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册知识点总结

地理上册复习

作者:北山林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是指:宇宙是空间、时间和天地万物的总称。

2、宇宙的特点:①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②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

3、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的通称。

4、天体的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气体、尘埃、人造天体等。

5、天体系统是指: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6、天体系统级别和层次:(由高到低)①总星系②银河系③太阳系④地月系;其中与星

系同一级别的是河外星系(九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7、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最远的为150亿 200亿光年

8、地球的普遍性:

①从结构特征看:类地行星(质量、体积、平均密度)

②从运动特征看:与其他行星一样绕轴公转、自转运动

9、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①从宇宙环境看: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②从自身条件看:具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温度、天气、水。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太阳是一个炽热气球,主要成分是氢、氦其表面温度为6000K。

2、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

化的主要动力。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5、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①光球②色球③日冕

6、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其周期为11 年;②耀斑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电离层②产生“磁暴”③使气候变化④两极出现极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宇宙探测的发展历程:无人航天器阶段载人航天器阶段

2、宇宙探测的意义:

①天文意义:A 发现了宇宙中新的物质;B实现了对一些天体的直接探测

②社会意义:A 丰富了宇宙知识;B 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3、宇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主要类型: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②开发趋势:国际合作

4、空间资源的特点: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5、宇宙环境保护:

①空间垃圾的来源: A 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B 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航天器碎片;

C 宇航员扔出飞船窗外的垃圾

②危害:A 撞坏正在工作的航天器;B 对宇航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③措施:A 限制排放;B 实施回收; C 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地轴是指:地球的自转轴,通过地心,垂直于赤道面,连接地球南北两极。

2、经线与经度:

①经线形状:半圆,两条相对经线组成经线圈,且平分地球。

②经线长度:所有经线等长;③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④各经线关系: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任意两条经线的距离,在赤道最大,每相

差1○,距离为111KM;经度向两极递减;

⑤经度是指:某点的经度,就是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⑥经度划分:划分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180O,越向东经度越大,

越向西经度越大,东西经线在 180O经线处汇合,这条经线又叫国际日

期变更线。

3、纬线与纬度:

①纬线形状: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圆。

②纬线长度: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

③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④各纬度关系:所有纬线相互平行,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只有赤道平分南北半

球,纬度每相差1○,距离相差 111KM 。

⑤纬度是指:一个地点的纬度就是这个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⑥经度划分:以赤道为起点,向南北各90 度,愈向南、北,纬度愈高;低纬为0----30

度,中纬为30-----60度,高纬为60-----90度。

⑦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O W------160O E

4、地球自转:

①概念:地球绕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②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稳定,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顺时针,南极上空看逆时针

④周期: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23时56分4秒;太阳日是昼夜交替

的周期,为24时,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天。

⑤速度:

角速度是指: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极点为 0 ,其他处处相等,均为150 /小时

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出为0。

5、地球公转:

①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②轨道:是地球的公转路线,形状为椭圆形,位置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③方向:自西向东

④周期: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时间为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是

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

⑤速度:角速度为1度/天;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近日点为30.7千米/秒,远日

点为29.3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6、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①赤道平面是指:地球的自转平面

②黄道平面是指:地球的公转平面

③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

④“一轴二面三角”是指:“一轴”指地轴、“二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

指黄赤交角、黄轴交角、赤轴交角。

7、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分析下图(时间、纬度、昼夜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极昼与极夜变化规律、等)

23○26′N

O ○

23○26′S A : 6.2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昼最大夜最小、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A ~B :6.22—9.23、夏至—秋分、直射点南移、昼变小夜变大、昼大于夜。 B : 9.23、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B ~

C :9.23—12.22、秋分—冬至、直射点南移、昼变小夜变大、昼小于夜、

C : 12.22、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昼最小夜最大、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C ~

D :12.22—3.21、冬至—春分、直射点北移、昼变大夜变小、昼小于夜 D : 3.21、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D ~

E :3.21—6.22、春分—夏至、直射点北移、昼变大夜变小、昼大于夜

E : 6.2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昼最大夜最小、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E ~

F :6.22—9.23、夏至—秋分、直射点南移、昼变小夜变大、昼大于夜。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 昼夜更替:

①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② 昼夜的分界线:晨昏线

③ 表示: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示 ,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晨昏线上等于0 。直射

点上太阳高度等于900

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

昼夜更替的意义:使地表温度变化不至于过分剧烈,保证地球生命的生存发展 2、 地方时:

①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差异的时刻。

② 时区: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划分时间的方法。

③ 时区的划分:国际上规定,每隔15度划为一个时区,西经7.5度 至东经7.5度为

中时区,又叫零时区 ,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 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 至西十二区 。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 ,合为一个时区。中国在东八区,印度在东5.5区、朝鲜为东九区。

④ 区时:理论上的标准时,即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 。 ⑤ 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⑥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某些地区并不于这条经线重合。

⑦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日界线(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

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东十二区为一天的起点,西十二区

为一天的终点。

⑧从东十二区向东跨越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去一天,反之,日期加上一天。

⑨同一经度,地方时相等;同一纬度,太阳高度相等。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偏移:

①偏移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②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转。

③影响:河流左右岸的冲刷、淤积不同;使风向发生偏转

4、太阳直射点:

①概念: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②移动周期:一个回归年

③移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5、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随纬度变化规律: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递减

②夏至: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③冬至: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④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

①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②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最小

③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太阳高度最大,每年太阳直射两次。

6、昼夜长短变化:

春分:3.21、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3.21—6.22、春分—夏至、直射点北移、昼变大夜变小、昼大于夜

夏至:6.22、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昼最大夜最小、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6.22—9.23、夏至—秋分、直射点南移、昼变小夜变大、昼大于夜。

秋分:9.23、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9.23—12.22、秋分—冬至、直射点南移、昼变小夜变大、昼小于夜、

冬至:12.22、冬至、北回归线以北昼最小夜最大、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7、四季和五带:

①四季划分:我国以“四立”为起点,以“二分二至”为终点,与天文四季吻合;

西方以“二分二至”为起点,以“四立”为终点。

通用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

季,12、1、2月为冬季。

意义:使气候与季节相符,有利于生产。

②五带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

热带:南纬23.5度——北纬23.5度

温带:南纬23.5度——南纬66.5度、北纬23.5度——北纬66.5度

寒带:南纬66.5度——南纬90度、北纬66.5度——北纬90度。

意义:是进一步研究地球表面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③五带与黄赤交角的关系: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变大,热带、寒带变小。

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1、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三部分。

2、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作用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作用是人类及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

二氧化碳,作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作用是吸收太阳紫外线,使生物免受伤害

3、水汽作用是:成云至雨的必要条件

4、固体杂质的作用:作为凝结核,促使水汽凝结

5、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会导致大气成分、含量的变化。

6、大气的垂直分层:

ⅰ高层大气,高度: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特点:①气压低,密度小②80—500千米高空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与人类的关系: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波信号有重要作用

ⅱ平流层,高度:对流层顶——50—55千米

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与人类的关系:①有利于高空飞行②臭氧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ⅲ对流层,高度:地面——12千米左右

特点:①对流运动显著②气温随高度而增加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被称为“人类之家”

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三种形式。

①吸收:具有选择性特点,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②反射:无选择性特点,云、颗粒较大尘埃反射太阳辐射。当太阳高度低的时候,

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程长,被光被反射多,反则反之。

③散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特点,其作用的是散射太阳辐射,蓝光最容易被散射。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②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保持热量

③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④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⑤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⑥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将地面辐射所损失的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

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使地表平均气温提高到15O C。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下午2点左右,

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三个过程大约需要2个小时

4、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①:减少气温日较差

②:形成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5、全球热量平衡:从地球多年平均状况看,热量的收入量与支出量是相等的,即热量收

支平衡,使全球平均气温较比较稳定。

6、人类活动的影响:

a)现象:Ⅰ毁林,Ⅱ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b)结果: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全球变暖

c)危害:Ⅰ引起生态变化,Ⅱ影响全球经济结构

大气运动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使地表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2、大气运动的分类:Ⅰ垂直运动,Ⅱ水平运动;其中Ⅰ又分为气流上升、气流下降。

3、热力环流:

①概念:由于地表受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6、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

7、气压梯度力:使大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运动

用图的形式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

(百帕)

地转偏向力 1015

水平气压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梯度力方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运动一开始,地转偏向力就开始起作用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于风向,但不改变风速,要改变风向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发生在近地面

摩察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可减小风速

气压梯度力

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高空的风)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三合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近地面的风)

摩察力

6、在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低压中的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 的共同作

用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空中的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 的共同作用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

全球性大气环流

1、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 作用: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分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 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以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

3、 三圈环流:

① 成因: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低纬环流:范围:0 ——30度,形成原理: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 ②分布: 中纬环流:范围:30——60度,形成原理: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 高纬环流:范围:60——90度,形成原理: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 4、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

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气压带和风带:

①七个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2)、副极地低压带(2)、极地高压带 ② 六个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2)、极地东风带(2) 6、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洋上是:夏威夷高压(太平洋) 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 亚速尔高压(印度洋) 亚欧大陆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海洋上是: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高压带被切断

亚欧大陆是: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8、 季风环流: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 季风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特点:寒冷、干燥,风向:西北风 东亚季风

夏季风来自副热带太平洋,特点:温暖、湿润,风向:东南风 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特点:低温、干燥,风向:东北风

南亚季风

夏季风来自赤道附近印度洋,特点:温暖、湿润,风向:西南风

9、 意义:

①调节全球水热分布(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②是天气变化、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

2、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鱼、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多为阵性降雨。

季风环流

冷锋过境后,常出现气压升高、天气转晴等天气现象。

3、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多为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常出现气温升高、天气晴朗天气。

气旋和反气旋图解(北半球)

冷锋和暖锋图解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概念:某一地区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主要要素:气温、降水。

2、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Ⅰ太阳辐射:①空间分布:形成气候的地区差异,②时间分布:形成气候的季节差异,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Ⅱ下垫面:①大范围:海陆分布,②局部:地形、植被、洋流是大气直接的热源、水源Ⅲ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通过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影响各地气候,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Ⅳ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越来明显,改变大气成分和水分条件,向大气释放热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征。

3、气候类型:

Ⅰ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在同一纬度地带内,

海陆差异使气温也出现差异,在地形上山上比山下气温低,洋流方面暖流比寒流经

过的气温高。

Ⅱ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情况:赤道地区多雨(雨量充沛,如:伊基托斯),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常年干旱少雨,大陆东、中、西有差异,

两极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住,全年少雨(如:东方站)。

4、气候的变化:

Ⅰ地质时期:冰期三次大冰期,冰间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Ⅱ历史时期:我国四个温暖期,四个寒冷期

Ⅲ 19世纪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5、世界气候类型:(图表)

6、大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要注意落实到形成大气环流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属性上。

大气环境保护

自然原因

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会引起海面上升。

后果: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会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

干湿季的变化,进而导

致各国经济结构

的变化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技术,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自然原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 人为原因:使用消耗臭氧物质氟渌烃化合物。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保护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渌烃等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我国制定了《 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形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并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酸性气体。 我们把PH 〈5.6叫酸雨,PH 〈4.5的叫重酸雨。 世界酸雨的三大分布区是北美酸雨区、北欧酸雨区、我国西南酸雨区。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分布:我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为酸雨区。 我国西南、珠江三角洲、杭州湾等大部分地区为重酸雨区。

危害:使河湖水、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防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认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效途径是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气环境

保护

球变

暖 人为原因 对策 臭氧层破坏与保护 破坏原因

后果

雨的危

害与防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来源于地球的本身,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 主要是热能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球外部 能量来源 太阳能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浸蚀作用 表现形式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固结作用 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的“粗毛坯”(高山、盆地);外力作用雕刻地表(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 形态:地壳弯曲,成山、成谷 褶皱 地貌:背斜、向斜 1、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地质作

地质构造与地貌 构造类型

断层 形态:地表断裂、岩体错位 地貌:地堑、地垒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了解地质构造的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建设有很大帮助,如:含天

然气、石油的岩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结构,向斜有利于储存地下水;断层地方的工程设施防止崩塌、水库等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

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

流水作用 沉积地貌:山麓冲击扇、河流冲击平原、三角洲

分布地区:黄土高原、河口等 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 、风蚀柱、风蚀蘑菇

沉积地貌:沙丘、沙垄 、

分布地区:黄土高原等地。

34、 Ⅰ 六大板块包括: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板块。 Ⅱ 主要观点: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块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这一带。

Ⅲ 形成地形:A 、板块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B 、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形成山脉;如:岛弧链、海沟

C 、在生长边界:形成海岭、断层

D 、在消亡边界:形成海沟、造山带

Ⅳ 意义:可以解释地表的海陆分布大势,以及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5、 地壳运动:

Ⅰ上升运动:形式: 地壳物质水平位移,结果: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发生弯曲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有的地方则短裂张开,形成谷地或海洋。

2、

外力

作用与

地貌

Ⅱ垂直运动:形式:地壳的抬升或下沉,结果:引起地表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面积辽阔:占71%

