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中韩教育对比

2006中韩教育对比

2006中韩教育对比
2006中韩教育对比

中韩教育对比

2006-09-19

韩国是一面很好的镜子。“韩国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太多的相似性,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必须特别重视韩国,因为韩国是在与中国几乎完全一样的土壤上取得的成功。”(张宏杰语)

一、“教育先行”与“科教兴国”——教育政策和教育投入之对比

韩国曾经是比中国还要穷的国家,二战后的韩国比中国情况更糟糕,满目疮痍,百事待举,处于世界上最贫穷和政治最腐败的国家之列。美国人说,他们看到的韩国是个“无底的,无希望的深渊”。但是在韩国建国后,教育一直超前发展。韩国政府首先制定了“教育先行”的社会发展战略——当其他发展项目与教育发展相冲突时,必须保证教育先行,必须保证教育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历届韩国政府也确实在实践着“教育先行”的庄严承诺,在发展中国家中,韩国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一直是最高的国家之一。即使在朝鲜战争中,韩国绝大多数学校在炮火中化为

废墟,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中断,晴天在野外上课成为当时韩国一大景观。战争结束后,韩国教育很快恢复并迅速发展。上世纪的50年代,韩国经济难称有什么成就,教育却一枝独秀,各级学校的就学人数都有大幅增长。到1960年,仅仅8年,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数量比战争刚刚结束的1952年分别增长了52%、90%和97%。

在韩国的教育发展中,政府大力鼓励私人投资,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各占半壁山河。在这种背景下,韩国公共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多年来保持在3.8%左右,在国际教育组织的统计中,仅次于以色列,多年来居发展中国家第二位。韩国政府并不满足于这一比例,上世纪90年代之初,韩国政府又规定从1991

年到2001年,每年按国民生产总值的0.1%增加教育经费。据2001年的数字,韩国私人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是2.96%,居世界第一位。公私教育投入相加,占GDP比例为7.03%,位于丹麦(7.17%)之后,居世界第二位。

1945年,韩国的文盲率为78%,与中国不相上下。而在51年后的1996年,韩国人口中的大学生比例达37%,超过了美国和澳大利亚,首次上升为世界第一。

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不到5%,居世界排名下游。在韩国已经扫除文盲,成为世界上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时,中国还有人数多达2.2亿之巨的文盲。韩国已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教育大国,全国有四分之一人口为学生或教师,如果算上为教育服务的有关产业,可以说,将近一半的韩国人在为教育努力。韩国教育的各项主要指标都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短短几十年间,几千年来一直积贫积弱被人漠视的形象不见了。谁能想到,这个沉睡了几千年的“隐士的国度”竟然蕴藏着如此惊人的潜力,从1962到1980年间,韩国的人均产值由83美元增加到1553美元。这一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使韩国一跃跨入新兴工业国的行列,造船、汽车、电子、化纤等工业产品打入世界市场并显示出惊人的竞争力。1988年,韩国在迟发展国家中第一个举办奥运会,当时被普遍地认为是历来管理最好的一次奥运会。1991年,韩国国民总产值跃居“东亚四小龙”之首,人均GNP超过6000美元。尽管当时韩国的人均GNP低于新加坡、香港和台湾,但它在产业结构多样化方面要远为成功,其工业化的程度也更深。在一些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上,韩国已成为美国和日本的强劲的竞争对手。

1995年,韩国人均GNP达到了10037美元,韩国人提前实现了过万美元的目标。韩国经济实力达到了世界第11位,他们急切地盼望进入世界前十,并且野心勃勃要在2010年之前成为“世界五强”,要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中心。

近些年来,我们虽然也提出“科教兴国”的振奋人心的口号,但多年过去了,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如果把韩国的“教育先行”与我们的“科教兴国”做一比较,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口号显得很“中庸”,很温和。

看看我们中国的教育投入,有的更多的是心痛:我国在1996年制订的“教育法”,规定全国教育开支不得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但8年过去了,仍然在2%左右徘徊。据我国自称,2002年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全国GDP的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鉴提供的资料仅为2%),比1980年的2.5%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5.1%,更是远低于台湾近十余年高达6%以上的水平。这个数字仅仅是联合国所建议的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而且政府公共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

源去填补。

据BBC驻联合国记者2003年9月20日报道,联合国官员对中国的教育状况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公共教育经费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且在教育问题上还“歧视贫困人口”,向他们收取无力承担的高额学费。中国人均教育开支之少,在全世界居倒数几位,低于印度、菲律宾、缅甸这些“穷国”,甚至连非洲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

