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式逻辑自学指导书

形式逻辑自学指导书

形式逻辑自学指导书
形式逻辑自学指导书

形式逻辑自学指导书

王跃平编撰

前言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王跃平、朱作俊编著的《形式逻辑》。全书共13章,包括引论、概念、性质判断及其推理、关系判断及其推理、模态判断及其推理、联言判断及其推理、选言判断及其推理、假言判断及其推理、负判断及其推理、真值表的作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假说、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论证等内容。

本课程教学总体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技能;提高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理论素养和基本能力;增强语言表述、论证的科学性和技能;为学习和理解其他各门课程打下一个方法论基础。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第三、六、七、八、九章,次重点是第二、十二、十三章;难点在第三章、第九章。

本课程在内容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二是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演算技巧的应用。因此,为了学好本课程,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做到:第一,认真阅读所指定的教材,在尽可能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中的基本概念、规则、逻辑形式(公式)等,并力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融会贯通。第二,要注重联系语言、思维实际,努力把逻辑理论转化为逻辑技能。为此,要多做练习题,要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习题时数;同时,注意应用逻辑工具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和论证中存在的问题,把学习逻辑和应用逻辑自觉地结合起来。

本课程自学指导书在性质上是一种辅助教材,它是对主教材的提练和补充。因此,必须注意研读所指定教材,然后再看它。看它时,可以酌情参读由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普通逻辑编写组编写的《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和郁慕镛、俞瑾主编的《形式逻辑纲要》(江苏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等经典性逻辑教材。(注:本自学指导书中所涉及的参考资料,若是第一次出现,则详细标明其作者、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和页码;若不是第一次出现,则只标明书名和页码。)本课程系考试课程,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核成绩计分办法:平时占30%,考试占70%

第一章引论

一、内容概述

第一节逻辑史概述。其内容主要有:“逻辑”一词的来历、异名和在现代汉语中的四种释义。逻辑学的三大发祥地──古希腊、古中国、旧印度;三大里程碑──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培根的《新工具》和穆勒的《逻辑体系:归纳和演绎》、弗雷格的《概念文字──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思维的形式语言》。

第二节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其内容主要有: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形式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为具体研究对象。

第三节形式逻辑的性质和作用。其内容主要有:形式逻辑性质──基础性、工具性、全人类性;形式逻辑的作用──探求真理、表述和论证真理、捍卫真理、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基础。

第四节怎样学习形式逻辑。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2.理解:(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形式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3)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4)学习形式逻辑的方法。

3.识记:(1)思维的定义和特性;(2)“逻辑”在现代汉语中的释义;(3)形式逻辑的定义;(4)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定义;(5)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定义;(6)形式逻辑的性质。

4.应用:(1)能从各种不同的具体判断和推理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逻辑形式;(2)识别各种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变项;(3)根据判断和推理的不同逻辑形式列举出具体的判断和推理。

三、本章参考资料

(1)温公颐、崔清田主编的《中国逻辑史教程》(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江天骥主编《西方逻辑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3)李匡武著《西方逻辑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普通逻辑》第1-20页。(5)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页。

四、重、难点内容解析

第一章的学习非常重要。全章共四节,重点是第二节,第一、第三、第四节可以略读。第二节的重点是“思维的逻辑形式”部分,它对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作了具体阐述。

明确形式逻辑研究对象是一个学习逻辑入门的问题,对学好后边各章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常常见到有些同学对某些逻辑题作了如下非逻辑的解答:

①“如果甲队获得冠军,那么,只要乙队不是亚军,丙队就是亚军。”问: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为真,在什么情况下为假?

答:在三个队比赛的情况下为真,不止三个队比赛就不一定真了。

②“真理是不怕批评的,因为怕批评的不是真理,”这个推理是否正确?

答:正确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所以,它就不怕批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对逻辑题的非逻辑解答,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没有真正明确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为了明确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应该着重理解以下几点:

1.逻辑是一门思维科学,思维包括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两方面。逻辑不可能去研究也不可能去解决思维内容是否正确(是真还是假)的问题,思维内容的正确与否,这是各门科学去研究和解决的,要求逻辑去研究和解决,势必把逻辑当成了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把逻辑学家当成了万能博士,这是办不到的。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作为自己独特研究对象的科学。上面两题答错的原因就在于解答者从思维内容去思考,不是从思维形式去思考。

2.逻辑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其分支很多。这些不同的分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思维形式。辩证逻辑以辩证法的观点研究思维形式的矛盾运动,如概念的形成与转化,各种推理形式的辩证联系等。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即思维的逻辑形式。例如,下面的两个推理:

③所有猫都是三足动物,所有波斯猫都是猫,所以,所有波斯猫都是三足动物。

④真理都是可被实践检验所证实的判断,所以,凡可被实践检验所证实的判断都是真理。

这两个推理的结论是逻辑地得出的吗?许多同学可能讲,例③不是逻辑地得出的,因为其前提中有一个是假的,结论也是假的。例④是逻辑地得出的,因为其前提和结论都是真的。如果这样回答,那么就说明我们根本没有进入逻辑科学的殿堂。

一个正确的推理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一是推理的逻辑形式有效。前

者是各门具体科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后者是形式逻辑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谓“逻辑地得出”就是指推理的逻辑形式有效。例③是一个三段论。其推理中,虽然大前提和结论是假的,但推理的逻辑形式却是有效的。其式为:“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S都是M,所以,所有的S都是P。”只要你的前提真,那么如果运用此式,就一定能推出真实的结论。例④是一个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其推理中,虽然前提和结论均真,但推理形式却不是有效的。其式为:“所有S都是P,所以所有的P都是S。”如果你运用此式进行推理,那么,虽然前提为真,而结论则不一定为真。例如,“所有的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是教师。”这个推理的前提为真,而结论却是假。

3.任何思维的逻辑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部分构成;逻辑形式的不同不是取决于逻辑变项,而是取决于逻辑常项。请看下面三例:

⑤如果种瓜,那么得瓜。

⑥只有种瓜,才能得瓜。

⑦当且仅当种瓜,则得瓜。

设“种瓜”为p,“得瓜”为q,则⑤⑥⑦三例的逻辑形式分别为:p→q、p←q、p←→q。显然,三者的逻辑变项相同,逻辑常项不同。因此,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逻辑形式是至关重要的。

4.既然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那么,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就是保证思维逻辑形式正确的规律,它们并不涉及思维的具体内容。一个人如果坚持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运行”,他当然是坚持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我们可以运用天文学知识(即具体的思维内容)加以反驳。但是,如果这个人自始至终、首尾一贯地坚持这一判断,既没有一会儿肯定“太阳围绕地球运行”,一会儿肯定“太阳不围绕地球运行”,又没有一会儿否定“太阳不围绕地球运行”,一会儿否定“太阳围绕地球运行”,那么,我们就不能认为他违反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五、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由于教材中所设计的“思考与练习”题比较全面、系统、科学,符合并充分体现和贯彻了本自学指导书的有关“教学目的要求”之精神,所以本自学指导书一般不再增补“复习思考与作业题”。教材中的“思考题”,是供同学们复习用的,不必用书面形式完成,而“练习题”则必须用书面形式完成。

本章的“练习题”,要求全做。

六、单元自我测验题

本章从略,因教材中的“练习题”部分有之。

第二章概念

一、内容概述

第一节概念及其基本的逻辑特征。其内容主要有:概念;概念与语词;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其内容主要有: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

第三节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其内容主要有: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和概括。其内容主要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概念的限制;概念的概括。

第五节定义。其内容主要有:定义及其构成;定义的种类;定义的作用。

第六节划分。其内容主要有:什么是划分;划分的种类;划分的规则;列举和分解。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1)属性的定义和属性的分类;(2)概念形成过程。

2.理解:(1)定义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2)划分的规则及违反划分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3.识记:(1)概念的定义;(2)概念的内涵;(3)概念的外延;(4)对概念进行三次分类的分类根据;(5)概念外延间五种关系的定义;(6)定义的定义和分类;(7)定义的结构;(8)属加种差定义的公式;(9)划分的定义;(10)划分的结构;(11)划分的种类。

4.应用:(1)能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识别所表达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能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识别某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种类;(3)能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识别某些语词所表达的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欧拉图表示之;(4)能运用有关定义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定义是否正确;(5)能运用有关划分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划分是否正确;(6)能运用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知识分析具体的限制或概括是否正确;(7)能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推出指定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之。

三、本章参考资料

(1)《普通逻辑》第105-134页;(2)《形式逻辑纲要》第39-71页;(3)《普通逻辑述评》(吴家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60页。

四、重、难点内容解析

第二章共六节,从整个形式逻辑的内容体系看,本章的每一节都比较重要。

本章的难点解析如下:

1.在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逻辑含义的基础上,学会识别在特定语境中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

①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六大学科。

这段话是先从内涵方面、再从外延方面来说明“基础科学”这个概念的。“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为所有基础科学所共有的属性,对这一共有属性的反映属于“基础科学”概念的内涵方面;而“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则都是该共有属性的主观对象,属于“基础科学”概念的外延方面。在特定语境中识别一个语句究竟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说明概念的,就是看该语句究竟是说明对象的某种属性的,还是说明对象的范围(即列出一个个子类或一个个个体对象)的。

必须指出,对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构成要素的揭示,属于从内涵方面来说明概念的。因为构成要素属于对象的属性方面而不属于范围方面。例如,“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联项构成”,这两句话所分别揭示的是商品、定义这两类对象的一种为本类对象中的个体所共有的属性,因而均属于对概念内涵方面的说明。

2.识别在特定语境中的某个语词所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从概念的内涵角度对概念进行的一种分类,其分类依据为概念所反映的是集合体的属性还是非集合体的属性。这两类概念的区分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是因为某些普通名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可以表达集合概念,有时又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例如:

②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

③王杰是解放军。

④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⑤人各有志。

在例②与例④中,“解放军”、“人”两个语词都表达集合概念,而在例③、例⑤中,这两个语词则均表达非集合概念。某个孤立的语词,人们难以判定它所表达的概念种类。

判定某个语词是否表达集合概念,必须考察它所在的语境,看它所反映的是不是同类对象的集合体的整体属性。这种整体属性的一个特征,就是构成该集合体的个体不一定具有该种属性。当我们说“王杰是解放军”时,这里的“解放军”的含义显然不反映集合体的整体属性,而是可以适用于解放军中的所有个体的;而当我们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时,这里的“解放军”的含义显然不适用于解放军中的所有个体。当我们说“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时,显然并不是把“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属性归于每一个人,而是归于人的集合体;而当我们讲“人各有志”时,显然是说人中的每一个体都是有志的。由此可见,其所反映的属性能否适用于同类对象的所有个体,是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基本标准。

