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古诗文大赛

2018古诗文大赛

2018古诗文大赛
2018古诗文大赛

1、韩非:末期韩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 韩非子”。

2、食

①念[]:表示食物或自己吃东西时

②念[]:表示拿东西给人吃时,,“以待饿者而食之”,主语是黔敖,他在等待着饥饿的人,给他们吃摆在路边的食物,所以读[],韩愈《马说》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中的“食”念[],意为“喂养、饲养”

3、春秋五霸

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通常指指、宋襄公、、秦穆公和。

4、《庄子》,

①《庄子》又名《》,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到了代以后,便尊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②其书与《》《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5、《逍遥游》

①《逍遥游》是《》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一书的代表。

②《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已、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③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穷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洋溢着主义精神。

6、“之”的用法,“之”是虚词

三种类型: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现在汉语中“”,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如“至于襄城之野”。

②用于之间,取消句子,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无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必翻译出。(燕相国受书而说之的之,不用翻译)

7、战国策

①《战国策》是一部体史学著作,又称《》。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②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

的实战演习手册。

8、使动用法

①指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和被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②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动词。

③文中“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的下,本来是不带宾语的,用了使动后,后面就带了宾语“鸟”可解释为“”。

9、战国四君子

①战国时代末期,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②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君魏无忌、赵国的君赵胜、楚国的君黄歇、齐国的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注:春申君不是),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10、《韩诗外传》

①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共十卷。由前期儒家学者编撰。

②全书由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等不同内容的360篇短文组成,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

11、俄而

①古代汉语的副词数量很多,类别也比较复杂,有否定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情状副词等等。

②“俄而”是一个副词,表示两个动作行为或两件事之间的时间间隔短暂,可翻译为“”,类似的还有“少顷”“旋”“既而”“未几”等。

12、王羲之

①王羲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世称“”。

②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合称为“二王”。

13、孰与(shú yǔ)

①。如《公羊传》: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②犹言。意为“”,常用于反诘语气。如《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用之”

③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本文中“卿清孰与父清”即属这种用法。

14、李贺

①“”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②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③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15、谥号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①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

如范仲淹因生前文学成就高,行为正直,谥为“”,后世称“范”;

如唐朝韩愈谥“”后,世称韩文公。

②荒、厉、幽、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如隋炀帝因生前阴险残酷,故死后得“炀”。

16、冯梦龙

①代文学家、戏曲家。

②最有名的作品为《》(又名《古今小说》)、《通言》、《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③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17、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①豆蔻:岁 (豆蔻年华)

②束发:男子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③弱冠:男子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④而立:男子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⑤不惑:男子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⑥知命:男子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⑦花甲:岁。

⑧古稀:岁。

⑨耄(mào)耋(dié):岁。

⑩鲐(tái)背之年:岁。

?期颐:岁。

18、孔子、和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

19、数[shǔ]:

①。如“死者以千数”,意为死的人用千来计算。

②“一一列举”,引申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于是召回数之公前”及“数烛邹罪已毕”中的三个数,都解释为“一一斥责”。

数[shù]:;如“追者数人皆疲”,意为几个追的人都疲劳了。

数[shuò]:;“广故数言欲亡”,意为吴广故意接连几次说要逃跑。

20、有间

①“间”本指日光射进门缝中,引申为“缝”“间隔”,或“有一定的距离”。

②“立有间”中的“有间”,指“”。

③与“有间”意思相近的词有“须臾”“俄”“移时”等

21、四书

《孟子》和《》以及《礼记》中的《》《》合称“四书”。

22、知,多义词

①“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中的“知”,指的,意为“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

②“岳飞死,天下知与不知者皆为之哀”,意为“岳飞被害死,天下熟识他的和不熟识他的都未他悲伤”。

23、和亲

①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和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宽泛意义上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一直到清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数不等、缘由各异的和亲。

②汉代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唐代嫁吐鲁番松赞干布等。

24. 通假字。

通假字也称“古字通假”,是指古书上用一个相同或相近、有时也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的现象。其中被代替的字,叫“”,用来代替的字,叫“”。

