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作业答案

《通信网》作业答案

《通信网》作业答案
《通信网》作业答案

思考题一

1(ok)构成现代通信网的结构和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的功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现代通信网络的三大组成部分:传输、交换和终端设备,其发展是和这些通信设备、电子器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通信网构成要素

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的方式构成的通信系统,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包括了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完成网络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上述的网络在传输信息的类型、方式、所提供的服务的种类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网络结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上都是相似的,它们都实现了以下四种功能:

(1)信息传送

它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有三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传输系统来完成。

(2)信息处理

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通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信令机制

它是通信网上任意两个通信实体间为实现某一通信任务,进行控制信息交换的机制,如NO.7信令、TCP/IP协议等。

(4)网络管理

它负责网络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资源管理,以保证网络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服务质量。是整个网络中最具有智能的部分,已形成的网络管理标准有:电信管理网标准TMN系列,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等。

2(ok)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各自方式和特点?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ITU定义为:“根据请求,从一套入口和出口中,建立起一条为传输信息而从指定入口到指定出口的连接”。电路交换是一种电路间的实时交换,所谓实时,是指任意用户呼叫另一用户时,应立即在两用户之间建立通信电路的连接,这时通信网内的相关设备和线路都被这一对用户占用着,不能再为其他用户服务,这种在一次呼叫中由通信网根据用户要求在指定的呼叫路由上固定分配设备的交换方式,称之为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话音或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且无抖动,“透明”传输。无需存储、分析和处理、传输效率比较高;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2)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将用户的一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数据块,即分组。

分组交换是一种综合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而又尽量避免两者的缺点的第三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是以更短的、被规格化了的“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方式来说,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

3(ok)计算机网络的构成与发展。

1.4.2 计算机通信网的组成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都是面向终端的,它们是以单个主机为中心,各终端经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软硬件资源,随着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步过渡到以网络为中心,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用户资源子网(用户子网)和通信子网两级子网结构。

用户子网:所有的端节点(包括所有的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集合体,具体设备有主机、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等。

通信子网:所有转接节点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集合体,具体设备有节点处理机、传输链路和通信软件等。数据通信网络可以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子网组成结构:计算机通信网是指多台计算机,包括主机系统、通信处理机或者利用计算机实现的其他智能设备互连构成的通信网络。

抽象结构:计算机通信网是由一些节点及连接节点的链路组成,即:网={节点,链路},可写成N={V,L} 其中:V={v1,v2,v3, ···,vm},是节点的集合。节点由端节点和转换节点之分。L={l1,l2,l3, ···,ln},是链路的集合。链路是两个节点之间一定容量的传输线路,也有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之分。有时也把从一个源节点到一个宿节点所经过的一串接点和链路的有序集合称为通路。

1.4.5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

(2)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3) 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

(4) 中国联通互联网 UNINET

(5)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 CNCNET

(6)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CIETNET

(7) 中国移动互联网 CMNET

(8) 中国长城互联网 CGWNET(建设中)

(9) 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 CSNET(建设中)

4(ok)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与形式(对应的应用设备)?

1.6.1 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形式

1. 基本概念

网络互连是现代通信网络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通信网络的重要技术基础。互连是由各种网络参照一定的规范标准,使用一定的连接设备而构成新的更大的网络,实现最大限度的互连。

互连在一起的网络要能进行通信才有价值,而要实现通信又必须解决传输、交换、终端三大要素的问题。

不同的寻址方式、不同的分组最大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或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都是为了解决网络的连接、网络的互连、互通问题。

开放的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是网络互联的理论基础,两个网络可以在不同层次上的互连。

在网络互连时往往还要强调网络互通,网络互通不仅仅是指两个端系统间单纯的数据转移,还表现各自业务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完成它们间共同的任务。

2.基本形式

网络互连要通过一个中间系统,OSI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物理层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是最简单的网络连接设备,不具有过滤功能,只对所连接的网段进行信息流的简单复制,在OSI的第一层实现局域网(LAN)的连接。

②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即网桥和桥接器(Bridge),网桥具有过滤功能,能对输入的数据帧进行分析,并根据信宿的MAC地址来决定数据的传送,另外,还具有高协议的透明性,适合广域网WAN的连接。

③网络层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其实就是一台专用计算机,是一种主要的网络节点设备,工作在IP层,具有互连多个子网、网络地址的判断、最佳路由的选择、数据处理和网络管理功能,可以提供不同的类型(LAN、WAN)、不同速率的链路或子网接口。

④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称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信关或联网机,用于连接不同工作协议的主机设备,能通过在各种不同协议间的转换,实现网络间的互连。与其他互连网络设备不同的是,网关只需要在某一高层的协议相同,不需要关心低层的协议,若高层协议不同则需要进行协议的转换。

5(ok)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结构?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分层的好处:

使网络变得更灵活,易于维护

将网络部件标准化

结构独立,易于实现有利于模块化设计

保证不同类型部件的互操作性

加快了技术发展的速度

简化了教育和学习

协议有三个要素,即:

(1)语法(Syntax):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数据编码等。

(2)语义(Semantics):控制信息的内容,需要做出的动作及响应。

(3)时序(Timing):事件先后顺序和速度匹配。

1.6.5 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体系结构就是这个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实现(implementation)是遵循这种体系结构的前提下用何种硬件或软件完成这些功能的问题。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6链路与路径之区别?通信网中有哪几种重要的综合传输技术?

综合传输技术是指将不同种类的业务共享网络的高速传输链路,实现信道共享的技术。

在综合通信网络中,通常采用TDM的方法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时传输。

从技术体制来说:主要是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数字体系(SDH);从物理传输媒介来说:主要采用光纤传输,使用波分复用技术(WDM)。PDH和SDH都是运行在光纤传输信道上的综合传输技术。

(1)PDH:

是20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字多路复用技术。ITU-T推荐了两大类。一类是一次群为2.048Mbps的30/32路的欧洲系列;另一类是一次群为1.544Mbps的24路的美日系列,我国采用第一种系列,其结构原理是依据话音带宽300——3400Hz,PCM采样频率为8000Hz,每一帧(125μs),分成32个时隙(TS),每个时隙(3.9μs)包含8个比特,16帧(F),为一个复帧(2ms)。在每一帧中,TS1—TS15和TS17—TS31为话音时隙,TS0用于收发两端的帧同步,TS16用于传输线路信令,每路的传输速率为64Kbps,故总的速率为32×64Kbps=2.048Mbps。

(2)SDH:

SDH数字同步体系是ITU-T在美国同步光网络(SONET)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8年命名为SDH,成为一种全新的传输网体制,是全世界统一了网络节点接口(NNI),基本网元有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和再生中继器(REG)等,它们的功能各异,但都有标准的光接口,实现互联互通。

7(ok)速率与带宽的概念及表示单位?

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Bit 来源于 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 1 或 0。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 b/s,或kb/s, Mb/s, Gb/s 等?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2)带宽

?“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it/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

?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

?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

?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

?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

8(ok)4种时延的定义?它们所产生的位置?

4)时延(delay 或 latency)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9(ok)通信网的服务质量的总体要求与可靠性指标?

