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树林》教案

《红树林》教案

《红树林》教案
《红树林》教案

《红树林》教案

《红树林》教案(精选4篇)

《红树林》教案1

教学目标

1.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具体语句,感受红树林的神奇和奉献精神。

3.了解其它树林奇观。

教学流程

一、借题发挥,想象激趣

1.出示单元主题,回忆在这单元里领略了哪些奇观?

2.这节课我们去欣赏海南岛琼山上的奇观——红树林。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读不准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读后请学生提问,检查字词。

树冠芳馨婀娜栅栏倘若抵御

绚丽多姿盘根错节纵横交错贫瘠不毛

3.指名分节读(5人),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边从文中找出典关键词句,完成下面的句子。

(什么样)的红树林(怎能么样)。

4.红树林在你心中留下了这样的印像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红树林的请同学们运用列提纲的方法给课文2—5节加小标题。

顺序:我乘着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深处。

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三、精读

主线:为什么说红树林是海上奇观它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远观

那是涨潮的时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浸没在海水里,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一会儿潮退了,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

1.指名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景象?

2.哪些词语表现出红树林的特点?

形态:密密麻麻婀娜

颜色:青翠

味:芳馨

3.齐读,读出想象中美景。

(二)近赏

树干: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成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

1.这段写出红树林的树干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再齐读。

树枝:开花

(三)繁殖

1.啪啪的响声,胎生

2.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能生长

(四)精神

奉献、团结、顽强

四、拓展

作者开篇就说:“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我留下许多绿色的梦……”我们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也有许多奇观。(出示图片,引出老舍的《林海》)

《红树林》教学反思

《红树林》的教学结束了,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执教这篇课文。回顾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收获与遗憾交织于心中,难以抹去,略加疏理,跃然纸上。

1.运用一个方法

有人说语文是模糊的,需要感悟。这似乎成了那些不指导学习方法的教师的护身符。语文学习有规律,更有方法。作为教师,应力求让教师一课一得一法,常此以往学生就有了学习方法,会自觉地运用方法。北师大教版教材更重视在学习中渗透方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红树林》时我让学生给课文的2至5自然段加小标题,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列提纲的能力。

但是,在评课中王校长提出:“列提纲是否应该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进行?不然学困生达不到,教学没有面向全体。”我想:这话有道理,学生在对课文不够熟悉的情况下就去加小标题是有难度的。不过,如果在指导上再细化一点,也是可以的。比如:我可以请学生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给学生提供一范例,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后三段的提纲。这样会好一些。

2.设计一个句子

整体感知是新课程主张的语文教学思想,怎样把握?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以往我惯用初读课文之后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不那么容易。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用书中的关键词句补充句子。这个设计既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又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的学生说:“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有的学生说:“婀娜多姿的红树林是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还有的学生说:“盘根错节的红树林是一个世外桃源。”等等。

3.选准一个切入点

教学切入点关教学的成败,选准切入点,会把学生引入柳暗花明的圣境,反之会把学生引入歧途。《红树林》是奇观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充分构建单元主题,我以文中“我在海南岛琼山碰到海上奇观”一句为切入点,请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海上奇观“奇”在哪儿?以此作为教学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品味语言。

但是,在品的过程中,由于对读关注得不够充分,设计得不够精细,有点条分缕析之嫌。还应在读出感情,读出画面,读出意境上做文章。

4.缺少一幅画

文中说“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这个词语表现出红树根的特点,从字面上,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读文后,

《红树林》教案2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

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交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难点: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3、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宏伟、壮丽)

(2)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

教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须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

4、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

回顾学法:

(1)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仅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二、练习写作

1、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红树林?

2、重点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由此联想到红树林的奉献精神。)

3、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

4、习作练习。

三、全班交流

《红树林》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洋思模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

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红树林》教案4

教材分析

《红树林》写了作者在海南岛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如仙境般美丽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这幽静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文章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的介绍了海上奇观红树林。

1、远观红树林。

2、近赏红树林。

3、红树林的繁殖。

4、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升华。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北师大实验小学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有着很好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他们的见闻比较广。有一些孩子真的去过海南,亲眼见过红树林。这对于学习本课来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有亲临的体验,学习的兴趣也会很浓。另外他们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查阅资料。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查到相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培养学生浏览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能力。

3.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

(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大

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让我们打开想象的大门,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红树林。

二、整体感知,进行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红树林?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红树林是一种奇观?

(3)读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要求:一人说一人听,有新的感受了,可以补充说一说,读一读。

三、汇报学习,共同感悟

1.汇报第2自然段后指导读,读出红树林美丽迷人的景象:

那是涨潮的时候生接读。多像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

一会儿退潮了,生接读。红树林如同含羞姗姗的少女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画面!刹那间生接读。令人心旷神怡!

