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下的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下的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下的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下的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下的生态补偿

一.综述

1.生态补偿的定义

《环境科学大辞典》曾将自然生态补偿定义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

章铮认为狭义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是为控制生态破坏而征收的费用,庄国泰等将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看成对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进行补偿,认为征收生态环境费(税)的核心在于为损害生态环境而承担费用是一种责任,而收费的作用是能提供一种减少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刺激手段,而现在生态补偿则更多地指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的财政转移补偿机制。

毛显强等将生态补偿定义为:“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生态补偿是对生态环境保护者、建设者的一种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它不仅仅是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补偿,也包括对环境正面效益的补偿。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来说,生态保护既是促进当代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惠及子孙、实现代际公平的伟大事业。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稀缺的国度里,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对生态系统加以维护,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到被污染、破坏前的功能,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培育,加大其环境容量、增强其生态价值,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明智之举。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整合效果的生态资源管理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现机制。

2.生态补偿的案例

2.1以锡林郭勒盟草地生态补偿为例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从1997 年开始实施系统的生态建设工程, 如围封转移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程等。在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制定了系统化的生态补偿政策,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每亩耕地补偿100kg 粮食、20 元现金;在围封转移的生态移民新区,对大棚蔬菜户、奶牛户补偿,对转移进城的在购房、租房和就业方面给予经济和政策补偿,对入学子女进行教育补偿,还有其他税收、医疗补偿等。对锡林郭勒盟各旗县近5 年深入的社会调查发现,补偿内容基本上都得到了落实,草地状况有所恢复,农牧民生活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根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生态补偿机制本身的问题;二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落实以及适用性问题。

2.2以湖北神农架为例

神农架开发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有效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从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神农架累计生产木材100 多万m3,但森林覆盖率迅速由76 .4 %下降到63 .7 %。“九五”时期,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森工行业遭受重创,尤其是1998 ~2000年,因木材采伐计划调减至全面禁止砍伐,森工和以木材加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产值全面滑坡,破产、转产的木制品工业企业就有115 家,工业产值处于大面积下滑时期。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产值迅速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逐步填补了“木头经济”退出后财政收入的断层和空白。2002 年第三产业产值为18306 万元,比1997 年增加8765 万元,年均增长14 %。2000 年3 月,神农架开始实施“天保”工程,木头从有形产品变成了无形财富。现在,一方面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另一方面树不能砍了,药材不能

挖了,飞禽走兽不能打了,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被严格限制。神农架林区经过多年发展,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从产业产值看,2002 年与1997 年相比,同比增加10066 万元,增长39.91 %,但其经济总体实力还很低,至今仍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二.结语

3.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利用和社会经济永续性发展的最佳切入点,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着人类的共同利益。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地区都在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生态补偿机制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两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 生态补偿机制是环境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对企业效益的考量采用的是不计算或少计算环境成本的分析模式,往往把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物而对生态资源进行错位配置,企业凭借着对环境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占有来获得超额利润,这一切致使经济增长的背后隐藏着种种危机:我国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整体生态环境长期超载负荷,产生了难以修复逆转的复合性环境污染。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有偿使用生态资源环境的新型管理模式,改正了生态环境成本收益原有的错位扭曲关系,将区际环境变化与毗邻地区的社会发展状态对接起来,用“资源价值论”的观念重新审视生态环境资源,重新评价生态环境资源在经济建设和市场交换中所体现出的生态价值,为生态资源价格市场化运作创造了条件;生态补偿机制提高了生态资源的使用价格,驱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力争减少生态成本,督促人类利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型经济,从而突破能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了成品产业对资源产业的利益补偿,根据生态环境容量的丰瘠程度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生态补偿机制能缓解乃至解决生态保护活动中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融资机制和资金平台来筹集与生态保护有关的资金,加速生态保护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总之,生态补偿机制能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从而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动态平衡。

3.2 生态补偿机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我国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机制。

