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案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结合课本100页阅读例1,注意计算的格式和步骤,特别是黑体字部分。 掌握后完成练习

【例题1】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1.该题设计的化学变化为2KMnO 4△==K 2Mn04十MnO 2+O 2↑

2.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KMnO 4的质量,未知量为氧气质量

【解】

设: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不带单位

2KMnO 4△==K 2MnO 4+ MnO 2 + O 2↑

2×158—要乘化学计量数 32

6g --- 带单位 x --- 不带单位

32158

2?=x g 6

对齐 x=0.6g --------带单位

答: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得到0.6g 氧气

练习: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可制得生石灰(CaO )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计算时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O 16 Ca 40

解:

【小组讨论】 积极参与,超越自我

同桌共同分析这道题,与例1有何不同,应该怎样解?解出后小结你的心得 有一种含量为3.4%的过氧化氢溶液100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求可得到氧气的质量

我的心得:

请你点评:

电解36g 水可得到多少g 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如下,请你仔细检查后回答:他们做得分别有什么缺陷? 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H 2O 2 通电H 2↑+O 2↑ 34 2 36 x g x x g 1.236234==

解:设可得氢气为x g x x g 436436== 答:可得到4g 氢气 解:可得氢气的质量为x g 。 2H 2O 通电2H 2↑+ O 2↑ 36 4 32 36 x 32323636=x x = 答:可得到32g 氢气

解:2H 2O 通电2H 2↑+O 2↑

设可得氢气质量为x g 。36g x 36 4 x = 4 g 答:可得到4g 氢气

我在做题应该注意:

课堂检测 相对原子质量: S 32 O 16 H 1 Mg 24

1.实验室用16g 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质量为14.4g,你(能 不能)确定高锰酸钾已经完全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2(2010晋江市)二氧化硫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

2SO 2 + O 2 + 2H 2O = 2H 2SO 4。现有32吨SO 2气体,欲使它完全转化为硫酸,至少应通入氧气多少吨?

3.燃烧100g 含杂质28%的镁(杂质不与氧气反应),最多可得氧化镁多少克?

提高题(结合第1题试着完成)

实验室用16g 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质量为14.4g,求实际反应了高锰酸钾的质量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 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 固体时,不须标出! .........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⑥“答”。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标出反应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火药爆炸后的已知产物中少了氮元素,故而产生