地球的水库水深巨大:平均深度为3800千米

水量巨大:占地球水量的96.53%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地球上的海洋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海岸带的区位优势:海陆相互作用强烈;人类活动集中

太阳辐射;支出:蒸发

水平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时间分布:夏季高冬季低海水的温度空间分布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变化不大。

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定义: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分数。

大洋的平均盐度:3.5%

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

影响因素:蒸发量、降水量、淡水河流、洋流、等。

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区是:红海(4.1%)、波罗的海(1%)。

海水运动:成因: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波浪:风浪、海啸

形式潮汐:日、月引力引起海水的周期涨落现象。

洋流:海水常年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西风漂流、千岛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

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成因分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洋流等

分类补偿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加那利寒流、本各

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索马里寒流

寒流:南、北赤道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按性质分暖流:西风漂流、千岛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流

寒、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海区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北半球中高纬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季:逆时针环流

顺时针环流

洋流全球:热量输送、交换

对气候寒流:降温减湿

局部

暖流:增温增湿

暖寒流交汇:北海道渔场(日本暖

流和千岛寒流的交

汇)、纽芬兰渔场(墨

西哥湾暖流和拉布

拉多寒流交汇)

对环境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形成渔场)上升流:秘鲁渔场

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

洋南下冷水的交汇形成

加快海水进化速度

对海洋环境

扩大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顺洋流航行速度顺洋流航行快

对海洋航运

逆洋流航行速度逆洋流航行慢

陆地水和水循环

1、世界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3、类型:

江河水、沼泽水、冰川、湖泊水。

按空间分布地下水:浅层地下潜水、深层地下潜水。

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特点:循环周期长、更新慢、不易恢复

按循环周期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特点:循环周期短、更新快、易恢复

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4、相互联系:特点: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分布:我国西南地区的多数河流。

实例:长江中下游段等。

水源补给特点:河流流量与气温变化相关。

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分布:我国西北地区

实例:塔里木河等

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

水体运动转化河水与地下水互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

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5、水循环

海陆循环,主要环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

形式内陆循环,主要环节:蒸发、降水。

内海循环,主要环节:蒸发、降水。

水体之间转化,淡水资源更新。

意义各圈层间、海陆间的物资、能量交换。

全球地理环境的形成。

6

生物

1、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维持生存和发展。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的、非常重要的的作用。

2、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①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是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特别是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Ⅰ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喜光植物分布:林中上层或阳坡,

喜阴植物分布:密林底层或背阳坡。

Ⅱ热量和水分: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从沿海向内陆,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形成了森林、草原、荒

漠等景观。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

分布的植被带。

Ⅲ风:迎风面树支受损,背风面树支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②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Ⅰ植物对气候的指示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例如:“枣发芽,种棉花。”

Ⅱ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例如:骆驮刺发达的根系

Ⅲ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例如:牵牛花对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作用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①使自然界物资、化学元素迁移,能量转换。

②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改变陆地水的化学组成;改变陆地水文状况;影响植物光合

作用;促使土壤形成。

③此外,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巨大作用:植

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具有净

化大气的作用;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

风固沙等,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收;城市绿地

具有吸烟滞尘、过滤空气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土壤

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

圈和生物圈的过渡地带;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连接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其特征是具有肥力,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条件的协调程度。

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 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使地表由裸露岩石便为疏松土壤

矿物质:是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的物质基础 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固相

土壤组成 水分:夜相 “土壤三 相” 影响热量 空气:气相

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

岩石风化过程 形成疏松的原始土壤,释放矿物养分 形成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形成土壤,积累有机物、养分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 形成成熟土壤,有机物更加丰富,

并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

有机物的积累过程 土壤形成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用

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

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 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

反之,会引起土壤退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

的整体性。

整体性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在发展和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地域差异(见下表)

表现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气候资源

气候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原料、能源、和必 气候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共同点 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开发要因地制宜 气候资源的特有特点 气候资源的数值特征,开发要因地制宜

气候资源有较大的变率,在开发利用时要因时制宜。 农业生产在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方面要遵循可持续利用原

气候资源与农业 则。利用:光、热、水、气;影响:农业类型、种植制度、

生产潜力、布局结构、发展远景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分布。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采用间种、套种方式,塑料大

棚、温室等农业生产措施,以及生态农业、立体农业都充

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要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以建成 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O —60O 的夹角 气候资源与建筑 风与城市规划:风对大气污染既有稀释作用,又有输送扩

