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煤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山西省煤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山西省煤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山西省煤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全省煤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经(信)委、各行业办、有关企业:

《全省煤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全省煤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煤机装备制造业是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矿井、推动煤炭深加工技术升级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我省装备制造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为贯彻落实《山西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我省煤机装备制造业尽快做强,推动产业升级,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行业现状

我省煤机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煤炭采掘、洗选、焦化、气化和矿井安全设备为主体、研发与制造并举的产业体系。煤机研发已形成以煤科院太原分院国家级煤机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太原重工露天采掘国家级技术中心为核心,以太重煤机山西省煤机行业技术中心、山西省煤机装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煤机工程CAE研究中心为主体的技术研发体系,并相继开发出1800KW超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国内首台连续采煤机、大功率重型刮板运输机、国内采高最大的电液控液压支架、

短臂机械化成套掘进设备等具有国际国内较高技术和制造水平的煤机综采设备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矿用挖掘机等露天采掘设备。煤机制造已形成太原重工、太重煤机、平阳重工、山西煤机、汾西重工、煤科总院太原分院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长治清华、山西安泰、阳泉华越、山西华鑫、忻州通用、山西森特等一批骨干企业。大型煤炭企业所属煤机修造厂也由单纯煤机维修和备品备件生产逐步向煤机专业制造企业发展。受煤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吸引,大同机车、太原轨道交通装备公司等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也欲进入煤机制造领域。我省煤炭资源整合和大型矿井建设给我省煤机制造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煤机装备制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省煤机装备制造业约有企业100多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00亿元。

但是,我省煤机制造业还存在企业规模较小、核心技术掌控水平低、产品配套能力不强、市场协作能力差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依托煤机制造龙头企业,推进煤机行业重组整合,瞄准全球煤机产业的技术制造前沿,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重点发展井下综采综掘成套设备,积极拓展煤炭洗选、焦化、气化成套设备,大力培育煤矿安全设备和煤机配套产品,全面提升煤机制造水平,打造山西煤机品牌,实现我省煤机制造业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省煤机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其中煤机成套装备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煤矿安全和煤机配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煤炭洗选装备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焦化、气化设备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三、发展重点

(一)依托煤机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煤机综采综掘成套设备研制基地

紧紧抓住省内煤矿资源整合和大型矿井建设的机遇,依托煤机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实现为多种煤矿提供井下“采、掘、支、运”和露天“挖、掘、运”等全系列、多品种的煤机成套装备,做强做精我省煤矿井下综掘综采和井上露天开采成套设备。重点发展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皮带运输机、无轨运输设备、提升机等大型煤矿成套综采设备,以刨煤机为主的薄煤层采煤成套设备,短臂机械化成套采煤设备,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自移式破碎站等半连续开采成套设备、15m3以上系列液压挖掘机等露天挖掘设备,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

煤机采掘成套设备研制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二)依托市场优势,建设大型煤炭洗选成套设备研制基地依托我省煤炭洗选设备市场优势,以太重煤机、山西焦煤、山西森特、阳泉华越等企业为主体,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通过引进国外技术、产学研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突破技术瓶颈,高起点、成套化建设国内大型煤炭洗选设备研制成套基地。重点发展系列跳汰洗煤机、脱水捞坑斗提机、破碎机、给煤机、直线振动筛、大型香蕉筛、浮选机、过滤机、浓缩机等产品,着力开发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设备、复合式干法选煤成套设备

等,形成300万吨以上煤炭洗选项目整装成套设备制造能力,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

煤炭洗选成套设备研制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三)以煤炭气化、焦化设备为主体,拓展山西煤化工成套设备制造能力

依托太原重工、丰喜化工设备公司、山西森特、山西兴宇机械设备公司、山西邦威特种设备公司等企业,抓住我省煤化工产业调整振兴的机遇,通过重点扶持,提升我省煤炭气化、焦化等煤化工装备的制造能力。重点发展5.5m以上捣固以及6m以上焦炉装备、干熄焦装置专用提升机、加压气化炉、合成反应器、废热锅炉、换热器、高低变换炉、低温甲醇洗设备、气体精制设备等煤化工成套装备,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煤炭气化、焦化等煤化工装备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四)以煤矿井下安全配套装备和煤机关键部件为主导,提升煤矿安全装备和煤机配套产品制造能力

