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

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板书)首先说教材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科普故事。把比较枯燥的科学知识寓于充满童趣的情境和对话中。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石头书里的知识和学问。首先介绍了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然后重点介绍了书上的字和画。最后介绍了石头书的用处大、学问多。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优美生动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遇事喜欢刨根问底,尤其对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更是充满了强烈的探究兴趣。石头书,就是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吊起学生胃口的概念。尽管学生在生活中见的不多,但会通过科普读物或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一些了解。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奇怪足迹矿物”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书里的学问,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石头里的学问

难点是:揣摩人物语言,从对话中获取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以读促悟、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和掌握这些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和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按照四步法预习课文。一读(读课文,读字词)二查(查资料、查字典)三思(初步感知文本)四问(提出不懂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重点是读熟课文,了解石头里的学问。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熟读文本,吃透教材。于永正老师说,在挖掘教材上,下多大气力,都不足为过。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其次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这里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猜谜激趣,扣题质疑——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是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四是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第一步,猜谜激趣,扣题质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会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注意听:小时候天天学他,长大了时时用他,一辈子都离不开他。他是谁,一起喊出他的名字——书(板书)

书是与我们形影不离的良师益友。你注意过没有,我们手里的语文书有哪些特点呢?(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在交流中,学生会发现,书有这些特点:一页一页、字、话、学问(板书)。

今天,我们要到大自然中去读一本书——板书,齐读。有什么问题?(石头书什么样?石头书里有什么?)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特别是在扣题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因此,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读文本,整体感知。)读书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整体感知以后,进行学情反馈。

首先出示本课生词,采取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查指导。重点指导

“好奇、不禁、贝壳、地壳、埋藏”等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讲的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在交流中梳理课文的顺序和结构(主要介绍了石头书的样子——然后讲石头书中的字和画——石头书的用处)(课程标准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初步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列标题把握内容的方法。)

第三步突出重点、精读感悟

有的学者曾用“模模糊糊一大片,简简单单一条线”来形容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差别。这话很是让我们感到汗颜和尴尬。的确,语文既要考虑字词句段篇,又要兼顾听说读写练。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这一环节,要抓住具体介绍石头书特点的语段,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境促读,以读传情,充分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

板块一、观察石头书的样子。

出示,2-5自然段,指名读。找到具体描写石头书的样子的语句。(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变成陈述句。出示页岩的画面,图文对照,观察比较,像不像一册书?(王崧舟老师说,只有当文本语言还原成生动的画面,才能在充满画面感的语境中入境悟情。石头一层一层的,到底什么样呢?借助画面就一目了然了。能够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就像一册厚厚的石头书?学生会说,书一页一页的,石头一层一层的,每一层就像是一页书,合起来真像一册

书。带上感受,再读。比较反问和陈述,哪个更肯定?读出反文句的语气。分角色读好对话。(这样做的原因是,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内化语言和情感,获得角色体验,在入情入境的氛围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板块二、欣赏石头书上的字与画。

首先,出示第7自然段,具体介绍石头书里的字的语句。指名读,思考,介绍了哪些字?(学生会谈到,雨痕、波痕和矿物)其中雨痕和波痕比较容易理解,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语句的方式,体会拟人化的好处。“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改成,“这是……痕迹,这是……痕迹。”哪个好?读一读体会,学生会说,课文中的句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读起来感到很调皮,很可爱。多么优美的语言呀!带上感受读一读。

学生对矿物可能不太熟悉,我会结合内容,出示各种矿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各种矿石不同的质地、颜色和纹理。通过图文对照,找一找哪些是黄的、黑的、闪光的、透明的?加深理解。最后结合省略号和看到的画面进行补白。(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课堂是一个开发、生成的系统,我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根据文本结构和内容进行补白,有助于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展开想象,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从而获得角色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石头书上画的是什么呢?默读9.10.11自然段。划出具体描写画面和作用的语句。指名答,书上介绍了哪些画,这些画都叫什么?出示各种化石图片,从中找出树叶、贝壳和小鱼的化石(借此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相机介绍,化石形成的过程。为理解化石的作用做铺垫。

化石有什么作用呢?读出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化石还原曾经的景象,渗透联系推理的思想。通过树叶化石了解以前是森林,通过贝壳和小鱼化石了解以前是海洋。

读懂内容之后,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第四步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比如“聚精会神、刨根问底”等词语。(这是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注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2、通过学习了解了石头书里的学问。其实神奇的大自然更是一本巧妙无穷的书。石头书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自推荐阅读《神奇的动物世界》《神