①如上文“越王勾践反国”中的“”就是通假字,“”代替“”,“返”即是本字。

②“置胆于坐”中的“”也是通假字,“”代替“"。

③“女忘会稽之耻耶”中的“”也是通假字,“”代替“”。

25、既。

“既”的本意是食毕,引申为“尽”“完”“”或“…”等。

①“赵括既代廉颇”中的“既”,不能理解为“既然”,应释为“已经”或译为“(赵括代替廉颇)之后”。

②《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既出”应理解为“丛桃花源出来后”。

③“既定方针”,意为“已经确定的方针政策”。

26、是”在现代汉语中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文中多作代词,相当于“”。

①“是臣无罪”,意为这(说明)我没罪过;

②“是死药也”,意为这(是)让人死的药;

③“是客欺王也”,意为这(是)那人在欺骗大王。

④“是”在文言中又作“”“”解释,如“是已而非人”,意为认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是非之争”,意为正确与错误的争论。

27、《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它的编者是汉(朝代)的。

28、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其中“两表”指的是前后《》,“一对”指的是《》。

29、《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由朝著,是南北朝时期一部影响很大的“小说”,它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土贵族的逸闻轶事,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的史料,价值很高。《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及白描等文学手法,佳句多多,典故不俗,后人对“”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部著作。

30、“七子”与“三曹”-----曹操、曹、曹共同代表了建安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31、陆机,世称陆,与弟弟陆并称“二陆”,他们曾出现在课文《》中。

32. 编年体通史。

①编年体是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以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采用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②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③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④它和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为古代辉煌的史学巨著,被后世并誉为“史学双璧”。

33. 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其中“人镜”指的是。

34、所以

①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多表示,如“吾所以来此者,忆旧也”,意为我来这里的原因是因为要回忆往事。

②在文言中,它另有一个很特殊的解释,指“”,如“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中的“所以”。

③“谷者所以食也”,意为粮食是用来吃的;“师者,所以传道也”,意为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的。

35、诸

《仲之侨为琴》四次出现“诸”:“谋诸漆工”,“又谋诸篆工",“画面埋诸土”及“献请朝”,均相当于“”。

①“谋诸漆工”即“谋之于漆工”,意为跟漆工商量这件事;

②“埋诸土”,意为把它埋进地里。

③《愚公移山》中的“投诸渤海之尾”,意为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

36、颇。

作为程度副词,“颇”的含义不易把握,有时翻译为“很”,有时翻译为“稍微”。

①说某人“颇有名声”,就很难确定是“很有名声”呢,还是“稍有名声”,这要视下文而定

②“亦颇驯”中的“颇”,明显指“”

③“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弈喻》)中的“颇”也是此意。“颇”亦可作“”解

④“家贫,颇蓄薄酿”即是“家庭贫困,储藏了一点淡酒”

37. 《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以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全书内容主要记述狐鬼故事,也讲述民间奇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百态。

38.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由科学家、政治家撰写,是一部涉及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建筑、医药、气象、考古等各个门类学科,价值非凡,是一部的科学名著。书中的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等,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39. 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汉代,唐代、等均被尊为“草圣”。张芝,东汉书法家,将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章草书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有草圣之称。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等刻帖。张旭,唐代书法家,取法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创造的狂草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比张芝的大草更奔放,后世亦尊称其为草圣。传世书迹有《肚痛帖》《》等。怀素,唐代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其《帖》被誉为“中华第一草书”。

40. 袁宏道,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弟袁宗道、袁中道并称“”,初中教材里收录了他的作品《》。

41. 此之谓。在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特殊词序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其中有一种情况叫做宾语用复指,指的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

宾语后面用代词“”或“”复指一下,其作用是为了宾语,“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惟弈秋之为听”(《孔孟论学》),再如“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如果宾语本身就是代词,仍可以用这种格式来强调宾语,比如选文中的“此之谓也”,译为“说的就是这个”,也就是“谓此”。

42. 太史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官职名称,选文中的“太史公”是指(姓名),他的《史记》与、、合称为“前四史”。

