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延模设计顺序标准

拉延模设计顺序标准

拉延模设计顺序标准
拉延模设计顺序标准

拉延模设计顺序标准

1.整理DL图:删除不必要的,留板件形象,拉延成型形象,到底标记,CH孔,凸模分模线,压料面等与拉延有关的。完成后更换线颜色,并将线捆为一条。

2.开始下型平面图设计。

3.将凸模分模线用粗实线重新画。

4.画跟着凸模分模线的主加强筋。(凸模,压边圈-t=40㎜)

5.布置气顶杆:选定在离压边圈主加强筋最近的地方。要以均匀度最好的状态布置。压机中心和模具中心尽量做一致,若均匀度不好的情况下,移动压机中心。凸模分模线角落部的气顶杆最好不用。调试用气顶杆也要布置。生产用和调试用气顶杆要用不一样的标记区分。气顶杆用两点画线,气顶杆安装面和气顶杆孔用虑线图示。

6.压边圈和凸模的导向用导板的设置:安装导板的安装面要比凸模分模线往外出来5㎜以上,以便从上面加工安装面。

7.凸模辅助加强筋的设定:t=30㎜,加强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300㎜。

8.设定压料面:做的比压边圈大10㎜。

9.布置定位销:安装面要比定位销大10㎜。前后,左右各设置2个,只有板件宽度窄的情况,在左右各设置1个。

10.设置平衡块:距离不得超过500㎜且要均匀。安装面与压料面要维持30㎜以上的距离。

11.设置基准孔:∮10×DP20。基准孔设置在压边圈外侧,且设置在左右,前侧。前侧的安装面为80×60。

12.决定压边圈前后末端线:基准孔的安装面成为末端。

13.设置压边圈和上型导向:尺寸参照设计标准。必须适用左右公差。前后方向导向尺寸要差10㎜。

14.决定前后方向凸模尺寸:从压边圈末端往外100㎜决定凸模的大小。

15.决定左右方向型尺寸:导向的末端为左右方向设定安全空间的型末端。

16.设定凸模U孔位置:前后各设置2个~4个。

17.布置蹲死块。

18.压边圈加强筋作图:主筋为40㎜,辅助筋为30㎜,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300㎜。

平衡块下面,气顶杆上面,蹲死块上面必须要有加强筋。

19.凸模加强筋的制图:主筋为40㎜,辅助筋为30㎜,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300㎜。

蹲死块下面必须要有加强筋,U孔的加强筋的距离要确保80㎜以上。

20.设置快速定位螺钉:在前后方向,在外面可以看到的地方各设置2个。要从上面装配。

21.设置定位键:设置在4方向模具中心。

22.设置起重棒:小型模具(左右1200以下)设置铸入式,中型模具(左右1200以上)设置销钉式起重棒。荷重考虑为模具重量的2倍。(压边圈起重棒除外)23.设置安全罩:安全罩厚度为2.3㎜,安装面为30×30

24.设置搬运板。

25.设置减重孔:减重孔,排气孔,导板测定用孔,配线、配管用孔。

26.图示下模座尺寸。

27.整理其它。

28.设计上型平面图:将下型平面向右侧翻过来后,留与上型平面有关的,剩下的全部删除。

29.画跟着凸模分模线的主加强筋:40㎜

30.设计压边圈和上型导向:适用公差。

31.布置加强筋:主筋40㎜,辅助筋30㎜。

32.设定减重孔:减重孔,排气孔,导板测定用孔,回避定位销孔,排水孔。33.图示上模座尺寸。

34.整理其它。

35.设计断面图。(确认气顶杆行程)

36.压边圈和凸模导板导向中,压料面最低的部位先设计断面图。导板高度为气顶杆行程+50㎜,压边圈的厚度尽量设定为200㎜以上,凸模底部的高度的设定,最低为100㎜,最高为150㎜。上型和压边圈的高度一样为最好。凸模底面的厚度低与100㎜时,也可使用50㎜的钢材(小型的情况)。气顶杆安装面尽量设计低一点。若最大气顶杆行程有问题的话,就要做高气顶杆安装面。

37.设计上型和压边圈导向部的断面:导跟不要设定太高,导板的高度使用100~150㎜。

38.定位销的设定要与材料最初导向的高度一样设定。

39.平衡块下面必须设置蹲死块。

40.快速定位螺钉的长度为,气顶杆行程+15㎜。

41.凸模分模线部压边圈的加工部为50㎜。

42.安全罩的高度,在气顶杆上升的状态下比压边圈底面大10㎜以上。

43.图示向示图:在断面标示所有部品高度,起重棒安全空间是在向示图中图示。44.局部有必要扩大详细图的话,就可增加图示,且要使作业者易懂才可以。45.在断面图和向示图中,要图示出平面图的所有部品。

46.图示减重孔。

47.压料面上垫镶块时,要最先设计镶块详细图。

拉延模设计手册

拉延模设计手册 一、拉延模的分类 拉延模分双动拉延模与单动拉延模两类 1、双动拉延模是在专用的双动压力机上生产的拉延模,通常上模为凸模,下模为凹模,压边圈安装在压机的外滑块上,其结构如下图,此种结构拉延模压边力较为稳定,但由于需要专用的压机,安装较为烦琐,且结构尺寸较大,现在已经运用的越来越少。 2、单动拉延模是在单动压机上生产的拉延模,通常上模是凹模,下模是凸模,压边圈由下气垫或其它压力源(例于氮气弹簧)提供压料力,其结构如下图,由于模具通用性好,现大部分拉延模为此种结构。 工作台 下模 上模 压边圈 上模垫板 内滑块 外滑块 下模 上模 工作台 压边圈 上滑块

