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冷系统通用仿真平台GREATLAB的构建

制冷系统通用仿真平台GREATLAB的构建

制冷系统通用仿真平台GREATLAB的构建
制冷系统通用仿真平台GREATLAB的构建

系统仿真示例

Flexsim应用案例示例 示例一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 (根据:肖锋,基于Flexsim集装箱码头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改编) 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概述与仿真目的 1.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概述 1.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的目的 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的作业流程 2.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描述 2.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作业流程 2.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离散模型分析 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模型 3.1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布局模型设计 3.2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设备建模 3.3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仿真 4、仿真运行及数据分析 4.1仿真运行及数据处理 4.2仿真数据的结果分析 小结与讨论 示例二物流配送中心仿真 (根据:XXX改编) 1、物流配送中心概述与仿真目的 1.1物流配送中心简介 1.2仿真目的 2、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描述 2.1配送中心的功能 2.2配送中心的系统流程

3、配送中心的仿真模型 3.1配送中心的仿真布局模型设计 3.2配送中心的设备建模 3.3配送中心的仿真 4、仿真运行及数据分析 4.1仿真运行及数据处理 4.2仿真数据结果分析 4.3系统优化 小结与讨论 “我也来编书”示例 示例一第X章排队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要点 1、排队系统概述 2、排队系统问题描述 3、排队系统建模 4、排队系统仿真 5、模型运行与结果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3-5题) 参考文献 1、李文锋,袁兵,张煜.2010.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第6章) 北京:科学出版社 2、王红卫,谢勇,王小平,祁超.2009.物流系统仿真(第6章)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马向国,刘同娟.2012.现代物流系统建模、仿真及应用案例(第5章)

制冷系统设计步骤

制冷系统设计步骤

一、设计任务和已知条件 根据要求,在武汉地区,以风机盘管为末端装置,冷冻水温度为7℃,空调回水温度为11℃,总制冷量为400KW,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二、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1、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 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应该包括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冷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 ——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KW) A——冷损失附加系数。 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74KW时,A=0.15~0. 20;当空调制冷量为174~1744KW时,A=0.10~0.15;当空调制冷量大于1744KW时,A=0.05~0.07;对于直接供冷系统,A=0.05~0. 07。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根据设计的要求,选用氨为制冷剂而且采用间接供冷方式。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冷凝温度()的确定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武汉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 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 ℃ 式中——冷却水进冷凝器温度(℃); ——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安全值,对于机械通风冷却塔,=2~4℃。

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与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及冷凝器的形式有关。 按下式确定: 选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2~4)=31.2+3=34.2℃ 注意:一般不超过35℃。 系统以水为冷却介质,其传热温差取4~6℃,则冷凝温度为 ℃ 式中——冷凝温度(℃)。 ②、蒸发温度()的确定 蒸发温度是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汽化时的温度。蒸发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被冷却物体的温度及传热温差,而传热温差与所采用的载冷剂(冷媒)有关。 系统以水为载冷剂,其传热温差为℃,即 ℃ 式中——载冷剂的温度(℃)。 一般对于冷却淡水和盐水的蒸发器,其传热温差取=5℃。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湖北警官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方案 一、方案背景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决定于2013年启动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是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针对课程使用实验教学软件,但由于每个专业或课程的情况不同,购买的软件所采用的工作环境、体系结构、编程语言、开发方法等也各不相同。由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各校乃至校内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建设大都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管理混乱,各种实验教学软件缺乏统一的集中管理。 ? 使用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方式; ? 可扩展性差,无法支持课程和相应实验的扩展; ? 各系统的数据无法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 缺乏足够的开放性; ? 软件部署复杂,不同的软件不能运行在同一台服务器上; 二、方案目标 该方案的目标就是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地区、多学校和多学科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平台要实现学校购置的所有实验软件统一接入和学生在平台下进行统一实验的目的,通过系统间的无缝连接,使之达到一个整体的实验效果,学校通过该平台的部署,不仅可以促进系统的耦合度,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还可以使学校能够迅速实施第三方的实验教学软件。 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的虚拟实验教学辅助功能,包括:门户网站、实验前的理论学习、实验的开课管理、典型实验库的维护、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过程的智能指导、实验结果的自动批改、实验成绩统计查询、在线答疑、实验教学效