1. 服务质量总体要求

(1)可访问性:网络保证合法用户随时能够快速、有保证的接入到网络获取信息服务,并在规定的时延内传递信息的能力,影响其主要的因素有: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可用资源、设备的可靠性等,实际中常用接通率、接续时延等指标来评定。

(2)透明性:网络保证用户业务信息准确、无差错传送的能力,实际中常用用户满意度和信号的传输质量来评定。

(3)可靠性:整个通信网连续、不间断的稳定运行的能力,网络的可靠性设计

不是追求绝对可靠,而是在经济性、合理性的前提下,满足业务服务质量即可。

可靠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习题与思考题二

1设有一个(7,3)码,其生成多项式g(x) = x4 + x3 + x2 + 1,当传输信息为101时,求循环冗余码CRC。

2设信息为7位,冗余位为4位,g(x) = x4+ x3 + 1,计算传输信息为1011001和1101001的CRC冗余码。

3HDLC协议中的信息格式有几个字段(场)组成,每个字段(场)的含义是什么,如果有一比特串1010111111101011111001,经“0”比特插入后是什么结果。

4为什么需要流量控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停等、滑动窗口)

Ⅰ. 停等自动请求

▲节点A发送一个数据帧后,必须停止发送第2帧,等待节点B的应答,无错误,应答ACK帧,A点得到ACK帧后,才能发送下一帧数据;如果发现错误则返回NAK否定应答帧,通知节点A重发最近的一帧,A点收到(NAK)帧后,将最近经ACK确认后传输的那一帧重新发送出去。

▲数据帧和ACK帧都必须交替标识0和1,而NAK帧无编号。

▲在发送设备端安装有一定时器,完成超时机制。

Ⅱ.滑动窗口自动重复请求

在常用的连续传输控制机制下存在着两种常用的协议:

回退N自动重复请求

选择拒绝自动重复请求

它们都是基于窗口流量控制上增加的三种特性:

★发送出去的帧在被应答之前,必须保留他们所有的备份。

★接收正确,应答ACK;而数据帧被破坏,接收方发送否定应答帧NAK;它们的接收序列号N(R),均认为是接收方期待的数据帧的编号。

★与停等ARQ类似,在滑动窗口自动请求协议中,发送设备也具有一个定时器,使得发送方能够处理应答帧丢失的情况,在滑动窗口ARQ中,允许在接收到一个应答帧之前,发送方可以发送 n-1 帧,第 n-1 帧时,启动定时器,如果设定的时间超时,没有被应答,发送方可以根据采用的协议发送一帧或所有的帧。

5在停等协议,出现①帧被破坏,②帧丢失后应如何处理。

a. 帧被破坏

b. 丢失了数据帧

尽管数据帧可以不按照顺序进行接收,却不能不按照顺序进行应答,如果丢了一帧,下一帧的到达就不是按序到达,当接收方包含当前接收的帧,试图对现有的帧进行重排序时,就会发现了矛盾及返回一个NAK帧

当然接收方只有在其它帧到来后,才能发现出现丢失的情况;如果丢失的是最后一帧,接收方不作任何工作而发送方将这种静默当作丢失应答帧一样对待C.丢失应答帧

与回退n的ARQ一样,当发送设备到达传输窗口限制或传输末尾时,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在预定时间没有应答,发送方就将尚未应答的所有帧都重传一遍

6在以下情况下,画出采用回退N ARQ协议系统的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

a.发送了0号帧,0号帧已经应答。

b.发送了1号帧,2号帧,应答了1号、2号帧。

c.发送了3号、4号、5号帧,收到了对4号帧的否定应答(NAK4)

d.发送了4号、5号、6号、7号帧,应答了从4号到7号的各帧

7在一个滑动窗口系统中,发送方收到了ACK7,现在7、0、1、2、3号帧已经发送,在以下各独立的情况下,讨论接收到以下各应答帧时所代表的意义

a.ACK1

b.ACK4

c.ACK3

d.NAK1

e.NAK3

f.NAK7

(详见《通信原理》,好吧,我承认我也不会做。。。考的可能性不大)

8何为信道复用技术,它解决了什么问题,一般有哪几种

频分复用 FDM

?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请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时分复用TDM

?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 TDM 帧的长度)。

?TDM 信号也称为等时(isochronous)信号。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波分复用 WDM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 CDM

?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别人发现。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chip)。

9解释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衰减、有限带宽、时延失真和噪声的影响。

2.5.1 衰减

第一方面:信号沿着介质传播,由于电阻的影响,其振幅会衰减,对于某种信道的传输距离可确定一个可使用的极限范围。

另一方面,信号的衰减的大小与频率的高低有关,且是频率的函数,频率的不同,衰减的程度也不同,而所传输的信号是由不同频率组合而成的,自然衰减也是不同的。

2.5.2 有限带宽的影响

由于传输的信号是有许多不同的频率成份组成,而在接收端只能接收那些

能在传输介质带宽内的频率成份,介质的带宽越大,接收到的信号更加接近发送的信号的波形。

2.5.3 延时失真

在频带中心—中心频率处,失真最小,在传输数字信号时,该信号的各种频率分量则以不同的延时到达接收器,这种效应将使接收到的信号产生失真,称之为延时失真。

延时失真的大小将随传输数据比特率的增加而增加,当速率增大到一定时,将使得这一比特的某些频率分量对下一比特产生干扰,称之为码间干扰。

2.5.4 噪声的影响

噪声的来源:

串扰(串音),线间耦合引起的

脉冲(冲击)噪声、雷电、外电磁场、线路的通断等

热噪声(白噪声)

互调噪声,系统的非线性引起

10定性说明异步串行通信和同步串行通信;站点类型与配置,以及工作方式。Ⅰ. 异步传输

?传输中的信号不携带位同步信号,将N个比特组成一个传送组

?发送端:单独处理每一组(起始位+数据+校验位+停止位)

?接收端:根据起始位进行“重同步”

?存在的问题:字符(节)N的生成率不确定,传输每个字符(节)需要加一些附加位,异步传输的机理决定了传输的速率上不去。

Ⅱ. 同步通信

?比特流组装成一个“帧”,其中包括了许多字节或位,且它们之间没有间隙和起始/停止位,接收端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比特到达所携带的同步信息进行精确的比特计数

?同步传输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构成同步数据链的方案(协议):面向字符(节)型与面向比特型

习题与思考题三

1.简述网络通信是信息流动的过程(参考第一章)。

2.TCP/IP与X.25协议的体系结构的描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这个体系结构奠定了全球联网的基础。

Internet实际上是一个网际网(网间网),即相互“随意”连接在一起的网络,TCP/IP就是网际网的基础。

它定义了这样一个概念:任何可以传输的分组的通信系统均可视为一个网络,复杂的网络、简单的网络、甚至两台连接起来的计算机都是一个网络,而且是平等对待的,这就是Internet的对等性。

3.X.25、FR(帧中继)、ATM虚电路的描述与标识,需结合它们的工作过程。X .25建议是国际上第一个使用层次结构概念的通信协议,它将公用数据网的通信功能划分为三个相互独立的层次,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与OSI模型的下三层一一对应。X .25的各层在功能上相互独立,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发生联系,每一层的“通信实体”只利用其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而不管下层如何实现,在接口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对等层间的协议来实现的。X .25的三层协议为DTE—DCE之间的高层通信协议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帧中继特点

(1)帧中继对协议进行了简化,取消了第二层的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这部分功能由高层协议实现。

(2)由于取消了原来的第二层处理,原来的第三层的对于逻辑连接的复用和交换移到了第二层。

(3)通过独立于用户数据的逻辑通道传送呼叫控制信令,因此在中间节点不需要与呼叫控制相关的状态和处理信息。

帧中继提供的逻辑连接分为永久虚电路和交换虚电路。永久虚电路是指帧中继终端之间建立永久的虚电路连接;交换虚电路是指在两个帧中继终端之间

通过呼叫建立的虚电路,终端通过呼叫清除操作来拆除该虚电路。

ATM的基本概念

转送方式:在电信网络中使用的传输、处理、复接和交换方式的整体

传统的程控交换机采用的是同步、时隙为单位的电路转送方式;