专题练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练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例1. 甲醇(CH 3OH )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OH CH 3+nO 2=2CO +mCO 2+16H 2O.若反应生成3.6克水,请计算: (1)m 值是 (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 【练习】1、下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加热12.25克KClO 3,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 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g KClO 3 △ 2MnO KCl + O 2↑ 112.5 32 12.25g x g 25.125.112=x 32 ∴ x=3.2g 答:加热12.25gKClO 3,可制得O 23.2g. (1)错误原因 ;(2)改正 . 【练习】2、 把干燥纯净的KClO 3和MnO 2的混合物13.32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9.48克,求①生成氧气的质量;②剩余物质各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二、有关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例 2.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要进行小实验,需获得标准状况下的CO 24升(标况下,3 98.12米千克 =CO ρ),他们用含杂质10%的大理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则需这种大理石多少克?(CaCO 3+2HCl=CaCO 3+H 2O+CO 2↑) 【练习】3现有20%的硫酸铜溶液80g ,跟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可得到氢氧化铜多少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224)(2SO Na OH Cu NaOH +↓=+)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 https://www.doczj.com/doc/8a781370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实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CaCO3 CaO+CO2↑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56 和已知量、未知量 x 1t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x==1.8t ⑤简明地写出答案答:需要碳酸钙1.8t。 【要点诠释】 (1)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正确,否则会一错全错; (2)化学方程式中体现的是各纯净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故只有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计算; (3)质量单位要统一,在解题过程中,已知量后一定要带单位,未知量求出后也要带单位; (4)解题要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知识点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一实例的规范解题格式如下: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CaCO3 CaO+CO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100 56 x1t --------------------------已知量不要忘记带单位 = x==1.8t ------------------------- 计算结果要有单位答:需要碳酸钙1.8t。 【要点诠释】利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格式是本课题的重点: 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差; 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含答案)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 设计老师: 班级: 姓名: .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 ”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 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________ 3、特点:K 只受_______和_______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无关。 4、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①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比例_________。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即该反 应进行得越_____,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 ②K 值越小,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比例_________,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即该反应进行的程度越_____,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___。 ③.一般当K >______时,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处于平衡状态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 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 Q c 是该反应的浓度商。 Q c <K ,未达到平衡,反应向 进行, Q c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c >K ,未达到平衡,反应向 进行 【温馨提示】: 化学平衡常数(K )与浓度商(Q c )的表达式相同,但在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同,K 值中各物 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状态下的浓度,而Q c 值中是在任一时刻的浓度。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问题思考】: 不同温度时,反应:H 2(g)+I 2(g) 2HI(g),的浓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623 698 763 化学平衡常66.9 54.4 45.9 ) ()()()(B c A c D c C c Q n m q p 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学习目标: 1.领会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含义。 2.明确化学方程式中各种符号及化学意义。 3.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重难点) 【课前预习】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3.用化学式完成下表中的化学反应(注明反应条件):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阅读】自学课本P99-100,完成以下问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⑴必须以为基础;⑵遵 守。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 ⑴; ⑵; ⑶。 3.注意: ⑴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标志:。 ⑵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 如把点燃、加热(常用“△”来表示),催化剂等写在。 ⑶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 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如果,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 果,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1.最小公倍数法:寻找化学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且原子个数相差最 多的元素为配平起点。 Fe2O3+C----Fe+CO2选择O原子为配平起点,由于3与2Fe2O3系 数为2,而CO2的系数为3,然后调节C与Fe2O3的系数分别为3和4,2Fe2O3+3C 4Fe+3CO2。

2.奇数配偶法:寻找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子,且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的 元素为配平的起点。将奇数的原子用2、4、4、8….等偶数配成偶数,调节其他元素的原子 的个数。 Fe2O3+C----Fe+CO2选择O原子,因O Fe2O3用偶数2 配平,再依次推导出C、Fe2O3、CO2的系数,分别为3、4、3,即得2Fe2O3+3C 4Fe+3CO2。 3.观察法:当反应方程式两边有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时,考虑用观察法。即观察分析反 应式左右两边相关物质的组成,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来确定各自化学式前的系数;在推导其 他原子的个数。 Fe2O3+C----Fe+CO2反应中:C-----CO2,C夺取了Fe2O3里两个O Fe2O3里的3个O原子可以供给3/2个C-----3/2个CO2,然后调节为整数系数为:2O3+3C 4Fe+3CO。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小结】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 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⑵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 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一 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⑶标:即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反 ... 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固体时,不须注明!.....................将“—”改成“==”。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①最小公倍数法;②奇数配偶法;③观察法。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 1.将“嫦娥一号” 送上太空的火箭推力巨大,因为它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 则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液氢作燃料除了单位质量燃烧的热 能最大以外,还有一个与环保有关的优点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6)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7)电解水; (8)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9)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 (10)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1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1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竞赛专题辅导7: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辅导七: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内容综述] 本期内容主要讲解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要点主要包括: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2)掌握纯或不纯原料(或产品)的有关计算及混合物参加反应的计算 (3)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 (4)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而在最近几年的化学竞赛试题可以看出最后一道或两道计算题都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因此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另外,竞赛题中所出现的试题绝大多数需要运用一些技巧进行计算。为此,本期主要从化学竞赛中常用的巧解方法进行剖析,供大家参考。 [要点讲解] 一、运用质量守恒法巧解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计算。 【例1】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测得其中含水2.8%,K2CO337.3%.取1克样品投入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10克后,中和多余酸又用去18.5%的KOH溶液10克。问蒸发以后的溶液得到多少克固体? 【解析】本题若用常规的解法难度极大,通常按照如下解题过程进行:(1)求出1克样品中K2CO3的质量;(2)求出1克样品中KOH的质量;(3)算出K2CO3生成KCl质量;(4)算出由KOH生成KCl的质量(5)算出过量盐酸和KOH反应生成KCl的质量(6)求出KCl 的总质量。如果抛开那些繁杂的数据,经过仔细分析不难看出,无论是KOH还是K2CO3,与盐酸反应最终均生成KCl。因此抓住氯元素反应前后守恒,即: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与KCl 中氯元素的质量守恒。则有:(设蒸发后得到KCl固体的质量为X) HCl------------ KCl 74.5 10克×18.25% x 解得: x==10克×18.25%×74.5/36.5==3.725克 二、运用平均值法巧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例2】取10克混合物与足量盐酸盐酸充分反应,有可能产生4.4克二氧化碳的是() A.K2CO3和 MgCO3B.Na2CO3和 CaCO3 C.MgCO3和 BaCO3D.Na2CO3和K2CO3 【解析】本题涉及到许多碳酸盐与稀盐酸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平均式量的方法求解。设碳酸盐的化学式为MCO3,式量为A,则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CO3+2HCl==MCl2+H2O+CO2 A 44 10克 4.4克 A/10克==44/4.4克 A==100 由计算可知碳酸盐的平均式量为100,即两种碳酸盐的式量的平均值能为100的选项均符合题意。要求一种碳酸盐的式量大于100,另一种碳酸盐的式量小于100即可。对照选项,A和C选项均符合题意。 三、运用关联式法巧解多步化学反应的计算。

