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创新团队人员管理,根据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印发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京农发〔2009〕4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和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等聘任人员的推荐、遴选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岗位职责

第三条首席专家对团队建设负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本团队任务规划的调研、编制和分年度任务分解,代表团队与市农业局签订任务书。分别与各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不设综合试验站的区县的农民田间

学校工作站站长签订任务书。组织综合试验站站长与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签订任务书。

(二)依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人员考评办法(试行)》,组织对本团队成员进行考评。

(三)负责对本创新团队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并加强学风建设。

(四)通过创新团队做好对全市本产业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的统筹情况。

(五)负责组织对产业重要灾情、疫情和突发性问题进行会商,提出应对方案或措施、意见或建议报北京市农业局。

(六)负责组织本创新团队与相关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对接工作。

(七)负责团队经费使用监管。

(八)根据市农业局的要求参加或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相关活动、会议,报送信息和相关材料。

第四条研究室主任主要职责是:

(一)代表本研究室与首席专家签订任务书;配合首席专家组织做好本研究室岗位专家的任务、工作目标的分解。

(二)负责本研究室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组织本研究室岗位专家完成团队规定的各项任务。

— 2 —

(三)组织本研究室与本创新团队其他研究室加强交流协作,做好与综合试验站、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的对接。

(四)通过本研究室和本团队,做好对全市本研究领域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的统筹。

第五条岗位专家主要职责是:

(一)与首席专家签订任务书,完成任务书规定的本岗位任务。

(二)加强与本研究室其他岗位专家以及本团队其他岗位专家的交流与协作。

(三)做好与综合试验站、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的对接和指导。

(四)对本岗位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前沿进行跟踪。

(五)根据首席专家办公室、功能研究室的要求参加相关活动,使用创新团队管理平台应用做好信息、材料报送,做好工作记录、经费记录。

(六)专款专用,合理使用经费。

第六条综合试验站站长的职责是:

(一)与首席专家签订任务书并落实各项任务,与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签订任务书并组织落实各项任务。

(二)统筹本区域本产业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做好与本

团队相关研究室及岗位专家的对接。

(三)对本区域本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组织开展培训观摩活动。

(四)组织调查、收集并反馈产业技术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首席专家和相关岗位专家。

(五)组织做好本区域产业信息动态变化监测及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做好应急处理方面的技术工作。

(六)按要求参加本团队相关活动,使用创新团队管理平台报送信息和材料报送,做好工作记录和经费记录;组织本区域本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落实上述工作。

(七)合理使用本岗位经费,做好本区域本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经费使用监管。

(八)组织对本区域本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进行考评。

(九)对本区域本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提出调整建议。

第七条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职责是:

(一)与综合试验站站长签订任务书,并落实各项任务。

(二)至少直接开办本产业农民田间学校一所,并指导服务区域本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 4 —

(三)充分利用本团队资源,做好农民培训、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四)做好服务区域产业信息动态变化监测及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

(五)按要求参加本团队相关活动,使用创新团队管理平台报送信息和材料报送,做好工作记录和经费记录。

(六)合理使用经费。

第三章人员遴选标准

第八条以下人员原则上不得作为创新团队成员:

(一)公务员;

(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员;

(三)负责或主持国家级重大科技计划、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课题)2项以上者;

(四)非国有企业人员;

(五)处级(含)以上事业单位党政一把手。

第九条创新团队成员首次聘任时男性不超过55岁,女性不超过50岁,并且距规定离职、离岗时间至少五年。

第十条创新团队成员人选必须承诺并保证本人有足够的精

力主要从事创新团队工作。

第十一条首席专家的遴选标准:

(一)本市本产业权威技术专家或技术推广专家,具有与产业相关的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掌握较丰富的本产业相关的存量技术(本人或本单位组织研发、引进或集成的本产业相关技术),并且具有与本产业不同领域的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相关专家广泛合作的经历和经验,具有较丰富的本产业相关技术引进渠道。对本产业国内外技术动态有较畅通的信息渠道。

(三)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在农业科研或技术推广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组织发挥团队的力量;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较好地争取领导的支持、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协作以及团队组成人员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四)具有较强的开放和协作意识。在农业科研或技术推广工作中具有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开放意识和协作意识,善于借助外力推动工作。能够有效地组织在京优势力量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集成和示范。

