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给水设计及总结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给水设计及总结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给水设计及总结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给水设计及总结

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调研报告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毕业实习报告 专业城市规划 年级班别11级(1)班 学号31110100xx 学生姓名祝思远 指导教师X X 2016年03月31日

摘要 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是广州市委、市政府贯彻实施“金融强市”战略,推进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和实施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广州国际金融城紧邻珠江新城和琶洲地区,是珠江沿线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国际金融城是华南的金融中心、区域监管中心、金融总部聚集区、金融市场服务平台集聚区、新兴市场交易中心、广州国际财富中心和后金融时代的专业型金融中心,是具有岭南特色的国际性区域金融中心,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广州国际金融城与珠江新城、琶洲地区共同组成世界级的中央活力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 本次起步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范围:西至科韵路,东至车陂路,南至珠江岸线,北至黄埔大道,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未包括珠江),进行广州国际金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首先,本文将叙述广州金融城现状情况,从现状环境、用地、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概况总结分析。 其次,本文将对上层次及相关规划作出解读分析。 再其次,本文将根据广州金融城片区的现状特点,找出基地特征相似的案例作分析研究。 最后,本文将简要提出总体定位及设计理念。 关键词:广州,金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目录 1现状分析 (03) 1.1概况 (03) 1.2土地利用现状 (03) 1.3道路交通现状 (04) 1.4公共设施现状 (04) 1.5现状总结 (05) 2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解读 (05) 2.1《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05) 2.2珠江新城规划解读 (05) 3案例分析 (06) 3.1《北京商务中心区东扩规划应征方案》 (06) 4总体定位及设计理念 (08) 4.1总体定位 (08) 4.2设计理念 (08)

高德置地广场项目分析及区位经济分析

高德置地广场项目分析及区位经济分析一.项目分析: 1.项目概况: (1)广州高德置地广场是高德置地集团开发的一个超大型商业地产项目,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一流的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及营运商。公司现正运营的商业项目面积达50万㎡,写字楼项目面积约32万平方米,整体开发的项目超过160 万㎡。 高德置地广场总建筑面积9 2万平方米,包括国际级的购物中心、超甲级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和国内顶级的酒店式公寓。 ◆珠江新城最大的综合性商业项目,全亚洲唯一的上百间复式店铺汇聚的商场。四通八达的交通和中央商务区的吸引力带来庞大的消费群。 ◆超五星级酒店由管理中东迪拜帆船酒店的朱美拉酒店管理公司负责设计、管理和营运。 ◆超甲级写字楼有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设施和最高速的电梯,还有独创的国际CE0会所,目前已有美国通用电气、瑞士迅达电梯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国内顶级的朱美拉公寓有最完备的生活、休闲设施和最舒适、尊贵的酒店式服务。 (2)该项目作为城市地标性的综合商业建筑群,规划有22万平米购物中心parkside,分春、夏、中、秋、冬五个主题空间;33万平米甲级写字楼,分A、B、C、D、E、F、H、I共八座塔楼;3.8万平米JUMEIRAH GUANGZHOU HOTEL;8万平米高德公寓;15.7万平米服务式公寓。 高德置地广场有春、夏、中、秋、冬、高德公寓六个项目,其中冬项目为在建项目。 ——春, 代表清新与潮流——夏,代表阳光与活力——秋,代表成熟与魅力——冬,代表浪漫与品味

2.项目位置 高德置地广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CBD新城市中轴线上,东起华夏路,西至兴国路,南临花城大道,横贯中央绿核广场和轻轨双塔站出口,在花城大道上横跨1公里。 项目东接地铁三号线、五号线交汇站珠江新城站,西靠地铁五号线猎德站,在高德置地广场一期设有大型公交站场,东西向交通动脉以花城大道贯穿,交通四通八达。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基础及地下室底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92)

施工安全监理周报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基础及地下室底板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二○○六年七月

目录 前言 (4) 第1章工程概况及工程难点 (5) §1.1工程概况 (5) §1.2工程地质情况 (5) §1.3工程难点与施工条件 (11) 1.3.1 工程难点、重点 (11) 1.3.2 施工条件 (12) 第2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13) §2.1临时供水、临时供电 (13) §2.2临时排水、排污 (13) §2.3围蔽结构 (14) §2.4施工通道布置 (14) 第3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16) §3.1总体施工区域划分和施工顺序 (16) §3.2管线、地铁保护及处理方案 (16) §3.3工程测量方案 (16) 3.3.1 施工测量要求 (16) 3.3.2 平面控制测量 (17) 3.3.3 高程控制测量 (18) 3.3.4 测量人员及仪器 (18) 3.3.5 测量质量的保证 (18) 3.3.6 测量资料的管理 (19) §3.4施工方案 (19) 3.4.1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 (19) 3.4.2 抗拔锚杆施工方案 (26) 3.4.3 地下室底板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31) 3.4.4 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35) 3.4.5 钢结构预埋件施工方案 (38) 3.4.6 爆破方案 (39) 第4章工程进度计划 (43)