奇的植物世界》等书籍。(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无非是个窗口。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板书:

书:一页一页字画

学问

石头书:一层一层字画

17 石头书

17 石头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和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积极。另外,好文章一定要多读,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提示语,读好对话。 2、知道勘探队员为什么说石头是书,了解“石头书”的作用。教学媒体使用:课件PPT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17 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课件出示生字词。 ⑴指名学生试读。 ⑵开火车读,小组读。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一)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书中画出有关描写他们俩感情变化的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课外积累的诗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文原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课文原文 17 石头书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 1 - 5 ) 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 6 - 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 12-14 )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7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17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这些古诗都描绘了祖国河山的美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波澜壮阔的情景、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和乐观豪迈的情感。诗人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用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诗中用词精准,用“开”“回”“出”“来”四个动词描绘了四幅壮丽的画面。首句借山势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大意是: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次句写水波回旋,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大意是: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在这雄奇的山水中穿过,更给人开阔壮美之感,大意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通过描写西湖的水光山色和晴姿雨态,赞美了西湖美景。诗歌前两句写景,写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后两句与前两句照应,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以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写出了湖山的神韵,既赋予西湖的美以生命,又隽永别致。作者认为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独具神韵。

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教案苏教版(1)

17 石头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17石头书” 2学生读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2)读会生字词。(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名试读课文,适时解释词语。

矿石: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分析字型,找出易写字和难写字。 2讲解字形,范写生字。 左右结构。写时左窄右宽。“火”的第四笔要变成“点”,“甘”写在横中线以上,“木”要舒展。 3、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17石头书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石头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石头书中到底有什么学问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石头书” 二、精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请画出有关的词语。2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3指名朗读课文3、4自然段。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 二、设计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本课教材内容为依据,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有求知欲望的特点,通过展示各种美丽的石头,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石头,研究石头,获取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理解本课字词的含义。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五、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的情趣。 六、教法选择:读议法、直观法。

七、学法指导:朗读——交流——观察——交流——总结。 八、课前准备:制作生字卡片,收集有不同花纹、斑点或奇形怪状的石头、下载各种石头图片,制作电脑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对比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心里特别高兴,所以给大家带来了两种礼物,这第一种礼物就是:出示语文书。 “谁能告诉我们语文书有什么用吗?” “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 “说得真好,请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的第二种礼物是什么呢?” “石头” “其实这也是一种书,它同样教给我们很多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石头书(齐读课题) 3.当你们第一次读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1)石头怎么是书呢?

(2)石头书和我们平常读的书有什么区别呢? (3)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4)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 (5)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先从大屏幕上看看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可要仔细呀!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课件) 为什么说石头是书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石头书的。 (二)、初读指导。 1.先领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指名学生读该自然段。 2.仿照老师的方法朗读课文。 3.自学生字、词。可借助拼音、字词典帮忙。 4.检查自学情况。 (1)快速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提问,注意声调)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朗读词语,说说词语的含义。(课件) (4)书法描红练习(课文后)。 5.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古诗,描写了祖国山水的美景,表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海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海滨小城》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本单元课文旨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饱含着对祖国无限的赞美与深厚的感情,配合表现祖国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的泡泡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了解总分的构段形式。《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启发学生根据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鼓励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也学着这样写;“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运用中了解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运用关键语句。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语文教学中的大循环。 【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仅仅是教材中的课文,而应该指向未来生活,注重学生阅读情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他们需要掌握的是喜欢阅读的态度和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阅读方法比知道阅读答案更加的重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使阅读更有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教法建议】 1.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本单元课本中,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地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17石头书第一课时

17、石头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4、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石头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2、看了课题,你后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 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勘探叔叔奇怪一册 足迹矿物刨根问底煤炭 地壳(qiao ke)好奇(hao hao)不禁(jin jin)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多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写好“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理清思路。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训练

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过程中感情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感情的词语。(好奇奇怪高兴) 2、导读第1、2自然段。 “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为什么觉得奇怪?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叔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心。那么,勘探队员究竟在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设计: 1、读读写写 勘探叔叔奇怪一册足迹 矿物地壳煤炭刨根问底 2、比较组词 探()矿()刨()煤() 深()扩()炮()谋()

