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二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

状态

2、 分析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至于其结构和参数

有关,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

4、 了解掌握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状态、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

5、 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构成各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计算传递函数,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2、 用Matlab 和simulink 仿真,分析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得出性能指标。

3、 搭建典型二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

%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的影响;

4、 搭建典型三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

%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三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的影响;

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做比较。

三、实验步骤

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现原理 将二阶系统:

ωωξω22)(22

n

n s G s s n

++=

可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

ωωξω)()

()()(2C C C C s C C 2

22

6215423

2

15423

2154215426316

320

n

n s s s s s G s s s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R R R R R R R R R U U n i ++=

++=++== 2、 研究特征参量ξ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将二阶系统固有频率5.12n =ω保持不变,测试阻尼系数ξ不同时系统的特性,搭建模拟电路,改变电阻R6可改变ξ的值

当R6=5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8 当R6=1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4 当R6=2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2

(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

当12.5n =ω,0.8=ξ时: clear

g=tf(12.5^2,[1 25*0.8 1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56.3 ------------------- s^2 + 200 s + 156.3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A m p l i t u d e

0.2

0.4

0.6

0.8

1

1.2

1.4

超调量:%σ=2%; 峰值时间:tp=0.409s 调节时间:ts=0.271s

当0.4=ξ时

g=tf(12.5^2,[1 25*0.4 1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56.3 ------------------ s^2 + 10 s + 156.3

Step Response

Time (sec)

超调量:%σ=25%; 峰值时间:tp=0.254s 调节时间:ts=0.608s 当0.2=ξ时

g=tf(12.5^2,[1 25*0.2 1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56.3 ----------------- s^2 + 5 s + 156.3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超调量:%σ=52%; 峰值时间:tp=0.245s 调节时间:ts=1.1s

(2)在自控原理实验箱中搭建对应的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输入阶跃信号,观测不同特征参量ξ下输出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出现超调量超调量:%σ=52%、峰值时间tp 及调节时间ts

3、研究特征参量ωn 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将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0.4保持不变,测试固有频率ωn 不同时系统的特征,搭建模拟电路,理论计算结果如下:

当R5=256K 、R6=200K 时,则该二阶系统固有频率ωn =6.25 当R5=64K 、R6=100K 时,则该二阶系统固有频率ωn =12.5 当R5=16K 、R6=50K 时,则该二阶系统固有频率ωn =25

(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 当 6.25n =ω时

g=tf(6.25^2,[1 12.5*0.4 6.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39.06 ----------------- s^2 + 5 s + 39.06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超调量:%σ=25%; 峰值时间:tp=0.509s 调节时间:ts=1.22s 当12.5n =ω时,

g=tf(12.5^2,[1 25*0.4 1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56.3 ------------------ s^2 + 10 s + 156.3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超调量:%σ=25%; 峰值时间:tp=0.254s 调节时间:ts=0.608s

25n =ω

g=tf(25^2,[1 50*0.4 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625 ---------------- s^2 + 20 s + 625

Step Response

Time (sec)

超调量:%σ=25%; 峰值时间:tp=0.128s 调节时间:ts=0.304s

(2)在自控原理实验箱中搭建对应的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输入阶跃信号,观测不同特征参量ωn 下输出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及调节时间ts

4、研究典型三阶系统的响应曲线与稳定性 R7=10K ,开环增益K=50,三阶系统不稳定 R7=125/3K ,开环增益K=12,三阶系统临界稳定 R7=100K ,开环增益K=5,三阶系统稳定

(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三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其稳定性 R7=10K ,开环增益K=50 g=tf(50,[0.05 0.6 1 50])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50 --------------------------- 0.05 s^3 + 0.6 s^2 + s + 50

-1.5

-1-0.500.511.522.536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R7=125/3K ,开环增益K=12 g=tf(12,[0.05 0.6 1 1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2 --------------------------- 0.05 s^3 + 0.6 s^2 + s + 12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0.20.40.60.811.21.41.61.82

R7=100K ,开环增益K=5

g=tf(5,[0.05 0.6 1 5]),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5 ------------------------- 0.05 s^3 + 0.6 s^2 + s + 5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A m p l i t u d e

0.2

0.40.60.81

1.21.41.6

(2)创建simulink 仿真模型,分别取阶跃输入函数、斜坡输入函数,验证三阶系统稳定性能

阶跃信号输入下:

R7=10K ,开环增益K=50

仿真系统框图:

系统仿真框图:

R7=100K,开环增益K=5 系统仿真框图:

斜坡信号输入下:

R7=10K,开环增益K=50 系统仿真框图:

响应曲线:

R7=125/3K,开环增益K=12 系统仿真框图:

R7=100K,开环增益K=5 系统仿真框图:

(3)在自控原理实验箱中搭建对应的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输入阶跃信号,观测不同参数下输出阶跃响应曲线,观测三界系统处于不稳定、临界稳定和稳定的三种状态时的波形并记录,求出稳定时出现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及调节时间ts

