1000万元建厂; B方案:发行普通股筹款1000万元; C方案:向当地所有者租用厂房; 要求:准备一份简要报告,描述出每种方案的税收结果,在报告中,清你推荐从税收角度分析最有效方案。 关于**企业税收筹划方案的分析报告 **企业: 现将该企业成立配送公司的三个投资方案的从税收角度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A方案的分析,企业借入资金1000万元所产生的利息税前列支可以节所得税,减少了企业税负;但是高负债给企业带来了高风险的同时使企业投资收益大。 B方案的分析,发行普通股筹款1000万元,其股利分配属于税后分配,会使所得税税负增加,但投资风险小,与方案一相比投资收益低。 C方案的分析,厂房租金税前列支可节所得税,同时会减少现金流出量,减低了风险性。 综上所述,从税收角度看选择方案C对降低低税负及风险比较有效。 三、避免成为法定纳税人案例: 甲公司是一家餐饮店,主要为乙公司提供商业招待服务,甲企业每月营业税为500000元,发生总费用200000元。 甲公司缴纳的营业税=500000+5%=25000(元) 要求:双方企业如何筹划。 解析:如果甲、乙双方进行税收筹划,由乙公司对甲公司进行兼并,兼并之后原本存在的服务行为就变成了企业内部行为,而这种内部行为是不需要缴纳营业税的。因此,甲公司不再是营业税纳税人,从而节税25000元。 第二次作业 一,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税收筹划(教材第80页) A公司为中国居民企业适用25%所得税税率,用闲置资金1500万元对外投资,方案有:方案一,与其他公司联营共同创建高新企业A公司占30%预计高新企业每年可盈利300万元税后利润全部分配。(高新企业所得税税率15%) 方案二,A公司用1500万元购买国债年利率6%每年可获利息收入90万(税法规定:购买国债免交企业所得税) 要求(1)计算A公司两个方案的投资收益

税收筹划案例分析试题

税收筹划案例分析试题 甲、乙、丙三家公司拟合作成立A公司,共同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其中甲方是广州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唯一能提供的是7279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在该项目建设完成后要求分得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卖给企业的老员工。乙公司是一家国内有名的民营企业,在香港拥有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投资2000万美金,建成可得该项目剩余部分面积。丙公司负责立项、办证等手续,收取120万开发管理费用。 乙公司自行做了一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对该项目的税费负担预计如下: 一、根据公司章程预计应交税情况 公司拟定章程规定甲方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两个月内将本合作项目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公司,乙方保证按合同规定分期投入资金,丙公司负责两个月内办好本合作项目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甲、丙方不承担合作公司的亏损风险。其中涉及到的税费如下: 1、甲公司把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公司,应就取得的转让土地使用权收入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交税,税率为5% 2、乙公司转让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给甲公司时要按缴纳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 3、甲公司和员工签订转让合同时要按合同总价的万分之五缴纳印花税 4、以上营业税都要同时按营业税额的7%和3%分别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5、甲公司应按应纳税所得额的25%缴纳企业所得税。 预计该项目开盘时该住宅的市价是每平方米7000元 甲公司收到3000平方米的房子时应缴营业税105万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0.5万元;甲公司再把房子转让给员工时(假设公司以成本价转让)不需缴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但需缴纳印花税1.05万元;甲公司还需因此缴纳企业所得税。 A公司同时应缴纳营业税105万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0.5万元. 丙公司在取得管理费时应缴营业税6万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6万元 二、销售房屋时税收情况 按预定计划该项目可预售房屋建筑面积是76088平方米,其中住宅41392平方米,共364套,商业用房10710平方米,写字楼11204平方米,地下一、二层商场10546平方米。把3000平方米的住宅分给甲公司后,A公司可销售面积是70852平方米,由于房地产市场前景非常乐观,预计普通住宅的估计均价是7000元(其中含1000元的基本装修费用,但公司希望该价格能够再提高一点,具体有多少提价空间,除需看市场供求外,还需进行税收方面的测算)、商业楼是10000元、写字楼是9000元、地下商场是8000元,应交税情况如下:以7000元的均价计算,普通住宅应交营业税是1343.72万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34.37万元,印花税8.06万元;

