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持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路径探索

支持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路径探索

支持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路径探索
支持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路径探索

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

1 学年论文 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 宝”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金融系 班 级: 09级1班 学生姓名: 完成时间:二О一二年 六月二十九日 序号: 序号:37

摘要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强。货币政策对一个国家的货币供求均衡、利率和汇率的合理水平、资本流动及经济发展与稳定具有支配性的作用。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主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无论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一般性政策工具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俗称“三大法宝”。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及其现实效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来研究中央银行是如何运用这“三大法宝”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调节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 关键词: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传导机制,现实效应

abstract With moder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the importance of monetary policy is growing by. Monetary policy on a the currency of the country of the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of a reasonable level,capital flow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has the dominant role. The central bank as a monetary policymakers,mainly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he money supply to adjust interest rates and the whole economy affect investment and,whether the deflating monetary policy or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is through the use of monetary policy tool to realize. Monetary policy tools have general policy tools,selective policy tools and other complementary policy tools three categories. General policy tools as the central bank's main monetary policy tools including legal deposit reserve discount policy, the policy,and the open market operations,commonly known as the “three magic weapon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neral monetary policy tools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its practical effect,with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to study the central bank is how to use this “three magic weapons”o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impact the entire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Keywords:monetary policy,“three magic weapons”,conduction mechanism,the reality effect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可以归纳为: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改变了利率r,而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变化,而投资的增减则会进一步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这个过程可以直观地用符号表示为: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关键环节是利率。但上述分析是凯恩斯学派最初的分析,仅仅从局部均衡的角度,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并没有考察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没有反映出两个市场之间循环往复的反馈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凯恩斯学派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即一般均衡分析。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如果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会刺激投资,引起总需求增加,进而推动了产出和收入的相应增加。这是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作用,也是局部分析。第二,产出和收入的增加,必将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这时如果没有新增加的货币供给,则货币需求相对上升将导致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第三,利率的回升,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收入减少。收入的减少引起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则利率又会回落。这就是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之间往复不断相互作用。第四,以上的循环往复最终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均衡和商品市场均衡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在这个点上,可能是利率较原先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先的均衡水平高。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则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用符号表示就是:M→E→I→y。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主导作用,而是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发挥着直接作用。货币供应量对名义收入的具体影响过程如下所述。过程步骤一:M→E 表示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其原理是:第一,根据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稳定性。第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不包含任何的货币供给因素,因而货币供给的变动不会直接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化;至于货币供给,在现代货币制度中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主义将其视为外生变量。第三,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时,由于货币需求并不改变,公众手持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从而利率下降,公众支出增加。过程步骤二:E →I 表示的是变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货币主义者认为这是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过程如下:第一,超过意愿持有的货币即大于既有需求的货币供给,或用于购买金融资产,或用于购买非金融资产,直至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这样将改变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乃至人力资本市场的均衡。第二,货币持有者对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会引起这些资产相对收益率的变动。如果投资于金融资产偏多,金融资产市值上涨,受益相对下降,从而会刺激对非金融资产的需求;如果对非金融产品投资增加,也就是说产业投资增加,那么既可能促使产出增加,也会促使产品价格上涨。第三,上述过程的结果必然会引起资产结构的调整,而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不同资产的收益率又会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简要介绍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选择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特种存款 补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 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这一工具。常备借贷便利,在各国名称各异,如美联储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综合思考题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 尽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不断发展,各种学派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不同看法,但归纳起来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变量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一)利率传递途径? 利率传导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但从早期休谟的短期分析、费雪的过渡期理论、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中所涉及的利率传导理论均未得到关注。直到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及IS-LM模型的建立才正式引起学术界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水平i↓→投资I↑→总产出Y↑。? (二)信用传递途径? 威廉斯提出的贷款人信用可能性学说是最早有关货币政策信用传导途径的理论,伯南克则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渠道两种理论,并得出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即使利率没发生变化也会通过信用途径来影响国民经济总量。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贷款供给L↑→投资I↑→总产出Y↑? (三)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 托宾的Q理论与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则提出了货币政策的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资产价格传导理论强调资产相对价格与真实经济之间的关系,其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资产(股票)价格P↑→投资I↑→总产出Y↑。? (四)汇率传递途径?