43. 以“者”作为提示的定语后置句。古代汉语中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的情况叫做“定语后置”。其中用“者”提示定语后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再如“马之千里者”(《马说》)。②中心词+有+定语+者。例如选文中的“人有失针者”,再如“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履》)。③中心词+而+定语+者。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再如“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④中心词+定语+者。例如“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再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44.主谓倒装句。古代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句或句中,会把谓语提到主语之前。例如选文中的“幸矣,章遇君也!”再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45.《晏子春秋》记录的多为国政治家晏婴的故事,初中教材中收录的《》一文展现了晏婴面对楚国君臣的刁难机智善辩的形象。

46. 鸡鸣狗盗。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骗开城门,逃回齐囯。后成为君能得士的美谈。

47. 双音节词。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个音节(字)一个词,即音节词居多,偶然有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与现代汉语一个词字面相同,这就是词。如“妻子”“交通”,古代指“妻”和“子”,“交”和“通”两层意思。但古汉语中也有一些双音节词,如名词中的地名、官名、年号等,翻译时只需照抄。由双声、叠韵词组成的词,如“参差”“须臾”“窈窕”“相与”等,这些词义古今没有太大的变化。

48.名讳。名讳是出现在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但不能直呼其名,而且在书写的时候也不能使用这些字,于是只能用改、改或减少字的笔画等方法予以回避,也称。

49.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短语或

介宾短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结构。文言文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如:“孔子为人何如?”二、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三、借助“”或“”将宾语前置,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惟兄嫂是依”,等等。

50.弱冠。在古代,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等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

子。《说文解字》:“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礼记?曲礼上》:“男子冠

而字。”意思是,举行礼,并赐以。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之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51.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族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其中最有代表的便是“”,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得到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52.自称。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称的代词,譬如吾、、予、,但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公共场合,真正自称为“我”“吾“余”的,却是少之又少。在古代,公开自称“我”“余”甚至会被大家讥为不懂礼仪。从晋朝开始,各级官僚已经不习惯于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了,他们热衷于自称“”来显示自己的谦卑。唐人虽然旷达,但在相互交往之时依然羞于自称“我”,而是用略显青涩的“”来指代自己。宋朝则再进一步,那时的官僚喜欢自称“”,普通人则更愿意自称“”。

53.《浮生六记》。代作家的名作。全书用的形式,将他一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生动地记叙下来,文笔大胆,读之令人回肠荡气。它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特点在于真纯率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

54. 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直接的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其类型主要有:1.表。如“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中的“洞开”就可说成“像洞一样开着”。2.表。如“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中的“客待之”可译为“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3.表工具、。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其中的“船载”可理解为“用船载”。4.表依据。如“失期,法当斩”,其中的“法当斩”可译为“依照法律应当判斩首之罪”。5.表。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其中的“廷叱之”可译为“在朝堂上呵斥他”。6.表。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

地,北收要害之郡”中的方位名词前也可加介词“于”,如“南取”可理解为“向南取”。

55. 知音。“知音”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三个义项:①通晓音律。例如“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汉桓谭《新论》);②比喻。例如选文中的“不谓遇知音于此地”;③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例如“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文心雕龙?知音》)。以知音喻知己源于《列子?汤问》中伯牙和 (姓名)的故事,后世人们也习惯以故事中“”的典故来比喻知己。

56. 《幽梦影》。代所著小品文集。《幽梦影》体现的是以为底,浸透了传统中国文人教养的生活观。琐碎生活中的寻常之物,经过作者静观、内省、体悟之后,成了足以流传的生命学问。曾将此书译成英语以向西方推介,他认为“这是一部文艺的格言集,这一类的集子在中国很多,可是没有一部可和张潮自己所写的比拟”。

57. 焉。“焉”在古汉语句子中的位置灵活多变,当它处于句尾时,有以下常见义项:①词,相当于“之”“此”。例如选文中的“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再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②词。例如选文中的“得异境焉”。再如“寡人反取病焉”(《橘逾淮为枳》)。③相当于介词“”加代词“”或“”。例如“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58. 恶。“恶”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读wū时,有以下义项:①疑问代词,相当于“”“”。例如选文中的“恶有满而不覆者哉!”②词。例如“孔子曰:

‘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荀子?法行》)

