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基础应记知识点

会计基础应记知识点

会计基础应记知识点
会计基础应记知识点

1、计划成本计价的优点:1、采用计划成本,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的计划成本计价,可简化材料收发的核算工作量2、计划成本法设置“材料成本差异”

科目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有利于分析车间生产过程中材料耗费的节约或超支3、采用计划成本法可考察供应部门采购业务的成果。计划成本计价的缺点:由于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存在一个差额,用计划成本不能反映耗用原材料是实际成本。2、资产负债表左方为资产项目,按流动性大小排列,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属于非流动资产。

3、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大量成堆、价廉笨重且不能逐项清点的物资,如露天堆放的媒、砂石、煤炭等。

4、应付账款余额在借方,表示实际付的大于应该付的,可以视作资产。

5、应收票据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其他业务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属于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6、“存货”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发出商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生产成本”等科目期末余额合计,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7、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要素,属于利得。

8、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9、自制原始凭证:本单位内部填制的(单位差旅费报销单、成本计算单、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借款单,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制造费用分配表等)。

10、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罚款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五星资产的摊销记入“管理费用”或“其他业务成本”不计入“营业外支

出”。(真题二)

11、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中是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12、“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属于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13、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罚款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记入“管理费用”或“其他业务成本”,不记入“营业外支出”

14、转账业务较多的单位不适用于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5、库存现金科目归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在会计年终前应处理完毕,不会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归属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投资收益科目属于利润表中的列示项目,不属于资产负债表项目。

16、会计科目按照其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和利润类六大类。

17、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因此,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18、“实收资本”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其余额计算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19、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支出这三个账户在年末均应将本期发生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应无余额

20、对于需要若干单位共同负担的一张原始凭证上的支出,应由原始凭证报管单位向其他需负担该凭证支出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

21、企业临时租入固定资产应在备查账簿中登记。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主要账簿中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备查账簿可以由各单位可以由各单位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22、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除设置付款凭证、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外,还应设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

23、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核算。

并应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账户

24、根据“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可以得知“管理费用”可以影响营业利润。

25、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26、收入类会计科目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数,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数,期末结转后该类会计科目一般无余额,费用类会计科目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数,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数,期末结转后该类会计科目一般无余额,损益类科目一般期末要转入“本年利润”

27、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持、盘亏损失、罚款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季节性停工损失应计入制造费用。

28、1、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中有错误(指会计科目和金额)并导致账簿登记出现差错,应当用蓝字或黑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2、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在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3、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29、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三者均据:1、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3、期末,库存现

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4、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30、全部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不一定等于其贷方发生额合计,只有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

3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就是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登记总账。

32、中期财务报表必须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真题四)

33、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的时间是2007年1月1日。

34、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

35、企业应根据分类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36、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属于静态报表。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是账户式。

37、⑴支出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而不仅仅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⑵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⑶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

⑷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某种劳务相联系。

38、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损益类账户。

39、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会计科目(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大要素构成的。

40、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分为三种:“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

41、科目汇总表是定期对全部记账凭证进行汇总,按各个会计科目列示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的一种汇总凭证、所以不能保留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据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科目汇总表中各个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应该相等,因此,科目汇总表具有试算平衡的作用。科目汇总表是记账凭证汇总表核算形式下总分类登记的依据,可以减少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42、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主要有:⑴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⑵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⑶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

43、财务报表按编报期间不同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按编报主体不同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44、会计科目可按其反应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45、对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划转的经济业务,为避免重复记账,只填写付款凭证不填写付款凭证。

46、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程序和用途一般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47、多栏式明细账一般适用于收入、费用、成本、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48、汇总转账凭证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贷方账户必须唯一,借方账户可一个或多

个,即转账凭证必须一借一贷或多借一贷。(真题五)

49、损益类支出账户是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

同。借方记增加额,贷方记减少。损益支出类账户在期末经销后无余额。

50、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才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下月不计提折旧。

51、会计凭证既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52、材料明细登记的依据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

53、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通过资产负债表有关内容的分析,报表使用者可以全面了解单位资产的流动性情况,分析单位的债务偿还能力,故它可以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利润表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有助于使用者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54、预收销货款和应付购货款应确认为债务,应收销货款和预付购货款属于债权。

55、费用要素的特点:费用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56、成本类科目,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管理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长期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科目。

57、应付职工薪酬是用来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

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58、记账凭证有两种分类方式:1、按凭证的用途分类,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按其反应的经济业务内容,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2、按填列方式分类分为复式凭证和单式凭证。原始凭证有三种分类标准:1按来源不同,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2按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3按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59、盘存单可能没有账面数,所以就没有差异则没有调整数一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个表只是对账用,不作调账用的。所以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和盘盈盘亏报告表可以作为调整账面数字原始凭证。

60、划线更正法适用于: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

红字更正法适用于1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从而引起记账错误;2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计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

补充登记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及金额小于应计金额。

61、应进行全面财产清查的情况包括:1年终结账前2更换单位主要责任人时3开展资产评估、清产核算时4改变隶属关系、进行股份制改制时5中外合资、国内联营

62、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是期间费用,属于利润表账户。

63、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分析企业在某一

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还可以反映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需要清偿的债务数额。

利润表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

现金流量表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64、《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另有规定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65、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66、汇总付款凭证是指按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分别编制,定期将这一期间内的全部库存现金付款凭证,分别按与所设置科目相对应的借方科目加以归类、汇总编制一次,每月编制一次。