17、石头书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深入课文,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分角色读好对话,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进程: 一、精读训练 1、导读3、4节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队员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呢?齐读第3、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奇怪? 比较“奇怪”和“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导读第5~13自然段。 启发思考:勘探队员叔叔的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呢?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上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思考)(1)比较句子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川川听了,“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三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吕晓丹课时编号:056 (3)石头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画的是什么? (4)读第12自然段,联系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5)“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的内容来思考这些问题) 3、导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该怎样理解?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17、《石头书》教学设计

17、《石头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书有什么作用?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是的,可是今天我们的这本书却有些奇怪,板书: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看看课后的生字表。(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 认读生字新词。 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你在读文章之前就认识的?是怎么认识的? 把自己在读文章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不认识的,或者感觉比较难读准的生字读几遍,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学生说出与生字相关的词语、成语、诗句等均可,说后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聚精会神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理解“地壳”“矿物”“化石”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地壳: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冰冷的地壳,地球表皮。地壳里面含有大量的矿产,可供人类开采利用。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矿石: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的同学要做到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其他的同学可以静静地听,也可以跟着默默地读。 (2)交流读书收获。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2)练习临写。让学生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或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描一描,临一临,在描、临的过程中体会它们的写法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⒊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⒋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 练写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川川和磊磊的问题,再一步步解决。

17 石头书

17 石头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石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对地壳的变化比较陌生,学习这一课,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课前再查阅一些资料,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反问句和因果关系的句子,练习说话。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 明白石头书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石头怎么能做书呢?石头书有多重啊?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17 石头书” 2.学生读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2)读会生字词。(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名试读课文,适时解释词语。 矿石: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分析字型,找出易写字和难写字。 2.讲解字形,范写生字。 左右结构。写时左窄右宽。“火”的第四笔要变成“点”,“甘”写在横中线以上,“木”要舒展。 3.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 二、设计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本课教材内容为依据,根据小学 生好奇 心强,有求知欲望的特点,通过展示各种美丽的石头,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石头,研究石头,获取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理解本课字词的含义。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 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理解本 课生字、新词。 五、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 的情趣。 六、教法选择: 读议法、直观法。

七、学法指导:朗读------- 交流---- 观察 ---- 交流总结。 八、课前准备:制作生字卡片,收集有不同花纹、斑点或奇形怪状的石头、下载各种石头图片,制作电脑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对比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心里特别高兴,所以给大家带来了两种礼物,这第一种礼物就是:出示语文书。 “谁能告诉我们语文书有什么用吗” “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 识……” “说得真好,请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的第二种礼物是什么呢” “石头” “其实这也是一种书,它同样教给我们很多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石头书(齐读课题) 3.当你们第一次读到“石 头书”这三个字时,你们 想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1)石头怎么是书呢

(2) 石头书和我们平常读的书有什么区别呢 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先从大屏幕上看看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可要仔细 呀!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课件) 为什么说石头是书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 么说石头书的。 (二)、初读指导。 1.先领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指名学生读该自然段。 2.仿照老师的方法朗读课文。 3.自学生字、词。可借助拼音、字词典帮忙。 4. 检查自学情况。 快速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提问,注意声调) 开火车认读生字。 朗读词语,说说词语的含义。(课件)书法描红练习(课文 后)。 5.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提高检测B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提高检测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6分) 1. (5分)读拼音,写词语。 xiūsècán kuìlüèguòwéi kǒng kù dōu küè d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选字填空。 锋峰 ①山________上的岩石,像刀子一样________利。 流留 ②小溪哗哗地________着,旁边________下了我的两排脚印。 消销 ③________售汽车的工作人员的背影渐渐地________失了。 3. (4分)写出近义词 珍稀—________ 疼爱—________ 轻松—________ 4. (5分)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①雪却逊梅一段香 ②一道残阳铺水中②梅雪争春未肯降 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③梅须逊雪三分白 ④半江瑟瑟半江红④骚人阁笔费评章

排序:________ 排序:________ 5. (14分)读诗《望洞庭》,选择合适的解释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____ ①“和”的意思是相安、和谐。 ②“和”的意思是连词,跟‘同“相同。 ③“镜”指的是一面铜镜。 ④“镜”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答案:3-1、 考点: 解析: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石头书》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石头书》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2、朗读第1、2自然段。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朗读课文3、4自然段。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 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板书)首先说教材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科普故事。把比较枯燥的科学知识寓于充满童趣的情境和对话中。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石头书里的知识和学问。首先介绍了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然后重点介绍了书上的字和画。最后介绍了石头书的用处大、学问多。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优美生动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遇事喜欢刨根问底,尤其对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更是充满了强烈的探究兴趣。石头书,就是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吊起学生胃口的概念。尽管学生在生活中见的不多,但会通过科普读物或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一些了解。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奇怪足迹矿物”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书里的学问,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石头里的学问 难点是:揣摩人物语言,从对话中获取知识。