【初三】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关键字】初三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固体时,不须标出!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 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 ⑥“答” 。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扑灭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含答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A.2:1 B.4:8 C.1:8 D.1:16 2.电解54克水,可得到氢气() A.6克B.3克C.1.5克D.8克 3.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 A.5.6克B.11.2克C.14.6克D.无法计算 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 A.27:32:102 B.27:16:43 C.4:3:2 D.9:8:17 5.用氢气还原+2价金属氧化物a克,得到金属b克,则该金属的原子量是() A.16b/(a—b)B.4(a—b)/ b C.4b/(a—b)D.b/16(a—b) 6.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Mg B.Al C.Zn D.Fe 7.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8.4克氧气可跟()克氢气完全反应。 A.1 B.0.5 C.2 D.4 9.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克 A.10 B.6 C.5 D.12 10.在化学反应A2+3B2=2AB3中,6克B2与足量的A2反应后,得到34可AB3.则化合物AB3中A,B 两元素的质量比是( ) A.17:4 B.14:3 C.14:7 D.14:17 11.用铝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得到2克氢气,则消耗铝和铁的质量比为() A.1:1 B.27:28 C.9:28 D.3:2 12.2.3克钠、2.4克镁、2.7克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按钠、镁、铝的顺序得到氢气的质量比为() A.1:2:3 B.1:1:1 C.2:3:1 D.3:2:1 13.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是() A.1:2:3:2 B.2:3:2:1 C. 1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还原8克氧化铜,应该通入氢气的质量是() A.小于0.2克B.等于0.2克C.大于0.2克 15.托盘天平调至平衡,在两盘烧杯中各盛98克10%的硫酸,向两边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足量Mg,Zn欲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加入Mg和Zn的质量分别是() A.3克Mg,3克Zn B.1克Mg,1克锌 C.7克Mg,7克Zn D.5克Mg,5克Zn 16.8克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_______克氧气() A.56克B.64克C.72克D.60克 17.制取71克五氧化二磷,需要磷_______克,需要烧氧气_______克() A.30克30克B.30克40克C.31克40克D.40克31克 二、填空题 1.12.25克KCl3跟3.25克MnO2共热,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7克。则其中MnO2是_______, KCl3分解的质量为_______克,产生的O2质量为_______克。 2.相同质量的Mg、Zn、Fe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 本课时宜从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引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 1.可逆反应 (1)在同一条件下,①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②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有“四同”:同一反应;(反应处于)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3)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时,不用“”,而用“③”。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发生反应: H2(g)+I2(g)2HI(g) 对于以上反应: ①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④最大。 ②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⑤最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v(正)=v(逆)。 ⑤反应进行到⑥v(正)=v(逆)时,宏观上处于“静止”状态。 ⑥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⑦这个状态称为⑦化学平衡状态。 ⑧此时反应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任何一种物质反应掉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在生产、生活中,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是促进有利反应和控制有害反应两个方面: ①促进有利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加快有利反应的速率; ②控制有害反应,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慢有害反应的速率。 (2)为加快煤燃烧的反应速率,对煤炭颗粒的要求是⑧越小越好,对空气的要求是保持适当过量,并保证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⑨充分接触。