四、实验结果

1、讨论系统特征参量(ξω,n )变化时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1)在n ω一定的条件下,随着ξ减小,超调量%σ增大;峰值时间tp 减小,调节时间ts 增加,震荡增强

(2)在ξ一定的条件下,随着n ω增加,超调量%σ不变;峰值时间tp 减小,调节时间ts 减小

2、根据二阶系统电路图中的参数利用软件计算下表的理论值,并与实测值比较

3根据三阶系统系统电路图中的参数利用软件计算下表的理论值,并与实测值比较

材料动态特性实验(南京理工大学)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研究型课程考试答卷 课程名称:材料动态特性实验 考试形式:□专题研究报告□论文√大作业□综合考试学生姓名:学号: 评阅人: 时间:年月日

材料动态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霍普金森杆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会用霍普金森杆测试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二.实验原理: 分离式Hopkinson 压杆的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装置中有两段分离的弹性杆,分别为输入杆和输出杆,短试样夹在两杆之间。当压气枪发射一撞击杆(子弹),以一定速度撞击输入杆时,将产生一入射弹性应力脉冲,随着入射波传播通过试样,试样发生高速塑性变形,并相应地在输出杆中传播一透射弹性波,而在输入杆中则反射一反射弹性波。透射波由吸收杆捕获,并最后由阻尼器吸收。 图1.1 现在的Kolsky 杆装置示意图 根据压杆上电阻应变片所测得的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以及一维应力波理论可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 试样的平均应变率为: )00t r i l c εεεε--=( (1-1) 试样中的平均应变: dt l c t r i s ?--= )(00εεεε (1-2)

试样中的平均应力: )(20t r i A AE εεεσ++= (1-3) 式中t r i εεε,,分别表示测试记录的入射、反射和透射波,C 0 是弹性纵波波速,C=5189m/s,L 0为试样的初始长度,E 为压杆的弹性模量,A/A 0为压杆与试样的 截面比。 由应力均匀化条件可知: r i t εεε+= (1-4) 将公式(l 一4)代入(1一l)!(l 一2)!(l 一3)式可得 t s E A A εσ0= (1-5) ?-=dt l c r s εε002 (1-6) 一般采用公式(l 一5)、(1一6)来计算材料的动态应力一应变行为。 该试验技术作了如下几个假定: (1)一维假定 弹性波(尤其是对短波而言)在细长杆中传播时,由于横向惯性效应,波会发生弥散,即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有关。Pochhammer 最早研究过波在无限长杆内的色散效应,但当入射波的波长(可由子弹的长度来控制,即波长为子弹长度的2倍)比输入杆的直径大很多时,即满足必/兄<<1时,杆的横向振动效应,除波头外,可作为高阶小量忽略不计。子弹和输入杆都假定处于一维应力状态,可直接利用一维应力波理论进行计算。 (2)均匀化假定 压缩脉冲通过试样时,在试样内发生了多次波的反射。由于压缩脉冲的持续作用时间比短试样中波的传播时间要长得多,使得试样中的应力很快趋向均匀化,因此可以忽略试样内部波的传播效应。 (3)不计导杆与试样端部的摩擦效应 由于试样和导杆加工时表面的不光滑,以及导杆横向变形的不均匀,在试样与输入杆的接触面会产生摩擦,这使得试样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给试验数据的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仿真实验报告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仿真实验 班级:7391 学号:2009301828 姓名:张志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一阶测量装置和二阶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的理解; 2、加深理解时间常数变化对一阶系统动态特性影响; 3、加深理解频率比和阻尼比变化对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影响; 4、使学生了解允许的测量误差与最优阻尼比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 一阶测量装置动态特性 一阶测量装置是它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可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一阶测量装置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式中:S S 为测量装置的静态灵敏度;τ为测量装置的时间常数。 一阶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可知,在规定S S =1的条件下,A (ω)就是测量装置的动态灵敏度。 当给定一个一阶测量装置,若时间常数τ确定,如果规定一个允许的幅值误差ε,则允许测量的信号最高频率ωH 也相应地确定。 为了恰当的选择一阶测量装置,必须首先对被测信号的幅值变化范围和频率成分有个初步了解。有根据地选择测量装置的时间常数τ,以保证A (ω)≥1-ε 能够满足。 2、二阶测量装置动态特性 二阶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如下: 幅频特性202220)/(4))/(1(/1)(ωωξωωω--=A 相频特性2200))/(1/()/(2()(ωωωωξφ--=arctg w Α(ω)是ξ和ω/0ω的函数,即具有不同的阻尼比ξ的测试装置当输入信??????ωτ+ωτ-ωτ+=ωτ+=ω22s s )(1j ) (11S j 11S )j (H ()()2 11 A ωτ+=ω()ωτ -=ωφarctan