59. 以为。“以为”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含义有:①。如《黔之驴》中“以为且噬己也”。②“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译为“把……”,例如《黔之驴》中“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③“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译为“……做”“……做”等,例如选文中的“明皇以李林甫为相”。

60. 古人的字。古人有名有字。男子岁成人举行礼时取字,女子岁举行礼时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有上的联系,例如宋濂,字景濂;宰予,字子我;冉耕,字伯牛;韩愈,字退之等。汉代以后,名字说时往往先名后字,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古代等级分明,尊对卑称,卑自称也称;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只能称。因而,对人称字是用来表示的。选文中明太祖用宋濂的字景濂来称呼他,表达了对宋濂直言的欣赏。

61. 《昏镜词》。《昏镜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此诗用寓言艺术,揭露和讽刺了唐宪宗宠幸宦官佞臣而迫害永贞革新人士的现实,把自己心中的难言之

隐巧妙而贴切地表现了出来,构想奇特,出语新颖,嬉笑怒骂而富于生活趣味,又把用作比喻的镜子题材的内容发挥到极致,表现了作品讽刺智慧的妙趣和对生活体察入微的理趣及情趣。《昏镜词引》是《昏镜词》的序言。

62. 竹文化。竹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的象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

63. 《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64. 《礼记?礼运篇》。《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

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主要记载了古代社会政治风俗的演变,社会历史的进化,礼的起源、内容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表达了家社会的历史观和对礼的看法。

65. 仆。“仆”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读音,读时,它的常见含义是“向前跌倒”,例如成语“前仆后继”。再如“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游褒禅山记》)。读时,它的常见含义是“自称的谦词”,例如选文中“仆亦禽矣”。

66. 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体裁之一。以为中心。用“”叙述帝王事迹;用“”记述王侯封国;用“”排比大事;用“”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用“”记人物。始于汉代所著的《史记》。后历代所修正史,基本采用这一体例。

67. 父母官。旧时称州县地方官为父母官。在先秦文献中“父母”有时指百姓的统治者,甚至是国君。至汉代出现了两个非常有政缋的地方官:西汉的、东汉的。据《后汉书》记载,杜诗为南阳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之与前代的召信臣相比,于是就有了“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此时“父母”已有了地方官的含义。宋初《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其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

68. 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

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并州而无徐、梁州。后以九州泛指,。选文中的“兖州”在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兖州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中。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

初赛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赛试题 答案

学习资料之 2019 古诗文阅读大赛 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赛试卷(初中各组) 预初、初一学生完成1-71题,满分100分 初二、初三学生完成1-73题,满分120分 完成时间均为90分钟 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 1. 2.___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3.荷笠带斜阳,_青山独归远。 4.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6.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7.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8.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9.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10.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7.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18._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2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5.毁誉不干其守,饥寒不累其心。 二、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 26.以下不属于墨家学说观点的是()。 A.兼爱 B.非攻 C.节用 D.中庸 答案:D(儒家) 27.以下不是编年体史书的是()。 A.《资治通鉴》 B.《战国策》 C.《左传》 D.《春秋)

答案:B(国别体) 28.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的是()。 A.司马相如 B.曹植 C.阮籍 D.屈原 答案:D 29.格律诗中被称为“颈联”的是()。 A.第一联 B.第二联 C.第三联D第四联 答案:C 30.以下有关“用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 B.典,即典例故实,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 C.典故都在古代典籍中有确定的出处 D.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C(不一定都有明确的出处) 31.下列对菊花的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意蕴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示隐者的超然洒脱 B.“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比喻志士的坚贞高洁 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游子的感时伤怀和思乡之情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高士的弧标亮节、卓尔不群 答案:D(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 32.以下有关“五言绝句”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旧体诗范畴。 B.五言绝句的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C.五言绝句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入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的) D.五言绝句成熟于晚唐,此后许多诗人都尝试过这种体裁 答案:A(B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古绝不需要讲“粘对” C 一般只能押平声韵,D成熟于初唐) 33.以下有关“送别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时候离别之际,人们都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B.送别诗或表达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或表达对朋友的关心、挂念,或表达一种激昂的情绪,等等 C.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流水等。诗歌题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 D.代表诗篇有:《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友人》(李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等 答案:A(不一定“都要”吟诗话别,也有设酒饯别、折柳相送等) 34.以下对“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翻译正确的是()。 A.现在各位白白地得到了野兽,功劳是猎狗的 B.现在各位只是捕到野兽罢了,功劳是猎狗的 C.现在各位白白地得到了野兽,是和猎狗一样的功劳 D.现在各位只是捕到野兽罢了,是和猎狗一样的功劳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0)