以山西防爆电机、汾西重工、山西华鑫、山西兰花汉斯瓦斯抑爆设备公司、山西长治贝克电气公司、永济电机、山西维达机械、太重煤机等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矿用防爆电机、矿用防爆开关、高压配电装置、矿用隔爆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负荷中心、高压真空电磁启动器、井下灭火制氮机、防爆风机、矿用隔爆变压器、机载阻燃抑爆系统等煤矿安全配套装置和矿用减速机、煤机装备基础液压件、煤机装备电气系统、煤矿数字化矿山网络通讯系统、采煤机变频器、大型矿用挖掘机电机等煤机装备配套产品,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煤矿安全装备和煤机配套产品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四、政策措施

(一)培植大企业集团,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围绕“三机一架”综采成套和煤炭洗选成套,加大联合重组,推进太重煤机、平阳重工、煤科院太原分院、阳泉华越、忻州通用等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联合上市等多种方式,组建山西具有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成套、设计制造、产品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强大合力,带动山西煤机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省内相同产品生产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对骨干企业进口技术、销售、生产的重新整合。以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以太重煤机为核心,引导相关企业围绕煤机装备进行产业配套,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山西煤机装备产业集群。鼓励煤机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参与煤炭企业所属煤机修造厂或修造公司的体制改革。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煤机装备产业振兴。

省人民政府每年列支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煤机产业的重组整合,重点产品升级换代,支持煤机制造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支持

煤机技术中心联合重组,支持建设太原国际煤机交易市场。对研制和使用国内首台(套)煤机装备的本省企业给予奖励。开发、制造国家支持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而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推进省内煤机企业与煤炭企业战略合作。

积极推进贯彻煤机企业和煤炭企业共同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书,鼓励省内煤炭企业优先采购和使用本省煤机产品,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煤机装备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攻关。对采购和使用省煤机企业“三机一架”及配套产品的煤炭企业,优先给予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

(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进产业升级。

煤机制造企业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体,加快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应用步伐。加强产学研联合,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统筹我省煤机科技开发能力,组建行业技术中心。在对煤机制造企业技术协调、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国外煤机装备尤其是煤炭洗选设备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把握煤机装备市场需求,分专业和机型进行高科技含量新产品特别是关键技术的开发。加快信息技术在煤机装备生产、研发中的应用,提高煤机装备设计制造及工艺水平,实现产业新型化,推进产业升级。

(五)建立煤机装备行业协会,发挥协会作用。

支持建立山西省煤机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国内外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市

场动态等信息服务,向政府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企业自律,协调解决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铜陵市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培训课程

铜陵市“十二五”装备制造业进展规划 前言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进展装备制造业,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提升总体技术水平。“十一五”期间,铜陵市装备制造业进展迅速,产销量持续提高,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在铜陵市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装备制造业涵盖范围较广,狭义的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装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装备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七个大类。由于历史缘故,铜陵地区工业以涉铜产业为主,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铜工业占比72.7%,达到910亿元。目前铜陵市对涉铜产业已作专项进展规划,因此,本次装备制造业的规划范围界定为通用设备业、专用设备业、交通运输设备业、仪器仪表业等四个大类。 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受铜陵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托付,承接铜陵市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工作以《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铜陵市“十二五”工业进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培育和进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意见》等文件为指导,深入调研部分重点企业,收集大量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分析铜陵市现有装备制造业的进展现状、存在问题,研究并提出铜陵市装备制造业“十二五”的进展思路、总体目标、规划布局、进展重点,并针对铜陵市进展实际,对规划的实施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铜陵市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一)产业现状 通过多年进展,铜陵市装备制造业差不多具备一定基础,形成相当规模,是铜陵工业进展潜力较大的产业之一。按全口径统计[1],2010年铜陵市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4.34%,实现利润总额5.1亿元,同比增长248.21%,出口交货值3.6亿元,同比增长52.75%。 2010年铜陵市装备制造业要紧数据表(全口径) 数据来源:铜陵市统计资料 按本次规划范围统计,2010年铜陵市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3.7亿元,同比增长34.94%,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706.40%。 2010年铜陵市规划范围内行业要紧数据表