§4.1综合进度计划 (43) §4.2施工资源配置计划 (46) 4.2.1 各种工种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46) 4.2.2 施工主要材料、半成品需用量计划及供应计划 (47) 4.2.3 施工机械的需用量计划及供应计划 (47) 4.2.4 资金使用计划 (48) §4.3确保施工进度的技术组织措施 (49) 4.3.1 工期目标及关键 (49) 4.3.2 总体工期保证措施 (49) 4.4 基本保证措施 (50) 4.4.1 施工方案的保证措施 (50) 4.4.2 机械设备的保证措施 (51) 4.4.3 物资保证措施 (51) 4.4.4 资金保证措施 (51) 4.4.5 劳动力的保证措施 (52) 4.4.6 加强计划管理 (52) §4.5分项分期保证措施 (52) 4.5.1 土方及挖孔桩工期保证措施 (52) 4.5.2 地下室结构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53) 第5章项目管理机构 (54) §5.1项目组织机构图 (54) §5.2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 (54) §5.3各部门及主要人员的职责 (55) §5.4主要管理人员简历 (59) 5.4.1 指挥长、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简历表 (59) 5.4.2 项目各专业技术负责人简历表 (59) 第6章质量生产目标及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 (60) §6.1目标计划 (60) §6.2保证体系 (60) §6.3保证措施 (62) 6.3.1 建立创全优管理制度 (62) 6.3.2 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63) 6.3.3 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6) 6.3.4 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保证措施 (72)

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筑形式构想

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筑形式构想 西区承接城市发展轴线脉络,布置一条128米宽的南北向林荫大道。沿林荫大道依次布置金融办公区、商业贸易区、办公文化娱乐区;沿广州大道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会议展览中心区、高层公寓区和外贸外事区;西区东部南北分别为猎德村、冼村及两村之间的商住区。东区以高尔夫球场公园为中心,南北两边各为高级住宅区和综合高层商住区;东北部为赛马场,保留无线电工厂、住宅区和谭村;东南角为污水处理厂。 “国际大都市”是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和金融的国际化,随着世界市场和国际货币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城市空间,使珠江新城成为区域性和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具备对全球经济的强大辐射力。按此意图把珠江新城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空间描绘出来,有效地组织建筑群体内部空间,同时考虑各方面的总体效益。 1、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的序列性: 城市街道主轴线以林荫大道上的空间起伏与空间序列结合半室内商业步行街的穿插交织为主题。利用空间尺度和几何形状上的变化构成大小、长短、高矮不等的不同性格、不同用途的空间序列。利用不同的广场,林荫路组成节奏和重点,防止出现旧时的那种一贯到底的笔直街道。 城市轴线:自燕岭公园经建设中的天河火车站,直通火车站南的80层中天广场大厦;经这建筑高峰之后,是较低矮开阔的天河体育中心;及至体育中心南侧的商业区,高度又升至30层以上的小高潮;随之又降至9层高的居住区,到达珠江新城规划区。 珠江新城建筑容积率北高南低,北面的黄埔大道与中央林荫道交叉口的两栋450米的超高层金融办公楼达到最高点,成为新城市景观轴线的建筑高峰,然后向南逐渐降低。规划区内一条128米宽的林荫大道作为广州新城市发展轴线的延伸,是黄埔大道与海心岛的主要交通走廊,地铁、车流、人流的主干。 主要干道两旁的建筑稍作后移或降低临街面的建筑高度,创造大大小小的行人广场,形成丰富的街道景观,使人们虽置身于高层密集区,而不会产生压抑感。林荫大道南端连接海心岛旅游公园,两座错层处理的弧形海景酒店,形成一个半圆的绿化广场,作为城市轴线的空间停顿。从两座建筑物之间,景观轴线继续沿水面延伸至对岸的赤岗塔。 林荫大道中央为80米宽的绿化带,绿化带下为地下商业步行街,步行街底层是地铁出口,并有大量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吸引大量的城市人流,将有效地使人流与车流进行空间分层,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分包水电费收取管理办法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分包水电费收取管理办法 审批: 审核: 编制: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部 2007年12月22日 报:项目执行总经理 送:综合办、部门经理(协调、商务、财务)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分包水电费收取管理办法 一、现场临电用电负荷分配(部分为用电单位申报数据) 目前工地现场安装有4台630KVA变压器,总容量为2520KVA。目前应急电源为一台250KW发电机。每个楼层总包设置有二级配电箱,用电单位负责二级配电箱至用电点的电源箱及电线的设置,其费用及管理由用电单位自行承担。供电局收取电费单价为0.8226元/度。 主塔楼(共计4544.8KW) 附楼及地下室(共计1992.5KW)

二、施工现场临时水供给 总水源位于工地东南角市政提供的DN150管道,主塔楼及附楼每层都有一个DN25管径接口。用水单位负责供水点至用水点的管线接驳,其费用及管理由分包单位自行承担。自来水公司收取水费单价为3.41元/吨。 三、分包水电费收取办法的确定 水电费收取存在挂表计量收取和按造价比例分摊两种方式,依据西塔工地实际情况确定钢构用电为挂表计量,其它专业分包为按照造价比例分摊。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3.1西塔工地为超高层,如果各专业分包单独安装电表,势必每一家都要单独安装竖向电缆,设置楼层二级配电箱,重复投入会造成极大浪费,特别是用电周期短,用电负荷大的专业分包。 3.2各专业分包单独安装电表,不便于总包统一管理,用电安全管理难度加大,供电设施增多,必然增加安全用电隐患。现场临电管理工作量加大,如临电设施日常检查,资料完善,每月抄表以及现场施工互相偷电的事情也极易发生。 3.3各专业分包如单独安装电表,竖向电缆分开设置,线损及压降更大,且回路分配过多,会造成部分回路负荷容量得不到有效利用。 3.4楼层施工用水,特别是主塔楼部分楼层高供水必须分区,经7次转运才能到达屋面水箱,即使安装水表,用水单价也无法统一确定。 四、水电费收取额度计算