系统仿真测试平台

仿真测试系统 系统概述 FireBlade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基于用户实用角度,能够辅助进行系统方案验证、调试环境构建、子系统联调联试、设计验证及测试,推进了半实物仿真的理论应用,并提出了虚拟设备这一具有优秀实践性的设计思想,在航电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由于仿真技术本身具备一定的验证功能,因此与现有的测试技术有相当的可交融性。在航电设备的研制和测试过程中,都必须有仿真技术的支持:利用仿真技术,可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快速构建系统原型,进行设计方案的验证;利用仿真验证成果,可在系统开发阶段进行产品调试;通过仿真功能,还可对与系统开发进度不一致的子系统进行模拟测试等。 针对航电设备产品结构和研制周期的特殊性,需要建立可以兼顾系统方案验证、调试环境构建、子系统联调联试、设计验证及测试的系统仿真平台。即以半实物仿真为基础,综合系统验证、系统测试、设备调试和快速原型等多种功能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 目前,众多研发单位都在思索着如何应对航电设备研制工作日益复杂的情况。如何采取高效的工程技术手段,来保证系统验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航电设备系统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FireBlade 系统仿真测试平台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在航电设备研制工程中的定位设备可被认为是航电设备研制工程中的终端输出,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航电设备系统工程目标能否实现。在传统的系统验证过程中,地面综合测试是主要的验证手段,然而,它首先要求必须完成所有分系统的研制总装,才能进行综合测试。如果能够结合面向设备的仿真手段,则可以解决因部分设备未赶上研发进度导致综合测试时间延长的问题。在以往的开发周期中,面向设备的仿真技术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 (1)仿真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个测试对象上,并且缺乏对对象共性的重用; (2)仿真技术缺乏对复杂环境与测试对象的模拟; (3)仿真技术的应用缺乏系统性,比如各个阶段中仿真应用成果没有实现共享,

全年供冷制冷系统的设计选用

全年供冷制冷系统的设计选用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简单说明了全年供冷系统设计选用时,应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气象条件及系统用冷量的大小选用合理的制冷系统。工程实践效果表明,所选用的制冷系统均能较好的满足工艺设备全年用冷量的要求。 标签:风冷冷水机组水冷冷水机组全年供冷自然冷却 工业厂房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工艺设备需常年供冷的情况,笔者根据两个不同项目所在区域的气象条件及系统用冷量的大小,分别选用了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风冷涡旋式冷水机组和水冷冷水机组与冷却塔季节交换供冷两种方式。自然冷却的应用,显著的降低风冷冷水机组运行能耗。冷却塔供冷(又称免费供冷)是空调制冷系统节能降耗的一种形式。 1 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风冷涡旋式冷水机组常年供冷 某新建项目涂装车间阴极电泳设备需7~12℃冷冻水,工艺设备最大需冷量为290kW,设备用冷量随生产规模的变化而不同,设备全年供冷。项目位于重庆地区,重庆地区的室外设计参数见下表表1。 因设备用冷量较小,建筑设计中未预留制冷机房位置,结合重庆地区的气象条件及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并与业主充分交换意见后确定采用风冷涡旋式冷水机组。本工程全年制冷量290kW,考虑到重庆地区极端最高温度平均值是39.1℃,选用冷水机组的制冷量进行温度修正后在39.1℃应大于290kW,因设备用冷量随生产规模变化,设计选用两台风冷涡旋式冷水机组,机组在冷凝空气温度为40℃时制冷量为154kW,机组名义制冷量为:162kW,内置水力模块,风冷涡旋式冷水机组容量控制达3级。 重庆地区冬季极端最低温度达-1.8℃,阴极电泳设备不工作时须提供约15%的制冷量(43.5kW),风冷涡旋式冷水机组制冷运行环境温度0℃~45℃,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冬季时机组能够正常运行。目前国内常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拆除机组内的保护器,此方法主要应用风冷模块式冷水机组。 ②每台机组上加装一个温度开关,温度开关与室外冷凝风机电机连锁。此温度开关需要放置在冷凝盘管上,感受制冷时冷凝盘管的温度,以此温度来判断是否将室外风机断电。一般来说可在低于-17℃室外环境的情况下制冷,温度开关一般为进口。 ③在控制系统加变频器,防止冬季温度过低,可低频启动,此方法主要适用于风冷模块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