对于处于性质判断主项位置上的普通名词是否表达集合概念,还有一种简便的判定方法,那就是在句首添加全称量词(“所有的”、“一切”、“任何”、“凡”等)后,看看是否改变原判断的含义。若有所改变,则该语词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若不有所改变,则该语词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如把例④改为“所有的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显然改变了原判断的含义,把一个真判断变成了假判断;而把例⑤改为“所有的人都有志”,则并未改变原判断的含义,只是补出了原来省略掉的全称量词。

五、典型例题

已知A 与B 具有交叉关系,B 与C 具有真包含关系。试分析A 与C 概念外延之间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出来(概念B 的图示可用虚线)。

解:(一)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如下欧拉图:

(二)根据概念外延间的关系理论知,概念A 与概念C 外延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以下五

⑥ ⑦

(三)以图③④⑤⑥⑦为基础,分别加入概念B ,加入时必须满足已知条件,即图①②。 显然,图③与图①②不能组合,图④与图①②不能组合。图⑤与图①②可以组合,图⑥六、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本章的“练习题”,要求全做。

七、单元自我测验题

本章从略,因教材中的“练习题”部分有之。

第三章性质判断及其推理

一、内容概述

第一节判断和推理概述。其内容主要有:判断概述;推理概述。

第二节性质判断及其直接推理。其内容主要有:性质判断;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

第三节性质判断的间接推理──三段论。其内容主要有:三段论概述;三段论的基本规则;三段论的格和式;省略三段论。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1)判断的分类;(2)推理的分类。

2.理解:(1)什么是内容上(哲学上)的“真假”,什么是逻辑上的“真假”;(2)演绎推理的有效性。

3.识记:(1)判断的定义和逻辑特征;(2)推理的定义;(3)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的定义;(4)性质判断的定义和结构;(5)性质判断的种类及其逻辑形式;(6)特称量项的含义;(7)同素材的A、E、I、O四种性质判断的真假情况一览表;(8)同素材A、E、I、O、a、e六种判断的对当关系逻辑六角图;(9)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的定义;(10)A、E、I、O、a、e六种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11)换质等值公式和换位等值公式;(12)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的基本有效式;(13)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规则;(14)三段论的定义、结构、基本规则;(15)三段论的格和式的定义。

4.应用:(1)能把用自然语言表达的不规范的性质判断整理成标准形式性质判断;(2)能根据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确定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画出表示主、谓项外延关系的欧拉图;(4)能根据给定的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写出相应的真的性质判断;(5)能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对当关系来确定给定判断的真假;(6)能根据主项或谓项的周延情况,确定相应的性质判断的质或量;(7)能根据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画出相应判断主、谓项外延关系的欧拉图;(8)能辨别给定的对当关系的推理是否有效;(9)能辨别给定的判断变形推理是否有效;(10)能连续地进行换质位推理;(11)能对用自然语言表达的(省略)三段论进行分析,写出其推理形式,进而运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判定其是否有效;(12)能运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证明各格的特殊规则;(13)能运用三段论的规则、格和式的知识去填充未完成的三段论的结构式,或去分析有关三段论的问题。

三、本章参考资料

(1)《普通逻辑》第151-183页;(2)《形式逻辑纲要》第74-119页。

四、重、难点内容解析

第三章共三节,其中第二、三节是重点,第一节可略读。本章的难点解析如下:

1.正确理解判断的两个特征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断定就是指肯定或否定,断定就有断定得是否正确的问题,所以任何判断都有真假。有所肯定或否定和有真假,这是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

判断的真假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有两种真假。一种是从判断内容来分析的。当判断内容符合客观实际时,该判断为真;当判断内容不符合客观实际时,该判断为假。这种真假可称为内容上或哲学上的真假。显然,逻辑不研究、也不可能去研究这种真假。另一种是从判断形式来分析。逻辑研究判断形式(命题形式),命题形式有三大类:第一类,永真式,如“所有S都是S”、“P∨?P”,不论以什么词项解释S,以什么语句解释P,它们永远是真的。第二类,永假式(或称矛盾式),如“所有S都不是S”、“P∧?P”不论以什么词项解释S,以什么语句解释P,它们永远是假的。第三类,适真式(或称协调式),如“所有S都是P”,

在S解释为“大学生”,P解释为“知识分子”时,“所有大学生都是知识分子”就是真的;在S解释为“大学生”,P解释为“文盲”时,“所有大学生都是文盲”就是假的。适真式并非是永假式,因为它是至少有一种解释能使它得到真命题的命题形式;适真式也并非是永真式,因为它是至少有一种解释能使它得到假命题的命题形式。永真式和永假式之外的可真可假的命题形式都是适真式。逻辑研究当某一命题形式是真(或假)时,相应的其他命题形式的真假。如当SAP真时,SEP必假,SIP必真,SOP必假,当SAP假时,SEP和SIP均真假不定,SOP必真。又如当“p→q”真时,它的逆命题“q→p”和否命题“?p→?q”均真假不定,它的逆否命题“?q→?p”必真。显然,上述的真假关系撇开了判断内容,仅从判断形式说的,这种真假可称为逻辑上的真假。逻辑就是研究这种真假。这种真假的研究很重要,它是研究推理为什么由真前提能得真结论的逻辑依据。

2.正确理解特称量项“有”、“有的”的含义

①有的医生是人

例①有许多人都认为它是一个假判断,他们会问:“有的医生是人,难道其他医生不是人吗?”实际上例①是一个真判断,大家都会承认:

②所有医生都是人。

例②既然是真的,那么例①当然是真的。为什么许多人会认为例①是假判断的呢?

“有”和“有的”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理解是:“有也仅仅有”。“有S是P”是真的,意味着同时承认“有S不是P”也是真的。许多人将例①看成假判断就是根据这种狭义的理解。广义理解是“至少有一个”。“有S是P”就是“至少存在一个S是P”,其他S 怎么样?没有作断定,可能是P,也可有不是P。

逻辑上取“有”和“有的”广义理解。这是因为:第一,它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人们的认识总是从部分到全体,只要认识到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P性质,就可以作出一个特称判断。如当代科学在数百种基本粒子及其共振态中发现有少数粒子有内部结构,就可以按“有”、“有的”广义理解作出以下判断:

③有的基本粒子是有内部结构的。

而只有对全体对象都认清后,即知道“有也仅仅有”部分S是(或不是)P,才能对“有”和“有的”作狭义的理解。目前全世界任何一个著名的粒子物理家都不能断定“有且只有部分基本粒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因此,对例③中的“有的”不能作这种狭义的理解,只能作广义的理解。第二,使特称量项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按“有”和“有的”狭义理解,“有S是P”真,则“有S不是P”亦真,“凡S是P”必假。而按“有”和“有的”广义理解,“有S是P”只断定至少有一个S是P,其余的S未作断定,有两种可能,因此,“有S不是P”真假不定,“凡S是P”亦真假不定。显然后者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

特定量项在现代逻辑中称为存在量项,因为它断定至少存在一个S具有P性质。我们只有坚持“有”和“有的”的广义理解,才能理解和把握逻辑方阵中A、E、I、O四种判断的对当关系。

3.正确理解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在一个性质判断中,如果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都得到形式的断定,就称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否则,;就称为不周延的。

如何理解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呢?

第一,一个孤立的概念,虽然有外延,但不存在是否周延的问题。只有这个概念作为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时,才需要考察该性质判断形式是否断定其全部外延,才发生是否周延的问题。

第二,周延问题是人们用特定类型判断形式对其主、谓项所作的主观断定,不涉及客观

实际内容。因此,虽然世界上发现有黑天鹅,但当人们讲:“所有天鹅是白的”时,“天鹅”之前用了全称量项断定其全部外延,它就是周延的。同样的,虽然客观上全部金属都导电,但当人们讲:“有的金属是导电的”时,“金属”之前用了特称量词,没有断定其全部外延,所以它就是不周延的。

第三,周延问题是就各类性质判断的一般形式而言的。就某一性质判断形式而言,逻辑学家对该种形式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的确认,是基于对推理有效性(即“必然地得出”)的考虑,是基于对该种形式的主、谓项外延之被主观断定的情况的分析。

我们为什么确认SAP 的主项S 周延,谓项S 不周延呢?因为当SAP 为真时,S 与P 外延间的关系有以下两种可能:

图甲中,S 与P 具有全同关系,S 的外延被全部断定,P 的外延也被全部断定(S 被断定的部分用撇阴影表示;P 被断定的部分用捺阴影表示。下同)。图乙中,S 与P 具有真包含于关系,S 的外延被全部断定,但P 的外延却只有一部分被断定。对S 来说,由于S 在甲、乙两图中均周延,所以,我们说在SAP 中S 是周延的;对P 来说,虽然P 在甲图中周延,但在乙图在不周延,本着“就少”原则,所以我们说在SAP 中P 是不周延的。为什么要本着“就少”原则?因为,逻辑是一门推理的科学,它研究判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研究推理,要确保推理的有效性,逻辑学家只能本着“就少”原则,宁可认定其断定的少,不可认定其断定的多。

同理,我们之所以确认SIP 主项S 不周延,谓项P 不周延,是因为当SIP 为真时,S 与P 外延间的关系有以下四种可能:

图甲中,S 与P 具有全同关系,S 和P 的外延均被全部断定,此时S 周延,P 周延。图乙中,S 与P 具有真包含于关系,S 的外延被全部断定,P 的外延未被全部断定,此时,S 周延,P 不周延。图丙中,S 与P 具有真包含关系,S 的外延未被全部断定,P 的外延被全部断定,此时,S 不周延,P 周延。图丁中,S 与P 具有交叉关系,S 和P 的外延都没有被全部断定,此时S 和P 都不周延。综合甲、乙、丙、丁四图,S 虽然在甲、乙两图中周延,但在丙、丁两图中不周延,本着“就少”原则,我们确认S 在SIP 中是不周延的;P 虽然在甲、丙两图中周延,但在乙、丁两图中不周延,本着“就少”原则,我们确认P 在SIP 中是不周延的。

