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中特 第一章

毛中特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10月,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命题是()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1.【答案】C

【答案解析】题干中有三处为解答本题提供了信息,一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二是“对待马克思主义”,三是“1938年10月”。如果仅仅根据题干中的前两个信息,选项ABCD都符合题意。但是,本题的答案必须与题干中的三个信息都吻合,选项A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选项B和选项D是1956年提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2.毛泽东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文章是()

A.《实践论》 B.《矛盾论》

C.《论新阶段》 D.《论持久战》

2.【答案】C

【答案解析】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并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3.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B.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D.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

3.【答案】A

【答案解析】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排除选项B。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选项CD。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开始形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A.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工人运动的发展进程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

4.【答案】D

【答案解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时,必须运用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掌握中国革命规律,解决革命实践中提出的各种课题。这不仅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出了迫切的客观要求,也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选项A“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选项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选项C“工人运动的发展进程”,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级基础,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在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最新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5.【答案】C

【答案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理论成果的组成部分,排除选项AB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是()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6.【答案】C

【答案解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本题是识记性试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7.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是()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

C.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D.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

7.【答案】A

【答案解析】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一般简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8.《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答案】C

【答案解析】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改革开放 B.实事求是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改革创新

9.【答案】B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本题是识记性试题,选项B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中国革命的条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可能相同。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中国化,是因为()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C.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问题

D.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答案】ABD

【答案解析】为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D与选项A意思接近。从题干中“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可以看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观点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理解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之中

2.【答案】ABC

【答案解析】选项D观点错误,正确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选项ABC均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答案】BD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D。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B.两者都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容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D.两者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答案】ACD

【答案解析】选项B错误,只有毛泽东思想包括革命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革命的内容。选项ACD均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CD。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这个思想渊源包括()

A.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活的灵魂

C.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D.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答案】ABD

【答案解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党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确实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革命的内容,所以,排除选项C。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

A.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

D.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

6.【答案】AD

【答案解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产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但都坚持和继承了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都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又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所以,排除选项B和C,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D。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

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A.什么是新常态、怎样适应新常态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7.【答案】BCD

【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选项A属于干扰选项,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8.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方面组成。这三个方面是()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求真务实

D. 独立自主

8.【答案】ABD

【答案解析】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在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路线、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都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核,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质,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选项C是胡锦涛提出的,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9.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普遍的和长久的指导意义。关于毛泽东思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D.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9.【答案】ABCD

【解析】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之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这些理论与政策,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标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因此,选项ABCD都正确。

10.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 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

10.【答案】ABC

【答案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普遍的和长久的指导意义。选项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1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

A.都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

B.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C.都注重总结建国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

D.都注重探索和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

11.【答案】ABD

【答案解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注重探索和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选项C错在“建国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一系列规律的认识。这些规律是()

A.无产阶级革命规律

B.共产党执政规律

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12.【答案】BCD

【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选项B是“革命规律”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在中国革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3.【答案】ABC

【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选项D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涉及到“革命”的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

A.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

B.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

C.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4.【答案】ABCD

【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15.《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理解正确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B.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D.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5.【答案】ABCD

【答案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正是因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简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本题答案为选项ABCD。

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

A.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B.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C.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D.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确立的

16.【答案】ABC

【答案解析】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

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选项D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

毛中特概论复习提纲答案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各个历史进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党幼年时期: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大连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现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走这一道路实现的可能性P79-8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

《毛中特概论》复习资料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 第一节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最早提出命题、最终形成共识的时间和标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1919年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恽代英在1920年说过,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适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蔡和森在1926年也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应当用到各国去,应当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武器,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但那时,党正处在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较早认识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代表。1930年毛泽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931年-1934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促使全党深刻反思。在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提出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会议通过的决议,就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的产物。这说明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了。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并初步阐述了这个命题的思想内涵。“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既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袖人物认识水平的反映,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1945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熟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201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专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于科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把握了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科学总结了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及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成功;只有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鲜明的本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才能胜利。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互衔接、相互联系构成的一套制度体系,不同层面的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族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专题二毛泽东思想 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使之提升为创新的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让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要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毛中特-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题: 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 A.《论人民民主》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4、毛泽东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的著作是() A.《论人民民主》 B.《论十大关系》 C.《矛盾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 5、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周恩来 6、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D.《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7、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是() A.人民内部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敌我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9、毛泽东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 C.不可调和的D.可以消除的 10、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A.对抗性的矛盾B.不能改善 C.又相适应又相结合D.暂时性的矛盾 11、毛泽东认为,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属于() A.基本矛盾B.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

第一章 毛中特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A、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 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明确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D、四大 3、明确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的会议是()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D、四大 4、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党的七大 5、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6、在中共七大会议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7、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六大 D、中共七大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9、“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句话是谁说的?() A、邓小平 B、周恩来 C、恩格斯 D、毛泽东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根”,这是“根”就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C、邓小平理论 D、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12、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 A、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B、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C、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D、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

毛中特第一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旧中国半殖半封、 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论成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的关系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四章必背精华知识点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四章必背精华知识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四章节讲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小编为大家梳理了重要的精华知识点,一起来背一下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四章必背精华知识点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个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因素:①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②国营、合作社经济;③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带有若干社会主义因素;④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也带有社会主义因素。 非社会主义因素: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小商品经济;④农民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 (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具备的条件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①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 近代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保护和发展;国营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人民民主专政 ③国际因素 战后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和阵营的强大以及苏联的支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过渡时期的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其基本特征是: (1)经济上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即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但是,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仍然面广量大,在社会经济总量上战优势。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总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2)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 建国之初,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因为:首先,当时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巩固新生政权;其次,民族资产阶级存在并参加政权;最后,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政策符合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毛中特机考期末试题第一章