增值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报告

增值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大型商场销售实务中地增值税作税收筹划地分析.以下是基本概念和相关税收规定: ()折扣销售,即商业折扣,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给予购货方价格上地优惠.其税收政策,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地,可按折扣后地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无论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扣减折扣额,应以其全额计征增值 税. “营改增”也规定,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将价款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地,以折扣后地价款为销售额;未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地,以价款为销售额,不得扣减折扣额. ()销售折扣,又名现金折扣,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后,为鼓励购货方及早偿还货款,缩短企业地平均收款期,而协议许诺给予企业地一种折扣优惠.折扣地表示常采用如,,N地符号表示. 其税收政策,销售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扣除 ()销售折让,指在货物售出后,由于其品种、质量、性能等方面原因购货方虽未退货,但销货方需要给予购货方地一种价格折让. 其税收政策,纳税人因销货退回或折让退还给购买方地销售额,应从发生销货退回或折让当期地销售额中扣减. 案例分析如下: 某大型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假定每销售元商品,其平均商品成本为元.年末商场开展促销活动,拟定“满送”,即每销售元商品,送出元地优惠.具体方案有如下几种选择:(假设增值税率为,企业所得税率为) 方案一:顾客购物满元,商场送折商业折扣地优惠; 方案二:顾客购物满元,商场赠送折扣券元(不可兑换现金,下次购物可代币结算); 方案三:顾客购物满元,商场返还现金“大礼”元; 方案四:顾客购物满元,商场送加量,顾客可再选购价值元商品,实行捆绑式销售,总价格不变. 现假定商场单笔销售了元商品,各按以上方案逐一分析各自地税收负担和税后净利情况(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费) 方案一:顾客购物满元,商场送折商业折扣地优惠;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和论述 一、纳税筹划的简介 纳税筹划就是指税收征纳主体双方运用税收这一特定的经济行为及其政策和法律规范,对其预期的目标进行事先策划和安排,确定其最佳实施方案,为自身谋取最大效益的活动过程。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预期性,目的性,收益性,专业性等特定,是纳税筹划和偷税、欠税、抗税、骗税、避税最大的区别。纳税筹划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法律原则,有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第二,财务原则,有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稳健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第三,。社会原则; 第四,筹划管理原则,有便利性原则和节约性原则。 具体税种有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法,以下就是各种税制的不同筹划方法。 二、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行为,应当依照相关依据缴纳增值税。但是为了减少缴税的负担,我们应该对应纳税额进行合理的筹划,使纳税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税收。以下就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怎么合理筹划增值税。 案例一: 某工业企业现为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为60万元,(不含税),会计核算制度也比较健全,符合作为一般纳税人的条件,适用17%增值税税率,但 该公司可抵扣的购进项目金额只有20 万元(不含税) ,该方案的筹划方法为:若企业 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则企业应纳增值税税额为6.8 万元(60*17%-20*17%); 若企业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则企业应纳增值税税额为1.8 万元(60*3%) ,有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当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时所要缴纳的税款明显比一般纳税人时缴纳的税款少,所以企业可以用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去缴纳增值税。

