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

1. 课程学习及实践(实验)、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等情况

2.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2.1选题背景

我国从2006年开始,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特岗教师,占据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当数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拥有合格学历,或毕业于师范专业,或具有教师资格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他们的专业发展不仅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也影响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此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的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对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寻找合适的方法促进特岗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提高整个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1农村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新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青少年学习英语不仅能够使其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多元文化,增进与其他各国青少年的交流和理解,提供更多的教育和职业机会,还能促使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生观。但据刘亚娜(2012)在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中调査发现,农村地区师资紧缺,部分教师身兼数科,英语专业教师少;语法、语音等专业知识不高;仍受应试教育理念束缚,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不够普及;仍以学生成绩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都阻碍着英语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实施。如何尽快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有效地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新课程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是当前农村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1.2特岗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紧迫性

特岗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特岗教师的工作环境一般是在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差,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无疑是个挑战。另外,报考“特岗计划”的教师专业与所教学科并无限制,

由于各个地方科目需求不一,作为农村教师资源补充的“特岗教师”自身所学的专业和所分配的教学学科存在偏差。这样,特岗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其次,特岗教师的身份只有三年时间,不属于正式在编教师。其身份的短暂性和过渡性也决定了其专业发展必然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之处。再次,这一时期的教师仍处于新手阶段,教学经验较缺乏、教学能力存有一定的不足。另外,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及教材的把握还是很不熟悉,面对复杂的教学境况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所以,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迫在眉睫。2.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农村特岗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为研究主线,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研究等来分析农村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反应教师的真实心声,真实的了解农村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村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探索适合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3 研究意义

英语是国际间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它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城乡间的二元差距,英语教学面临许多问题。“特岗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新兴群体,由于人们的认识偏差,其专业发展问题极易成为被忽视的领域。因此,对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3.1理论意义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专业发展则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至今十余年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这些多数量高质量的研究中,但也存在不足,研究更倾向理论性旳、大多数群体研究,缺乏对农村基层教师的关注。特岗教师是新兴的农村教师群体,其自身特点和职位特点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绝大多数研究还局限于教师群体专业化领域和共同规律,未深入到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本研究走进特岗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以求更真实地呈现英语特岗教师现状。开展

英语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期逐步引导广大教师、研究者及教育管理者认识、重视英语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这对我国农村英语教师教育与师资培训具有积极意义,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内容。

2.3.2实践意义

教育不仅是一项良心工程,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大城市的很多中小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去辅导班,学校也配有外教,可以很容易地和国外学生交流等,英语教育资源很丰富。而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远远享受不到这些优势资源,学习英语几乎完全依赖任课的英语教师。虽然特岗教师从范畴上来讲属于农村入职教师,具有农村教师的共性,但也有其自身个性。随着我国“特岗计划”推进,越来越多的特岗教师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中,师资是重要因素之一,而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会直接影响农村教育质量。进而,教育发展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本研究从实践出发,根据英语特岗教师的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过程中,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和思考到的最为本真的东西呈现出来,尽可能贴近英语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实,希望给教师们一点实质性的帮助,也为特岗教师及其管理者提供借鉴和思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3.1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963年,以“教育与教师培训”为主题的讨论在《世界教育年鉴》上发表之后,1980年,一系列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文章相继发表,众多学者以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目标。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1998年,“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其中也明确提出“当前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回顾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本文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综述主要集中从三方面阐述,即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1.1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不一。国外最早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是Hoyle (1980 ) , 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生

涯的第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Perry (1980 ) 进一步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他认为“专业”一词有多种含义,就其中性意义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Fullan & Hargreaves (1992 )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多维度的,只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与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进步。Day, C. (1999)在总结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简单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受容器,教师具有变革力量,在与同事、学生共同度过的专业生活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变革、批判,更新拓展专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专业情感。Kelchtermans (2004)从另外的角度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是教师个体化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同时还是教师不断地与空间情境、时间情境互动的结果。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后融入本土化的理解,进一步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唐玉光(1999)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发展的空间与潜力是无限大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域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绝对的,专业成熟是相对的。叶澜(2001)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另外,庞丽娟、陈琴(2002)等学者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阐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他们认为,教师专业化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是指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体现教师专业地位不断提升,被社会肯定与认可。