广州珠江新城商业地产市场分析

珠江新城商业地产市场分析 一、珠江新城概况 (3) (一)总体概况 (3)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特征 (3) 1、西区A、E、I区 (3) 2、中轴线区B、F、J区 (4) 3、东1区C、G、K区 (4) 4、东2区D、H、L区 (5) 5、东3区M、N区 (5) (三)各项配套设施现状 (5) 1、文化教育设施配套 (5) 2、金融配套 (5) 3、饮食配套 (6) 4、商业配套 (6) (四)交通组织现状及规划 (6) 1、交通现状 (6) 2、交通规划 (6) (五)大型建筑工程 (7) 1、广州图书馆新馆 (7) 2、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8) 3、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8) 4、广州歌剧院 (8) 5、电视观光塔 (8) 6、双子塔 (9) (六)SWOT分析 (9) 1、优势分析(S) (9) 2、劣势分析(W) (9) 3、机会分析(O) (9) 4、威胁分析(T) (9) 二、住宅市场分析 (10) (一)供应量分析 (10) 1、已售住宅项目 (10) 2、在售住宅项目 (11) 3、潜在供应住宅项目 (11) (二)住宅产品及价格特征分析 (12) 1、住宅使用用地现状 (12) 2、住宅开发情况 (13) 3、住宅产品分析 (13) 4、住宅价格分析 (15)

5、住宅二手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6) (三)竞争区域比较分析 (17) 1、天河北板块 (17) 2、东风东板块 (18) 3、滨江东板块 (19) 三、珠江新城商铺市场分析 (23) (一)商铺概况 (23) (二)分布特点 (23) (三)商铺类型及经营特点分析 (23) 1、专业市场 (24) 2、裙楼商场 (25) (四)商铺面积及租售价格分析 (27) 1、裙楼商场 (27) 2、专业市场 (29) (五)裙楼商场经营定位建议 (30) (六)投资风险提示 (30) (七)前景展望 (31) 四、珠江新城写字楼市场分析 (34) (一)写字楼供应量分析 (34) 1、2004年前珠江新城竣工写字楼项目 (34) 2、2005年珠江新城竣工写字楼项目 (35) 3、2006--2007年竣工的写字楼项目 (37) 4、初步预计2008年-2010年竣工的写字楼项目 (39) (二)写字楼产品特征分析 (41) (三)价格特征分析 (45) (四)客户群分析 (45) (五)竞争区域比较分析 (47) 1、天河北-体育中心商务区 (47) 2、琶洲商务区 (50) 二零零五年七月

广州西塔-案例分析

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及Arup |广州西塔 广州西塔外景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威尔金森艾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国际知名的英国主流建筑设计事务之一,建筑作品屡获殊荣。公司总部设于伦敦,在新加坡, 墨尔本和上海设有分支机构。Wilkinson Eyre涉足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各种领域,覆盖文化、商业、办公、零售、休闲、艺术、教育、住宅、工业、交通、大型总体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和桥梁建筑设计等内容。威尔金森艾尔建筑设计事务所在过去十年已经赢得了超过150个奖项. 这包括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届的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的斯特林金奖(RIBA Stirling Prize),另外两次获得年度斯特林金奖提名,17项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奖(RIBA Award),16项市民信赖奖(Civic Trust Award)和4项钢结构奖(ISA)。七项我们的设计被列入千禧年产品目录。另外六项赢得了和正被推荐入选英国建设工业奖(BCI)。公司创办董事克立斯.威尔金森先生(OBE勋章获得者),2006当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吉姆. 艾尔先生(OBE勋章获得者),2004获得皇家结构学会主席奖。 Arup(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简称奥雅纳)于1946年在伦敦成立,公司宗旨是通过独立、创新、专业的知识为客户提供优质完善的资讯服务,以满足和配合客户的业务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奥雅纳已成为一家国际性工程顾问机构。奥雅纳的业务是提供多专业、全面性的工程顾问服务,包括建筑、基础和工业方面的项目。 奥雅纳自1946年成立以来业绩卓越,很多项目在国际上获得奖项。其中澳洲悉尼歌剧院和香港国际机场荣登20世纪的10大建筑之列,香港汇丰银行总部、法国庞毕度中心、日本大阪会展中心、关西机场、英国千禧巨轮、澳洲布里斯本会展中心、中国2008年奥运会国际体育馆、游泳馆、北京首都机场三期航站楼以及中央电视台总部等都是名作。 设计理念 广州西塔代表着广州城市的发展,设计要表达 的是发展与进化的空间概念。从南粤文化到现在的 岭南文化,设计用生物细胞进化的方式诠释城市的 进化,融入室内设计并贯穿其中。优化空间和充分 展示建筑美学是该设计的特点之一;打破传统的以 筒灯为主的照明系统,尽量采用先进的照明光源与 灯具是特点之二;以生物进化及细胞分裂为主题元 素是设计特点之三;以三年后的设计思维坐未来的 设计是该设计的特点之四。 广州西塔平面图