二、拉延模的主要零件(主要为单动拉延模) 拉延模一般有上模、下模、压边圈三大部件组成(根据结构的不同要求,可能增加一此部件,例于局部的小压料板),以及安装这三大部件上的其它功能零件,主要有以下零件: 1、导向零件:耐磨板、导向腿,导柱; 2、限位调压零件:平衡块、到底块; 3、坯料定位零件:定位具、气动定位具; 4、安全装置:卸料螺钉(等向套筒,也起锁付的作有)、安全护板; 5、拉延功能零件:到底印记、弹顶销、通气管、CH孔合件; 6、取送料辅助零件:辅助送出料杆、打料装置。 三、单动拉延模的设计 (一)模具中心的确认与顶杆的分布 模具中心的确认通常依据顶杆的布置的需要设定。一般在工艺设计时,会按钣件的中心确定一个数模中心。顶杆的分布需尽量靠近分模线,并均匀布,通常两根顶杆之间最多空一个顶杆位,顶杆数量要尽可能多。在模具设计时首先以数模中心与压机工作台中心重合,如顶杆分布满足上述要求,则以数模中心做为模具中心。如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侧在需要更改的方向上移动(最大1/2顶杆间距),确认一个最优化的方案,同时以工作台的中心做为模具的中心。 (注:在试模压力机与工作压力机顶杆孔不致时,需设置试模顶杆,并在优先保证生产顶杆的要求下,优化顶杆部置) 模具中心与数模中心重合

冲压模设计 说明书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五菱汽车A柱下加强板拉伸模具设计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班级:模具L071班 姓名:张计军 学号:20071084 指导教师:黄庆高 职称:工程师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摘要 本次设计了一套拉伸成形的模具。经过查阅资料,首先要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经过工艺分析和对比,采用拉伸工序,通过冲裁力、顶件力、卸料力等计算,确定压力机的型号。再分析对冲压件加工的模具适用类型选择所需设计的模具。得出将设计的模具类型后将模具的各工作零部件设计过程表达出来。 在文档中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冲压模具的发展状况,说明了冲压模具的重要性与本次设计的意义,接着第二部分是对冲压件的工艺分析,完成了工艺方案的确定。再进行冲裁工艺力的计算和冲裁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对选择冲压设备提供依据。最后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标准件的选择,为本次设计模具的绘制和模具的成形提供依据,以及为装配图各尺寸提供依据。通过前面的设计方案画出模具各零件图和装配图。 本次设计阐述了冲压连续模结构设计及工作过程。本模具性能可靠,运行平稳,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关键字:冲压;模具结构;拉伸模具

ABSTRACT This design carries on drawing die.The article has briefly outlined the press die at present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the tendency.It has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craft analysis and the craft plan determination to the product.According to general step which the press die designs, calculated and has designed on this set of mold main drawing part, for example: The punch, the matrix, the punch plate, the backing strip, the matrix plate, stripper plate, stop pin, pilot pin and so on.The die sets uses the standard mould bases, has selected the appropriate press equipment.In the design has carries on the essential examination computation to the working elements and the press specification.In addition, this die employs the finger stop pin and the hook shape stop pin.The mold drawing punch are fixed with the different plates separately 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gap cenveniently; The piercing matrix and blanking matrix are fixed by the overall plate.Fell in the blanking punch is loaded by pilot pin, guarante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hole and the contour , increase the processing precision.This structure may guarantee the die move reliably and the request of mass production. Key words: pressing; drawing die; Mold Construction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目次 1常用标准件优选清单 2常用外购件优选清单 3钣金件设计规范 4焊接件设计规范 5铸件设计规范 6机加件设计规范 7公差设计规范 8便于装配、维护及可靠性设计规范 9外观设计/表面处理规范 10技术要求规范 11常用材料及图样标注 12结构设计检查表

1常用标准件优选清单 常用标准件优选清单见HIFU-DP-121001(GF)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常用紧固标准件优选清表。 2常用外购件优选清单 2.1选用原则 满足性能指标,供货稳定,供货周期不超过2个月;性价比优,能够用其他品牌及型号替换。 2.2滚珠丝杆类 台湾TBI、台湾上银 2.3直线导轨类: 台湾上银 2.4减速器: 2.4.1 行星减速器:德国纽卡特(NEUGART) 2.4.2 蜗轮蜗杆减速器:台湾成大 3钣金件设计规范 3.1弯曲棱边应与切割边垂直。如不能保证,应在弯曲棱边和切割边的交汇处设计一个R大于2倍板厚 的圆角。如图1所示。 3.2弯曲棱边与槽孔棱边的距离应大于弯曲半径加2倍壁厚的距离,或者让槽孔横跨整个弯曲棱边。如图 2所示。 3.3复杂结构应组合制造。将复杂结构分拆成几件简单结构,再组焊在一起。如图3所示。

4焊接件设计规范 4.1 几何连续性原则 应避免在几何突变处设置焊缝。如果不能避免,则设定过渡结构。如图4所示。 4.2 避免焊缝重叠 应避免多条焊缝交汇。改进措施:加辅助结构;切除部分;焊缝错开。如图5所示。 · 4.3 焊缝根部优先受压 焊缝根部有裂纹,易产生缺口作用。焊缝根部承受拉载荷能力<承受压载荷能力。如图6所示。 4.4 最少的焊接 应减少焊缝的数量,减小焊缝的长度。如图7所示。