3.1.2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国内外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Allen (1991)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行为技能、人格技能。Richards (1998) 列出了第二语言教师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六项:教学理论、学科知识、

背景知识、教学技能、交际能力、教学推理和决策能力。关于语言教学及其相关的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都是语言教师必备的知识。根据Richards (1998)的观点,语言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语言知识:语音学和音系学、英语语法、二语习得理论、课程与课程设计、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知识、教法分析、测试和评价等知识。S.Gordon (2003) 横向的角度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侧面,包括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认知发展、教学法发展和道德发展等方面的发展内容。

台湾学者林瑞钦(1990)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专业精神;叶澜(1998)认为教师专业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申继亮、辛涛(1999)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教学理念、自我监控能力、教学策略等方面。赵明仁(2009)则从纵向维度上,主要从教师行为和教师信念两个层面及其之间的互动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语言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作为语言教师,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要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避免出现汉语式英语,避免出现交际中的失误。

3.1.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富勒(Fuller, 1969)以其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拉开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的序幕。富勒等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认为教师职前的关注主要是任教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学生。Sitter, J. & Lainer, P. (1982)丰富了富勒的研究,认为教师的关注并不是按照富勒所说的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而是以教师自我关注、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和教材关注等方面同时出现的,要求实习教师同时解决所关注的问题。Katz (1972)对学前教师进行访谈,发放问卷开展调查,针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发展需求以及工作发展方向与目标,认为学前教师的生涯发展一般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求生期、巩固期、更新期与成熟期。Burden (1979)等人运用较缜密的访谈方式对数量较多的处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进行访谈,整理访谈结果得出教师发展的阶段是求生

存阶段、调整阶段和成熟阶段。Fessler (1985)从生命自然老化的过程和周期角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结合教师生命发展规律以及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之上,运用观察、调查的方法构建教师发展循环理论。他认为教师生涯发展大致经历了职前、入职、能力建构、热心和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低谷与退出八个阶段。

国内学者王秋绒(1991)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师范生、实习教师、合格教师的阶段;傅道春(1995)将其划分为角色转变期、开始适应期、成长期殷国方、全日艺(1992)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经历适应期、稳定期、创新期;张向东(1995)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角色适应、主动发展、最佳创造、缓慢下降、后期衰退阶段;叶澜、白益民(2003)等学者从“自我更新”发展取向将教师经历职前、入职生存、职后发展的过程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五个发展阶段。

3.2关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相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广泛关注,逐步成为国际研究主题。1990年,《第二语言教师教育》诞生,这是第一本系统探讨外语教师教育的专著。1998年在英语教学领域具有很高权威的国际核心期刊TESOL Quarterly上刊登“英语教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相关报告标志着教育研究者更加关注英语教师教育方面。英国Richards (2001)所著的《超越专业技术训练》被认为是目前论述第二语言(英语)师范教育内容最系统、最详尽的专著,反映了20 世纪第二语言(英语)师范教育的新动向、新理论和新实践。近几年,欧美国家基本上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及研究放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思考并不断提高外语教师入职前的教育要求和入职后的专业化程度(彭伟强、叶维权2006)。国外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多从第二语言教学中师生角色、课堂结构、课堂行为、反思性教学、教师信念体系和应变策略、教学推理技能、学习日志、教学督导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世纪初,英语教师及其培训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英语教师教育研究才开始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的内容多集中在英语教师应该具备

的知识、能力等专业素养层面。目前国内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专业化涵义、标准及培养途径(反思教学、行动研究、校本计划等)等方面,出现了关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专著,如王蔷(2002)的《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吴欣(2005)的《中国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其中吴欣从培训对英语教师信念、知识、能力的影响,培训对英语教师行为的影响,培训的信念对英语教师行为的影响三方面探讨了英语教师发展。其它研究只散见于报刊杂志,未形成系统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仅从某一方面探索促进英语教师发展的一种途径,研究比较迟缓。