ANSYS的协同仿真建设

一协同仿真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随着CAX(CAD/CAE等)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企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式。目前,国内一部分企业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已逐步采用数字化的三维设计以及应用CAE技术对产品进行分析、计算及仿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计水平,降低了研制成本。但目前大部分企业数字化的产品设计基本还主要局限在将原有的二维图纸应用CAD软件设计为三维模型,CAE分析停留在单一专业、单一工具的仿真应用层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各种分析仿真软件分散在相关专业的少数设计人员手中,软件无法充分共享。 各种软件没有按设计及仿真流程进行集成并形成专用设计仿真系统,大部分数据流衔接需要依赖人工完成,这种工具的孤岛状态造成过程效率低、可靠性差。 各专业独立设计、难以协调,各级模型相互关系松散,难以实现系统综合性能的提高和优化,难以通过先进软件的应用实现总体设计能力的提升。 设计仿真流程不够清晰和规范,单次设计仿真循环的代价过高,设计仿真过程和结果难以重现;项目的执行和监控仍主要依赖大量协调会议和碰头会,项目的状态和进度难以有效控制; 设计仿真数据分散独立,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数据利用率低。

基于对国内大部分企业的设计仿真现状及需求分析,企业有必要对仿真业务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加强仿真数据和流程的管理,构建特定的协同仿真业务管理平台。通过协同仿真平台的建设,实现仿真过程的协同化和标准化,管理仿真数据、流程、软件资源和任务调度工具,并能与企业其他信息化系统(如PDM等)进行集成,实现互联互通。 二协同仿真平台建设方案 基于ANSYS EKM以及ANSYS Workbench建立企业协同仿真平台,该平台以协同仿真管理为核心,管理仿真团队、仿真流程。同时,针对流程执行过程中的各任务节点,借助于由ANSYS Workbench搭建的专业仿真分析环境执行具体的仿真分析工作。 协同仿真平台两大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下:

大型数字仿真平台介绍

大型科学计算与仿真支撑平台SimuWorks?SimuWorks?是公司的核心主导产品,获得了科技部和财政部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资 助,通过了国家软件评测中心的高级软件确认测试,被列为北京市火炬计划项目。 SimuWorks?将开发、调试、验证、运行、分析等各种仿真功能进行了整合,创立了“仿 真系统制造工厂”的新理念,大大提高了仿真系统的开发效率,可应用于军事、电力、能源、交通、水利、经济等领域仿真系统的开发。 大型科学计算与仿真支撑平台SimuWorks?由仿真引擎SimuEngine、图形化自动建模系 统SimuBuilder、模块资源管理器SimuManager、模块资源库SimuLib及其他仿真功能软件组成。(这一段变成图片)---加一个小标题(软件组成)---提供结构图,由广告公司完善修饰。

仿真引擎SimuEngine SimuEngine是介于仿真系统和计算机操作系统之间的可视化仿真支撑系统。 功能和特点: ?实时网络数据库 –读取速度快,实时性强 –满足大型仿真系统的各种需求 ?数据可视化 –表格、曲线、流程图、直方图等 –画面可在线组态 ?在线调试 –可随时对数据库中的任意数据进行在线修改,并可以立即影响到模型的计算?协同开发 –支持多人在网络环境下的程序协同开发 –提供了从程序编辑、变量扫描、编译、连接到运行、调试等全过程的支持?完整的教练员功能 –运行与停止、冻结与解冻、改变速度、故障设置、工况保存、回退、重演等?结构灵活 –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模式,便于扩展 ?仿真精度高 –最小仿真步长可达10毫秒 –最小数据刷新周期50毫秒 ?多流程仿真 –可以在一套硬件系统上同时开发或运行不同的系统,或者同一系统的多个实例?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可以运行于各种Windows系统,包括Windows 2000/XP/2003/Vista/2008/7等?多任务并行运行 –支持多任务运行和在多CPU环境下的并行计算 ?开放性好 –提供了方便的API接口 –支持OPC协议,提供OPC Server和OPC Client接口程序