冲压件钣金设计规范

一冲压件的分类 冲压件按其主要工序可以分为: 拉延件:毛坯(板料)在拉延工序中,有很大的拉伸、压缩变形; 一般拉延件:她的拉延工序在有压边力的情况下,在单动压床上进行。如梁、加强板等; 大型覆盖件:它的拉延工序主要以双动压床为主; 外覆盖件:它的曲面是外形面的一部分,有外形设计给出数据。结构设计时充实与周边件的联结结构,分块与间隙;如车门外板,前围外板,侧围外板,顶盖等;内覆盖件:其曲面结构是根据功能、强度、刚度要求来设计。如车门里板、后围内板、地板等; 成型件:毛坯在成型工序中,材料有局部的拉延、压缩及弯曲变形,他的主要工序在无压边力情况下,在单动压床上进行。如梁、加强板等; 弯曲件(压弯件):毛坯在弯曲工序中,材料只有弯曲变形,基本无拉伸、压缩变形。有压弯、卷圆、滚压成型等工序。如支架、铰链等。 二点焊 点焊焊点直径,焊点间的最小距离,板件的最小搭(对)接边尺寸等与板件厚度之间的关系:

注: 1、板料厚度: 1)两层板焊接时,t为厚度小的板厚值; 2)三层板焊接时,厚板夹在中间时,t为薄板厚度值;薄板夹在中间时,t为厚板厚度值; 3)在两层板焊接时,厚薄板厚度之比不能大于3。在三层板焊接时,总厚不大于薄板厚度的4倍。 2、焊接方法的选择:

板料厚度在1.6以下,一般选点焊; 板料厚度在1.6—3.2,可选点焊或熔接焊; 板料厚度在3.2以上,一般选择熔焊; 3、焊点强度为剪切强度,板料的强度极限为30Kg/mm2。三最小冲孔尺寸: 孔与孔、孔与边缘的最小尺寸:

C: 大于或等于3-5t

外凸圆的最大翻边高度:

平板件的最小翻边高度: 翻边,拉延,成形时,最小内圆角半径: 落料的最小圆角半径:

拉延模

拉延模 Posted on 2009-05-08 by 一、拉延模的典型结构 拉延形状复杂的覆盖件必须采用双动压力机。这是由于:(1)单动压力机的压紧力不够,一般有汽垫的单动压力机其压紧力等于压力机压力的20%~25~,而双动压力机的外滑块压紧力为内滑块压力的65%~70%。(2)单动压力机的压紧力只能整个调节,而双动压力机的外滑块压力可用调节螺母调节外滑块四角的高低,使外滑块成倾斜状,调节模压料面上各部位的压料力,控制压料面上材料的流动。(3)单动压力机的拉延深度不够。(4)单动拉延模的压料板不是刚性的,如果压料面是立体曲面形状,在开始拉延预弯成压料面形状时由于压料面形状的不对称致使压料板偏斜,严重时失掉压料作用。 覆盖件拉延模的结构是由双动压力机决定的,虽然在确定拉延件工艺方案和绘制拉延件图时比较复杂,但其结构比较简单。拉延模的结构,由主要的三大件或四大件组成:即凸模、凹模、压边圈或凸模、凹模、压边圈和固定座。凸模通过固定座安装在双动压力机的内滑块上,压边圈安装在双动压力机外滑块上,凹模安装在双动压力机下台面上,凸模与压料圈之间、凹模与压料圈之间都有导板导向。 拉延模主要由五件组成,固定座、压边圈、顶出器、凹模和凸模。凸模、凹模、压料圈是由钼钒铸铁铸成,经加工后棱线、凹模拉延圆角等处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表面火焰淬火,淬火硬度50~55HRC。固定座1由灰铸铁铸造。拉延模铸造后都应经退火处理以消除铸造应力。顶出器是在拉延完成后顶出拉延件便于让机械手取件。 图12-20所示为散热器罩拉延模。图12-20a为覆盖件图,图12-20b为拉延件图。该制件的拉延方向是按汽车位置翻转90°,其投影关系不改变。考虑到制件两边有孔,因此两边采取倾斜修边,前后采取垂直修边,在第二工序修边冲孔模中一次行程完成。这样两边的折边沿制件斜壁展开,前边按边缘提高5㎜做30°补充,见放大图Ⅱ。修边后该处印痕不明显,后边将翻边90°展开,见放大图Ⅰ压料面中部与拉深件底部平行,拉延深度为55㎜,两端由R与直线组成。压料面的展开长度比凸模表面展开长度短,凸模对压料面材料有拉延作用,凸模开始拉延时与压料面下材料的接触面积大,将散热孔翻边补平构成散热器罩的拉延件。

盒形件落料拉深

计算机毕业设计https://www.doczj.com/doc/8b4350669.html,JSPJAVAVBC++DelphiPHPVFPPB网络电子毕业设计电子信息通信单片机嵌入式 机电毕业设计机械模具数控工艺夹具电气PLC机电一体汽车土木毕业设计 当前位置:主页 > 机电毕业设计 > 模具 > 盒形件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具设计 摘要我设计的是一个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在本次设计中我参考了大量有关冷冲模模具设计实例等方面的资料。再结合老师布置的题(设计一个工件为盒形件的复合冲裁模),我充分运用了资料上所有设计模具中通用的表、手册等,如修边余量的确定、拉深件毛坯直径的 摘要 我设计的是一个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在本次设计中我参考了大量有关冷冲模设计实例等方面的资料。再结合老师布置的题(设计一个工件为盒形件的复合冲裁模),我充分运用了资料上所有设计中通用的表、手册等,如修边余量的确定、拉深件毛坯直径的计算公式、盒形件用压边圈拉深系数、盒形件角部的第一次拉深系数等,然后再集结了自己平时的所学,还有通过对工件的零件、模具工作部分(凸凹模、拉深凸模、落料凹模)、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我的绘图功底也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用;主要设计尺寸的计算;工作部分尺寸计算;模具的总体设计;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模具的总装图;模具的装配等。 我觉得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落料拉深冲裁模)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所学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等。 关键词:冷冲压落料拉深