17 石头书-要点梳理

17石头书 【基础须知】 1.我会解词语 勘探(kāntàn):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体位置、大小、形状、成矿规律、岩石性质、地质构成等情况。 聚精会神(jùjīnghuì shén):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奇怪(hào qí):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脚印(jiǎoyìn):脚踏过的痕迹。 足迹(zú jì):脚印。 化石(huà sh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地壳(dì qiào):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层部分。 刨根问底(páogēnwèndǐ):比喻追究底细,追根究底。 2.近义词 奇怪—奇特许多—很多脚印—足迹 高兴—欢愉学问—学识以前—从前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刨根问底—追根问底 3.反义词 厚—薄高兴—悲伤长久—短促 缓慢—迅速特别—大凡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重点梳理】

一提到书,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古代的竹简、现代的图书甚至电子书,可是,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还有一种“石头书”。那么,“石头书”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读懂这本书又有什么用呢? 石头书就是一层一层的、像厚厚的书那样的石头,尽管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是都有着书的特点——不仅有字,还有画。“字”指的是雨点、波浪等留下的各种痕迹和例外色泽、例外质地的丰盛的矿物。“画”指的是保存着树叶、小鱼等动植物遗体的化石。只要读懂了书上的“字”,我们就可以知道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蕴藏着矿石等;只要看懂了书上的“画”,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生物的进化过程、环境变化的特点和地质变迁的历史等。 【难点再现】 我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和其他课文存在着明明的例外,本课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这样写有哪些好处呢? 语言亲密,生动开朗。“呀、哇、吗、呢”这些语气词使用得亲密自然,充分表现了川川和磊磊的天真、开朗。文章条理十分清撤。透过人物的对话,我们依次了解到什么是石头书、什么是石头书上的字和画、读懂石头书有哪些作用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基础再现 1.看拼音,写词语。 chǔ jiāng gū fān jìng zi duàn kāi yín pán 2.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1欲望; ○2想要,希望;○3副词,将要。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天门中断 ..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诗句“中断”的意思是,突出长江水的;“回” 的意思是,突出表现了山势的。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册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 澎湃 B.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 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2)水光潋滟 ..雨亦奇。 ..晴方好,山色空蒙 ○1有些词语可以想象出优美的画面,看到“潋滟”能想到(),看到“空蒙”能想到 (),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4.活学活用 (1)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文文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A.《望天门山》 B.《饮湖上初晴后雨》 C.《夜书所见》 D.《望洞庭》 (2)我们一家去游览西湖,妈妈告诉我西湖又叫“西子湖”。西子是古代的大美女,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都是那么美,就像这时晴时雨的西湖一样。知道了这些,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代诗人的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1课时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

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

2018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时练习

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 ___ 代诗人 ___________ 所作,人称 _________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这首诗通过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六个动词,让我 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 _______ 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__ 、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________ 、 ______ 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第二课时 一、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 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 ? ? ? ? 2、遥望洞庭山水翠,口银盘里一青螺。 ? ? ? ? ? ?

《石头书》第一课时说课稿

《石头书》第一课时说课稿 教后记:通过多遍朗读课文,以老师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 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 1 - 5 ) 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 6 - 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 12-14 )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设计: 1、对比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用实物(语文书和石头),形象对比,引起学生兴趣,导出课题后,读题设问,让学生质疑问难。 2、图片展示,感知石头书。

现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过程当中,而图片正是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符合学生规律,因此更易于激发小学生兴趣,易于接受知识。 3、以读为核心,读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教学中贯穿这一宗旨,始终把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4、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由图到文,再由文到图,图文结合,遥相呼应,把文中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5、渗透写字指导,培养书写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快,所以在最后一点时间里,我让学生自己发现字的间架结构,同时给与适当指导、评价,让学生想写好字、能写好字。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精讲精问,让学生自己多读多练,重在积累和感悟。课堂上努力做到扩大训练面,让每个学生多读多练,重在参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反馈和调控,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学生细细的读书,静静地思考,展开适当的讨论,给学生学习和自主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引导,扶持,点拨,“到位”而不“越位”。 指导学生写字,培养书写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