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一)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戮人,……(《始得西山宴游记》)戮: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二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

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

(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打洞妇抚儿乳喂奶名之者谁取名公将鼓之击鼓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狼不敢前上前愿为市鞍马买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狐鸣呼曰孔子东游乃丹书帛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亲自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猛浪若奔奔跑的马屠惧,投以骨屠户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例:父利其然也。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例: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固以怪之矣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1)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2)形容词,白色的如:绿杨阴里白沙堤可怜白发生

比(1)动词挨着对着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动词相比曹操比于袁绍

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2)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墨池记

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

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处(chù)(1)名词地方几处早莺争暖树(2)名词时候时间乡书何处达

(3) chǔ动词处在处江湖之远

次(1)名词,层次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动词,驻扎、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北固山下

从(1)动词,跟从,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道(1)动词说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古道西风瘦马(3)名词道德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5)名词学问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1)动词,得到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2)动词,达到

(3)动词,能够,可以余因得遍观群书(4)通“德”动词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1)名词,头发可怜白发生(2)动词出发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发出野芳发而幽香(4)动词征发、征派发闾左谪

戍鱼阳

负(1)动词,背负负者歌于途(2)动词依靠,依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1)动词感动帝感其诚(2)动词伤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1)名词景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动词,观看,观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动词阅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

三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

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

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

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之(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a 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

b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动词译为“到”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5)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

(6)提前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 a 在其一犬坐于前b 到指通豫南

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 a向告之于帝

b 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对万钟于我何加焉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

(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河曲智叟无以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3)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

(4)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焉语气词(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

(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又何间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尚思为国戍轮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天下唱不足为

外人道也

介词(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

愿为市鞍马为宫室之美为报倾城随太守

(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 wèi 表因果关系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夫子何命焉为

所(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

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所思所忆都是所字短语,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

(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

、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杂然相许

(3)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其(1)代词 a 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

可译为“它的”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既出,得其船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 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其一犬坐于前

c 特殊:第一人称代词蹲其身,使与台齐

(2)加强语气其如土石何

乃(1)连词a 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终于”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悟前狼假寐

b 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

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副词 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表出

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夫(1)指示代词念fú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2)语气词 a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夫战,勇气

也夫环而攻之

而(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温故而知新聚室而谋曰

(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环而攻之而不胜

(3)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黑质而白章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默而识之恂恂而起

想介绍一些我们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喜欢文言文和学习文言文的途径,作为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启蒙。

一、培养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让孩子适当接触一些比较有趣、相对比较容易的文言文故事,例如一些比较生动的寓言故事。如果您让小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兴趣,那您就是很大的成功了。信心也很重要。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学好的,别人能学好的,你也一定能学好。没有必要紧张,更不必要自卑。你不比任何人差。尤其是刚刚起步,只要认真对待,肯定不会落后于人。如果多用点心,反而是可能优于人,超越人。

二、可以与课外阅和作文结合起来,让孩子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和增长文史知识。因为文史知识的广博对于学习、理解文言文非常有好处。

三、让孩子看四大名着的原着。

关于四大名着的语言有点复杂。有人说:四大名着,它们用的既非文言文也非白话文,而是民间的“通俗语言”,或者说是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因为就是写给文化水平不是那么高的老百姓看的,当然很容易懂。但也有人说:其实四大名着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夹杂的,它们是那个语言过渡区的佳作。我认为,对于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来说,四大名着的语言是不难懂的,几乎就是人们的口语;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它们就不是什么口语或者白话了,而是带着不少的文言成分。应该可以说:四大名着的语言是半文半白的。读四大名着的原着,不算很难懂,小学生大致可以看懂;但也不是很容易,很轻松。正因为此,读四大名着原着,就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式。既读名着,又学文言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并且可以选择简注本,更便于阅读、理解。

四、读《聊斋志异》原着。《聊斋》被称为文言小说的最后一部高峰之作。您读一下就知道,它们并不是很好懂。应该比《水浒》、《三国》的原着还要难懂。但是,它是由许多短篇组成的,而内容又比较有趣,所以,选择一部分自己喜欢看的故事来看,还是比较轻松的。我们不必要求孩子从头到尾看,完全可以选读。

