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体赋的源流和发展

九体赋的源流和发展

九体赋的源流和发展
九体赋的源流和发展

九体赋发展简史

作者:杨白云

一、九体赋概述

九体赋是一种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的骚体赋中的一种体制。在汉代贾谊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吊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诸如严忌的《哀时命》,东方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尤其是《九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二、九体赋创作历程

九体赋首创于先秦屈原的《九歌》、《九章》、宋玉的《九辨》、管仲的《九守》,两汉、魏晋、南北朝处于较为缓慢的发展时期,兴起于南宋,繁荣于明清。

(一)两汉九体赋

汉代的辞赋“九”体作品,继承了楚骚的文学传统,在形式上又有新的开拓和发展。这不但显示了楚骚文学的强大生命力,并构成了汉楚辞学的重要内容,也对汉代辞赋以及后代骚体诗赋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况且其中有着丰富的屈赋遗说及宝贵的文论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地把握屈原的生平和思想。再从文体价值方面来说,《九怀》、《九叹》和《九思》,它们本身对屈宋辞作的模仿,包含着对文体规范的确认,也就是说它们有着较为明确的文体谱系意识。这种自觉的文体谱系确认意识,深深的影响了“九”体系列的后继者们。

汉代抒情赋出现了“九体形式,每篇由九章组成完整的篇章,这种结构形式同《楚辞》也有渊源的关系。自宋人朱熹《楚辞集注》提出《九章》为“后人辑之”,成了千古定论。但汉代创作九体赋的作家认为《九章》是屈原创作的完篇,刘向《九叹?忧苦》说,“从《离骚》以扬意兮,犹未弹于《九章》。”王逸不仅认为“《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并在自作《九思》的序文中清楚地说明仿作《九章》的原因,“自属原终没之后,忠臣介士,游览学者,读《离骚》《九章》之文,莫不抢然,高其节行,妙其丽雅。至刘向、王褒之徒,咸茄其义,作赋骋辞,以潇其志,一窃慕向、褒之风,

作颂一篇,号日九资思。”由此可见,汉人作九体赋则自认为是承继《九章》而来的,从这个意义来看,九体受楚辞的影响是顺理成章的,我们把它视为《九章》的续篇,也自在情理之内。屈原的《离骚》和《九章》是以描写自我为题材的,可谓自传性的诗篇。汉抒情赋不少作品是以描写屈原为题材,可谓为屈原作传记的赋作,他们善于融合《离骚》和《九章》的内容情节,重新构架,组成宏篇,如贾谊的《吊屈原赋》、东方朔的《七谏》、

刘向的《九叹》、王褒的《九怀》、王逸的《九思》等,都是为屈原鸣不平的佳作。尤其是九体赋描写详细深刻,《九叹》分述逢纷、离世、怨思、远逝、惜贤、忧苦、憨命、思古、远游九节,《九思》陈述逢尤、怨上、疾世、悯上、遭厄、悼乱、伤时、哀岁、守志九章;展现了屈原的全部人生,它是《离骚》内容的具体分述,也是《九章》内容的鲜明再现。

(二)魏晋、南北朝九体赋

九体赋的拟骚之作,在汉代全为长篇极轨,而在曹植的笔下成为短制小作了。不过长篇大赋并没有绝种。如曹植的《九愁》、《九咏》,西晋陆云的《九愍》,南朝宋代张委的《九愍》。

(三)唐代九体赋

现存唐代皮日休九体赋《九讽系述》1篇。

(四)两宋九体赋

汉代之后,九体赋的创作仍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宋明清时代,又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九体篇章。

现存两宋九体赋6篇,包括南宋薛季宣的《九奋》、程公许的《拟九颂》、《述九颂》、葛立方的《九效》、崔敦礼的《九序》、高似孙的《九怀》。

(五)明代九体赋

现存明代九体赋14篇,包括孙七政的《九攻》、朱右的《九规》、周彦敬的《棉江欸乃九章并序》、王廷相的《九述》、区大相的《九望》、夏完淳的《九哀》、刘基的《九难》、《九叹九首》、王世贞的《续九

辩九首》、郭之奇的《九歌》、王祎的《九诵》、何景明的《九咏》、卢柟的《九骚并序》、赵时春《九难九篇》。

(六)清代九体赋

现存清代九体赋8篇,包括张九钺的《九忆》、尤侗的《九讼》、李慈铭的《九哀》、周篆的《九谣》、凌廷堪的《九慰》、金应麟的《九稽》、王宸儁的《九如》、王诒寿的《九招》。