3.3 关于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针对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多见于期刊和博硕论文。对特岗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特岗计划”的政策分析方面;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压力等问题;三是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廖朝华(2011)从“特岗计划”的作用入手,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总结了特岗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外部环境、培训、自身意识方面提出了对策。吴洪亮(2012)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上,结合西部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从特岗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四方面探析其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而提出发展途径:师范教育的前期准备;特岗教师的入职和在职培训;特岗教师的自我教育。王安全,刘飞(2013)从职业规划、生存状态、角色认识、专业知识方面分析了当前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职前职后培训,改进转编监督体制,明确自我角色。

3.4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至今十余年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这些多数量高质量的研究中,也存在不足。以往研究更倾向理论性的、大多数是群体研究,缺乏对农村基层教师的关注。特岗教师是新兴的农村教师群体,其自身特点和职位特点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但是这方面研究较少。此外,以往研究关注的多是教师整个群体的专业发展,较少关注具体学科教师的专业发

展,并且缺少实证研究。另外,以往研究更倾向于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远离教师教学生活与发展的需要。

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1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村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1.2 特岗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紧迫性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论文的总体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1.1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2.1.2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1.3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2.2 国内外关于英语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3 关于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4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第三章理论基础

3.1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3.1.1 终身教育理论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3 学习动机理论

3.2 概念界定

3.2.1 特岗教师

3.2.2 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章研究方法

4.1 文献法

4.2 问卷调查法

4.2.1 调查对象

4.2.2 问卷设计

4.3 访谈法

4.3.1 访谈对象

4.3.2 访谈问题设计

4.4 研究技术路线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

4.5.1 教师基本情况

4.5.2 教师信念情况

4.5.3 教师知识情况

4.5.4 教师能力情况

4.5.5 教师参与研究情况

4.5.6 教师专业发展的态度

4.5.7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意识

4.5.8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第五章影响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及应对策略5.1 影响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5.1.1 影响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

5.1.2 影响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因

5.2 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5.2.1 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5.2.2 发展合作研究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实录

4.2 研究目标

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国家实施的“特岗计划”为背景,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支撑,以终身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本地农村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我国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本土因素,寻求适合我国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2. 制约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

3. 实现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作为一名特岗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4. 实现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寻找哪些内在和外在的支持与帮助?

5. 研究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关键技术等论述5.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和指导,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仅从河南省部分县市农村特岗英语教师的角度对特岗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专业发展现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因、专业发展的需求等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获得农村英语教师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5.1.1 文献法

通过查阅期刊(包括电子期刊)、书籍和互联网网页等搜集和整理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和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分析其研究成果,

了解目前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为本文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探讨促进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供借鉴。

5.1.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相关的主要指标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特岗英语教师队伍结构、教师知识和能力、教师参与研究情况、专业发展认识、专业发展态度和满意程度、专业发展需求和意识以及专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展开调查。旨在了解目前我国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从而探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5.1.2 访谈法

在统计出问卷调查的结果之后,对调查学校的部分英语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实地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涉及: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工作中的困境、新教师培训情况以及教师的职业规划等;学校领导对特岗教师的看法、特岗教师的流动情况、学校为特岗教师所能提供的培训途径、从学校的角度如何提高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深入探查问题的产生的根源所在,并鼓励他们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供方向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

6.年度研究计划、预期成果及现有研究工作基础

6.1 年度研究计划

研究进度及具体时间安排

起止日期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结果2016.01-2016.02 确定课题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信息

2016.03-2016.04 填写开题报告,开题答辩完成开题答辩

2016.05-2016.08 收集资料完成实证数据收集2015.09-2016.12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完成初稿

2017.01-2017.03 定稿及预答辩完成定稿及预答辩2017.04-2017.06 论文答辩完成论文答辩

6.2预期成果

将研究成果撰写成一篇1.5万字左右高质量有价值的论文。论文格式规范、论点新颖、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的学术论文。与此同时,力争为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以期逐步引导广大教师、研宄者及教育管理者认识、重视小学英语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这对我国农村英语教师教育与师资培训具有积极意义。