首先,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社会因素繁多的社会,既存在着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存在因保护生态环境或因生态环境恶化而使自身利益受损的损益者,他们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矛盾与冲突。生态补偿机制在公平的基础上对生态利益实施了重新分配,实现了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促进了社会分配公正。例如,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全面协调流域内上游与下游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上游与下游利益得失趋于平衡状态。

其次,我国的自然环境地理特色和“二元化”社会结构决定了生态保护区大多都处于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人们因急于摆脱贫穷困境、改善生存条件而对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施加过多压力。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利益整合机制,要求生态消耗高的富裕人群对生态消耗低的贫困人群予以补偿,生态环境贡献小的人群对生态环境贡献大的人群予以补偿,从而改善贫困者的生存状况,抑制环境冲突和社会冲突。例如,我国西部地区是向发达地区输出资源的生态敏感区,以往这些地区承担着生态破坏的成本却不能获得补偿而陷入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生态补偿机制能将地区脱贫与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在妥善协调东部与西部

的利益关系中,对加快西部开发做出突出贡献。

最后,生态补偿机制普及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具有特定价值”的观念,促使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经济性由外部性向内在性转化,使生态保护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益行为因获得回报进一步形成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从而在社会内部构建起“公平、正义”的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 郭建卿,勒乐山.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问题,2008,28(4):371-376

[2] 赵雪雁,李巍,王学良.生态补偿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1-7

[3] 廖志刚,任中平.论生态补偿与西部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13-15

[4] 张建肖,安树伟.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9,18(1):23-28

[5] 曹叶军,李笑春,袁海军等.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念转变[J].中国草地学报,2009,31(6):8-13

[6] 李林立,况明生,蒋勇军等.生态补偿在实现森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162-165

[7] 陈丹红.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5(12):48-50

[8] 孙根紧,何婧.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1(12):100-102

试述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自然辩证法测试题目 试述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1)系统协调性原则:即一方面要把人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等要素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另一方面要把全球范围内的地区间、国家间视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强调解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乃是一个涉及各种因素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系统科学的原理,处理好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关系,使“人——自然”系统健康有序发展。?(2)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所追求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自然和生态系统可以支持的范围之内,发展不能靠耗尽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应危害支持地球生命长期存在的生态系统。 ?当这一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它能够加以恢复并保持原有的生命力和出产能力,能够承载其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物质要素,不断地存在并演化下去。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它不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 ?(3)公平性原则:是指每个人,不论其国别和种族,也不论其世代,都应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都应享受平等的发展利益。 ?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优先加以考虑解决,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的发展权。 ?(4)合作性原则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合作,我们现在有了地球村的概念,在小小的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应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负责,不同国家要加强合作,国际上的环境与发展、人口与发展等组织要制定统一的目标、共同的准则,只有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的基础上,全球共有的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各国才能在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中受益。所以,建立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国际社会的广泛沟通和广泛合作,确保资源的共有共享,确保环境和生态的恢复和平衡,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筑(一)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筑(一) 摘要:阐述了生态建筑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重要性,讲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呼唤建筑设计师关注生态建筑设计。关键词:生态原则;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1 概述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

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2 生态建筑设计准则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 协作才能得以实现。这 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恩格斯指出:“自然的历史和人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答案一: 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dgical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B.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措施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措施 将生态设计融入至建筑空间当中,使得建筑空间具备水循环、供热制冷以及照明灯功能,并且对室内空间进行有效的艺术渲染。由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人类对于自然环境有着极高的依赖性。人类在建筑环境中可以享受到生态设计带来的供热制冷、照明等功能是极为有益的。此外,生态建筑可带来最为真实、自然的生态氛围,并会增添城市景观,使其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组成部分。 节约能源,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我国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所以将生态设计融入至建筑工程设计当中可以有效的将能源消耗降低。其中,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来增加冬季进入室内的光照,减少夏季进入室内的光照,从而有效的营造出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对于降低能耗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有利于形成建筑的地区性特色 建筑工程需要建造在自然环境之中,建筑的地方性特色应与生态设计理念相契合。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域特色,例如,气候、地形以及环境等因素来考虑生态建筑整体的结构布局、建筑材料以及装饰等,从而将生态建筑与地域特点相融合,使其生态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生态建筑的实例介绍

