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勾股定理逆定理(提高)知识讲解

勾股定理逆定理(提高)知识讲解

勾股定理逆定理(提高)知识讲解
勾股定理逆定理(提高)知识讲解

勾股定理逆定理(提高)

【学习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理解原命题与其逆命题,原定理与其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三边之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3. 能够理解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它们的应用范围.

4.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能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满足222

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判定某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为“形”,是通过计算来判定一个三角

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要点二、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1) 首先确定最大边(如c ).

(2) 验证2c 与22a b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c a b =+,则△ABC 是∠C=90°的直

角三角形;若222c a b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当222a b c +<时,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当222a b c +>时,此三角形

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三角形的最大边.

要点三、勾股数

满足不定方程222x y z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 y z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会很有帮助:

① 3、4、5; 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

如果(a b c 、、)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at bt ct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1)22121n n n -+,,(1,n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2)2222,21,221n n n n n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

长;

(3)2222,,2m n m n mn -+ (,m n m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

条边长;

要点四、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x 轴或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A ()1x y ,、B ()2x y ,两点的距

离AB 12||x x -;y 轴或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C ()1x y ,、D ()2x y ,的距离CD 12||y y =-.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果直角坐标系内有两点A ()11x y ,、B ()22x y ,,那么A 、的B

两点的距离AB =.

要点诠释:当A ()11x y ,、B ()22x y ,同在x 轴或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时,12y y =;当A 、B 同在y 轴或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时,12x x =.

【典型例题】

类型一、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AB ⊥AD ,AB =2,AD =CD =3,BC =5,求∠ADC 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 AB ⊥AD ,∴ ∠A =90°,

在Rt △ABD 中,22222216BD AB AD =+=+=. ∴ BD =4,

∴ 12

AB BD =,可知∠ADB =30°, 在△BDC 中,22216325BD CD +=+=,22525BC ==,

∴ 222

BD CD BC +=,∴ ∠BDC =90°,

∴ ∠ADC =∠ADB+∠BDC =30°+90°=120°.

【总结升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条件是三角形的三边长,结论是直角三角形,即由

边的条件得到角的结论,所以在几何题中需要进行边角的转换时要联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ACB =90°,AC =BC ,P 是△ABC 内一点,且PA =3,PB =1,PC =CD =2,CD ⊥CP ,求∠BPC 的度数.

【答案】

解:连接BD .∵ CD ⊥CP ,且CD =CP =2,

∴ △CP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CPD =45°.

∵ ∠ACP+∠BCP =∠BCP+∠BCD =90°,

∴ ∠ACP =∠BCD .

∵ CA =CB ,

∴ △CAP ≌△CBD(SAS),

∴ DB =PA =3.

在Rt △CPD 中,22222

228DP CP CD =+=+=.

又∵ PB =1,则21PB =.

∵ 29DB =,

∴ 22819DB DP PB =+=+=,

∴ △DPB 为直角三角形,且∠DPB =90°,

∴ ∠CPB =∠CPD+∠DPB =45°+90°=135°.

2、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连接PA ,PB ,PC ,以BP 为边作∠PBQ=60°,且BQ=BP ,连接CQ .

(1)观察并猜想AP 与CQ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 :PB :PC=3:4:5,连接PQ ,试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解:(1)猜想:AP=CQ ,

证明:∵∠ABP+∠PBC=60°,∠QBC+∠PBC=60°,

∴∠ABP=∠QBC.

又AB=BC ,BQ=BP ,

∴△ABP≌△CBQ,

∴AP=CQ;

(2)由PA :PB :PC=3:4:5,

可设PA=3a ,PB=4a ,PC=5a ,

连接PQ ,在△PBQ 中

由于PB=BQ=4a ,且∠PBQ=60°,

∴△PBQ 为正三角形.

∴PQ=4a .

于是在△PQC 中

∵22222216925=PQ QC a a a PC +=+=

∴△PQC 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SAS 判定△ABP≌△CBQ,从而得到AP=CQ ;设PA=3a ,PB=4a ,PC=5a ,由已知可判定△PBQ 为正三角形从而可得到PQ=4a ,再根据勾股定理判定△PQC 是直角三角形.

类型三、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3、如图所示,MN 以左为我国领海,以右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缉私艇A 发现在其正东方向有一走私艇C 并以每小时13海里的速度偷偷向我国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距其5海里,并在MN 线上巡逻的缉私艇B 密切注意,并告知A 和C 两艇的距离是13海里,缉私艇B 测得C 与其距离为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在什么时间进入我国海域?