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指导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省政府《山西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村镇规划标准》,制定《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和历史文化名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管理。 1.3基本任务 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村庄等级规模、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村庄的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规划范围和界限,统 筹安排村庄建设的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综合协调村民住宅与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的关系,为村庄居民提供符合当地实际、与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和生 活环境。 1.4规划依据 1.4.1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4.2乡镇总体规划(含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1.4.3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4.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5规划范围 1.5.1村庄建设规划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编制,进行迁村并点的,按照调整后的行政村人口划定村庄建设规划范围。对具有一定规模而规划中不计划撤并的自然村,也可单独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1.5.2本导则所称行政村,是指按照行政建制依法设立村民委员会的村庄。 1.5.3本导则所称自然村,是指没有设立村民委员会,隶属于其他村庄村民委员会领导的村庄。 1.6规划原则 1.6.1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行政村集中居住,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居住,推进城市化进程。 1.6.2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设施配套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扩建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集中改建或新建的村庄应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1.6.3 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集约用地和合理用地。

影响钢球筒式磨煤机出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钢球筒式磨煤机出力的因素有哪些 钢球磨煤机的出力运行时会受众多条件的影响,主要的有: 1、护甲形状及磨损程度因为它影响到钢球的跌落高度,护甲磨损后,会使磨煤机出力下降。 2、钢球装载量及钢球尺寸钢球装载量过多或过少,都影响出力,因此,应保持合理的钢球充满系数;钢球尺寸要保持合理比例,要定期补入大球、清理出小球。 3、载煤量磨煤机内煤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使出力下降,磨煤电耗增大因此,应根据磨煤机出入口压差及时调节给煤量,以维持适当的载煤量。 4、通风量通风量影响煤沿筒体长度过的分布,风量大时煤粉粗,风量小时出力下降。因此,运行时应维持最佳通风量,以维持经济出力。 5、煤质变化原煤的水分、粒度增大,可磨性系数减小,都将使磨煤机出力下降。 6、制粉系统漏风漏风量大,减小了进入磨煤机的风量,磨煤机出力将降低。 7、干燥介质温度,入口风温越高出力越大,反之越小。 降低磨煤机耗电方法: 1、锅炉蒸发量越大,磨煤机耗电越小。 2、合理安排磨煤机运行方式,使磨煤机尽量减少双磨运行时间。 3、尽量使双磨煤机运行时蒸发量大的锅炉带大负荷,双磨煤机运 行负荷变化小的锅炉带小负荷。 影响排烟温度高的原因

1.受热面积灰、结渣及堵灰 由于炉膛受热面积灰结渣,影响传热效率, 使得受热面吸热量减少, 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温度升高.通常受热面的积灰、结渣及堵灰可以使排烟温度升高10~20 ℃ 2.炉膛漏风的影响 炉膛的漏风参与炉内燃烧但不经过空气预热器,其主要指从炉底及炉膛的各门孔漏入的冷风,它也是引起排烟温度升高的原因之一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增加0.01,排烟温度升高约1.3℃.因此,在锅炉大、小修时,应安排进行锅炉本体的查漏堵漏工作,采用比较好的门、孔结构,运行时随时关闭各门、孔,减少锅炉漏风率对排烟温度的影响. 3.给水温度的影响 给水温度的变化影响省煤器的传热量,给水温度升高1℃,排烟温度升高0.31 ℃. 4.环境空气温度的影响冷空气温度变化明显影响空预器传热温压与传热量,经计算,在0~ 40℃变动范围内, 冷空气温度每变化1℃, 排烟温度同向变化约0.55℃. 5.煤质的影响 挥发分降低的影响.当燃煤的挥发分降低时,因煤的燃尽时间相应增加,使得炉膛出口温度升高,从而引起排烟温度的升高.煤的发热量和水分的影响.煤的低位发热量越低,收到基水分含量越多,则燃尽越约困难,要保证其燃烧完全所需的过剩空气系数越大,造成排烟温度越高.煤粉细度影响.煤粉细度越粗,燃尽越约困难,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较高,造