号频率相同时,应具有不同的幅值响应,反之,当不同的频率的简谐信号送入同一测试装置时它们的幅值响应也不相同,同理具有不同的阻尼比ξ的测试装置当输入信号频率相同时,应有不同的相位差。 (1).当ω=0时,Α(ω)=1;(2).当ω→∞,A (ω)=0;(3).当ξ≥0.707时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加大,Α(ω)单调的下降, ξ<0.707时Α(ω)的特性曲线上出现峰值点;(4)如果ξ=0,))/(1/(1))/(1(/1)(202 20ωωωωω-=-=A ,显然,其峰值点出现在ω=0ω处。其值为“∞”,当ξ从0向0.707变化过程中随着的加大其峰值点逐渐左移,并不断减小。 对以上二阶环节的幅频特性的结论论证如下: (1).当ω=0时A(ω)=1 (2).当ω→∞时,A(ω)=0 (3).要想得到A(ω)的峰值就要使202220)/(4))/(1(/1)(A ωωξ-ωω-=ω 中的202220)/(4))/(1(ωωξωω--取最小值。 令:t=20)/(ωω t t t f 224)1()(ξ+-= 对其求导可得t=1-22ξ时,f(t)取最小值.由于t=20)/(ωω≥0,所以1-22ξ≥0, 2ξ必须小于1/2时,f(t)才有最小值,即ξ>2/2时,A(ω)不出现峰值点;当ξ<2/2时4244)(ξξ-=t f ,f(t)对ξ求导得)21(82ξξ-,可以看出f(t): ξ属于[0, 2/2]时单调递增,于是得A(ω)的峰值点A 为4244/1)(/1ξξ-=t f ; 在ξ属于[0,2/2]递减。 (4).当ξ=0时 A=∞,t=20)/(ωω,ω/0ω=1,即ξ=0时A(ω)的峰值为∞,且必出现在ω/0ω=1时,当ξ=2/2时,t=0→ω=0,A(ω)=1. 还可以看出,在ξ属于[0,2/2]增大时t=1-22ξ就减小,即f(t)的峰值左平移。 (二)阻尼比的优化 在测量系统中,无论是一阶还是二阶系统的幅频特性都不能满足将信号中的所有频率都成比例的放大。于是希望测量装置的幅频特性在一段尽可能宽的范围内最接近于1。根据给定的测量误差,来选择最优的阻尼比。

测试系统静态特性校准实验报告

实验一测试系统静态特性校准 一.实验目的 1.1 掌握压力传感器的原理 1.2掌握压力测量系统的组成 1.3掌握压力传感器静态校准实验和静态校准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设备 本实验系统由活塞式压力计,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5位半数字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和采样电阻组成。图1-1实验系统方框图如下: 实验设备型号及精度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中,活塞式压力计作为基准器,为压力传感器提供标准压力0~0.6%Mpa信号调理器为压力传感器提供恒电源,将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电流信号。信号处理器输出为二线制,4~20mA信号电源在250 采样电阻上转换为1~5V电压信号,由5位半数字电压表读出。

四.实验操作 4.1操作步骤 (1)用调整螺钉和水平仪将活塞压力计调至水平。 (2)核对砝码重量及个数,注意轻拿轻放。 (3)将活塞压力计的油杯针阀打开,逆时针转动手轮向手摇泵内抽油,抽满后,将油杯针阀关闭。严禁未开油杯针阀时,用手轮抽油,以防破坏传感器。 (4)加载砝码至满量程,转动手轮使测量杆标记对齐,再卸压。反复1-2次,以消除压力传感器内部的迟滞。 (5)卸压后,重复(3)并在油杯关闭前记录传感器的零点输出电压,记为正行程零点。 (6)按0.05Mpa的间隔,逐级给传感器加载至满量程,每加载一次,转动手轮使测量杆上的标记对齐,在电压表上读出每次加载的电压值。 (7)加压至满量程后,用手指轻轻按一下砝码中心点,施加一小扰动,稍后记录该电压值,记为反行程的满量程值。此后逐级卸载,并在电压表读出相应的电压值。 (8)卸载完毕,将油杯针阀打开,记录反行程零点,一次循环测量结束。 (9)稍停1~2分钟,开始第二次循环,从(5)开始操作,共进行5次循环。 4.2 注意事项 保持砝码干燥,轻拿轻放,防止摔碰。 轻旋手轮和针阀,防止用力过猛。 正、反行程中,要求保证压力的单调性,如遇压力不足或压力超值,应重新进行循环。 当活塞压力计测量系统的活塞升起是,请注意杆的标记线与两侧固定支架上的标记对齐,同时,用手轻轻旋动托盘,以保持约30转/分的旋转速度,用此消除静摩擦,此后方可进行读数。 严禁未开油杯针阀时,用手轮抽油,以防破坏传感器;或在电压表输出值不变的情况下,严禁连续转动手轮数圈。 五.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二阶控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2. 定量分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的 性质。 4. 了解和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 法。 二、 实验内容 1. 分析典型二阶系统()G s 的ξ和n ω变化时,对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影响。 2.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若要求系统具有性能: %20%,1,p p t s σσ=== 试确定系统参数K 和τ,并计算单位阶跃响应的特征量d t ,r t 和s t 。 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3.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图中,输入信号()r t t θ=,放大器增益A K 分别取,200和1500。试分别写出系统的误差响应表达式,并估算其性能指标。