【答案与解析】

解:∵ 22222251216913AB BC AC +=+===,

∴ △ABC 为直角三角形.∴ ∠ABC =90°.

又BD ⊥AC ,可设CD =x ,

∴ 22222212,(13)5,x BD x BD ?+=??-+=??①②

①-②得2216926119x x x -+-=, 解得14413x =.∴ 1441441313169

÷=≈0.85(h)=51(分). 所以走私艇最早在10时41分进入我国领海.

【总结升华】(1)本题用勾股定理作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2)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定理的运用提供了条件.

类型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的坐标为(0,3),点B 的坐标为(-1,0),点C 的坐标为(9,0).请判断AB 与A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解: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 =

=

AC == BC ()|91|10=--=.

∴ 221090100AB AC +=+=,22

10100BC ==.

∴ 222AB AC BC +=.

∴ △ABC 为直角三角形,∴ AB ⊥AC .

【总结升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判断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可考虑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另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只要知道两点的坐标,便可求出线段的长度.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点A 的坐标为(1,2),点B 的坐标为(4,1),在x 轴上求一点C ,使得点

C 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

【答案】 解:由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1,2),点B 的坐标为(4,1),设C (0x ,

) 因为AC=BC

=解得2x =

所以C (2,0)

八年级上华东师大版第十四章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第十四章 勾股定理 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分别存在着的关系,熟练地运用直角三角形的 勾股定理和其他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正确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准确地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德育目标:熟悉勾股定理的历史,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 国热情,培养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准确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彩色水笔,三角板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育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1.直角三角形的边存在着什么关系? 2.直角三角形的角存在着什么关系? 3.直角三角形还有哪些性质? 4.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你知道勾股定理的历史吗? 一、 讲例 问题:如图,一个3m 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这时AO 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0.5m ,那么梯子底端B 也外移0.5m 吗? (留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 分析:1、求梯子的底端B 距墙角O 多少米? 2、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0.5m 至C ,请同学们猜一猜: (1)底端也将滑动0.5米吗? (2)能否求出OD 的长? 解:根据勾股定理,在Rt △OAB 中,AB=3m ,OA=2.5m ,OB 2 =AB 2 -OA 2 = 32 -2.52 =2.75。 ∴OB ≈1.658m ;在Rt △OCD 中,OC=OA-AC=2m ,CD=AB=3m ,OD 2 =CD 2 -OC 2 = 32 2 。BD=OD-OB=2.236-1.658≈0.58m

∴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0.5m ,那么梯子底端B 也外移0.58m 。 例2 议一议P19 拼图与勾股定理 观察图 2 验证:c 2 =a 2 +b 2 证明:大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c 2 ,也可以表示为2 1ab ·4+(b —a )2 所以c 2 = 2 1ab ·4+(b —a )2 =2ab +b 2 -2ab +a 2 =a 2 +b 2 故c 2 =a 2 十b 2 例3.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 与∠BDC 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 =4,AB =3,DB =5,DC =12,BC =13,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分析:要检验这个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判断△ABC 和△DBC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样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派上用场了。 解:在△ABC 中,AB 2 +AD 2 =32 +42 =9+16=25=BD 2 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A =90° 在△DBC 中,BD 2 +DC 2 =52 +122 =25+144=169=132 =BC 2 所以△DBC 是直角三角形,∠CDB =90° 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二、 随堂练习 一、判断题。 1.由于0.3,0.4,0.5不是勾股数,所以以0.3,0.4,0.5为边长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2.由于以0.5,1.2,1.3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0.5,1.2,1.3是勾股数() 二、填空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cm ,12cm ,13cm ,则这个三角形是 2.△ABC 中,∠C =90°,∠B =30°,AC =1,以BC 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为 3.三条线段m 、n 、p 满足m 2 一 n 2 = p 2 ,以这三条线段为边组成的三角形为 三、选择题。 B A 3 4

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第18章 勾股定理复习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方法二: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a b c c b a E D C B A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 的线段 作长为 、 、 的线段。 思路点拨:由勾股定理得,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等于,直角边为 和1的直 角三角形斜边长就是,类似地可作 。 作法:如图所示 (1)作直角边为1(单位长)的等腰直角△ACB ,使AB 为斜边; (2)以AB 为一条直角边,作另一直角边为1的直角。斜边为 ; (3)顺次这样做下去,最后做到直角三角形,这样斜边 、 、 、 的长度就是 、 、 、 。 举一反三 【变式】在数轴上表示的点。 解析:可以把 看作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 为了有利于画图让其他两边的长为整数, 而10又是9和1这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和,得另外两边分别是3和1。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章节知识点