转让定价案例分析:转让定价税收筹划的三要素

所有的筹划都要一定的目的,筹划的目的肯定不是让我们的税越交越多,而是越交越合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合适的方法做支撑,三者汇总起来是筹划的三要素。我们具体看一些案例。这几个案例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每个集团的应用模式不同,要考量实际的商务模式不一样,要擅于合理运用亏损的问题,我们让亏损企业开始做研发服务,他们原来有研发服务放在某一个地方,后来研发服务主要是人的服务,可以移到亏损公司来。在大陆可以做加急扣除,支付研发服务费,并且未来会拥有无形资产的一方,你花一块钱可以按1.5元在账上进行列支。我做一个规划能实现两个用途,第一是让亏损企业进行研发服务,可以弥补亏损;第二让另一家支付研发费,可以在他的企业做150%的加计扣除。在现在的领域里一个事情达到两个目的的筹划是非常可喜,这是一个模式变化变量。 我们看下一个案例,我们在香港应该有很多香港的企业模式模型。我们在大陆有生产商,开票销售做出来的东西卖给香港公司,两者是关联方,香港把货开票到其他的关联方、第三方,发票是走大陆、香港、海外,物流从生产商运到用户,和香港公司完全没有关系。香港跟大陆不一样,香港有特别的税制,大陆是25%,香港是16.5%,在香港交税,可以说公司在香港做,不是在中国做买卖。我在香港交税是应该的,你是生产,我做其他,销售、打广告,所以香港的利润比较好一点。差一点的是我在中国买,我卖给美国、欧盟,很多东西不是在香港做,只是安排货运。很小的东西在大陆做,香港只是发单,所以我在香港不交税,这是可以的,香港税务局说你很精明,他可以给你免税。如果同一个东西,如果给你研究转让定价,你可能跟税务局说只在中国生产,利润比较小。我不在香港做的,你在哪里做?因为你在中国还是美国?哪个国家的税都比香港要高,审计报告里有销售、利润,但没有税。香港是免税,但是报告里税是没有的。 我们回到最原本的概念,转让定价一方是香港,一方是中国。在香港、中国都有利润,税务机关不一定会妥协,哪怕你两边都有利润。何况像以前很多企业做的情况,我有一大笔利润,在中国、香港都没有,我在双方逗留的情况下可能有争议,在中国的时候我偷偷告诉税务局,这是香港做的事,和我无关。世界上哪有凭空有一点利润,但不可能全世界一分钱的税都不交。以前可能有,现在全世界都带讲信息交换、情报交换,特别是中国和香港这么特殊的关系,我们有CEPA,在这种信息交换会更为强烈一些。以后不管什么样的筹划,如果你产生的利润没有在任何地方交过税,这肯定有很大的问题。这个例子可以让大家衍生更大的转让定价问题。 以上内容摘自《GTS第三届两岸三地转让定价高峰论坛会后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 本报告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我们的客观分析,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实际的结果,我们也不保证当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本报告所涉及的资料来源及观点皆被GTS高顿税务峰会认为可靠,公司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高顿税务峰会(GTS),中国权威高端税务分享平台。平台汇聚权威政府官员、专业税务专家、知名跨国企业以及本土大中型上市公司的财税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在上海、北京、深圳、

[税务筹划]企业税务筹划 案例分析

利用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筹划 现行的鼓励科技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 ? ? ?1.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出口的所得,暂免征收所得税;其他企事业单位技术转让及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收入,年所得不超过30万元的部分,暂免征收所得税。 2.为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允许企业将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费用,在征收所得税之前列支,不受比例限制。 3.对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减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规定在开办之日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 4.税法规定,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一年。税法同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第三产业企业、利用“三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企业、“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如为年度中间开业,当年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6个月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选择就当年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执行期限,可推延至下一年度起计算。 如企业已选择该办法后次年度发生亏损,其上一年度已纳税款,不予退库,亏损年度应计算为减免执行期限,其亏损额可按规定用以后年度的所得抵补。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多种多样,企业应当彻底了解各项减免税政策法规,在组建、注册、经营方式上充分参考所得税优惠政策,以达总体税负的优化。 例如,某公司于1999年9月中旬开业,属于科技开发企业。该公司1999年并没有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缴纳了1999年9月~12月四个月的企业所得税6万元。而是把享受税收优惠的期限选择在2000年。按照公司预测,2000年实现的利润将突破100万元,如果把减免税年度选择在2000年,享受的税收优惠会更多。2000年1~6月,该公司已累计实现利润54万元,按公司现有业务水平计算,全年可实现利润超过100万元,这样,公司今年享受减免的企业所得税将达到33万元,与1999年的企业所得税额6万元相比,两种方案税负差额高