拉延模设计规范

拉延模设计规范 模具大小分类: 注:为导板宽度

5 模具端头设计 上下模导向型式尺寸 导柱规格 d di D D1 D2 H1 H2 A ?50 50 40 70 60 125 75 70 140 ?60 60 50 :80 70 135 : 90 90 160 ?80 80 60 100 90 155 120 120 190 ?100 100 80 120 110 不套导 柱 150 150 210 h ■ 1? 严1 1 1 J' 常 — 工 I 1 町 1 1B 1 10 d . A A rj o 十 p — 1 II I 1 —1 + “ ,1 ■ L ---- ■ ? ----- 11 |i —1— 模具端头主要型式和尺寸如下: A <1> <2> <3>

模具锁附及压板槽结构压板槽结构如下: 4 60r ir' 般 模 结 自动装模、 用结构 装 用 构 注:1.H值见筋厚规定 9 Or In 模具长度L 压板槽单边数量 L W 1600 2 1600VL W 2500 3 L>2500 4 压板槽设置数量:

5 限位柱 模具类别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限位柱直径D 80 P 70 60 60 限位柱处方形 平 台尺寸A 100 90 80 80 注:1.每套模具在四角设置4处 材科:45

5 安全平面 每套模具必须设置4处安全平面(空间不允许时可仅设2处),且设置在明显处 安全平面尺寸: 注:1.中型模具空间有限时可设成120X120或120X150 2.上下模安全平面在闭合状态下相距110。

汽车外覆盖件DL设计-13

a)骄车后侧围外板拉延制件工艺补充面放大图 (图一百一十六)骄车后侧围外板拉延制件成形工艺分析图 延制件工艺补充面放大图。图中显示了凸模工艺补充面上的凸包和凹坑,也显示了它们的凸模圆角半径和凹模圆角半径的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与(图一百一十四)和(图一百一十五)所阐述的变化规律相同。设置凸模工艺补充面上的凸包和凹坑都是为了增加该处附近板材的塑性变形程度,以求遵守“拉延制件塑性变形应遵守的准则”。选择它们的凸模圆角半径和凹模圆角半径数值大小,可以改变该处变形程度的大小,因为该处的塑性变形內容与(图十七)所阐述的塑性变形內容相同,大的凸模圆角半径和凹模圆角半径显示了较小的变形程度;小的凸模圆角半径和凹模圆角半径显示了较大的变形程度。 8,完善DL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的可视化内容: 拉延制件三维数模的建立,只是完成了车身覆盖件各道冲压工序件的三维数模形状和尺寸,还没有把DL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应该表达的【27】项内容用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必要的文字说明。如何使得DL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的使用人能够一目了然地领悟图中的内容,有以下三种方法: (1)将拉延制件三维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转换成二维三向视图,通过制图的方法完善DL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如(图八十五)所示。 (图八十四)的二维三向视图也是(图八十三)的三维立体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转换而成,再通过制图的方法完善说明和表达。 这种方法是把车身覆盖件各道冲压工序件要说明的事都表达在一张二维三向视图上,故称综合工序图。它的优点是对照查看比较方便,但是,需要说明的事不是很多。适合于单冲压工序模具在压力机生产线上排序冲压的情况。 (2)将拉延、修边、翻边、斜契冲孔等各道冲压工序件的三维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分别转换成各道冲压工序件的二维三向视图,通过制图的方法完善每一道冲压工序件及其模具设计需要说明的事,包括模具型面精细设计及加工需要说明的事等等。例如(图一百)拉延件的二维三向视图就是(图九十九)拉延件的三维立体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转换而来;(图九十六)修边件的二维三向视图就是(图九十五)修边件的三维立体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转换而来;(图八十四)翻边件的二维三向视图就是(图八十三)翻边件的三维立体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转换而来。我们在这些二维三向视图上注明该付模具使用、制作、安装、调整、保管等需要详细说明的事项,故称加工要领图。我们再把这些二维三向视图连起来,即称冲压工法图。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 姓名吴伟 指导教师嵇正波(别写嵇老师) 南京工程学院编 2013年10月20日 1、(统一写2013年10月20日)

设计题目(该页写设计题目、装配图和加工的零件图)“链片冲孔落料复合模”凸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工艺装备的设计1、装配图 2、凸模零件

目录(第三页写目录) 前言 (5) 1 工艺设计任务书 (6) 2 零件分析 (7) 2.1零件的绘制与工艺分析 (8) 3 确定毛坯 (10) 3.1毛坯选择类型 (10) 3.2毛坯材料选择 (10) 3.3毛坯尺寸的要求 (10) 4 工艺规程设计 (12) 4.1凸模零件的加工方法 (12) 4.2拟定凸模零件零件的机械加工路线 (12) 4.3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 (13) 4.4切削用量的确定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13) 5 确定工件的定位与夹具方案 (15) 5.1定位基准的选择 (15) 5.2工艺装备的选择 (16) 5.3确定装夹方案 (17) 5.4机械加工工序卡 (18) 5.5零件程序 (20) 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23) 2、(按照这个目录顺序写:分为前言、章节、结束语、参考文献,字体分别 为黑体和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3、所有图都要在图下方写图号和名称,如:图3.1零件毛坯图。 图3.1 零件毛坯图 修改成如下: 图3.1 零件毛坯图(5号字体,并且离图不要太远) 4、正文部分:字体都是小四,行距1.5倍。 5、每章都要另起一页写,比如第二章别接着第三章下面写! 6、参考文献格式按照该同学的格式写