分组交换机则是一种“Packet”为单位的分组交换转送方式;

而ATM是一种新型的转送方式,其结合了前两种转送方式的优点。

①ATM的信元

②ATM的虚电路概念

③B-ISDN对转送方式的要求

4.描述CSDN和PSDN的工作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区别。电路交换网(CSDN)——直接电路切换方式

分组交换网(PSDN)——存储转发方式

分组交换过程:交换机收到一个分组后就把它暂存起来,然后根据分组中的地址信息、中继电路的忙闲、队列的长短等,选择一条最佳的路由,将该分组在此路由的队列中排队等待,轮到该分组时就将它按预定的路由发送到下一个交换机,直至将分组交给收信终端。

2)分组交换(packet)

◆分组交换是一种将报文交换和电路交换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又将两者

的缺点减少到最小的一种交换方式。

◆分组与报文最大差别:是分组交换网中入网的数据单元的长度是受限制

的,最大长度通常是1000比特到几千比特,对于大于最大长度的报文,必须将它们分成较小的数据单元(数据包),然后逐次发出。

◆分组交换也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只是传输的是短得多的、规格

化的“分组”。

5.什么是ISDN以及分类,描述N—ISDN的基本组成(接入参考点的意义),B—ISDN的基本转送过程(ATM)。

ISDN——人们希望提供一种技术,是各种用户业务,均通过一种通信网来实现,用户只需一次申请,仅用一条用户线将多种或多功能的终端接入网内同时进行通信,并且以全数字的信号形式进行传输、交换。

(a)N-ISDN参考点 R S T U V

(b)终端设备:TE1符合N-ISDN要求的终端设备

TE2不符合N-ISDN要求的终端设备

网络终端设备(用以端接终端的设备):

NT1:实现线路传输、线路维护和性能监控、完成定时、馈电、多路复用等。

NT2:执行PBX(CBX)、LAN和终端控制的设备,当不用时,不存在NT2,S点和T点合并为S/T点。

终端适配器(TA):使任何非ISDN的终端可通过TA接入到ISDN中去。

线路终端设备(LT):用户环路和交换局的端接口设备

②ATM的体系结构

ATM的协议参考模型不同于OSI参考模型,也不同于TCP/IP模型,它是由有用户、控制面,层管理面,面管理面组成:

◆用户面:提供用户数据传输功能

◆控制面:负责连接的建立的呼叫控制和负责连接建立后的监督与维护的连接

控制

◆管理面:面管理——协调各层面的运行;层管理——执行有关各协定实体内资源与参数的管理

6.信元的定义和组成结构,分析AAL与上层数据的关系。

应用适配层 AAL [ 48Byte 段 ]

接收来自上层的传输数据包,将它们映射成为大小固定的ATM信元,这些传输的数据包可以是任何类型(声音、数据、视频等),可以是固定和可变速率。

AAL层重新格式化来自其它协议的数据,类似于网络互连中的网关。

数据类型:恒定比特率数据 AAL1

可变比特率数据 AAL2

面向连接包的数据AAL3

无连接包数据 AAL4

7.局域网络中的MAC的含义,CSMA/CD表达的意义和过程是什么。

8.IEEE802.3规则下的Ethernet的几种组成形式和它们的称呼,试举出目

前几种常用的局域网络的构造(拓扑结构)。

9.IEEE802.11b的组网方式,及所采用的物理层和MAC子层的方式和特点。

(选作)

(2)网络拓扑结构

a.Infrastructure (永久性基础结构)

Infrastructure拓扑以中央的骨干线路(DS)为主轴,由访问点(Access Point)来协调各无线节点之间的通信,访问点和通信范围内各节点所组成的群组称之为BSS(Basic Service Set )也就是无线局域网结构的基本群组单位,它采用点并列功能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协调机制来进行沟通,除此之外,BSS之间还可以通过DS形成所谓的ESS(Extended Service Set )b. AdHOC 网络

只要有两个(以上)的无线节点就可以组成一个AdHOC,不需要通过访问点与DS,各节点之间采用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分布式的协调(对等)机制进行沟通,这种结构称之为独立的(Independent )BSS,对于建立临时性的局域网,非常方便。

以上a、b两种拓扑是为了配合不同的应用环境而制定的,且802.11允许这两种拓扑同时并存。

(3)物理层

802.11b的物理层所定义的是电子信号的收发、检测转换工作,共三种物理层技术:

a.IR红外线:采用了散射红外线,利用4级或16级PPM调制来进行传输。

b.FHSS跳频扩频技术

c.DSSS直扩序列扩频

(4)MAC

802.11b的MAC定义了DCF与PCF两个子层,其中DCF是必需的基本机制,而PCF 则是一种可选择的机制。

a. DCF :采用了CSMA/CA算法,也属于竞争性的传输逻辑,假设节点A企图传输数据,先进行CS,如果无线介质正空闲,那么节点A会等待一个DIFS(分配间隔帧空间)时间间隔之后,再对介质进行检测感应,如果介质仍是空闲状态,才真正将数据送出。

b.PCF:是附加在DCF上的可选协调机制,负责以轮询的方式,来分配BSS

中的无线介质的访问,属于非竞争性的传输机制,并提供时限性服务,PCF

只适用于具有访问点的BSS结构中。

10.在IP协议中,为什么要对数据分段,如何标识

网际互联协议(IP)

IP是TCP/IP中所用的传输机制,它是一个不可靠和无连接的数据报协议。

IP以包的形式传输数据,每一个包都独立传输,可能通过不同的路径,可能出现次序颠倒,或者重复,IP不追踪传输路径,因而没有任何机制来进行重新排列。

IP层的包就是数据报,可长达65536Byte(20—65536),包含了两个

部分:报文头和数据,报文头可以是20—60Byte。

11. IP(IPv4)地址的类别有哪些,一个IP套接字(Socket)包含哪些内容?TCP、UDP、与IP包的关系?为什么要建立子网络以及怎样进行子网络分割。

理论上讲,使用TCP/IP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应有一个独一无二的32位地址,IP地址(32位)可分为两组:一组是网络ID;另一组是主机ID,网络ID的结束和主机ID的开始的实际位置决定了所属的地址。

IP地址使用了32位地址,为了使这种地址模式更容易操作,被分割为4组,每个8位组包含了8个二进制信息位,可以转换为0—255之间的十进制数表示,以圆点隔开。

当TCP/IP刚刚问世时,没有人会想象到它会发展到何种规模,一个32位的二进制可以产生40亿个不同的数字,理论上可以支持40亿台计算机,目前这个极大的地址范围已被划分为较小的地址组,称为类,共有A、B、C、D、E 5个类,其中,最重要的是A、B、C类。

4.3 子网络的分割

4.3.1 目的

子网络的分割就是将A、B、C类IP地址分割成较小的地址块,以便更有效地使用它们。可以减少拥挤,将大量的用户放在单个网段上,很容易造成过度拥挤。支持不同的网络访问方法,Ethernet,Token Ring……克服网络技术的局限性,因为每个网段规定了最大的设备数。安全性,由于隔离带来了基本的安

全性。地理位置分散的公司可跨越多个LAN来使用单个的网络ID。

4.3.2 实施分割

子网络分割的规则,必须去掉第一个地址块和去掉最后一个地址块,“斩头去尾”。

A、B、C类地址的缺省子网络掩码:

A类:255.0.0.0

B类:255.255.0.0

C类:255.255.255.0

例:子网络掩码为:255.255.255.224

可用的子网络由6个,损失的IP地址有32×2+6×2=76个

每个子网络中可用节点数为30个。

12.简述网络互连采用的设备的意义(中继器、HUB、网桥、路由器、二层及三层交换机,网关设备)

1.中继器

网络最简单的连接设备,作用于对弱信号的再生,并将再生信号发送到网络的其他分支上去,以实现较长距离的传输。

中继器主要用于线缆系统,如以太网、令牌环网等,其工作在协议的最低层即物理层,与协议的访问方法无关,因此两段必须使用同种介质访问方法(MAC),且扩展段上的网络地址ID必须相同。

需注意:使用中继器的以太网不能构成环且必须遵守以太网的5-4-3规则,即不能将电缆段无限地连接起来。

集线器(HUB)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它可以转接多个网络电缆,并把多个网络段连接起来,HUB分为无源、有源和智能三种类型。

2.网桥(Bridge)

是一种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的连接LAN的存储-转发设备,它独立于高层协议;网桥通过数据链路层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来选择子网络路径,并可对帧做校验。

与中继器相比:可实现不同类型的LAN互连、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LAN 互连、有过滤作用,可隔离错误,提高网络性能,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它分为本地桥和远程桥。

3.路由器

随着网络的扩大,特别是多种平台工作站、服务器及主机等连成大规模广域网络环境时,网桥在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容错及网络管理等方面已不能满足要求。

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网络层,能获得更多的网络信息,从而找到最佳路径。

路由器和网桥的一个网络的一个重要区别:网桥独立于高层协议,它提供给用户的仍然是一个逻辑网络,用户更本不知道有网桥的存在;而路由器则利用互联网协议将网络分成几个逻辑子网,同时路由器具有更有效的异种网络连接功能,有更强的拥塞控制能力、隔离能力和安全性,以及最佳的路径选择功能。

4.交换机

今天,随着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兴起,网络应用越来越复杂,局域网上的信息量迅速增长,速率高、延时小,服务质量保证等业务的大量出

现,给主干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曾取得成功的路由器解决方法和桥接方法,已成为网络通信不可逾越的瓶颈。交换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设备,该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信息构造自己的信息表,作出数据包转发决策,速度非常快,可分为第二层交换和第三层交换两种,当前较流行的方法是,在WAN中使用路由器,在局域网中尽量使用交换机,必要时使用路由器。

第二层交换机(Layer 2):常用来替代原来的集线器,但其弱点是处理广播包的方法不太有效。

第三层交换机(Layer 3):是支持路由功能的基于硬件的设备,能够根据网络层信息对包含网络目的地址和信息类型的数据进行更好的转发和选定优先权工作,从而解决了网络的瓶颈的问题。

通常Layer 3只支持IP,但它比传统的基于软件的多协议路由器要快1个数量级,适用于多段化网络环境、多媒体的宽带情况下。

地域文化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任务二(综合练习)作业答案参考 (2015年11月4日) 操作方法:登录“广东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用学号、密码(出生年月日)登录——点击“更多课程”——找到课程代码“8801”——点击课程后面的“选课”——点击“课程信息”——点击“进入作业”——选“任务二”做题即可。 (因导出的题有限,如果此处查不到答案,请直接在百度查询答案查询)如果觉得每次的成绩不理想,点击“撤销交卷”即可继续重做! 一、单项选择 6 、3、岭南的“岭”指的是()。(难度系数:) A、秦岭 B、南岭 C、北岭 D、丹霞岭 参考答案:B 11 、秦末汉初()建立南越国。(难度系数:) A、赵佗 B、任嚣 C、赵昧 D、赵越 参考答案:A 8 、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难度系数:) A、潮州八邑 B、潮人古邑 C、潮州八府 D、潮人八邑 参考答案:A 2 、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难度系数:) A、湖南 B、江西 C、江苏 D、福建 参考答案:D 10 、追求精细化的生活方式是()的文化特点之一。(难度系数:)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 参考答案:B 4 、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传说与古代的()有关。(难度系数:) A、春龙节 B、上巳节 C、寒食节 D、上元节 参考答案:C 7 、一般不在清明节进行扫墓活动,这是()的习俗。(难度系数:)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 D、粤西地区 参考答案:C 9 、岭南地区的端午节也吃棕子,且品种多样,双色棕是()的一个特色品种。(难度系数:)

通信网复习资料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主要教学内容 1.通信就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通信系统定义:以电信号(或光信号)作为传递和交换信息手段的通信方式所构成的系 统; 3.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4.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 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5.交换的信息包括用户信息(语音,图像,数据等)控制信息(信令信息路由信息)和网 络管理信息三类。 6.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 一次通信都需要软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他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则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7.如何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答:在垂直结构上,根据功能将通信 网分为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应用层表示各种信息应用与服务种类;业务网层面表示支持各种信息服务的业务提供手段与装备,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通信业务的网络;传送网层面表示支持业务网的传送手段和基础设施,包括骨干传送网和接入网。此外还有支撑网用以支持全部三个层面的工作,提供保证通信网有效正常运行的各种控制和管理能力,传统的通信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在水平结构上:可分为用户驻地网(CPN)、接入网(AN)、和核心网(CN)或者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用户驻地网指用户终端到用户网络接口之间所包含的机线设备,是属于用户自己的网络。核心网包含了交换网和传输网的功能,或者说包含了长途网和中继网的功能,在实际网络中,一般分为省际干线、省内干线、和局间中继网。接入网位于核心网和用户驻地网之间,包含了连接两者的所有设施设备与线路。 8.现代通信网有哪些分类方法? (1)按通信业务类型分: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广播电视网 (2)按通信的传输媒介分:载波通信网、光纤通信网、无线电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 (3)按通信传输处理信号方式分: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 (4)按通信服务对象分: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 (5)按通信服务的区域划分:本地通信网、长途通信网和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6)按通信的活动方式分: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 9.(7)按网络拓朴分:星型、网状、环型、树型、总线型、复合型基本组网结构: a)网状网: 优点:1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2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 缺点:1各节占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 2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N-1)/2; b)星形网: 优点: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2)线路利用率高; 缺点:1)可靠性低2)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