广州西塔工程项目管理分析

本科生课程论文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论文广州西塔工程项目管理分析 年级 班级 姓名 所在学院 提交时间2011级建筑工程1班孙伟良土木与交通学院2013年11月 广州西塔工程项目管理分析 孙伟良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工程,广东省广州市) 摘要:围绕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西塔)项目总承包管理,系统分析广州西塔的管理方式,特别是进度管理方面,广州西塔项目的成功同时也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成功运用,分析信息化管理方式的优势。看到了我国越来越多大型项目的兴建,我们更应该展望未来,精益求精找出不足之处。对未来的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广州西塔;风险评估;信息管理;进度管理 1工程概况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建于珠江新城CBD中轴线上,占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楼高432米,跻身全球十大超高层建筑之列,和广州经济发展一脉相承。广州西塔将以强大的品牌优势、综合的规划功能、优异的产品品质、集聚的高端客户、完善的服务体系成为广州商务形象的新标杆。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于2007年1月31日开工,计划于2009年11月3日竣工,总工期1007天。主塔楼地上103层,地下4层。整个项目包括有3.5万平方米的商业、7万多平方米的酒店、5万多平方米的公寓和18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总造价11多亿元,是集办公、酒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务中心。主塔楼采用筒中筒结构体系,内部为三角形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部喂钢筋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外墙采用全玻璃幕墙,外表光滑通透、形体纤细,犹如一块细长的水晶沿着中央广场中轴线升起。 工程投资单位为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越秀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工程设计单位为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 Ltd

市调部提供珠江新城分析

二、珠江新城区域研究 根据珠江新城区域内功能规划定位、地块属性,敝司将珠江新城分成商住两大区域:以猎德路为界,西部为商务办公区,伴以居住为辅;东部为居住区,伴以商务办公为辅。 ?市政动态 珠江新城规划定位 本项目位于天河区的珠江新城区。珠江新城是广州城市中心的核心位置,规划范围: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西以广州大道为界,东抵华南快速干线。占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8万,可提供30万个就业岗位。经2002年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案修正后,确立珠江新城区域共划分为14个街区,功能区域划分包括有商务、行政办公街区、高层居住区、金融贸易街区、文化活动街区、商业购物街区等。 珠江新城位于新城市中轴线之上,属于广州市的核心地带的区位充分显示出其在广州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珠江新城在广州定位是:二十一世纪中央金融商务区(CBD),规划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与居住等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对《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的判断 在2002年年中,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了《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在公众眼里,曾被确切定位为广州二十一世纪CBD的这块土地,其总体规划几经修改,终于定案。此时,距1992年初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开发珠江新城,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 新规划对原有规划进行了以下六大调整: 1)住宅、商贸、行政办公总建筑面积增加。 2)提高了配套设施水平,增设市级少年宫、图书馆,增设幼儿园9所,增设小学1 所,市级医院、幼儿园、小学的用地面积增大。 3)改变小地块开发“楼看楼”的模式,采用国际通用的计划单元综合开发模式,将 楼群间的绿化集中设置,形成很多漂亮的小花园。 4)街道模式变单一为多样,既有交通干道,也有骑楼式商业步行街。 5)提出了由高架步行道、地下人行隧道、地面专用步行道构成立体化步行系统。 6)必须通过举办设计竞赛才能确定方案的地标性建筑系统,用制度保证创造出有艺 术特色的城市形象。 这六个方面的调整,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了珠江新城的生活配套环境,也符合最新引入的CLD(中央居住区)的概念。由于珠江新城主要的商务区域集中在西部,而东部大多为住宅,因此新概念的引入,也使得政府对这个区域的改造更加人性化,对于未来的商住环境做出结构性的提高。 除了上面六个方面以外,政府还对珠江新城做出以下的修改: 1)将交易会展中心、领事馆区搬离珠江新城。 可能很多投资者不明白政府的决定,甚至怀疑珠江新城未来的前景。但我司认为,这反而更有利于珠江新城的健康发展。本身CBD中央商务区就是一个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高端产物,有着各种严格的硬件要求。而会展中心、领事馆区同样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把这三个高端产物同时摆放在珠江新城,从大角度看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会展中心和领事馆区都有个各自独特的硬件要求,和CBD 其实有着不可弥补的结构性冲突,使CBD的发展趋向多极化。 2)对标志性建筑“双子塔”的修改。 变动1:位置由靠近黄埔大道处移至珠江边。广州市政府在1993年第一轮珠江