拉延模设计要点

拉延模设计 一:认真阅读DL图 1. 工件分析——拉延深度,形状尺寸 顶杆行程S1应保证压边圈的压料面高于凸模即工件最高点5mm以上。 限位螺钉行程S2= S1+15~20mm 2. 冲压方向和送料方向 3. 数模基准点和模具中心 4. 凸模轮廓线和压边圈轮廓线 5. 压料面形状 6. 拉延筋中心线 7. 试冲模板料压料面大小由试冲模板料向外偏移15mm来定 8. 标记销即R/L指示 9. 技术条件——材料,料厚,数模基准,冲压设备 二.压边圈轮廓尺寸的确定 1. 外轮廓的躲避尺寸:一般≥20mm 2. 压料面尺寸:试冲模板料向外偏移15mm 厚度H>25%L 但Hmin=150mm 宽度W>75%H 但Wmin=130mm(拉延前毛坯宽加大40~180mm般取 3. 压料面的轮廓尺寸应考虑制件的拉延深度和压床顶杆的布置 4.压边圈外缘面轮廓下降至少15mm,对轮廓形状变化比较大的压料面外缘形状设计时可 以给出简单形状尺寸 5.压边圈平面轮廓但毛坯板料形状复杂时应设计成简单的形状图 6.压边圈前后侧至少设置1~2处60mm以上观察凸模状态的铸造通孔和排气用铸造通孔

三导向设计 1. 气垫顶起时至少应有50mm导向接触面,大模具可延伸至100mm (1)导向腿设置在模具中部的尺寸规格 ①用于小型模具 注: 1. 图为单独使用导向腿和导向腿+导柱二者共用形式 2. 图中B,D,M处为设置导柱衬套时使用的尺寸

②用于中大型模具 注: 1. 图为单独使用导向腿和导向腿+导柱二者共用形式 2. 图中B,D,M处为设置导柱衬套时使用的尺寸(2)导向腿设置在木角部形式的尺寸规格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3-第3章 顶盖前横梁拉延模设计-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3章顶盖前横梁拉延模设计 思考题参考答案 1.拉延模的工作部分为哪三部分? 答:拉延模的工作部分为凸模、凹模和压边圈 2.当材料厚度不大于1.5 mm且强度不高时,拉延模的工作部分常用材料有哪些? 答:当板材厚度不超过1.5mm且不是高强度钢板时,拉延模工作部分用铸件,如MoCr铸铁、GM241、GM246、QT600等。 3.拉延模下模顶杆孔布置的原则有哪些? 答:拉延模下模顶杆孔布置的原则: 1)顶杆在气垫下死点时不应高出下工作台面。 2)顶杆接杆长度小于200 mm,可与压边圈一体铸出。使用寿命≥30 万次的模具,顶杆承接面不允许为铸铁基体材料,应使用顶杆垫块。 3)工作顶杆应尽量全部使用。 4)顶杆位置尽量靠近分模线。因此有可能要偏心布置,即模具中心与机械中心不重合。 4.说出到底垫块的常见外形尺寸和材料。 答:它的外径D有¢50、¢60、¢70、¢80四种,材料为45钢。 5.为什么拉延模会出现模具中心与冲压机床中心不重合的情况? 答:拉延模设计时,顶杆孔应尽量靠近分模线,为此会出现模具中心与机床中心不重合的情况。 6.说说平衡块布置的原则。 答:平衡块布置的原则: 1)平衡块应布置在工作型面之外,平衡块凸台边缘到压边圈工作型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 mm。其目的是保持数控加工时凸台与工作型面之间有一个安全距离。 2)相邻平衡块之间间距一般为300~500 mm,对小型模具来说间距取小一点,大型模具可适当大一点。 3)手工送料时,平衡块不能防碍进出料。

7.说说压边圈上定位器的设计过程。 答:压边圈上定位器的设计过程: (1)创建定位器。 (2)从压边圈本体上去掉与定位器干涉部分。 (3)做出压边圈上定位器安装凸台。 (4)在凹模上做出定位器的避让。 8.说出几种常见小型导板的尺寸规格。 答:如38x100、48x100、58x100、75x100、75x200等。 9.说出压边圈内导向布置原则。 答:压边圈内导向布置原则: 1)内导板的导板安装面应在分模线之外10 mm左右。 2)内导板安装面必须与模具中心线X轴或Y轴线平行。 3)内导板数模与分模线的尺寸有关系,即模具大小决定导板的数量。 10.说说压边圈内导向的设计过程。 答:压边圈内导向的设计过程: (1)内导板设计。 (2)在下模凸模上做出导板安装面及背托。 (3)做出压边圈对内导板的避让,并做出导滑面。 11.为什么拉延上模应沿分模线布置一周筋条? 答:拉延模上模沿分模线作一圈主筋,这是因为凹模分模线处是受力恶劣的位置,在此处沿周增加主筋厚40mm后,可以确保凹模强度。 12.如何对压边圈进行限位设计?常用的等高套筒有哪几种? 答:压边圈在工作中是上下运动的,其运动距离应受到限制。为了限制压边圈的顶出行程。有必要在下模座上(本例即为凸模)设置安全螺栓,保证压边圈顶到最高点时,安全螺栓与压边圈之间还有20 mm的安全空间。

拉延模的设计

拉延模的设计

————————————————————————————————作者: ————————————————————————————————日期: ?

