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讲:道尔顿分压定律、克拉珀龙方程

第6讲:道尔顿分压定律、克拉珀龙方程

第6讲:道尔顿分压定律、克拉珀龙方程
第6讲:道尔顿分压定律、克拉珀龙方程

)

Pa 10(5?p )

K (T O

tH 2p 2

H p total p ++第六讲:克拉珀龙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

————————————————————————————————————————————

一、知识补充:

1、克拉珀龙方程

2、道尔顿分压定律

3、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二、考试真题:

140.(复旦06)将实际气体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的最佳条件是______。

A .常温常压

B .高温常压

C .高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149.(复旦06)熔剂恒定车胎内捕气压维持恒定,则车胎内空气质量最多的季节是_______。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交大07)一个大气球的容积为2.1×104m 3,气球本身和负载质量共4.5×103kg ,若其外部空气温度为200C ,要想使气球上升,其内部空气最低要加热到的温度为______0C

11.(交大06)两同体积之气室用一体积可忽略的细管相连通,两气室内盛有1大气压、27oC 之氦

气,若将其中一气室加温至127oC ,另一气室降温至-73oC ,则气室中氮气之最终压强为 大气压。

16.(交大04)贮气罐的体积为V ,罐内的气体压强为p 。现将贮气罐经阀门与体积为v 0的真空室相连,打开阀门为真空室充气,达到平衡后关闭阀门。然后换一个新的同样贮气罐继续为真空室

(已非“真空”)充气,......,如此连续不断充气,直到真空室中气体的压强达到p 0(p 0

止。设充气过程中温度恒定不变。问需要多少个贮气罐?

12.(10分) (05交大)lmol 理想气体初态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l 、V 1和T 1,然后体系经历一个压强与体积间满足关系p=A V 的过程(其中A 为常量)

(1)用P l 、T 1和R (气体普适常数)表示A 。

(2)若体系经历上述过程后体积增大一倍,则体系的温度T 为多少?

(3)对1mol 理想气体,如何才能实现上述过程?

4、(交大08)在一体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装有2克氢气和少量的水,容器内压强Pa 101750?=p 。然后加热容器,使容器内的压强变为Pa 10265

1?=p ,此时有部分水汽化。已知水蒸汽的摩尔质量为kg/mol 10183-?=M ,水的饱和蒸汽压t p 和温度T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方块点是实验数据,曲线是这些数据的拟合线);试求水的初始温度0T 和末温度1T ,

并估算水的质量变化量。

三、仿真训练:

1、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4×1016 m 3

B.4×1018 m 3

C. 4×1020 m 3

D. 4×1022 m 3 2、图是一种测量低温用的气体温度计,它的下端是测温泡A ,上端是压力计B ,两者通过绝热毛细管相连,毛细管容积不计。操作时先把测温计在室温T 0下充气至大气压P 0 ,然后加以密封,再将A 浸入待测液体中,当A 和待测液体达到热平衡后,B 的读数为P ,已知A 和B 的容积分别为V A 和V B ,试求待测液体的温度。

【解说】本题是“推论2”的直接应用

0B A 0T )V V (P + = A A T PV + 0B T PV 【答案】T A =

B

B A 00A PV )V V (P T PV -+

道尔顿分压定律

道尔顿分压定律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道尔顿分压定律 英文名称:Dalton law of additive pressure 定义: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力为各组元气体分压力之和。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描述的是理想气体的特性。这一经验定律是在1801年由约翰·道尔顿所观察得到的。在任何容器内的气体混合物中,如果各组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则每一种气体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内,它所产生的压强和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强相同。 目录 编辑本段简介 道尔顿分压定律(也称道尔顿定律)描述的是理想气体的特性。这一经验定律是在1801年由约翰·道尔顿所观察得到的。在任何容器内的气体混合物中,如果各组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则每一种气体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内,它所产生的压强和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强相同[1]。也就是说,一定量的气体在一定容积的容器中的压强仅与温度有关。例如,零摄氏度时,1mol 氧气在 22.4L 体积内的压强是 101.3kPa 。如果向容器内加入 1mol 氮气并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则氧气的压强还是101.3kPa,但容器内的总压强增大一倍。可见, 1mol 氮气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压强也是 101.3kPa 。