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与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与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与案例分析 第一篇概述 所谓纳税筹划(Tax Planning),是指通过对纳税业务进行事先策划,制定一整套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纳税筹划的目的主要有: ——减轻税收负担,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 ——获取资金时间价值; ——降低办税成本,提高办税效率; ——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偷税、避税与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不是偷税,也不完全等同于避税。 偷税:其显著特征为行为的违法性。 避税:避税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灰色避税”,它是通过改变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常见手法如通过操纵关联交易价格将销售增值和营业利润转移到低税率的关联企业;另一类是“中性避税”,它主要是利用现行税制中的漏洞和缺陷,将应税行为改为非税行为,将高税负活动变为低税负活动。 纳税筹划的类别和特征: 类别: ——按涉税行为所处的业务领域,可分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纳税筹划、投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融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按筹划活动涉及的范围,可分为战略性纳税筹划和战术性纳税筹划。 战略性纳税筹划又包括对长期计税政策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重大税制变动前的筹划和企业重组中的纳税筹划。 ——按税种分,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的纳税筹划。 特征: 事先策划性、非违法性、权利性、规范性等 纳税筹划的基础: 客观基础: ——现行税收法规制度赋予纳税人适度的选择权; ——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可选择性; 主观基础: 在全面、深入、准确掌握税收、会计、法律、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筹划对象的具体特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例1 :甲公司是一家大型环保设备生产企业,乙公司欠甲公司货款300万元两年多时间了,现乙公司资不抵债,甲公司为了收回欠款,同意乙公司用一批旧设备(环保设备生产线)偿还该项债务。设备原价350万元,账面价值270万元,经评估该固定资产市价(含税)290万元。甲公司打算先进行债务重组,取得乙公司的抵债资产,然后再将这笔抵债资产作价290万元与丙公司合资组建丁公司。如此,有关各方的税负为: 乙公司: 增值税为零(依据为国税发[1995]288号) 企业所得税=(300-270)*33%=99000(元)(依据为国家税务总局第6号令) 甲公司: 增值税=290/(1+17%)*17%=421367.52(元)

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1、某酒厂接到一笔粮食白酒订单,合同协议销售价格为1000万元(不含税),如何组织该批白酒的生产,共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1】委托加工成酒精吗,然后由本厂生产成白酒。 该酒厂可以价值25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A厂加工成酒精,加工费支出150万元,加工后的酒精运回本厂后,再由本厂加工成白酒,需支付人工及其他费用100万元,共计有500吨白酒。 2】委托A厂直接加工成白酒收回后直接销售。 该酒厂将价值250万元的原材料交A厂加工成白酒,需支付加工费220万元。产品运回后仍以1000万元的价值销售,共计有500吨白酒。 3】由该厂自己完成该白酒的生产过程。 由本厂生产,需支付人工及其他费用220万元,以1000万元的价值销售,共计有500吨白酒。 根据以上资料,请做出筹划方案。 某财经大学李教授2010年每月工资2500元,应某咨询公司之邀,他每月该公司外出讲学一次,每次收入5000元,他该怎样进行筹划,才能使税负较轻。 2、无论是哪种方案,白酒的从量税是相等的,这里可不予考虑。由于三种 方案的原材料成本及最终售价相同,因此在进行方案选择时可不考虑增值税,只考虑从价消费税及加工费用即可,从中选择税费最少的方案。 (1)方案一: 加工提货环节应收委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其金额为:(250+150)÷(1-5%)×5%×(1+7%+3%)=21.05×1.1=23.155(万元)白酒销售后应再计算缴纳消费税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金额为: 100×25%×(1+7%+3%)=250×1.1=275(万元) 白酒的加工费用及消费税税金等金额为: 150+23.155+100+275=548.155(万元) (2)方案二: (3)加工提货环节应由委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其金额为: (250+220)÷(1-25%)×25%×(1+7%+3%0=626.67×25%×110% =172.33(万元

经典案例报告国际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案例1] 某跨国公司总部设在A国,并在B国、C国、D国分设甲、乙、丙三家子公司。甲公司为在C 国的乙公司提供布料,假设有1000匹布料,按甲公司所在国的正常市场价,成本为每匹2600元,这批布料应以每匹3000元出售给乙公司;再由乙公司加工成服装后转售给D国的丙公司,乙公司利润率20% ;各国税率水平分别为:B 国50% ,C 国60% ,D 国30%。该跨国公司为逃避一定税收,采取了由甲公司以每匹布2800无的价格卖给D 国的丙公司,再由丙公司以每匹3400无的价格转售给C 国的乙公司,再由C国乙公司按总价格3600000元在该国市场出售。 我们来分析这样做对各国税负的影响: (一) 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 甲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600)×1000×50%=200000 (元) 乙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0%×1000×60%=360000(元) 则对此项交易,该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200000十360000=560000(元) (二) 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 甲公司应纳所得税=(2800-2600)×1000×50%=100000(元) 乙公司应纳所得税=(3600000-3400000)×60%=120000(元) 丙公司应纳所得税=(3400-2800)×1000×30%=180000(元)