2000年的《全球教育报告》显示,1996年,世界上小学生享受的政府教育投资与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平均值为13%。全世界127个国家中只有十个国家低于这个数字,我国是其中之一,我国的这个比例为6%。

作为一个喊出“教育兴邦”口号的国家,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这种现状,无论如何是有点说不过去的。中国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让人忧心如焚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普九工作困难重重,贫困地区学生流失,拖欠教师工资,大学生无力交纳学费,归结到一点,其实都是一个字:钱。

我们口口声声也喊着“我们实施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新闻媒体大肆宣传普九的“辉煌成果”,让许多人为之陶醉。但中国青年报2004年6月14日报道: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6省14县调查显示农村初二学生辍学率超过40%!一则新闻报道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谎言;一则新闻报道,也撕去了普九的最后一道遮羞布!

吉林省东丰县一位当过6年班主任的老师,以本校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初一入学人数有110人左右,到了初二上学期,还能有100人,而初二结束时,就剩60人左右了;中考前,只剩30人。据他了解,农村偏远一点的学校,辍学率得有50%;离城近的,怎么也有20%~30%;平均下来有40%。

朱镕基前总理前几年在安徽考察时,了解到那么多的农村孩子因为需要交纳的费用太高而上不起学时,非常着急,就提到朝鲜:“我们以前去朝访问时候了解到:朝鲜做到了全民教育由小学到大学全部免费,他们的经济情况比我们差得多。我国已迈入小康,为

什么不能实施九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呢?我国初中以下中小学生将近2个亿,以人均每年学杂费500元计,一年1000亿就够了,只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10万亿的1% ;而我们的教育经费总额从未达到过3% ,

世界平均水平早已超过5%.……这是真正的百年大计、万年大计!”

有人说,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缺钱呢!但是早在1993年记者就报道了国内公款吃喝达到历史最高

水平:一年1000亿元人民币啊!如今,再加上卡拉OK、桑拿、按摩,这个数字早不知又创什么新纪录了。所以,要说国家穷,财政没钱办教育,恐怕政府官员自己都不信,因为他们最清楚钱花到哪里去了。再看看比我们还穷的古巴和朝鲜,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实行9年义务免费教育,现在人家都已实行12年义务免费教育了。而我们这里却是学费每年都在上涨!

2001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国民素质由1998年的第24位下滑至第29位,科学技术由第13位下滑至28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下滑至31位。分析者指出,这与我国教育欠账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前社会上各种刑事犯罪率不断上升,表面是一些个人或为生活所迫、或因私欲膨胀。实质上这是教育在国民素质上的失败,是忽视“孩子这一最重要资源”的后果!

对比韩国,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发展上我们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在中国的发展中,什么问题最刻不容缓?不是三峡,不是西部开发,不是磁悬浮,而是教育。选择向教育事业多投入,选择的是长远的公共利益,其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对一届政府来说,可能得不到实际利益;而选择建大楼、修公路,却是一届政府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一条高速路可能当年见效,马上给当地GNP加上几个百分点,教育则是百年树人,收效远远慢于工程项目。所以,有的地方一直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认为经济发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因此,要“把钱花到刀刃上”,花到一个又一个巨型工程上,就是舍不得把GDP中的教育投资比重提高一点点。在新一任政府上任前,有的地方甚至把经济增长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标准,教育发展与官员升迁关系甚少,由此进一步导致地方政府在教育问题上的不作为。因为急功近利,我们在发展中已

经犯了种种错误。

二、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还是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教育发展观之对比

中国长期以来走的是一条精英主义的路线,由此造成了教育领域一系列不平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实行重点学校制度,导致学生得不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过大,农村教育严重落后,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经费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大批儿童失学。

中国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投入到了能立刻见到效益的高等教育之中,基础教育投资的匮乏由此更加雪上加霜。中央财政承担的初、中、高等教育经费之比,中国为1∶2.65∶38.7。而印度为1∶1.59∶8.88。中国的高等教育投资占比是全世界最高的。从1995年到2000年,是我国教育投资增长比较快的时期,这期间,我国普通高校通过各渠道的收入总和的增长幅度达239%,高中达156%,而小学和初中为70%,其中农村的初中和小学为50%,差距十分明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