(五)在本产业技术体系任务规划期限内可以连续、完整地履行首席专家的职责(因不可预见的因素除外)。

— 6 —

(六)首席专家优先从本市市属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专家中选择,市属相关单位无适宜人选的,可从中央在京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中选择。

第十二条功能研究室主任的遴选标准:

(一)本研究室关键研究领域知名技术专家或技术推广专家,具有与产业相关的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掌握较丰富的本研究室相关研究领域的存量技术(本人或本单位组织研发、引进或集成的本产业相关技术),并且具有与本研究室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相关专家广泛合作的经历和经验,具有较丰富的技术引进渠道。

(三)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开放和协作意识。(具体标准同首席专家遴选标准4)

(五)在本产业技术体系任务规划期限内可以连续、完整地履行研究室主任的职责(因不可预见的因素除外)。

第十三条岗位专家的遴选标准:

(一)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或推广机构工作,在本研究岗位研究领域具有较高造诣的技术专家或技术推广专家,具有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掌握较丰富的本岗位研究领域相关的存量技术(本

人或本单位组织研发、引进或集成的本研究领域相关技术),并且具有与本岗位研究领域的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相关专家较广泛合作的经历和经验,具有较丰富的技术引进渠道。

(三)具有一定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开放和协作意识。

(五)在本产业技术体系任务规划期限内可以连续、完整地履行研究岗位专家的职责(因不可预见的因素除外)。

(六)同一功能研究室原则上不得有两个以上同一单位(研究所或学院或系)的专家。

第十四条综合试验站站长遴选标准:

(一)所在区县是本市相关产业的主产区,在产业布局规划、产业规模、市场特色等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具有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熟悉掌握相关作物或畜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多年从事相关的技术试验、示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丰富、成绩显著。

(三)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对内具有较强的资源集成整合能力,能够组织发挥团队的力量;对外具有较强的上下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较好地争取领导的支持、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协作以及团队组成人员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8 —

(四)具有较强的开放、包容和吸纳意识和能力。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具有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开放意识,善于借助外力推动工作。对相关技术的引进能够坚持开放的原则,既集成并试验示范本产业研发中心和各功能研究室安排的技术,也引进并试验示范来自其他渠道的技术。

(五)工作上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能够有效地将首席科学家、功能研究室相关岗位专家提出的技术和工作部署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创新性地开展相关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能够主动联系创新团队各层级相关专家和有关人员,并广泛吸纳体系外在京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企业和相关单位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在本区县快速转化,并产生落地效应。

(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五条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遴选标准:

(一)接受过系统的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师资培训,具有较丰富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与管理经验,在主持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方面经验丰富、成效显著。

(二)具有较强的组织、调动、协调能力。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本区域农业科技资源、吸纳区域外相关资源,有效地开展农民参与式培训活动,具有较强的上下沟通和

协调能力,能够较好地争取领导的支持、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协作以及团队组成人员的配合。

(三)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能够与农民学员建立平等关系,能与农民有效沟通,语言表达有亲和力,能够调动农民参与科学试验、技术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具有较强的工作创新性和主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综合试验站创新性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试验与示范,能够主动联系创新团队各层级相关专家和有关人员,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整村推进或区域推进。

第四章人员推荐遴选程序

第十六条人员推荐。市农业局将拟组建某产业创新团队的情况向社会公布,本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出申请,所在单位根据创新团队人员推荐遴选标准推荐拟参加创新团队人员。

第十七条产业需求调研和岗位确定。市农业局委托市级农技推广机构或相关机构组织拟参加创新团队人员开展产业需求集中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并征求专家意见专后确定功能研究室、专家岗位以及综合试验站岗位的设置。

—10 —

第十八条首席专家的遴选。集中调研结束后,市农业局科技教育处商相关业务处,征求本产业市级推广机构和相关专家意见后确定首席专家人选。

第十九条创新团队其他成员的遴选。其他成员由首席专家根据遴选标准、调研情况和申请人员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提出人选,个别难以确定的岗位人选,可增加竞争上岗答辩等考核程序。创新团队成员人选由首席专家报市农业局科技教育处,经科教处评议审核批准后予以公布。