五、还可以看一些林琴南等人的文言翻译小说。虽然从准确翻译名着原意来说可能有欠缺,但从翻译的趣味和学习文言文的角度看,却是别具一格的。我小时候看过他翻译的《茶花女》,

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再看其他人新翻译的《茶花女》,就感觉味同嚼蜡。

六、看一些《史记》之类的历史书片断。有不少人说:从阅读《史记》等书中,学习了文言文和写作。的确,《史记》不仅是精彩的历史书,也是很高成就的文学书。非常值得我们阅读和学习。

七、背诵、学习古诗词。这个道理不言自明。

八、学习成语。成语大部分来自古文。在成语中几乎包含了文言文的所有句式和语法特点。学习成语,不仅是积累了大量好词语,而且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又学到文言文的许多知识,对将来学习文言文大有帮助。所以,我在十九楼上开了博客,每天教孩子学一个成语。

九、找到合适的有关文言文学习的参考书,适当学习,不必贪多。

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小学文言文起步》还是不错的,不仅能学习文言文,而且对孩子们拓展知识,开阔眼界也大有好处。在编排上,它是从易到难的,也比较可取。但具体说来,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家长做些引导。例如,第一篇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从时间上说,是最接近我们现在的,但却不是最容易懂的。可以先读其他几篇后,再来读梁启超这篇。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讲解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 本文题目: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 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 “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是完整把握文言文内蕴的必经之路 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文言文。不仅关涉着造字之源、句式之法、为文之妙,还包容着先哲之理、阴阳之变,乃至礼俗、宗法、地理、数术,更与古代历史密切相关。特别是先入我们中学教材的,又都是久传不衰的华章,其内蕴就更丰富、更深邃。那么,要准确理解古文文意,不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不行的。我们在逐篇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点滴积累,而且还要做必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智子疑邻》 课文: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韩非的着作《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4.写出文章的寓意: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课文: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 1.本文选自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编着的《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十八)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专项训练(十八)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媲.美(pì)付梓.(zǐ) 发横.财(héng ) 焚膏继晷.(guǐ) B.下载.(zài) 剽.悍(piāo) 豁.出去(huō) 泾.渭分明(jīng) C.胡诌.(zōu) 磋.商(cuō) 跷.跷板(qiāo) 酩.酊大醉(mǐng) D.谄.媚(chǎn) 肇.事(zhào) 综合征.(zhēng) 心宽体胖.(pà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发详地别出新裁殉私舞弊大海捞针 B.敲竹杠步履为艰甘拜下风吊以轻心 C.破天荒自惭行秽不径而走儒子可教 D.挖墙角焕然冰释稳操胜卷相形见拙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各级政府机关要按照国务院的决策________,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进一步传播节约理念,促进全社会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②美国罔顾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事实,________抛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言论,这一言论彻底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本质。 ③南沙区地理位置独特,享有粤港澳合作先行先试的政策,可以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种发展优势令其他新建的经济区________。 A.部署公然望尘莫及 B.部署竟然望其项背 C.布置竟然望其项背 D.布置公然望尘莫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皖江城市带引来的是带着真金白银争相来此投资的央企,从而搭起经济腾 飞的平台,而“国际旅游岛”在海南所掀起的房产热,其前景则不得而知 ....。 B.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 ....,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落实。 C.庄子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 涉及的世界,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 D.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可谓路人皆知 ....,但几乎没人能说清楚霸王项羽是在哪里诀别虞姬的,又是怎么诀别虞姬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目前银行收费备受诟病,从年报看,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增速甚至高过业绩增速。2011年五大行的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30%,增幅最大的是农行,2011年其手续费收入增幅将近49.04%左右。 B.为了避免学生的身心不受伤害,地方政府应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要采取措施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是从长远发展考虑还是从眼前文凭考虑,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国际市场油价持续震荡攀升,我国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强调,按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当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鼓舞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同时有利于合理引导社会消费,促进节能减排。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一天早晨,爱斯梅拉达在屋顶上看到弗比斯,十分激动;卡西莫多心里也很高兴,因为爱斯梅拉达去找弗比斯最终无功而返,所以她因为这个而责怪卡西莫多。从那天起,他不再到她的小屋来,但送给她一只狗做伴,并冒着生命危险打破了让爱斯梅拉达害怕的一个雕像,还唱歌给她听。(《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高觉新提亲。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