拉延模的设计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拉延模的概念 拉延模是在压床的作用下,通过凸模、压边圈、凹模的联合作用使平板状坯料经过塑性变形获得稳定的空间形状的一种工艺装备。 第二节、拉延模的种类 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拉延模可分为单动拉延模和双动拉延模; 单动拉延模:(两种类型的图形上下模都反了) 单动拉延模是利用机床的气垫机构进行压料,靠凸模和凹模进行成形。其特点是结构较简单,模具安装较方便。 双动拉延模: 双动拉延模是利用机床外滑块机构压料,靠凸模和凹模进行成形。其特点是四角的压料力可分别调整,但模具安装、调整较费时间,现采用较少。

以下仅对单动拉延模结构加以介绍。 单动拉延模可分为以下多种形式: 1、按下模铸造结构特点分:分体,整体; 2、按压边圈与凸模的导向形式特点分:内导向,外导向; 3、按制件形状特点分:沿形,不沿形;(何时出现?如很少见可不介绍。) 4、按凸模轮廓线封闭与否分:开口,闭口; …… 详见拉延模设计规范 第三节、拉延模的设计要点 一、根据制件的大小、形状、受力情况确定采用哪种形式的结构 二、确定数模中心、压床中心、模具中心三者之间的关系,尽量使三心重合 三、确定压边圈的行程 四、确定气垫顶杆的数量、位置以及长度 …… 1、充分分析工 艺要求,了解制件的产品部分和工艺补充部分,确定拉延是否必须镦实,以及冲压方向、送料方向、料厚及方向等。

2、建立模具中 心、数模中心、压床中心之间的关系,尽量使三心重合。 3、分析拉延所 需行程,确定压边圈工作行程。 4、气垫顶杆布 置。 5、其它结构设 计。 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 第一节、单动拉延模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简图 第二节、单动拉延模的行程计算 一、压料行程 1、定义:当压料面为曲面时,从凹模接触板料到被凹模与压边圈固定住,上模在垂直方向运动 的距离。(当制件比较大或者拉延深度较深时)当压料面起伏较大时(如行李箱盖板),压料过程中如果不对板料加以约束,将会影响坯料定位。(压料行程的确定对于板料的定位有着决定性作用。) 2、计算方法: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按照理想状态估计压料行程再加上5-10的余量即可(加 10~20较好,对行李箱盖还应在挡料机构上对坯料约束,如对坯料运动过程分析后,将挡料板做斜度,或做摆动结构等)。

拉延设计总结

拉延模总结 1拉延模种类: 拉延模分类:单动拉延,双动拉延,三动拉延。 单动拉延模最为常见,用于形状简单,深度浅的覆盖件(多用于中小件)。 双动拉延模多数用于形状复杂,深度深的覆盖件,提供较大压料力和较大行程(多用于大件,如背门,顶盖等等)。 三动拉延不常见。 双动拉延 2常用导向形式: 常用导向形式:内导向 ,外导向(四角导向),封闭外导向(盒式导向),插板 导向。 内导向最为常见,是压边圈内导向面和凸模导板进行导向。 外导向常用于窄长件或凸模与压边圈内导向不合理时采用, 是压边圈和下模起的四腿进行导向。 封闭外导向也较为常见,是下模内导向面和压边圈导板进行导向。 插板导向多用于小件小批量生产,多数情况须经客户同意。

内导向外导向 封闭外导向双动拉延3封闭拉延和开口拉延 封闭拉延:工艺分模线全部在坯料线以内。 开口拉延:工艺分模线局部在坯料线以外。 封闭拉延 开口拉延

4拉延形式: 根据客户要求判断(制件料厚)是镶块拉延模还是普通拉延模 普通拉延模变化剧烈部位采用局部镶块结构 普通拉延有破裂刀时采用局部镶块结构 普通拉延是切边拉延时采用局部切边镶块结构 5工作部分 1)凸模: 凸模起吊: 尽量采用铸入式螺孔套,螺孔套螺钉安装面在凸模轮廓以内至少5mm ,螺孔套放不下的时候,可以采用机制起吊孔。 凸模安装:内法兰和外法兰 采用内法兰式螺钉安装方式时,充分考虑螺钉的安装空间问题 外法兰式螺钉安装方式时,充分考虑压边圈躲空,与凸模干涉的问题

螺钉安装不要做成沉孔的形式,不便于加工 凸模定位: 采用键定位,键要可见。 内导向拉延模凸模导向: 凸模导板安装面应在凸模轮廓以外至少5mm ,方便加工。由于滑配面挖空压边圈,挖空影响压边圈强度较大的模具可以考虑导板安装面在凸模轮廓以内,采用卧铣加工或其它方式加工,但导板上(与滑配面相接触)的面必须在凸模轮廓以外至少5mm ,避免装配下压边圈时压边圈滑配面与凸模轮廓干涉。

《拉延模的设计》word文档

拉延模的设计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拉延模的概念 拉延模是在压床的作用下,通过凸模、压边圈、凹模的联合作用使平板状坯料经过塑性变形获得稳定的空间形状的一种工艺装备。 第二节、拉延模的种类 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拉延模可分为单动拉延模和双动拉延模; 单动拉延模:(两种类型的图形上下模都反了) 单动拉延模是利用机床的气垫机构进行压料,靠凸模和凹模进行成形。其特点是结构较简单,模具安装较方便。 双动拉延模: 双动拉延模是利用机床外滑块机构压料,靠凸模和凹模进行成形。其特点是四角的压料力可分别调整,但模具安装、调整较费时间,现采用较少。 以下仅对单动拉延模结构加以介绍。 单动拉延模可分为以下多种形式: 1、按下模铸造结构特点分:分体,整体;