6.3 现有研究工作基础

笔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一直感兴趣,因此已阅读大量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文献,就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中所需要用到的调查问卷以及访谈问题参考已有文献和具体情况已设计完成。

7. 校内外实习实践条件及时间安排

8. 论文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农村学校较多,特岗教师零散的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研究过程会遇到调查对象少的问题,数据收集过程比较复杂。针对此问题,笔者以笔者的家乡河南省的部分县市为例。河南省最为中部农业大省,从2009年河南省施行特岗政策以后,至2015年共招聘7.63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受益范围覆盖全省个县的5000多所农村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笔者的本科同学以及本科老师的学生中都有从事特岗教师的,可以为笔者提供帮助。而且有专门的特岗教师的QQ群,可以通过邮件交流和特岗英语教师交流。

9. 参考文献(不占字数)

[1] Burden.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J].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2] Day C. Developing Teachers: The Challenge of Lifelong Learning [M]. London:

Falmer Press, 1999.

[3] Fullan, M. & Hargreaves, A.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M].

London: Falmer press,1992:8-9.

[4] Fessler, R. & Christensen J. C. 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M]. Boston: Allyn

& Bacon,1992.

[5] Glatthorn, A. Teach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er

Education [J]. Oxford: Elsevier Science Ltd,1995:41.

[6] Gordon, S.P.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school improvement: empowering learning communities [M]. Boston: Pearson, 2003.

[7] Hargreaves, A. Development and Desire: 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5:9-34.

[8] Hoyle, 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deprofess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 In Eric

Hoyle & Jacquetta Megarry (Eds.). 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 1980: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 London: Taylor & Francis, Inc. 1980.

[9] Kelchtermans, G. CPD for Professional Renewal: Moving beyond Knowledge for

Practice. international H and book on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Teachers. Maidenh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4:217-237.

[10]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1] Perry, P.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inspectorate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Eric Hoyle & Jacquetta Megarry (Eds.), Word yearbook of education 1980: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London: Kogan, 1980.

[12] Richards, J. C. Beyond training: approaches to teacher educ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er, 1990.

[13] Richards, J. C. & Farrell,T. C.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Strategies for Teacher Learn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4] Richards, J. C. &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5] Shawer, S. F. Classroom-leve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FL teachers as

curriculum-developers, curriculum-makers and curriculum-transmitter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6:173-184.

[16] 丁钢等. 中国特岗教师蓝皮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17] 陈囡茜. 小学英语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原因探析——基于河南省农村

小学的个案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14.

[18] 陈琴,庞丽娟等. 论教师专业化[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14(6):26-32.

[19] 程晓棠,晓慧. 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 外语

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2).

[20] 傅道春.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3.

[22] 贾爱武. 外语教师的专业地位及其专业发展内涵[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4):57-59.

[23] 廖朝华. 我国特岗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1.

[24] 林瑞钦. 师范生任教职志之理论与实证研究[M].高雄: 复文图书出版社,

1990.

[25] 刘亚娜. 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

教育, 2012, 32.

[26] 芮燕萍.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以教师反思及教学实践

为例[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7] 彭伟强, 叶维权. 欧洲外语教师教育现状与改革动向[J]. 外语界, 2006

(2): 47-52.

[28] 申继亮, 辛涛. 教师素质论纲[M]. 北京: 华艺出版社, 1999: 30.

[29] 唐玉光.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66-167.

[30] 王安全,刘飞. 特岗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教育理

论与实践,2013 (11): 37-40.

[31] 吴洪亮. 西部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途径探析[J]. 教育文化论坛,

2012, (1): 37-41.

[32] 杨浩. 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 西南大学, 2013.

[33] 王蔷.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4] 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26.

[35] 叶澜, 白益民等. 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

社. 2001.

[36] 殷国芳,全日艺. 及时做好角色转换,帮助青年教师缩短“适应期”[J]. 上

海教育,1992(5).