DMAS飞行系统仿真平台

DMAS 大型专业飞行系统仿真平台 DMAS—专业、大型飞行系统仿真平台 DMAS(Design Model Acquisition and Simulation System for Aircraft)是中仿科技将航空航天 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有机结合,创新研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系统仿真产品,由飞行器设计与仿真系统、飞行器数据记录与分析软件、飞行模拟器等组成大型综合研究和应用一体化软硬件系统平台,支持当前主流航空系统,满足飞行器研制试验、飞行模拟训练、科研教学等多种需求。DMAS综合应用平台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属国内首创。 DMAS应用领域: DMAS飞行系统仿真平台满足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多种飞行器研制试验、飞行训练、科研教学的需求,遵循CAD、CAE、CAM产品全生命周期PLM构架,有效解决设计、仿真、模拟等系统问题。DMAS 采用创新技术,高端的系统仿真技术不再是科研院所独享的,飞速更新的专业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则将工程师们从繁重的底层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创新思考,使得航空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飞机研究院所工程师、大学教师及学生、飞机设计及改装爱好者、专业的飞机拥有者、飞行员、飞 行教练或考官等用户均可应用DMAS完成飞机开发、仿真实验、任务演示验证、飞行训练模拟等多种任务。?研制试验 飞机总体设计:概念设计、系统设计、结构设计、翼型设计、发动机设计、费效设计、性能优化设计; 飞行模拟测试:动力学特性仿真测试,飞行模拟数据分析,仿真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飞机特性分析与表征; 飞行任务模拟:遥测照相、侦测雷达、GPS导航预测、航空通讯、防空模拟、C4ISR系统;飞行安全事件现 场重建分析。 ?教学科研 理论基础教学:航空航天概论、飞行理论、飞行动力学、飞机性能分析、飞行控制等; 新概念飞机开发:各种新概念飞机设计、人机工程学、飞行姿态控制、航电设计、通讯设计、雷达设计、 航线设计、飞行软件开发等。 ?飞行训练 飞行操纵训练:固定翼飞机、直升机、UAV无人机操作训练,VFR/IFR飞行训练; 飞行执照备考:飞行员培训、私人飞机驾驶执照、商业飞机驾驶执照、民航飞行驾驶执照;

冷柜制冷系统设计分析

1、制冷系统原理介绍 一般制冷机的制冷原理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的蒸汽,使蒸汽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压缩制冷系统循环见下图1-1。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

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这当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功所转化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介质带走。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数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实际制冷系统中,除上述四大件之外,常常有一些辅助设备,如电磁阀、分配器、干燥器、集热器、易熔塞、压力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它们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 2、冷柜制冷系统设计 2.1、冷柜制冷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流程 制冷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落实一款产品的整个制冷系统,需明确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一系列制冷件,但也要考虑其它零件,如感温导管、连接管等。简单来说,就是制冷人员要将整个制冷系统考虑一遍,并在明细表中确定下来。需要考虑的大原则是零件尽量通用,产品设计零件数量少,零件规格通用化,加工设备(包括外协厂制作加工)尽量少,生产效率高。 针对冷柜系统焊点要尽可能少,简单产品不超过10个焊点,最多不超过15个。压缩机物料号需技术副总审批,通用化高的制冷件物料审批需部长级审批,

与数字化设计、试验、制造协同的仿真分析平台建设

图1 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专家范国海1 中国北车重载快捷铁路货车技术研发平台

图2 中国北车重载快捷铁路货车技术研发平台 公司从2012年开始建设重载快捷铁路货车技术研发平台,平台包括中国北车重载快捷铁路货车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协同设计平台、协同仿真分析平台、试验研究平台、研发质量系统(RAMS/LCC)、知识管理系统、货车技术研发平台支撑系统。 今年10月份公司又上线了一个数字化管理平台。协同仿真分析平台二期已经正式上线试运行,一期是去年12月份开始上线试运行。 2 协同仿真分析平台 公司的PDM使用了五年左右,为了进一步打通设计、仿真、工艺,又实施了协同仿真CAE平台运作,把实验、仿真、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 协同仿真分析平台主要建设含内容有以下四点: ★ 多学科仿真分析工具集:完善针对货车产品仿真业务的各学科工具。 ★ 仿真分析规范体:系统一仿真工具使用,规范仿真作业流程;积累仿真经验,推进仿真规范建设。 ★ 高性能计算中心(HPC):建设计算能力强大的大规模模型并行计算平台。 ★ 协同仿真分析管理系统:破除信息孤岛,以结构化方式管理复杂的仿真数据;将仿真数据和设计数据进行关联管理;建

立仿真分析数据流程规范,管理仿真业务。 图3 协同仿真平台总体架构 淘帖0分享0收藏0支持0反对0 哈哈,今天灰常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wuhuabamen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8 13:40:19 |只看该作者 根据业务需求,公司的仿真分析工具集分五个方面:结构分析、疲劳耐久性分析、动力学分析、装卸材料分析、产品工艺分析。 图4 多学科仿真分析工具集 公司开展有限元分析工作已经有20年了,积累了丰富的仿真分析工作经验,但是由于仿真分析师使用分析方法和网格划分不一致,所以造成了分析结果的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公司进行了仿真分析规范体系建设,分为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基础规范,还有一个专业业务。