细致分析某生态建筑的生态性进行。例如,某项目大楼地处我国南方,其由著名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并获得了相关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认证。图1某生态建筑该大楼的生态性可以从方面得到体现:①空调系统。采用当今较为成为的冰蓄冷系统来为大楼中的空调系统进行节能。主要原理:在夜间电力负荷较低的时间里,通过电制冷机来完成冰的制备作为冷量来储存,随后在白天电价高的时间段里释放所储存的冷量,降低空调负荷,降低大楼的用电成本;②太阳能的利用。设计人员将一定数量的单晶硅太能能光伏发电板设置在大楼屋顶中,由于该项目所在区域具有丰富的日照量,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其中,太阳能光伏板可以产出该大楼消耗电能总量的10%左右,并且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保证大楼所需要使用的热水;③电气系统。该大楼的光照主要通过自然采光方式来完成,并且室内光照度可以相应探测器进行检测,以便有效的控制灯光开启。其中,数字式可调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每个灯具均可完成调光控制任务,极大的提升智能照明系统的灵活性,对于能耗的降低大有帮助;④水资源利用方面。如果景观水池中的水平保持正常状态,则在两级湿地处理后,中水可以有效的补充景观水池中的水量,并可用作绿化以及道路浇洒。此外,降雨时停止补充中水,屋面雨水可由景观水池进行收集,地面雨水由地下雨水池进行收集,随后为避免雨水径流污染,需要对雨水进行渗蓄处理。该雨水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并实现污水的整体处理。 推动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5R原则分析

可持续发展5R原则分析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气候问题是21世纪的我们时刻注重的焦点。 当前国际能源的形势已相当严峻,全世界范围内一次性能源如石油、 天燃气、煤等都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遭大量消耗,我国更是一个能源相 当紧缺的国家,能源的紧张已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命脉。建筑作为人们 日常生活中消耗能量的聚焦点,如电力和能源,供暖和空调,建筑材 料的使用,增加温室效应。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建筑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能耗水平为发达国家的二三倍。所以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应受到更大范围的关心。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生态持续。这是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整个生命支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第二,经济持续。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 增长,它不但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改善质量,优化配置,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废物,提升效率,增加效益,改变传统生产和消 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第三,社会持续,即人的现代素 质的提升和社会的全面进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目标。以上三 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动,缺一不可的。它们共同 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建筑体现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5R原则,即“:Revalue、Re-new、Reuse、Reduce、Recycle”。1)Revalue意 为“再思考”、“再理解”、“再评价”,在人类日益感到生态危机 的今天,需要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理解建筑。2)Renew有“更新”“、改造”之意,是指对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 会消耗大量资源和能量,同时亦会产生很多废弃物。如果能充分利用现 有的质量较好的建筑,然后对其实行更新改造以满足新的功能需要,能 够大大减少资源的消耗和降低能耗,减少因大拆大建而产生的建筑垃圾。 3)Reuse有“再利用”“、重复使用”的含义。对于建筑师来说,一般 是指重复使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家具等。 4)Reduce的原意是“减少”,能够指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能源的消耗和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3 曾德慧3 3  姜凤岐 范志平 杜晓军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 【摘要】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探讨资源环境管理对策的综合性新学科.本文介绍了生态系统 健康概念的由来、内涵以及生态系统健康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中还对国际上一些主要的生态系统健康实践作了介绍,并建议我国应尽快开展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作者认为生态系统健康学必然为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希望.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诊断 维护 恢复 经营管理 持续发展 E 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hum an.Zeng Dehui ,Jiang Fengqi ,Fan Zhiping and Du Xiaojun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Academia Sinica ,S henyang 110015).2Chin.J.A ppl.Ecol.,1999,10(6):751~756. Ecosystem health is a new integrative science ,which deals with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uthors introduce the origin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health and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 ecosystem health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human.The authors also introduce some famous practices on ecosystem health around world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that it should be urgent to address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cosystem health in China.The emerging discipline of ecosystem health could provide new hope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K ey w ords Ecosystem health ,Diagnosis ,Maintenance ,Restoration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670604和39800117)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007-01-06). 33通讯联系人. 1999-09-07收稿,1999-09-23接受. 1 引 言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已存在约46亿年.人类作为地球上一种生物,出现在地球上有200~300万年的历史,而人类的文明史只有短短的6000~7000年.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被加速推进,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人口激增,全球性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衰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酸雨、环境污染等)越来越严重,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大大减弱,人们担心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否“生病”?是的,我们的地球是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它是一部人类与自然斗争2共存的历史,人类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力求能与自然和睦相处.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人类也在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以后到1992年的20年间,联合国先后召开了150余次各种会议研究对 策,各国政府和众多的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和科学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现在是修复地球的时候了! 为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态学家也肩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使命,生态学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分支和交叉领域.其中,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是新近引起深入探讨的一个新的领域,也是当今生态学最具活力的一个前沿.1999年8月“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大会”在美国召开.这是在本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召开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关于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大会.带着 应用生态学报 1999年12月 第10卷 第6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Dec.1999,10(6)∶751~756