[37] 赵明仁.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案例研究. [M]. 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8] 张向东. 高中教师成长规律与结构优化的探索[J]. 浙江教育科学,1995(5).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考试必备)

《心理学》常识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2)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含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意向等成分)。 二、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三、心理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1、心理学科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学科的任务: (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探讨人的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的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的人格培养提供依据。 四、老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 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第二章感知和注意 一、感觉及知觉的概述 1、什么是感觉、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

教育学60强-2017中国大学教育学排名-考研必备

本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包括教育学、体育学等2个学科类,共有9个本科专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教育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 3.61%,授予的教育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2.50%,教育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1.40%。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37078名博士生导师中,有662名是教育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1.79%。教育学是比较小的学科。 在本科专业分类中,心理学属于理学,而在研究生专业分类中,心理学属于教育学。为了使两者统一,本评价的教育学排名含心理学类的各本科专业的得分。 2017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名单 排名等级校名 1 A++ 北京师范大学 2 A++ 华东师范大学 3 A++ 华南师范大学 4 A+ 浙江大学 5 A+ 北京体育大学 6 A+ 南京师范大学 7 A 西南大学 8 A 华中师范大学 9 A 上海体育学院 10 A 东北师范大学 11 A 成都体育学院 12 A 武汉体育学院 13 A 湖南师范大学 14 A 浙江师范大学 15 A 首都师范大学 16 A 西北师范大学 17 A 上海师范大学 18 B+ 首都体育学院 19 B+ 陕西师范大学 20 B+ 辽宁师范大学 21 B+ 福建师范大学 22 B+ 苏州大学 23 B+ 天津师范大学 24 B+ 曲阜师范大学 25 B+ 山东师范大学 26 B+ 广州大学 27 B+ 江西师范大学 28 B+ 天津体育学院

29 B+ 安徽师范大学 30 B+ 南京大学 31 B+ 河北大学 32 B+ 吉林大学 33 B+ 沈阳师范大学 34 B+ 河南大学 35 B+ 湖北大学 36 B+ 宁波大学 37 B+ 山西大学 38 B 广西师范大学 39 B 河北师范大学 40 B 温州大学 41 B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2 B 西安交通大学 43 B 广州体育学院 44 B 杭州师范学院 45 B 扬州大学 46 B 集美大学 47 B 深圳大学 48 B 聊城大学 49 B 北京理工大学 50 B 武汉理工大学 51 B 暨南大学 52 B 兰州大学 53 B 徐州师范大学 54 B 西安体育学院 55 B 山西师范大学 56 B 南通大学 57 B 北京联合大学 58 B 鲁东大学 59 B 淮阴师范学院 60 B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不是指规章制度) 指一个国家社会的条件下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各类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的过程: 1. 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2.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有史可考的学校教育始于商代 1. 古代教育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当代教育)(重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历史上的教育性思想 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第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三婆术”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派代表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外在规律)教育与人(内在规律)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doc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党的xx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提出了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的重要目标。xx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xx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任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和谐建设和发展,也就是和谐校园的构建,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亦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教育部在 XX 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 年)》,在该纲要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②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创造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的大学的艰巨任务,就不能忽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蕴涵了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支柱和根基所在,体现着大学的形象和综合实力。”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它既继承和宣扬了优秀的传统文

化,又高举时代的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XX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 号文件)》中提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指示①。XX 年 12 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重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 年 1 月,xx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② ”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本文从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点的对比入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阐述了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措施,以达到全面提升校园文化主体素质,推动高校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可以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深刻总结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大学教育,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但是这些年来,用钱学森老先生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不

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

第一章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教育的概念:广义:泛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也叫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中世纪大学的学科设置:文法神医四科技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代表学校意大利的萨拉诺、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2十九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代表学校,从1810年开始最早的是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用死记硬背,重视教授讲演,提倡师生的独立研究和对学术方面的新的建树和贡献。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柏林大学的创立所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活动范围扩大了,具有了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布莱斯劳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3十九世纪末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发展,代表学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服务形式:1教育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2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的途径 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演进过程:1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萌芽和形成2文革时期教育方针的严重扭曲3教育方针的拨乱反正和新时期的发展与完善 教育的目的的含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有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2有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活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订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社会本位论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