一起读出心中的喜悦。

板书:绚丽多姿(远观)

2.汇报第3自然段后问:你想像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的见过这样的景象吗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那种感觉是豁然开朗,前所未有的欣喜。快往周围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出了什么(共同理解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板书:世外桃源(近赏)

(1)体会红树林有特别发达的根部:树与树盘根错节,绕来缠去,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滩,那造型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像出来吗?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体会绿色之网:一颗树能成网吗两棵三棵四棵那怎样才能是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呢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株株

此时我们就坐着小船,穿行在这张绿色之网中,你惊喜地看到了这样的奇观,会怎样表达呢谁能通过读书来展现

(3)谈其它体会:我们满眼是蓝色的海水和硕大的树冠,那一朵朵小花不时的逸出淡淡的幽香,抬头可见海鸟在林间飞翔,低头便见鱼虾、螃蟹在穿行。见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最想说什么呢?

3.汇报第4自然段:

板书:胎生繁殖

(1)体会奇观:在大海里,在涨潮与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涌动中,红树靠这种方式来繁殖,而且这种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2)体会顽强:就是因为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观!我们一起通过读来赞颂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吧!

(3)红树林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进行胎生繁殖,一颗繁殖成多棵,多颗繁殖成若干棵,来抵御狂风恶浪。我们亲眼看一看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繁殖过程吧!(看录像)

相信最伟大的思想家,在它们面前也得俯首沉思!再来读出顽强

的精神。

4.汇报第5自然段: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情感,一起来赞美红树林!

你们读的这样用情,能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可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

板书:奉献精神

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奉献、对大自然毫无索求,数百年来,它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宁。人民视它们为保护神、风水树、生命之树。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是绿色长城,是地球的绿肺呀。让我们怀着赞美的情怀来歌颂红树林吧!

四、总结学习,结尾升华

如果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如果说不看看钱塘江大潮,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美雄奇的景象;那么,我们可以说:不看看红树林,就没有真正的看过奇异壮观的海。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远观了红树林,近赏了红树林,还了解到他那在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胎生繁殖的特点。从中感受到了红树林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像红树林一样的精神,你能说说吗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

板书:绚丽多姿(远观)

世外桃源(近赏)

胎生繁殖

奉献精神

教学反思

一、课前收集资料,创设学习情境。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可以说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前,查阅资料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前,我让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红树林的图文资料,配合阅读理解《红树林》,在地图中找到海南省琼山的位置。

教学前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收集有关信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课程空间,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时,很多学生多介绍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在丰富了大家的课内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多同学谈到了红树林的生态环境的优美,它保岸护堤的作用,以及奉献的精神。有很多同学介绍了一些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现象,流露出了为之焦虑的心情。还有的同学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学生带着这些情感来学习课文,对课文会理解得更深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提倡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当学生介绍资料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出示几幅红树林的图片,引领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课的一开始就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抓住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感受。

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奇观,课上我先带领学生回忆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回忆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那么红树林的奇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你喜欢红树林吗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在品读喜欢的句子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独特理解。领悟出红树林不仅是一种奇观,而且还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生命之树、绿色长城、风水树、保护神、地球的绿肺这样学生就会感悟得更深,朗读得更有真情实感。在文章的结尾,学生因为感受颇深,所以不由得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做了一首诗来赞美红树林,有的孩子用散文的形式来讴歌红树林,还有的孩子提议做一名环保小专家。课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红树林的价值

1958年8月23日,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 2005年7月18日,湛江东海岛沿海防护林遭受蝗害(据新华社电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因受今年持续高温少雨的影响,750亩沿海防护林遭受蝗虫危害。目前,蝗虫危害已得到有效控制,周边防护林和农作物耕种区没有受到影响。湛江市东海岛是湛江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沿海防护林带面积近5万亩,长达30多公里,保护着沿海2.7万亩农田。这次虫害主要集中在东海岛东简镇,受害的沿海防护林木麻黄面积有750亩,严重受害面积300多亩。在遭受蝗害的沿海防护林区,记者看到被蝗虫危害过的木麻黄树树叶几乎被吃光。据林业技术人员介绍,危害东海岛沿海防护林的这种蝗虫叫棉蝗,现大部分处于3龄至6龄期,成虫数量极少,现在是除治的关键期。) 19世纪50年代14000公顷 1985年5800 2006年7700 10年来北海红树林面积扩大了12%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些湿地保护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压力下,湿地保护的脆弱性令人担忧:是把湿地当成“摇钱树”,还是还其环境“调节器”的原有功能?如何找到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1. 红树林湿地的价值- 相信,现在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一些报导事迹也了解到一些红树林的功能价值,或者说多数人还对它不够深切的了解到。但是,这些事迹无论是之前的还是现在的,都已经成为了铁证。例如:1958年8月23日,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或者1986年,广西沿海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公里长的海堤被海浪冲垮294公里,但凡是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被冲垮,经济损失就小,当地群众便称红树林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红树林也逐渐被人们认可,并开始受收到人们的尊重。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的人们开始自发性的形成了一些民间组织来保护红树林。 下面就具体说一下红树林的功能价值以及它给湛江市人民所带来的福利。 它的价值,通过两点来分析 1、直接价值

《木兰诗》余映潮教学实录(最新整理)