搭建风洞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

搭建风洞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 文章从风洞研制特点及制约设计能力因素出发,引出建设平台的重要性,在分析当前平台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搭建多学科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的目的和意义,并描述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框架,最后指出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建成后能够起到的作用。 标签:设计手段;多学科数字化设计;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风洞设计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tunnel development and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sign capabilit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platform.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latform,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simulation platform are given. It also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 framework of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simulation platform,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role that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simulation platform can pla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latform. Keywords:design means;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design;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simulation platform;wind tunnel design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气动中心)下属的第四研究所(以下简称四所),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风洞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1]。近年来,随着风洞设计要求的提高与任务的快速增长[2],现有风洞设计理念陈旧、设计手段落后,设计能力不足、技术储备难以适应下一步任务要求等问题已日趋凸显。 风洞作为大型复杂设备,其建设是一个集设计、分析、仿真、试验、优化和管理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其研制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立项论证、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风洞调试几个阶段,涉及气动、结构、测量、控制、液压、天平设计及项目管理等多学科领域[3]。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众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协调,处理海量的数据资源,运用不同领域的专业工具软件,经历复杂的、科学的反复迭代设计过程。 目前,四所设计手段主要基于1996年前设计建成的CAD平台,该设计平台已明显表现出难以满足众多且要求日益复杂的新风洞设计要求,逐渐成为高质高效完成科研任务的瓶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阻碍了风洞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提高;而且,现有的风洞CAD设计平台应用技术严重滞后于当今业已成熟的CAx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化、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与四所在国内堪称风洞设计领域的“国家中心”地位极不相称,与实现风洞设备设计与建设水平“世界一流”的目标要求相差甚远。 构建一套基于先进CAx技术、全数字化的风洞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平台,

新一代通用CAE仿真平台—TSV.Solutions

新一代通用CAE仿真平台—TSV.Solutions Skyme TSV是由日本风险投资公司出资,由TechnoStar公司开发的新一代高效高性能结构有限元模拟仿真软件. TSV-Solutions软件分为前、后处理器与求解器三个部分。TSV软件开发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参与开发的技术工程师分别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大部分开发人员都具有相当丰富的CAE软件开发经验。 TechnoStar 公司是TSV (TechnoStar VENUS)系列有限元软件的开发商,主要经营TSV 软件的开发、销售、维护与培训,其中包括有限元前处理器TSV-Pre,求解器ADVENTURECluster,后处理器TSV-Post,集成的设计工程师用的分析器TSV-Designer和CAE 数据管理平TSV-Viewer。TSV软件的开发目标是针对千万级以上自由度的CAE网格模型的前后处理和求解,从而解决了从部件级到系统级求解的革命性转变。 TSV软件前后处理器TSV-Pre和TSV-Post,以最新的IT技术为基础,专门设计了针对CAE 模型的数据结构,采用先进的网格划分算法和图形处理技术,在各个核心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大量专家库的导入,确保了网格生成的高速和高质量。全新的算法和独特的数据结构,使得用户在常规的PC机上,使用TSV就可以对数百万节点规模的有限元模型轻松自如地进行操作、自由地进行数据扫描、读取、分类、分组与加工。这是目前别的CAE前后处理器所无法实现的。 求解器(ADVENTURECluster)起源于著名的地球模拟计划(ADVENTURE Project),参与该计划研究的单位主要包括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九州大学,以及美国和欧洲等研究机构。该研究项目历经六年(1997-2003),最终解决了一亿到十亿自由度的任意模型的解析。由于ADVENTURECluster采用了当今最新的HDDM的数据结构,最快的CGCG算法,比目前有限元软件(Nastran,ANSYS,ABAQUS和MARC等)快5 – 30倍。从而解决了从零部件级到系统级求解的革命性转变。2002年在美国召开的全球超级计算技术大会上,ADVENTURECluster 被誉为全球运算速度最快,价格性能比最好的CAE模拟仿真软件。ADVENTURECluster是该计划的商品化产品。 求解器采用的是基于HDDM的真正的并行算法。如下图所示,当CPU数为36个时,单个CPU的效率仍然可以达到90%以上,并且模型规模越大,并行效率也越高。 ADVENTURECluster的求解效率是目前主流的有限元求解器无法比拟的。从而使得超大规模的整体静力学、动力学、非线性、地震分析等成为可能。