2006年珠江新城商业项目市场分析报告

2006年珠江新城商业项目市场分析报告 本报告为截止至2006年底在珠江新城的商业项目,https://www.doczj.com/doc/8b15469798.html,分别为写字楼及公寓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即将上市及规划待建的商业项目分析。 第一部分写字楼市场 一、写字楼区域分布 ?写字楼主要集中在珠江新城的西、北侧和中部 从珠江新城的整体规划看,西北侧为商务为主的区域,而东面则为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珠江新城的写字楼多集中在靠广州大道的西南侧,邻近黄埔大道的北侧以及珠江新城的中部。如西侧的华普广场、星汇国际、双城国际、以及碧海湾、发展中心大厦、浩瀚华轩等,中部有珠江投资大厦、合景泰富中心、富力中心等,而北部接壤黄埔大道的有富力科讯大厦、联通新时空广场、勤建商务大厦等写字楼。 二、写字楼供应量 ?写字楼供应量空前激增,潜量为广州十区之首 无论是在售写字楼面积还是在建工地或规划写字楼用地,珠江新城的写字楼供应量都是全广州最大的区域。据数据统计,珠江新城目前在建写字楼总建筑面积约为94.8万㎡,据统计06年全年可售的写字楼总面积达30多万㎡。 ?2006年大量全新甲级写字楼投入使用,CBD核心商务地位显现 2006年期间,富力科讯大厦、珠江投资大厦、保利大厦、新世界商务大厦、广东全球通大厦、联通新时空广场、珠江新城电信中心和广州信合大厦等写字楼项目经已在相继投入使用,富力集团在2007年初即将全面进驻富力中心。此外,恒大集团、城启集团、侨鑫集团、高盛集团、合景盈富等地产商在珠江新城都将建总部物业。

稳坐未来广州写字楼的霸主地位 据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珠江新城将有近30幢新建商用物业落成。到2011年,珠江新城写字楼将增加约220万㎡的物业面积。而且珠江新城区域的写字楼比广州其他区域的目标客户更具国际性,以吸引世界企业500强的落户为目标。可见珠江新城将在未来两三年保持广州写字楼供应大户的地位。 三、写字楼项目状况 (一)写字楼概况 近年珠江新城的商业写字楼项目如下表: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定稿版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调研背 景 (1) 1.2调研范 围 (1) 1.3调研方 法 (1) 1. 4 CBD专题研 究 (2) 1.4.1 CBD概念理 解 (2) 1.4.2 CBD类 型 (2) 1.4.3 CBD结构布 局 (2) 第二章调研内容 (3) 2.1用地性 质 (3) 2.1.1规划历史与对 比 (3) 2.1.2珠江新城规划检 讨 (4) 2.1.3现状用地构 成 (5) 2.1.4分 析.......................................................5 2.2空间形态结构 (6) 2.2.1空间形态布 局 (6) 2.2.2天际轮 廓 (8) 2.3建筑现状 (10) 2.3.1建筑质量分 析 (10) 2.3.2建筑高度分 析 (10) 2.3.3建筑风貌分 析 (11) 2.3.4综合评 价 (11) 2.4交通分析 (12) 2.4.1轨道交通系统分 析 (12) 2.4.2车行系统分 析 (13) 2.4.3人行系统分 析 (13) 2.5.公共空间体系 (14) 2.5.1公共空间结 构 (14)

2.5.2公共空间类 型 (15) 2.5.3公共空间尺 度 (16) 2.5.4行为活 动 (16) 2.5.5地下公共空 间 (18) 2.5.6小 结 (18) 2.6景观、视线及绿化植被分析 (19) 2.6.1景观分 析 (19) 2.6.2视线分 析 (20) 2.6.3绿化植 被 (21) 2.7公共服务设 施 (22) 第三章综合评价....................... ........................... (23) 附件广州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 第一章调研背景 1.1调研背景 作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

广州珠江新城写字楼及公寓市场分析报告

广州珠江新城写字楼及公寓市场分析报告 本报告为截止至2006年底在珠江新城的商业项目,分别为写字楼及公寓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即将上市及规划待建的商业项目分析。 第一部分写字楼市场 一、写字楼区域分布 ?写字楼主要集中在珠江新城的西、北侧和中部 从珠江新城的整体规划看,西北侧为商务为主的区域,而东面则为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珠江新城的写字楼多集中在靠广州大道的西南侧,邻近黄埔大道的北侧以及珠江新城的中部。如西侧的华普广场、星汇国际、双城国际、以及碧海湾、发展中心大厦、浩瀚华轩等,中部有珠江投资大厦、合景泰富中心、富力中心等,而北部接壤黄埔大道的有富力科讯大厦、联通新时空广场、勤建商务大厦等写字楼。 二、写字楼供应量 ?写字楼供应量空前激增,潜量为广州十区之首

无论是在售写字楼面积还是在建工地或规划写字楼用地,珠江新城的写字楼供应量都是全广州最大的区域。据数据统计,珠江新城目前在建写字楼总建筑面积约为94.8万㎡,据统计06年全年可售的写字楼总面积达30多万㎡。 ?2006年大量全新甲级写字楼投入使用,CBD核心商务地位 显现 2006年期间,富力科讯大厦、珠江投资大厦、保利大厦、新世界商务大厦、广东全球通大厦、联通新时空广场、珠江新城电信中心和广州信合大厦等写字楼项目经已在相继投入使用,富力集团在2007年初即将全面进驻富力中心。此外,恒大集团、城启集团、侨鑫集团、高盛集团、合景盈富等地产商在珠江新城都将建总部物业。 ?稳坐未来广州写字楼的霸主地位 据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珠江新城将有近30幢新建商用物业落成。到2011年,珠江新城写字楼将增加约220万㎡的物业面积。而且珠江新城区域的写字楼比广州其他区域的目标客户更具国际性,以吸引世界企业500强的落户为目标。可见珠江新城将在未来两三年保持广州写字楼供应大户的地位。 三、写字楼项目状况