散作用,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输送方向。一般而言,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的地区在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

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在冬夏季风对吹的地区,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下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交通建设应尽量避开气象灾害,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

较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类型的气候资源不断得以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在旅游业中发展起来,如:吉林松花江的雾凇,哈尔滨冰雕艺术。

海洋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达工业规模有食盐、镁、铝、溴、淡水(种类多、数量大) 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 大陆架浅海海底:包括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 海洋矿产资源 近岸带滨海沙矿中:富集的沙、贝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海盆中:深海海盆中的深海锰结核。 海洋能源: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是这些地区阳光充足、

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渔业资源分布 温带海区:原因是季节变化明显、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

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丰富的营养盐类。

候资源

的特点

资源

的开发

海洋资

源类型

渔业

暖流、寒流交汇海区或在冷海水上泛的地区,原因是这

里有丰富的饵料。

主要渔业国:分布在温带地区、中国、日本;中国、日本是世界海洋渔

获量最多的国家

世界著名渔场有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海底油气开发进程: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

未来的金属矿产资源是:深海海盆中的深海锰结核。

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用地震波和海上钻井来勘测和估计石油分布,

并通过海上钻井平台开采,油气通过船舶或海底输油管运往海岸。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是一项高投资、高风险、高技术难度

的工程,通过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来完成。

可利用的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特点

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

化娱乐等诸多领域;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海洋运输的发展:航运由近海转向远洋、开辟通往南北极的航线、任何海域。 作用:船舶停泊、中转和装卸货物的场所

配套设施:码头、装卸设备等 港口建设 特殊政策:将港口辟为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等

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

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一般来讲,腹地越宽广、经济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港口的建设

影响港口建设的因素:腹地、完善的配套设施、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作用: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

人工岛:在近岸浅海水域用沙石、泥土和废料建筑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者

海底隧道与海岸相连 世界围海造陆的国家及地区有:荷兰、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中国的澳门 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来源:①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是主要来源。 ②核电站和工厂排放出来的冷却水 海洋污染 ③施入农田的沙虫剂进入海洋

④偶发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危害: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危及人类健康。

类型:石油、重金属、农药、有机物质、固体废弃物、废热水的热能

特点:污染范围广、污染物的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时间长、

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

洋油气

开发 海港建

设和海

洋运输

海造陆

海洋环

保护

陆地资源

概念:人类直接从陆地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分类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总体特征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分布规律。

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概念: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

能源资源常规能源:以被人类大规模广泛应用,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

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分类新能源: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还未广泛应用的能源,包

括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陆地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气象灾害: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见解的损害。

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O 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

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其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其中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在印度洋或

大西洋的台风又叫“飓风”,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北美洲

的东海岸,每年夏秋季节频受台风之灾。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

大的国家之一。

台风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台风危害:具有可怕的吹毁力、造成水灾、特大风暴潮具有毁灭性的灾害。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台风结构:风眼区、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暴雨形成条件强烈的上升运动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雨量大而集中

暴雨洪涝洪涝形成原因地势低洼、易积水

河网密集、河流入海口少、河流宣泄不畅

加强监测及预报

防御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

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地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高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的确定性 元素的互异性 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关系 元素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 }”括起来表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复数集C 5、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2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 与B,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若a ∈A,则a ∈B,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包含集合A,记作A ?B,这时我们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注意:B A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 2.“相等”关系: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 -1个真子集, 2n -2个非空真子集。 运算 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定 义 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记作A I B (读作‘A 交B ’),即A I B={x|x ∈A ,且x ∈B }.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Y B (读作‘A 并B ’),即A Y B ={x|x ∈A ,或x ∈B}). 设S 是一个集合, A 是S 的一个子集,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叫做S 中子集A 的补集 记作A C S ,即C S A=},|{A x S x x ?∈且 韦 恩 图 示 A B 图1 A B 图2 性 质 A I A=A A I Φ=Φ A I B=B I A A I B ?A A I B ?B A Y A=A A Y Φ=A A Y B= B Y A A Y B ?A A Y B ?B (C u A) I (C u B)= C u (A Y B) (C u A) Y (C u B)= C u (A I B) A Y (C u A)=U A I (C u A)= Φ. S A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一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1)