英语教育硕士开题报告.doc

英语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高中艺术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社会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此类院校,中学艺术生的扩大,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大量需求艺术人才,以及国家素质教育推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结果。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艺术院校也加入扩招大军。由于高等艺术院校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普遍要求较低,很多考生认为这是一条通关捷径,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纷纷选择艺术专业。所以高中艺术生是高中学生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思想严重,重专业轻学习,但同时他们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热情澎湃, 实践活动能力较强。作为一名高中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研究掌握并重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 问题的提出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艺术学生的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发现艺术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目前艺术类学生与其他普通院校的考生不同,除了要参加高考外,还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该类考生必须是专业考试合格且高考成绩达到该院校录取分数

线才能被录取,且肩负着文化与专业学习的双重重担。笔者根据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艺术部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受文化课底子弱的影响,文化课学习积极性不强,不善于思考,学习主动性差,虽然他们也知道不止专业要好,同时文化课在高考时也很关键,但由于大多数的艺术生在中学时就是文化课的失败者,类院校在高考中。这些想法使笔者深入思考。 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仅仅如此吗?怎样提高它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将使英语教学事半功倍。英语教学应以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为基础,培养目标仍然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任务,以具有良好扎实的艺术基础知识、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培养出在艺术设计、艺术教育及艺术研究方面有所发展的专门人才。此外,学习动机是学习的推动力,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维持和效果。对艺术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真诚情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质量意义深远。 3.文献综述 3.1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学习需要的驱动力。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

(完整)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考试必备),推荐文档

1、广义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途径。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似乎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5、终身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 6、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7、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8、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9、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0、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11、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12、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13、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 1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5、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6、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17、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有三层意思:a)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 18、人力资本: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它体现在人身上。 19、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20、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2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a)同一方向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 b)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24、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25、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6、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a)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b)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精选)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8b14715558.html,)/总结报告/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精选) 论文题目初中生厌学思想品德课的成因与对策 专业(方向)教育管理 论文工作计划简述(开题报告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的教育提出要培养“世界的领袖、地球村的村长”,日本提出“做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的人”,香港提出“乐雨靴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作为中国现代人,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政治人、文化人、经济人,必须是具有一定思辨能力的人,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可见,思想政治课是我国教育中的统帅学科。新世纪之初,第八次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作为学科统帅的思想政治课一直走在课改前列。近几年来,不断更新教材,修订《课程标准》,特别是开卷考试的推行,使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新课程改革存在很多优点,比如,知识体系依然是以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国情教育为知识主线,教材的内在联系加强了,也更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交往活动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新课程改革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的方式,变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和获得生命情感价值体验的主体,它真正地体现了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发展型的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自身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新课程解读对政治学科作了这样的定位----“初中思想政治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必修课”。从这一定位我们明白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性,为新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感到欣喜和自豪。 但是,新课改在思想政治课堂中也存在不少问题:(1)根本原因是我省政治学科高考方案的变化,造成一线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上感到迷茫和彷徨,不少教师依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不敢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大胆改革。师生的思想仍未摆脱中、高考指挥棒的束缚,课堂仍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同时课堂又

教育与教育学必备考点

教育与教育学必备考点 1.教育概念——广义(社会、家庭、学校);狭义(学校教育)——孟子:最早将“教”和“育”连用——许慎,《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教育活动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3.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 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最古老)——生物起源(第一个正式提出,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无意识模仿,孟禄)。 5.原始形态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阶级性。 6.古代教育——中国:夏,最早的学校;西周,政教合一官学体系,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分科课程,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宋代以后,四书五经(封建社会教育内容)——印度:吠陀——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雅典: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军人。 7.近代教育——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8.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记忆:全民多现身)。 9.孔子——《论语》(非孔子所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10.学记——教育学的雏形——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社会本位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 1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西方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 1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最早对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1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学年制、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4.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 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16.赫尔巴特——一:《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二:哲学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记忆:教师拿着书本在课堂中)——四: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记忆:一二三四。