1. 多言何益 [ 战国] 墨子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 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 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 益:好处。 4. 蛙蝇:蛙。黾、蛙的一种。(可以理解为蛙和蝇) 5. 恒: 常常。 6. 观:看,看到。 7. 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恒,常常。鸣,啼叫。在黎明按时啼叫。 8. 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 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 擗(bì):同“敝”,困、疲劳。 11. 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 惊醒天下生灵, 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 日夜:每日每夜13. 然而:即使这样,但。 14. 不:通否,没有 译文: 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 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 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 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 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 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 年—前381 年以内。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 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 牛蝇) 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 éxi è):小步徘徊。 译文: 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 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创作背景: 牟融向儒生们宣传佛理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有人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 思想内容: 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 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_10资料全

1.多言何益 [战国]墨子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黾、蛙的一种。(可以理解为蛙和蝇) 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恒,常常。鸣,啼叫。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 译文: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éxiè):小步徘徊。 译文: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创作背景:牟融向儒生们宣传佛理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 思想内容: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瓮安文联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A组)参赛序号:姓名.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名句。“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 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 A.《采桑子》 B.《天仙子》 C.《生查子》 D.《鬼谷子》 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 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 A.蓬莱、峨眉、方丈 B.蓬莱、方丈、瀛洲 C.瀛洲、峨眉、九华 D.峨眉、方丈、九华 6.《书愤》的作者是:() 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 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 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 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 A.中书省的别称B.尚书省的别称C.枢密院的别称D.秘书省的别称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 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 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 A.河南境内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 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 A.李商隐 B.秦观 C.周邦彦 D.元稹 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 A.风波B.风雪C.风雨D.风浪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16-20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16-20 16.闻鸡起舞 (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选自《晋书》) 注释 ①祖逖:字士稚,范阳道县(今河北保定)人,东晋军事家。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晋朝名将。司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②绸缪:情意殷切。③中夜:半夜。荒鸡:指三更前啼叫的鸡。④蹴:踢,蹬。⑤舞:舞动,此处指舞动刀剑等。⑥社稷:指国家。⑦部曲:部属,部下。江:指长江。 ⑧中流:指长江中央。击:击打。⑨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词。意思是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 文言知识 绸缪(chóu móu):一解为“缠绕”。成语有“未雨绸缪”,本指鸟类在下雨前用树根缠绕鸟窝,喻事先做好准备。另一解为“情意缠绵”,上文中的“绸缪”就可理解为祖逖与刘琨交情深,感情好。《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有“先主至京见(孙)权,绸缪恩纪”。又如“情意绸缪”。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为()②以()③将()④楫() 2.翻译: ①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3.本文除了“闻鸡起舞”外,还有一成语是: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 4.概括文中的两件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与刘琨互相勉励,闻鸡起舞 B.刘琨虽与祖逖情谊深厚,但与祖逖形成反差,缺乏志向 C.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他收复失地的决心 D.众部下为祖逖怀有振复中原的志向感到敬佩并为之赞叹 答案 1.①担任;②因为;③率领;④船桨 2.①(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两人)起床舞剑。 ②祖逖我如果不能收复中原而又再次渡江,就如同这江水! 3.击楫中流(中流击楫);立志奋发图强 4.祖逖听到鸡鸣起床练剑;祖逖渡江中流,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

2017年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基础篇原文+译文

1、唇亡齿寒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2、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

…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3、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4、良狗捕鼠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他

2018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1-10文言文

一、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从:跟随。 3.伐:讨伐,攻打。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5.往:出征。 6.反:通"返",返回。 7.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8.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9.乃:于是。 9.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10.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1.遂:终于。 12.得:找到。 13.行:走。 14.居:住,处于。 15.阳:山之南水之北。 16.阴:山之北水之南。 17.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8.掘:挖。 19.得:找到。 20.以:凭借。 21.圣:精明通达。 22.不难:不以.....为耻辱。难:耻辱,羞耻。 23.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4.圣人:有智慧的人。 25.过:过错。 翻译: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