第5章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一条曲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运动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类似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物体的一个运动结果可以和它参与几个运动的共同结果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运动称为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称为这个运动的分运动。求几个运动的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求一个运动的几个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在高中阶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通常指运动学量(F a v x ,,,)的合成与分解。 重要结论:(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4)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同体性 5.抛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所发生的运动。 分类:平抛运动,竖直上抛,斜抛运动。 特别注意: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都为 研究抛体运动的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 6.平抛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 一定的水平初速度0v 抛出所发生的运动。如右图所示: 平抛运动的规律: 7 各物理量间关系:v n t t l v ,,==??=??=θω,时间圈数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r T r r v a n 222)2(πω=== 向心力表达式:r T m r m r mv ma F n n 222)2(πω==== 特别说明: (1)匀速圆周运动。 它是圆周运动中最简单而又最常见的曲线运动,它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其特征是:线速度大小不变,角速度不变,周期恒定的圆周运动,它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其之间关系为: F 向心力不是特殊的力是物体在做圆运动时受到诸力的合力(任何一种力或几种力的合力)。只要它能使物体产生向心的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由动力学知识可知 (2)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完全等于向心力。 (3)变速圆周运动、一般的曲线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一部分提供向心力,一部分提供切向力。 第6章 万有引力 x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 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 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方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解释,若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集合的子集,是任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 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数a 的取值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 (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 “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一、知识点: 本周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在进行集合间的运算时要注意使用Venn图。 本章知识结构 1、集合的概念 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唯一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

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N+、Z、Q、R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 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 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 (100) 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 ●注意a与{a}的区别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但关键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 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x|y=x2},{y|y=x2},{(x,y)|y=x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注意辨清Φ与{Φ}两种关系。 5、集合的运算 集合运算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集合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学习了三种创造新集合的方式:交集、并集和补集。 一方面,我们应该严格把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它们的运算性质

高一下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生物高一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一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增殖 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和细胞的核质比。 2、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 1.分裂间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复制合成数不变)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前期染色

7、有丝分裂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8、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9、无丝分裂的典例:蛙的红细胞 三、细胞分化: 1、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结果: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3、细胞分化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4、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5、分化的实质: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意义:

高一英语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一. 1.1)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A和B之间的不同 ★★make some/no difference 有一些/没有作用/影响 A is different from B A和B不同 A and B are different in ..A和B在某方面不同differ vi . 不同;有分歧 2)be happy with sth./sb. 对某物/某人感觉愉快/幸福/满意 be happy to do sth. 乐于做某事 3)mean vt. 意味着;有……的意思 ★★★mean doing 意味着…… ★★★mean to do 打算做某事 ★★means n. 方法,手段(单复同形) by this means = in this way 用这种方法 by no means =not at all 决不 by all means 一定,务必,不惜一切地 by means of 通过;用;借助于 4)be prepared for 已为……做好了准备 prepare sb. for sth. 使……有思想准备 prepare sb. to do sth. 为某人做某事做准备 in preparation (for) 在准备中 make preparation s. for 为……做准备 5)encourage sb. to do sth. 鼓励某人做某事 encourage sb. (in sth.) 鼓励或支持某人 discourage sb. 使某人泄气 6)more than = over 超过,多于 more than+名词/动词/形容词/从句不仅仅;不只是no more than +数词仅仅 not more than +数词至多,不超过 not more……than 不比……更 no more……than 和……不一样 more……than 与其说是……不如说是…… 7)★turn out to be sb./sth. 结果是…… e.g. But it turn out to be fine. 8)★try to do sth. 努力做某事 ★try doing sth. 是做,尝试干某事 9)attend (on) sb. 照料/看护某人 attend to sb. = take care of 10)win/earn/gain the respect of sb. 赢得某人的尊敬 have a deep respect for sb. 深深敬重某人 respect sb. for doing sth. 因为……而尊敬某人 11)blame sb. for doing sth. 因为……而责备某人 scold sb. for doing sth. 因为……而责骂某人 12)devote oneself to 献身于 devoted adj.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高中数学高一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 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 “非”().?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注意整体代换思想) [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 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答:,) 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①反解x ;②互换x 、y ;③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③设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y f(x)A C a A b C f(a)=b f 1=∈∈?=-()b a [][] ∴====---f f a f b a f f b f a b 111()()()(),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取值、作差、定号、下结论)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则(外层)(内层) y f u u x y f x ===()()()?? [][]当内、外层函数单调性相同时为增函数,否则为减函数。)f x f x ??()() () 如:求的单调区间 y x x =-+log 12 22(设,由则u x x u x =-+><<22002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90302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