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问题。本文具体讨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可持续发展特征、可持续性、区域间协调等。 标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道路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克服一列经济社会和计划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者之间关系失衡所作出的理性抉择。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问题,而发展不是局部的、暂时的,而是期的、跨时空的、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分配,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可见,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 首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在于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遵循的思路:一是多重目标发展,除经济方面以外,还应包括如安全,健康,教育,就业,税收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评价方面。二是协调的发展,既包括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包括社会经济内部诸方面的协调发展;三是高质量的发展,是以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四是持久的发展,应保证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永久利用。通过以上的协调、合作和发展机制,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最小化。 其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展现特征。如技术化手段、绿色化生产等,这些手段的使用主要是造成外部性在成本和收益上的不同,从而从发展效果上就体现出不同发展方式的结果。 再次,现实中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非线性的,非线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属性。经济发展不可持续问题的核心原因——人口增长是非线性的。资源的耗减速度也是非线性的,否则必然造成代际资源配置不公。而且,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必不可少的资源之间的可替代性和资源的代际转移,也表明了资源使用的非线性。技术进步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础条件。技术进步的发展轨迹也是非线性的,呈几何级数变化,技术进步通常有一个加速度。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含义也包含着技术进步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内部,并非整齐划一的、矛盾的各子系统运行机制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容许来自其内在结构中的非

建筑可持续发展之生态关系

建筑可持续发展之生态关系 摘要:文中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 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以及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 并 就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t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building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ecological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 年178 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 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 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 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 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 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 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浅析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