制冷系统设计经验

近期论坛高质量文章不多,人气下降明显,版主积极性明显下降。本人正在进行硕士毕设论文阶段, 目前随着写作的进展,特分享一些里面的经验内容供各位看官评论,希望能尽一份力,为我们的论坛。由于之后本人不再从事本行业,7年来本人经验由论坛来,如今经过思索提炼正在草拟论文,想尽量 把相关精彩之处都借助论文这个方式写出来,写到精彩之处不由得想与论坛各位坛友分享。 (1)知识和经验二者之间的关系。本人毕业后从事制冷设计工作7年,校内时书本上学的各个关键理论好比一个个知识点,而实践经验相当于线。随着毕业后时间的推移,往往各个知 识点会逐渐遗忘,相信记忆再好的人,如果毕业2年内不搞相关工作,最后也仅剩下印象, 甚至忘的精光,因为没有实践经验支撑的理论早晚是会被遗忘的。而随着相关工作的进行, 在实践中,你会发现在研发设计,试验甚至失败中印证了课本上所学的一个个内容,于是 重新捡起来,回归课本、经过思考,才能真正被消化。久而久之,各个关键参数和公式算 法通过实践这条线连成串,经过自己大脑的联想、列举、归纳又横向交织成网,相互验证, 也就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很难遗忘了。 (2)(2)蒸发、冷凝温度的确定。有很多人在论坛上问过我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是如何限定的,与环温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很多从事了多年维修的师傅由经验反推理论,常常关注蒸 发、冷凝温度,根据表测得的参数去反推进行系统设计,这其实是错误的。制冷系统的蒸 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是根据热源和热汇温度确定的,而不是相反。而热源、热汇的温度并不 是人为规定的,热源是由被冷却物质所需要的温度决定的,热汇是由放热端所处的环境温 度(冷却水温度)决定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以上条件设计制冷系统,即根据允 许的换热面积和氟、水、空气侧状况匹配经济性温差进而求得蒸发、冷凝温度。由于很多 种热源、热汇温度下又存在关联或相似性区间,所以我们又把各个热源热汇划分出区间进 行归纳,方便不同区间相关配件的选配,如T1、T2、T3等工况。这里举个例子就是由卡 诺定理,理论上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为: Snap1.jpg(2.37 KB, 下载次数: 112) 可以看出低温热源温度越高,高温热汇和低温热源温差越小,制冷系数越大。某些厂家为 了提高制冷系数,随意改变工况或为了使蒸发、冷凝温度更接近热源、热汇温度,不惜成 本的成倍加大换热面积从而减小换热温差,这也就是目前小压缩机配大换热器的例子比比 皆是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热源、热汇温度后综合考虑经济性温差进而合理的匹配 换热面积才符合我们科学设计的原则。 (3)压缩机汽缸容积与系统制冷量的关系。在给定的制冷系统里,很多参数都是随着工况变化的,很多人问我设计的根源是什么,从哪出发。这就要首先找到一个不变量。对于一台已有的制冷压缩机来说,在制冷系统中,理论输气量Vh为定值,它也是我们确定工况后进行系统设计的出发点。 Snap1.jpg(2.58 KB, 下载次数: 36) 其中n为压缩机电机转速,对于50Hz的两极电动机来说,转数在2830rpm,i指压缩机汽缸数,Vp为 汽缸容积。具个例子,已知某汽缸标称容积为7.4cc的转子压缩机在T1工况下(To=7.2℃、过热11K;

XXX冷库制冷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XX冷库制冷系统设计 院系名称:电气工程系 班级:铁供XXXX 学号:XXXX 学生姓名:XXXX 指导教师:XXXX 2014 年03 月

XX冷库制冷系统设计XX cold storage refrigeration syetem design 院系名称:电气工程系 班级:铁供XXXX 学号:XXXX 学生姓名:XXXX 指导教师:XXXX 2014年03 月

中文摘要 本次课题是以某冷库为样板进行设计。 冷藏间储藏吨位为300t,冷间设计温度为-18℃;冻结间生产能力为30t/24h。室外空气温、湿度根据你建库确定。 这次设计在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出冷间负荷之后,根据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因地制宜,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后,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方案为:氨系统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双级压缩。根据负荷计算的结果依次选择冷风机、贮液器等辅助设备。在完成设备选型后进行管道布置、机房布置、设备保温等。 【关键词】方案确定负荷计算管道设计压缩机冷凝器结束语

目录 1.前言-------------------------------------------------------------------------3 2.设计任务书----------------------------------------------------------------4 3.制冷方案的确定----------------------------------------------------------5 4.库房负荷的计算----------------------------------------------------------8 5.冷却设备的选型计算---------------------------------------------------17 6.系统管径的确定---------------------------------------------------------20 7.制冷剂注入量------------------------------------------------------------21 8.结束语---------------------------------------------------------------------22 9.致谢------------------------------------------------------------------------23 10.参考书目-----------------------------------------------------------------24

某集团虚拟现实仿真验证平台方案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协同式虚拟现实仿真验证平台方案 北京朗迪锋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4月