第五章人员调整

第二十条创新团队成员必须亲自参加的活动,如果出勤率不足90%,视为没有精力履行创新团队岗位职责,次年不再聘任。首席专家办公室、综合试验站长组织开展团队活动前,应明确此次活动属于创新团队成员必须亲自参加的活动还是可由助手代为参加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人员退出。创新团队成员因个人原因或者工作岗位变动、离职、离岗、退休等工作原因无法履行岗位职责的,应申请退出创新团队。

第二十二条首席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农民田间学校工

作站站长申请退出创新团队的,其依托单位应提出人员变更申请。其中变更的首席专家人选原则上从原依托单位产生,变更的综合试验站站长、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人选从所在区县产生。

第二十三条因工作需要增设创新团队岗位,或者由于以下原因创新团队成员出现空缺的,重新进行遴选:

(一)创新团队成员因年度考评不称职,或者累计两年考评为基本称职被取消聘任资格的;

(二)岗位专家因退出出现空缺的;

(三)首席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申请退出创新团队,而依托单位或本区县无适合替代人选的。

第二十四条创新团队成员因年度考评不称职,或者累计两年考评为基本称职被取消聘任资格的,原则上在同一建设周期内不再从原依托单位聘任相应岗位人员。

第二十五条因产业调整等原因需调整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服务范围的,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应及通过综合试验站站长向首席专家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报市农业局科技教育处备案。

第二十六条因可预知原因退出或变更人员的,应至少提前两个月按程序提出申请;因不可预知原因退出或变更人员的,应在10日之内提出申请。已退休人员不再续聘。

—12 —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市农业局科技教育处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国务院出台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后,科技部率先行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部区会商议定书,出台了促进宁夏科技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我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指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区先后出台了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涵盖农业科技工作诸多领域的科技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议,对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奖励了一批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典型,优化了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科技改革、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培育组建了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农科院、水科所、气象所等3个非营利科研机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由改革前的50%上升到85%。建立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是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成绩斐然。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电子农务平台、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枸杞、马铃薯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业科技项目数百个,启动了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取得并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引进选育优良农作物、牧草、林木、蔬菜品种数百种,水产品扩展到8个类型20多个品种。实现了小麦第4次、水稻第5次、玉米第6次更新换代,创造了水稻单产933.85公斤、玉米单产1248.9公斤的历史新高。冬麦北移技术扩大示范推广到30万亩,亩产较春麦增加100-150公斤,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奶牛年产量达6700公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黄河鲶鱼人工繁育、经济林木花卉快速繁育等农业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2007年以来,我区共取得100多项自治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考核办法-农业农村部

附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人员考评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持续健康发展,规范体系运行,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考评对象为体系聘任人员,包括首席科学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 第三条考评的主要依据: 1.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书; 2.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3.工作日志; 4.其他。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四条考评分年度考评和综合考评。年度考评在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2月之间(可与体系年度会议结合)进行;综合考评在每5年一个实施周期的第5年年初进行,综合考评当年不再安排年度考评。 第五条首席科学家的考评,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或委托有关行业司局、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的考评,由各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组织实施。

第三章考评内容 第七条首席科学家 1.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对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情况; 3.对本产业技术研发的全国统筹情况; 4.对本体系的组织管理和各机构、人员的工作协调情况;5.对本体系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学风建设情况; 6.经费使用情况。 第八条研究室主任 1.对本研究领域的全国统筹情况; 2.对本研究室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情况; 3.与其他研究室的交流协作情况和与综合试验站的结合情况;第九条岗位专家 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对本岗位领域的国际前沿跟踪情况; 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及团队建设情况; 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5.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条综合试验站站长 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 2.对本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情况; 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和团队建设情况; 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现代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 目录 ·农业信息技术及信息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陈闯郭新宇赵春江(5) 构建基于SDD算法的农业搜索引擎......... 樊景超周国民周义桃丘耘(6)根系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吴平郭焱李保国王锋(6)农业信息技术与新农村建设....................................... 周义桃(7)猪白粉病安全生产溯源数字化系统的研究………………………………………………………............................... 陆昌华谢菊芳王立方胡肄农白云峰(7)河北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蒋晓茹段玲玲崔文顺张进文张忠义(7) 关于县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王振山王宝义李冲崔文顺(8)·种植业与育种· 野生啤酒花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张霞徐基平原俊凤王绍明(9)箭根薯快繁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李枝林王玉英余朝秀(9)广东省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李余良胡建广刘建华方志伟(10)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及发展展望.................... 耿开友李绍萍赵明方(10)从空育131看寒地超级稻育种及栽培…………………………………………………………………....................... 冯永祥李金峰郑桂萍钱永德吕艳东孙长艳(10)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的研究................ 赵懿张春雷李光明李锋(11)盐胁迫下诱抗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方良俊王正超唐耀鹏(11)济宁18号小麦化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郭新平王霖吴复学孙雷明冯维营(11)高海拔地区采用绿肥聚垄法栽培甘蓝的主要技术措施…………………………………………...................................... 李锦康董恩省颜兴虎明洪(12)威宁大蒜与几种作物的高效接茬模式研究.. 李锦康董恩省颜兴虎明洪(12)威宁高海拔地区大蒜品比与播期试验结果初报李锦康董恩省虎明洪颜兴(13)威宁县夏秋反季节蚕豆生态试验结果初报.. 陈世雄董恩省余德明虎明洪(13)威宁县高海拔地区荷兰豆生态试验........ 颜兴余德明虎明洪董恩省(13)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云南省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