我们之所以确认SOP 的主项S 不周延,谓项P 周延,是因为当SOP 为真时,S 与P 外延间的关系有以下三种可能:

(甲) (乙)

(乙)

(甲)

(丙)

(丁)

图甲中,S 与P 具有真包含关系,S 的外延未被全部断定(仅仅外圈部分被断定),P 的外延被全部断定,此时,S 不周延,P 周延。图乙中,S 与P 具有交叉关系,S 的外延未被全部断定(仅仅右半部分被断定),P 的外延被全部断定,此时,S 不周延,P 周延。图丙中,S 与P 具有全异关系,S 和P 的外延均被全部断定,此时S 和P 均周延。综合甲、乙、丙三图,S 虽然在丙图中周延,但在甲、乙两图中不周延,本着“就少”原则,我们确认S 在SOP 中是不周延的;P 在甲、乙、丙三图中均周延,因而我们确认P 在SOP 中是周延的。

我们之所以确认SEP 的主项S 周延,谓项P 周延,是因为当SEP 为真时,S 与P 外延间的关系只有一种:

上图中,S 与P 具有全异关系,S 和P 的外延均被全部断定,此时S 和P 均周延。

我们之所以确认SaP 中的S 周延情况与SAP 中的S 周延情况相同,SaP 中的P 周延情况与SAP 中的P 周延情况相同,是因为SaP 中的S 与P 外延间的关系与SAP 中的S 与P 外延间的关系完全相同。

同理可知,SeP 中的S 周延情况与SEP 中的S 周延情况相同,SeP 中的P 周延情况与SEP 中的P 周延情况相同。

周延性理论,是词项逻辑的理论基石,我们务必要弄懂并掌握它。

五、典型例题

1.已知:下面甲、乙、丙三个判断恰有一个为真。问:这个毕业班40名同学中有多少不能毕业?请写出分析过程。

甲:这个班有的同学是能毕业的。

乙:这个班有的同学不是能毕业的。

丙:这个班中的这一个同学不是能毕业的。

解:设“同学”为S ,“能毕业的”为P ,则上述三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甲:SIP

乙:SOP

丙:SeP

∵SIP 与SOP 具有下反对关系

∴SIP 与SOP 不能同假,其中至少有一真。

∴SeP 为假(因为已知“甲、乙、丙三个判断恰有一真”)

又∵SIP 与SeP 具有下反对关系

∴SIP 与SeP 不能同假,其中至少有一真

∴SIP 为真(因为已推知SeP 为假)

∴SOP 为假(因为已知“甲、乙、丙三个判断恰有一真”已推知SIP 为真) ∴SAP 为真(因为SAP 与SOP 具有矛盾关系)

结论:这个班没有人不能毕业。

2.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判定下面这个三段论是否有效。如无效,请说明违反哪条规则,并指出错误类型。

(甲) (乙) (丙)

“易燃品是不能带上车的,此物是非易燃品,所以,此物是可以带上车的。”

分析:从表面上看,这个三段论中出现“易燃品”、“不能带上车的”、“此物”、“非易燃品”、“可以带上车的”这五人概念,似乎违反了三段论的“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之规则,犯了“五概念”错误。但是,由于其中的“易燃品”与“非易燃品”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不能带上车的”与“可以带上车的”是另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等值换质推理或等值换位推理的形式把“非易燃品”、“不能带上车的”这两个

负概念从原三段论中消掉。换质等值式有:SAP←→SE

-

P;SEP←→SA

-

P;SIP←→SO

-

P;

SOP←→SI

-

P;SaP←→Se

-

P;SeP←→Sa

-

P。换位等值式有:SEP←→PES;SIP←→PIS。

解:根据Sa

-

P←→SeP得:“此物是非易燃品”等值于“此物不是易燃品”。根据SA

-

P

←→SEP得:“易燃品是不能带上车的”等值于“易燃品不是能带上车的。”这样,原三段论可改写成:“易燃品不是能带上车的,此物不是易燃品,所以,此物是可以带上车的。”其结构形式是:MEP∧SEM├SAP。从形式上看,这个三段论是无效的,它违反了三段论的“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之规则,犯了“双否前提”的错误。

(必须注意,改写原三段论的前提时,只能运用等值换质推理或等值换位推理,不能用SAP├PIS这一换位推理式,因为SAP与PIS不等值。如果用此式改写原判断,那么就改变了原判断的含义。)

六、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本章的“练习题”,要求全做。

七、单元自我测验题

本章从略,因教材中的“练习题”部分有之。

第四章关系判断及其推理

一、内容概述

第一节关系判断。其内容主要有:什么是关系判断。关系的逻辑特性。

第二节关系推理。其内容主要有:什么是关系推理;关系推理的分类──纯关系推理和混合关系推理。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1)关系推理的定义;(2)关系推理的种类。

2.理解:(1)关系判断的定义;(2)关系判断的结构。

3.识记:(1)对称关系的定义;(2)不定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的定义;(3)反对称关系的定义;(4)传递关系的定义;(5)不定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的定义;(6)反传递关系的定义;(7)尽量记住表达各类关系概念的语词。

4.应用:(1)能确定用自然语言表达的判断是否为关系判断;(2)确定某个具体的关系属于何种关系;(3)能熟练运用关系的逻辑特性知识进行关系推理。

三、本章参考资料

(1)《普通逻辑》第193-201页;(2)《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185页;(3)《普通逻辑原理》第81-84页;第176-179页。

四、重、难点内容解析

第四章共两节,其中,第一节是重点,第二节可以略读。本章的难点解析如下:

1.识别用自然语言表达的判断是否为关系判断

要识别一个用自然语言表达的判断是否为关系判断,要看它断定的是对象的性质还是对象之间的关系,如果断定的是对象的性质,则它只能是性质判断,对于既是性质判断又为联言判断的判断则可把它“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性质判断;如果断定的是对象之间的关系,则不能将其“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性质判断,由此即可判定此判断为关系判断。例如判断:

①小李是团员。

②小王是团员和班干部。

③小李和小王是团员。

④小李和小王是同时入团的。

例①、②、③三个判断断定的均是对象的性质,因此它们只能是性质判断,其中例①是简单性质判断,例②、③两判断既是性质判断又为联言判断,它们均可以“拆”为两个简单性质判断。例④在自然语言表述上和例③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倒④断定的是小李和小王之间的“同时入团”这一关系,它不可“拆”为两个简单性质判断,故应判定其为关系判断。

2.正确理解关系的对称性和传递性

在特定的论域里,有任意对象a和b,如果aRb为真,那么bRa的真假取值情况有三种:真、假、真假不定,由此,关系R的对称性质也相应分为三种:对称的、反对称的、不定对称的。在特定的论域里,有任意对象a、b和c,如果aRb真,并且bRc也真,那么aRc 的真假取值情况有三种:真、假、真假不定,由此,关系R的传递性质也相应分为三种:传递的、反传递的、不定传递的。

3.认识概念外延间各种关系以及判断间各种逻辑关系分别属于何种关系

某一种具体的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一类问题在各种逻辑试卷中常会出现。我们不但要能判别“大于”、“高于”、“位于……的北面”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关系,而且要能判别教材中提到的概念外延间各种关系及判断间各种逻辑关系分别是什么样的关系。从近年来逐渐形成的“以逻辑考逻辑”的倾向看,后者更为重要。由于概念间关系及判断间逻辑关系的种类较多,其差别也较细微,为了方便考生,现将它们列表如下:

五、典型例题

甲和乙任何一人都比丙、丁高。

如果上述为真,再加上以下哪项,则可得出“戊比丁高”的结论?

A.戊比甲矮;

B.乙比甲高;

C.乙比甲矮;

D.戊比丙高;

E.戊比乙高。

解析:“比……高”是一传递关系,要得到“戊比丁高”的结论,就需要戊比某个人高,而这个人又比丁高,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E“戊比乙高”,由题干知道,乙比丁高,最后得到戊比丁高。因此,正确的选项是E。

六、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本章的“练习题”,要求全做。

七、单元自我测验题(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

(一)有四个外表看起来没有分别的小球,它们的重量可能有所不同。取一个天平,将甲、乙归为一组,丙、丁归为另一组,分别放在天平两边,天平是基本平衡的。将乙、丁对调一下,甲、丁一边明显要比乙、丙一边重得多。可奇怪的是,我们在天平一边放上甲、丙,而另一边刚放上乙,还没有来得及放上丁时,天平就压向了乙一边。

请你判断,这四个球由重到轻的顺序是什么?

A.丁、乙、甲、丙;

B.丁、乙、丙、甲;

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

E.乙、丁、甲、丙。

(二)某学术会议正举行分组会议。某一组有8个人出席。分组会议主席问大家原来各自认识与否。结果是全组中仅有一人认识小组中的三个人,有三人认识小组中的两个人,有四人认识小组中的一个人。

若以上统计属实,则最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会议主席认识小组中的人最多,其他的人相互认识的少;

B.此类学术会议是第一次举行,大家都是生面孔;

C.有些成员所说的认识可能仅是电视上或报告会上见过而已;

D.虽然会议成员原来的熟人不多,但原来认识的都是至交;

E.通过这次会议,小组成员都相互认识了,以后见面就能直呼其名了。

第五章模态判断及其推理

一、内容概述

第一节模态判断。其内容主要有:什么是模态判断;模态判断的种类;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模态判断与实然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第二节模态推理。其内容主要有:什么是模态推理;模态推理的种类──模态直接推理和模态三段论。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1)模态推理的定义;(2)模态推理的种类。

2.理解:(1)模态判断的定义;(2)模态判断之间以及模态判断与实然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3.识记:(1)模态判断的种类及其逻辑形式;(2)根据模态逻辑方阵而得到的若干条等值式。

4.应用:(1)能判定给定的两个同素材的模态判断间属何种关系;(2)能由一个模态判断的真(或假),推知同素材的其他三个模态判断(或某个实然判断)的真假情况;(3)能判定模态推理是否有效。

三、本章参考资料

(1)《普通逻辑》第230-237页;(2)《逻辑学》第190-209页。

四、重、难点内容解析

第五章共两节,其中第一节是重点,第二节可以略读。本章的难点解析如下:

1.关于模态判断与同素材的实然判断之间的互推

我们在教材(P158)中介绍过下列四个模态推理公式:

①□p├p;②p├◇p;③□?p├?p;④?p├◇?p。

这些推理公式意在表明,就逻辑强度而言,□p要强于p,而p要强于◇p,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p推出p,从p推出◇p,反之则不行。

根据上述四个模态推理公式,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另外四个模态推理公式:

?p├?□p;?◇p├?p;p├?□?p;?◇?p├p。

2.包含A、E、I、O四种性质判断的模态判断之间如何进行对当关系推理

模态判断的基本形式有□p、□?p、◇p、◇?p四种。包含A、E、I、O四种性质判断的模态判断,其逻辑形式是用SAP、SEP、SIP、SOP去替换模态判断基本形式中的p而得到的,例如□SAP、□?(SEP)等。在这种模态判断之间进行对当关系推理,最大的难点在于将两个不同的“逻辑方阵”结合起来,弄清它们之间的对当关系。

第一个“逻辑方阵”是A、E、I、O四种性质判断所组成的逻辑方阵,第二个“逻辑方阵”则是□p、□?p、◇p、◇?p四种模态判断所组成的逻辑方阵。

如何将这两个逻辑方阵结合起来呢?我们知道,在模态逻辑方阵中,□p、□?p、◇p、◇?p中的p与?p应当是矛盾关系的判断,所以,如果□p为□SAP,则相应的其他三个模态判断应为:□SOP、◇SAP、◇SOP。如此四个判断才能组成模态逻辑方阵,才具有方阵图所表示的四种对当关系。当然,□p也可为□SEP、□SIP、□SOP,相应的模态逻辑方阵也会有三种不同的样式。根据以上所述,可将这四个模态逻辑方阵列图如下:

根据上述四个模态逻辑方阵所反映的各种关系,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模态推理:

(l)根据反对关系进行的模态推理,有四种形式:

□SAP├?□SOP □SOP├?□SAP

□SEP├?□SIP □SIP├?□SEP

(2)根据矛盾关系进行的模态推理,有八种等值式(即十六种推理形式):

□SAP←→?◇SOP □SOP←→?◇SAP

◇SAP←→?□SOP ◇SOP←→?□SAP

□SEP←→?◇SIP □SIP←→?◇SEP

◇SEP←→?□SIP ◇SIP←→?□SEP

(3)根据差等关系进行的模态推理,有八种形式:

□SAP├◇SAP □SOP├◇SOP

?◇SAP├?□SAP ?◇SOP├?□SOP

□SEP├◇SEP □SIP├◇SIP

?◇SEP├?□SEP ?◇SIP├?□SIP

(4)根据下反对关系进行的模态推理,有四种形式:

?◇SAP├◇SOP ?◇SOP├◇SAP

?◇SEP├◇SIP ?◇SIP├◇SEP

要把握上述24个推理式,必须先要把握上述四个“逻辑方阵”;而要把握这四个“逻辑方阵”,必须先理解□p、□?p、◇p、◇?p所组成的模态逻辑方阵所具有的特性,也要同时理解SAP、SEP、SIP、SOP所组成的性质判断逻辑方阵所具有的特性,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矛盾关系。例如,以“并非必然所有S都是P”,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以得到‘可能有的S不是P”的结论,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SAP├◇SOP,这是根据矛盾关系由假推真的模态推理。

3.包含复合判断的模态判断之间如何进行对当关系推理

包含复合判断的模态判断,其逻辑形式是用复合判断去替换模态判断基本形式□p、□?p、◇p、◇?p中的p而得到的,例如□(p∧q)、◇(p→q)等。前面说过,模态方阵中的□p、□?p、◇p、◇?p,其中p与?p是矛盾关系,当p与?p分别为复合判断时,它们之间也应当具有矛盾关系,这样的四个判断方能构成逻辑方阵中的对当关系。而一个复合判断的矛盾判断,也就是其负判断的等值判断,因此,要在包含复合判断的模态判断之间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应当先求出所包含的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然后再根据模态逻辑方阵来进行推理。(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学完教材的前九章)

例如,有这样一道多项选择题:

运用反对关系进行的推理是()()()()()

A.□(p∧q)├?□(p→?q);

B.□(p∧q)├?□(q→?p);

C.□(p∧q)├?□(?p∨?q);

D.□(p∧q)├□(?p∨?q);

E.□(p∧q)├◇(p∨q)。

根据模态逻辑方阵中的反对关系进行模态推理有两种基本形式:

□p├?□?p □?p├?□p

根据这两个公式,可以判断D、E两个备选项均不符合要求。对于A、B、C三个备选项,可将作为前提与结论的模态判断所包含的复合判断进行变形和比较,考察它们是否为矛盾关系。由于A、B、C三个备选项前提中所含复合判断均为联言判断,较为简约,故只对各自结论所含的复合判断进行变形处理即可:

就A而言:(p→?q)←→?p∨?q←→?(p∧q)

就B而言:(q→?p)←→?q∨?p←→?(p∧q)

就C而言:?p∨?q←→?(p∧q)

由于A、B、C三个备选项前提均为□(p∧q),其中所包含的复合判断为p∧q,而这三个备选项结论中所包含复合判断均可变形为?(p∧q),这即意味着作为结论的模态判断为?□?(p∧q)的等值判断,而p∧q和?(p∧q)为矛盾关系,所以,对照前面所说的模态推理式□p├?□?p,就可判定A、B、C为本题的应选答案。

五、典型例题

美国先总统林肯说过:“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

如果林肯的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断定是假的?

A.林肯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

B.林肯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骗;

C.骗子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

D.不存在某个时刻所有的人都必然不受骗;

E.不存在某一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

解析:选项A和C都可以从“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推出。因为选项A、C分别等值于“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林肯”、“骗子也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骗子”,而林肯也好,骗子也好,他们都是“所有的人”中的一个。选项B可以从“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推出。设“所有的人都不受骗”为p,则“有的人受骗”为?p。这样,选项D可改写为“并非某个时刻必然p”,改写为“所有时刻并非必然p”,改写为“所有时刻可能?p”(因为?□p←→◇?p)。也就是,选项D等于说“在所有时刻可能有人受骗。”这句话可以从题干中“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中推出。

设“有的人不受骗”为p,则“所有的人都受骗”为?p。这样,选项E可改写为“并非在某一时刻可能p”,改写为“所有时刻并非可能p”,改写为“所有时刻必然?p”(因为?◇p←→□?p)。也就是,选项E等于说“在所有时刻必然所有的人都受骗”。这句话与题干所说的“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具有反对关系。因此,选项E是假的。结论:选项E为假。

六、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本章的“练习题”,要求全做。

七、单元自我测验题

本章从略,因教材中的“练习题”部分有之。

第六章联言判断及其推理

一、内容概述

第一节联言判断。其内容主要有:复合判断;联言判断。

第二节联言推理。其内容主要有:联言推理的含义;联言推理的形式;联言推理的运用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1)复合判断的结构;(2)复合判断的分类;(3)联言推理的定义。

2.理解:(1)联言判断的逻辑特征;(2)表达联言判断的各种自然语言形式。

3.识记:(1)联言判断的定义;(2)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3)联言判断的真值表;(4)联言推理的有效推理式。

4.应用:(1)能根据语境析出自然语句中所含的联言判断,并能写出其逻辑形式;(2)能熟练运用联言推理的有效推理式进行推理。

三、本章参考资料

(1)《普通逻辑》第28-33页;(2)《形式逻辑纲要》第125-130页。

四、重、难点内容解析

第六章共两节,每的内容都比较重要。本章无难点。

五、典型例题

住豪都酒店时,熟悉情况的旅客总是选单号房间。因为单号房间在酒店大楼的东部,从那里可以俯瞰美丽的海滨,而从双号房间看到的却是屠宰厂。因此,黄戎预定了九个相连的

单号房间,供他和他的朋友们度假时入住。第二天早上,朋友们来得酒店,每人选了一个房间,放进各自的行李后就出去游玩了。晚上回到酒店,朋友们都有点醉了,九把钥匙都集中在黄戎手中,谁也记不起自己的号码,而且谁也不愿意让别人开自己的房间,弄得黄戎一时不知所措。不过,还是有一些线索:

I. A、F和J记得他们各在两个相连的质数号房间的后面一间(含后面的第二间)(质数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

II. B记得他的房间号数比J的大4。

III. C的号数比H的大,他与H的房间相隔的房间数是与F相隔的两倍。

IV. G的号数是九个人中惟一的两位数,它和E的号数相差4。

V. E和J不是邻居。

VI. F的号数比A的小。

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可以断定:

A.G的号数是99,E的号数是101;

B.C为109,黄戎为107;

C.J为113,B为115;

D.F 为105,A为111;

E.H为107,C为109。

解题思路:

(一)根据已知条件IV写出房间号(见下表)。

(二)把属于质数的房间号打上标记(画括号)。

(三)按下列顺序推导:

1.由IV确定G、E的位置。2.由I和V、VI、II确定F、J、A的位置:(1)由I得105、111和113是A、F、J的位置,105要么属于A,要么属于F,要么属于J;(2)由V、VI得105不属于J,也不属于A,而是属于F;(3)113要么属于J,要么属于A,由II得113不属于J,否则B没有位置了。因此,113属于A。(4)111号属于J(因为105属于F,113属于A)。3.由II和J的位置可确定B属于115。4.由III和F的位置确定C和H的位置,C属于109,H属于101。5.确定黄戎的位置是107。结论:选项B正确。

六、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本章的“练习题”,要求全做

七、单元自我测验题

本章从略,因教材中的“练习题”部分有之。

第七章选言判断及其推理

一、内容概述

第一节选言判断。其内容主要有:什么是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

理解和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选言推理。其内容主要有: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选言推理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选言支穷尽之于选言判断保真性常识。

2.理解:(1)选言判断的定义和分类标准;(2)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性;(3)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性;(4)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5)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

3.识记:(1)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和逻辑形式;(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和逻辑形式;(3)选言推理的定义;(4)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推理式;(5)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推理式。(6)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值表。

4.应用:(1)能从自然语句析出其间所含的相容选言判断或不相容选言判断,并写出其逻辑形式;(2)能运用规则判定任一选言推理是否有效;(3)能熟练运用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推理式进行推理。

三、本章参考资料

(1)《普通逻辑》第33-39页;(2)《形式逻辑纲要》第131-142页。

四、重、难点内容解析

第七章共两节,每节的内容都很重要。本章的难点在于:如何区分相容选言判断与不相容选言判断。

在对用自然语言表述的选言判断作出逻辑分析时,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怎样区分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问题。对此,逻辑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应当根据联结词来区分,以“或者”为联结词的是相容选言判断,以“要么……要么……”为联结词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另一种意见是:自然语言中的“或者”除了可用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外,还可用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因此,看一个语句表达的选言判断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不能单看联结词,还得看其选言支是否可以同真。我们认为第一种意见是正确的,区分两种选言判断只能依据表达判断的语句形式,不能依据选言支事实上是否可以同真。先看下面两例:

①冬冬或者是甲班学生,或者是乙班学生。

②李大爷这次进院,或者生,或者死。

虽然,例①和例②的选言支所反映的情况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其选言支事实上不可能同真,按第二种意见,似乎可以把例①②看成不相容选言判断。但再看下例:③张三或者娶了赵梅,或者娶了钱英。例③的选言支所反映的情况实际上可不可以同时存在呢?人们很难断定。当张三不仅娶了赵梅,而且又娶了钱英,即张三重婚时,例③是相容选言判断;当张三仅仅娶了赵、钱中的一个,即张三没重婚时,例③是不相容选言判断。这就是说,要确定例③究竟表达了何种选言判断,还得需要我们去实地调查一下。否则,就难以确定。或许持第二种意思的同志会说,例③表达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因为我国现行婚姻法禁止重婚。但是,我们从例③中看不出张三究竟是哪个时代的人,即便他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也还可能有知法犯法或不知法犯法的行为呢!