《木兰诗》教学实录 著名语文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 (开课: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好听,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 读一 (屏显,全班齐读。) 《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中帼英雄的 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期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上面这段话在哪里呀? 生(找答案后齐声):在课文前面的“导读”中。 师:对,拿起笔,把里面的四字短语圈下来。 (师引导学生发现并齐说导读中四字短语的奥秘,内容:代父从军,故事的特点:传奇色彩,主人公:中帼英雄,这首诗,它的典型性,是家喻户晓,木兰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大家看这些语言写得多精致多美好! 师:我们这节课,是诗歌选段品析课。我们还是先从朗读开始。我刚刚才听到大家的朗读,有一个字没有读准确,“旧时裳”,“裳”就是指古时候穿的衣服下裙叫“裳",读ch6ng"。你们到了初二,还要学到

《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就是读这个音。好起来,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机杼”,读读 (屏显) 机杼(zhu)可汗(ke)(hdn)鞍蒋(an)(ian)辔(pei)头燕(yan)山胡骑(j)朔(shuo)气金柝(tuo)策勋(xun)赏赐(ci)1旧时蒙( chang溅溅(jian)啾啾(ju)霍霍(huo) (生读) 师:我们开始朗读这首诗吧。朗读,要进入情境。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 虑。“唧唧复唧唧,天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师示范)这样,我们就读出它的味道来,再比如,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师示范)表现的是一种气魄,一种战争的氛围。然然后,亲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窗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师示范)好,各自体会,不齐读。开始吧一一 (生体会读) 师:好的,再来读。这一次的朗读,是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写什 么呢?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秘诀:可以用每一节诗里面的句子来概括段意,但是我只告诉你们一半的秘密,另一半的秘密,你们们马上可以从我的点拨里感受到。 这样来做:每读一段就停下来,老师插一句话,然后你们继续读。好,

《红树林》教案

《红树林》教学设计 五年级张丽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通过对本文和写法的理解,体会文章的写作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 2、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3、课件出示:壮观的红树林的画面。 4、说一说,欣赏完画面,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课内检测 1、听写词语:绚丽多姿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陶醉繁殖婀娜芳馨 2、读一读(课件出示) 梦幻般的森林风和日丽的初春婀娜的身躯青翠的树冠绚丽多姿的世界神秘的植物天地 神奇的仙境肥沃的土质淡淡的幽香贫瘠不毛的海岸世外桃源海上奇观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盘根错节狂风恶浪栅栏倘若抵御婀娜硕大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同桌互相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二)按提纲学习本文内容 1、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红树林》读后感

到底什么才是爱情?爱与性到底是什么关系?看完《红树林》,这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里。 爱情是个奇怪的东西。它有时坚不可摧,有时不堪一击;它有时天长地久,有时转瞬即逝;它有时千金不换,有时一文不值。 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在我看来,谈恋爱,更要趁早!在莫言魔幻的时空穿插写法下,这种感慨被无限放大。现在的林市长,乌烟瘴气,不忍置目,曾经的她,白的像一张宣纸,纯的似一汪泉水。什么使她蜕变?身份,权力,家庭,当然,还有爱情。爱情是个什么东西?对于红树林养珠场的那个知青林岚来说就是一切,就是生命的全部,是最美好的东西;对于秦书记的憨儿子媳妇,宣传局长林岚来说就是苦药,是让灵魂不得安宁的罪恶之源;对于南江市副市长林岚来说就是狗屁,是一钱不值阵阵恶臭的狗屎;对于头发半白,满脸摺皱的阶下囚林岚来说就是救赎,是半辈子荒荒唐唐人生的错误源头。爱情,让她幸福过,高贵过,痛苦过,忏悔过,最可悲的是,她最后却没有提及的资格… 爱与性不能等同,不能分离,等同缺乏浪漫,分离何异禽兽? 铁窗下的林岚在回首自己40多年的经历,在想起马叔的时候,会不会后悔当初的那一次误会呢?起起伏伏,上上下下一辈子到头来才发现,无论心里怎样骗自己,不论身体上怎么糟蹋自己,有一片地方总会是柔软的。不管心里塞了多少世俗,吞了多少珍珠,总会在哪儿,也许会变小,但绝不会消失,也许不会让你大彻大悟,洗心革面,但肯定会在某个时间让你心里一动,沉默不言。 当眼前的欲望浮华散尽,如果你追悔莫及,无颜以对的话,受苦吧,你将受到惩罚;如果你问心无愧,感到欣慰的话,骄傲吧,你是真的幸福。不要妄想着逃避,谁也逃脱不了! 面对爱情,一定要严肃,认真,虔诚。

