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考试重点归纳(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10分)

2.填空题(15分)

3.简答题(15分)

4.方案设计(60分)(图纸规格A3,实际规划面积1000m2,绘制总平面图,表现手法不限,要求上色)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重点范围:

一、绪论1.城市规划相关术语与概念(教材P29)

2.风景园林学科的范畴(课件)

二、第二章园林绿地构成要素(课件)

第二节园林建筑

第三节园路、场地和园桥

三、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章节)

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教材P10—P24)

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组成(重点是教材P5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表格)

四、第四章公园规划设计(重点章节)

第二节公园规划设计的形式和内容

第四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重点是5个功能分区等)

第五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

五、第五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公园、滨水公园)

六、第六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居住区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

七、第七章城市道路与绿地广场规划设计

第一节道路绿化

1.

2.城市道路绿化的基本术语与相关规定

3.城市道路绿化的内容和规划

4.道路绿带设计

第二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1.城市广场的概念

2.城市广场的分类

四.考试重点内容归纳:

1.城市规划相关术语与概念(教材P29)

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城市绿化、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园林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三维绿量、绿化覆盖面积、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园服务半径、楔形绿地、城市绿线、城市蓝线、道路红线、建筑

红线、容积率、建筑密度、城市道路网、城市道路网密度、公园绿地面积率、出游率

(1)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市政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休憩和美化景观的城市绿化用地。

(4)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中各种类型的规模和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5)绿地率:在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类园林绿地总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6)三维绿量: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m3),是应用遥感和计算机技术测定和统计的立体绿量。

(7)绿化覆盖面积:在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灌木、地被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8)绿化覆盖率:在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9)公园服务半径:公园为市民服务的距离,即公园入口到居民住地的距离。市级公园服务半径1000m 。

(10)公园绿地面积率: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公园的绿地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11)出游率——指城市游人量占城市人口的百分比。

(12)城市绿线——指规划的城市公园绿地及其他绿地的外围边界线。

(13)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14)建筑红线——指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

2.风景园林学科的范畴

1.居住区景观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楼盘等;

2.城市设计——开放空间、公共建筑、环境艺术等,如波士顿水景设计;

3.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车站、广场、街头绿地、公园等;

4.大型园区——科学或科技园区、教育园区、校园、主题园区、动植物园区等;

5.城市绿地系统与总体景观——城市绿地系统编制、城市总体景观控制与设计观念等; 6.公园绿地——国家公园、都会公园(国外)、都市公园、都市广场、社区邻里公园、儿童游乐园等;

7.道路景观——公路景观、街道景观、林荫道路、步道和自行车道等;

8.滨水景观——河川堤防、高滩地、河滨公园、海岸景观、清水空间等,如杭州西湖、武汉东湖等。

9.城乡风貌设计——社区总体营造、社区环境改造、社区规划设计、乡村农业、乡村风貌改造等,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天井式布局、安徽的湘村;

10.生态环境——景观保育、复育、修景、视觉景观评估等,如俞孔坚广州岐江公园废船厂的改造设计。

3.园林建筑

一、园林建筑的作用与分类

㈠作用:1.满足功能要求;2.组成游览路线及风景画面;3.通过建筑布局对空间进行闭合、限定。

㈡分类

1、按传统形式分类:亭、台、楼、阁、廊、榭、舫、厅

(1)亭:“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为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

功能:遮雨、遮阳、休息、观景

(2)廊:遮荫蔽雨、供作休息外,最主要的是作为导游、参观和组织空间用。

?半廊:

?复廊:

?空廊(两面柱廊):

?爬山廊:

功能:导游、组织空间、遮荫、蔽雨、休息。

花架——用植物材料做顶的廊,类型主要有竹花架、木花架、钢花架、石柱花架、钢筋混凝土花架。

(3)榭:一般指有平台挑出水面观览风景的园林建筑。

?《园冶》:“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功能: 休息、游赏、点景作用,还可结合布置茶座、小卖部,也可做游船码头等。(4)舫:“旱船”,常作饮茶之用。