赴山西煤矿安监局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赴山西煤矿安监局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2018年“一通三防”等#个专项监察方案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18〕#号)的具体要求,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18年#月#日至2016日由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何立坤带队,一行#人对山西省开展煤矿“一通三防”专项监察异地交流执法工作。在工作期间按照山西煤监局安排分别与山西煤监局及分局进行监察执法经验交流。通过交流学习,山西煤监局及分局在党建文化、监察执法及责任落实等多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党建文化方面 山西煤监局及分局有效强化党建工作,树立良好作风形象。山西煤监局把党建工作与监察执法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同时考核,提出“五个深入开展”值得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真正学习体会。一是继续深入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学习宣传;三是深入开展“四比、四争、四创”创先争优活动;四是深入开展“四强化、四超越”活动。通过深入学习有效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思想境界,严肃了组织生活,树立了良好的煤监党员干部作风形象。

二、监察执法方面 山西煤监局及分局紧盯重点矿井,严厉监察执法。山西煤监局提出“十六查”(证照手续、停产停建、复工复产、超层越界、三超行为、采掘接续、通风系统、瓦斯防治、水害防治、六大系统、采煤工艺设备、建设施工、安全投入、责任落实、淘汰退出、人员配备)的要求,采取“十项断然措施”(从重处罚、挂牌督办、驻矿盯守、停供爆炸物品和限量限制供电、提请关闭、及时移送、提出加强和改善安全监管建议、约谈、实施“黑名单”联合惩戒、移交司法机关等),做到“五必须”(风险必须排查、隐患必须查清、整改必须复查、防控必须到位、责任必须落实),重拳出击、重兵防守、重典治乱,对煤矿企业非法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山西煤监局高度重视警示教育,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一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监察执法工作在煤矿企业开展事故警示宣教活动,组织矿工观看了山西煤监局制作的警示教育片《血与泪的呼唤》《情与法的评判》《长治联盛长虹煤业“2016”顶板事故警示教育片》等。 三、责任落实方面 山西煤监局及分局强化目标导向,明确责任落实。2018年以来山西煤监局以“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争创一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2019年行动计划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2019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山西省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我省装备制造业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夯实产业基础,突破重点领域,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集聚、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变,不断增强创新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为山西制造强省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019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推动筹建1个产业技术联盟,培育5户以上装备制造行业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新增5户以上装备制造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二、重点任务 1.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以龙头企业为中心整合省内资源依托工业园区和集聚区建设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全力打造太原、大同、运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晋中、晋东、晋北三大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太原重型机械制造基地;太原、大同、长治、运城汽车制造基地;晋中纺织机械和液压机械制造基地。培育发展太原、晋城、长治、晋中、运城、

大同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太原、晋城煤层气装备制造基地;太原、长治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太原煤化工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太原、吕梁、晋中通用航空装备制造基地。构建太原、长治电子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晋城、临汾、吕梁、运城、长治铸造基地;太原、临汾、忻州锻造基地。 2.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培育大同电力机车、永济电机、太原机车、晋西车轴、太重轨道交通、智奇铁路设备等重点企业;煤矿机械重点培育太重煤机、山西煤机、平阳重工、金鼎煤机、阳煤华越、阳煤忻通等重点企业;重型机械重点培育太原重工、通泽重工、汾西重工、北方风雷、金瑞法兰、天宝法兰等重点企业;汽车工业重点培育大运汽车、山西新能源汽车、成功汽车、宇航汽车、比亚迪、江铃重汽、大同齿轮等重点企业;纺织机械重点培育经纬纺机、鸿基科技、贝斯特机械等重点企业;液压机械重点培育太重榆液、长治液压、方盛液压、高行液压、斯普瑞机械等重点企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引导相关企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集聚,全面打造产业链,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3.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突出项目抓手,2019年重点推动20个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重点推动华翔集团“互联网+”协同制造机加工智能化工厂升级项目、智奇铁路高铁轮轴生产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太原中车轨道交通城轨车辆造修基地项目、东杰物流新建智能装备及工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doc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言 (一) 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 制造业内涵及构成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普遍认为,制造业是由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构成。 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纺织、木材、造纸 等制造业;石油、化学、医药、橡胶、非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 金属加工业以及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等29 类行业。 2. 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 这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是见诸于199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 年12 月10 日,第 1 版)。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 心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 备的工业总称。—“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分七大 类。 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切削工具、模具、集装箱、焊条等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锅炉、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泵、 风机、压缩机、冷冻设备、阀门、轴承、液压件、铸锻件等制造