例③告诉我们,如果一个选言判断的内容超出了一般常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其选言支是否可能同真,从而就无法对该选言判断作出归类了。因此,第二种意见不可取。

其次,我们认为,判断是主观的东西,而事实是客观的东西,二者存在于不同的世界。判断反映人的主观认识,人的主观认识不一定就与客观事实完全相符。如果说,事物情况之间的实际关系是什么样的,判断就是什么样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有的人是要死的”分析为全称肯定判断,把“张艺谋或者是导演,或者是演员”分析为联言判断,因为前一判断

中“人”的外延事实上全部包含在“要死的”的外延之中,而后一判断中“张艺谋是导演”与“张艺谋是演员”这两种情况事实上同时存在。

因此,我们说,区分两种选言判断的依据,只能是选言联结词,而不能是与选言支所对应的客观事物情况。

在选言判断“p或者q”中,联结词“或者”表示p与q至少有一真,并没有表示p与q仅有一真,因此,这是相容选言判断。有的选言判断使用“或者”为联结词,而又附加了“二者不可得兼”或“二者必居其一”之类的说明,这类说明可以看作是对联结词“或者”含义的补充,表示“二者仅有一真”,“至少有一真”+“仅有一真”=“有且仅有一真”。例如:

②或者报考文科,或者报考理科,二者不能兼报。

这种判断,由于附加的说明已明确表示“二者仅有一真”之意,所以是不相容选言判断。

总之,凡具有“p或者q”形式的选言判断,如果没有附加“二者不可得兼”、“二者必居其一”之类的说明,就都是相容选言判断。

五、典型例题

1.A、B、C、D参赛,其成绩各不相同。有甲、乙、丙三人对此作了猜测。甲说:“A 得第一名,B得第二名”;乙说:“C得第二名,D得第四名”;丙说:“A得第二名,D得第四名”。实际情况是,三人都猜对了一半。请推出A、B、C、D的名次,写出推理过程。

[指导]:这类题目,可以运用归谬式推理或反证式推理解答。归谬式推理的内容是:如果从一个命题(判断)出发能够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则这个命题(判断)肯定不成立。其推理形式是:如果p,则q,如果p,则非q,所以非p。

反证式推理的内容是:如果否定一个命题(判断)能够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则这个命题肯定成立。其推理形式是:如果非p,则q,如果非p,则非q,所以p。

运用归谬式推理、反证式推理的具体办法是:先假定某个前提(或选项)为真(或为假),看能否从中推出矛盾。如能推出矛盾,则原来的假定不成立,该假定的否定成立;如不能推出矛盾,则该假定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

[解题]:设“D不是得第四名”,则可根据“三人都猜对一半”之已知条件作如下推导:若D不是第四名,则根据已知由乙、丙的话推出“C第二且A第二”的结果,这就与已知条件(“其成绩各不相同”)矛盾。因而知“D是第四”。由“D是第四”再从乙丙的话可推知“C不是第二且A不是第二”。而第二名要么是A,要么是B,要么是C,要么是D,既然第二名不是C,不是A,不是D(D是第四名),所以第二名是B。由“B是第二”和甲的话又可以推出“A不是第一”。而A要么是第一,要么是第二,要么是第三,要么是第四,既然A不是第一,不是第二(第二名是B),不是第四(D是第四名),所以,A是第三。A第三,B第二,D第四,则余下的C是第一。

2.下面两题基于下述共同题干:

北大百年校庆时,昔日学友甲、乙、丙会聚燕园。时光荏苒,他们也都功成名就,分别为作家、教授、省长。还知道:

I.他们分别毕业于哲学系、经济系和中文系。II.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III.经济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IV.作家和经济系毕业者在一个省工作。V.乙向哲学系毕业者请教过哲学。VI.过去念书时,经济系毕业者、乙都追求过丙。

(1)根据上述题干,下列陈述哪一个是真的?

A.丙是作家,甲是省长。B.乙毕业于哲学系。C.甲毕业于中文系。D.中文系毕业的是作家。E.经济系毕业的是教授。

解析:从题干知道,这里有两个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毕业于哲学系,要么毕业于经济

系,要么毕业于中文系”和“要么是作家,要么是教授,要么是省长”,对于甲、乙、丙都成立。由VI知道,甲毕业于经济系;由IV知道,甲不是作家;由III知道,甲不是教授;所以,甲是省长。由V知道,乙不是毕业于哲学系,乙当然也不毕业于经济系,故他毕业于中文系;由II知道,乙不是作家,所以乙是教授。由此可知,丙毕业于哲学系,是作家。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

(2)在上述题干中增加条件“如果甲、乙、丙中某位学友是作家,省长将邀请他担任省政府顾问”,由此可推出:A.省政府顾问毕业于中文系。B.教授是省政府顾问。C.省政府顾问毕业于经济系。D.省政府顾问原来是学哲学的。E.丙不是省政府顾问。

解析:由上面的解析已经知道,丙毕业于哲学系,他是作家,因此,正确的选项是D。

六、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本章的“练习题”,要求全做。

七、单元自我测验题

本章从略,因教村中的“练习题”部分有之。

第八章假言判断及其推理

一、内容概述

第一节假言判断。其内容主要有:什么是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第二节假言推理。其内容主要有:什么是假言推理;假言直言推理;假言联言推理;假言选言推理;假言联锁推理。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1)假言推理的分类;(2)假言联言推理的定义;(3)假言选言推理的定义;(4)假言联锁推理的定义。

2.理解:(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性;(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性;(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性;(4)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的规则;(5)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的规则;(6)二难推理的要求;(7)破斥错误的二难推理的方法。

3.识记:(1)假言判断的定义;(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和真值表;(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和真值表;(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和真值表;(5)三种假言(直言)推理的有效推理式;(6)假言联言推理(二联推理)的有效推理式;(7)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的有效推理式;(8)假言联锁推理常用的几条有效推理式。

4.应用:(1)能判别自然语言表达的任一具体假言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2)能熟练地把一个(积极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转换为一个同素材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或消极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把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转换为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3)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假言直言推理的有效推理式进行假言直言推理;(4)能从语料中析出二难推理,写出其逻辑形式,分析其正确与否。

三、本章参考资料

(1)《普通逻辑》第39-56页;(2)《形式逻辑纲要》第142-175页;(3)《普通逻辑述评》第141-150页,第155-164页。

四、重、难点内容解析

第八章共两节,其中整个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第一、二、四部分是重点,第二节的三、五部分可略读。本章无难点。

五、典型例题

1.“全国篮球赛,如果丙队得第三,那么,如果乙队得亚军,丁队就得第四。或者甲队不得冠军或者丙队得第三。事实上乙队得亚军而甲队得冠军,因此,丁队得第四。”请问上述推理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题析] 这是综合题。用各种复合判断推理逐步正确地推出结论,然后检验推出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所给结论:“丁队得第四”。符合就是推理正确,不符合就是题干中的原推理出错。

[解答] 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甲队得冠军”、“乙队得亚军”、“丙队得第三”、“丁队得第四”,则题干中各判断的逻辑形式为:①丙→(乙→丁);②?甲∨丙;③乙∧甲;

④丁(结论)。

由③得⑤:甲(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由②⑤得⑥:丙(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由①⑥得⑦:乙→丁(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由③得⑧:乙(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由⑦⑧得⑨:丁(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结论:原推理正确。

2.抗战期间,我某部侦察连长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要他在代号为A、B、C、D、E的五个侦察中挑选两人深入敌区,人选配备须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B不去,则A也不能去;(2)只有当C去时,B才能去;(3)若D去则E也去;(4)A去或D去。由于某种原因,C 不能去执行这项任务。请问连长挑选哪两人深入敌区?写出推理过程。

解:设A、B、C、D、E分别表示A去、B去、C去、D去、E去,则题干中已知条件的逻辑形式分别为:①?B→?A;②C←B;③D→E;④A∨D;⑤?C。

由②⑤得⑥:?B(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由①⑥得⑦:?A(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由④⑦得⑧:D(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由③⑧得⑨:E(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结论:侦察连长挑选D、E深入敌区。

六、复习思考与作业题

本章的“练习题”,要求全做。

七、单元自我测验题

本章从略,因教材中的“练习题”部分有之。

第九章负判断及其推理;真值表的作用

一、内容概述

第一节负判断。其内容主要有:什么是负判断;几种常见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第二节负判断推理。其内容主要有:什么是负判断推理,负判断推理的有效推理式。

第三节真值表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1)负判断推理的定义;(2)真值表的常规功能。