(5)厅堂:园林中的主要建筑。

?功能:会客、家庭会议、家庭聚会等。

?位置:放在整个园林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地方。

(6)楼阁:古代观景用,现代园林多为茶室、餐厅、接待室等。

(7)台:古代祭祀用,现代观景平台、舞台、多元化功能。

2、按使用功能分

?文教宣传楼:文物保护建筑、动植物展览建筑、展览馆、博物馆、阅览室、露天电影院、宣传栏、报栏。

?文艺体育类:乒乓球室、棋牌室、溜冰场、体育场。

?服务类建筑:餐厅、茶室、接待室、厕所。

?点景游憩类:碑、喷泉、灯、雕塑、桌凳、亭、台、楼、阁、廊、榭、舫、厅、观赏温室。

?管理建筑类:办公室、职工宿舍、水塔、生产温室、栏杆、园门、园墙。

二、建筑小品

㈠园椅、园凳

户外空间的生命力,空间没有坐位,就没有人停留。

1、位置:在人们需要休息、环境优美、有可赏之处,应有所依托。

?运动空间:一般设在出如口,通道两边。

?休息空间:回避通道,寻求静土。

2、使用时间:a.公共活动场所,使用时间短。

b. 居住区活动场所使用时间长。

3、形式:a.运动空间:连续、没有划分;

b.休息空间:单个、间隔、距离。

4、舒适程度:a.材料:最好是木材;

b.靠背:为残疾人、老年人,

c. 扶手

5、与小品结合:a.花池; b. 界桩; c. 踏步。

6、座位的宽度:30cm左右(标准宽度45—50cm)

60cm左右(高峰时可两边坐)

90cm左右(可四面坐)

7、隐形坐凳:花台边、雕塑基座、台阶。

㈡园灯

1、选型:灯的材料、灯的数目、灯的功率、灯的高度。

2、位置:从景观要求来看,要与景观配合。转弯设灯。坡度变化的地方要设灯。庭院灯间隔15m,草坪灯间距8m。

3、灯的类型:路灯、高杆灯、庭院灯、草坪灯、射灯、地灯、水下灯等。

㈢栏杆:起防护、分隔和装饰美化作用。

1、位置:用在有危险的地方或景观要求的地方。

2、高度:(1)防护栏杆1.1—1.2m栏杆的栅格间距要小于12cm,其构造应粗壮、坚实,尽量避免采用木质栏杆。

(2)台阶、坡地的一般防护栏杆、扶手栏杆的高度常在90cm左右。

(3)设在花坛、小水池、草坪边以及道路绿化带边缘的装饰性镶边栏杆的高度为15-30cm。

(四)宣传栏:路牌、报栏、通知、公园平面图等,高度1.2-2.2m。

(五)门、窗、墙

1、门:联系和组织景观空间。

设计要点:可采用包括框景、对景和前、中、后景的组合手段。

2、窗:空窗、漏窗、景窗。

3、墙:分割、围合空间的人工构筑物。

功能:丰富庭院景观空间层次;组织、控制和引导游览路线;景观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类型:围墙、景墙、挡土墙。

三、园林建筑的布局要点

㈠满足功能要求

1、主要建筑:靠近主园路,并在前设计小广场;

2、体育建筑:靠近主干道,并且要单独设计出路;

3、陈列室、阅览室等文化欣赏建筑:放在环境优美的、安静的地方;

4、点景游憩建筑:放在有景可观的地方;

5、餐厅、摄影部等服务建筑:放在容易发现的地方,但不能放在主要造型位置上,需单独设出入口;

6、厕所:要隐蔽又要方便的地方,放在主干道;

7、园林管理建筑:放在偏僻的地方,单独设出入口。

㈡满足景观要求

㈢使室内外互相渗透,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方法:建筑形式:建筑与水搭配;

建筑与植物搭配;

用当地自然材料作建筑材料。

4.园路、场地和园桥

一、园路

㈠作用: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2、组织交通3、构成园景4、为水电工程打基础

㈡分类:

1、主园路:3.5~6m;

2、次园路:2.1~3.5m;3、游憩小路:0.9~2.1m;4、消防车道最小为3.5m。

㈢铺装:丰富景观、引导游览、识别方向

常用铺装材料:现代气息:麻面花岗石、光面花岗石、广场砖、大连砖

古朴气息:青石、瓦片、红砖、卵石、水磨石

(四)园林道路的规划设计要点

1、园路的交通性和游览性

?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要求——主园路

?游览性方面,园林道路是组成导游路线的主干

2、园林道路的布置必须主次分明

3、园林道路的布置必须因地制宜

地形地貌往往决定了园林道路系统的形式:

?狭长——路带状形式

?山水——套环式

4、园林道路的疏密要求(道路占规划总面积的10~12%)

疏:安静区、地形复杂、生态地、人流量小

密:文艺区、展览区、地形平坦、人流量大

5、园路应曲折迂回(避免无因弯曲)

6、园路交叉口的处理

?在交叉口和分叉口的路面,要从宽度和铺装加以区别

?尽量正交,有条件时,将交叉口放大为场地

?丁字形交叉时,需要有对景

?在山地园林中,当主路与次路相交时,如没有对景,一般不采用正交。

7、园路和建筑的关系

?建筑物适当远离道路

?开支路进建筑

?对于主要建筑和人流集中的地方可用小场地与道路连接

8、山地园路的布置

(1)道路宽度:主园路:3m,每100m设一停车场;

次园路:可以<1.2m。

(2)道路坡度:

?i<6%,按一般道路处

?6%

?i>10%,设台阶,5~20级台阶设一休息平台

9、台阶

踢面(mm) 踏面(mm)

120 380

150 300

180 270

二、园林场地

按性质功能分类:

?交通集散场地:组织人流、分散人流的作用。——出入口广场

?游憩活动场地: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小空间、广场

?生产管理场地:园务管理——停车场、生产的堆场

园林场地的规划布置随场地的性质功能、地形地貌、园林艺术的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三、园桥

㈠作用:联系交通起组织游览路线和交通功能;分隔水面空间;形成水面建筑景观,构成风景、点缀风景。

㈡分类:

?材料:a.石桥;b. 木桥;c.钢砼桥。

?结构:a. 梁式; b.拱式。

㈢园林中的桥既有园路的特征,又具有建筑的特征。

?带有园林道路特征的桥:平桥、曲桥

?带有园林建筑特征的桥:亭桥、廊桥、风雨桥

㈣桥的变异:汀步

石块>40×40cm,间距15cm,高出水面6~10cm

5.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城市绿地的概念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的绿地,即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2. 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

(1)参与城市地域自然环境的营造;

(2)协调城市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改善和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

2.有利于环境保护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和粉尘;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净化水体;净化土壤)

●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气温;调节湿度;通风防风)

●降低城市噪声

3.服务于公众

●日常游憩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儿童活动;安静休息)

●文化宣传、科普教育

●为旅游服务

●休疗养的基地

4.美化城市

●丰富城市建筑群体轮廓线

●美化市容

●衬托建筑,增加艺术效果

5.增加城市经济效益

⊙城市旅游资源

⊙林木花果的生产

6.有利于城市防灾

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防空备战;蓄水保土。

6.城市绿地系统组成

概念:城市绿地系统(GreenlandSystem)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各类绿地的有机聚合。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动态、生机等特性。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按服务对象分: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位置分:城区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分:大型绿地(大于50公顷)、中型绿地(5至50公顷)、小型绿地(小于5公顷) ●按功能系统分: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系统组成(参见教材P55页“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表格)

●城市绿地五大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 3),附属绿地(G4),其它绿地(G5)

●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G11),社区公园(G12),专类公园 (G13),带状公园(G14),街旁绿地(G15)

●综合公园包括:全市性公园(G111),区域性公园(G112)

●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G121),小区游园(G122)

●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G131),动物园(G132),植物园(133),历史名园(134),风景名胜公园(135),游乐园(136),其他专类公园(137)

●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其它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隔离带、野生动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城市绿地建设指标计算(教材P61):

1)城市绿地面积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3)人均绿地面积

4)城市绿地率

5)城市绿化覆盖率

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总和(公顷)/ 市区面积(公顷)×100%

6)公园绿地人均需求量

7)绿地的环境容量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基本形式:1.点状2.环状3.带状4.楔形5.网状6.放射环状7.放射状8.指状9.环楔状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常见布局:1.点状2.环状3.带状4.楔形5.组合式(教材P64——P66)

7.公园规划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教材P98——P112)