广州西塔-工程概况及工程条件修改

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及工程难点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基本概况 广州越秀城建“西塔”项目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商务区,总用地面积31084.96m2,塔楼总高度432米(不含直升机平台高度),总建筑面积约为44.8万平方米。由广州越秀城建国际金融中心有限公司开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本工程为超高层现代化建筑,结构体系新颖,建筑外观优美,是珠江江畔上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对提升广州市的新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主塔楼工程概况 一、建筑概况 本工程主塔楼造型新颖、设计独特,以一种独特的曲线形式及透明的光滑建筑立面为主要设计思路,外围一圈由钢管砼巨型斜交网格柱组成,整个平面呈心形,立面也由3面弧组成。显露出建筑物本身独具一格的建筑结构。 楼建筑面积 249422m 2 建筑等级 一级 建筑层数 地上 103层 建筑高度 432m 地下 4 层 设计年限 100年 防水等级 Ⅰ级 建筑防水等级 一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7度 防火设计耐火等级 一级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 (主塔楼效果图)

建筑使用功能: 主塔楼由智能化超甲级写字楼(1-66层)和白金五星级酒店(69-100层)组成,其中12、13、30、31、48、49、67、68、81层为避难层或设备层,101-103层为设备层,顶部设直升机平台,共设有各种客房338间。 消火栓 消火栓 消火 栓 消火栓 消火栓 消火栓 办公层 办公层 消火栓 消火栓 消火栓 办公层 中庭上空 标准客间 本塔楼1-66层建筑面积185956平方米,高297米,为智能化超甲级写字楼 本塔楼67-99层建筑面积59707平方米,高119.25米,为智能化超甲级写字楼 99-103层为观光层建筑面积3759平方米 本平面为主塔楼44层办公层平面 本层建筑面积3002平方米,层高4.5米,建筑标高193.600m 本平面为主塔楼80层酒店标准客房层 本层建筑面积1853平方米,层高3.375米,建筑标高347.625m

广州西塔核心筒模板方案

1. 核心筒概况 1.1. 总体概况 本工程核心筒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共103个结构层,筒顶结构标高为432.050m 。核心筒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见下表所示: 剪力墙楼盖构件 -4~15C80 普通砼柱-4~顶C50 C30 非节点层节点层C50 C70 16~40C60 41~80C50 81~顶 1.2. 核心筒平面形状 2层剪力墙定位图 1:100 核心筒底部形状 部分楼层钢管暗柱 墙体厚度变小 内墙减少 剪力墙转化为钢管柱 钢管柱转化为剪力墙 核心筒顶部平面形状

1.3. 核心筒剪力墙墙厚 核心筒剪力墙厚度详见下表: 2. 模板体系选型 目前,国内外高层、超高层建筑常采用的模板施工体系主要有提模、爬模、滑模及翻模等,现针对本工程特点对上述模板体系作以技术、经济方面的比较。 2.1. 本工程核心筒特点分析 根据上述概况可知,本工程核心筒竖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 核心筒外壁截面沿竖向逐步收小,变化时为外墙外侧向内收; 2). 核心筒内壁截面沿竖向逐步收小,变化时为一边变化; 3). 部分墙体到66层以后逐步收掉; 4). 核心筒外壁每六层(及外框钢柱节点层)设置有环行暗梁,暗梁配筋很密,另暗梁内设置有环行钢梁与外框钢结构连接; 5). 核心筒沿竖向存在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的相互转换。 2.2. 模板系统要求 1). 模板系统需满足超高层结构施工的安全、质量要求; 2). 核心筒土建施工进度需能满足钢结构施工的流水节拍; 3). 本工程塔吊的使用以服务钢结构为主,核心筒施工应尽可能减少对塔吊的依赖; 4). 模板系统能满足墙体截面频繁变化的要求; 5). 模板系统能便于高空的局部拆除(墙体收掉的部位)而不影响其他部位持续施工; 6). 模板系统需避开节点层暗梁、钢梁的影响。 2.3. 技术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要求,对如下的模板施工方案进行技术实现的性能比较: 2.3.1. 方案选择比较

广州城市新轴线系列空间调查——珠江新城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调研背景 (1) 1.2调研围 (1) 1.3调研方法 (1) 1. 4 CBD专题研究 (2) 1.4.1 CBD概念理解 (2) 1.4.2 CBD类型 (2) 1.4.3 CBD结构布局 (2) 第二章调研容 (3) 2.1用地性质 (3) 2.1.1规划历史与对比 (3) 2.1.2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4) 2.1.3现状用地构成 (5) 2.1.4分析 (5) 2.2空间形态结构 (6) 2.2.1空间形态布局 (6) 2.2.2天际轮廓 (8) 2.3建筑现状 (10) 2.3.1建筑质量分析 (10) 2.3.2建筑高度分析 (10) 2.3.3建筑风貌分析 (11) 2.3.4综合评价 (11) 2.4交通分析 (12) 2.4.1轨道交通系统分析 (12) 2.4.2车行系统分析 (13) 2.4.3人行系统分析 (13) 2.5.公共空间体系 (14) 2.5.1公共空间结构 (14) 2.5.2公共空间类型 (15) 2.5.3公共空间尺度 (16) 2.5.4行为活动 (16) 2.5.5地下公共空间 (18) 2.5.6小结 (18) 2.6景观、视线及绿化植被分析 (19) 2.6.1景观分析 (19) 2.6.2视线分析 (20) 2.6.3绿化植被 (21) 2.7公共服务设施 (22) 第三章综合评价 (23) 附件市花城广场植物应用情况详表