余映潮故乡课堂实录精修订

余映潮故乡课堂实录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余映潮《故乡》课堂实录 时间:2011-9-30 9:36:11作者:雪飞学习资源网来源:雪飞学习资源网查看:3028评论:0 内容摘要: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故乡》。我们的课叫学读课。什么叫学读课呢就是学习阅读的方法,通过一课的学习,掌握一种方法。《故乡》的练习一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所写的故乡其实有两个故乡,一个是记忆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实目睹... 余映潮《故乡》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故乡》。我们的课叫学读课。什么叫学读课呢就是学习阅读的方法,通过一课的学习,掌握一种方法。 《故乡》的练习一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所写的故乡其实有两个故乡,一个是记忆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实目睹的故乡。如果我们把“故乡”两个字换成“人物”来看的话,大家说一说,作者在小说里面写的是什么呢一个是现实中的(稍停)闰土,一个是回忆中的(生齐答:闰土);一个是回忆中的(生齐答:杨二嫂),一个是现实目睹的(稍停)(生齐答:杨二嫂)。我们今天重点研读“现实目睹的闰土”这一部分。请大家翻开课文,从“这来的便是闰土”一直到“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近况”,这是我们今天研读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当一篇小说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去阅读50 它有没有一种自己觉得可行的方法。好,请你说——— 生:我觉得是一开始要把它浏览一遍,然后看看这个小说写的是什么内容,重点是哪一些画出来。 师:挺好的,这是第一步。这第一步是了解内容。(板书:了解内容)那么,怎么了解内容呢我们还是先读课文。先朗读“这来的便是闰土”到“他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一段。读这一段,要注意重音。比如说:“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注意“紫色”、“灰黄”、“很深”读重音。整个语段的阅读,语气要稍微沉重一点,读出叙述的那种语感。好,我来起头。“这来的便是闰土”,读———生:(齐读)这来的便是闰土他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师:继续读。读“我这时很兴奋”到“隔了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读这一部分,要注意抑扬,“我这时很兴奋”要扬一点;“他站住了,脸上现出了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读抑一点;“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又稍微要扬一点,表示“我”内心的那种惊讶。请同学们各读各的,体会朗读中抑扬的转化。 (生各自揣摩、朗读) 师:好,我们接着往下读。读“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到“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朗读要讲究语速,不能读快,中年的闰土,内心充满苦难,这一段是他内心苦难的表白。你们看,“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要读出稍慢的语速来,好,大家一起来,试一试。“我问问他的近况”,读——— 生:(齐读)我问问他的景况 师:还是读快了,你看———

常见语文专业网站大全

常见语文专业网站大全(转载) 常见语文专业网站介绍: 相关网站共360个 1.《大学语文》网络课件-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阿福作文网-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爱上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白桦林语文资源网-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北辰教研室中学语文网-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秉烛斋- 高考语文教案、试题等。 8.陈第公园- 一个教师的关于中学作文的专题网站。 9.初中语文- 含试题集锦,语文动态,课改专题,学科竞赛,阅读天地,作文指导。 10.初中语文教学网- 包括教案下载、试卷下载、论文下载、语文论坛和研究性学习等。 11.初中语文组巾帼示范岗- 含计划总结、课堂寻真、教学成果、组员荣誉、论文选登、原创文章等。 12.初中语文资源网- 相关文章、图片资源、课件下载等。 13.初中语文试卷资源网- 含从初一到初三,单元检测,期中期末到中考题库、语文试卷。 14.承德一中语文网- 含语言基础篇,阅读篇,写作篇。 15.储氏作文小作家网站- 储老师教作文。 16.创新作文网- 提供中小学生作文资讯、作文在线指导、优秀获奖作文等。 17.创新作文网- 课堂内外杂志社主办,为中小学生提供网站作文指导、答疑服务。 18.翠竹轩-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交流、课件、教学视频等。 19.大连教育网教研天地高中语文教学- 包括教案、教程、作文、素材等。 20.大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方面的网站,汇集教案,发表文学作品,发表自己对语文的见解。 21.大语文教育- 安徽安庆石化一中周宗富老师办的个人网站,含教案、作文、阅读鉴赏等。 22.大语文教育论坛- 中学语文论坛。 23.大语文沙龙- 交流语文教研、教学改革、活动式教学实验、教材、试题等方面内容。 24.大语文学堂- 含语文博览、语文学法、基础知识、考试指导、教材名篇、习作欣赏等。 25.冬青网- 语文课件下载。 26.董国志语文之路- 含高考指导,作文指导,文学园地,创作引路,高考试题。 27.斗中语文网- 含语文课件、教学论文、美文欣赏、试题库。 28.尔雅工作室- 一位普通语文教师的教学感悟,休闲生活以及涂鸦之作。 29.番禺中学语文天地- 含课本教学,课外必读,教学论文,优秀作文。 30.芳草园- 含语文教学、文学欣赏、试题等。 31.奉贤中学语文组- 教学随笔、论文大观、作文指导等。 32.个性化作文- 作文教学与探索,提高中小学生写作水平。

红树林

《红树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红树林》写了作者在海南岛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如仙境般美丽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这幽静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文章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的介绍了海上奇观——红树林。1、远观红树林。2、近赏红树林。3、红树林的繁殖。4、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让我们打开想象的大门,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红树林。(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整体感知,进行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红树林?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红树林是一种奇观? (3)读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要求:一人说一人听,有新的感受了,可以补充说一说,读一读。 三、汇报学习,共同感悟 1、汇报第2自然段后指导读,读出红树林美丽迷人的景象:那是涨潮的时候——生接读。——多像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一会儿退潮了,——生接