1.公园的概念:公园是供人民群众游览、休息、观赏和开展文化娱乐和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

公园绿地的系统配置类型6种:1)分散式2)联络式3)环状绿带形式4)放射状绿带形式5)放射环状式6)分离式(教材P100—101)

伯肯海德公园(第一个城市公园,英国利物浦,1843年)

纽约中央公园(New Y orkCentral Park,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公园,奥姆斯特德,1856年)

2.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社会文化功能:休闲游憩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和科研教育基地。

?经济功能:防灾、减灾;预留城市用地,为建设未来城市公共设施之用;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环境功能: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美化城市景观。

3.公园的类型

1、居住区小游园——城市公园的最小单元。

2、邻里公园——几个邻里单元之间的公园。

3、社区公园——一定规模的社区范围内建立的游憩设施较为齐备的文化、娱乐、休息场所。

4、市、区级综合性公园

?供本市或本区居民游览休息、文化娱乐的综合性大中型绿地,可供居民半天到一天活动。公园中的内容和设施比较完善,如有剧场、音乐厅、俱乐部、陈列馆、游泳池、溜冰池、餐馆等。园内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如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游戏区、动物展览区、园务管理区等。还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开阔的草地和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5、线型公园(滨河绿带、道路公园)

依托水体和道路等线型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公园形式。

6、专类公园

(1)风景名胜公园

依托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以满足人们游憩活动、开发、利用、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为

基本任务

(2)植物园

广泛地收集和栽培植物品种,驯化,定向培育,品种分类,综合利用,并按生物学要求分布植物的特殊城市绿地。植物园布局要考虑植物生态,地理特点,符合园林技术要求,有必要的园林设施,方便游览。

(3)动物园

?是集中饲养、展览各种野生动物和优良品种的家禽。主要功能是供休息游览、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科学研究之用。

(4)历史名园

??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包括公共园林和私家园林。

(5)主题公园

(6)儿童公园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及带领儿童的成年人。用地一般为5hm2。

(7)体育公园

(8)纪念公园

(9)雕塑公园

5.公园规划设计:是在功能性和艺术性指导下,实现某地美好园林设想的创作过程。

公园规划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阶段。

公园用地平衡表(教P106)

注:Ⅰ——园路及铺装场地;Ⅱ——管理建筑;

Ⅲ——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Ⅳ——绿化园地。

8.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10h㎡)(教材P110)

(一)内容设置:

1、观赏游览:水体、建筑、山石、小品等

2、安静休息:垂钓、棋艺、品茶、锻炼、划船、散步

3、儿童活动:儿童设施、小型动物园、植物园

4、文娱活动:露天影剧院、表演台

5、政治文化及科普教育:展览馆、陈列室

6、服务设施:饮食、休息、电话、询问、摄影、寄存、租借和购买物品

7、园务管理:管理办公、仓库、花圃苗木、生活服务部分

(二)功能分区(五个区)(教P117)

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公园管理区

(三)公园的布局形式:

(1)常见形式规则式(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图案式)

自然式(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则式)混合式

(2)公园总体布局:

?对建筑群附近及要求较高的园林种植类型采用规则式,而在远离建筑群的地区,自然式布置

?原有地形较为平坦,自然树少,面积小,周围环境规则,以规则式为主。原有地形起伏不平或丘陵、水面和自然树木较多处,面积较大,周围环境自然,以自然式为主。

?在公园的主要出入口处及主要的园林建筑地段采用规则的布局,安静游览区则采用自然的布局,以取得不同的园景效果。

(3)公园中的广场布局:

?铺装场地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设计。

?集散广场:以集中、分散人流为主,可分布在出入口前后、大型建筑、主干道交叉口。

?休息广场:以供游人休息为主,多分布在公园的僻静处,与道路结合,以地形结合,与休息设施结合。

(四)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

1、调查研究阶段;(教P112)

2、编制任务书阶段;(教P115)

3、总体规划阶段;(教P113)

4、详细规划阶段;(教P113)

5、施工设计阶段。(教P114)