2019古诗文阅读大赛参考译文21-30

21.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明亮,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剡县,即刻就连夜乘小船前往。(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口(却)没有进去就返回了。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就返回了,为何一定见戴逵呢!” 22.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惟演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别的爱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下属官吏说:平生只爱好读书,坐着就读经书、史书,躺着就读各类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小辞,(我)大概未曾有片刻放下过书卷。谢希深曾说:“和宋公垂同住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去厕所,一定带上书去,诵读之声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像这样专心学习学。”我因此对谢希深说:“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这样(才)格外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23.刘备纳贤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裔。(刘备)幼年丧父,生活贫困,与母亲一起以贩卖草鞋为业。(他)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喜怒不显示在脸上。(他)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依附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了战功,于是让(刘备)做平原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十分友好……刘备与这两人同睡一张床,感情就像亲兄弟一样,而在公共场合,(两人)整天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跟随刘备交际应酬,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赵云于是就跟随刘备到平原,为刘备掌管骑兵。 24.刮目相待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了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回答说:“(君主)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相信一方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尧帝明察详问下面民众(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能够及时被掌握。舜帝目能明察四方,耳能远听四方,所以共、鲧、驩兜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而造成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而招致在台城受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导致彭城阁的兵变。所以君主(如果)全面听取、广泛采纳(意见),显贵的大臣就不能阻塞(君王获取信息的途径),那么下面的民情就能够被上层所了解。”唐太宗说:“好啊!” 1

2019古诗文阅读大赛参考译文01-10

1.多言何益 禽滑厘问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蛤蟆、青蛙,日夜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既然这样,人们却不听。现在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振作行动起来。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是它鸣叫的时间恰当而已。” 2.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奏高深的曲子,(牛)像原来一样低头吃草。不是牛没有听见,(只是)不适合牛的听觉罢了。(公明仪)变换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一头孤独小牛的叫声。(牛)就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地听着。 3.反裘负刍 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火。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火呢?”(那人)回答说:“我怜惜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它的里子磨尽,皮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吗?” 4.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对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驾驭马或羊,你准备赶着哪一个?”耕柱子说:“将赶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赶马呢?”耕柱子说:“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 5.竭泽而渔 使池水干涸来捕鱼,难道捕不到鱼?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打不到野兽?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现在姑且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6.鲁侯养鸟 从前,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用车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作为宴会音乐,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于是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这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喂养鸟的办法养鸟。 7.投笔从戎 (班超)家中贫寒,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长久劳累辛苦,曾经停止工作,扔掉笔叹息道:“大丈夫没有其他谋略,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来获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侍奉在笔砚之间呢?”周围的人都笑他。班超说:“小人物怎么懂得勇士的志向呢!” 8.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大家居住一起学习讨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并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专心致志读书,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读书时)花费精力多的,收获就长远,他所精心背诵(的书籍),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9.闵子骞 闵子骞有兄弟二人,母亲去世,父亲再娶,又有两个儿子。子骞为他父亲驾车,失手掉了缰绳,父亲摸他的手,衣服很单薄。父亲就回家,叫他后母的儿子(过来),握住他的手,衣服很厚很温暖。就对妻子说:“我之所以娶你,是为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离开吧,别留下了!”子骞上前说:“后母在,一人衣着单薄;后母走了,四人都冷啊。”他父亲沉默了。所以说:“子骞甚为孝顺,一说后母回来了,再说三人都暖和了。” 10.鳖渡桥 从前,有个人抓到一只甲鱼,想要烧熟吃掉它,又不能容忍担当杀生的名声,于是把炉火烧得很旺让锅里的水沸腾,(在锅上)横架一根细竹子作为桥,与甲鱼约定说:“你能够渡过这桥,就让你活下去。”甲鱼知道主人用计取它的性命,费尽力气艰难爬行,只能爬过一次。主人说:“你能够爬过这座桥,真是太妙了!再爬一次吧,我想再看看。”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11.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孤:从小失去父亲。书舍:私塾。 遂:就 泣:哭。 得:能够。 学者:学习的人。亲:父母。 一则:一方面。愿:羡慕。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苟:如果。 欲:想要 资:钱财。此指学费。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少:幼时。 就书:上书塾(读书)。 翻译: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用一个冬天,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启示: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12.书马犬事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欧阳公①在翰林时②,常与同院③出游。有奔马毙④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⑤,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⑥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⑦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⑧一笑。 译文: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经常和同样在翰林院任职的人外出游玩。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欧阳修说:“大家尝试叙述一下这件事。”一个朋友说:“有狗卧在大道