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个极为敏感的宏观经济变量,因而它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而关于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汇率E↓→净出口NX↑→总产出Y↑。? 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概述 1.凯恩斯学派的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枢,即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导致货币供求失衡进而使利率变化,而利率的高低又会改变投资水平,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实现对产出的调节。 2.信用供给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不但影响资金需求,而且影响资金供给,且后者决定了前者的信用可得性水平的高低。用“木桶理论”可形象地说明这一问题,“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由此我们可以说当供给不足,即信用可得性水平相对需求较低时,此机制有重要意义。 3.货币主义学派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利率的作用并不像凯恩斯学派所认为的那样举足轻重。该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两种效应:一是资产组合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资产的范围除包括凯恩斯学派所定义的金融资产外还包括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本等形式,而资产范围的扩大冲淡了货币在金融领域的可替代程度,由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除会通过影响利率水平进而间接影响总产出以外,更重要的是还会通过对实物资产市场的冲击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的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思想是世界公认的好,那为什么搞经济建设总是搞不上去呢?那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毛泽东虽然改变了中国,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但却没有改变货币政策,依然还是采用的是资本主义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生产关系还是没有改变,这样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货币政策和社会主义口号相矛盾,这样就使共产主义变成了一个空头口号,成了一个死胡同,所以说要想实现共产主义必须要制定共产主义的货币政策,共产主义才能实现。 那么共产主义的货币政策是怎样的呢?其实共产主义的货币政策很简单,人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金,按现在的物价水平可以每人每月定为300元就可以了,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老人、小孩还是在工作的人以及失业的人都享有每人每月3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样就很公平,有的人嫌低了,那就去工作吧,这样工作的人又可以得到一份收入就可以发财,发了财的人就可以休息一下,让没有发财的去工作发财,这样轮流工作都有好处,可以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可以防止生产过剩产生经济危机,这样人人都可以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其传导机制是否通畅。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指货币数量变化通过何种渠道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中央银行根据本国特定的经 济金融环境,选择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或手段,通过不同的传导渠道,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实现最终政策目标。货币当局必须了解货币政策在何时、在何种程度上、通过何种途径对经济产生影响,这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对这一问题判断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所以,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 本文主要从IS-LM,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几个角度对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变量的分析验证结论的可行性,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对策分析 二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何对经济发挥作用,国外学者通过各种计量分析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Bernanke(1986)运用结构VAR 模型进行研究,认为美国银行贷款的冲击对总需求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Bernanke 和Blinder(1992)对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的实证研究表明,当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上升后 6 到9 个月,银行存款会显著减少。Cover(1992)通过考察美国二战后的季度数据得出结论,正的货币冲击对产出增加几乎没有影响,但负的货币冲击对产出则有明显的阻碍作用。Ramey(1993)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954 一1991 年美国宏观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渠道远比信贷渠道重要。MorrisCharless 和Sellon Gordon H.Jr(1995)在实证分析后对中央银行能否影响银行贷款行为方面提出了否定意见,认为信贷渠道的数量效应微不足道。Oliner&Rudebusch(1996)将“不完美信息”纳入广义信贷渠道,并将由此引起的“外部融资升水”和“信贷配给”视作加速传导机制产生的原因,从借款人(企业和居民)角度研究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信贷渠道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期会有一定影响,但在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两种情况下几乎没传导作用。而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及指导意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和高效,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四条途径来起作用的,即利率途径、非货币资产途径、信贷配给途径和汇率途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立场是缓慢而稳定的:在我国尚未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由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基本上没有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货币市场尚未完全进入传导过程;进入90年代以后,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初步形成“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 这些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不可忽视。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水平不高,甚至我国利率还没有达到市场化。从理论上说;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利率的调节来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以达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但中国实行的利率管制使利率兼有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和资金供求的双重职能,利率调整直接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地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自主决定,甚至出现利率调整与货币政策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在我国统一的利率机制下,我国部分金融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没有差价,导致其产品竞争性的下降,不利于金融产品的流通;(二)在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和中美利率倒挂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的工具更多的使用数量型工具而忽略了价格型工具,导致我国的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相互隔离,相互影响较弱,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传导机制;(三)作为货币政策主要传导中介的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货币政策的作用难以发挥。我国的许多商业银行仍然受“慎贷”思想影响,往往在经济波动较大的时期,不愿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概述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简介 要了解货币政策工具,首先来认识一下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 利率等变量的方针、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政策目标、中介指标、 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法律解释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关于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 和程序。 本条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规定,这是法律层面上对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解释。 三、种类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常规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工具 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三)补充工具 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 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c10371834.html,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作者:王志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7期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梳理和分析澳、美、韩、日等典型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实,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海洋经济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贡献与拉动效应研究》(项目编号:L13BJL011)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28日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既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各国政府均加大了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据测算,近年来世界海洋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从拥有海洋资源的数量来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然而,从对海洋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来看,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诸多发达国家,尚处于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诸多政策措施,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1年的9.