§3.1勾股定理 【知识点梳理】 一、格点图形的面积 在方格纸(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中,我们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图形称为格点图形.利用网格可以求出格点图形的面积. 例1: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连线为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图中的四边形ABCD 就是一个“格点多边形”,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二、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若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记为c b a 、、(如图3.1.1),则222c b a =+ 例2:在Rt △ABC 中,∠C=90°.(1)如果AC=3,BC=4,那么AB= (2)如果AB=25,BC=24,那么AC= 三、勾股定理的验证 勾股定理的推导方法有很多种,到目前为止,能够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有近500种.课本上是利用图形的“截、割、补、拼”来说明表示相同图形面积的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既具有严密性,又具有直观性. 例3:如图,分别以边长分别为c b a 、、(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3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是利用面积知识验证勾股定理. 四、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只要知道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 例4:如图,滆湖有A 、B 两点,从与BA 方向成直角的BC 方向上的点C 处测得CA=13米,CB=12米,求AB 长.

【典例展示】 题型一格点图形中的距离问题 例1: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C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则点B到AC所在直线的距离为 题型二运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点E,若AC=6,BC=8,求:(1)DE的长;(2)△ADB的面积. 题型三折纸中勾股定理的运用 例3: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张边长为9的正方形,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边CD上的点B′处,点A对应点为A′,且B′C=3,则AM的长是() A.1.5 B.2 C.2.25 D.2.5 题型四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说理 例4:如图,在△ABC中,∠ABC=45°,CD⊥AB,BE⊥AC,垂足分别为 D、E,F为BC的中点,BE与DF、DC分别交于点G,H,∠ABE=∠CBE. (1)线段BH与AC相等吗?若相等给予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证:BG2-GE2=EA2.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 ?中,90 ∠=?,则c, C b,a=)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

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 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4:互逆命题的概念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规律方法指导 1.勾股定理的证明实际采用的是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关系相互转化证明的。 2.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边边关系的题目。 3.勾股定理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弄清谁是斜边谁直角边,这是这个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易犯的主要错误。 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有下列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该逆定理给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5.?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主要是进行代数运算,通过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5: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14勾股定理

第14章勾股定理 §14.1勾股定理 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阅读材料勾股定理史话 美丽的勾股树 §14.2勾股定理的应用 小结 复习题 课题学习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

第14章勾股定理 还记得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吗?在那个大会上,到处可以看到一个简洁优美的图案在流动,那个远看像旋转的纸风车的图案就是大会的会标. 那是采用了1700多年前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弦图. §14.1 勾股定理 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本章导图中的弦图隐含着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奇妙的关系,让我们首先观察经常使用的两块直角三角尺. 试一试 测量你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三边的长度,并将各边的长度填入下表:

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即 AC2+BC2=AB2, 图14.1.1 这说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斜边的平方呢? 试一试 观察图14.1.2,如果每一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那么可以得到:正方形P的面积=平方厘米; 正方形Q的面积=平方厘米;

(每一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图14.1.2 正方形R的面积=平方厘米. 我们发现,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由此,我们得出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关系. 做一做 在图14.1.3的方格图中,用三角尺画出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cm、12cm的直角三角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并验证上述关系 对这个直角三角形是否成立.

(每一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图14.1.3 概括 数学上可以说明: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斜边为c,那么一定有a2+b2=c2,这种关系我们称为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例1如图14.1.4,将长为5.41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上,BC长为2.16米,求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边的垂直距离AB.(精确到0.01米)

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8c17116934.html, 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b 2=c 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 B C ?中,90C ∠=? ,则22 c a b = +, 2 2 b c a = -,22 a c b =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则有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 (2)验证c 2与a 2+b 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 2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8c17116934.html, 3: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 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4:互逆命题的概念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规律方法指导 1.勾股定理的证明实际采用的是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关系相互转化证明的。 2.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边边关系的题目。 3.勾股定理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弄清谁是斜边谁直角边,这是这个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易犯的主要错误。 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有下列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该逆定理给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5.?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主要是进行代数运算,通过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5: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 14()2 ab b a c ?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 课时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 +b 2 =c 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 B C ?中,90C ∠=?,则 2 2 c a b = +,22 b c a = -,22 a c b =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 1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 2 1422 S ab c ab c =?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 S a b a b = +?+梯形,2 112S 22 2 ADE ABE S S ab c ??=+=? +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 2 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 2 2 2 ,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规律方法指导 1.勾股定理的证明实际采用的是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关系相互转化证明的。 2.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边边关系的题目。 c b a H G F E D C B A a b c c b a E D C B A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初二数学经典讲义 勾股定理(基础)知识讲解