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冶金、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轻纺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环保机械等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汽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蓄电池制造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达、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气象仪器、复印机及胶印机、量具 量仪制造业。 (二) 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经济的脊梁。 ——财政收入的大户。 ——经济增长的动力。 ——实现就业的市场。 ——高新技术的载体。 ——产业升级的手段。 ——外贸出口的主力。 ——国家安全的保障。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太原市重型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2年第·6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1期 Jun2012 [摘要]太原市装备制造业多年来已形成了围绕太重带动其他重型机械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格局,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起重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挖掘设备生产等基地,并且在冶金装备、锻压设备、 焦炉设备、物流搬运设备等技术上具有很大优势,论文在立足目前具有的技术、设备优势上,提 出了太原市重型装备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装备制造;重型机械;技术;设备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6-0158-02 [专题研究与新论] 太原市重型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王迎红 (太原市经济信息中心,山西太原030002)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产业关联度高,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能源重工业城市,太原市装备制造业处于相对集中,且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国家煤矿机械的重要产地,同时也是重型机械和军民用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一、太原市重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 太原市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的重型机械产业,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专利申请量每年以20%的比例增长,培育出了起重机、减速机、油膜轴承三个“中国名牌产品”、“TZ”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围绕太重,已带动发展起近千家重型机械配套企业,太原地区配套产业集群格局已初步形成,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起重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挖掘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航天发射装置生产基地、最大的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生产基地、最大的矫直机生产基地、最大的多功能旋转舞台生产基地、唯一的管轧机定点生产基地、唯一的火车轮对生产基地、国内品种最全的锻压设备生产基地等。但较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如大型成套冷、热连轧机的自动控制和检测关键技术、重型机械的高可靠性及检测控制技术、重型锻压设备的集成技术、大型锻件生产能耗和钢种开发等方面;还有部分的设备和产品尚不能生产,大型起重机、大吨位快锻液压机与操作机、大口径无缝钢管连轧管机组等所需配套件,要求高可靠性、长寿命,国产配套件在性能、品种、规格等方面难以完全满足要求。大型成套设备许多配套件需要进口解决,进口量多的配套件约占主机产值的50%,已成为制约我市大型成套设备研制生产的瓶颈。主机制造企业与配套件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重型装备是太原市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和代表,主要技术优势如下: 1.冶金装备 近年来,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为代表,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生产基地、最大的矫直机生产基地、唯一的管轧机定点生产基地,系列产品为:大型钢管生产设备、大型螺旋焊管生产设备、钢板和钢管矫直机、大型钢板剪切机(和太原科技大学联合生产)、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特大型冶金起重设备、大型转炉设备等。管轧机和矫正机产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其中17辊板材矫正机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21辊板材矫正机获银奖,十二机架微张力减径机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了Φ200~Φ2000mm锥形穿孔机,轧制规格范围属世界之最;生产了Φ159mm连轧管机组及国内Ф180连轧生产线。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太重中标了五条大口径螺旋焊管生产线和两套水压试验机组,这些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太重集团轧钢设备产品市场占有率为:大型管轧机占85%,各类板材矫正机占30%以上,管棒材矫直机占25%左右。 太重是中国目前唯一能够独立开发、成套制造当今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各类现代轧机油膜轴承的高新技术厂家,其生产的适应现代轧机的高速重载、连续、自动等特点的油膜轴承,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太重油膜轴承为国内重型机械行业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太重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油膜轴承生产制造基地,在国际市场形成了与美国摩根、德国西马克三足鼎立的格局。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0%,产品出口到德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南非、越南等国家。 太原科技大学和太原重工共同完成的大型钢板滚切剪机成套设备获得2008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德国和日本在我国冶金领域的统治市场的局面,并获得2009年度冶金设备中唯一的国家自主创新新产品证书,这对推动重型装备产品技术上一个新台阶起到重要作用。 太重煤机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已制造出15套高速线(棒)材轧机。其中向印度出口三套,其余供给攀钢、齐钢、太钢、天钢、昆钢、武钢等国内10余家大钢厂,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 2.锻压设备 太重已生产各种液压机150多个规格品种、600多台套,已形成系列产品,同德国SPS公司合作生产了气瓶压制生产线,同日本小岛铁工所合作制造了2×20MN 汽车纵梁压机,同日本小松制作合作制造了1830mm开卷落料堆垛生产线。自行开发研制的SMC液压机、单双动板冲液压机、金刚石液压机成套设备等,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的已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 158··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 规划纲要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的通知(武政〔2007〕4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七年六月三十日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7年-2010年)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其所提供的产品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等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等制造业行业投资类机电产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要求,为加快振兴武汉装备制造业,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市装备制造业发端于清朝末期张之洞时期。建国后在国家的重点建设和扶持下,我市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有3个主要时期:一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在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机床、船舶及配套、电气装备、机车车辆等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的格局;二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期(改革开放