云南省2009年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厅 二○一○年四月

目录 一、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一)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评价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评价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评价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评价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评价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评价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评价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工作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工作步骤和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指标体系制定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标体系框架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评价指标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评分计算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评价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1.信息调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2.评分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3.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明确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本源,科技推广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广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产业开发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市场开发是科技创新的生命,辐射带动是科技创新的目的,科技政策是科技创新的持续这一理念,选准创新重点、做好创新规划、明确创新思路、夯实创新基础。力争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取得重要突破,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1、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尽快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研发的立足点。在技术方面,研发人员进行控释肥制作和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在成本方面,把解决控释肥价格高、推广难,作为着

力攻克的技术瓶颈,尽可能降低肥料生产制作成本,努力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抓住那些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要高度重视科研单位、专家和合作企业、示范基地以及省、市、县之间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学校的人才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三是要以试验、示范为基础,不断反馈与改进,促进技术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四是要高标准、高起点,瞄准国际前沿,形成创新性成果,服务于生产。要始终把握系统深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综合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强强联合, 优势集成,努力提高研究创新水平和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无疑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但这决不意味着不需要投入。现在,先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必须以相应的设施条件和先进的科研推广手段作保证,这就更需要足够的投入。农业科研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国家是农业科研的投资主体。要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拨出专项经费建立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 行机制研究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体及分工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参加者主要包括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内部存在着包括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作为联盟的参与方,联盟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让与机制,联盟成员都必须对联盟有“贡献”与“承诺”。“贡献”意味着联盟成员应具有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承诺”意味着联盟成员愿意在联盟内部实现某种程度的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共享,愿意让度部分利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参与方及其职责分工可以用下图说明。 1.政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推动者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尝试,也是在产业层面落实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举措。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主要有三:(1)遴选产业与技术,即选择在那些产业构建技术创新联盟。一般而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应聚焦于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战略产业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2)协调推动,即国家运用计划资源调控产学研等技术创新要素按市场规则组合;同时,调解联盟运行过程中的摩擦与冲突。(3)政策支持,即政府通过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引导、规范产业联盟的运行;(4)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提供必要的联盟运行资金。

2.行业内龙头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导性力量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也是各种创新资源的主要拥有者和创新利益的主要享有者。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企业可以获得两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团体优势;二是来自于企业特定能力而获得的竞争优势。 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产业内龙头企业处于联盟的“盟主”地位,其主要任务在于:(1)提供创新资源。这里的创新资源包括创新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员、科研设施等创新资源;(2)参与研究开发。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起成立项目攻关组织,进行重大原创性技术开发、制定技术标准;(3)进行技术推广,实施创新技术产业化战略。 3.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异质性创新资源 组建联盟网络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转移,即以联盟网络进行合作渗透,实现异质性资源外取。作为联盟的重要参与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不可少。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盟友,应当以自己异质性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参与联盟运行。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部协调与信任机制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必须妥善解决成员间的摩擦,建立起联盟成员间的信任机制。这要求:(1)建立联盟信息交流机制。其内容包括资料交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 市场信息简报2008年第23期(总第23期)2008年11月13日棉花经济数据信息平台建设论证会在京召开 棉花经济数据信息平台建设论证会在京召开 2008年11月7日,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在北京永安宾馆举办了棉花经济数据信息平台建设论证会。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马淑萍副司长、经作处王戈处长、科技教育司政策体系处张国良处长、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产业政策处王忠海处长、市场信息司信息运行监控处蔡萍副处长、农业部贸促中心贸易救济处王占禄处长、农业部信息中心市场分析处钟永 玲副处长以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应邀 出席了会议。 1