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命题设计:刘加军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分) 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 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6.不敢倍 德(通__ __,_____ 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 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 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 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 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 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 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 ________)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2020年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十七)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专项训练(十七)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惩.罚(chénɡ)挑剔.(tī) 绯.闻(fēi) 情不自禁.(jīn) B.强.求(qiánɡ) 请帖.(tiě) 匡.正(kuānɡ) 潜.移默化(qián) C.挫.折(cuò) 棱.角(lénɡ) 漂.洗(piāo) 数.九寒天(shǔ) D.阐.述(chǎn) 包扎.(zhā) 估量.(liánɡ) 排忧解难.(nà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搏弈水蒸气按部就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账簿闭门羹纵横捭阖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编纂放冷箭耳濡目染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D.监控充其量仗义直言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西方“外松内紧”的姿态,伊朗方面顺势反戈一击 ....,于15日中断对欧盟六国的石油供应,并宣布新的“重大核成果”。 B.曾几何时 ....,莲荷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中含有关于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美妙比喻。 C.“革命战争片”题材领域里别具一格的大家,首推成荫和汤晓丹。20世纪50年代,他 们就联袂 ..执导了《南征北战》。 D.调查显示,由于一些地方对中央房价调控的政策执行不力,致使房价不但没有降下来, 而且 ..还略有上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12月13日驳回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伊朗索要遭截获的美无人侦察机。 B.日本防灾科技研究所的研究员熊谷博之等人在调查日本9级地震的发生原因时发现,有可能是由于海底山脉卡住了板块边界,致使板块积累了巨大能量所致。 C.每个民族都会创造出自己的文化,生死爱欲在这些文化的规则中演进,它不仅深化了生命的意义,而且让人感觉到生存的依托。 D.据央视春晚官方微博宣布,因刘谦在德国机场丢失证件,不能登机,无法参加今天下午的央视元宵晚会录制,原晚会设计刘谦与董卿的对唱及魔术节目被迫取消。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 分) 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 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6.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 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 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 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 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________)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__,________)30.始皇既没(通__ __,________) 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32.赢粮而景从(通__ __,________) 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 __,________)34.与旃毛并咽。(通_ __,_____) 35.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36.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3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 __,______)38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__ __,________)39.此小大之辩也(通__ __,________)4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 __,________)

(完整word版)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诵读文言文。 (2)掌握阅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把握常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点的奠基,精讲试题的引领及演练方阵的强化训练,从课内逐步走向课外,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并把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每读一篇文言 文,要先通览全篇,初略掌握其大意,然 后再借助工具书,消灭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弄懂难字、难词、难理解的语句,进一步 体会其含义之后,再逐句逐段地理解全篇 的内容。这就是古汉语常说的“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的道理。 2. 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 其一是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对文言字第14讲: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词,从字音到字义,都应读正确并理解准确明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时,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其二是认准通假字。通假字是借用一个音同或形近的字代替本字。 其三是弄清古今语句的异同。句子结构形式,一般来说,古今差别不大,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有些句子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学习的一种障碍。 3.要求学生常做翻译练习。 翻译是极其重要的综合训练,它既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又能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对于翻译,要做到忠于原文,不能望文生义,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的时候,要注意紧扣课文,弄清字词本义,做到字字落实、词词落实、句句落实。按照以上步骤,多下功夫,文言文是可以学好的。 文言文答题技巧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历次考试中,课外文言文失分也是十分严重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好。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 3.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图: (1)唯君图之( )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 (4)不图子自归( ) 5.以: (1)以其无礼于晋 ( ) (2)敢以烦执事( ) (3)越国以鄙远( )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导读:1.三标准——信、达、雅 “信”,真实,不歪曲,不遗漏;“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优美,造句考究,文笔优美。文言翻译的三标准,我们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请看下面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这段翻译粗看好象还通顺,但仔细推究,里面存在不少问题。“解”译为“杀”,不准确;“牛头”、“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没有此义;“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也属无中生有。两个“合乎”缺少宾语,“一个厨师丁”、“杀牛刀在前进”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可见,“信”、“达”都没做到,就更不用说“雅”了。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用“信、达、雅”来要求并检验文言文翻译。 2.五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