则该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合计 =100000+120000+180000=400000(元) 比正常交易节约税收支付: 560000-400000=60000(元) 这种避税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B、C、D 三国税负差异的存在,给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转移税负提供了前提。 [案例2] A国的跨国甲公司在B国和C国有乙、丙两家子公。乙公司当年盈利3000万元,按5%的固定股利率,年终应向甲公司支付股息:3000×15%=150万元;公司当年盈利2000万元,按4%的固定股利率,年终应向甲公司支付股息征收20%的所得税。为逃避这部分税收,乙公司、丙公司将市场价值400万元和200万元的商品公别以250万元、120万元卖给了甲公司,以代替股息支付。 我们来分析这样做的避税效应: (一)正常支付股利时的税负: 乙公司应纳税额=150万元×20%=30万元 丙公司应纳预提税税额=80万元×20%=16万元 共应纳预提税税额:30+16=46万元 (二)以商品代替股息支付时的税负:乙、丙公司将商品以低价售给甲公司,甲公司从中获得与股息等值的回报,乙丙公司因支付方式改变,且无盈利,既可避免所得税,又不必纳预提税。

消费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消费税纳税筹划案例分 析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第四章消费税纳税筹划 案例分析计算题 1.某地区有两家制酒企业A和B,两者均为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企业A主要经营粮食类白酒,以当地生产的玉米和高粱为原料进行酿造,按照现行消费税法规定,粮食白酒的消费税税率为比例税率20%加定额税率O.5元/500克。企业B以企业A 生产的粮食白酒为原料,生产系列药酒,按照现行消费税税法规定,药酒的比例税率为10%,无定额税率。企业A每年要向企业B提供价值2亿元.计5000万千克的粮食白酒。企业B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才,无法正常经营下去,准备进行破产清算。此时企业B欠企业A共计5000万元货款。经评估,企业B的资产价值恰好也为5000万元。企业A领导人经过研究,决定对企业B进行收购,计算分析其决策的纳税筹划因素是什么? 第一,这次收购支出费用较小。由于合并前企业B的资产和负债均为5 000万元,净资产为零。按照现行税法规定,该购并行为属于以承担被兼并企业全部债务方式实现吸收合并,不视为被兼并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不计算资产转让所得,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此外,两家企业之间的行为属于产权交易行为,按税法规定.不用缴纳营业税。 第二,合并可以递延部分税款。原A企业向B企业提供的粮食白酒不用缴纳消费税。合并前,企业A向企业B提供的粮食白酒,每年应该缴纳的税款为:应纳消费税税额=20000×20%+5000×2×O.5=9000(万元) 应纳增值税税额=20000× 1 7%=3400(万元) 而合并后这笔税款一部分可以递延到药酒销售环节缴纳(消费税从价计征部分和增值税),获得递延纳税好处;另一部分税款(从量计征的消费税税款)则免于缴纳了。 第三,由于企业B生产的药酒市场前景很好,企业合并后可以将经营的主要方向转向药酒生产,转向后,企业应缴的消费税税款将减少。由于粮食白酒的消费税税率为比例税率20%加定额税率O.5元/500克,而药酒的消费税税率为比例税率1 O%,无定额税率。,如果企业转产为药酒生产企业,则消费税税负将会大大减轻。 假定药酒的销售额为2.5亿元,销售数量为5000万千克。 合并前应纳消费税税款为: A厂应纳消费税税额=20000×20%+5000×2×O.5=9000(万元) B厂应纳消费税税额=25000× 1 0%=2500(万元) 合计应纳消费税税额=9000+2500=11500(万元) 合并后应纳消费税税额=25000×10%=500(万元) 合并后节约消费税税额:11500-2500=9000(万元) 2.某市A轮胎厂(以下简称A厂)现有一批橡胶原料需加工成轮胎销售,可选择的加工方式有: (1)部分委托加工方式(委托方对委托加_T.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继续加工成另一种应税消费品)。A厂委托B厂将一批价值300万元的橡胶原料加工成汽车轮胎半成品,协议规定加工费1 85万元(假设B厂没有同类消费品)。A厂将加工后的汽车轮胎半成品收回后继续加工成汽车轮胎,加工成本、费用共计l45.5万元,该批轮胎售价(不含增值税)1000万元。(汽车轮胎的消费税税率为3%) 部分委托加工方式