2 会议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沈贵银副主任主持,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马淑萍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杜珉研究员和杜帆同志分别就信息平台建设情况和功能进行了介绍,与会领导和专家就棉花经济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对棉花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其在服务政府决策和产业运行等方面寄予厚望,并对棉花产业数据信息平台的改进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马淑萍副司长指出,随着我国棉花产业市场化发展,棉花产业经济研究、特别是数据信息建设承载的任务非常重要。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需要准确的数据信息。目前,国内棉花数据来源多,但数据之间存在不统一、不完善、甚至相左的问题,使决策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真实的数据信息体系非常必要。而由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所建设的数据信息平台正是承载着这样一项任务,其中的重点工作,即生产监测对研究棉花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科技“利器”突破资源紧缺的约束,努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要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 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 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重要必要 折叠编辑本段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①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 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的共同选择 ③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天津在农业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研发、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在黄瓜和花椰菜等蔬菜育种、西甜瓜育种、杂交粳稻和专用小麦育种、生猪育种、动物克隆、转基因农产品检测、全幅玉米收获机研发以及农产品保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成果,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种科技奖励93项,保持了天津在蔬菜、作物育种领域的优势地位,实现了农业收获机械创新的突破。先后组织2541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了150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共引进推广新品种1021个、新技术195项,建立科技示范户9321户,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8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2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 按照天津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构筑“高端产

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的奋斗目标,《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天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目标是打造“三个高地、两个基地”,即打造现代农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现代农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要求天津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已有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升都市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 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依靠科技的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产品市场秩序的重大问题。保障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攻克一批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构建一套完善的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立规模化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可有效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持续供给能力。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

2017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2017年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一、水果产业技术体系 (一)总体思路。针对我省果业供给侧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按照品种引领、品质提升、生态环保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拓展市场,打响品牌,推动果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果树优良品种引进、筛选和推广,繁育优质健康种苗,集成创新栽培技术,加强果品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果品质量安全,提高生产综合效益,促进我省果业实现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引进、筛选和推广百香果优良品种;构建病毒检测体系,开展百香果苗木出圃抽检工作,推广优质无病毒苗木;开展高优节能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提升栽培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综合利用效益,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福建百香果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加强种质资源引进及品种筛选。开展百香果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评价及利用,引进和收集种质资源10-15份,建立百香果种质资源圃;以果香浓郁、风味独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为目标,筛选出适应福建地理气候的优良品种1-2个;建立良种母本园2个,为种苗繁育提供优质材料。制定百香果品种标准1-2

个。 2.推进优质种苗繁育及推广。构建种苗病毒检测体系,保障繁育材料和出圃种苗无病毒,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全省主要育苗基地开展百香果种苗出圃检测,完成10万株以上的苗木抽检工作。 3.高优节能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围绕品质提升、节本增效、绿色种植的目标,开展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限域栽培、完熟栽培、肥水精准调控、减肥减药等技术研发与示范,集成一套高优节能栽培技术,实现克服土地连作障碍,减少果业生产面源污染,提升果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目标;制定百香果标准1-2项。 4.推进产业链延伸。加强百香果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工艺研发,开发系列加工产品。重点开展百香果饮料、浓缩果汁、百香果特色糕点和休闲食品工艺研发和产品开发,研发出3-5个产品的工艺流程,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5.加强团队人才培养,培育新型农民。加强主产区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自身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举办专业性培训、讲座1-2期,现场观摩3场以上;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与推广,深入产区开展包括优质种苗繁育技术、完熟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方法、限域栽培技术、百香果品牌与管理、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培训10次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团队分工协作。产业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育种、栽培、加工、培训配套,首席专家负责整个体系目标内容确定和体系的运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然而,要使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农业科技进步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为此,必须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让传统农业的发展乘上现代科技的东风,通过统筹利用现代前沿科技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以及妥善处理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负面问题。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央指导精神现代化农业的创新互联网+农业 农业创新是一个经济、技术和社会的概念,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概念。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应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离不开农业技术创新的保障和支持,亦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统筹利用其他领域的现代科技,以更科学的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反过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点。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其内涵 我国在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这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农业的发展是和国家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的,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的,而科学技术又是强国的根本。所以科学技术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上两个发展阶段中传统农业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模式,即农作物的种子给人吃,作物的根茎叶等喂养牲畜,人畜的粪便还田有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传统农业就是在这种重复循环中缓慢发展。而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之上整合利用工业发展的成果,打破原有的循环模式。从石油中提炼的化肥,现代化学工业研制出的农药、除草剂,工业文明的发展带动大机械的产生代替人力畜力都促使农业产量大增,效益大增。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必将推动现代农业向前发展,不断扩大农业的科学范畴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我国农村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很少,随着各地的工业开发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和私人违章建设,非农用土地不断增加,大量耕地被征用占用,使人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尽管土地效益比较低,但对于多数农民来讲土地是他们生活的最后保障,即便出外务工也不会轻易放弃土地。这种状况使土地资源很难向优势农户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使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从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含量不够高,机械化水平较低 有的地方生产的农产品,优良品种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科技含量高、劳动投入少、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仍然不多,低值的“大路货”产品所占的比例仍然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的详细文章,这里给大家。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 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 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 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 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