手机通信网络技术简介

手机通信网络技术简介 一、手机及网络的发展历史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泊。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第二代手机(2G)指的是GSM网络。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 ※手机网络在中国的发展 1987年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始运行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也就开始了手机在中国的发展之路。摩托罗拉3200便是那个时代的急先锋,无论在重量还是体积,都胜人一筹,当现在我们再重温它的相貌时,恐怕第一个想到的功能便是防身了。摩托罗拉8900,模拟时代的亮点,也是第一款翻盖手机,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卷)与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1. 首创“飞白书”体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蔡邕 C. 锺繇 D. 刘德昇 2.《杂体诗》30首的作者是 1.00分 A. 谢朓 B. 谢灵运C. 江淹 D. 庾信 3.《贞观政要》的作者是 1.00分 A. 魏徵 B. 吴兢 C. 岑文本 D. 姚崇 4.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郑道昭 C. 锺繇 D. 孙过庭 5.被南阳人称为“召父”的召信臣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唐朝B. 西汉 C. 隋朝 D. 东汉 6.被后人称为“商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张仲景C. 范蠡 D. 吴道子 7.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作者是 1.00分 A. 锺繇 B. 蔡邕 C. 蔡文姬 D. 刘德昇 8.《祭十二郎文》的作者 1.00分 A. 白居易 B. 元稹 C. 韩愈 D. 元结 9.散文成就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 1.00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韩愈 D. 李商隐 10.《壮悔堂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史可法B. 侯方域 C. 彭而述 D. 王铎 11.《驴山公九锡文》的作者是 1.00分 A. 范缜 B. 谢灵运 C. 袁淑 D. 谢朓 12.《治安策》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非子 B. 李斯 C. 蔡邕D. 贾谊 13.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作者是 1.00分 A. 郭熙 B. 李迪 C. 李唐 D. 吴道子 14.被后人称为“科圣”的是 1.00分 A. 郑国 B. 李诫 C. 褚少孙D. 张衡 15.《述归赋》的作者是 1.00分 A. 耿介 B. 高拱 C. 何景明 D. 吕坤 16.在宋代使“隶法复兴”书法家是 1.00分 A. 黄庭坚 B. 蔡襄 C. 王洙 D. 苏轼 17.游记散文《茅阁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愈 B. 萧颖士C. 元结 D. 贾至 18.《大任先生传》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斯 B. 蔡邕 C. 贾谊 D. 阮籍 19.《神灭论》的作者是 1.00分 A. 袁淑 B. 谢灵运 C. 蔡邕D. 范缜 20.被称作“红杏尚书”的诗人是 1.00分 A. 程颢 B. 宋庠 C. 程颐 D. 宋祁 21.被称为“成周”的城市是 1.00分 A. 登封B. 洛阳 C. 开封 D. 商丘 22.被后人称为的“诗圣”的是 1.00分 A. 白居易B. 杜甫 C. 李贺 D. 李商隐 23.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迪 B. 李唐 C. 吴道子D. 荆浩 24.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郑韩文化 B. 河洛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陈宋文化 25.被后人称为“字圣”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 B. 锺繇 C. 吴道子D. 许慎 26.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郑国 C. 李诫 D. 张仲景 27.被称为“行书鼻祖”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蔡邕B. 刘德昇 C. 褚遂良 D. 锺繇 28.洛阳首作为国都的朝代是 1.00分 A. 西周 B. 东汉 C. 西汉 D. 东周 29.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河洛文化B. 陈宋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郑韩文化 30.自号“安乐先生”的是 1.00分 A. 张载 B. 程颢 C. 邵雍 D. 程颐 31.被书坛誉为“楷书之祖”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锺繇 C. 蔡邕 D. 刘德昇 32.广义的中原指 1.00分 A. 河南省 B. 黄河中游地区 C. 黄河中上游地区D. 黄河中下游地区 33.《苏学士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苏轼 B. 苏辙C. 苏舜钦 D. 苏洵 34.中原被称为“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 1.00分 A. 豫东 B. 豫北 C. 豫中D. 豫南 3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 1.00分 A. 审美文化遗产 B. 伦理文化遗产 C.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D. 无形遗产 36.“南宋四家”属于中原画家的是 1.00分 A. 马远 B. 刘松年 C. 李唐 D. 夏圭 37.“画圣”吴道子为 1.00分 A. 晋涅阳人B. 唐阳翟人 C. 隋汝南人 D. 宋白波人 38.被南阳人称为“杜母”的杜诗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东汉 B. 唐朝 C. 隋朝 D. 西汉 39.《书谱》的作者是 1.00分 A. 郑道昭 B. 褚遂良C. 孙过庭 D. 王洙 40.画家宗炳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宋 B. 西晋 C. 东晋 D. 唐 1.孔子还乡祠位于 2.00分 A. 今夏邑县 B. 今淮阳县 C. 今永城市 D. 今睢县 2.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弟子是 2.00分 A. 子贡 B. 子张 C. 曾参 D. 子夏 3.庄子所属的时代是 2.00分 A. 秦朝 B. 春秋时期 C. 西汉D. 战国时代

《通信网》作业答案

思考题一 1(ok)构成现代通信网的结构和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的功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现代通信网络的三大组成部分:传输、交换和终端设备,其发展是和这些通信设备、电子器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通信网构成要素 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的方式构成的通信系统,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包括了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完成网络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上述的网络在传输信息的类型、方式、所提供的服务的种类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网络结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上都是相似的,它们都实现了以下四种功能: (1)信息传送 它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有三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传输系统来完成。 (2)信息处理 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通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信令机制 它是通信网上任意两个通信实体间为实现某一通信任务,进行控制信息交换的机制,如NO.7信令、TCP/IP协议等。 (4)网络管理 它负责网络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资源管理,以保证网络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服务质量。是整个网络中最具有智能的部分,已形成的网络管理标准有:电信管理网标准TMN系列,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等。

2(ok)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各自方式和特点?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ITU定义为:“根据请求,从一套入口和出口中,建立起一条为传输信息而从指定入口到指定出口的连接”。电路交换是一种电路间的实时交换,所谓实时,是指任意用户呼叫另一用户时,应立即在两用户之间建立通信电路的连接,这时通信网内的相关设备和线路都被这一对用户占用着,不能再为其他用户服务,这种在一次呼叫中由通信网根据用户要求在指定的呼叫路由上固定分配设备的交换方式,称之为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话音或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且无抖动,“透明”传输。无需存储、分析和处理、传输效率比较高;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2)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将用户的一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数据块,即分组。 分组交换是一种综合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而又尽量避免两者的缺点的第三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是以更短的、被规格化了的“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方式来说,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

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形考(大作业)(占课程总成绩30 %) 1苏中文化主要以平原水文化为基础,广陵__B____文化为补充。 A 大运河 B 山 C 平原 D 湖泊 2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为江淮地区__C____氏族社会繁荣阶段文化的典型代表。 A 农业 B 古黄河 C 母系 D 父系 3江苏泰兴市取___B_____,五业兴旺之意命名。 A 泰州 B 国泰民安 C 泰县 D 泰然兴起 4南通博物苑为晚清状元___C___于1905年创办。 A 冒辟疆 B 胡长龄 C 张謇 D 胡瑗 5泗洪县__B____镇发现的“下草湾遗址”,表明距今约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逐水而居。 A 太平 B 双沟 C 临淮 D 上塘 6宿迁市为全国唯一拥有___D___两大天然淡水湖的省辖设区市。 A 骆马湖、邵伯湖 B 洪泽湖、高邮湖 C 骆马湖、云龙湖 D 洪泽湖、骆马湖 7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__A____石刻。 A 佛像 B 摩崖 C 雕像 D 造像 8连云港的___B___被誉为“江苏的张家界”、“连云港的九寨沟”。 A 云台山 B 渔湾 C 东海 D 连岛

9江苏柳琴戏,是流行于省辖设区市__C____及周边地区的江苏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已有200多年历史。 A 宿迁 B 盐城 C 徐州 D 连云港 10江苏__C____市沿海滩涂上建有野生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 A 连云港 B 南通 C 盐城 D 淮安 11苏北文化,指以项羽建立西楚王国和刘邦建立西汉帝国所体现的巍巍楚汉雄风为基础,连云港、盐城海洋文化为补充的地域文化。 正确答案:盐城 12用扬州方言演讲,流行于以扬州为核心的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的的一种曲艺形式被称为扬州评话 正确答案:扬州评话 13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地。 正确答案:泰州 14淮阴区为淮安市最早的行政建制,因地处淮河南岸而得名。 正确答案:南 15宋代,因狼山上岩石多呈紫红色,遂又称之紫琅山,后紫琅成了南通的雅称。正确答案:南通 16“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刘邦的诗。 正确答案:刘邦 17 泗阳县被誉为杨树之乡,森林覆盖率高达%,在全国平原地区独占鳌头。