纳税筹划案例分析计算题

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 刘先生是一位知名撰稿人,年收入预计在60万元左右。在与报社合作方式上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供选择:调入报社;兼职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请分析刘先生采取哪种筹划方式最合算。 答案:对刘先生的60万元收入来说,三种合作方式下所适用的税目、税率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使其应缴税款会有很大差别,为他留下很大筹划空间。三种合作方式的税负比较如下:第一,调入报社。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属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刘先生的年收入预计在60万元左右,则月收入为5万元,实际适用税率为30%。应缴税款为:[(50000—2000)×30%—3375] ×12=132300(元) 第二,兼职专栏作家。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如果按月平均支付,适用税率为30%。应缴税款为:[50000×(1—20%)×30%—2000] ×12=120000(元)第三,自由撰稿人。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属于稿酬所得,预计适用税率为20%,并可享受减征30%的税收优惠,则其实际适用税率为14%。应缴税款: 600000×(1—20%)×20%×(1—30%)=67200(元) 由计算结果可知,如果仅从税负的角度考虑,刘先生作为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获得收入所适用的税率最低,应纳税额最少,税负最低。比作为兼职专栏作家节税52800元(120000—67200);比调入报社节税65100元(132300—67200)。 1. 王先生承租经营一家餐饮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人数为20 人)。该企业将全部资产(资产总额300 000 元)租赁给王先生使用,王先生每年上缴租赁费100 000 元,缴完租赁费后的经营成果全部归王先生个人所有。2009 年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为190 000 元,王先生在企业不领取工资。试计算比较王先生如何利用不同的企业性质进行筹划? 参考答案: 方案一:如果王先生仍使用原企业的营业执照,按税法规定其经营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所得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如下:第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第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而且其税后所得还要再按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的情况下,企业纳税情况如下:应纳企业所得税额=190000*20%=38000元 王先生承租经营所得 =190000-100000-38000=52000元 王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52000-2000*12)*20%-1250=4350元 王先生实际获得的税后收益 =52000-4350=47650元 方案二:如果王先生将原企业的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则其承租经营所得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应直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的情况下,王先生纳税情况如下: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190000-100000-2000*12)*35%-6750=16350元 王先生获得的税后收益 =190000-100000-16350=73650元 通过比较,王先生采纳方案二可以多获利26000元(73650-47650) 2. 假设某商业批发企业主要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服装进行批发,年销售额为100 万元(不含税销售额),其中可抵扣进项增值税的购入项目金额为50 万元,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增值税税款为1 . 5 万元。分析该企业采取什么方式节税比较有利。 参考答案: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人分 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对这两类纳 税人征收增值税时,其计税方法和征管要求 不同。一般将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 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 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年应税销 售额未超过标准的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劳务 的小规模企业和企业性单位,账簿健全,能准 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并能按规 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经企业申请,税务部 门可将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实行 进项税额抵扣制,而小规模纳税人必须按照适 用的简易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不实行进项税 额抵扣制。