学前教育专业考研排名

学前教育专业排名_开设的院校_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大理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中华女子学院 [tr][/tr]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 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华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洛阳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肇庆学院佳木斯大学乐山师范学院 沈阳大学南通大学喀什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井冈山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常熟理工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怀化学院 泰山学院鞍山师范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 襄樊学院丽水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 等级的学校有: 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 许昌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毕节学院陇东学院 凯里学院三明学院成都大学河西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绵阳师范学院 咸阳师范学院宜宾学院安康学院伊犁师范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 红河学院黄山学院廊坊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邯郸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宁夏师范学院 昌吉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百色学院重庆文理学院 黄石理工学院德州学院枣庄学院滨州学院 菏泽学院上饶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常州工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合肥学院邢台学院 衡水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呼伦贝尔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绥化学院黑河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tr][/tr]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 知识复习手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模板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革命”浪潮的兴起和发展,文化科学技术以前所未 有的广度和速度传播。人们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传播科学知识和最新信息的呢?首先是写作,尤其是英语写作。专家、学者、教授、新闻记者,一般都是事先写成讲稿、新闻稿,然后才借助传媒进行传播。可见,现代视听工具的普遍使用,不仅没有降低写作的地位,而是对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写作己成为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英语学习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单词、词组和句型,知道多少条语法规则,而在于他们能否用所学的语言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能认知,而且能内他们所学到的语言,对所学语言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同化、分析、综合、判断、重建和再创造。(刘上扶,199&20)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稿)》(以下简称《标准》)对写作技能的教学过程提出了以下建议: (1)教学目的: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 养规范的写作习惯。

(2)基本技能: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文章结构;列出提纲;起草文章;组织语言;遣词造句;修改文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 小写。 (3)写作技能的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写前活动,写时活动,写后活动。 (4)材料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具体,目的明确;有趣味性和真实性。 (5)教师角色:指导、启发、示范、商讨、鼓励、讲评。 建议中的教学思路与“过程体裁法”(ProcessGenreApproach)所倡导的改变单纯的写技巧的训练过程,将写作的各个要素调动在一起(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段)的做法基本一致。“过程体裁法”强调整个写作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语言方面的知识,各种学习策略的运用,积极情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涉及交际能力要求的文化沟通。过程体裁法中强调交际的目的决定体裁的存在,强调体裁的常规性和制约性,体裁是语言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社会交际工具。因此,“过程体裁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在写作教学中。但这一教学法是否能被有效地运用呢?有效教学(efficientteaching)中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吕文谦,20XX) 教学有没有效果,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是在教的过程中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那么,有效的写作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后学生想写,能写,写作能力得

2018教育学考研容易录取的15所推荐院校

2018教育学考研容易录取的15所推荐院校教育学专业作为国家的统考专业,在分数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对于一些自主划线的院校,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类似的这样的院校,或者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院校,如南京师范大学,虽然不是自主划线的院校,但是还是比较不容易考取的。下面,为你推荐15所性价比比较高的院校,这些院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这些院校的教育学专业比较广泛,且专业上也比较好; 二是不是自主划线的院校,录取时走的是国家线; 三是避开了竞争比较激烈的热门地区,竞争上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激烈。 一、首都师范大学 首先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比较特殊的院校,虽然首都师范大学位于北京这个比较热门的地区,但是相对于北京的其他一些院校,以及其他地方的一些比较难考的院校,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比较容易考的院校。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七。复试分数线一般都是国家线。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及各学院的课程教学论学科均参加全国教育学统考。 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的考研应该说是明显简单于北大和北师,因为首都师范大学执行国家线,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分数要求,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线,所以考生们可以踊跃报名。 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北京市还是比较认可首师大的毕业生的,而且北京市80%的中小学教师是由首都师范大学输送的,同时教育学专业不一定都要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可以是适当的拓宽自己的就业面,所以首都师范大学也是一个让你进入高学府学习的机会。 因为执行国家线,所以你的英语水平不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难度较报考北师和北大小一些,当然不是说英语水平高就不好了,那样会更有把握。同时专业课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专业课可能卡你的线。当然也不要以为首都师范大学非常好考,随着近几年报考者的增多,也存在这刷掉很多考生的情况,所以要慎重选择,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而且符合自己的能力的学校。 二、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比较有实力的师范院校,特别是比较教育学、小学教育等专业,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同时从上面的版名人数作为参考来看,竞争不是很激烈,还是有很大的考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