通信网的组成

通信网的组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通信网的组成 一、通信网的概念 通信网是在分处异地的用户之间传递信息的系统。属于电磁系统的也称电信网。它是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许多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以完成规定的功能。通信网的功能就是要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程度沟通网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之间的信息。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设备间的传输设备称为中继线路(简称中继线),用户终端设备至交换设备的传输设备称为用户路线(简称用户线)。 二、通信网的分类 按照信源的内容可以分为:电话网、数据网、电视节目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其中,数据网又包括电报网、电传网、计算机网等; 按通信网络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按通信网络所使用的传输信道可以分为:有线(包括光纤)网、短波网、微波网、卫星网等。 三、电信网的组成 电信网由核心网、接入网(AN)和用户驻地网(CPN)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核心网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用户分布特点及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特点决定了接入网技术的选择。为了进一步认识接入网,下面首先对接入网的两端,即核心网和用户进行分析: 核心网的业务接口特点: ①核心业务网目前主要分语音网和数据网两大类。语音网通常指公共电话网(PSTN),是一种典型的电路型网络。接入网接入PSTN时多数采用V5.2接口,也有部分采用V5.1、Z、U等接口。 ②传统的数据通信网主要包括公用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三种,可以看到这三种数据网是通信网发展过中的过渡性网络。DDN是电路型网络,而PSPDN和FR是分组型网络。接入网在接入这些网络时,一般采用E1、V.24、V.35、2B1Q“U”接口,其余类型的接口使用较少。现有的综合类的接入网大多都有上述接口,运营

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分析

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分析 1、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概况 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是指通信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和其他专业技术服务提供商在通信运营商网络建设前、建设中及建设后提供的各类通信设备和技术服务,具体包括:建网前为网络规划、站址协调提供咨询服务;建网中为通信运营商提供设备供应及工程服务;建网后为通信运营商提供包括网络维护服务。 2、国内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现状 (1)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投资高速增长 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直接受益于通信运营商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通信运营商近年来3G/4G网络投资的迅猛增长,我国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754亿元,2014年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992亿元,2015年1-4月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668亿元。在十二五期间,电信业固定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6%。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国家对通信网络发展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目前的通信网络规模水平、服务能力都与上述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通信网络建设在未来将会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a5454590.html,

(2)国家宏观政策持续支持 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1号)》。通知要求:到2015年,固定宽带用户超过2.7亿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65%和30%。3G/LTE用户超过4.5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技术先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固定宽带用户达到4亿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0%,光纤网络覆盖城市家庭。3G/LTE 用户超过12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并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 2015年0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1号)》。意见指出: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2015年网络建设投资超过4300亿元,2016—2017年累计投资不低于7000亿元。推进光纤到户进程,2015年完成4.5万个铜缆接入小区的光纤化改造,新建光纤到户家庭超过8000万户。完善电信普遍服务,开展宽带乡村工程,开展宽带乡村工程,加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力度,2015年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在1万个行政村实施光纤到村建设,着力缩小―数字鸿沟‖。扩大移动通信覆盖范围,鼓励移动用户向4G迁移,提升移动宽带速率。 (3)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 中国铁塔是按照中央和国务院有关要求,在国资委、工信部联合组成的铁塔公司协调组的直接领导和协调推动下,于2014年7月18日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三家电信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大型通信设施综合服务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主要从事通信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维护和运营。有鉴于此,公司的主营业务中,铁塔和机房销售及安装、美化灯杆天线的销售及安装、土建基础、室内分布等业务由原通信运营商逐步转移到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3、行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信行业的行业组织是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及各地方协会。以下是从2000年至今和公司有关的国家主要政策和法规:

第三章 程控数字交换与电话通信网课后答案

2、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各个阶段的交换设备的特点是什么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交换阶段;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 特点: 人工电话交换机由人工完成接续,接续速度慢,用户使用不方便。但这一阶段电话机的基本动作原理和用户线上的接口标准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与人工交换机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为每个用户指定唯一的电话号码,通过拨号盘自动拨号;使用电磁控制的机械触点开关代替人工操作,自动实现线路连接。 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采用逻辑控制方式,这种方式灵活性差,控制逻辑复杂,很难随时按需要更改控制逻辑。 3、程控交换系统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完成的功能是什么 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结构由控制子系统和话路子系统构成。 控制子系统:是交换机的指挥系统,交换机的所有动作都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 话路子系统是由中央级交换网络和用户级交换网络以及各种接口设备组成的。 — 交换网络:实现不同线路端口上的话音交换。 接口设备:完成外部信号与交换机内部信号的转换。 4、设置远端用户模块有什么好处,远端用户模块和用户模块相比其工作特点有何不同

好处:远端用户模块的设置节省了用户线路的投资,将模拟信号传输改为数字信号传输,改善了线路的传输质量。 不同:远端用户模块与用户模块相比,首先信号传输码型不同。远端用户模块距离远,需要采用HDB3码传输。另外,它放置在远离中央级且用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而且其功能通常还有两点特殊要求: (1)远端用户模块一般具有模块内的交换功能; (2)当远端用户模块与母局之间的PCM链路出现故障无法进行任何通信时,模块内部的用户之间可以正常通话;能继续提供 119、110、120和122等特种服务;至少能保存最近24小时 的计费信息,一旦与母局恢复联系可将计费信息转至母局。 5、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接口类型都有哪些 数字程控交换机用户侧接口V类和Z类接口,数字程控交换机与其他交换机的网络侧接口A类、B类、C类及网管接口Q3接口。 6、用户电路的BORSCHT七大功能是什么,还有哪些功能在一些特殊应用是会用到 ( B(Battery feeding)馈电 O(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 R(Ringing control)振铃控制 S(Supervision)监视 C(CODEC & 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 H(Hybird circuit)混合电路 T(Test)测试 除去以上几个七项基本功能外,还有主叫号码显示,计费脉冲发送,极性反转等功能。 7、数字中继电路完成哪些功能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基本要素:传输、交换、终端) (1) 传输:传输系统指完成信号传输的介质和设备的总称,其在终端设备与交换设备之间以及交换系统相互之间链接起来形成网络。按传输介质分为有限传输和无线传输系统。(2)交换设备以节点的形式与邻接的传输链路构成各种拓扑结构的通信网,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 (3)终端设备是通信网中的源点和终点。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息变换为易于在信道中传送的信号;用于发送和接收用户信息;与网络交换控制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呼叫和接入服务。如: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智能多媒体终端设备等。 简述电信网的组成及作用 1.业务网:用于向公众提供诸如话音、视频、数据、多媒体等业务。 (1)传送网:指在不同地点的各点之间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网络; (2)交换网:交换设备是核心,由交换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功能是完成对接入交换节 点的传输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 2.支撑网 (1)信令网:信令的功能是控制电信网中各种通信连接的建立和拆除,并维护通信网的 正常运行。 (2)数字同步网:保证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与数字传输设备之间的信号时钟同 步,并使通信网中所有数字交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工作在同一时钟频率下。 (3)电信管理网:各种不同应用的管理系统按照标准接口互连,在有限点上与电信网接 口及电信网络互通,达到控制和管理目的。 通信网常用拓扑结构有哪些?试分析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简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 抽样—量化---编码 抽样:每隔一定时间间隔T,抽取语音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抽样后所得到的一条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称为样值序列