一.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标准答案:错 2. 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标准答案:错 3. 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标准答案:对 4. 我国目前需要进一步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和“走出去”的能力。()标准答案:对 5.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标准答案:对 6.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毛泽东。()标准答案:错 7.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列宁。()标准答案:错 8. 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列宁。()标准答案:错 9.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邓小平。()标准答案:对 10.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改革。()标准答案:错 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得分:0.0) 11. 贯穿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标准答案: D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2. 1990年,我国作出开发和开放()的战略决策。()标准答案:D A. 海南 B. 重庆 C. 厦门 D. 上海浦东新区 13. 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标准答案:D A. 惩治腐败 B. 实现四个现代化 C. 发展生产力 D. 改革开放 14. 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标准答案:B A. 改革开放 B. 自己的发展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5. 我国的改革()()标准答案:C A. 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 B. 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 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D. 目标是扩大世界影响 16.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标准答案:B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B. 长期的基本国策

2016年最新毛中特重点知识点汇总

2016年最新毛中特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逻辑体系 1.毛特理论共由15章组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毛特概论重点内容和基本线索是: (1)一个精髓:实事求是。主要阐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和内容意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地位和内容。(第2章) (2)两个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又包括两个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问题)、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这些内容集中在讲义的第3、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等战略思想。①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可用“三个一”概括:一个精髓,一个主线,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 观点。 第一,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精髓。这个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二,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主线。这个主线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三,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基本观点。 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部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 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7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9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毛中特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10月,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命题是()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1.【答案】C 【答案解析】题干中有三处为解答本题提供了信息,一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二是“对待马克思主义”,三是“1938年10月”。如果仅仅根据题干中的前两个信息,选项ABCD都符合题意。但是,本题的答案必须与题干中的三个信息都吻合,选项A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选项B和选项D是1956年提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2.毛泽东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文章是() A.《实践论》 B.《矛盾论》 C.《论新阶段》 D.《论持久战》 2.【答案】C 【答案解析】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并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3.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B.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D.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 3.【答案】A 【答案解析】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排除选项B。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选项CD。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开始形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毛中概论全章 复习要点

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实事求是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什么必须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 三大法宝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 四马分肥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怎样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章 社会主义两类性质不同矛盾的划分及解决途径、方法?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第六章 有人说,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像社会主义,而像资本主义。也有人说,我国2010年GDP总量已上升为全球第二位,人均超4000美元,这说明我国已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你认为这些观点对吗?为什么? 如何处理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第七章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八章 邓小平南方讲话的背景及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九章 中国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依法治国? 中、西方“人权”的区别? 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 第十章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 党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大学生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与重大意义是什么?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台方针政策? 第十三章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十四章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第十五章 新世纪新时期如何加强党风建设?(党的三大作风) 二、辨析(先判断命题是否正确,然后说明理由)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答:该命题错误(1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2分)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1分)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1分) “人权高于主权”。 答:该命题错误(1分)。“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国家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当今世界没有毫无争议的超越意识形态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普世人权标准。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权的理解和西方发达国家是有根本不同的。西方发达国家人权理论强调的主要是个人的政治权利,而我国的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其中,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的一种霸权主义人权理论,其实质是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 (4分)。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个体户、民营企业家、自由职业者等,他们不是新的剥削阶级,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该命题正确(1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自由职业者、个体户与民营企业家等新兴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他们不是新的剥削阶级,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分) 材料分析题

考研《毛中特》选择题练习(第一章)

考研《毛中特》第一章选择题练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提出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早期领导人是( ) A.李大钊B.陈独秀C.瞿秋白D.周恩来 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全党共识是在( ) 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B.1935年遵义会议后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D.延安整风后 3.毛泽东最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 ) A.1935年遵义会议讲话 B.1935年瓦窑堡会议讲话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D.1945年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4.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因在于( ) A.中国革命两次胜利的成功经验B.中国革命两次失败的严重教训 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D.延安整风过程中的学习与总结 5.第一个代表党中央明确肯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是( ) A.周恩来B.刘少奇C.朱德D.邓小平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本质或者根本原则是( )

A.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C.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指( )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 B.使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8.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思想B.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思想 C.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D.中国革命的道路理论 9.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的正式形成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提出 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理论的阐述 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10.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中国革命道路理论B.中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C.党的建设理论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理论 11.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改造我们的学习》D.《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2.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

毛中特第八章~第十五章重点大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资料(整理终极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①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②苏联的直接影响。③经济结构简单,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④就主观条件来说,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2)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探索。 提示:(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认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必须兼顾。 (2)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后来毛泽东又提出要搞“新经济政策”,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含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作为调节手段,计划和市场各有长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提示: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4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还因为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2)按劳分配既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7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分配形式: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

毛中特第一章课后思考题标准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旧中国半殖半封、 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毛中特第八章教案

课程讲义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目的]正确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全国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系统了解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认识。[学习重点] 1、正确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2、全国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3、系统了解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认识。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我国学习苏联经济模式,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中国建立后,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要求基本适应。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在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这种探索最终是不成功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必然地提到了中国改革的进程中。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