作文教学实录余映潮

作文教学实录余映潮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作文教学实录 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 执教:余映潮 【训练要求】 了解记叙文的特点,重点掌握较为复杂的记叙文的知识和基本要求,实践多事一人、写出人物个性的记叙文写作方法。 【背景知识】(1) 记叙文是借助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段进行记事、记人、写景、状物的文章,通常可以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三种。 【背景知识】(2) 记人叙事又有比较简单的记叙与比较复杂的记叙之分。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特点:有众多材料的组合,有比较复杂的组合方式,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范文品析】(1) 父亲的三句箴言 【写法借鉴】(1) 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时间顺序;总提分叙;调整节奏;叙议结合;照应细密;线索贯穿;选材精致(同一类细节);人物个性鲜明。 【范文品析】(2) 健忘的教授 杨晖

【写法借鉴】(2)首段统领全文;末段自然收束;反复手法;误会手法;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物个性鲜明。 【范文品析】(3) 时光带不走的美好回忆 【写法借鉴】(3) 第三人称视角;巧借文中人物的视角;倒叙手法开头;特写镜头收尾;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人物个性鲜明。 【范文品析】(4) 父亲的爱 (美)艾尔玛邦贝克 【写法借鉴】(4) 散文式的笔调;以“抑”起笔;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多种材料写人;叙事简洁,暗含时序; 似贬实褒,点题精妙;人物个性鲜明。 【荐读范文】 《我的老师》(魏巍)、《老王》(杨绛) 【写作实践】 自由命题,运用多事一人的写法,表现一个有个性的人。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红树林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红树林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大雁塔小学地处的古迹大雁塔西侧,毗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创办于1960 年。整个校园精心设计规划,形成了一个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的优雅育人环境。学校现有48 个教学班,教工135名,学生3000 多名。学校于1978 年分别经省、市、区政府批准定为省、市、区三级重点小学和对外开放学校。1991 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科研”八五”电化教育实验学校。1998 年分别被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教委确定为首批” 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化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多次获得多种省、市、区级的先进、优秀等称号。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 教学建议 1.在语言文字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协助、引导学生多积累。 2.远观和近赏红树林部分,在朗读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在朗读时可作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3.课后可安排一篇习作,写一种你了解的植物,有对这种植物的介绍,并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准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 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准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水平。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水平。 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很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红树林(Mangrove)

红树林(Mangrove) 一.红树林概况 红树林(Mangrove),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所谓的红树林是指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品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 二.红树林的生长条件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沿海沼泽的植物群,生长于全球南北纬25度间的河口及海湾,地区主要由红树目的常绿灌木组成。一般生长于潮汐和海浪比较弱的海湾里,非常适应潮间带缺氧和盐量高的土壤。 三.红树林的生态效益 1.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 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 环境。红树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枝条等败落到泥沼之后,被迅速分解成有机碎 屑,为红树林区各种生物提供了营养。其数量相当可观,如美国佛罗里达的大 红树林年掉落量为8.8~12.7吨/公顷。大量的有机物质经林地细菌、真菌分 解,为群落中的底栖动物(蟹、鱼、虾等类)提供了营养物质和繁衍生息的场所。 在红树林区域里,除了有植物群落,动物群落更是由淡水动物和陆生动物混 栖。而在澳大利亚的红树林中至少有42种以上的鱼类,其中67。5%为重要 经济鱼种。 2.红树林是侯鸟的越冬场和中途迁徙场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这是因为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繁殖。 而且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侯鸟会 选择红树林区作为越冬场和中途迁徙站。 3.红树林还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这是因为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地含沙量;茂密 高大的肢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能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余映潮老师《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与评点

余映潮老师《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与评点 执教:余映潮整理、评点:杨晓梅 时间:2007年1月14日 地点:吉林大学附中 师:同学们,上课!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说了三句话这样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断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 (评:这是匠心独运的课始。开场即道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直入主题,简捷明晰。尤其是在这里,教师将自己颇具个性化的研读所得,巧妙地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引起共鸣,体现了教师研读教材的独辟蹊径、高屋建瓴,也表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细节上处理运用的艺术,令人耳目一新。)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文,然后来谈谈你感觉到的这一篇课文的特色。 (屏幕显示) 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以“《云南的歌会》特色概说”为话题说话。 (教师提示:所谓“特色”,从小处理解就是“特点”。) (学生速读课文。自由发言。) 生1: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自然,读起来很有亲切感。 师:特点之一,语言很生动,很亲切。 生2:这篇文章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读起来充满诗情画意,节奏感强。 师:你体会到了课文的用词之妙。 生3:这篇文章多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突出云南这一地方人们联系语言的特点,也为后文比赛、比拼才能、唱山歌这些情节作铺垫。 师:啊,细节描写生动。 生4: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文章有三个部分,从这三个部分可看出云南歌会非常热闹,而且具有民族色彩。