公共设施应用表(教材P22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b6738903.html,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作者:杨丽君 来源:《硅谷》2009年第04期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并将会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自己工作,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规划需要研究的重点以及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指标绿线管制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092-01 一、确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法规依据。这项工作体现民心,顺应民意,对城市园林绿化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都具有牵引和拉动作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联系点和结合部,对提高城市品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现阶段,根据学习和落实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尤其重要。 (一)法规层面 如果把城市总体规划看成是“依法用地”的过程,那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一种“合法用地”的行为。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安徽省人大常委颁布的《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各项专业规划的合法地位。因此,编制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贯彻法规的要求。 (二)政策层面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绿化政策,对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明确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则完全是城市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其次,对城市绿化的载体(主要是指城市绿化用地)作出了明确规定,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给城市绿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Part1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 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 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 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1:5000~1:25000 3.分区规划——定量1:5000 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1:1000~1:2000 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1:500~1:2000 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 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 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汇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 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A绿地 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 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 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 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 公园绿地 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 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防护用地 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 某些夏季炎热的城市,应考虑设置通风绿带,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可结合水系),形成透风走廊,使季风吹到建成区内部。

(完整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 1、开放空间(open space) 指“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园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率不超过1/20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未利用土地”。(1906《开放空间法》) 开放空间的特性: ?使用目的为娱乐休息的空地 ?使用者为公众,即具有公众性 ?由自治体或国家进行管理,对开放空间的设施维护也由自治体或者国家保证其财政来源。 2、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背景: ?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知识分子团体宣扬公园对于城市的意义 ?公园墓地运动提升了人们对公园的兴趣; ?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来推动纽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美国历史上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51第一部《公园法》通过(美国) 代表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in New York ) ?弗雷德里奇﹒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与沃克斯(Vaux) ?第33号方案——“绿色草原(Greensward Plan)” ?特点: 1、公园绿地的建设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2、通过政府发行“公园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3、公园建设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布鲁克林市的希望公园(1876) 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1886) 3、公园系统及代表作品 美国的公园系统(Park System)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 公园路的思想源于奥姆斯特德等先驱设计的林荫道或有公园状人行道的车道,作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公园路(Parkway)的特征: ?有两个地方车道绕山分成了不同的高度,这一做法后来成了技术标准。 ?尽量加大公园路的宽度,以防止两侧出现广告牌。 ?公园路延伸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在道路两侧采用大量乡土植物材料间或夹杂着成片的野生花卉,整体效 果就是要尽量减少任何公园路与周围地形的可见边界,从视觉上让人感到公园路就是乡村景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点。 ?拥有不同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采用纵向上的视觉阻挡来有效地防眩。 ?由多家工程公司通力合作。 代表作品: 芝加哥公园系统 意义: ?芝加哥公园系统由于被分割成三个独立的公园区分别进行建设,管理主体分散而且协调不够,没有能够建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生态网络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生态农业区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

随着工业时代的过去,在工业时代的城市建设、环境改造中,人们所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当时,社会环境状况极差,大量人口死于瘟疫、居住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日益频繁。人们渐渐开始觉醒,开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只是一味的肆意改造环境。 人们渐渐意识到,自从人类远古时期开始为自己建造栖息地、建造生活的洞穴开始,到现在摩天楼林立、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甚至是到了社会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的发展、建筑的发展始终是和人类所处的整个自然环境紧密的关联在一起的。 在自学完教材第五章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之后,我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环境与建筑关系的设计、创作手法等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同时,还对于园林绿地与建筑环境的一些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也知道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大概的历史过程。而这也是我在整个章节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不思考清楚历史,就没法更好的生活于当下,也就不能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建设,正如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教材上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人类依附自然;人类脱离自然;人类破坏自然;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城市建设、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的话,我觉得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人类依附于自然。在这个阶段,人们生活在山洞等自然营造的场所中,每天靠打猎为生,几乎完全被自然所控制着。人们的力量太过渺小,对于周围的环境基本没有什么改造能力,也没脱离开自然的食物链。(附图1) 在这个时期,人类智力水平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继续,人类也在慢慢进步。 2,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个时期很长,从一开始聚落的出现,到后来工业革命之前,都大致可以归为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在为生存奋斗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等需要。但是,由于人们的力量还是有限,能改造自然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人们会尽量去思考如何和自然更好的共存,如当时世界各地原始群居地点的选择和居民点的选址,都会尽量利用有利地形,建在近水、向阳、避风的地段。(附图2) 当时中国还发展出了很多经典的理论著作,如伍子胥提出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管子》中记载的:“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典园林的规划模式,江南园林的兴起;甚至包括法国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改造自然似的建设。都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在这个阶段,都在努力的和自然和谐共存,选择更好的选址、更自然的规划模式,更加的喜爱自然之美。(附图3)不过,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报批稿)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7)《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8)《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9)《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0)《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规划(1998-2002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2)武汉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 4、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 市域即武汉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主城区和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市郊风景区、森林公园、林业用地、农田林网以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大环境绿化。市域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新城)、风景区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主要规划范围是城镇地区,即在主城区外围、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之间,控制绿化和生态空间,以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和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加粗的是老师划的重点)