开始至20世纪末),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汽车及零部件、激光、光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领域,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原有的一些优势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如机床、电气装备等)发展迟缓;三是装备制造业振兴机遇期(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及国家、省、市的重视支持,我市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电气装备等传统行业重新焕发生机,汽车、环保、冶金装备等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现利润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现出口交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优势领域不断壮大发展。在国家确定的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6项重点突破领域中,我市在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大型环保装备、大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冶金成套设备、大型施工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我市在湖北省确定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2项重点领域中,有11项居于领先和核心地位。 2.优势行业加速集群发展。我市在光通信装备、激光、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环保工程及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已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在光通信装备、激光、环保工程及装备、船舶配套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装备、船舶、冶金装备、数控机床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重要地位。在这些优势行业中,龙头企业带动力日益增强,配套能力加快集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内分工体系逐步优化。

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

《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草案公告 类型:审批前公示 项目名称:《阳泉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 公示日期:2012年7月13日~8月13日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1.规划背景 (1)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战略转型期,转型发展成为“主旋律”,转型和生态是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和时代要求。(2)国内产业转移由传统的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逐渐转变为“梯度转移”和“跨越转移”共存的格局,为阳泉主动、选择性的承接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3)省委书记袁纯清在阳泉调研期间提出把全面推进城镇化做为阳泉市转型发展的目标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化,“率先全面城镇化”是新时期阳泉面临的战略任务和发展要求。(4)新时期,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省、市“十二五”规划出台,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和相关规划的出台都需要编制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加以应对、落实和衔接。 2.现状概况 2010年全市总人口136.86万人,市辖区总人口72.22万人,平定县总人口33.53万人,盂县总人口31.11万人,2010年城镇化率为61.92%,城镇人口84.7万人。阳泉市域面积4569.91平方公里,下辖3个市辖区(城区、矿区、郊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县(平定、盂县),12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20个建制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9.4亿元,排全省第5位。三次产业结构为1.5:59.5: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141元。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阳泉市域,面积4569.91平方公里,下辖城区、矿区和郊区三区及平定、盂县两县。 2.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10年,近期2011~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三、区域定位、目标与战略 1.区域定位 京津冀层面: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与京津冀联系密切的特色旅游城市。 太原都市圈层面:东部重要增长极,联系京津冀地区的门户前沿,率先经济转型和全面城镇化的试点城市,生态修复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先试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物流节点。 山西层面:山西省东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 2.城乡目标图景 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方向,按照加紧落实“率先全面转型、率先全面城镇化”的要求,构建“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新阳泉。依托较好的经济基础,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3.发展战略 (1)由封闭走向融合的区域发展转型战略,融入太原都市圈,构建石太经济走廊,建设中部省域门户城市,全面对接京津冀。(2)由粗放走向集约的城镇化转型战略,走质量优先、中心城市带动的城镇化道路,引导城镇发展空间上“轴带聚合、内聚外联”,促进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协同发展。(3)由单一向多元的产业转型战略,以传统煤炭产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多元发展的道路。(4)