师:是啊,山野里的对歌、山路上的漫歌、歌会里的传歌,三个部分组成云南的歌会生动的、纷繁的、美好的画面。 师:好。老师来讲一讲。 (屏幕显示) 课文线索清晰 生活内容丰富 语言别有风味 片段描写精彩 师:(边读边讲述)这篇文章的特色表现在多方面。第一,线索是清晰的,歌会、唱歌贯串全文,全文由唱歌联系起来,因此文章有一条线索。第二,生活的内容很丰富,有各种场面的赛歌、唱歌、传歌、学歌,还有各种不同人物、不同身份的人来参加这些活动。第三,语言别有风味。待会儿我们展示一组词,这是在云南歌会生活里所特有的。第四,片段描写精彩,几乎每一个大的段落里都有很好的描写细腻的语言片段。 师:我们再来体会它的语言风味。你们看,这些词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很少见。它们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生活气息。大家一起读起来。 (屏幕显示) 蹲锯酬和譬喻柞木熹微 淳朴龙吟凤哕箍桶阉鸡忌讳 (学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读音。好,再自由自在地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很陌生?是不是都是很有特色的词语? 师:咱们再来看它的语言描写方面的特色。 (屏幕显示) 特色概说 “事物描写”片段 “情景描写”片段 “人物描写”片段 “景物描写”片段 “动物描写”片段 “场面描写”片段 师:(边读边讲述)“事物描写”片段,大家看这样一段话: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

《红树林》教学设计

《红树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的书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重点】理解红树林的壮观、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目标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内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并以此学法研读课文,适度拓展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泰山有其雄,华山有其险,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还有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神奇无比的雪域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更是一座垂直分布的自然博物馆,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奇观…大自然鬼斧神工,气象万千,他就像一位神秘而又朦胧的少女,正等着我们去解开她那迷人的面纱呢!

2.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道去海底一游,,去看看那里的海底森林,尤其是那迷人的—红树林。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相互提醒易错的字词。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依怎样的观察顺序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阅读题纲。 ⑴默读,思考,写提纲。 ⑵同桌交流 ⑶全班探讨 引子 远观红树林 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第二段 红树林的繁殖 红树林的精神 ⑷引导学生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速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发言) 3.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默读本段,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宏伟,壮丽)(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2)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①学生发言,师生互动。 ②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及文句想像并体会:芳馨,婀娜,绚丽 多姿。 ③试读,美读本段。 四.拓展延伸 4.(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是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主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 (1)回顾方法。 ①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象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读文段,整体感受〈知〉) ②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回归文句,品味意境〉 (3)想想该怎么读?诗朗诵。 〈练读美读,诵出情感〉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

红树林中国分布

概况:全世界的红树林大致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沿岸。以子午线为分界线,则可将世界红树林分为东、西方群系。前者种类丰富,后者贫乏。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离赤道带越远,红树林越矮,最后成为灌丛矮林,种类也越少。世界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世界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位于孟加拉湾,其次为尼罗河三角洲。 这篇主要讲的是中国红树林的分布 真红树:卤蕨、尖叶卤蕨、木果楝、海漆、怀萼海桑、海南海桑、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无瓣海桑、木榄、海莲、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正红树、红海榄、红榄李、榄李、桐花树、白骨壤、小花老鼠簕、老鼠簕、瓶花木、水椰 半红树:莲叶桐、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水芜花、玉蕊、海檬果、苦榔树、钝叶臭黄荆、海滨猫尾木、阔苞菊 海南:卤蕨、尖叶卤蕨、木果楝、海漆、怀萼海桑、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无瓣海桑、木榄、海莲、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正红树、红海榄、红榄李、榄李、桐花树、白骨壤、小花老鼠簕、老鼠簕、瓶花木、水椰、莲叶桐、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水芜花、玉蕊、海檬果、苦榔树、钝叶臭黄荆、海滨猫尾木、阔苞菊 广东:卤蕨、海漆、木榄、海莲、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红海榄、海桑、桐花树、白骨壤、小花老鼠簕、老鼠簕、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海檬果、苦榔树、钝叶臭黄荆、海滨猫尾木、阔苞菊 广西:卤蕨、海漆、木榄、角果木、秋茄、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小花老鼠簕、老鼠簕、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海檬果、苦榔树、钝叶臭黄荆、阔苞菊 台湾:卤蕨、海漆、木榄、角果木、秋茄、红海榄、白骨壤、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水芜花、玉蕊、海檬果、苦榔树、钝叶臭黄荆、阔苞菊 香港:卤蕨、海漆、木榄、角果木、秋茄、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簕、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海檬果、苦榔树、阔苞菊 澳门:卤蕨、秋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簕、海檬果、苦榔树、阔苞菊 福建:卤蕨、海漆、木榄、海莲、尖瓣海莲、秋茄、红海榄、榄李、桐花树、白骨壤、老鼠簕、杨叶肖槿、银叶树、玉蕊、海檬果、苦榔树、阔苞菊 浙江:秋茄 厦门:木榄、秋茄、白骨壤、老鼠簕、桐花树、红海榄、无瓣海桑 泉州:老鼠簕、桐花树、秋茄、白骨壤 (可能会与近年的红树林分布有一定细微出入,这里大致了解参考一下就好) 灰蓝字体是当地已灭绝 绿色表示引种成功 红树林分布与生长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洋流、波浪、盐度、潮汐、底质等。 中国红树林的分布特点: 1.种类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2.灌木为主。(矮化现象大多2—4M,超过10M的红树林全在海南岛) 3.人为干扰严重