量化:对抽样后的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对幅值进行化零取整处理 编码:抽样、量化后的信号还不是数字信号,需将此信号转换成数字编码脉冲。 什么是基带传输?数字信号传输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哪些? 基带是由消息转换而来的原始信号所固有的频带,不搬移基带信号的频谱而直接进行传输的方式称为基带传输。从数字通信终端送出的数字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1. 再生中继技术 再生中继的作用是对基带信号进行放大和均衡,对已失真的信号进行判决,再生出与发送信号相同的标准波形。在传输通路的适当地点设置再生中继器,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得到补偿,并消除干扰的影响。再生后的信号与未受干扰的信号一样,继续往前传,从而延长通信距离。 2. 均衡技术 定义:对传输系统中的线性失真进行补偿或者校正的过程称为均衡。 频域均衡:是使整个传输系统(包括均衡器在内)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基本思想是分别校正幅频特性和群时延特性,利用可调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去补偿基带系统的频率特性。 时域均衡:以传输信号的时域脉冲响应为出发点,力求传输系统(包括其本身在内)所形成的接收波形接近于无失真信号波形,目的是消除取样点上的码间干扰(而不要求整个信号波形无失真)。 时域均衡关注取样点的瞬时值,使该点上的码间干扰和噪声对判决的影响达到最小,从而提高取样判决的正确率。 什么是调制?什么是解调?简述调制的作用和分类。 调制是在发送端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传输信道通带内的过程。 解调:在接收端把已调制信号还原成基带信号的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 模拟调制:基带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数字调制: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使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上。——幅度键控、频移键控、绝对相移键控、相对(差分)相移键控。 信道中的差错主要包括哪两类?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哪些? 2. 差错的分类 ①随机差错:由随机噪声导致,表现为独立、稀疏和互不相关发生的差错。 ②突发差错:相对集中出现,即在短时段内有很多错码出现,而在其间有较长的无错码时间段,例如有脉冲干扰引起的错码。 差错控制方式: ①前向纠错方式 发送端对信息码元进行编码处理,使发送的码组具有纠错能力。接收端收到该码组后,通过译码能自动发现并纠正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需反向通道,系统实时性好。 ②检错重发方式 发送端经过编码后发出能够检错的码组,接收端收到后,若检测出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通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详解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考试答案 一填空。(50小题共50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3、职业教育是指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4、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5、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夜郎置牂牁郡,夜郎地区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建置。当时所设的边郡既有郡守都尉、县令等官,又封部落首领为王、侯、邑长等,实行“土流并治”。 6、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7、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8、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9、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5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10、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 11、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国防电子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 12、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北主要有玉米、荞麦、马铃薯、大豆、芸豆、烤烟、梨、苹果、核桃、板栗等。

通信网的认识

通信网(communication network)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设备间的传输设备称为中继线路(简称中继线),用户终端设备至交换设备的传输设备称为用户路线(简称用户线)。 在分处异地的用户之间传递信息的系统。属于电磁系统的也称电信网。它是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许多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以完成规定的功能。通信网的功能就是要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户满意的程度沟通网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之间的信息。 通信网拓扑结构 通信网在设备方面有三种要素。①末端设备(又称用户设备):用户与通信网之间的接口设备,可把用户的消息与收发的电信号相互转换。 ②传输系统:传输电信号的信道,包括有线、无线、光缆等线路。③交换设备:在终端之间和局间进行路由选择、接续控制的设备。为使全网能合理协调工作,还要有各种规定,如质量标准、网络结构、编

号方案、信令(也称信号)方案、路由方案、资费制度等 按功能分类:通信网可从不同角度分类:按业务内容可分为电报网、电话网、图像网、数据网等;按地区规模可分为农村网、市内网、长途网、国际网等;按服务对象可分为公用网、军用网、专用网等;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数字网等。 早期的数据网主要是直接使用现有电话网或租用它的部分线路而构成的。由于数据通信使用数字信号,而电话通信使用模拟信号,两种信号对通信网的要求不同,因而在模拟网上传输数据存在着质量差、效率低等缺点。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具有失真小、抗干扰性强等优点,这促进了脉码调制技术的发展,采用这种调制,可把电话、传真、电视的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70年代,长距离、大容量的数字通信技术进入实用阶段。70年代中期,世界上开始出现数字化的数据网。新兴的数字网和传统的模拟网已形成了并存和兼容的局面,并逐步向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过渡。 网络结构:终端设备的数目和位置一般是给定的,网路结构是指交换设备和传输信道的容量和配置。这些是与业务量分布情况、接续标准、稳定标准以及交换设备与传输信道之间的费用比等因素有关的。网路的类型有多种。星状网多在交换局分散并且各局间的业务量较少时,或者传输费用高于交换费用时采用,如用于长途电话网。网状网多在近距离或虽然距离长但业务量多时,或者传输费用低于交换费用时采用,如用于市内电话网。链状网和环状网需要具备多级中继交换功能,但结构比较简单,传输信道可以公用,业务量处理效率高,

2019巴蜀地域文化_作业答案

巴蜀历史与文化作业1 一、选择题(1-10题和21-30题为单选的哦,大家别抄错了哦!) 1-5:ADBAB 6-10:BDDAD 11:CD 12:ABC 13ABC 14ABCFH 15ABCD 16ABCDE 17ABC 18ABC 19ABCD 20ABCDE 21-25ACDBA 26-30AABCA 31ACDF 32BCD 33ABCDEF 34ABCDE 35ABCD 36ABC 37ABCDEF 38ABCD 39ABCEF 二判断题 1-5 XX√√X 6-10 XX√XX 11-15 X√XX√ 16-20 XX√XX 三,问答题 1.简述三星堆文化P 2页-4页 2.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P73页-82页 巴蜀历史与文化作业2 (题后面的页数是方便大家在书上找的,因为考试是半开卷考试,告诉大家页数是方便大家到时候翻书找答案的) 1. A p90 2. B p91 3.ABC p91 4.ABCD

5. B p95 6. A p96 7. C p100 8.ABC p102 9. C p109 10.D p106 11.A 12.A 13.需要自己添加下答案,把答案添加个E 书院答案就选E 14.A p117 15.C p118 16.B p120 17.D p124 18.A p126 19.D p130 20.D p136 21.BCD 22.AC p120 22题后面的题号从13开始了,我依照13的序号开始写,大家写的时候多注意哦13.ACD p122 14CD p133 15ABCD p135 16ABCD p139 17A p142 18C p146 19A 20B p152 21D p156 22C p159 23A p155 24A p142 25D p153 26CE p140 27ACD p142 28BCE p141 29ABE p147 30AC p151 31AD p153 32BC p156 33ABD 34BD p154 ABD p144 二.判断题