勾股定理(基础) 【学习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由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 边长求出第三条边长. 2. 掌握勾股定理,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3. 熟练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进一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 勾股定理 知识要点】 要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已知的线 段长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 决问题的目的.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222a c b =-,222b c a =-, ()2 22c a b ab =+-.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所以. 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 要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长,求第三边; 2. 用于解决带有平方关系的证明问题; 3. 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 的线段. 【典型例题】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1、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a =5,b =12,求c ; (2)若c =26,b =24,求a . 【思路点拨】利用勾股定理222a b c +=来求未知边长. 【答案与解析】 解:(1)因为△ABC 中,∠C =90°,222a b c +=,a =5,b =12, 所以2222251225144169c a b =+=+=+=.所以c =13. (2)因为△ABC 中,∠C =90°,222a b c +=,c =26,b =24, 所以222222624676576100a c b =-=-=-=.所以a =10. 【总结升华】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边长,关键是先弄清楚所求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再决定用勾股原式还是变式. 举一反三: 【变式】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已知b =2,c =3,求a ; (2)已知:3:5a c =,b =32,求a 、c . 【答案】 解:(1)∵ ∠C =90°,b =2,c =3, ∴ 2222325a c b =-=-; (2)设3a k =,5c k =. ∵ ∠C =90°,b =32, ∴ 222a b c +=. 即222(3)32(5)k k +=. 解得k =8. ∴ 33824a k ==?=,55840c k ==?=.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作者:————————————————————————————————日期: ?

勾股定理复习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方法二: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总结大全

C A B D 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总结大全 专题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1.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3、(1).已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0)()(22=-+-c b b a ,则?ABC 为 三角形 4.在?ABC 中,若2a =(b +c )(b -c ),则?ABC 是 三角形,且∠ ?90 5、已知2512-++-y x x 与25102+-z z 互为相反数,试判断以x 、y 、z 为三边的三角形的形状。 6、.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条件2a c b a c b 26241033822+ +=+++,试判断 ?ABC 的形状。 7.已知,0)10 (8262=-+-+-c b a 则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 8.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2,周长是2+6,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专题二 勾股定理的证明 1、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因而 c 2 = + .化简后即为c 2 = . . a b c

A B C 专题三网格中的勾股定理 1、如图,小正方形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得到,可得△ABC,则边AC 上的高为() A. 2 2 3 B. 5 10 3 C. 5 5 3 D. 5 5 4 专题四实际应用建模测长 1、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点1.5米的C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的 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 边,它的顶端B恰好落到D 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2、有一个传感器控制的灯,安装在门上方,离地高4.5米的墙上,任何东西只要移至5 米以内,灯就自动打开,一个身高1.5米的学生,要走到离门多远的地方灯刚好打开? 专题五梯子问题 1、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 2、一架方梯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 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 动了几米? 专题六最短路线 1、如图,一只蚂蚁从一个棱长为1米,且封闭的正方体盒子外部的顶点A向顶点B爬行,问这 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多少米? A A′ B B′ O 第20题图 B A