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请看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16题,翻译划线句子。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①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②…… 首先“审”。分析①句的语境,太宗将杀“受馈绢一匹”的官僚时,裴矩当廷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也接受了裴矩的观点,教育“百僚”时讲了一段话,由此推断,“廷”、“面”是名词做状语,“遂”是竟然,“折”是反驳。分析②句,“恶”与“乐”是反义,“忠”与“佞”是反义,再结合全段可翻译。[] 4.十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如:①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好”原指女子的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词义扩大)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姓名学号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④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李白传》)【注解】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 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靧:(huì)洗脸。④擿:(tì)挑剔,挑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子天才英特 ..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 ..宿松、匡庐间转侧:翻来覆去。 D.白浮游 ..四方浮游:漫游。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B.力士素贵,耻.之。 C.递欲官.白,妃辄沮之。D.白自知不为亲近 ..所容。 3.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 (1)白之生(2)因以命之(3)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4)见郭子仪,奇之(5)力士素贵,耻之 A.(1)(2)(3) B (2)(3) C.(3)(4)(5) D (1)(2)(3)(5) 4.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 (1)即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2)为任侠,轻财重施 (3)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4)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5)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 (6)益骜放不自修 (7)著官锦袍坐中,旁若无人(8)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A.(1)(3)(5) B.(2)(4)(7) C.(4)(6)(8) D.(1)(6)(8)

文言文考点知识整理大全

. . word. .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文体分类: 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 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明朝: 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 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 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 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现代: 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 散文 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 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 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 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 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文学常识 1、《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潜,世称先生,他自号。他的代表性作品有 2、辞,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而赋重。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解释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于时风波未静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既窈窕以寻壑 策扶老以流憩 问征夫以前路 将有事于西畴 四、词类活用 情在骏奔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生生所资 园日涉以成趣 携幼入室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寓形宇内复几时?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翻译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七、一词多义 1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审 审容膝之易安 用意详审 为人主计,莫如先审取舍 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 4将 田园将芜 将信将疑 暂伴月将影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5绝 请息交以绝游

“文言文基础知识题”配套检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基础知识题”配套检测 A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执.刺史田迅以州降 (2)虑.事不果 (3)愿思全身远.害 (4)异.之,授都督 参考答案:(1)拘捕(2)担心(3)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4)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执刺史田迅以.州降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①沉吟者久之.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①统乃.流涕从之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乃言于.太祖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解析:选B A项,①介词,率领;②连词,表目的,用来。B项,二者都是衬音节助词,无实义。C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D项,①介词,向;②介词,表被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 译文:

(2)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译文: 参考答案:(1)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注意:潜,暗中;手,名词作状语,亲手;“敦挺身赴战”为省略句,应为“敦挺身(与之)赴战”] (2)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注意:唯,仅) 参考译文: 贺若敦,是代地人。其父贺若统,任东魏的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拘捕刺史田迅率领州人归降,赐爵为当亭县公。贺若敦从小有气魄才干,善长骑马射箭。贺若统谋划拘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思虑了很长时间。贺若敦当时十七岁,就进献计策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了。”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了计谋归顺太祖。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贺若统大喜,对左右的官吏说:“我年少从军打仗,经过的战阵不止一次了,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次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贺若敦使用三石硬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告诉了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授任都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年xx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见考法,以及误区提醒、例题解析。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

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宋陈谏议[注]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 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2)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 (3)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4)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参考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踢(2)责问(3)通“值”,钱 (4)称赞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诘仆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是移祸于.人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而.偿其直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①戒仆养之.终老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选C A项,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表凭借。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表被动。C项,二者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D项,①代词,代指马;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译文: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译文: 参考答案:(1)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

了。(注意:“何以”为宾语前置;“为”表判断,可译为“是”) (2)你是朝廷的重臣,家中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注意:“为”表判断,可译为“是”,“制”后省略“之”) 参考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陈谏议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唤来儿子,说:“你是朝廷的重臣,家中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尧咨)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 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蔡泽乃西.入秦 (2)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3)则揖.范雎 (4)及见之,又倨. (5)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 (6)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7)名在戮辱而身全.者 参考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2)使动用法,使……窘迫(3)名词作动词,作揖(4)倨傲(5)诡辩(6)怨恨 (7)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