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 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 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范文TOP100新产品的开发受 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 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 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 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 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 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现代农业汇报材料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现代农业汇报材料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1、基地建设 着眼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的目标,我们一方面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突出高山蔬菜、资丘木瓜、清江水产、良种牲猪等传统产业,通过“专家+项目+基地”的模式,形成了一个人才领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扶持一个基地,一个基地带动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全县先后建立了8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继榔坪木瓜被认定为国家GAP示范建设基地后,长阳水产协会又获国家“星火富民工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示范基地”称号,一个个科技示范基地成为加速传统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转轨的“活教材”。例如,近两年以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普及“品种改良、标准建园、种草喂养”的科学养羊模式,提高了山羊的商品价值,使山羊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今年年底可出栏商品羊30万只以上,已初步被认定为“全省山羊养殖大县”。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中来,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后补助”实施办法》,将政府扶持政策和市场激励机制有机结合,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时,强化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全县2075个农业

科技示范户成为科技示范基地幅射到千家万户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科技示范基地的幅射带动下,全县目前已,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建成了30万亩全国最大的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XX年,全国首届高山蔬菜研讨会在我县召开,我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高山蔬菜第一县”称号。建成了全省最大的优质淡水鱼出口创汇基地,长阳清江库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长阳被农业部指定为全国水产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好的优质椪柑基地,全县优质柑桔面积由XX 年的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亩,规划发展到15万亩。此外,还建成了优质茶园5万亩、“资丘木瓜”5万亩、金福红栀5万亩,全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达到50多万亩。全县每年仅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清江椪柑、资丘木瓜、金福红栀、清江绿茶等特色产业,为全县农民人平提供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 2、农产品加工 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全县组建了科技开发中心,外联大专院校、工程中心,内联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工作者。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研发。立足全县农产品优势资源,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先后实施了“魔芋葡甘聚糖降解工艺及产业化研究”、“清江风味鱼系列食品加

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案辽宁是科技大省,科技资源拥有量与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辽宁也是工业大省,具有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然而,辽宁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并未得到充分释放,科技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不够完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仍显薄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重压力,科技与产业如何整合、科技与金融如何融合、科技与经济如何结合,成为创新驱动战略如何实施的关键所在。围绕辽宁产业经济发展,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建立有用、实用、好用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让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是辽宁科技创新有效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总体思路: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机制、任务导向、政府服务”的原则,面向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速全要素整合,促进全产业链创新,建设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以社会化服务为内涵的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整合人才链、提升经济与社会价值的“4+1”链式产业技

术创新体系。树立“政产学研用金介”全要素整合、“4+1”全产业链创新的产业技术创新理念。突出政府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和创新资源汇聚等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全方位的产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为全省产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全要素参与新模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工作目标:到2017年,全省建成10个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50个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10个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攻克200项共性和专业关键技术,开发100项“中国第一”的重大创新产品,打造100个创新人才团队,建立起与辽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资源高效集成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有力支撑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创新型辽宁建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建设实施与组织架构 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与组织架构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府主导的顶层设计与协调管理。二是产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包括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见下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顶层设计和运行管理 在辽宁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下,由辽宁省科技厅成立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心,通过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协调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