通信网概述一部分

单项选择 1、用光缆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D、有线通信) 2、BP机属于( B、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 I、(A、交换设备)是实现一个呼叫终端和它所要求的另一个或多个终端之间的接续或非连接传输选路的设备和系统,是构成通信网中结点的主要设备。 2、如果通信网中的结点数为5,采用网状网的结构l则连接网络的链路数H为(B、10 )条。 3、如果通信网中的结点数为,。,采用藏:急构,则连接网络的链路数H为(A. 9 )条。 4、下列四种网络中,可靠性最高的是(c、网状网) l、时分多路复用中,每一路信号所占的时间间隙称为( A、路时隙) 2、收发两端的数码率或时钟频率相同叫(B、位同步)或比特同步。 3、频分多路复用是通过不同的( C、频段)区分不同的信道。 4、时分多路复用是通过不同的( A、时隙)区分不同的信道。 5、波分多路复用是通过不同的(B、波长)区分不同的信道。 6、PCM30/32的一帧占用的时问是(B、125微秒) 7.. PCM30/32系统中,每一个路时隙占用的时间为(A、3.91微秒) 8、( C、异步复接)也叫准同步复接,指的是参与复接的各个支路码流时钟不是出于同一时钟源。 9、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主要是指内存储器和CPU,按配置和控制方式的不同,以下哪个不是它的控制方式(D、集中式控制方式) 10、按信令功能划分,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个不届于(B、接续信令) 1、以下选项中不是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的是(c、树形) 2、互联网上的世界语言是(A、TCP/IP B) 3、在ASK的方式下,用载波的两种不同(B、幅度)来表示=进制的两种状态。 4、在FSK的方式下,用载波频率附近的两种不同(A、频率)米表示二进制的两种状态。 5、在PSK的方式下,用载波信号( C、相位)变化来表示数据。 6、(C、并行传输)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不需要,适合并不是经常有大量数 据传送的设备。 7、( B、异步传输)又称起止同步法,是一种字符同步,即每传送一个字符都要求在字符码前面加一个起始位,以表示字符代码的开始。 8、以下示单位时问内传输码元的数目的是(B、RB ) 9、最早出现的交换方式是( C、电路交换) 1、以下干扰中,哪个不是移动通信中的主要干扰(D、自然干扰) 2( C、同频干扰)是指相同载波频率移动台之间的干扰,它是蜂窝式移动通信所特有的。 3、( B、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之间的干扰,邻近信道强的信号压倒邻近信道弱的信号。 4、( B、时分多址)是把时问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又分割成若干个时隙。 5、一般冉维CDMA的通信容量是TDMA的(C、4-6倍),是FDMA的20倍。 6、面状服务区有正三角形等形状,用( D、正六边形)无线小区邻接构成整个面状服务区是做形 7、GSM900系统的双工间隔为(B. 45MHZ ) 8、( D、GPRS )是在GSM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城的无线IP连接。

地域文化(本)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9762)》——任务一的答题界面 当前题型:单项选择 ?1、粤西的雷州话和中山的隆都话(或叫“村话”)是属于()。(3分) ? A、闽南方言 ? B、ABC都不是 ? C、客家方言 ? D、粤方言 ?2、梅州成为了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是在()。(3分) ? A、唐朝以后 ? B、宋朝以后 ? C、秦统一中国后 ? D、元人入主中原后 ?3、在各民系移民的过程中,“衣冠南渡”是指()。(3分) ? A、潮汕民系 ? B、客家民系 ? C、谅雷民系 ? D、广府民系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赞美岭南诗句的作者是()。(3分)? A、韩愈 ? B、苏东坡 ? C、黄遵宪 ? D、梁启超 ?5、粤语的声调至少有()。(3分) ? A、8个 ? B、9个 ? C、10个

? D、6个 ?6、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代。(3分) ? A、汉 ? B、秦 ? C、唐 ? D、宋 ?7、广东省内纯粹使用客家话的县市(纯客)有()。(3分) ? A、10个 ? B、17个 ? C、15个 ? D、13个 ?8、汉代所置的()郡,管辖番禺、博罗、中宿(今清远一带)、龙川、四会和揭阳六县。(3分) ? A、广府郡 ? B、南海郡 ? C、象郡 ? D、桂林郡 ?9、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3分) ? A、江苏 ? B、江西 ? C、湖南 ? D、福建 ?10、闽越第一代君主无诸曾称雄于今天的()。(3分) ? A、江西一带 ? B、广东一带

? C、广西一带 ? D、福建一带 ?11、在岭南地区,()时曾建立南越国。(3分) ? A、战国时代 ? B、远古 ? C、秦末汉初 ? D、秦朝初年 ?12、“崇文尚武”是()的文化特点之一。(3分) ? A、客家民系 ? B、潮汕民系 ? C、ABC的答案都是 ? D、广府民系 ?13、潮汕话的声调有()。(3分) ? A、10个 ? B、9个 ? C、8个 ? D、6个 ?14、“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是()的祖训。(3分) ? A、客家人 ? B、潮汕人 ? C、广东人 ? D、广府人 ?15、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进入岭南的。(3分)? A、珠玑巷 ? B、百越巷

地域文化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专科)作业及参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专科通识课《地域文化》单元作业(一) 一.填空题: 1?“浙江”的命名有很多种说法,但大都认为其中“浙”字的意思是曲折,“浙 江”还有一些别名,如曲江、之江涮江等。 2?在浙江宇绍平原的余姚县河姆渡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出土有成堆的谷壳、谷粒、稻杆、稻叶,这是亚洲最早的水稻遗存。 3?战国后期,越国渐趋衰落,约在公元前306年为楚国所败,成为附庸国。 4,所谓水文化,既有物态文化的层面,山此形成的稻作文化、鱼文化、船文 化、桥文化等,乂有心态文化层面。 5.水文化是浙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越人就曾把勤于治水的禹看作是自己的 祖先,并认为他的墓地在会稽。此外,越国历史上,勾践与文种、范蠡、一起卧薪尝胆,戮力灭吴的韧性战斗精神,也是这种水文化的具体体现。 6?浙江先民的干栏式建筑在形式上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底部悬空、正脊的两头翘起,二是屋顶的结构作两面坡式,三是类似于今傣族人建造的竹楼。 7. 1907年,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起义,失败后被杀害于绍兴轩亭口。同年,徐锡 麟在安徽发动起义,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英勇牺牲。 &浙江海宇人王国维,对文学、美学、哲学均有深湛的研究,他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把尼采哲学引进中国的人,对安阳殷墟甲骨文字、中国古代戏曲、词学的研究, 使他成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

9?两宋时期,名闻当时的永嘉学派薛季宣、叶适和“四明学派”、杨简、袁 燮,义乌学派陈亮皆受当时温州、宇波、金华等经济发展、商贾之发达空气熏染, 主张义利实用之学。 10?于越乂称内越、大越,在越中发展最早,文明程度较高。于越民族的形成主 要来自地区内部不同文化间的融合,通过聚落与民族之间日益密切的交往而最终建立起亲密的血缘纽带。 11.浙江历史悠久,有很多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著名的有浦江县的上山遗址、萧 山的跨湖桥遗址,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嘉兴的马家浜遗址和余杭境内的良渚文化遗址等。 12?浙江作为一个独立地方行政区的地位确立是在秦朝,至清康熙六年改浙江 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浙江省之名,至今相沿。 13?杭州六和塔位于钱塘江北岸月轮山上,山吴越国王钱弘俶为了镇钱江潮而建,“六和” 一词出于佛教“六和敬”之意,塔原以灯塔为过往舟楫向导。 14.宇波保国寺,位于甬江北区洪塘镇北的灵山山腹中,北宋大中祥符六年重建 大殿,为江南保持最为完善的北宋木结构建筑。 15?杭州知府林启1899年创办养正书塾,开新中学之先河;求是书院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1928年改为浙江大学,为国2 (3)浙江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三:士农工商同道,义利相互兼顾,经济与文化同 步发展。 (4)浙江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之四:多元性、交融性、互补性。 2?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四大名窑及其分布。 答:越窑:主要分布于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区。瓯窑:分布于瓯江流域的温州一带。婺州窑: 位于今天的金华地区。德清窑:分布于杭嘉湖平原西端的德清县。 4.简述浙江文化史(本教材)研究的“文化”所侧巫包含的四个层面。答: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