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三、 实验原理 任何一个给定的线性控制系统,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环节的组合。将每个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按系统的方块图连接起来,就得到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通常,二阶控制系统2 22 ()2n n n G s s ωξωω=++可以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其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所示。 图 二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原理图 图中:()(),()()r c u t r t u t c t ==-。 比例常数(增益系数)2 1 R K R = ,惯性时间常数131T R C =,积分时间常数242T R C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12 221112 ()1()(1)c r K U s TT K K U s T s T s K s s T TT == ++++ (0.1)

测试系统的特性

第4章测试系统的特性 一般测试系统由传感器、中间变换装置和显示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测试过程中传感器将反映被测对象特性的物理量(如压力、加速度、温度等)检出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中间变换装置;中间变换装置对电信号用硬件电路进行处理或经A/D变成数字量,再将结果以电信号或数字信号的方式传输给显示记录装置;最后由显示记录装置将测量结果显示出来,提供给观察者或其它自动控制装置。测试系统见图4-1所示。 根据测试任务复杂程度的不同,测试系统中每个环节又可由多个模块组成。例如,图4-2所示的机床轴承故障监测系统中的中间变换装置就由带通滤波器、A/D变换器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分析软件三部分组成。测试系统中传感器为振动加速度计,它将机床轴承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带通滤波器用于滤除传感器测量信号中的高、低频干扰信号和对信号进行放大,A/D变换器用于对放大后的测量信号进行采样,将其转换为数字量;FFT分析软件则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出信号的频谱;最后由计算机显示器对频谱进行显示。 要实现测试,一个测试系统必须可靠、不失真。因此,本章将讨论测试系统及其输入、输出的关系,以及测试系统不失真的条件。 图4-1 测试系统简图 图4-2 轴承振动信号的测试系统

4.1 线性系统及其基本性质 机械测试的实质是研究被测机械的信号)(t x (激励)、测试系统的特性)(t h 和测试结果)(t y (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4-3表示。 )(t x )(t y )(t h 图4-3 测试系统与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如果输入)(t x 和输出)(t y 可测,则可以推断测试系统的特性)(t h ; (2)如果测试系统特性)(t h 已知,输出)(t y 可测,则可以推导出相应的输入)(t x ; (3)如果输入)(t x 和系统特性)(t h 已知,则可以推断或估计系统的输出)(t y 。 这里所说的测试系统,广义上是指从设备的某一激励输入(输入环节)到检测输出量的那个环节(输出环节)之间的整个系统,一般包括被测设备和测量装置两部分。所以只有首先确知测量装置的特性,才能从测量结果中正确评价被测设备的特性或运行状态。 理想的测试装置应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并且最好为线性关系。由于在静态测量中校正和补偿技术易于实现,这种线性关系不是必须的(但是希望的);而在动态测量中,测试装置则应力求是线性系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目前对线性系统的数学处理和分析方法比较完善;二是动态测量中的非线性校正比较困难。但对许多实际的机械信号测试装置而言,不可能在很大的工作范围内全部保持线性,只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和误差允许范围内当作线性系统来处理。 线性系统输入)(t x 和输出)(t y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4-1)来描述 )()(...)()()()(...)()(0111101111t x b dt t dx b dt t x d b dt t x d b t y a dt t dy a dt t y d a dt t y d a m m m m m m n n n n n n ++++=++++------ (4-1) 当n a ,1-n a ,…,0a 和m b ,1-m b ,…,0b 均为常数时,式(4-1)描述的就是线性系统,也称为时不变线性系统,它有以下主要基本性质: (1)叠加性 若 )()(11t y t x →,)()(22t y t x →,则有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 班级:光伏2班 姓名:王永强 学号:1200309067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中的tf2zp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 函数为 0.2( 2.5) () (0.5)(0.7)(3) s G s s s s s + = +++,用MATLAB编写 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z=-2.5 p=[0,-0.5,-0.7,-3] k=1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dc=Gctf.den dens=ploy2str(dc{1},'s') 运行结果如下: Gctf = s + 2.5 --------------------------------------- s^4 + 4.2 s^3 + 3.95 s^2 + 2.05 s + 2.5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dens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实验 典型环节的动态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动态特性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相应曲线,熟悉它们的动态特性。 2.了解各典型环节中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比例环节 G(S)= K 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值分别为K1= 33 ; K2= 34 ; K3= 35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2.积分环节

G(S)= S T i 1 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值分别为T i1= 33 ; T i2= 33 ; T i3= 35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3.一阶惯性环节 G(S)= S T K c 1 令K不变(取K= 33 ),改变T c取值:T c1= 12 ;T c2= 14 ;T c3= 16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4. 实际微分环节 G(S)= S T S T K D D D 1 令K D 不变(取K D = 33 ),改变T D 取值:T D 1= 10 ;T D 2= 12 ;T D 3= 14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5.纯迟延环节 G(S)= S eτ- 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值分别为τ1= 2 ;τ2= 5 ;τ3= 8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6. 典型二阶环节 G(S)= 2 2 2n n n S S K ωξωω++ 令K 不变(取K = 33 ) ① 令ωn = 1 ,ξ取不同值:ξ1=0;ξ2= 0.2 ,ξ3= 0.4 (0<ξ<1);ξ4=1;ξ5= 3 (ξ≥1);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②令ξ=0,ωn 取不同值:ωn 1= 1 ;ωn 2= 2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实验八典型非线性环节静态特性检验