目录 1.序言 (3) 2.用户需求分析 (3) 3.协同式虚拟现实仿真验证平台总体解决方案 (4) 3.1.协同式虚拟现实仿真验证平台解决方案 (5) 3.1.1.显示系统设计思路 (5) 3.2.图形工作站集群 (18) 3.3.交互系统 (19) 3.4.矩阵切换系统 (20) 3.5.中控系统 (21) 3.6.音响系统 (21) 3.7.协同式虚拟仿真验证平台软件 (22) 3.7.1.协同式虚拟仿真验证平台软件应用模式 (22) 第六:制作交互式电子手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2.协同式虚拟仿真验证平台软件的特点 (24) 4.布局设计 (25) 5.项目实施计划 (26) 5.1.项目实施内容 (26) 5.2.项目整体实施周期 (26) 5.3.工期保证措施 (26) 5.4.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26) 6.工程进度 (26) 6.1.设备交付阶段及设备到货点验计划表 (26) 6.2.工程师人员调配安排计划表 (26) 7.装修建议及要求 (26) 7.1.环境条件要求 (26) 7.2.地面要求 (26) 7.3.照明要求 (26)

7.4.天花板及吊顶装修建议 (26) 7.5.布线基本原则 (26) 7.6.设备发热量和制冷要求 (26) 7.7.虚拟现实中心现场装修建议 (26) 7.8.现场出入要求 (26) 8.质量保证与售后服务 (26) 8.1.质量保证与保修 (27) 8.2.售后技术服务 (27) 8.3.技术培训 (27) 9.系统配置清单 (27)

制冷系统设计步骤

一、设计任务和已知条件 根据要求,在武汉地区,以风机盘管为末端装置,冷冻水温度为7℃,空调回水温度为11℃,总制冷量为400KW,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二、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1、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 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应该包括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冷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 ——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KW) A——冷损失附加系数。 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74KW时,A=0.15~0.20;当空调制冷量为1 74~1744KW时,A=0.10~0.15;当空调制冷量大于1744KW时,A=0.05~0.07;对于直接供冷系统,A=0.05~0.07。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根据设计的要求,选用氨为制冷剂并且采用间接供冷方式。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冷凝温度()的确定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武汉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 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 ℃ 式中——冷却水进冷凝器温度(℃); ——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安全值,对于机械通风冷却塔,=2~4℃。 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与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及冷凝器的形式有关。 按下式确定: 选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2~4)=31.2+3=34.2℃ 注意:通常不超过35℃。 系统以水为冷却介质,其传热温差取4~6℃,则冷凝温度为 ℃ 式中——冷凝温度(℃)。 ②、蒸发温度()的确定 蒸发温度是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汽化时的温度。蒸发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被冷却物体的温度及传热温差,而传热温差与所采用的载冷剂(冷媒)有关。 系统以水为载冷剂,其传热温差为℃,即

DENOVA数字化协同设计仿真平台

DENOVA数字化协同设计仿真平台 1.1产品定义 DENOV A 是实现复杂产品设计的数字化协同设计仿真平台,是仿真全生命周期管理(SLM)的典型应用系统。DENOV A 采用高效协同的软件架构,将管理、技术和人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研制过程协同和软件功能集成,支持产品研发的多个设计阶段,积累和应用企业的研发知识和经验,从而逐步建立符合企业实践的设计仿真体系,为驱动产品设计创新提供平台性支持。 DENOV A 以“协同设计仿真”为核心,综合集成产品研发中的项目、任务、流程、数据、知识和工具等关键元素,作为复杂产品设计业务的有效支撑;提供面向设计仿真人员综合集成的“设计仿真工程环境”,帮助设计仿真人员快速完成设计仿真工作任务;建立贯穿多个研发阶段、多学科领域、多专业部门的协同设计仿真研发流程,控制产品研发的业务过程、数据关联和数据版本传递;以各专业软件工具为设计分析手段,以专业工程数据库为设计支撑,以项目、流程管理为过程控制机制,以模板为知识固化方式,对各专业设计分析工作进行集成和协同,从而实现复杂产品的快速设计。

产品系统结构图 1.2 产品价值 实现多学科多专业设计仿真业务中的过程协同、工具软件协同、数据协同、管理与仿真的协同,把复杂型号产品的研制过程变得可控、可查、可积累、可借鉴、可复用。 实现多学科多专业设计仿真数据版本谱系和过程数据追溯,可追溯数据的来龙去脉,可直观、明了、简单的通过版本谱系图方式组织、浏览设计仿真数据的传递关系、包含关系、引用关系、版本关系、派生关系,这些复杂的数据关系由系统自动实现,降低管理、协调和沟通成本,提高设计仿真效率和准确性。 实现标准、开放的工具软件统一接口框架,把符合此标准的开源软件、第三方软件、商业软件、自编软件注册到接口框架中,来扩展自定义的设计仿真业务