第一章调研背景 1.1调研背景 作为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 一、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正在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明确了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全长12公里的城市新中轴围。新中轴线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东至以林和中路-体育东路-冼村路向东拓展200米,西至林和西路-体育西路-华夏路向西拓展200米,总用地面积5.88平方公里。 珠江新城区段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的核心区段,是城市主要景观轴线珠江与城市新中轴线交汇的城市景观中心。地处繁荣的天商务区的南面,连接西边毗邻的传统商务区域越秀区和待发展的东部区域,贯通隔江相对的南部组团,位于未来三大城市组团交汇的城市地理中心,区位得天独厚;在功能上,珠江新城承载了金融办公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三大城市功能;而“GCBD21 确立了珠江新城作为中央商务区的最新定位,是天河CBD硬核的主要组成部分。珠江新城的区位优势城市景观优势,保证了其作为市新城市中心与地区级CBD建设能够恰当地结合起来。 1.2调研围 珠江新城总用地面积约6.48平方千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92万平方米,整体开发容积率为2.46。城市主次干道将珠江新城划分为14个街区,本次新中轴线调研我们主要选取了位于中轴线区域的B、F、J三个区,围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东西以冼村路、华夏路,为界,面积约103.3公顷。 1.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和两种调研方法。 1. 4 CBD专题研究 东 站 广 场 段 体 育 中 心 段 天 河 城 段 珠 江 新 城 段 海 心 沙 电 视 塔 南 段图1-1,新城市中轴线平面图

珠江新城规划

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文本) 2007-09-19 15:17:36来源:互联网【字体:大中小】 编制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面积:6.19平方公里 居住人口:7.3万人 完成年份:1999年 项目概况 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地处城市旧城大组团与东翼组团交汇处,用地面积约6.19平方公里。为未来的广州新城市中心,预计全区居住人口7.3万人,就业岗位6.16万个。 地区发展策略检讨结论 (1)全市写字楼过剩 广州市商务用地供应失控,办公设施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写字楼开发缺少动力,目前的市场需求难以在短期内维持一个强大而集中的商务中心区。 (2)城市土地政策 供过于求的土地市场、旧城区见缝插针的旧城改建既破坏了名城风貌,又分散了有限的市场需求。大量廉价的村留用地扰乱市场,土地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影响土地市场的良性发育,削弱了政府利用土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能力,迟滞了新区开发。

(3)加强地区战略研究 在充分考虑城市新中轴线南延尚有大量区位良好的用地储备的前提下,未来20年里,在目前城市建成区及正在开发的新区范围内,全市商务办公建筑总体规模应该控制在1100万平方米左右,而天河中心区与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建筑应在600万平方米左右,那么,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建筑应控制在300-400万平方米左右。 在分析广州市城市发展的趋势、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提出了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GCBD21st)的空间结构概念: 以体育中心四周及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区为硬核(Hard Core),以天河中心区和东风路、环市东路沿线地区为核心缘(Core Fringe),以城市新中轴线南延地区为发展用储备,以广州大道、天河东路(江海大道)为内部交通轴的CBD地区。 这样一个商务办公建筑规模和CBD结构目标的设定与广州力争成为区域级国际性城市的目标相衬,又足以支持区域级国际性城市对商务办公设施的需求。相应,珠江新城功能定位如下: 作为广州市21世纪城市中央商务区(GCBD21)硬核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会展、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3个递进的开发战略 战略一:以房地产开发作为主要动力,待市场需求上来以后,再加以开发。 战略二:仍然以房地产开发作为主要动力,但是加强全市土地供给控制,回收已经批出但开发商无力推动的商务办公用地,将未来全市的商务办公用地供应都集中放在城市中央商务区(GCBD21)范围内,促成开发的集约和聚集效应。 战略三:在集约房地产开发的前提下,将若干政府性的开发项目也集中放在城市中央商务区(GCBD21)范围内,为城市的整体利益放弃一部分土地收益,形成更大范围

珠江新城板块分析

一、珠江新城板块描述 珠江新城是广州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城市中心区保留的唯一可供开发的成片土地。它位于广州东部新中轴线上,总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北接黄埔大道,南达珠江北岸,西临广州大道中,东抵华南大道,核心地区约1平方公里,商用面积450万平方米。 珠江新城是广州市二十一世纪中心商务区(GCBD21)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江新城将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会展、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推动广州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基地。规划用15年建成,可容纳18万居住人口,提供30万就业岗位。从2004年开始政府加大了对珠江新城的政策倾斜,引发了新一轮的开发热潮,目前的开发重点已经由住宅转向商业、综合功能项目。