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比较,税负轻重不 是绝对的。由于一般纳税人应缴税款实际上是 以其增值额乘以适用税率确定的,而小规模纳 税人应缴税款则是以全部销售额乘以征收率 确定的,因此比较两种纳税人税负轻重需要根 据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来确定。当纳税人应税 销售额的增值率低于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时, 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当纳税人 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高于税负平衡点的增值 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根 据这种平衡关系,经营者可以合理合法选择税 负较轻的纳税人身份。 按照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该企业年销售 额超过80万,应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并缴 纳15.5万元(100*17%-1.5万)的增值税, 但如果该企业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只需 要缴纳3万元(100*3%万)的增值税。因此该 企业可以将原企业分设为两个批发企业。年销 售额均控制在80万元以下,这样当税务机关 进行年检时,两个企业将分别被重新认定为小 规模纳税人,并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通过企业分立实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转变为 小规模纳税人节约税款12.5万元。 1.某食品零售企业年零售含税销售额为150 万元,会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符合增值税一 般纳税人条件,适用17 %的增值税税率。该 企业年购货金额为80 万元(不含税),可取 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该企业应如何进行增值税 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答:该企业支付购进食品价税合计=80× (1+17%)=93.6(万元) 收取销售食品价税合计=150(万元) 应缴纳增值税税额=150/(1+17%)×17%-80 ×17%=8.19(万元) 税后利润=150/(1+17%)-80=48.2(万元) 增值率(含税)=(150-93.6)/150×100%=37.6% 值率较高,超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20.05% (含税增值率),所以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可比一 般纳税人减少增值税税款的缴纳。可以将该企 业分设成两个零售企业,各自作为独立核算单 位。假定分设后两企业的年销售额均为75万 元(含税销售额),都符合小规模纳税人条件, 适用3%征收率。此时:两个企业支付购入食 品价税合计=80×(1+17%)=93.6(万元), 两个企业收取销售食品价税合计=150(万元), 两个企业共应缴纳增值税税额=150/(1+3%) ×3%=4.37(万元),分设后两企业税后净利 润合计=150/(1+3%)-93.6=52.03(万元)。 经过纳税人身份的转变,企业净利润增加了 52.01-48.2=3.83(万元) 3.某卷烟厂生产的卷烟每条调拨价格75 元, 当月销售6 000 条。这批卷烟的生产成本为 29.5 元/条,当月分摊在这批卷烟上的期间 费用为8 000 元。假设企业将卷烟每条调拨 价格调低至68 元呢?(我国现行税法规定, 对卷烟在首先征收一道从量税的基础上,再按 价格不同征收不同的比例税率。对于每条调拨 价格在70 元以上(含70 元)的卷烟,比例 税率为56 % ;对于每条调拨价格在70 元以 下(不含70 元)的卷烟,比例税率为36 %。) 计算分析该卷烟厂应如何进行筹划减 轻消费税税负(在不考虑其他税种的情况 下)? 答:该卷烟厂如果不进行纳税筹划,则应按 56%的税率缴纳消费税。企业当月的应纳税款 和盈利情况分别为:应纳消费税税额 =6000/250×150+75×6000×56%=2556000 (元) 销售利润=75×6000-29.5× 6000-255600-8000=9400(元) 不难看出,该厂生产的卷烟价格为75元,与 临界点70元相差不大,但适用税率相差20%。 企业如果主动将价格调低至70元以下,可能 大大减轻税负,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假 设该企业将卷烟每条调拨价格调低至68元, 那么企业当月的纳税和盈利情况分别为:应纳 消费税=6000/250×150+68×6000×36% =150480(元),销售利润=68×6000-29.5× 6000-150480-8000=72520(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企业降低调拨价格后,销 售收入减少42000(75×6000-68×6000), 但应纳消费税款减少105120元 (255600-150480),税款减少远远大于销售 收入的减少,从而使销售利润增加了63120元 (72520-9400) 4.某化妆品公司生产并销售系列化妆品和护 肤护发产品,公司新研制出一款面霜,为推销 该新产品,公司把几种销路比较好的产品和该 款面霜组套销售,其中包括:售价40 元的洗 面奶,售价90 元的眼影、售价80 元的粉饼 以及该款售价120 元的新面霜,包装盒费用 为20 元,组套销售定价为350 元。(以上均 为不含税价款,根据现行消费税税法规定,化 妆品的税率为30 %,护肤护发品免征消费税)。 计算分析该公司应如何进行消费税的筹 划? 