道尔顿[2](Dalton)总结了这些实验事实,得出下列结论:某一气体在气体混合物中产生的分压等于在相同温度下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力;而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强等于其中各气体分压之和,这就是气体分压定律(law of partial pressure)。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气体并不严格遵从道尔顿分压定律,在高压情况下尤其如此。当压力很高时,分子所占的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空隙具有可比性;同时,更短的分子间距离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增强,从而会改变各组分的分压力。这两点在道尔顿定律中并没有体现。 编辑本段人物 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在19世纪初把原子假说引入了科学主流。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编辑本段相关学说 确切地说,并不是道尔顿首先提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毁坏的粒子──人称原子组成的。这个概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来的,甚至在他以前可能就有人提出过。另一位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2—270年?)采用了这一假说。罗马作家留克利希阿斯(公元前99?-55年)在他的著名诗歌《论事物的本质》中对这一假说做了生动形象的介绍。 德谟克利特的学说未被亚里士多德接受,在中世纪受到了忽视,对现代科学没有什么影响。但是17世纪有几个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主要科学家支持过类似的学说。不过早期的原子学说都没有定量表达,也没有用于科学研究,最根本的是谁也没有看到哲学的假想和化学的严酷事实之间存在的联系。 这就是道尔顿的贡献所在。他提出了一个明了的定量学说,可以用来解释化学实验,并经受住了实验室的精确检验。 虽然道尔顿的术语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稍有不同,但是却清楚地表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概念。他明确指出;虽然世界上原子的总数目相当之大,但是不同原子种类的数目却是非常之小(他的原著中列出20种元素即20种原子,今天所知道的元素有一百多种)。 虽然不同种类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但是道尔顿认为任何两个同类原子的所有性质包括重量都相同。道尔顿在他的书中列出了一张各种不同类原子的相对重量表──有关这方面的第一张表,是定量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道尔顿还明确地指出,任何相同化合物的两个分子都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例如,每个氧化亚氮都是由两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由

岩石物理方程解释

Reuss 模型:此模型为Reuss 在应力均匀恒定的情况下,相当于各个岩石模块的并联组 合,容易得出∑==N i i i R M M 11 φ. 模型如右所示: 推导过程:因为有i dV dV =∑,由dV V P M = ,则可得 到()i i R i P V PV M M ?=∑又因为假设岩石内应力各向相同,则容易得出∑==N i i i R M M 11φ,即可 得出岩石体积模量的最小值。 Voigt 模型:此模型为Voigt 在岩石中各矿物的应变均匀情况下,相当于岩石模块的串联组合,容易得出V i i M M φ=∑. 模型图如右所示: 推导过程:因为有i i P P φ= ∑,同理dV P M V =,即有i V i i dV dV M M V V φ=∑,又因为假设岩石中各矿物的应变均匀相同即i i dV dV φ=,即可得∑=i i V M M φ,即可得出岩石体积模量的最大值。 Wyllie 模型:此模型为Wyllie 在沉积岩中发现孔隙度和速度之间的简单单调关系,即完全理想情况,岩石各向同性即可得出岩石速度f f i Mi W νφνφ ν+= ∑,则可得出岩石 的平均速度,然后根据体积模量和速度的关系即可得出岩石的集体模量W M . 模型图如右: Hill 模型:Hill 模型为Hill 提出用上下边界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对岩石有效弹性模量进行切合实际的评价即可得出 2 R V H M M M += .