二、历史记忆 ◆80年代珠江新城的初步形成 广州的城市规划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市政府已经定下了城市中心东移的大体规划,在旧城组团和五山组团之间,正式的圈定了一块占地640万平方米的“珠江新城”板块,从此“珠江新城板块”就此诞生了。 ◆90年代初珠江新城规划出台 根据广州市政府的指示,广州市规划局在1992年7月委托了美国的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和香港梁柏涛规划师、建筑师事务所以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同时进行规划设计。于92年10月提交了第一轮规划设计方案,92年12月8日又提供了第二轮方案,经过了多次的研讨和修改,于1993年2月19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在托马斯方案基础上,综合其它两个方案的优点,进行编制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珠江新城规划》出台,规划确定珠江新城建设目标是“未来广州新城市中心,将统筹布局、综合商贸、金融、康乐和文化旅游、行政、外事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政府开始拿出有限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一时间平地一声雷,许多大型国有房地产公司和投资者积极圈地响应,场面好不热闹。 1994年-1995年期间,珠江新城由于地价高昂(3800元/平方米)导致了部分的发展商资金周转不灵,加上市政配套的不够完善,导致了较多的发展商对珠江新城的建设持观望态度。 1997年到1998年,广州房地产市场出现土地供应失控,开发商拿地的方式竟然出现了“多样化”例如一些单位为了“脱困”不惜平价出让土地。那些在几年前按照高达3800元/平方米楼面地价买到的珠江新城项目地块的开发商开始后悔了。

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珠江新城——规划检讨:从广州新城市中心到中央商务区(CBD) 1992~1999年,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的土地开发已累计投入50亿元人民币,但对多数广州人而言,“珠江新城”还只是一个地图上的概念。除居住用地正在积极开发外,只有若干政府办公机构迁入,尚无一家真正的商务办公建筑建成。对于珠江新城建设,曾经存在两种有害的倾向: 倾向一:认为形势一片大好,当时开发建设中的困难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小的低谷,忍一忍又会有九十年代初那样的大发展。因此当时制定的规划虽然会延迟,但是最终仍然可以实现。 评价:过于乐观地估计形势,看不到广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可能继续鼓励商务办公设施在全市布局过于分散的情况,耗散了促成和维持新城市中心所需的市场需求,不利于迅速形成新城市中心面貌,会延迟甚至耽误珠江新城开发建设的时机。 倾向二:对形势过于悲观且强调近期经济效益,认为最好把规划全改了,干脆把商务办公用地全改为目前市场情况较好的住宅和一般性商业用地,将其建设为一般的城市中心区,尽快回收政府已经投入的大量开发资金。 评价:过于强调近期经济效益,看不到广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放弃建设新城市中心的构想,是与广州市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一、GCBD21,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战略 1.1 “GCBD21”战略的提出 2000年广州市确立了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中心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城市不仅为自己服务,更重要的是能够组织区域经济。 假设:市政府仍然坚持将广州建设成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推论:面临城市间剧烈的竞争,必须突破瓶颈争夺优势,作为战略措施,广州市政府必须下决心在本世纪建设一个完整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我们且称之为GCBD21——广州廿一世纪城市中央商务区(Guangzhou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of 21st Century 简称GCBD21)。

广州市珠江新城板块研究分析

广州市珠江新城板块研究分析-研究分析 一、珠江新城板块描述 珠江新城是广州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城市中心区保留的唯一可供开发的成片土地。它位于广州东部新中轴线上,总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北接黄埔大道,南达珠江北岸,西临广州大道中,东抵华南大道,核心地区约1平方公里,商用面积450万平方米。 珠江新城是广州市二十一世纪中心商务区(GCBD21)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江新城将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会展、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推动广州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基地。规划用15年建成,可容纳18万居住人口,提供30万就业岗位。从2004年开始政府加大了对珠江新城的政策倾斜,引发了新一轮的开发热潮,目前的开发重点已经由住宅转向商业、综合功能项目。 二、历史记忆 80年代珠江新城的初步形成 广州的城市规划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市政府已经定下了城市中心东移的大体规划,在旧城组团和五山组团之间,正式的圈定了一块占地640万平方米的“珠江新城”板块,从此“珠江新城板块”就此诞生了。 90年代初珠江新城规划出台 根据广州市政府的指示,广州市规划局在1992年7月委托了美国的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和香港梁柏涛规划师、建筑师事务所以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同时进行规划设计。于92年10月提交了第一轮规划设计方案,92年12月8日又提供了第二轮方案,经过了多次的研讨和修改,于1993年2月19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在托马斯方案基础上,综合其它两个方案的优点,进行编制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珠江新城规划》出台,规划确定珠江新城建设目标是“未来广州新城市中心,将统筹布局、综合商贸、金融、康乐和文化旅游、行政、外事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政府开始拿出有限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一时间平地一声雷,许多大型国有房地产公司和投资者积极圈地响应,场面好不热闹。 1994年-1995年期间,珠江新城由于地价高昂(3800元/平方米)导致了部分的发展商资金周转不灵,加上市政配套的不够完善,导致了较多的发展商对珠江新城的建设持观望态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