已完成以上九体赋的数字化处理,如有需要,请联系!扣扣:961908984

大六壬谭张行军遗迹

大六壬谭张行军遗迹 新文丰出版公司发行 章序 长沙之复,盖得诸人和,非天意所能见。此占验乃以壬理相推,至竟不爽,未可怪异观。自昔虞仲翔、刘诚意等往往以占术赞军,其成教不可诬,天道遥远,因非浅见所能测也。 庚申季秋章炳麟识 曹序 吾友无竟能以六壬射覆,每多奇中。今年来郴,占有衡宝之役。茶陵谭公每就问事,付物布算,语或过当,事后验之,不相忤也。国枚拾残纸付之,庄礼且敬自谭公质斋始,不意好事者必以此为贴地金钱类矣。无竟者,广西人张其锽,字子武。 庚申九月曹惠记 宣元之际,京氏易列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校经,及京氏者,京孟之传众盛,盖登中之书所能读也。采者五行、堪舆、建除、丛辰、历天人、太乙者流,然亡书之异,辨讼不决,其支遂不理。至于南朝,乃有六壬家,《隋书·经藉志》有《六壬式经杂占》九卷、《龙首六壬释兆》六卷,班书《东方朔传》称“臣常受易、壬,壬则数家射覆,其原《易》也。”无竟之术,不知所由,然而直口专壬,按睽分卦疑其迹,犹可兵多友注考。 占例一、丁酉未时射覆。 亥贵日德 子后 丑阴 贵蛇朱六 亥戌酉申 戌酉申丁 午未申酉 巳戌 辰亥 卯寅丑子 断曰:为尊贵载水器、墨盒,或墨水壶,或妇女头油盒。墨盒为的,或男女合照相片亦似。 吾交子武二十年,不知其有奇术。今年在郴州,乃知之,由此二月廿一日所为,自后军中遂群以占验为请矣。然亦不必尽验,十可六七耳。 此庚申四月占,余因无竟每占必验,特从而试之,覆中乃一烧残洋烛,无竟云:“知操术如无竟,亦有时而干鬼神之愆,不尽信也。”

占例二、二月占壬寅日戌将亥时。 子龙 亥空 戌虎 龙勾空虎 子丑酉戌 丑寅戌壬 辰巳午未 卯申 寅酉 丑子亥戌 白虎乘鬼临干掌权,作战之象。惜非发传而到末传,目前尚不能动。日干引领而带德禄马,贵不可言。以课体言之,须过去四月方有妙境,以每传一月,须四月乃到末传戌。然三月辰冲戌,或三四月之交发动,亦未可知。 右庚申二月二十六日占,是时湘军屯郴久,咸思一变,已移军向宝庆矣。子武自粤来言之,余不信也。子武因言占得此,非四月不能动,闻者皆笑之。及后迁延,遂至四月间始接战,正四月十一日也。 占例三、酉将庚申日子时占战事。三月占。 巳朱 寅龙 亥常 龙朱龙朱 寅巳寅巳 巳申巳庚 寅卯辰巳 丑午 子未 亥戌酉申 干为本身,支为他人,干支课神均同,为两者相持之象。干支均受上克,然巳为干之长生,化克为生,逢凶化吉。支受上神巳克,又巳刑申,复为支刑,第四课寅又冲申,传又冲申,刑克冲均全,其败必矣。庚禄居申,支之位为干之禄,此取而代之之象也。合观诸象,全吉大利,四月必到长沙,可为预贺者也。克长沙正四月二十七日也。 巳为丁神覆日发用,常人占之,主有凶祸。惟有官人占之,赴任极速,此与

九体赋的源流和发展

九体赋发展简史 作者:杨白云 一、九体赋概述 九体赋是一种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的骚体赋中的一种体制。在汉代贾谊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吊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诸如严忌的《哀时命》,东方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尤其是《九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二、九体赋创作历程 九体赋首创于先秦屈原的《九歌》、《九章》、宋玉的《九辨》、管仲的《九守》,两汉、魏晋、南北朝处于较为缓慢的发展时期,兴起于南宋,繁荣于明清。 (一)两汉九体赋 汉代的辞赋“九”体作品,继承了楚骚的文学传统,在形式上又有新的开拓和发展。这不但显示了楚骚文学的强大生命力,并构成了汉楚辞学的重要内容,也对汉代辞赋以及后代骚体诗赋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况且其中有着丰富的屈赋遗说及宝贵的文论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地把握屈原的生平和思想。再从文体价值方面来说,《九怀》、《九叹》和《九思》,它们本身对屈宋辞作的模仿,包含着对文体规范的确认,也就是说它们有着较为明确的文体谱系意识。这种自觉的文体谱系确认意识,深深的影响了“九”体系列的后继者们。

汉代抒情赋出现了“九体形式,每篇由九章组成完整的篇章,这种结构形式同《楚辞》也有渊源的关系。自宋人朱熹《楚辞集注》提出《九章》为“后人辑之”,成了千古定论。但汉代创作九体赋的作家认为《九章》是屈原创作的完篇,刘向《九叹?忧苦》说,“从《离骚》以扬意兮,犹未弹于《九章》。”王逸不仅认为“《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并在自作《九思》的序文中清楚地说明仿作《九章》的原因,“自属原终没之后,忠臣介士,游览学者,读《离骚》《九章》之文,莫不抢然,高其节行,妙其丽雅。至刘向、王褒之徒,咸茄其义,作赋骋辞,以潇其志,一窃慕向、褒之风, 作颂一篇,号日九资思。”由此可见,汉人作九体赋则自认为是承继《九章》而来的,从这个意义来看,九体受楚辞的影响是顺理成章的,我们把它视为《九章》的续篇,也自在情理之内。屈原的《离骚》和《九章》是以描写自我为题材的,可谓自传性的诗篇。汉抒情赋不少作品是以描写屈原为题材,可谓为屈原作传记的赋作,他们善于融合《离骚》和《九章》的内容情节,重新构架,组成宏篇,如贾谊的《吊屈原赋》、东方朔的《七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