Reuss、Voit和Hill模型所得体积模量对比 Reuss、Voit和Hill模型所得剪切模量对比

孔隙流体为水,泥质和石英各为占一半的岩石体积模量界限值对比 孔隙流体为水,泥质和石英占骨架比7:3和1:1的岩石体积模量界限值对比 Qua:Cla=1:1 Qua:Cla=7:3

岩石物理全参数计算及应力研究-llzlllo

第三章 岩石物理参数计算及应力研究 第一节 岩石物理参数计算 地层岩石是地应力的载体,岩石物理性质对地应力的传递、衰减、集中、分散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岩石物理参数与岩体赋存的地应力密切相关,岩石物理参数计算是地应力研究的必然步骤。 通过纵、横波时差和密度等测井资料,可以计算地层条件下的岩石动态弹性模量,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地应力分析、井眼稳定性分析、地层出砂分析、以及人工压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岩石弹性参数和岩石机械强度参数。岩石弹性参数主要有 泊松比μ、杨氏模量E 、剪切模量G 、体积模量K 、体压缩系数b C 和ma C 、有 效应力系数系数α(比奥特系数);岩石机械强度主要有单轴抗压强度 c σ、岩石的抗剪强度0C 和岩石抗张强度t s ,以及内摩擦角?等。 1、岩石弹性参数 对于各向同性均匀介质岩石来说,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三维虎克定律,经数学推导,可导出计算声波速度在岩石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P ?=-+-=+=t E G V 1)21)(1()1(2p μμρμρ λ (3-1-1) s s t E G V ?=+==1)1(2μρρ (3-1-2) 根据上述的波动方程,可以得出各种弹性参数与声波时差的关系式。 ①泊松比 定义为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22 2 25.0p s p s t t t t ?-??-?=μ (3-1-3) ②切变模量 定义为施加的应力与切应变之比。 a t G s b ??=2ρ (3-1-4) ③杨氏模量

定义为施加的轴向应力与法向应变之比。 )1(2μ+=G E (3-1-5) ④体积模量 定义为静水压力与体积应变之比。 a t t K s p b b ????? ???-?=22341ρ (3-1-6) ⑤体积压缩系数 定义为体积模量的倒数。即: b b K C 1= (3-1-7) ⑥有效应力系数(Boit) 表示孔隙压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即: b ma C C -=1α=K b /K ma (3-1-8) 式中:b ρ为岩石体积密度,3cm g ;s t ?、p t ?为纵、横波时差,ft s μ。公式中的a 为单位转换系数。具体选择方法如下:如果密度单位为3/cm g ,时差单位为ft s /μ,弹性参数单位为psi ,则101034.1?=a ;如果密度单位为3/cm g ,时差单位为ft s /μ,弹性参数单位为MPa ,则71029.9?=a ;如果密度单位为3/cm g ,时差单位为m s /μ,弹性参数单位为MPa ,则910=a 。 因此,利用阵列声波测井提供的纵、横波时差以及常规测井提供的密度资料就可以进行岩石弹性参数计算。 但是由于费用等原因,并不是每口井都开展声波全波列或阵列声波测井,因而不能直接获取横波时差资料,在研究中则可以通过构造内某些井已有的横波时差曲线资料来建立横波时差曲线计算式。研究表明,横波时差与纵波时差、地层密度和纵波波阻抗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对安棚地区4口井的纵横波时差曲线进行分析后,建立了纵横波时差经验关系式: 34.1358.579.1+-?=?b p s t t ρ (3-1-9) 904.0=R 图3-1是由上式纵横波时差关系式得出的横波时差与实测横波时差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点分布在斜率约为450的直线上,计算的横波时差

2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第二节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两个定律 复习回忆: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2、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的特征。 讲授新课: 一、分压定律 1、基本概念 (1)道尔顿分压定律:低压下气体混合物的总压等于组成该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的分压力之和,这个定律称为道尔顿分压定律。 (2)分压力:所谓分压力是指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 单独存在于气体混合物所处的温度、体积条件下所产生的压力p B 。 2、道尔顿分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A B p T V p T V p T V =+ + 或 B B p p =∑ (1-4)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在T 、V 一定条件下,压力只与气体物质的量有关,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A B C C A B A B C pV n n n n RT p V p V p V RT RT RT p p p V RT = =+++=+++=++ + 故有 ()A B C p p p p =+++ 或 B B p p =∑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混合物或接近于理想气体性质的气体混合物。 3、气体物质的量分数与分压力的关系 气体混合物中组分B 的分压力与总压力之比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出 //B B B B p n RT V n y p nRT V n === 即 B B p y p = (1-5) 式中 yB ——组分B 的物质的量分数 式(1-5)表明,混合气体中任一组分的分压等于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总压的乘积。 例题1-3 某烃类混合气体的压力为100kPa ,其中水蒸气的分压为20 kPa ,求每100mol 该混合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解:p=100kPa ,p(H 2O)=20kPa ,n=100mol ,M (H 2O )=18×10-3kg/mol