“绿地”包括三层含义: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②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林业生产用地。 城市绿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两部分:(1)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的土地,如公园绿地绿化(2)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 城市绿地系统: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是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的绿色有机整体。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1)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点、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情况确定的标准3)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系统4)以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以生态学的观念,从城市整体空间体系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2)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3)结合当地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进行。(4)城市绿地均衡分布,有合理的服务半径,满足全体市民的休闲需要。(5)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实施,保证各阶段绿化的效果和质量。(6)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经营管理中,除要充分发挥其环境、社会效益外,还可结合生产、创造经济价值。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1)确定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原则2)研究城市绿地地建设的发展速度及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3)合理布局各类绿地,确定其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形成合理系统。4)提吃各类绿地调整改造意见,进行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及计划5)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及文件6)对重点公园绿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以备详细规划使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1)广度上的拓展,从城市规拓展到区域规划的范畴。2)研究深度上的拓展,从土地和植物拓展到水文、大气、微生物、能源和城市废弃物处理等。3)新技术的运用,红外遥感,GIS。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城市水体、气候条件、地质灾害;社会因素:城市性质、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条件、城市文化。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三大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城市绿的的三大功能: 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城市噪声)2)减灾防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御放射性污染,有利备战放空) 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使用功能:1)日常休息娱乐活动2)观光及旅游3)修养基地4)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美化功能:1)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2)美化城市3)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4)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城市用地:1)城乡用地2)城市建设用地3)人均绿地4)人均公园绿地5)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习报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为了对本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起来,我们去上海、苏州、杭州三个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 二、实习介绍 1、实习时间:2014年6月24日---2014年6月29日 2、实习地点:上海(中华文化宫、世纪公园、后滩公园)---苏州 (留园、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杭州(西湖、西溪湿地公园) 三、实习内容 我们于6月25日中午到达上海,然后在导游的带领下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中华艺术馆。临近艺术馆,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华”字建筑造型,大家照相留念。随即我们开始了中华艺术宫的艺术之旅。 中华艺术宫是具有收藏保管、学术研究、陈列展示、普及教育和对外交流为基本职能的艺术博物馆,将收藏、展示和陈列反映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的艺术珍品。 中华艺术宫将以上海国有艺术单位的收藏为基础,常年陈列反映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的艺术珍品,并联手全国美术界,收藏和展示代表中国艺术创作水平的艺术作品,联手世界艺术博物馆

