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南太岛国关系发展及中国的应对

日本—南太岛国关系发展及中国的应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112599994.html,

日本—南太岛国关系发展及中国的应对

作者:宋秀琚叶圣萱

来源:《国际观察》2016年第03期

摘要:冷战结束后,日本与南太岛国的关系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日本借由日本与太平洋岛国首脑峰会(PALM)机制,积极参与南太地区事务,不断巩固和拓展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进一步强化了南太岛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对它的依赖。日本在相关国家的所作所为,有着遏制和弱化中国在南太地区快速上升的影响力的主观意图。中国在这一地区具有长期开展合作的基础和广泛的战略利益。有鉴于此,中国应加快建立本国与南太岛国领导人峰会机制,构建双边对话的顶层设计:加强“一带一路”南太支线的建设,为南太岛国提供亟需的公共产品:建立中日在南太问题上的对话协调机制,妥善处理与日本在该地区的战略摩擦,为打造一个繁荣、稳定、开放的南太平洋作出贡献。

关键词:日本南太岛国日本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议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6)03-0144-157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向号称“海洋立国”。尤其是进入20世纪,其对太平洋地区更予以高度重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接收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日本获得了对南太平洋岛国(以下简称南太岛国)的委任统治权,在南太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形成了同欧美霸权的对立之势。至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订,日本初步确立了其海洋强国的地位,太平洋上出现了它与美、英等传统海洋强国势成鼎足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实施“南进”战略,发动对东南亚和南太地区的大肆侵略。二战结束后,日本侵略计划的失败导致其在南太地区的战略存在土崩瓦解。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西方殖民大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根深蒂固,日本没有插手南太事务的机会。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基于寻找贸易机会等实用主义考量,日本重新产生对南太岛国的兴趣。尤其是鉴于1973年的“石油冲击”提升了“资源外交”在

日本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日本开始将战略目光瞄准南太岛国丰富的矿产、林木、渔业等资源,并在“多边自主外交”中逐步加深与它们的联系。1987年1月,日本外务大臣仓成正(Kuranari Tadashi)访问南太多国,在斐济发表题为《追求太平洋未来社会》的演讲,详细阐述了被概

括为“仓成主义(Kuranari Doctrine)”的日本政府的南太政策,即“尊重南太岛国的独立与自主:支持南太区域合作:维护南太地区的政治稳定:为南太地区的经济繁荣提供援助:促进日本与南太岛国间的人员交流”。

冷战结束后,日本在南太地区继续奉行“仓成主义”,积极扩大与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简称PIF)的对话,在经济、渔业、贸易和环境等领域,不断加强对南太岛国的援助,逐渐扩大自身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1996年10月,南太岛国论坛(the South Pacific Forum,PIF的前身)与日本政府在东京建立“太平洋岛国中心”(Pacific Islands Center,简称PIC),后者主要致力于推动日本与南太岛国间的贸易、投资和旅游业发展,同时也大力促进了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同南太岛国的交往。1997年,日本更向前迈进一步,通过主办日本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