67、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利率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68、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根据应收账款账户及预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备抵总账账户中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金额填列

固定资产项目应当以固定资产账户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个总账账户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即固定资产项目期末余额=固定资产借方发生额-累计折旧贷方发生额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真题六)

69、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的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70、企业经营资金的循环过程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

71、如果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有盈余(即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为正数),在计算去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如果以前年度有亏损(即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为负数),应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再提取盈余公积。真题七单选10中,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借方余额,即以前年度有亏损,净利润需补亏后再提取盈余公积。本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我-900+700=-200,因此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为0

72、红字更正法适用范围:1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2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计金额。

73、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下,除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外,还应设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作为登记总分类的依据74、在企业与银行对账时,应首先查明有无未达账项就应采取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方式,对企业和开户银行双方的银行存款账面余额进行调整,以消除未达账项的存在对“企业银行日记账账面余额”和“银行对账单余额”的影响,对于银行已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企业应在收到有关结算凭证后在进行有关账务处理。

75、在特定情况下,一个基金,如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也是会计主体。

76、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而不是对全部资产的所有权,是一种剩余权益。

77、损益类科目中的收入类科目借方记减少额,贷方记增加额;损益中的费用类科目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损益类科目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后无余额

78、企业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且无法取得证明的,应由当事人写明详细情况,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代做原始凭证。

79、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收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80、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登记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超支差)和分配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贷方登记入库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差)和分配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超支差用蓝字,节约差异额用红字)。

81、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规定:1、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1房屋和建筑物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3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4融资租入和以经营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5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在年度内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时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6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2、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1已计提足折旧仍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3注意: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82、企业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收益对象进行职工薪酬分配时:属于产品生产人员的,应记入“生产成本”科目;属于车间管理人员的,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属于销售人员的,应记入“销售费用”属于财务人员的属于管理费用科目。

83、会计凭证的传递具体包括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84、管理费用明细账采用多栏式账页,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缺点: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不具有试算平衡的作用,不利于保证总账登记的正确性。

85、银行存款清查后不需要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作任何账务处理;对于未达账项,等以后有关原始凭证到达后再做账务处理;如果调整之后双方的余额不相等,则说明银行或企业记账有误。

86、对于固定资产和存货等各项财产物资的数量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2020年8月整理).pdf

201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 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5、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6、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7、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8、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基础会计学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记账本位币:是指记录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所采用的货币。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有物资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8、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1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帐簿的直接依据。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强调不同空间范围的企业所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注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应用 6、重要性——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 %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 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 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 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文件

2011年会计考试必考知识点 不管是实际工作依旧考试,都离不开会计最差不多的知识——会计要素、差不多等式、差不多报表。 七、会计; 6要素、2等式、2报表 1.形成,3要素: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债权人权益) 1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报表:资产负债表 2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2报表:利润表 八、教材差不多框架 第一章总论,即会计的一些差不多知识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差不多是按照六要素的顺序来讲。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属于专业术语。会计科目是为会计所核算的具体内容起的名字

第四章复式记账法,即会计记账的方法,如何记增加,如何记减少。 第五章要紧经济业务核算,以分录形式讲解了从资金筹集、供产销,一直到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即以工业企业为例讲了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 第六章会计凭证、第七章会计账簿,即会计信息的书面载体。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即如何从原始单据一直到报表的。 第九章财产清查,年底出报告之前要保证账簿记录与实物一致,必须对二者核对,即财产清查。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即最终如何提供信息。 第十一章会计档案,即各种会计资料如何保管、保管多青年等问题。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一)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治理工作。 理解:1.经济治理工作; 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确实是站在谁的角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差不多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确实是反映,二者一致;

5.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要紧计量单位。 (二)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 财务会计:要紧侧重于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而且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治理会计:要紧侧重于向企业内部治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治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而且侧重于以后的信息。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的差不多职能——核算和监督 (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差不多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注:大纲和核算定义都把四环节叙述成了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但准则及教材后面的讲解中重视的依旧计量,而不是计算。比如经常提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及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 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4.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老师与学生) 5. 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6. 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7.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8.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9.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 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0.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11.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2.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3.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 的收入、费用。 14.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 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6.会计要素 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定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17.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8. 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会计基础知识必备

1、会计六大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一定时日的财务状况,对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反映,是构造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也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会计的基本等式也是恒等式。) 资产=权益(权益分为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是构造利润表的理论基础。)3、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

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类相同,即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一般为0,若有余额在借方。 收入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相同,即贷方增加,借方减少,余额一般为0,若有余额在贷方。 应交税费属负债类且为流动负债(含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为损益类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未达账项有四种情况: (1)企业已收银行未收;(2)企业已付银行未付;(3)银行已收企业未收;(4)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企业和银行双方都在各自金额的基础上加(或减)对方已记账,自己尚未记账的未达账项(包括增加额和减少额)。 5、错账更正法 (1)划线更正法-账簿记错; (2)红字更正法-记账凭证(科目写错、金额写大)(3)补充登记法-记账凭证(金额写小)(蓝黑色笔)。*登账后,记账凭证无误纯属登记时文字或数字上的错误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05-13 10:32:59 10570 仁和会计小编整理了最新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复习重点中的重点知识点

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复 习重点中的重点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复习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3.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 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6.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 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7.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 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着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8.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两者是 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9.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 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0.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 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