化合价导学案

化合价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式与化合价》导学 案 2009年11月24日17:00:31 来源:博白县东平镇合江初级中学【字体:大中小】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并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2)熟记某些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表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初步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 (2)通过编顺口溜和小组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推求化学式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只有确实存在的物质,才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 (3)通过引导学生查看药品、食品等商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建议】 1、本课题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课题的第一部分:化学式和第二部分:化合价;第二课时学习课题的第三部分: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2、本课题的学习要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以实事求是和循序渐进的态度,认真分析图4-11和表4-6,充分展开你的想象,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大胆与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和PK。 第一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一部分化学式 【自主学习】 一、学习导航 当你看到下面的图片时(大球表示氧原子,小球表示氢原子),你会想到它表示什么意思? 二、阅读课文81-82页,并完成下列填空 1、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氧气___,(2)水___,(3)二氧化碳___,(4)氮气__,(5)氢气__,(6)四氧化三铁___,(7)硫___,(8)氯化钠_____。 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 3、化学式H2O的意义有:(1)表示________,(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例如NaCl读作______,P2O5读作______,SO2读作______。 【合作学习与探究】 1、每种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只有___个。 2、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_______。 3、化学式的书写分单质化学式书写和化合物化学式书写 (1)单质化学式书写 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用_____表示。例如:硫___,磷___,

最新2021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20)

第12课时练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胡文2021年 1.石油、煤、天然气等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为缓解能源危机:①可以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得到氢 气做能源;②可用酒精做能源;③砍伐树木做能源;④应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① B. ①和④ C. ②和④ D. ④ 2.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量越多越好 B .应通入适量空气 C .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 .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3.甲烷和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H 1,2H 2(g ) +O 2(g )==2H 2O (g )△H 2, 2H 2(g )+O 2(g )=2H 2O (l )△H 3常温下取体积为4:1的甲烷和氢气混合 气体11.2L (标况),完全燃烧后恢复常温,放出热量为 A.0.4△H 1+0.05△H 3 B.0.4△H 1+0.05△H 2 C.0.4△H 1+0.1△H 3 D.0.4△H 1+0.2△H 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C .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D .在稀溶液中,1molCH 3COOH 和1mol NaOH 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5.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09上海19)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l Q 、2Q 均为正值): 221222H (g)+Cl (g)2HCl(g)+Q H (g)+Br (g)2HBr(g)+Q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2Q >Q B .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 .生成1molHCl 气体时放出l Q 热量 D .1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 HBr(1)具有的能量 7.(09天津卷6)已知: 2CO(g)+O 2(g)=2CO 2(g)ΔH=-566 kJ/mol Na 2O 2(s)+CO 2(g)=Na 2CO 3(s)+1/2O 2(g)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 ΔH >-452 kJ/mol D.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 23 8.(09四川卷9)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 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1/2H 2SO 4(aq)= 1/2K 2SO 4(aq)+H 2O(l);?H=-57.3kJ/mol C.C 8H 18(I)+ 25/2O 2 (g)=8CO 2 (g)+ 9H 2O (g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H=-5518 kJ/mol 9.(09全国卷Ⅱ11) 已知:2H 2(g )+ O 2(g)=2H 2O(l) ΔH= -571.6KJ· mol -1 CH 4(g )+ 2O 2(g)=CO 2(g)+2H 2O(l) ΔH= -890KJ· mol -1 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1∶3 C .1∶4 D.2∶3 10. (09重庆卷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 (l )+3O 2(g )==2CO 2(g )+3H 2O (g );△H=—1367.0 kJ/mol (燃烧热) B .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H=+57.3kJ/mol(中和热) C .S (s )+O 2(g )===SO 2(g );△H=—269.8kJ/mol (反应热)