实验八典型非线性环节静态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典型非线性环节的原理; 2.分析典型非线性环节的模拟电路,观测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内容 1.分析继电特性的模拟电路,观测其输出特性曲线; 2.分析饱和特性的模拟电路,观测其输出特性曲线; 3.分析死区特性的模拟电路,观测其输出特性曲线; 4.分析间隙特性的模拟电路,观测其输出特性曲线。 三.实验步骤 在实验中观测实验结果时,可选用普通示波器,也可选用本实验台上的虚拟示波器。 如果选用虚拟示波器,只要运行ACES程序,选择菜单列表中的相应实验项目,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台上的虚拟示波器CH1、CH2两通道观察被测波形。具体用法参见用户手册中的示波器部分。 1.继电特性 实验中所用到的功能区域: 可调电压输出、虚拟示波器、实验电路A3、实验电路A6。 继电特性的模拟电路如图1-8-1所示

图1-8-1继电特性模拟电路 (1)设置可调电压输出: 将可调电压输出区的“-10V~+10V”端子与实验电路A3的“IN33”端子相连接,调节可调电压输出区的旋钮即可改变输入电压值的大小。 (2)搭建继电特性的模拟电路: A.将实验电路A3的“OUT3”端子与实验电路A6的“IN62”端子相连接; B.按照图1-8-1选择拨动开关: 图中:R1可调、R2=100K、R3=200K、R4=10K、R5=10K、R6=10K、 D1、D2为4.7V稳压管 将A3的S7、S10,A6的S5、S11拨至开的位置。 (3)连接虚拟示波器: 将实验电路A3的“OUT3”与示波器通道CH1相连接,A6的“OUT6” 与示波器通道CH2相连接,将示波器的显示格式改为“XY”型,显示时间改为 “5秒”。 (4)调节可调电压输出区的旋钮,记录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现的继电特性曲线。2.饱和特性

控制实验报告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控制实验报告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 析

实验报告2 报告名称: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研究典型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观测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2、观测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及分析 1、典型二阶系统 结构图以及电路连接图如下所示:

对电路连接图分析可以得到相关参数的表达式: ;;; 根据所连接的电路图的元件参数可以得到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 因此,调整R x的阻值,能够调节闭环传递函数中的阻尼系数,调节系统性能。 当时,为过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响应不超调,响应速度慢,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 当时,为临界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响应恰好不超调,在不发生超调的情况下有最快的响应速度,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对比上下两张图片,可以发现系统最后的稳态误差都比较明显,应该与实验仪器的精密度有关。同时我们还观察了这个系统对斜坡输入的响应,其特点是输出曲线转折处之后有轻微的上凸的部分,最后输出十分接近输入。

当时,为欠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超调,响应速度很快,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 2、典型三阶系统 结构图以及电路连接图如下所示:

根据所连接的电路图可以知道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R x的单位为kΩ。系统特征方程为,根据劳斯判据可以知道:系统稳定的条件为012,调节R x可以调节K,从而调节系统的性能。具体实验图像如下: 四、软件仿真 1、典型2阶系统 取,程序为:G=tf(50,[1,50*sqrt(2),50]); step(G) 调节时间为5s左右。 取,程序为:G=tf(50,[1,10*sqrt(2),50]); step(G) 调节时间为0.6s左右。 取,程序为:G=tf(50,[1,2*sqrt(2),50]); step(G)

实验二 PIN光电二极管的静态特性

PIN光电二极管的静态特性 实验目的 1.了解PIN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2.能根据测试数据分析PIN管的基本静态特性; 3.掌握PIN静态特性测试方法; 4.掌握测试仪表中光源的基本参数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5.掌握测P-N结正负极的方法。 实验要求 1、测量光电二极管PN结的极性; 2、测量光电二极管的击穿电压和暗电流; 3、测量光电二极管的响应度; 4、测量光电二极管的光谱响应特性。 实验仪器 1、PIN光电二极管一只 2、光功率计一只 3、PIN光电二极管静态测试实验箱一台 4、光衰减器一台 5、光纤跳线三根 6、万用表一只 实验原理 1、PIN光电二级管的工作原理 PIN光电二极管是在P-N结之间加了一个本征层I层,I层是一个接近本征的、掺杂很 低的N区。在这种结构中,零电场的和区非常薄,而低掺杂的I区很厚,耗尽区几乎占据了整个PN结,从而使光子在零电场区被吸收的可能性很小,而在耗尽区里被充分吸收,故PIN光电二极管又称耗尽层光电二极管,这是它比一般光电二极管的优越之处。为抑制噪声,PIN光电二极管加反向电压(电源正极接二极管N区),则外加电场和内部电场区内的电场方向相同。当有光照射二极管时,并且外加光子能量大于禁带宽度Eg,那么价带上的电子就会吸收光子能量跃迁到导带上,从而形成电子—空穴对,在耗尽区即在本征层内的电子空穴对,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向N区漂移,空穴向P区漂移,从而形成光生电流。光功率变化时,光生电流也随之线性变化,从而光信号变成了电信号。 2、响应度实验原理