上海地区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D组)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D组) 第一部分:基础题(40分)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诸子百家”是春秋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百家”中的最主要流派是A.儒、道、农、杂B.儒、法、纵横、阴阳C.儒、墨、道、法D.儒、道、法、农 2.孔子从“六艺”开始学习,此“六艺”为 A.礼乐诗书射御B.礼乐射御书数C.礼乐书数射辞 D.礼乐赋射御曲 3.古诗文中的地名“建业”、“淮扬”、“临安”、“姑苏”分别是现在的 A.承德扬州西安昆山B.杭州南京西安无锡C.成都淮安杭州苏州D.南京扬州杭州苏州 4.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指代准确的是 A.汗青(史册)B.须眉(胡须)C.巾帼(手巾)D.轩辕(车马) 5.《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出身边琐事;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派的代表人物A.桐城B.唐宋C.公安 D.竟陵 6.下列一组有关“月”的名句,对其作者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作者是曹操。B.“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的作者是张籍。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作者是苏轼。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作者是林逋。 7.七言古诗是长短随意、声律比较自由的诗体,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七言古诗的是:A.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B.白居易《琵琶行》C.曹丕《燕歌行》 D.杜甫《秋兴八首》 8.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观猎》《吴宫怀古》B.杜甫《舟前小鹅儿》《石壕吏》 C.屈原《楚辞》《天问》D.施耐庵《水浒传》《老残游记》 9.对下列诗句所描写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2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3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4万里中原皆汉土,高皇犹有故乡思 A.陆游花木兰项羽荆轲B.李白冯婉贞刘邦荆轲 C.陆游冯婉贞荆轲项羽D.李白花木兰项羽刘邦 10.下列作品集的命名方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A.《贾长沙集》《王子安集》《王右丞集》《嘉佑集》 B.《樊川集》《刘梦得集》《王临川集》《易安集》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说课讲解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 31-40篇

31.李离自刑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⑨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⑤,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⑩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⑥不受令⑦。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11],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译文: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也应判自己刑罚,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法官。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错杀了人,罪责应当死。”于是他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司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错杀了人,过:误。 ④当:判决。 ⑤居官为长:担任的官职是长官。长:长官。