2016年教育学考研学校排名之最容易被录取的十五所推荐院校

2016年教育学考研学校排名之最容易被录取的十五所推荐院校教育学专业作为国家的统考专业,在分数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对于一些自主划线的院校,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类似的这样的院校,或者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院校,如南京师范大学,虽然不是自主划线的院校,但是还是比较不容易考取的。下面,为你推荐15所性价比比较高的院校,这些院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这些院校的教育学专业比较广泛,且专业上也比较好; 二是不是自主划线的院校,录取时走的是国家线; 三是避开了竞争比较激烈的热门地区,竞争上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激烈。 首先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比较特殊的院校,虽然首都师范大学位于北京这个比较热门的地区,但是相对于北京的其他一些院校,以及其他地方的一些比较难考的院校,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比较容易考的院校。 一、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七。复试分数线一般都是国家线。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及各学院的课程教学论学科均参加全国教育学统考。 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的考研应该说是明显简单于北大和北师,因为首都师范大学执行国家线,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分数要求,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线,所以考生们可以踊跃报名。 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北京市还是比较认可首师大的毕业生的,而且北京市80%的中小学教师是由首都师范大学输送的,同时教育学专业不一定都要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可以是适当的拓宽自己的就业面,

所以首都师范大学也是一个让你进入高学府学习的机会。 因为执行国家线,所以你的英语水平不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难度较报考北师和北大小一些,当然不是说英语水平高就不好了,那样会更有把握。同时专业课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专业课可能卡你的线。当然也不要以为首都师范大学非常好考,随着近几年报考者的增多,也存在这刷掉很多考生的情况,所以要慎重选择,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而且符合自己的能力的学校。 二、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比较有实力的师范院校,特别是比较教育学、小学教育等专业,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同时从上面的版名人数作为参考来看,竞争不是很激烈,还是有很大的考取概率的,特别是鉴于其综合实力,所以这所学校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应该是比较稳的学校,而对于一些一般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特别在比较教育学这个比较优秀的专业报考人数也不是很多,所以也是有很大的空间的,再一个就是上海师范大学复试分数执行国家线,所以也是一个优势,这样就是要求分数符合基本上的要求,是对一般的要求,所以也是很容易达到的。 上海上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比较多,而且地处上海这样一个发达的城市,所以也会是很好的发展和就业的机会,所以总体上来说选择上海师范大学时一所比较好的考研选择院校。 三、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2007—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榜,81个一级学科中,华中师范大学9个一级学科位于前十强。其中教育学排于第4名。从这里可以看出华中师范大学的综合实力是比较强的。所以报考这所院校

教育学期末复习考试必备

《教育学》期末考试综合练习题-本科(一) 教育学本科综合练习题-选择题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_B_______。2016年7月试题 A.卢梭 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 E.蔡元培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ABD_。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2016年7月试题 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AE 。2017年1月、2018年7月试题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C_。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2018年1月试题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 B.教育主体观 C.教育民主观 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2018年1月试题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F.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_DE___因素的制约。2017年1月试题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党的xx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提出了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的重要目标。xx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xx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任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和谐建设和发展,也就是和谐校园的构建,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亦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教育部在 XX 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 年)》,在该纲要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②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创造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的大学的艰巨任务,就不能忽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因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蕴涵了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支柱和根基所在,体现着大学的形象和综合实力。”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它既继承和宣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高举时代的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XX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 号文件)》中提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指示①。XX 年 12 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重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 年 1 月,xx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② ”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本文从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