响应度表征了光电二极管的能量转换效率,它是器件在外部电路中呈现的宏观灵敏特性。它定义为在给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光电二极管的输出平均电流与入射的光功率平均值之比。其单位为A/W或uA/uW,其表达式为: R=I/P 其中I为光电流的平均值,P为入射光功率的平均值。一般PIN的响应度在0.3~0.7uA/uW 范围内。 3、暗电流的测量实验原理 无光照射时,PIN作为一种PN结器件,在反向偏压下也有反向电流流过,称此电流为PIN的暗电流。暗电流主要是PN结内热效应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形成的。暗电流非常小,在nA数量级。 实验步骤 一、PIN光电二极管PN结极性测量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万用表的使用和光电二极管P-N结的测量方法。 万用表测电阻此时万用表相当于电源,黑表头为电源正级,红表头为负级。 光电二极管工作在反向电压下,耗尽区加宽,从而使其电阻变大,所以光电二极管在反向偏压下的电阻要比在正向电压下的电阻大的多。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测量光电二极管的正负级。方法如下: 1、将万用表打到电阻档; 2、接到二极管两个管脚上,如果所得电阻值很大,则黑表头一端接的是二极管的N区,红表头接的是二极管的P区,如果所测电阻值相对很小,则黑表头接P区,红表头接N区。 二、PIN光电二极管暗电流的测量 本实验中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在无光照的情况下,将一个1uF的电容接在PIN管两端,由于暗电流的存在,电容的两端将被充电,其中充电量Q=It=CV,C为电容,V为电容两端的电压,t为充电时间。所以可得PIN管的暗电流即为:I=CV/t。 1.切换开关打到暗电流档。 2.将“放电、测试”开关打到“测试”档位。 3.此时记录时间三分钟,三分钟后将切换开关打到光电流档。(将切换开关打到光电流档的目的是防止测量时手接触到表笔的前端,从而手上所带静电将PIN管击穿) 4.将数字万压表打到电压mV档,将指针分别接到机箱上的红、黑两个接线柱,记录此时的电压表读数。 注意:此时电压表读数逐渐变小,因为有放电现象存在,所以要记录最初的电压表读数。5.利用公式I=CV/t,可求得暗电流值。其中,C=1uF,V为万用电表读数,t=180s 6.将“放电、测试”开关打到“放电”档位,放电三分钟。 7.调整反向偏压值,分别测量不同反相偏压下的暗电流读数。

简支梁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综合测试方法分析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二、设计任务 (1) 三、所需器材 (1) 四、动态特性测量 (1)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1) 2.测量并验证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3.系统强迫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的测量 (6) 4.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及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量 (6) 5.主动隔振的测量 (9) 6.被动隔振的测量 (13) 7.复式动力吸振器吸振实验 (18) 五、心得体会 (21) 六、参考文献 (21)

一、设计题目 简支梁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综合测试方法。 二、设计任务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2.测量并验证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系统强迫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的测量。 4.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及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量。 5.主动隔振的测量。 6.被动隔振的测量。 7.复式动力吸振器吸振实验。 三、所需器材 振动实验台、激振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扫描信号源、动态分析仪、力锤、质量块、可调速电机、空气阻尼器、复式吸振器。 四、动态特性测量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1)实验装置框图:见(图1-1) (2)实验原理: 对于振动系统测定其固有频率,常用简谐力激振,引起系统共振,从而找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高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振动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一频率下,任一振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械振动系统的某阶固有

频率。 (图1-1实验装置图) (3)实验方法: ①安装仪器 把接触式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调节激振器高度,让接触头对简支梁产生一定的预压力,使激振杆上的红线与激振器端面平齐为宜,把激振器的信号输入端用连接线接到DH1301扫频信号源的输出接口上。把加速度传感器粘贴在简支梁上,输出信号接到数采分析仪的振动测试通道。 ②开机 打开仪器电源,进入DAS2003数采分析软件,设置采样率,连续采集,输入传感器灵敏度、设置量程范围,在打开的窗口内选择接入信号的测量通道。清零后开始采集数据。 ③测量 打开DH1301扫频信号源的电源开关,调节输出电压,注意不要过载,手动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从0开始调节,当简支梁产生振动,且振动量最大时(共振),保持该频率一段时间,记录下此时信号源显示的频率,即为简支梁振动固有频率。继续增大频率可得到高阶振动频率。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一般分为两类: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这是因为被测参量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测参量基本不变或变化很缓慢的情况,即所谓“准静态量”。此时,可用检测系统的一系列静态参数(静态特性)来对这类“准静态量”的测量结果进行表示、分析和处理。另一种是被测参量变化很快的情况,它必然要求检测系统的响应更为迅速,此时,应用检测系统的一系列动态参数(动态特性)来对这类“动态量”测量结果进行表示、分析和处理。 研究和分析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用途。 第一,通过检测系统的已知基本特性,由测量结果推知被测参量的准确值;这也是检测系统对被测参量进行通常的测量过程。 第二,对多环节构成的较复杂的检测系统进行测量结果及(综合)不确定度的分析,即根据该检测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已知基本特性,按照已知输入信号的流向,逐级推断和分析各环节输出信号及其不确定度。 第三,根据测量得到的(输出)结果和已知输入信号,推断和分析出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主要用于该检测系统