我厂磨煤机石子煤排放量大和出力低的原因浅析

我厂磨煤机石子煤排放量大和出力低的原因浅析 1.我厂燃烧优混煤存在的问题 我厂磨煤机磨制普通优混煤时,磨煤机磨盘振动稍变大、石子煤排放量大、磨环差压大、磨电流较大及磨出力较低的现象,且排放出的石子煤中石子很少,基本是尺寸在10mm以下的碎煤粒子。 1.1现场数据 我厂#3机组 B\F磨统计结果:每台煤量50吨/小时时,每小时的石子煤的排放量约为4-5车斗(2吨左右),而磨制印尼煤时,每小时的排放量只有0.2吨左右。 1.2石子煤分析 1)优混煤石子煤:颗粒度基本在3mm-15mm,颗粒较均匀,且伴有少量煤粉,石子很少,乌黑发亮,断口成壳状,粒边角有研磨痕迹,粘滞感。初步判断应该是为较难磨制的无烟煤、烟煤或矿物质煤岩。(见图1) 2)普通印尼煤石子煤:颗粒15mm以上,基本为石子,煤屽石。(见图2) (图1)B\F磨优混排放的石子煤 (图2) C\D\E磨印尼煤的石子煤 1.3煤质分析 表1 .普通优混的工业分析数据

2.原因分析 2.1原因初步分析: 根据HP1163磨煤机的特点以及磨制的煤种特性,造成出力过低的可能原因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HP磨煤机磨制煤粉时,磨辊通过碾压的方式利用动态分离装置制成合格煤粉粒子。由于碾压方式的特点,适合磨制较脆的煤种.而不适合结构均匀、韧性较 好的煤种。如壳质组煤或无烟煤等。一般来说HP磨不适合磨制HGI在50以下的 煤种。 2)煤质影响。单煤种的可磨性一般采用哈氏可磨性指数HGI来表征,煤种的可磨 性与煤化程度(主要指标为挥发分)、煤的岩相成分以及矿物成分(游离的灰分) 等有关。从哈氏可磨性指数的分析标准分析,用于可磨性指数HGI测试的标准 磨煤机采用钢球研磨的方法,与中速磨采用的碾磨方法存在很大的区别。测试 结果对于较脆的煤种HGI值适合于中速磨煤机,而对于韧性较大的煤种HGI值不 适合于中速磨煤机。 3)煤粉细度影响。改变分离器转速偏置来控制磨煤机出口煤粉粗细,转速设置偏 低时,煤粉粒子出去的多,返回磨煤机煤粒子减少,出力稍有提高。 4)运行磨损。在易磨损件被磨损以后,磨辊与磨碗衬板之间的跌倒的咬合角变得 较大,不利于原煤的咬合与粉碎。另外由于部分材料的磨蚀,将造成加载弹簧 的松弛,加载力降低,从而磨煤量降低,运行出力降低。减少磨辊与磨碗间的 预留间隙,可以减少磨辊出口煤粉中的粗粒子量;增加磨辊加载弹簧的加载力。可以在相同的煤层厚度下增加传递到煤粒子的破碎量。 5)通风量不够。提高磨煤机通风量可以吹走更大粒径的煤粒子,减少喷嘴环处 堆积的粗煤粒子,从而提高磨煤机的出力。 2.2我厂HP1163磨煤机磨制优混煤存在现象的分析: 我们厂配置的是HP1163磨煤机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制份系统。锅炉设计燃烧神府东胜煤,低位发热量22760KJ /Kg。哈氏可磨性指数HGI为 56,额定出力85.6T /h。校核煤种为晋北煤,低位发热量较低为22440 KJ /Kg,HGI为54.81。查阅资料一般的混煤HGI在50-60,从HGI上看磨制出力基本设计煤种相似,属于中等难磨制的煤种。从感观判断石子煤炭排出的多数为高热值的无烟煤,无烟煤的特性是硬度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 晋煤监统计字【2011】329号 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近期四起较大以上煤矿水害事故的通报》的通知: 近期,全国煤矿连续发生4起较大以上水害事故,分别是: 6月20日,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三都镇都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目前已发现5人死亡。6月21日,辽宁省抚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老虎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6月21日,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汪冲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下落不明。 6月28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山头村一私开盗采煤井发生透水事故,经初步确认,有6人被困井下。 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和张德江副总经理近期在山西、湖南考察调研安全生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对有关事故所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严防类似事故发生,特提一下要求: 一、切实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加大《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 总局令第28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编第六章防治水部分条款的决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7号)的宣传贯彻力度,督促煤矿企业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加强水文地质基础工作,逐头逐面排查可能引发水害事故的类隐患,特别是周边老空区积水。二、认真开展煤矿水害防治专项监察。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按照《关于开展煤矿 水害防治专项监察的通知》(煤安监调查【2011】21号)要求,认真开展专项监察,加大执法力度,对专项监察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要根据相关法律法