(完整版)《马说》余映潮课堂实录

《马说》课堂实录余映潮 别出心裁读课文。 师:这节课学习《马说》。《马说》的学习要求是四个字:(大屏幕显示)“诵读,积累”。我想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给我听一下,让我来感受感受同学们是怎样读课文的,开始了。 (生齐读课文) 师:《马说》表现的是深沉的感叹。你们看作者笔下的马,它的遭遇是不幸的,因此我们要将对千里马的那种同情读出来。那么如何读出那种情感呢?抓住两个字“语气”(大屏幕显示)。我们第一步学习用句子内部的停顿来表达语气(大屏幕显示)。拿起笔,听老师读,做上记号。(师范读课文) 师:体会到老师读的句中停顿没有? 生:体会到了。 师:现在我们就来试一下,同学们自己朗读,大声点。(生齐读) 师:读快了,再来一遍。(生再齐读) 师:刚开始还可以,越往下就越快了。特别是“呜呼”的前面,要停顿一下,食马者的那一种嘴脸和作者的愤慨不能连读,这些地方要注意。“食(sì)马者”不是“食(shí)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也读“食(sì)”,不卷舌。还有停顿的地方,“才———美———不外见”,才能和优劣显不出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况且想和一般的马相同都不可能。我们第二步学习通过句中关键的词语来表达语气(大屏幕显示)。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马说》里有一个很关键的词语,叫做“不”,你们数一下有多少个? 生:?个。 师:朗读《马说》,就要把这?个“不”字读好,它表现了作者的不平,表现了千里马的遭遇,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下面就在掌握停顿的基础上,通过读好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表达文章的语气。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慢一点读,各读各的,要旁若无人地朗读。好,开始。 (生朗读)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把第一段读给我听一下?(一名学生读第一段) 师:读得好!那么第三步咱们学习什么呢?通过句末的叹词──三个“也”字来体会文章的语气(大屏幕显示)。听老师读。(老师示读“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 师:这里要读出惋惜的意味。再看第二个“也”。(老师示读“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个“也”表现出不平的语气。(老师示读“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这个“也”字要读出作者愤慨的语气。好,

国内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

国内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 姓名李强指导教师高勇刚 (吕梁高级实验中学理科1415班山西离石033000) 摘要:红树林是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因此红树林的保护问题受到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红树林的现状研究,比较深入地解 读了国内红树林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对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要素;生态多样化;生态保护区;立法保护 1.红树林生态系统现状1.1红树林植物特性及其生态效益 1.1.1红树林植物特性 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胎萌是红树林另一适应现象: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长出长达20~30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体。在不具胚根的种类则有一种潜在的胎萌现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树的胚,在果实成熟后发育成幼苗的雏形,一旦脱离母树,能迅速发芽生根。在生理方面,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细胞内渗透压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一种红树植物,细胞内渗透压随生境不同而异。另一生理适应是泌盐现象。某些种类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泌盐现象常见于薄叶片的种类,如桐花树、白骨壤及老鼠簕等。不泌盐的种类则往往具有肉质的厚叶片作为对盐水的适应。同一种红树植物生长在海潮深处的叶片常较厚;生长于高潮线外陆地上的叶 片常较薄。 图1 红树林 1.1.2红树林生态效益 (1)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2)有红树林存在的海域,几乎从未发生过赤潮。据中国林科院专家介绍,红树林每年每公顷能吸收150~250公斤的氮和15~20公斤的磷,对水体起着净化的作用。 (3)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1.2红树林在国内分布状况 中国红树林共有27种,分属20科、25属(另有资料为16科20属31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在太平洋西岸,中国的红树

语文-作文教学资源网站网页一览表

语文/作文教学资源网站网页一览表 深圳市教研室宾华制作推荐 1.《大学语文》网络课件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阿福作文网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 3.爱上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白桦林语文资源网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 5.百分网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 6.北辰教研室中学语文网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秉烛斋 高考语文教案、试题等。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 8.陈第公园 一个教师的关于中学作文的专题网站。 9.初中作文 作文论坛,作文技巧,作文素材,作文欣赏。 10.初中语文 含试题集锦,语文动态,课改专题,学科竞赛,阅读天地,作文指导。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czyw 11.初中语文教学网 包括教案下载、试卷下载、论文下载、语文论坛和研究性学习等。 12.初中语文组巾帼示范岗 含计划总结、课堂寻真、教学成果、组员荣誉、论文选登、原创文章等。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yuwen.htm 13.初中语文资源网 相关文章、图片资源、课件下载等。