化学平衡计算专题导学案

太师庄中学高二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导学案编制:王瑞燕审核:许文新张楠时间:4.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计算专题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理解转化率、百分含量、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方法—三段式法。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方法。【难点】化学平衡综合计算。 复习回顾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 2.化学平衡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的里,,反应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浓度的状态。 3.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时, 与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4. 反应物:平衡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 合作探究 【例题】某温度下,在装有催化剂的容积为2 L的反应容器中,充入SO2和O2各4 mol ,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5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反应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为原来的80 % ,回答下列问题: (1)用O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2)求混合气体中,SO3的物质的量分数。 (3)求SO2的转化率。 (4)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归纳总结】(1)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方法是 . (2)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p 1/p 2 = 恒温、恒压时:V 1 /V 2 = (3)恒温、恒容时,密度之比与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ρ 1/ρ 2 = (4)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其中△C是)(5)A的百分含量= A的转化率= 以上两个公式的单位可用、,也可用,但必须单位统一。(6)恒容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基础练习】1. PCl5的热分解反应为:PCl 5 (g)PCl3(g)+Cl2(g) (1) 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 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 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0.15 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基础练习】2.合成氨反应N 2 (g)+3H 2 (g)=2NH 3 (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 c(N 2 )=3mol/L, c(H 2 )=9mol/L, c(NH 3 )=4mol/L,求: ①该温度时的平衡常数; ②若NH 3 的起始浓度为0,求N 2 、H 2 的起始浓度。 拓展提升 1.将1molA(气)和3molB(气)混合后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气)+B( 气) 2C(气),1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密度之比为9∶10。 求(1)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 (2)A物质的转化率。 (3)C物质的百分含量 (4)反应后气体的压强与反应前压强之比。 【课堂反思】关于三段式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业】1 图像专题导学案;2 将归纳总结部分的内容整理到笔记本上 1

化学式学案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1课时化学式 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了解化学式前、中有关数字的不同意义。 2.学会根据规定书写和读出一些简单的化学式。 ●温故互查默写30个常见元素符号及名称 化学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文83页,并完成下列填空 1. 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任何纯净物都有的组成,每种纯净物只有个化学式,混合物化学式。 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氧气,(2)水,(3)二氧化碳2,(4)氮气,(5)氢气,(6)四氧化三铁,(7)硫,(8)氯化钠。 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 4.化学式H2O的意义有:(1)表示水这种物质,(2)表示1个水分子,(3)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小组讨论 1.化学式能表示哪些意义?其中有哪些意义属于宏观意义?有哪些属于微观意义?请举一例说明。 2.化学式前面和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义? (1)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分子或原子。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有几个这样的原子。 ●教师点拨 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有几个这样的原子;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分子或原子,只表示微观意义。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的化学式表示3种意义:一种元素;一个原子;这种物质。 ●跟踪练习 1.2H2O中,前面的“2”表示,元素符号H右下角的“2”表示 2.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C,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 B.H2 C.2H2 D.2H2O 3.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A.2H B.H2 C.H E.H2O F.2H2O 4.既能表示某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 B.2O2 C.N2 D.Hg E.2He 5.O2除可以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分子;③两个氧元素;④氧气由氧元素组成;⑤每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⑥两个氧原子。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5.2化学方程式导学案.doc