2.理解:(1)各种复合判断的负判断与其等值判断间的等值关系;(2)运用直值表法的步骤。

3.识记:(1)负判断的定义和逻辑形式;(2)常见的几种负判断的等值判断的公式。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上海百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https://www.doczj.com/doc/8912568798.html,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第一次机械设计结构展示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2.了解轴系零部件的类型、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3.了解常用的润滑剂及密封装置; 4.了解常用紧固联接件的类型; 5.通过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械结构及装配的展示与分析,增加对其直观认识。 二、实验设备 机构模型;典型机械零件实物;若干不同类型的机器。 三、实验内容、步骤 在实验室要认识的典型机械零件主要有螺纹联接件、齿轮、轴、轴承、弹簧,具体内容如下: 1.各种类型的螺纹联接实物,各种类型的螺栓、螺母及垫圈实物,螺纹联接的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焊接、铆接实物; 2.各种类型及各种材质的齿轮、齿轮加工刀具、蜗轮蜗杆、带、带轮、链条、链轮、螺旋传动的零部件实物,失效零件实物; 3.各种类型的轴、轴承实物,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实物,轴瓦和轴承衬实物,轴承、轴、轴瓦失效实物; 4.各种类型的弹簧和弹簧失效实物,各种联轴器、离合器实物模型。 四、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零件陈列柜中的零件。 五、实验作业 1.请回答在实验室所见到的零部件如螺栓、键、销、弹簧、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各 有哪些类型? 2.请举出螺栓、键、齿轮、滚动轴承的一种使用情况以及相应的失效形式。 六、问题思考 1.传动带按截面形式分哪几种?带传动有哪几种失效形式? 2.传动链有哪几种?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3.齿轮传动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齿轮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4.蜗杆传动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5.轴按承载情况分为哪几种?轴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6.联轴器与离合器各分为哪几类?各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7.弹簧的主要类型和功用是什么? 8.可拆卸联接和不可拆卸联接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9.零件和构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常用带传动效率测试分析实验台

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预习指导 实验二熔点的测定 1.测熔点时,若有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答: (1)熔点管壁太厚,则热传导时间加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3)熔点管不洁净,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5)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6)加热太快,则会使熔点偏高。 2.可否用第一次测熔点后已经冷却重新结晶的试样,再做第二次测定?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在测熔点加热时,有时某些化合物部分分解,有些经加热会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他结晶形式。这使得样品不纯,所测得的熔点不准确。 3.如何观察试样已经开始熔化和全部熔化? 答:试样塌陷并在边缘部分开始透明时就说明开始熔化;全部透明时说明全部熔化。 4.测定熔点对确定化合物的纯度和鉴定有机物有何意义? 答:当化合物含有杂质时,其熔点下降,熔距变宽,因此,通过测定熔点不仅可以鉴别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而且还可以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同时还能鉴定熔点相同的两种化合物是否为同一化合物。 5. 沾有浓硫酸的温度计能否直接用水冲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容易使温度计破裂。应使温度计上的浓硫酸充分冷却后用布擦去,再用水小心地冲冼。 实验三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1、什么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 答: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对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2、用蒸馏法测定沸点时,加热过猛,蒸馏速度太快,所测数据会发生什么误差? 答:加热过猛,蒸馏速度太快,使蒸气成为过热蒸气,造成温度计所显示的沸点偏高。 3、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答: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许多气化中心,防止爆沸。若在加热后才发现忘了加沸石,则应停止加热,待烧瓶内液体温度降到低于沸点几十度后再补加。用过的沸石已经失效,不能再用。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徐双满洪建平编 王青温审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 2月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试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和变形曲线(即变形协调图)。 2.掌握求联接件(螺栓)刚度C 1、被联接件刚度C 2、相对刚度C 1/C 1+C 2。 3.了解试验预紧力和相对刚度对应力幅的影响,以考察对螺栓疲劳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图1—1为螺栓联接实验机结构组成示意图,手轮1相当于螺母,与螺栓杆2相连。套筒3相当于被联接件,拧紧手轮1就可将联接副预紧,并且联接件受拉力作用,被联接件受压力作用。在螺栓杆和套筒上均贴有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它们的应变来求受力和变形量。测力环4是用来间接的指示轴向工作载荷的。拧紧加载手轮(螺母)6使拉杆5产生轴向拉力,经过测力环4将轴向力作用到螺杆上。测力环上的百分表读数正比于轴向载荷的大小。 1.螺栓联接实验机的主要实验参数如下: 1).螺栓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1=2.06×105N/mm 2,螺栓杆直径d=10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1=130mm 。 2).套筒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2=2.06×105N/mm 2,两件套筒外径分别为D=31和32,径为D 1=27.5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2=130mm.。 2.仪器 1)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2)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3)PR10-26型预调平衡箱。

ΔF Dn λb λm λ λm ’ θn λ F θ0 D0 Q p F Q p Q 图4-3 力-变形协调图 图4-2 LBX-84型实验机结构图 1-加载手轮 2-拉杆 3-测力计百分表 4-测力环 5-套筒 6- 电阻应变片 7-螺栓 8-背紧手轮 9-予紧手轮 三.实验原理 1.力与变形协调关系 在螺栓联接中,当联接副受轴向载荷后,螺栓受拉力,产生拉伸变形;被联接件受压力,产生压缩变形,根据螺栓(联接件)和被联接件预紧力相等,可把二者的力和变形图线画在一个坐标系中,如4-3所示。当联接副受工作载荷后,螺栓因受轴 向工作载荷F 作用,其拉力由预紧力Qp 增加到总拉力Q ,被联接件的压紧力Q p 减少到剩余预紧力Q ˊp ,这时,螺栓伸长变形的增量Δλ1,等于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恢复Δλ2,即Δλ1=Δλ2=λ,也就是说变形的关系是协调的。因此,又称为变形协调图。 知道了力和变形的大小便可计算出连接副的刚度的大小,即力与变形之比Q/λ称

钢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天津市万润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组 2011年4月6日

钢结构工程以其施工进度快、投资少、外观简洁大方、便于重新利用等优点,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推崇。我单位是以钢结构施工为主的新兴企业,几年来积累了很多钢结构施工方面的施工经验。下面利用近几年来积累的经验教训结合工程实地以潍柴金属炉料库工程为例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一、主体工程: 1、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复查 当基础混凝土浇筑好后,在钢结构构件进场准备吊装前,应对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进行全方位的复核,取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以备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做必要的校正、整改和在安装过程中做调整。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主要应检查以下项目: (1)、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中心线的偏移; (2)、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之间的距离; (3)、独立基础及地脚螺栓标高及水平度;(用水准仪进行地脚螺栓的水平及标高控制,全部做好测量记录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基础砼短柱上统一位置做好标记,计算螺栓的标高公差以便于调整及控制安装质量。公差较大时共同与监理及甲方进行协商并共同签字认可)弹出安装纵横十字线 为了在安装钢柱时钢柱的轴线位置,因此在基础上弹出安装钢柱的纵横十字线或边线,以便钢柱的中心线、边线与纵横十字线、边线对齐。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基础顶面弹制控制线对以后钢柱的校正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基础螺栓标高的复查是极为重要得,此处标高牵扯

到以后钢柱、牛腿、行车梁、刚架、檩条、天沟、墙板、屋面板等各个方面,施工中应作为重中之重来控制。 2、吊装前准备工作: 安装前应对基础轴线和标高,再次进行检查,检测和办理交接手续,其基础应符合如下要求: (1)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基础的轴线标志和标高基准点准确、齐全。 (3)超出规定的偏差,在吊装之前应设法消除,此外,为便于校正钢柱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屋架的标高等,需在钢柱的底部标出纵横向的轴线,在钢柱底部适当高度处标出标高准线。构件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4)准备好所需的吊具、吊索、钢丝绳、电焊机及劳保用品,为调整构件的标高、垂直度准备好各种规格的木楔、铁丝、大锤、地锚等。 3、钢柱的吊装 构件堆放:钢结构宜堆放在安装位置附近,这样可以免去二次搬运的麻烦,并垫好枕木将钢构件主要受力处与地面垂直,也为钢结构的吊装提供便利,有利与构件的成品保护。起重机的行走路线宜安排在每跨居中位置,两侧钢柱均在其工作范围之内。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构件堆场设于厂内进行,施工现场进行吊装作业和拼装作业。故钢柱的吊装,将分成一次进行。即起重机在每根轴线附近开行。

大学化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书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项目: 二、各实验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 实验项目名称:常用仪器介绍、熔点测定 实验项目性质:基本操作 所属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毛细管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熔点是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 加热纯有机化合物,当温度接近其熔点范围时,升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约为恒定值,此时用加热时间对温度作图(如图1)。 图1 相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图2 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曲线化合物温度不到熔点时以固相存在,加热使温度上升,达到熔点.开始有少量液体出现,而后固液相平衡.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此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使固相不断转变为液相,两相间仍为平衡,最后的固体熔化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线性上升。因此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一定要慢,每分钟温度升高不能超过2℃,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平衡条件,测得的熔点也越精确。 当含杂质时(假定两者不形成固溶体),根据拉乌耳定律可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导致溶剂蒸气分压降低(图2中M′L′),

固液两相交点M′即代表含有杂质化合物达到熔点时的固液相平衡共存 点,T M′为含杂质时的熔点,显然,此时的熔点较纯粹者低。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a)测定二苯胺的熔点,测二次; b)测定乙酰苯胺的熔点,测二次; c)测定未知样品的熔点,测二次。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毛细管、提勒管、温度计、酒精灯;待测样品、液体石蜡等。 五、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毛细管的封口:将毛细管用酒精灯的外火焰加热,一段封好。 2.装样品:将少许样品放于干净表面皿上,用玻璃棒将其研细并集成一堆。把毛细管开口一端垂直插人堆集的样品中,使一些样品进入管内,然后,把 该毛细管垂宜桌面轻轻上下振动,使样品进人管底,再用力在桌面上下振动,尽量使样品装得紧密。或将装有样品、管口向上的毛细管,放入长约50一60CM垂直桌面的玻璃管中,管下可垫一表面皿,使之从高处落于表面皿上,如此反复几次后,可把样品装实,样品高度2—3 mm。熔点管外的样品粉末要擦干净以免污染热浴液体。装入的样品一定要研细、夯实。否则影响测定结果。 3.装置的安装: 按图搭好装置,放入热浴所用的导热液。用温度计水银球蘸取少量导热液,小心地将熔点管粘附于水银球壁上,或剪取一小段橡皮圈套在温度计和熔点管的上部(如下图)使装试料的部分正靠在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温度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 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 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 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