浅析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 摘要:所谓经济可特续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 引言:所谓经济可特续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特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社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特续发展模式。总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延伸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 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研究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决定了以可持续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讲,传统经济也就是传统社会生产方式、人类自身关系及其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映。 如在传统经济中,受人与自然对抗认识的支配,那些非市场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不被作为经济资源和财富看待的,并日认为它们的供给是无限的,不考虑经济活动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作为经济学追求的目标,由于传统发展思想和理论指导,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不良恶果,如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产生了产品分配中严重的两极分化,并由此引起了国际问和国内各种政治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而且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必然要对传统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以寻求能满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生存(这是人类社会的最大福利目标)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也就产生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比如: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使得中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2005年中国得到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而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吸引的外资大约是2500亿美元。如果中国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给外商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政府已把吸引外商投资作为实施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有对中国内部经济调整作了很大影响,促进了各种大型工程的实施。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价值来表现,并以价值的变化来反映其规模变化的,但仅考虑价值的变化而不考虑其他的变化,那么经发展很可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分析经济发展,在注重价值分析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其他方方面面,将它们与价值分析结合起来。 人们知道,在传统再生产分析中只考虑价值的生产与平衡,只要价值的生产是以扩大的方式进行、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该生产、经济就能正常进行,但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则不仅要求价值生产的扩大和各部分之间比例的正常,而且要求价值的生产与其他各种流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且这种比例的要求更严格,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进行下去的。经济可特续发展的提出,就是因为其他各种因素,其中尤其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变化不能满足其要求的产物,所以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其他环境相适应。 保持经济系统稳定和发展,如果能量和自然资源输入经济系统的量,超过了自然系统再生产这些能量和自然资源的速度,就会出现经济发展不可特续的结果。可特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就是因为传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能量消耗的速度,超过自然界再生产它们速度,使经济发展难以长久特续的结果。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事业,实现这项事业对我国来讲更显重要和迫切。因为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更恶劣,资源短缺状况更严重,所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为强烈。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条件、困难、思路和途径等、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持续发表刻不容缓 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己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其发展模式是什么,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因为如果仅仅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社会公平公正、公众参与等这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或共同范式而没有特定的战略模式,是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些基本要求只能

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安全工程151班 姓名:王斌 学号:2015121762 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结课论文

一、循环经济生态动力的演进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决定性力量。随着人们对传统工业化弊端的认识逐步深入,人们从生态文明高度对传统生产力进行了批判性反思,逐渐形成了“生态生产力”的概念[2]。相对于传统生产力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生态生产力将生态因素当作生产力的内在维度,强调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主张在人类与自然在高度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类进步和发展。因此,生态生产力是一种生态化的生产力,是人类在生态文明阶段兼顾生态平衡和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和谐统一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2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工业化大量生产、大量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弊端,对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开启了对传统经济系统进行生态化改造或重建的实践。其基本演进轨迹是:(1)始于2世纪6年代,以污染物处理为对象的末端治理阶段;(2)始于7年代中期,以生产过程改造为对象的清洁生产阶段;(3)始于8年代中期,以产品或服务绿色化为对象的产业生态化阶段;(4)21世纪以来,以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对象的循环经济阶段。由此可见,生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推进着人类对经济系统的生态化实践,促进了

区域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生产力以生态资源经济化和经济系统生态化为实践动力,逐渐代替传统生产力而形成的一种生态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人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为目标的新生产方式,其运行动力直接表现为生态生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地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称之为生态动力。上述分析表明,生态动力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确立,推动社会经济系统不断生态化、与自然生态系统逐渐融合,最终形成符合生态规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动力。 二、区域循环经济的生态动力系统模型 1.区域循环经济的生态动力系统及其生态原理 作为研究复杂系统一般规律的学科,一般系统论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将系统视作由各组成部分构成,包含着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的有机组合整体,强调系统中要素间相互联系及其与环境的复杂的、动态的、未知的相互影响。从生态动力主体的基本特征,生态动力形态可以分为自然动力、技术创新动力和制度创新动力。其中,自然动力是自然界没有劳动者直接介入时生态规律自发作用的的自然生产力,技术创新动力是企业和科技团体主导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动力是政府或公众基于生态伦理和价值规律而进行的制度变革。这样,自然动力作为物质基础、生态技术和制度创新动力作为实现自然动力的支撑和手段,三者有机统一形成了生态动力系统。生态动力系统就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动力主体,通过生态要素间及生