勾股定理知识讲解

勾股定理知识点 学习要求: 学习重点是利用计算面积和拼图的方法探索并验证勾股定理借助三角形三边关系来 判断一个三角 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难点是各种拼图的理解和勾股定理的应用。 中考执占: I <7 八、、八\、? 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判定条件的应用和勾股数常与三角形其他知识结合 考查。 一、探索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重点)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 a , b ,斜边为c ,那么a 2 b 2 c 2 即: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注: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 只使用与直角三角形。 使用勾股定理时 首先确定最长边即斜边。 2 ?勾股定理的证明(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 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 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二:见右图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 S 4 — ab c 2 2ab c 2 2 _ 2 2 2 大正方形面积为 S (a b ) a 2ab b 所以a 2 b 2 c 2 1 11 方法三:S 梯形 (a b ) (a b ) , S 梯形2S ADE S ABE 2 2 2 得证 方法一:4S S 正方形EFGH St 方形 ABCD , 1 4 ab 2 (b a)2 c 2,化简可证. b a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勾股定理14.2勾股定理的应用1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14.2勾股定理的应用(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作用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而勾股逆定理的作用是由“三角形边的关系得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2.过程性目标 (1)让学生亲自经历卷折圆柱. (2) 让学生在亲自经历卷折圆柱中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矩形). (3)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手段,培养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应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 原因分析: 1.例1中学生因为其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很难想到蚂蚁爬行的路径是什么,为此通过制作圆柱模型解决难题. 2.例2中学生难找到要计算的具体线段.通过多媒体演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突破点: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 通过回忆复习、例题、小结等,突出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小结:在上面两个小题中,我们应用了勾股定理:在Rt△ABC中,若∠C=90°,则c2= a2+b2 . 加深定理的记忆理解,突出定理的作用. 新课讲解 勾股定理能解决直角三角形的许多问题,因此在现实生活和数学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3: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 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 出爬行的最短路程. 【解析】蚂蚁实际上是在圆柱的半个侧面内爬行.大家用一张白纸 卷折圆柱成圆柱形状,标出A.B.C.D各点,然后打开,蚂蚁在圆柱上爬 行的距离,与在平面纸上的距离一样.AC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什么?根 据是什么?(学生回答) D C B A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求的最短路程就是侧面展开图矩 形ABCD对角线AC之长.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的长. D C B A 解:如图,在Rt△ABC中,BC=底面周长的一半=10cm, ∴AC=2 2BC AB+=2 210 4+ 通过动手作模 型,培养学生的动 手、动脑能力,解 决“学生空间想像 能力有限,想不到 蚂蚁爬行的路径” 的难题,从而突破 难点. 由学生回答“AC 之间的最短距离及 根据”,有利于帮 助学生找准新旧知 识的连接点,唤起 与形成新知识相关 的旧知识,从而使 学生的原认知结构 对新知识的学习具 有某种“召唤力” 再次提问,突出勾 股定理的作用,加 深记忆.

人教版勾股定理知识要点--总结及练习

勾股定理知识总结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b 2=c 2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则有关系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二、经典例题精讲: 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例1.在ABC ?中,90C ∠=?.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 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 例题1 如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 例题2 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 点1.5米的C 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 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 边,它的顶端B 恰好落到D 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 例题3 如图3,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中点,F 是AB 上一点,且AB FB 4 1 = 那么△DEF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题型四:关于翻折问题: 例1、 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边AB=10cm ,BC=6cm ,E 为BC 上一点,将矩形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CD 边上

的点G 处,求BE 的长. 勾股定理练习(随堂练) 一.填空题: 1. 在Rt △ABC 中,∠C=90° (1)若a=5,b=12,则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8,c=17,则S △ ABC =________。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按角分类)。 3.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自然数,则其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 点沿纸箱爬到B 点,那么它所 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5.观察下列几组数据 :(1) 8, 15, 17; (2) 7, 12, 15; (3)12, 15, 20; (4) 7, 24, 25. 其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有( )组 A. 1 B. 2 C. 3 D. 4 6.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正方形A 的面积为( ) A. 6 B.4 C. 64 D. 8 7.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边为 ( ) A.13 B.119 C.13或119 D. 不能确定 8.下列命题①如果a 、b 、c 为一组勾股数,那么4a 、4b 、4c 仍是勾股数;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5、12,那么斜边必是13;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12、25、21,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a 、b 、c ,(a>b=c ),那么a 2 ∶b 2 ∶c 2 =2∶1∶1。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9.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2 =c 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A B 第8题图 A 10 6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 勾股定理教案 华东师大版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所用的教材是华东师大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课讲授的是第十四章《勾股定理》的内容。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全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它的地位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勾股定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本章“勾股定理”的内容在本册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斜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勾股定理”的内容在航空、航海、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工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能运用勾股定理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条边,并能解决简单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能设计不同的情境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2、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方程的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有目的的探索和研究,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活动充满创造性和可操作性,并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激发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多媒体课件 六、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好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七、分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探索基础上掌握勾股定理。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已知两边,运用勾股定理列式求第三边。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3.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能写出简单的推理格式。 三、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难点: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疑点: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教学设想】 课型:新授课 教学思路:探索结论-验证结论-初步应用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通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 ,化简可证. 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 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 2 22() 2S a b a a 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8,15,17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