2、按压边圈与凸模的导向形式特点分:内导向,外导向;

3、按制件形状特点分:沿形,不沿形;(何时出现?如很少见可不介绍。) 4、按凸模轮廓线封闭与否分:开口,闭口; …… 详见拉延模设计规范 第三节、拉延模的设计要点 一、根据制件的大小、形状、受力情况确定采用哪种形式的结构 二、确定数模中心、压床中心、模具中心三者之间的关系,尽量使三心重合 三、确定压边圈的行程 四、确定气垫顶杆的数量、位置以及长度 …… 1、充分分析工 艺要求,了解制件的产品部分和工艺补充部分,确定拉延是否必须镦实,以及冲压方向、送料方向、料厚及方向等。 2、建立模具中 心、数模中心、压床中心之间的关系,尽量使三心重合。 3、分析拉延所 需行程,确定压边圈工作行程。 4、气垫顶杆布 置。 5、其它结构设 计。 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 第一节、单动拉延模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简图 第二节、单动拉延模的行程计算 一、压料行程 1、定义:当压料面为曲面时,从凹模接触板料到被凹模与压边圈固定住,上模在垂直方向运 动的距离。(当制件比较大或者拉延深度较深时)当压料面起伏较大时(如行李箱盖板),压料过程中如果不对板料加以约束,将会影响坯料定位。(压料行程的确定对于板料的定位有着决定性作用。)

毕业设计汽车顶盖拉延模设计说明

目录 中文摘要 (3) 外文摘要 (4) 1 绪论 (5) 1.1汽车覆盖件模具 (5) 1.1.1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特点和要求 (5) 1.1.2 汽车覆盖件模具发展现状与趋势 (6) 1.2基于UG的覆盖件模具设计 (7) 1.2.1 UG软件的功能 (7) 1.2.2 UG在覆盖件模具中的应用及问题 (8) 1.3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8) 2 汽车顶盖冲压工艺设计要求 (10) 2.1DL信息的获取 (10) 2.2拉延模具设计总体要求 (10) 2.2.1 整体结构选择 (10) 2.2.2 拉延模设计要求 (11) 2.3计算 (13) 2.3.1 拉延力的计算 (13) 2.3.2 压料力计算 (13) 2.3.3 总冲压力计算 (13) 2.4材料选择 (13) 2.5本章小结 (14) 3 汽车顶盖拉延模的三维造型 (15) 3.1汽车顶盖的三维造型 (15) 3.1.1DL图预处理过程 (15) 3.1.2拉伸实体 (15) 3.1.3修剪 (15) 3.1.4导板选择 (16)

3.2压边圈的三维造型 (17) 3.3下模座的三维造型 (19) 3.4上模座的三维造型 (20) 3.5装配 (21) 3.6本章小节 (22) 结论 (24) 致 (25) 参考文献 (26)

某车型顶盖拉延模具设计 摘要:本文以汽车顶盖为实例,具体分析了其成形特点,找出汽车覆盖件冲压件成形的共性。其中说明了汽车覆盖件的成形特点和覆盖件拉深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包括冲压方向、工艺补充面等设计的常用方法。此次,直接用三维造型软件UG构造出覆盖件模具的三维实体模型,完成了覆盖件的模具设计,更真实地反映了模具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减少了实际模具设计带来的一些问题和时间。同时,模具各部分的干涉检查能够方便地在做到,从而提高了汽车覆盖件模具结构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缩短了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时间, 这对于制造业尤其是模具的设计制造来说尤其重要。 关键词 :汽车顶盖拉延模设计

汽车覆盖件工艺及拉延模设计烟台大学毕业论文

目录第1章概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1 课题的意义 1.2 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现状及发展 1.2.1 汽车覆盖件简介 1.2.2 模具CAD三维参数设计 第2章产品结构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2.1 产品的结构分析 2.2 工艺分析 2.2.1 工艺方案的确定 2.2.2 工序流程图(DL图)的设计 2.3 拉延件的设计 2.3.1 拉延件的冲压方向 2.3.2 工艺补充部分的设计 2.3.3 压料面的设计 2.3.4 拉延筋的设计 第3章工艺计算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3.1 毛坯确定 3.1.1 毛坯的尺寸 3.1.2 毛坯的材质 3.1.3 材料利用率 3.2拉延力的计算 3.2.1 拉延凸模压力的计算 3.2.2 拉深压边力的计算 3.3压边圈压力的计算 3.4卸料力的计算 3.5凸、凹模间隙的确定 3.6拉延模具的行程计算 3.6.1 拉延工作行程 3.6.2压边圈行程 3.6.3顶杆行程 3.6.4导板行程 3.7压力机的确定 3.8模具闭合高度的确定 第4章拉延模结构设计 4.1拉延模介绍 4.1.1拉延模类型 4.1.2拉延模压边形式 4.1.3拉延模材料 4.1.4拉延模铸件结构

4.2拉延模的导向方式 4.2.1凸模与压边圈 4.2.3导板 4.2.2压边圈与凹模 4.3下模结构设计 4.3.1凸模结构 4.3.2下模座及组件 4.4上模结构设计 4.5压边圈设计 4.5.1压边圈强度 4.5.2压边圈尺寸 4.6排气孔的设计 4.7 其他组件的设计 4.8拉延模总装配设计 4.8.1总装配图 4.8.2爆炸图 第5章拉延件质量分析 5.1制件的质量分析 5.2基于Autoform的模拟仿真 第6章基于UG的模具参数化建模6.1 分模设计 6.2 其他组件的详细设计 6.3 模具的工作原理 致谢 参考文献