的设计、研制和改进、优化,以及对无法获得更好性能的同类检测系统和未完全达到所需测量精度的重要检测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通常把被测参量作为检测系统的输入(亦称为激励)信号,而把检测系统的输出信号称为响应。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整个检测系统看成一个信息通道来进行分析。理想的信息通道应能不失真地传输各种激励信号。通过对检测系统在各种激励信号下的响应的分析,可以推断、评价该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与主要技术指标。 一般情况下,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是相互关联的,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也会影响到动态条件下的测量。但为叙述方便和使问题简化,便于分析讨论,通常把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分开讨论,把造成动态误差的非线性因素作为静态特性处理,而在列运动方程时,忽略非线性因素,简化为线性微分方程。这样可使许多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工程测量问题大大简化,虽然会因此而增加一定的误差,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此项误差与测量结果中含有的其他误差相比都是可以忽略的。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系统的特性可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其中动态特性是指检测系统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输入输出关系。一般地,在所考虑的测量范围内,测试系统都可以认为是线性系统,因此就可以用一定常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来描述测试系统以及和输入x (t)、输出y (t)之间的关系。 1) 微分方程:根据相应的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基尔霍夫电 路定律等),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表示系统的输入x 与输出y 关系的数字方程式。 a i 、 b i (i=0,1,…):系统结构特性参数,常数,系统的阶次由输出量最高微分阶次决定。 2)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建立其相应的“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就能描述测试装 置的固有动态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建立其相应的“频率响应函数”,以此来描述测试系统的特性。 定义系统传递函数H(S)为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即 式中S 为复变量,即ωαj s += 传递函数是一种对系统特性的解析描述。它包含了瞬态、稳态时间响应和频率响应的全部信息。传递函数有一下几个特点: (1)H(s)描述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而与输入量x (t)及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2)H(S)是对物理系统特性的一种数学描述,而与系统的具体物理结构无关。H(S)是通过对实际的物理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后,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后所得出的,所以同一传递函数可以表征具有相同传输特性的不同物理系统。 (3)H(S)中的分母取决于系统的结构,而分子则表示系统同外界之间的联系,如输入点的位置、输入方式、被测量以及测点布置情况等。分母中s 的幂次n 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如当n =1或n =2 时,分别称为一阶系统或二阶系统。 一般测试系统都是稳定系统,其分母中s 的幂次总是高于分子中s 的幂次(n>m)。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状态 )对系统动态2、分析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 ω, n 性能的影响; 3、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至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 4、了解掌握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状态、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 5、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构成各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计算传递函数,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2、用Matlab和simulink仿真,分析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得出性能指标。 3、搭建典型二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

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4、 搭建典型三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三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做比较。 三、实验步骤 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现原理 将二阶系统: ωωξω2 2)(22 n n s G s s n ++= 可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 ωωξω221)() ()()(2C C C C s C C 2 22 6215423 2 15423 2 2154215426316 320 n n s s s s s G s s s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R R R R R R R R R U U n i ++= ++=++== 2、 研究特征参量ξ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将二阶系统固有频率5 .12n =ω 保持不变,测试阻尼