yuwen.lo.to 14.初中语文试卷资源网 含从初一到初三,单元检测,期中期末到中考题库、语文试卷。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 15.承德一中语文网 含语言基础篇,阅读篇,写作篇。 16.储氏作文小作家网站 储老师教作文。 17.创新作文网 提供中小学生作文资讯、作文在线指导、优秀获奖作文等。 18.创新作文网 课堂内外杂志社主办,为中小学生提供网站作文指导、答疑服务。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 19.翠竹轩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交流、课件、教学视频等。 20.大连教育网教研天地高中语文教学 包括教案、教程、作文、素材等。 21.大语文教育 安徽安庆石化一中周宗富老师办的个人网站,含教案、作文、阅读鉴赏等。 22.大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方面的网站,汇集教案,发表文学作品,发表自己对语文的见解。 23.大语文教育论坛 中学语文论坛。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 24.大语文沙龙 交流语文教研、教学改革、活动式教学实验、教材、试题等方面内容。 25.大语文学堂 含语文博览、语文学法、基础知识、考试指导、教材名篇、习作欣赏等。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 26.冬青网 语文课件下载。 27.董国志语文之路 含高考指导,作文指导,文学园地,创作引路,高考试题。 https://www.doczj.com/doc/8b4665077.html,/donggz 28.斗中语文网

小学五年级语文《红树林》优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xx》优选教案 范例 红树林是惟一能在海洋的潮滩上生长的树木,与潮滩上的泥质、沙质滩地、珊瑚和水草一起,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红树林》优选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本文从远看红树林、近看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这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南琼山的海上奇观——红树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联系上下文说出“贫瘠、绚丽多姿、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红树林的精神。通过学习,体会红树林的奇异壮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红树林的绚丽多姿、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教学构想: 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奇观,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读课文,对红树林有个初步的印象,之后,再引入课文,使学生了解红树林的绚丽多姿、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xx的资料,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xx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大自然的奇观,你都知道哪些?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壮观景象。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领略另一个奇观,海南岛琼山的海底森林——红树林。根据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定向自学,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边读边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2、检查词语: 栅栏抵御婀娜绚丽多姿贫瘠纵横交错倘若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交流。师重点指导:御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1、你喜欢红树林吗?为什么?找出课文的有关句段精读,学生说说感受?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重点写的是什么? (2)自己读,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描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红树林的雄伟壮丽,用高昂的语气来读。 (3)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感受红树林的奇异壮观。 (4)指名读,精度体会。

红树林

红树林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 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 植物特性 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胎萌是红树林另一适应现象: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长出长达20~30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体。在不具胚根的种类则有一种潜在的胎萌现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树的胚,在果实成熟后发育成幼苗的雏形,

一旦脱离母树,能迅速发芽生根。在生理方面,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细胞内渗透压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一种红树植物,细胞内渗透压随生境不同而异。另一生理适应是泌盐现象。某些种类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泌盐现象常见于薄叶片的种类,如桐花树、白骨壤及老鼠簕等。不泌盐的种类则往往具有肉质的厚叶片作为对盐水的适应。同一种红树植物生长在海潮深处的叶片常较厚;生长于高潮线外陆地上的叶片常较薄。 全球热带海岸的红树林在外貌、结构和成分等方面基本一致,这是由热带海岸盐土所决定的一种生物群落。亚洲红树林在种类方面最复杂;热带美洲包括加勒比地区的红树林,在科属方面与亚洲的类似,只是种不同,而且区系成分比亚洲的简单些。非洲西海岸的红树林与美洲的是同一种类;同澳洲的红树林则更接近于亚洲。 树种分布 红树林的分布虽受气候限制,但海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热带海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红树林到达百慕大群岛,在亚洲则见于日本南部,它们都超过北纬32°的界线,在南半球红树林分布范围比北半球更远离赤道,可见于南纬42°的新西兰北部。 生物种类 红树林里的动物主要是海生的贝类,常见的有筛目贝、砗蠔、栉孔扇贝、糙鸟蛤和马蹄螺、凤螺、粒核果螺和几种寄居蟹。在红树林水域有多种浮游生物,常见的硅藻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辐杆藻、三角藻、圆筛藻等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则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丽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头水蚤等。红树林内枝叶等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各种浮游生物的滋长,随之而至的是浅海鱼群在红树林带的洄游和出没。 红树林里还有各种岛类,多半属水鸟和海鸥一类,也有一部分陆栖鸟类出没于红树林带。在发育良好的红树林还偶有野猪、狸类及鼠类等小型哺乳类出没其间。红树林里也招致了某些蜂类、蝇类和蚂蚁等栖息。它们对红树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起着一定的作用。 红树植物是群落中的主要生产者。其花、叶、枝条散落泥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又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因而红树林和其他树林一样,碎屑食物链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红树林有防浪护坡、净化水污染等作用。因而保护和发展红树林是开发热带及亚热带沿海资源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红树作用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 药用价值 红树林为人们带来大量日常保健自然产品,如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来止血和制作调味品,它的根能够榨汁,是生产亚洲女人经常使用的贵重香料。在印度,木榄和海莲类的叶常用于控制血压。斐济的岛民利用海漆类的红树林树叶放入牙齿的齿洞中以减轻牙疼。据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