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 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机械零件列柜演示实验 (4) 实验二带传动分析 (6) 实验三轴系结构分析 (11) 实验四减速器结构分析 (14) 实验五滑动轴承实验 (16) 实验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列柜演示实验 (22) 实验七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指导书 (24)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相关实验容,明确实验目的、容、步骤,对指导教师的抽查提问回答不 合要求者,须重新预习,否则不准其做实验。 二、学生在实验中,应听从指导教师及实验人员的安排,在使用精密、贵重仪器时,必须按要求操 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禁止随意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若对实验容持有创见性的改革,实施前必须经指导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三、学生应认真地进行实验,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要认真做好实验报 告,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 四、严格考勤,对无故缺席实验的学生以旷课论处,不得补做;对请假的学生,须另行安排时间予 以补做。 五、实验完毕后,学生必须按规定断电、关水、关气、整理设备、清扫场地,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 后方可离开。如发现有损坏仪器设备、偷盗公物者,一经查实,须追究责任,视情节按有关规定论处。 六、实验室应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吸烟,注意环境卫生。实验时应注意安全,节约水、电、 气,遇到事故应切断电(气)源,并向指导教师报告

实验一机械零件列柜演示实验 一、实验设备: XJ-10B型精选机械零件列柜、铅笔、橡皮、直尺等绘图工具、钢笔或圆珠笔等二、实验目的: 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构造及应用。 三、实验要求: 1.回答每一柜中一个简答题; 2.画出主动斜齿轮、主动锥齿轮、主动蜗杆的受力图。 四、实验容: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制作 作业指导书 1.适用围 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加工与制作方法及工艺技术。 2.执行规与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3.基本规定 (1)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钢结构工程设计和制作资质,并具有相应的工艺技 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等。 (2)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文件编制施工详图。施工详图应经原设计单 位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当需要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和签署文件确认。 (3) 钢结构制作所采用的原材料及成品在进场时必须进行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 原材料及成品应按国家相关标准、规进行测试复验。 (4) 钢结构制作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详图的要求及制作单位的加工条件等,编 制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其容应包括:施工技术标准,制作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制作质量保证措施,生产场地布置、加工、焊接设备和工艺装备,焊工和检查人员的资质证明,以及各类检查项目表格和生产计划表等。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应经总包和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5) 钢结构制作各工序应按工艺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 查验收。钢结构制作和制成品质量验收必须采用经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 (6)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在必要时对构造复杂的构件进行工艺性试验。连接复杂的钢结 构,应根据合同要求在制作单位进行预拼装。 (7) 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一般应遵循下述的工作顺序: 工程承包详图设计设计单位审图 材料采购 构件加工制作成品运输出厂

机械设计基本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钢结构吊装安全作业指导书(2021年)

钢结构吊装安全作业指导书 (2021年)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40

钢结构吊装安全作业指导书(2021年)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具。 2、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学员必须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3、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4、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技术鉴定或检证方可使用。 5、在柱、梁安装后而未设置浇筑楼板用的压型钢板时,为了便于柱子螺栓等施工的方便,需在钢梁上铺设适当数量的走道板。 6、钢结构吊装时,为防止人员、物料和工具坠落或飞出造成安

全事故,需辅设安全网。安全平网设置在梁面以上2m处,当楼层高度小于4.5m时,安全平网可隔层设置。安全平网要求在建筑平面范围内满铺。安全立网铺设在建筑物外围,防止人和物飞出造成安全事故,竖网铺设的高度一般为两节柱的高度。 7、为了便于接柱施工,在接柱处要设操作平台。平台固定在下节柱的顶部。 8、需在刚安装的钢梁上设置存放电焊机、空压机、氧气瓶、乙炔瓶等设备用的平台。放置距离符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9、为便于施工登高,吊装柱子前要先将登高钢梯固定在钢柱上,为便于进行柱梁节点紧固高强螺栓或焊接,需在柱梁节点下方安装挂篮脚手。 10、施工用的电动机械和设备均需接地,绝对不允许使用破损的电线和电缆,严防设备漏电。施工用电器设备和机械的电缆,需集中在一起,并随楼层的施工而逐节升高。每层楼面需分别设置配电箱,供每层楼面施工用电需要。 11、高空施工,当风速达到15m/s,所有工作均需停止。

有机化学实验(1)-同济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有机化学实验(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280 学分:1.5 学时:51 大纲执笔人:于辉大纲审核人:蒋忠良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技术、提高动手能力的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有机化学前沿学科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为在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未来工作中奠定基础。 二、课程面向专业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三、实验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鉴定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反应。 四、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简单玻璃工操作,熔点和沸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液体化合物折光率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蒸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及过滤,分馏,升华,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萃取,色谱分离,各类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反应。 五、实验内容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

* 六、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 将专业标准中能力标准和人格养成贯穿到实验教学当中。 七、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 1. 实验预习:将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反应式(正反应,主要副反应)、主要反应物、试剂和产物的物理常数、用量和规格摘录于预习报告中;写出实验简单步骤;列出粗产物纯化过程及原理。 2. 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下列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反应式;主要原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主要物料用量及规格;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产率计算,结果讨论。 3.考核:根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实验考试情况综合评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根据实验预习的充分性、操作的规范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综合给出平时成绩(占60%);第二部分,期末或期中组织一次实验理论、基本常识等书面测验,考核成绩也作为评分依据(占20%);第三部分,期末或期中单独组织一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核(占20%)。以上三部分累加,得学期总分。 八、学时分配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贺俊林冯晚平编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用 3 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机械原理与零件实验室 2008年

目录 实验一、减速器拆装实验 (2)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6) 实验三、齿轮结构设计实验 (9) 实验四、带传动实验 (12) 实验五、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17)

实验一减速器拆装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减速器各部分的结构,并分析其结构工艺性。 2.了解减速箱各部分的装配关系和比例关系。 3.熟悉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过程 二、实验所用的工具、设备、仪器(每试验小组) 1.二级减速器一台 2.游标卡尺一把 3、活搬手二把 4、套筒扳手一套 5、钢板尺一把 三、实验内容 1.了解铸造箱体的结构。 2.观察、了解减速器附属零件的用途,结构安装位置的要求。 3.测量减速器的中心距,中心高、箱座下凸缘及箱盖上凸缘的厚度、筋板厚度、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的距离、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底壁之间的距离等。 4.了解轴承的润滑方式和密封装置,包括外密封的型式,轴承内侧的挡油环、封油环的作用原理及其结构和安装位置。

四、实验步骤 1.拆卸。 (1)仔细观察减速器外部各部分的结构,从各部分结构中观察分析回答后面思考题内容。 (2)用板手拆下观察孔盖板,考虑观察孔位置是否恰当,大小是否合适。 (3)拆卸箱盖 a、用扳手拆卸上,下箱体之间的连接螺栓、拆下定位销。将螺栓,螺钉、垫片、螺母和销钉放在盘中,以免丢失,然后拧动启盖螺钉使上下箱体分离,卸下箱盖。 b、仔细观察箱体内各零部件的结构和位置,并分析回答后面思考题内容。 c、测量实验内容所要求的尺寸。 d、卸下轴承盖,将轴和轴上零件一起从箱内取出,按合理顺序拆卸轴上零件。 2.装配 按原样将减速器装配好,装配时按先内部后外部的合理顺序进行,装配轴套和滚动轴承时,应注意方向,注意滚动轴承的合理装拆方法,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才能合上箱盖,注意退回启盖螺钉,并在装配上、下箱盖之间螺栓前应先安装好定位销,最后拧紧各个螺栓。 五、注意事项 1.切勿盲目拆装,拆卸前要仔细观察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考虑好拆装顺序,拆下的零、部件要统一放在盘中,以免丢失和损坏。 2.爱护工具、仪器及设备,小心仔细拆装避免损坏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第4章机械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与分析 4.1 概述 提高机械及其零部件的性能和工作能力是提高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机械及其零部件的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涉及运动学特性、动力学特性、精确度、承载能力、可靠性、安全性、人机工程、节能环保等,项目和内容十分广泛,其基本内容包括机械传动的效率、振动、噪声等,这些测试项目常常作为评定机械产品性能的基本质量指标。因此,掌握机械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方法,对于研究、改进和创新机械以及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机械设计展示开放实验 4.2.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对各种机械零部件、各种传动装置的结构组成形式以及润滑与密封、零件的失效形式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4.2.2 实验设备 机械设计示教板,由18个陈列柜组成,如图4-1所示。 图4-1 机械设计示教板 4.2.3 实验内容 (1)螺纹联接1:螺纹的类型、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各种螺纹联接件; (2)螺纹联接2:螺纹联接的防松、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螺纹联接的装拆; (3)键、销和花键联接; (4)铆、焊、粘和过盈联接; (5)带传动1:V带传动、平带传动、同步带传动及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6)带传动2:平带的材料与接头形式、V带的结构与型号、其它带传动、各种带轮的结构; (7)链传动:滚子链的结构与接头形式、齿形链、无级变速链、起重链、链传动的布置与张紧; (8)齿轮和蜗杆传动:齿轮的结构、蜗杆的类型、蜗轮的结构; (9)滑动轴承:轴瓦与衬的材料、滑动轴承的结构、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 (10)滚动轴承1:滚动轴承的结构、常用类型与代号、尺寸系列、滚动轴承的装拆; (11)滚动轴承2:内圈和外圈的固定方法、轴承的预紧与调整、密封、轴承座的形式; (12)联轴器:刚性固定式、刚性可移式、弹性联轴器、安全联轴器; (13)离合器:牙嵌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安全离合器、离心式离合器、超越离合器; (14)轴1:轴的承载类型、轴的结构类型、轴的结构设计; (15)轴2:轴上零件的定位; (16)弹簧: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组合弹簧以及弹簧的应用; (17)润滑与密封:润滑装置、密封件、润滑剂; (18)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残余变形、断裂、磨损、胶合、点蚀、腐蚀。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编制部门:生产部 编制:邓文学 审核: 批准: 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钢结构工程分公司 二00四年三月

1.适用范围 当前,建筑钢结构在我国得到蓬勃的发展,为了适应建筑钢结构的需要,确保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制作。 1.1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1998 (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4)《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82-91 2. 生产技术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图纸会审: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与甲方、设计人员、监理充分沟通,了解设计意图,编制施工预算。 2.1.2 编制重要质量控制点的工艺文件,对生产车间进行技术交底。 2.1.3组织必要的工艺试验,对新工艺、新材料、要做好工艺试验,作为指导生产的依据。 2.1.4 建立技术资料档案。 2.2 生产准备 2.2.1 制定材料供应计划。 2.2.2 组织配备生产人员和生产设备及工机具。