答:以上产品中,洗面奶和面霜是护肤护发品, 不属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眼影和粉饼属于化 妆品,适用30 %税率。如果采用组套销售方 式,公司每销售一套产品,都需要缴纳消费税。 应纳税额=350/(1-30 %)×30 %)=150(元) 而如果改变做法,化妆品公司在将其生产的商 品销售给商家时,暂时不组套(配比好各种商 品的数量),并按不同商品的销售额分别核算, 分别开具发票,由商家按照设计组套包装后再 销售(实际上只是将组套包装的地点、环节调 整一下向后推移),则:化妆品公司应缴纳的 消费税为每套(80+90)/(1-30 %)× 30 %=72.86(元) 两种情况相比,第二种方法每套产品可以节约 税款77.14元(150-72.86)。 1.某建材销售公司主要从事建材销售业 务,同时为客户提供一些简单的装修服务。该 公司财务核算健全,被当地国税机关认定为增 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 年,该公司取得建材 销售和装修工程收入共计292 万元,其中装 修工程收入80 万元,均为含税收入。建材进 货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17 . 44 万元。请 为该公司设计纳税筹划方案并进行分析。 解:如果该公司未将建材销售收入与 装修工程收入分开核算,两项收入一并计算缴 纳增值税,应纳税款为: 应纳增值税税额=292÷(1+17%)× 17%-17.44=24.99(万元) 如果该公司将建材销售收入与装修工 程收入分开核算,则装修工程收入可以单独计 算缴纳营业税,适用税率为3%。共应缴纳流 转税: 应纳增值税税额=(292-80)÷(1+17%) ×17%-17.44=13.36(万元) 应纳营业税税额=80×3%=2.4(万元) 共应缴纳流转额=13.36+2.4=15.76(万 元) 比未分别核算少缴流转税 =24.99-15.76=9.23(万元)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通常企业兼营营 业税应税劳务和增值税应税货物销售时,如不 分开核算,所有收入会一并按照增值税计算缴 税,适用税率很高(17%),而劳务收入部分通 常很少有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故实际税收负 担很重。纳税人如果将两类业务收入分开核 算,劳务收入部分即可按营业税计税,适用税 率仅为3%(或5%),可以明显降低企业的实际 税负。 1.个人投资者李先生欲投资设立一小 型工业企业,预计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8 万 元。该企业人员及资产总额均符合小型微利企 业条件,适用20 %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 分析李先生以什么身份纳税比较合适。 解:李先生如成立公司制企业,则: 年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180000×20%=36000 (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80000×(1-20%)× 20%=28800(元) 共应纳所得税税额=36000+28800=64800(元) 所得税税负=(64800÷180000)×100%=36% 李先生如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则: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80000× 35%-6750=56250(元) 所得税税负=(56250÷180000)×100%=31.25% 可见,成立公司制企业比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多 缴所得税8550元(64800-56250),税负增加 4.75%(36%-31.25%)。 2.某企业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决定通过当 地民政部门向某贫困地区捐赠300 万元, 2009 年和2010 年预计企业会计利润分别 为1 000 万元和2 000 万元,企业所得税率 为25 %。该企业制定了两个方案:方案一, 2009 年底将300 万全部捐赠;方案二,2009 年底捐赠100 万元,2010 年再捐赠200 万 元。从纳税筹划角度来分析两个方案哪个对更 有利。 解:方案一:该企业2009年底捐赠300万元, 只能在税前扣除120万元(1000×12%),超过 120万元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方案二,该企业分两年进行捐赠,由 于2009年和2010年的会计利润分别为1000 万元和2000万元,因此两年分别捐赠的100 万元、200万元均没有超过扣除限额,均可在 税前扣除。 通过比较,该企业采用方案二与采用 方案一对外捐赠金额相同,但方案二可以节税 45万元(180×25%)。 3.如某公司有库房,原值1000万元,如果运 用这栋房产进行经营,有两种选择第一出租每 年得120万,第二位房产提供仓储保,每年收 120万元,从流转税和房产税等划看,哪个方 案对企业更有利?(房产税念税扣除税30%, 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 解:A方案:房产税=120×12%=14.4(万元) 营业税=120×5%=6(万元) 城建税=6×7%=0.42(万元) 教育费附加=6×3%=0.18(万元) 合计:21万元 B方案:房产税=1000×(1-30%)× 1.2=8.4(万元) 营业税=120×5%=6(万元) 城建税=6×7%=0.42(万元) 教育费附加=6×3%=0.18(万元) 合计:15万元 B方案合适。 计算: 1.2009年11月,某明星与甲企业 签订了一份一年的形象代言合 同。合同中规定,该明星在2009 年12月到2010年12月期间为 甲企业提供形象代言劳务,每年 亲自参加企业安排的四次(每季 度一次)广告宣传活动,并且允 许企业利用该明星的姓名、肖 像。甲企业分两次支付代言费 用,每次支付100万元(不含 税),合同总额为200万元由甲 企业负责代扣代缴该明星的个 人所得税。(假设仅考虑个人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