拉延模设计顺序标准

拉延模设计顺序标准 1.整理DL图:删除不必要的,留板件形象,拉延成型形象,到底标记,CH孔,凸模分模线,压料面等与拉延有关的。完成后更换线颜色,并将线捆为一条。 2.开始下型平面图设计。 3.将凸模分模线用粗实线重新画。 4.画跟着凸模分模线的主加强筋。(凸模,压边圈-t=40㎜) 5.布置气顶杆:选定在离压边圈主加强筋最近的地方。要以均匀度最好的状态布置。压机中心和模具中心尽量做一致,若均匀度不好的情况下,移动压机中心。凸模分模线角落部的气顶杆最好不用。调试用气顶杆也要布置。生产用和调试用气顶杆要用不一样的标记区分。气顶杆用两点画线,气顶杆安装面和气顶杆孔用虑线图示。 6.压边圈和凸模的导向用导板的设置:安装导板的安装面要比凸模分模线往外出来5㎜以上,以便从上面加工安装面。 7.凸模辅助加强筋的设定:t=30㎜,加强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300㎜。 8.设定压料面:做的比压边圈大10㎜。 9.布置定位销:安装面要比定位销大10㎜。前后,左右各设置2个,只有板件宽度窄的情况,在左右各设置1个。 10.设置平衡块:距离不得超过500㎜且要均匀。安装面与压料面要维持30㎜以上的距离。 11.设置基准孔:∮10×DP20。基准孔设置在压边圈外侧,且设置在左右,前侧。前侧的安装面为80×60。 12.决定压边圈前后末端线:基准孔的安装面成为末端。 13.设置压边圈和上型导向:尺寸参照设计标准。必须适用左右公差。前后方向导向尺寸要差10㎜。 14.决定前后方向凸模尺寸:从压边圈末端往外100㎜决定凸模的大小。 15.决定左右方向型尺寸:导向的末端为左右方向设定安全空间的型末端。 16.设定凸模U孔位置:前后各设置2个~4个。 17.布置蹲死块。 18.压边圈加强筋作图:主筋为40㎜,辅助筋为30㎜,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300㎜。 平衡块下面,气顶杆上面,蹲死块上面必须要有加强筋。 19.凸模加强筋的制图:主筋为40㎜,辅助筋为30㎜,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300㎜。 蹲死块下面必须要有加强筋,U孔的加强筋的距离要确保80㎜以上。 20.设置快速定位螺钉:在前后方向,在外面可以看到的地方各设置2个。要从上面装配。 21.设置定位键:设置在4方向模具中心。

拉延模标准工艺

目录 拉延模基本结构 (2) 拉延模各部件标准工艺 (2) 一、下模(整体式、分体式) (2) A:下模是整体式 (2) (一)加工中心 (2) (二)五轴 (4) (三)装配钳工 (4) (四)调试钳工 (4) B:下模是分体 (5) (一)加工中心 (5) (二)装配钳工 (6) (三)五轴 (6) (四)装配钳工 (6) (五)调试钳工 (7) 二、压边圈(整体式、镶件式) (7) A:压边圈是整体式 (7) (一)加工中心 (7) (二)五轴 (8) (三)装配钳工 (9) (四)调试钳工 (9) (五)加工中心 (9) (六)调试钳工 (9) B:压边圈是镶件式 (9) (一)加工中心 (9) (二)装配钳工 (10) (三)加工中心 (10) (四)装配钳工 (10) (五)调试钳工 (10) 三、上模(整体式、镶件式) (11) A,上模是整体式 (11) (一)加工中心 (11) (二)五轴 (12) (三)装配钳工 (13) (四)调试钳工 (13) (五)加工中心 (13) (六)调试钳工 (13) B:上模是镶件式 (13) (一)加工中心 (13) (二)装配钳工 (14) (三)五轴 (14) (四)装配钳工 (15) (五)调试钳工 (15)

拉延模基本结构 拉延模各部件标准工艺 一、 下模(整体式、分体式) A :下模是整体式 (一)加工中心 1)加工支撑面: 操作:底平面朝下放置,测量四角的底平面铸造余量线的高度差,保证高度误差不大 于4毫米,加工辅助支撑面(不少于四处,且不能伤及吊耳); 注释:在翻面,后作为垫铁支撑面。 2)加工背面: 支撑面 上模 压边圈 下模

球型凸缘件拉深模设计

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球型凸缘件拉深模设计 哈哈小学出版社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一、零件冲压加工工艺性分析 --------------------------------------3 1、毛坯尺寸计算-------------------------------------------------------------------

------3 2、判断是否可一次拉深成形-------------------------------------------------------- 3 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 4 4、凹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4 5、确定工序内容及工序顺序---------------------------------------------------------4 二、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4 1、板料选择--------------------------------------------------------------------------------4 2、排样设计--------------------------------------------------------------------------------4 三、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1、工艺力计算----------------------------------------------------------------------------6 2、压力机的选择-------------------------------------------------------------------------6 四、模具设计 1、模具结构形状设计

拉延模设计说明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精密冷冲模设计项目实践 课题名称:拉延模设计说明书 作者:虞龙翔学号: 作者:周一帆学号: 作者:高超斌学号: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方向:精密冷冲压模具-拉延模具 指导老师:赵战锋专业技术职务 2011年11 月26 浙江温州

目录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冲压成型与模具技术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冲压成型模具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冲压成型模具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冲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2冲压件分析与工艺补充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产品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工艺补充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冲压方向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拉延模模具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拉延成型凹模设计与固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拉延成型凸模设计与固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压边圈设计与固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上模冲压件顶销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上模座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下模座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模具导向机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毛坯定位机构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压力机的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模具二维总装图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7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