⑥辞:推辞,拒绝。 ⑦不受令:不接受晋文公宽恕他的命令。 ⑧自刎:用剑自杀,刎,用刀砍脖子。 ⑨下吏:下级官吏。 ⑩傅:附加。 11.听微决疑:意为观察到不明显的细节及判决疑难案件。 12.寡人:君主自称。 启发:要勇于承担责任。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其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文字生动,叙事形象,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大,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题材撰写。 3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在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第十P 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复赛试卷(初二、初三组) (比赛时间90 分钟,满分120 分) 注意事项: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1 分,共40分) 1. 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朝代的诗人是()。 A. 李白 B.李清照 C.李贺 D.李商隐 2. 下列各项中的作家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 杜牧、杜甫 B. 柳永、柳宗元 C. 李煜、李益 D. 王维、王安石 3. “仲秋”特指()。 A. 公历8 月 B. 农历八月 C. 公历7 月 D. 农历七月 4. 下列和“推敲”的典故有关的是()。 A. 唐代诗人岑参 B. 唐代诗人贾岛 C. 东晋诗人陶渊明 D. 宋代诗人苏轼 5. “运斤成风”中的“斤”应该是()。 A. 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B. 斧子一类的工具 C. 特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 D. 中国市制质量单位 6. 如果老师对班里学习不主动不努力的同学引用古人的话进行批评教育,可以用()。 A. 心有灵犀一点通 B. 玉不琢,不成器 C. 化腐朽为神奇 D.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 《苏武牧羊》中的“单于”中的“单”读音是()。 A. ch cn B.d a n C.sh d n D.ch ?n 8. 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称为()。 A. 夺情 B. 归宁 C. 出殡 D. 丁忧 9.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格的是()。 A.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 下列名著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左传》②《汉书》③《吕氏春秋》④《孟子》⑤《史记》 A. ①③⑤④② B. ①④③⑤② C. ①③④②⑤ D. ①③④⑤② 11.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020年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0年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赛试卷(初中各组) 参考答案 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 1.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diéxiè]垂羽翼。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节选)[三国]曹操)或“强乐还无味(蝶恋花[宋]柳永)”!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6.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7.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8.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9.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12.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5.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7.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9.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20.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3.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二、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 26.以下成语并非出自《列子》的是(D)。 A.歧路亡羊 B.杞人忧天 C.愚公移山 D.刻舟求剑 解析: A.《列子·说符》 B.《列子·天瑞》 C.《列子·汤问》 D.《吕氏春秋·察今》 27.以下不属于纪传体断代史的一项是(A)。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解析: A.通史 28.下列有关“三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东汉末年到曹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B.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代表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 C.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 D.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七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七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代表作有《洛神赋》等 解析: D.是五言诗、文人五言诗不是七言诗、文人七言诗。 29.以下句中的“遗”的读音和注释均正确的是(B)。

2018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1—20

十一、曲突徙薪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 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必众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乃上疏,言: 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 向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弗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过: 拜访。 傍: 通"旁",旁边。 不者: 如果不这样的话。 嘿(m ò)然: 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 息: 同"熄",灭。 灼(zhu ó )烂者: 被火烧伤的人。灼,烧。 而不录: 却不邀请。而,却; 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乡(xi à 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 使,假如。 使: 假如。 亡: 通" 无" 寤: 同"悟",醒悟,觉悟。 上行: 上位。 次坐: 排定座次。"坐"通"座" 译文:当初,霍氏一家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 霍氏必亡。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 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 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厌恶。霍氏一家长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厌恶,天下人厌恶,又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于是,上书朝廷说:" 霍氏一家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 就应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 上书三次,天子听到了,未加采纳。 后霍氏一家被诛杀,曾告发过霍氏的人都被封赏,有人上书汉宣帝,为徐福鸣不平说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 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 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 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 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 曲突徙薪' 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 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茂陵人徐福多次上

2018古诗文大赛

1、韩非:末期韩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 韩非子”。 2、食 ①念[]:表示食物或自己吃东西时 ②念[]:表示拿东西给人吃时,,“以待饿者而食之”,主语是黔敖,他在等待着饥饿的人,给他们吃摆在路边的食物,所以读[],韩愈《马说》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中的“食”念[],意为“喂养、饲养” 3、春秋五霸 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通常指指、宋襄公、、秦穆公和。 4、《庄子》, ①《庄子》又名《》,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到了代以后,便尊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②其书与《》《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5、《逍遥游》 ①《逍遥游》是《》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一书的代表。 ②《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已、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③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穷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洋溢着主义精神。 6、“之”的用法,“之”是虚词 三种类型: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现在汉语中“”,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如“至于襄城之野”。 ②用于之间,取消句子,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无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必翻译出。(燕相国受书而说之的之,不用翻译) 7、战国策 ①《战国策》是一部体史学著作,又称《》。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②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

上海市2020年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

上海市2020年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 21、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译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王子猷yu)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眠觉〕睡醒了。(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皎然〕洁白光明的样子。〔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居不仕。〔剡(shn)〕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shng)州。〔经宿方至〕经过一宿的功夫才到达。宿:一整夜。方:才。〔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造,到、至(因起彷徨)因:于是、彷徨:徘徊。(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即:即刻。之:代词,代

剡。人物分析:《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22.欧阳修文章成于“三上”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选自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译文: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别的爱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官僚下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即读先秦百家著作)、史书,躺着则读各种杂记,如厕的时候则读小辞。大概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同住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