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法律法规不健全;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考察和梳理世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其中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综观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澳、美、韩、日等主要海洋国家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且取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目前,国内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已有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已有的研究主要借用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基于开放、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假设分析我国的汇率传导机制,但我国的汇率制度存在多层面的管制,距离成熟市场经济的汇率制度尚有一段距离,比如结售汇管制、资本项目不开放等,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的汇率传导机制表现出和成熟市场经济不一样的特征;二是已有的研究多是围绕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利率一汇率的传导机制等方面展开,未能对2005年“汇改”以后的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做出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进一步检验汇改后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并分析汇率传导机制中的阻碍因素,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一)成熟市场经济下的汇率传导机制 对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经典分析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我们下面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分别就固定汇率制度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传导做简要分析。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无论资本是否完全自由流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无效。在资本不完全流动情况下,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倾向→(为维持固定汇率)央行人市干预售出外汇买入本币一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国民收入↓。由于汇率固定不变,意味着这一调整过程将会持续到国民收入恢复原来水平时为止。所以,收入增扩张性货币政策短期内会引起利率下降、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加,但长期效应却只体现为外汇储备减少,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对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而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资金迅速流出→资本项目收支逆差→本币迅速贬值→(为维持固定汇率).央行售出外汇购买本币一外汇储备↓→基础货币↓→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抵消。这说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无效。 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表现在汇率的变动通过净出口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首先,在资本不完全流动情况下,央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货币供应量↑→利率↓→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逆差→本币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此后利率、汇率及国民收入这三者会不断调整,最终达到一个均衡点,较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初期,在这点上经济体的利率下降、本币贬值、国民收入提高。因此,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浮动汇率情况下,经济体受到货币扩张冲击后会通过汇率机制和利率机制最终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而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假设该经济体的利率与国外保持一致则扩张性货币政策→本币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最终通过汇率及国民收入的不断调整经济达到均衡,因此,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通过汇率机制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按照上面的分析,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传导机制的逻辑是简单明了的:货币供给量扩张,将导致国内市场上的利率下降,并相应地导致本币贬值,出口和产出相应地增长,反之亦然。这样一个渠道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浮动汇率制度(Obstfeld&Rogo-ff,1995)。如果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理论观点与国外实践变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理论观点与国外实践变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作用过程。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等一起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研究中比较活跃的几个重要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各国货币政策的最新实践基本上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基本上确定了以物价稳定作为单一的最终目标和利率中间目标。与此相对应,货币政策操作规则方面复数货币政策规则的提出,兼容了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即理性预期学派)之间的争论。关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新凯恩斯主义强调的价格粘性特征则从原则上重新确认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相比之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的进展则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不仅修改和扩展了原有的货币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也从定性研究深入到了定量研究阶段。与此同时,汇率渠道也被纳入了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分析,预期等因素也被纳入到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研究之中。早些时候由后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托宾和莫迪戈里安尼提出的Q理论和财富效应,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成为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的新热点。 (一)国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状况。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包括:货币政策当局操作—货币市场—金融市场—企业和消费者的三个环节,通过不同的渠道和途径来影响作为杠杆的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和对外贸易三类总需求变量,从而间接地影响实体经济。具体的传导渠道和途径主要有: 1.货币渠道。货币渠道是货币传导机制理论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理论,根据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不同,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它们如何动作,利弊分析?? 1、准备金政策 ?(1)概念 –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 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贷款和派生 存款)和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2)主要内容 –包括缴纳的对象,计提范围和计提比率,可用作准备金的资产等。 ?(3)作用机制 –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一定时期内存款总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因此 –一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的数量 –二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 ?当需要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和需要大量吸收或补充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 ?(4)作用特点 –保证银行流动性、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构调整 –操作简单,作用威力大,奏效快 –副作用大,缺乏灵活性,对商业银行和经济的冲击力大,且央行不易把握时机和力度。 2、再贴现政策 ?(1)概念及内容: –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订对合格票据的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 币政策。 ?(2)主要内容 –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 –主要包括:再贴现票据的种类、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确定并调整再贴现率。 –管理的核心:审查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的申请 ?(3) 作用机制 –通过调节再贴现率和再贴现资格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以影响其借款意愿,达到影响社会总信用的目的。 ?(4)作用特点 –-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相比,作用过程相对是渐进的,政策效果不是非常的猛烈。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