合作展示各国近现代艺术珍品。通过向公众提供普及性的艺术讲座、艺术教学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艺术鉴赏水平,普及民族艺术、传承文化精神,使中华艺术宫成为公众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举办、承办各种高层次、高水准的艺术、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上海与海内外优秀艺术家、艺术机构间的交流机制,使中华艺术宫成为世界艺术网络的重要枢纽、国内外优秀艺术人才的集聚地和国际高层次文化艺术交流的综合平台,为上海成为中国近现代经典艺术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展示的中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馆中,我看到了大量的艺术画和摄影作品,还有很多的雕塑,最让我喜欢的是“镇馆之宝”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和动画一样,栩栩如生,整幅画分为白天和夜晚,每一个人都演绎的生动形象。我们在里面看了好久,我对《清明上河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记忆。 第二天,我们冒雨到达了世纪公园。世纪公园是上海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城市公园,占地140.3公顷,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人与自然的融合,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园林风格。 世纪公园位于浦东新区花木行政文化区,东邻芳甸路,南临花木路,北靠锦绣路,占地面积140.3公顷,是上海市中心区域内最大的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主体,建有乡土田园区、湖滨区、疏林草坪区、鸟类保护区、异国园区和迷你高尔夫球场等七个景区,以及世纪花钟、镜天湖、高柱喷泉、南国风情、东方虹珠盆景园、绿色世界浮雕、音乐喷泉、音乐广场、缘池、鸟岛、奥尔梅加头像和蒙特利尔园等四十五个景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A卷答案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开卷考试(A)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为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理论上每人所需要面积为 平方米的树林或面积为平方米的草坪绿地。(10/25) 2.研究证实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空气湿度可以增加,一般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 高。(10-20%/36%/27%) 3.武昌江滩公园属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的类绿地,代码是;黄鹤楼公园属于类绿地,代码是;东湖风景名胜区属于类绿地,代码是。 (带状公园、G14;历史名园,G134;其他绿地,G5) 4.一般而言,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规划资料向政府的获取;林业普查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园林局/国土局/林业局) 5.依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版)》,在人均建设用地小于80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到以上,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为以上。 (7.5/5平方米) 6.某市级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为24公顷,其合理的游人容量为人。(4000) 7.110KV高压线走廊的绿带宽度为米;防风林每条林带宽度不应小于米,林带与林带间距离为米。 (15-25/10/300-600) 8.国家二级古树指树龄年的树木。 (300-499) 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方式有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请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四种主要模式的优缺点。 答:以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带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楔形绿地为主的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答全以上4种绿地的优点给1分,缺点给1分,答对一部分则给0.5分。 2.请对比分析新、旧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在城市绿地方面的差异,并阐述 其改进理由。 答:生产绿地G2在新版中没有了(2分);增加广场绿地G3(2分) 以上2点分别阐述理由较好2分,一般1分,无理由0分。 3.道路绿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2分)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但在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带分隔开。(2分) 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但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2分) 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2分) 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及介绍 1、绿地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规划策略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城市就是园林专业学生施展才能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我们学的却多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园林设计主要以微观园林的形式体现,难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风景园林学包括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规划3个层次与从微观到宏观的规划设计理念。在此理念下,我们如何学好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如何将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协调起来并融为一体,园林设计专业学生需要了解城市的哪些方面,学习掌握城市规划的哪些原理,这些原理对优化园林设计的重要意义等。 在未接触城市规划原理前,我们对该课程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相差甚远;此外,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内容繁多且比较枯燥,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就是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专业的主干课程,但我们在学习该课程时也应该侧重,我们比较重视传统园林课程,但对城市规划方面则缺乏应有的认知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学习完城市规划原理以后,提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理顺城市规划理论的源流及其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1、1城市规划理论的源流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始于周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虽然除少数都城外 ,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规模一般不大 , 但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无疑也凝聚着建设者的规划思想。这在《管子》中有大量的相关文献记载。在唐朝的长安、元代的大都与明、清两朝的北京等地,古代劳动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许多国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的中国、埃及、印度与希腊,就已有城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发表时间:2010-06-10T19:35:36.450Z 来源:《赤子》2009年第22期供稿作者:吴慧生栾昌海[导读] 简述城市绿地系统基本概念,探讨现行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方法。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吴慧生栾昌海(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 116011)摘要:简述城市绿地系统基本概念,探讨现行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方法。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空间、便利的服务设施和良好的信息沟通的同时,也使人类越来越远离孕育了人类本身的自然环境。因此,如何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城市绿地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上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降温减噪、美化环境的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建设应当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创造的结果,是通过规划设计而营造出的比自然绿地系统质量更高的绿色空间。目前,不少城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列入议事日程,提出了创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的目标,全面加快了城乡绿地一体化建设的步伐。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弄清概念、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推进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建设。 1、绿地系统的基本概念 1.1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2城市绿地系统的分布方式 一般要求均匀布置,结合各个城市的自然地形特点,采取点(指均匀分布的小块绿地)、线(指道路绿地、城市组团之间、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绿带等)、面(指公园、风景区绿地)相结合的方式把绿地连接起来,形成整体。 1.3城市绿地系统的内容和职能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城市绿化用地,其整体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并承担城市的以下职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现在的绿地系统往往与城市开放空间(open space)的概念相结合,将城市的绿化用地、广场、道路系统、文物古迹、娱乐设施、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因素统一考虑。 1.4从“田园城市”理论到“大地园林化”理论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提出:“要使我们祖国的山河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 。大地园林化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全面规划,在一切必要和可能的城乡土地上,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并结合其他措施如修建文化娱乐设施,经营风景旅游事业,结合山川名胜增辟景点,修筑亭、台、楼、阁及其他游憩建筑等,大力而有步骤地改造荒山、荒地,治理沙漠、戈壁,从而减免天灾、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提高居住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从“田园城市”到“大地园林化”,这就是近百年来有关人类聚居环境绿色空间规划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与之相应,世界各国规划师的工作领域,也逐渐从较小尺度的城乡物质环境建设规划,走向了宏观尺度的区域性,“社会—经济—生态”综合发展规划。 2、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总规层面的规划不到位 对现有大多数城市来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做完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与总体规划同时进行,更谈不上先做环境与绿化规划。因此,这些城市的绿地总是那些城市建设用地难以利用或者不好利用的土地,绿地系统规划实际上就是给城市用地的边“角余料”进行 “填空”。 2.2规划建设盲目攀比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建设特点、气候特征、植物种类分布特征、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等,还有其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基础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城市绿地的建设只能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以免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2.3重视数量指标、轻视布局合理性 绿地分布格局导致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差异性需要相对直观的指标来反映。合理增加城市绿量是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重要出路,而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度对于城市总体的绿化生态效益也极为重要,不能只重数量而忽略了布局的和理性。 2.4整体的合理性缺失 许多城市的绿地规划只注重围绕城市中心做文章,市内绿化、公园绿化局部成为刻意求作的对象,而忽视了郊区、干道和河道绿化,未能按 “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造成绿化的范围和区域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2.5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 在土地的租赁、旧区改造及单位建设项目的审批中,法定的绿地规划控制指标没有经绿化主管部门审核,项目完成没有严格科学的验收制度,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造成该建绿地的少建、缓建,甚至停建,建好的绿地又常以各种借口而任意破坏。 3、域市绿地系统规翘与设计 3.1结合实际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 结合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性质、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依据生态学要求和人类住、行要求与精神需求,确定不同城市的绿地定额指标:包括公共绿地指标、城市总绿地定额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指标等。 3.2城市绿地系统应采用 “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相结合的环网式布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A绿地 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与美化城市得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与规模得绿化用地组成得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得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得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得生态保护,游憩休闲与社会化等功能得活动。 B城市绿地得类型 按在城市中得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 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 C各类绿地得用地选择 公园绿地 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得自然条件,丰富得植物种类,有开阔得草地与浓郁得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得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得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得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得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得正常生长,要有适宜得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得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得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得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得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得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 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就是郊区用地得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得情况)。 防护用地