发电机动态特性试验

近期我公司#1发电机测温元件对地电压异常升高(最高达380V左右),经联系电科院进行端部动态特性试验,现将具体实验过程介绍如下: 3.1试验目的:检验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振动特 性,发电机运行中是否避开了100HZ的共振频 率。一般发电机在设计制造时,端部绕组的结构 均避开了100HZ,但在运行时因线棒绝缘、绑绳、 垫块、支架等绝缘材料受电、热作用,绝缘和机 械性能逐渐降低,因振动磨损、绑扎紧固件之间 连接紧度也会改变,故端部振动特性也随之发生 变化,其端部固有频率呈下降趋势,逐渐接近 100HZ,导致端部绕组处于谐振状态,即使很小的激振力也会诱发较大的振动,导致端部绝缘磨损,发生发电机绕组短路、断线、断裂等事故。所以对于大型发电机进行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3.2试验方法:一般多采用一点激振多点响应法,在发电机励端、汽端、中部分别进行测量。即用力锤定点敲击定子绕组端部上的某点,向绕组端部提供一个瞬态冲击力,动态信号分析仪拾取端部绕组上各测点的振动响应值,再经模态分析软件分析处理,便得到定子绕组端部模态参数:频率、振型和阻尼等模态参数。具体方法为:将试验用仪器(AZ804-A、AZ308)接好线后,先在发电机励磁侧定子绕组端部任选一点,将带有数据线的加速度计用橡皮泥或其它粘性物体固定在定子绕组端部,注意固定时尽量靠近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以不下滑为宜。用另一带有数据线的橡皮锤在临近加速度计的发电机定子端部进行敲击,每个线棒敲击4次取平均值,之后按照顺序每隔一个线棒敲击4次,每个线棒敲击后取平均值,待沿发电机圆周敲击一遍后便得到每次敲击时的振动值和频率,取每次敲击时的峰值,由测试软件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二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状态 2、 分析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至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 4、 了解掌握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状态、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 5、 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构成各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计算传递函数,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2、 用Matlab 和simulink 仿真,分析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得出性能指标。 3、 搭建典型二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4、 搭建典型三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三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做比较。 三、实验步骤 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现原理 将二阶系统: ωωξω22)(22 n n s G s s n ++= 可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

环节ωωξω221)() ()()(2C C C C s C C 2 22 6215423 2 15423 2 2154215426316 320 n n s s s s s G s s s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R R R R R R R R R U U n i ++= ++=++== 2、 研究特征参量ξ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将二阶系统固有频率5.12n =ω保持不变,测试阻尼系数ξ不同时系统的特性,搭建模拟电路,改变电阻R6可改变ξ的值 当R6=5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8 当R6=1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4 当R6=2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2 (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 当12.5n =ω,0.8=ξ时: clear g=tf(12.5^2,[1 25*0.8 12.5^2]), step(g) Transfer function: 156.3 ------------------- s^2 + 200 s + 156.3

实验一基于MATLAB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实验一基于MATLAB 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学习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脉冲响应。 2、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脉冲响应曲线。 3、掌握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 4、掌握系统阶跃响应曲线与传递函数参数的对应关系。 二、实验设备 PC 机,MATLAB 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1、作以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0 10)(2++=s s s G 2、分别改变该系统的ζ和n ω,观察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 3、作该系统的脉冲响应曲线。 四、实验步骤1、二阶系统为 10)(++=s G (1)键人程序观察并纪录阶跃响应曲线 (2)健入 damp(den) 计算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并作记录。记录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C max (t p )、峰值时间t p 、过渡时间t s 并与理论值相比较。实际值 峰值C max (t p ) 峰值时间t p 过渡时间 t s %5±%2±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ζ=1,ζ=2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程序为: n0=10;d0=[1110];step(n0,d0) %原系统ζ=0.316/2 hold on %保持原曲线 n1=n0,d1=[16.3210];step(n1,d1) %ζ=1 n2=n0;d2=[112.6410];step(n2,d2)

%ζ=2 修改参数,写出程序分别实现1n ω=01n ω和2n ω=20n ω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10 0=n ω3、试作以下系统的脉冲响应曲线,分析结果 10)(++=s G 10 2102)(21+++=s s s s G ,有系统零点情况,即s=-5。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精品 实验题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系统模拟电路图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3-1 图3-1 系统模拟电路图R3=0~500K; C=1μf或C=0.1μf两种情况。 四、实验报告 1.根据所示模拟电路图,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G(S)= K=R3/100K,T=CuF/10 2.绘制EWB图和Simulink仿真图。

精品 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响应曲线。 4.计算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确定此时R3的值,并记录响应曲线。 系统响应曲线 实验曲线Matlab (或EWB)仿真 R3=100K = C=1UF 临界 稳定 (理论值 R3= 200K) C=1UF

精品 临界 稳定 (实测值 R3= 220K) C=1UF R3 =100K C= 0.1UF

精品 临界 稳定 (理论 值R3= 1100 K) C=0.1UF 临界稳定 (实测值 R3= 1110K ) C= 0.1UF

精品 实验和仿真结果 1.根据表格中所给数据分别进行实验箱、EWB或Simulink实验,并进行实验曲线对比,分析实验箱的实验曲线与仿真曲线差异的原因。 对比: 实验曲线中R3取实验值时更接近等幅振荡,而MATLAB仿真时R3取理论值更接近等幅振荡。 原因: MATLAB仿真没有误差,而实验时存在误差。 2.通过实验箱测定系统临界稳定增益,并与理论值及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1)当C=1uf,R3=2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 当C=1uf,R3=22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2,与理论值相近(2)当C=0.1uf,R3=11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 当C=0.1uf,R3=111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1,与理论值相近 四、实验总结与思考 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系统传递函数曲线出现截止失真。 解决方法:调节R3。 2.本次实验的不足与改进 遇到问题时,没有冷静分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只想到是实验箱线路的问题,而只是分模块连接电路。 改进: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是R3的取值出现了问题,并及时解决,后续问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3.本次实验的体会 遇到问题时应该冷静下来,全面地分析问题。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