3. 钢结构生产工艺流程

4. 下料 4.1 放样画线下料 4.1.0 放样前应熟悉图纸,并核对图纸之间的尺寸和方向,在放样过程中出现技术上问题时,应及时与生产部工艺人员联系解决。尺寸的变更,材料的代用而产生与原图不符时不得自行解决。应通知生产部工艺人员,在得到“工艺更改通知单”后方可更改。 4.1.1 铆工画线前应检查钢板的材质、厚度和表面质量,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允许偏差值的1/2。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合格后方可下料。 4.1.2 钢板在画线前应保持平整,平面不平度超过规范要求的应通过校平机校平方可下料。 4.1.3 画线和检查所使用的量具,应是经计量部门计量合格的量具。 4.1.4 为确保构件安装精度和下料尺寸及形状的准确须经1:1实样或电脑放样核实下料尺寸无误后方可下料。H型钢盖腹板下料长度应加0.5~0.8 ?的纵缝焊接收缩量及切割余量。对需铣削加工的零件端

基础化有机学实验讲义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指导书 2011级各专业适用

有机化学实验须知 1、学生要提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 2、实验前必须认真做实验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写在专门的实验预习笔记本上,每个实验的预习报告须在实验前交实验指导老师审查,预习报告不合格不允许做实验。做实验时只能按照预习报告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不能看实验教材。 3、在进行实验预习时除了阅读实验指导书意外,还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本实验指导的电子版中,在每个实验中都链接有实验操作演示, 打开链接的方法是:按住ctrl用鼠标点击 图标即可打开链接 的内容。(播放视频需要安装较高版本的视频播放器如暴风影音5、迅雷看看、realplayer 等)。 4、实验时应听从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遇到问题及时报告。不听从指导者,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本次实验按不及格纶。 5、学生不能自己擅自决定重做实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作出是否重做的决定,否则本次实验按不及格论。 6、实验中不得有任何作弊行为,否则本课程按不及格论。 7、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试验完成后交实验指导查阅签字。 8、实验成绩计算方法:考勤5分(迟到扣5分),预习报告25分(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装置草图、实验操作流程和步骤、回答提问等),实验操作及记录40分、实验报告30分。

目录 有机化学实验预备知识┈┈┈┈┈┈┈┈┈┈┈┈┈┈┈┈┈┈┈ 4 实验十三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及熔点的测定┈┈┈┈┈┈┈5实验十四柱色谱分离偶氮苯和邻硝基苯胺┈┈┈┈┈┈┈┈┈┈┈8 +┈┈┈┈┈┈┈┈┈┈┈┈┈┈┈┈┈┈┈┈┈┈┈11 实验十六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17实验十七乙酸乙酯的制备┈┈┈┈┈┈┈┈┈┈┈┈┈┈┈┈┈┈21实验十八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校正┈┈┈┈┈┈┈┈┈┈┈┈┈┈25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教师:李伟 2017年3月

实验一机构展示与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方法及主要内容 本陈列室陈列了一套CQYG-10B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通过演示机构的传动原理,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指导老师的讲解与介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初步的了解。提高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 三、展示及分析 (一)机构的组成 通过对蒸气机、内燃机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构。简单机器可能只包含一种机构,比较复杂的机器则可能包含多种类型的机构。可以说,机器乃是能够完成机械功或转化机械能的机构的组合。 机构是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对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由构件和运动副所组成。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它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刚性地联接而组成;运动副是指两构件之间的可动联接,常用的有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球面副和曲面副等。凡两构件通过面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通称为低副;凡两构件通过点或线的接触而构成的

运动副,称为高副。 (二)平面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是应用广泛的机构,其中又以四杆机构最为常见。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优点以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 平面连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 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通过平面连杆机构应用实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平面连杆机构在生产实际中所

钢结构产品制造工艺标准

钢结构产品制造工程 一、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本公司钢结构制造的技术标准,用以保证钢结构产品的制造满足设计及规范的技术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钢结构产品制造过程和技术管理的监控。 三、说明: 1.本标准与设计文件一起,作为本公司钢结构制造、检验和验收的统一标准。 2.钢结构制造的生产工序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和专检”的三级质量检验制度, 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3.制造和检验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和量具等,必须经过专业检定部门检定,并在 检定合格周期内。 4.当执行本标准发生问题和矛盾时,应及时向设计室和技质科反映情况,通过研 究及协商提出处理意见。 四、引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与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形式与尺寸》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Z39-87 《焊接材料的验收、存放和使用》 《火焰切割面质量技术要求》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低合金高强度钢结构》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T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 T14958-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T8110-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T17493-98 《低合金钢药芯焊丝》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 T5118-95 《低合金钢焊条》 T5117-95 《碳钢焊条》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碳素结构钢》 《氩气》 T10045 《碳钢药芯焊丝》 T12470 《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 五、生产准备:在接到钢结构件生产计划后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1.工程概况:生产计划科应全面掌握钢结构制造的概况、材料明细表、构件明细 表、计划进度要求。并将概况通报有关科室。 2.工艺流程:制造车间对钢结构件的制作工艺流程作出安排,如加工工序、劳动 力配置。 3.生产场地:在多个工程项目同时制作时,制造车间应按钢结构件的数量、长短 不同的情况,详细安排每个项目钢结构件制作及临时堆放的场地,作到充分利用车间有限的面积,减少二次倒运,提高劳动生产率。 4.生产、技术和检验人员资格:电焊工必须持有效的焊工合格证上岗;无损探伤 检验人员也应有资格证书;技术管理人员应能胜任本职工作,熟悉规范标准及制作要求。 5.生产及检验设备:所有生产设备应处于良好状态,制作中也应及时作好保养维 修工作。检验仪器、仪表、量具均保持检定合格的状态。 6 重要及关键工序:结合钢构件制作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出重要的及关键的工 序,必要时应进行制作的工艺试验,取得经验后,再批量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工艺试验应在技质科主持下进行。 7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是钢结构制作前必须进行的认可试验。 该试验由技质科主持进行。凡属下列情况者,应在钢结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2002年6月23日

前言 本书参考了多门实验教材,主要参照中山大学化学系许遵乐、刘汉标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了其中部分实验内容,也增添了部分趣味性的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合成、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等实验。另外增设了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 本教材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实验室规则、安全注意事项、有机实验常用仪器装置的介绍等,第二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有机化学实验单元操作的技术要点等。第三部分为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安排有19个不同的实验,分为基本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等,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的业务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少错误及万安之处,敬请各校教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指正;以不断提高本教材的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4) 一、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4) 二、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7) 三、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11) 四、简单玻璃工操作 (14) 五、有机化学反应的常用装置 (16) 六、加热和冷却 (22) 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4) 第二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27) 一、重结晶 (27) 二、蒸馏 (31) 三、分馏 (35) 四、萃取与洗涤 (37) 五、干燥 (41) 第三部分实验 (44)

一、基本操作训练 (44) 实验一简单玻璃工操作 (44) 实验二蒸馏和沸点测定 (45) 实验三重结晶 (46) 二、合成实验 (48) 实验四1-溴丁烷 (48) 实验五环己稀 (50) 实验六苯乙酮 (51) 实验七己二酸 (53) 实验八乙酰苯胺 (54) 实验九乙酰乙酸乙酯 (55) 实验十β-萘乙醚 (57)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 (58) 实验十二乙醚 (59) 实验十三乙酸正丁酯 (60)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61) 实验十四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61) 实验十五酚的化学性质 (61)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精)

本文由https://www.doczj.com/doc/8912568798.html,【中文word文档库】收集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分析机构的组成可知,任何机构都是由许多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联接而构成的。这些组成机构的构件其外形和结构往往是很复杂的,但决定机构各部分之间相对运动关系的是原动件的运动规律、运动副类型及运动副相对位置的尺寸,而不是构件的外形(高副机构的轮廓形状除外)、断面尺寸以及运动副的具体结构。因此,为了便于对现有机构进行分析或设计新机构,可以撇开构件、运动副的外形和具体构造,而只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位置,以此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情况。这种表示机构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构设计、机构分析、方案讨论和交流所必需的。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熟悉并运用各种运动副、构件及机构的代表符号; 3.学会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的结构测绘机构运动简图; 4.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和机构运动是否确定的判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各种机构和机器的实物或模型 2.直尺、圆规、铅笔、橡皮、草稿纸(自备) 三、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及步骤 1.了解待绘制机器或模型的结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传动系统和工作执行构件。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的数目。 3. 根据相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和相对运动特点,判定机构中运动副种类、个数和相对位置。 在了解活动构件的数目及运动副的数目时,需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勿认为一个构件。 ②由于制造误差和使用日久,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4.在草稿纸上按规定的符号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绘制时,应从原动件开始,先画出运动副,再用粗实线连接属于同一构件的运动副,即得各相应的构件。原动件的运动方向用箭头标出。在绘制时,在不影响机构运动特征的前提下,允许移动各部分的相对位置,以求图形清晰。初步绘制时可按大致比例作图(称之为机构示意图)。图作完后,从原动件开始分别1、2、3……标明各构件,再用A、B、C……表明各运动副。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制作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制作 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钢结构建筑的钢构件加工与制作方法及工艺技术。 2 ?执行规范与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3.基本规定 (1)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钢结构工程设计和制作资质,并具有相应的工艺技 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等。 (2)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文件编制施工详图。施工详图应经原设计单 位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当需要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和签署文件确认。(3) 钢结构制作所采用的原材料及成品在进场时必须进行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 原材料及成品应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测试复验。

(4) 钢结构制作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详图的要求及制作单位的加工条件等,编 制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施工技术标准,制作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制作质量保证措施,生产场地布置、加工、焊接设备和工艺装备,焊工和检查人员的资质证明,以及各类检查项目表格和生产计划表等。制作工艺技术方案应经总包和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5) 钢结构制作各工序应按工艺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 查验收。钢结构制作和制成品质量验收必须采用经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 (6) 钢结构制作单位应在必要时对构造复杂的构件进行工艺性试验。连接复杂的钢结 构,应根据合同要求在制作单位进行预拼装。 (7) 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一般应遵循下述的工作顺序: C 详图设计 f 设计单位审图一( -?构件加工制作f成品运输出厂编制材料计划f材料采购一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