探讨绿地系统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探讨绿地系统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 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城市园林绿化 工作的重要法规依据。本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规划需要研究的重点以 及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为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科 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指标绿线管制特色 一、确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 (一)法规层面 如果把城市总体规划看成是“依法用地”的过程,那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 是一种“合法用地”的行为。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各项 专业规划的合法地位。 (二)政策层面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绿化政策,对城市 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明确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政府 的重要职责,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则完全是城市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其次,对城市绿化的载体做出了明确规定,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 组成部分,从而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政策保证。 (三)技术层面 国家出台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以及城市公园、城市道路、城市居住区等技术规范、 标准,对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主要市政基础设施指导性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植物 配置做出原则规定,有效的保证了绿地系统规划的技术要求。 二、把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领域 的各个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和从事 绿地系统规划的技术人员,着重要研究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 的深化和细化。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要接受《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指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 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城市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其它规划的关系,处理好与 城市交通、城市防洪、文物保护等其它专业规划的关系,做到相互协调。必须注 意的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的划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确定,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 问题。我们认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可以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相 一致。但是,从地域生态的完整性和市域环境的整体协调性方面来深入分析,这 个范围根据地域环境因素特征,可以大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具体范围应根据每 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而确定,以维护地域地形地貌的相对完整为原则,可考虑以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