2020年(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壹课时 【能力训练】 1.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 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 态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 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 调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也不例外。据此回答第2题。2.可持续发展思想于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能够证实的是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 田……而明年无兽”②历代各朝均大兴 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③鼓励生育,以 兵多民众作为富国盛世的象征④封山 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 鱼、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中国和印度是俩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俩个人口最多的发达 国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每单位国内年生产总值(GDP)的壹次能源消费(20世纪80年代平均值) (1)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2)上表资料表明,那时 A.美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于降低 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4.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风暴” B.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我国于中西部壹些地区实施“退耕仍林、退耕仍湖”的战略 D.于长江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指 A.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 B.工业革命以后 C.农业社会 D.采猎文明时期 7.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于目前的水平 D.于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8.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 中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9.下列观点和生活方式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第24卷第3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Vol.24No.3 2006年9月 JOURNAL OF HE BE I I N STI T UTE OF ARCH I TECT URAL E NGI N EER I N G Sep te mber2006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王志军1 董 伟2 1秦皇岛海三建设工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张家口第五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是持续发展建筑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 简述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今天建筑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 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中图号 T U-0 1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真正意义的生态建筑,应该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建筑工业中实现高效、节能.具体到建材产品,使用再生、不产生副作用的建材产品.二是建材的研发应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尽快扩大这种材料的使用范围.三是注重工程建设中的能源节约.尽量使用节能降耗、能够再生的天然材料.四是建材原料从使用到回收是否影响环境的污染,也是划定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准.最关键的是,把这种绿色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只有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生态化. 应当说,以生态学途径解决建筑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生态建筑”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内容.然而,以建筑单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为维持“生态建筑”的正常使用,每幢建筑必须有充足的用地面积才能保证生态循环所必需的环境空间容量.对于城市而言,这种占地多建筑面积又小的“生态建筑”既无法实施也无可想像.设想城市中的建筑各自拥有自己的“风力发电厂”、“污水处理站”、“养鱼塘”和“自留地”,该是何等景象呢?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存在的前提,必须依靠建筑自身物态因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合乎生态循环的系统.然而事实上,这样的生态系统很难在一幢甚至在一组建筑群中形成.何况建筑所需的建材及设备既不可能从建筑用地获得,又不可能从这块用地上降解,即使基地面积再大,其生态能力总是有限的. 在这方面,世界各地的建筑师都做出了很多的尝试. 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力提倡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建筑师有印度的C?柯里亚和马来西亚的杨经文.柯里亚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方法论,来适应印度各个地区的干热或湿热气候.他设计的E-mail总部大楼和MRF大厦即属此例.杨经文认为传统建筑学没有把建筑看作是生命循环系统的有机部分,没有从生态的角度来研究建筑学科的发展,而生态建筑学要求建筑师和设计者有足够的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和设计时应与生态学相结合.主要作品有自住宅、梅纳拉商厦和马来西亚I B M大厦等. 2 绿色建筑 提到“绿色”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环保、节能、健康、效率等,也就是说,“绿色”一词已经有了它约定俗成的含义.那么,照这样理解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建筑.通俗一点说, 收稿日期:2005-12-30 作者简介:男,1970年生,工程师,秦皇岛市,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一)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一) 摘要]和谐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新选择。它是在传统发展观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体现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分析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关系和内涵,有利于在实践中贯彻新的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发展观念支配下进行的,发展观念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对发展战略、发展过程及其结果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要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靠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它的提出为中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确立了指导性原则。毫无疑问,像以往的发展观的演变一样,和谐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观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观 (一)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追求无限的经济增长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追求的主要目标,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不仅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而且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挑战。由此,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有多种定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与她所主持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当然,由于本文是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多的是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定义。巴贝尔的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静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的定义为:“自然资本不变前提下的经济发展,或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世界银行在1992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中称,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总之,关注资源的代际配置,关注福利的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定义的共同特点。 从以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来看,可持续发展观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肯定了发展的必要性。只有发展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因此,承认各国的发展权十分重要。二是揭示了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三是提出了“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的概念。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后代人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人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资本,包括环境资本。保护和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当代人应尽的责任。“代内公平”是指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因此,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环境修复责任。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局限性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以来,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效果上都不显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真正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去实实在在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发展战略,更没有人宣称已经取得了成功。”这主要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空泛性和不全面性。在经济学领域,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都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过研究。但主流经济学把可持续发展看成治理外部性,非主流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产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只是从某些局部问题的治理入手来研究,没有统一到发展方面。并且经济学理论上的资源和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不可计量性使可持续的研究也遇到了棘手的理论难题。在实践上,工业化和市场化培养了人们的贪婪动机和征服手段,从而危及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如何继承和发