课题:5.2 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意义 【学习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经典回顾】:1.用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2)13g碳和32g氧气充分反应后,只能生成44g二氧化碳,这一过程符合质 量 守恒定律。 (3)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保持不变。 (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体积,等于各生成物的总体积。 【导学过程】阅读课本96页完成下列内容。 【导学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意义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化学方程式:从定性的角度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定量角度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O2TP2O5这个式子是化学方程式吗?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预习自测1】 1.用 _______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_____ ,又叫________ O 2.化学方程式2Mg+O2===2MgO的读法是: %1_________ 和________ 在 ____ 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 o %1每____ 份质量的镁和_____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____ 份质量

的氧化镁。 %1Mg、O2、MgO微粒个数比_________ 。

水和 份质量的氧气 5 ?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只列式子不计算) 点燃 4P+502====2P 205中 P 、02、P2O5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 2H 2+02====2H 20中比、02、也0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 2KCIO 3^=2KCI +3O 2 t 中 KC103> KC1> O2的质量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Mn0 === K MnO +MnO +0 f 中 KMnO . K MnO . Mn0. O2 的质 (1) (3) (4) 点燃 3. 在 3Fe+202 Fe3()4 反应中: ⑴反应物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份质量的铁和 _________________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____ 份质量的 四氧化三铁。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02. Fe 304微粒个数比 , Mn02 一 亠, 4、在 2H2O2 ===2H 20t + Ozf 反应中, (1) 反应物是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o (2) 每—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猛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 份质量的 (3) H 202>也0、O2微粒个数比

化学平衡计算--“三段式”法导学案

化学平衡计算--“三段式法”导学案【题型认识】 例题1:在某温度下,容积为20L的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 发生反应: 2SO 2 (g)+O 2 (g) 2SO 3 (g), 10min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开始时的70%。试求: ①10min内v(O 2) ②SO 2 的转化率③平衡时的SO 3 浓度 ④SO 3 的体积分数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⑥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 ⑦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例题2: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与1.0 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 CO(g)+H2O(g)CO2(g)+H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0℃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 B.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H>0 C.该条件下,平衡体系中CO2的体积分数为20% D.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通入1.0 mol的H2O(g),则平衡时CO转化率为66.7 % 【解题思路】 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涉及到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速率、转化率、百分含量、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压强等,通常的思路是写出化学方程式,列出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确定各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比例式或等式或依据平衡常数求解。 1.计算模式: mA(g) + nB(g) pC(g) + qD(g) 起始量 变化量 平衡量 “三段式法”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mol/L,也可用L。反应可从左向右开始,也可以从右向左开始,也可以多种物质同时充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浓度间的关系。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1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 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教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问题。 教学辅助设备:小黑板、学生课堂练习资料。

师:投影展示几个高高的大烟囱向空气中排放浓烟,天空黑云一片.这是东北的某城市,冬天大约有150天需要烧煤取暖,已知煤中含1%的硫,若每天烧煤2000吨,则一冬天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有多少吨?你知道怎样计算吗? 学生好奇地开始讨论。 生1:用2000吨×1%╱ ×100%就可以求出二氧化硫的质量。 生2:他求出的二氧化硫的质量再乘以150天才是一冬天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的总质量。 师:两位同学合作的很好,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师板书):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师:投影(例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完全分解245克氯酸钾,可制取多少克氧气供分组实验? 师:分析示范,并提问。 生:根据(例1),自学课本(例题2)并讨论,总结出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步骤: 生开始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哪个小组首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论。 生3:根据题意设未知数,一般设为X。 生4:写出并配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生5:求出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乘积之比,)写在相应化学式下边。 生6: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面。 生7:列比例式,求解。 生8:简明写出答案。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全面,现在练习检验一下,看哪一位同学书写的规范。 师:投影练习题。 1、实验室要制得96克氧气,需氯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2、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生成五氧化二磷各多少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