高性能电力实时仿真平台RT-LAB

高性能电力实时仿真平台RT-LAB 王涛1,邹毅军1,年晓红2,胡毅1 (1. 上海科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2.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75) 摘要:阐述了PC机群、商业货架(COTS)及实时互联网络概念,介绍了基于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的 电力实时仿真平台RT-LAB,从软件和硬件架构上对该平台的性能进行了详细描述。探讨了实时仿真及其 意义,分析了快速控制原型(RCP)、硬件在环测试(HIL)及电力系统纯数字实时仿真的意义、应用原理 及系统构架,针对以上三个应用领域,分别介绍了具体应用项目。实际应用表明:实时仿真意义重大, RT-LAB平台仿真结果准确,计算性能强大,开辟了未来电力系统设计、规划、验证的新思路,有效的缩 短了研究和产业化过程。 关键词:PC集群;实时仿真;快速控制原型;硬件在环; 1. 引言 伴随电力学科的飞速发展,电力电子及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增强,而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又在降低产品成本和加快上市时间上对行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系统仿真因此变得不可替代且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时仿真具有将硬件直接接入控制或测试回路的优势,使整个开发过程从本质上更接近于实际,具有更高的置信度[1];并且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实时仿真技术及其应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电力系统实时仿真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开展多年,领域内早期的产品极大的推动了研究、测试的发展。但这些产品有其固有的缺陷:1)价格昂贵;2)复杂的专用硬件;3)传统Tusin积分方法易于引起数值振荡问题[2]。 本文所介绍的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平台采用PC集群技术,基于以RT-LAB为旗舰的一系列软件工具包,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解决。以较高的性价比为电力领域的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器测试及系统级仿真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2.PC集群架构 计算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能力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亚于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重要性。在仿真领域尤其是需要小步长仿真的电力仿真领域,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更是严格。在此需求背景下,并行及分布式计算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使我们能在现有的芯片制造技术情况下快速提升计算能力[3],为电力领域的实时仿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1 PC机群 PC机群系统是指将多台PC机通过高速互联网络连接,配合特定的并行支撑软件,形成一个松散耦合的并行计算环境,协同地并行求解同一个问题[4]。机群结构具有单一系统映像(SSI),能够充分利用单PC的计算资源,提供强大的计算性能,投资风险小,结构灵活,可扩展性强,软件可继承,通用性好,目前已被大量计算机用户和科研院校接受,成为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一个新的思路。 和传统对称多处理机(SMP)和大规模并行机(MPP)相比,PC机群系统在性能上具有以下优点:投资风险小。由于每台PC机都可以单独使用,避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类似传统巨型机或MPP系统整体性能发挥不充分的情况。 易于编程开发。不需要学习并行程序设计语言,用常规的如simulink语言,即可使程序并行运行于机群上;

风力发电系统仿真平台—Simulation platform for Wind Turbines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Wind Turbines by Professor Frede Blaabjerg Aalborg University fbl@iet.auc.dk http://www.iet.auc.dk/~fbl/ November 28, 2003

1.Background 2.Wind turbine concepts 3.Basic model library 4.Simulation examples 5.Conclusion

Why ?Electrical system of the wind turbine in steady progress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ind turbines grow in size (3-5 MW) 9Virtual prototyping is the only method for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Goals ?Develop an extended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electrical parts in wind turbines ?Develop models which may used in mechanical / aeroelastical design tools like HAWC

DigSilent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simulation tool ?aerodynamic models ?aeroelastic models ?turbulent wind model Mechanical aspects Electrical aspects HAWC aeroelastic simulation tool wind turbine ?grid components library ?dynamic simulation language Matlab/Simulink general developer tool wind turbine/ wind farm ?dynamic behavior of power systems ?assesment of power ?RMS and EMT simulations Saber advanced simulation tool ?Hydraulic ?Mechanic simulates physical effects in different engineering domains ?Magnetic ?Thermal ? Electric ? Electronic ? Digital control ? Embedded software ?calculation of mechanical loads on the structure ?dynamic behavior of wind turbine ?focus on frequency range 0 - 20 Hz wind turbine/ power converter 5S:bj-jn\simulation Platform for Wind Turbin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