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012年第22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2No.22 收稿日期:2012-01-17,修回日期:2012-06-13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和技术效率评价的省际比较”(2009GXQ6D1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应对气候变化的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理论与政策研究”(71173141);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2010041017-01)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2.028 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敬春菊,苗敬毅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运用DEA 模型测算并分析了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存在的原因。研究表明:山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行业差异较为明显;金属制品业技术创新效率要高于其他行业;能源的可获得性和政府创新经费的投入对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提高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业;DEA 模型;技术创新效率。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2-0131-04 Analysis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Discrepa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 Shanxi JING Chunju ,MIAO Jingyi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31,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 Shanxi and analyze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DEA model.It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s not high and the industry differences are obvious ,the fabricated met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thers.It has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technology efficiency with the energy availability of funds and government investment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hanxi. 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DEA model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1相关文献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和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李双 杰等[1] 采用DEA 方法,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指出对投入中的人力和财力配比进行改善是应当关注的 问题之一;黄鲁成、张红彩等人[2]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其结果显示“投入能力是影响北京市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最显著因素,而各类型制造业创新能力的 排名符合一般规律” ;杨砚峰、李宇[3]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例分析了技术创新的企业规模效应与规模结构,并设计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张建辉等[4] 借助DEA 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结果表明,除金属制品业外,其余的装备 制造业都为DEA 有效;冀巨海[5] 等运用多指标投入产出法和因子分析定权法等对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排序,并提出改善技术创新效率的 建议。 这些研究文献表明,在不同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中,当资源运用于技术创新时,他们的利用效率不尽相同,存在很大差别,部分资源未能发挥其全部潜能。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布局、自然地理环境、本省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成为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发展瓶颈,因此,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山西装备制造业行业间技术创新效率,对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EA 分析方法应用于技术效率评价时具有一些良好特性:⑴可以同时进行多项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效率评估,无需预设函数与参数估计;⑵DEA 皆使用相同的计量单位,投入和产出项的量纲不能影响效率值,对于资料的选取有弹性;⑶DEA 评估结果是综合相对效率指标,其结果值易对各DUM 做比较评估;⑷DEA 可同时接受比率尺度与顺序尺度等虚拟参数做资料处理,运用范围较广;⑸DEA 的执行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2年2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发展原则 (3) (三)发展目标 (4) 三、主要任务 (6) (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 (6) (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7) (三)提高设备配套能力 (9) (四)构筑海工装备现代制造体系 (10) (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1) (六)实施重大创新工程 (11) 四、政策措施 (12) (一)积极培育装备市场 (12) (二)规范和引导社会投入 (12) (三)完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 (13) (四)加大科研开发支持力度 (13) (五)推动建立产业联盟 (14)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4)

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大类1。紧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以海洋油气资源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是当前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技术相对成熟,装备种类多,数量规模较 1海洋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滨海矿砂;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上 太阳能、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潮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海洋生物质能;海洋化学资源包括海水本身、海水溶解物;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包括生产空间、贮藏空间、通道空间、生活休闲娱乐空间及军事战略空间资源。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

临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8) 第四章城乡人居空间发展规划 (10)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13)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15) 第七章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规划 (22) 第九章空间管制规划 (25) 第十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7) 第十一章城镇密集区协调发展 (29) 第十二章重点城镇建设引导 (41) 第十三章实施政策与行动建议 (43) 第十四章附则 (45)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修编背景与目的 为落实国务院和山西省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资源 型产业的相关政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积极利用新的 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 化进程,协调和管理市域城乡空间发展,促进临汾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编制《临汾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 第2条指导思想 对接省域城镇体系布局,依据临汾资源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对市 域发展空间格局进行整体性重构,促进人口、经济要素和各项设施的 合理分布。将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做为工业化城镇化互动的枢纽,整合 重组资源型企业,大力调整资源型工业的空间布局,推动循环经济和 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口和新兴产业向平川主要城镇集聚, 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3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第4条规划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5)《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 (6)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