生态学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性 姓名:曹黄梦学号:20125178 生态学作为一门“联系生物、环境和人类社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E. P. Odum,1997),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并不断拓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与生态学的学科发展需求中应运而生的。生态动力学是生态学和动力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生物、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与途径。生态控制原理是生态学与控制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根据生态动力学原理,调控生态过程,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生产力,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我国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我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生态控制原理不局限于与控制理论有关的问题,除控制论所包含的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理论和复杂巨系统理论外,其他有关数学方法也可以认为是生态控制原理的理论基础,它包括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计算数学、模糊数学等。除了上述数学方法,源于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也是生态控制原理的基础,即使它们尚不能用科学理论予以解释。生态控制原理的最基本的目标是寻找最优方案,据此调控生态动力源汇关系。在上述基础上,生态控制原理形成了包括确定型生态控制、随机型生态控制、传统生态控制及大系统和巨系统生态控制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生态动力学阐述生态过程动力学机制,侧重认识自然;生态控制原理通过生态动力源汇关系,调控生态过程,使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它侧重改造自然。通过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充分认识与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过程特征与规律,依据不同情况对生态系统实行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乃至定量控制,使生态系统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可应用到诸如农田、森林、草地、湿地、海洋、动物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 草地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主要包括生态动力预报和草地生态控制。一些研究进行了草地生态动力模拟、树—草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牧草生长和发育的统计预报。为了制作牧草生态动力预报,要研究预报量对预报因子即生态动力因子的依赖关系。草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环境和自然资源对草原行业的重要性,制定国家草原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离不开草原生态学及其相关理论。

可持续性原则

贝拉米所有的有机食品的生产都遵循三个可持续性原则: 生态可持续性 经济可持续性 社会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贯穿着有机食品生产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产品的原料、包装、储藏和分配流程。 原料的可持续性 贝拉米的有机认证资质向您保证,我们只选用最好的原料,而提供这些原料的农场遵循最严格的生产标准和可持续耕作规范。 举例来说,我们的牛奶来自于获得有机认证的奶牛场,即奶牛是在含有有机质的土壤上进行放牧,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以腐殖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回归土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一项持续了23年的研究表明,假如一千个中等规模的农场转化为有机生产模式,那么储存在土壤中的碳元素将相当于每年公路上117440辆汽车的排放量(美国罗代尔研究所2003)。 此外,有机农场通过杜绝使用人工氮肥,来促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您可能感兴趣的另一个话题是:贝拉米婴儿配方奶粉中的有机认证棕榈油,来自一家在业内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他们在生产时同样遵守可持续耕作规范。该棕榈油已被“雨林联盟”认可,并获得“可持续棕榈油圆桌会议”的权威认证。请您放心,我们所用的棕榈油既不是通过破坏雨林的耕作方式获得,也不是靠破坏野生大猩猩的栖息地得来的。 贝拉米在包装上的可持续性 对于产品的外包装,我们一直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贝拉米婴儿食品的外包装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避光、隔热和真空处理,从而保证食品质量。 有些食品公司在包装食物加入添加剂,从而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我们向您保证,贝拉米的产品绝不含任何添加剂。我们依靠先进的技术,采用小包装,避免以块状形式进行包装等方法来进行保鲜,从而为顾客提供最新鲜的产品。 谨记以上方面,接下来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寻找积极的环保方法,其中包括环保包装材料----这些材料必须可循环利用,可被分解,含碳量低且不会对食品和空气散发有毒化学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