岩石力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各向异性:岩石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性质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性质。 2、软化系数:饱水岩样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岩样抗压强度的比值。 3、初始碎胀系数:破碎后样自然堆积体积与原体积之比。 4、岩体裂隙度K:取样线上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 5、本构方程:描述岩石应力与应变及其与应力速率、应变速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物理方程)。 6、平面应力问题:某一方向应力为0。(受力体在几何上为等厚薄板,如薄板梁、砂轮等) 7、平面应变问题:受力体呈等截面柱体,受力后仅两个方向有应变,此类问题在弹性力学中称为平面应变问题。 8、给定载荷:巷道围岩相对孤立,支架仅承受孤立围岩的载荷。 9、长时强度:作用时间为无限大时的强度(最低值)。 10、扩容现象:岩石破坏前,因微裂隙产生及内部小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大的现象 11、支承压力:回采空间周围煤岩体内应力增高区的切向应力。 12、平面应力问题:受力体呈等厚薄板状,所受应力为平面应力,在弹性力学中称为平面应力问题。 13、给定变形:围岩与母体岩层存在力学联系,支架承受围岩变形而产生的压力,这种工作方式称为给定变形。 14、准岩体强度:考虑裂隙发育程度,经过修正后的岩石强度称为准岩体强度。 15、剪胀现象:岩石受力破坏后,内部断裂岩块之间相互错动增加内部空间在宏观上表现体积增大现象。 16、滞环:岩石属滞弹性体,加卸载曲线围成的环状图形,其面积大小表示因内摩擦等原因消耗的能量。 17、岩石的视密度:单位体积岩石(包括空隙)的质量。 18、扩容现象:岩石破坏前,因微裂隙产生及内部小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大的现象。 19、岩体切割度Xe:岩体被裂隙割裂分离的程度: 20、弹性后效:停止加、卸载,应变需经一段时间达到应有值的现象。 21、粘弹性:岩石在发生的弹性变形具有滞后性,变形可缓慢恢复。 22、软岩(地质定义):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松散、破碎、软弱及风化膨胀类岩石。 23、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24、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25、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26、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27、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28、滑坡:斜坡岩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依附滑动面(带)产生的向坡外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运动或现象。 29、振动液化:饱水砂、粉砂土在振动力的作用下,抗剪强度丧失的现象。 30、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性有所增强,这种增强的溶蚀效应叫做混合溶蚀效应。 31、基本烈度: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

数学物理方程学习总结

数学物理方程学习总结 四年前匡老师作为我的高数老师走进我的大学生活,如今作为一名研究生,很荣幸又能跟着匡老师学习数学。我本科主修土木工程专业,现在学的是岩石力学专业,主要是跟着导师从事一些关于应力波的研究,所以数学物理方程这门课成了我的必修课。 数学物理方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从物理学中提出来的一些偏微分方程。这些方程中的自变量和函数有着鲜明的物理意义,有些问题的解可以通过实验给出,这给偏微分方程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时由于物理学上的需求,就诞生了专门研究有物理意义的偏微分方程的解法。 本学期数学物理方程起初学习了拉普拉斯和傅立叶变换概念、性质以及卷积定理,了解其在微分方程求解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了Γ函数和β函数的性质以及其两者的关系。然后介绍了三大经典方程的建立和定解条件(泊松方程与拉普拉斯方程都是描述恒稳场状态,与初始状态无关,所以不提初始条件)的提出和表示。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详细的讲了分离变量法、行波法和积分变换法在求解经典方程中的应用,主要针对求解热传导方程和波动方程。三种方法有时候可以通用但有时候还是有区别,分离变量法主要用来求解有限区域内定解问题;行波法是一种针对无界域的一维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积分变换法主要是求解一个无界域上不受方程类型限制的方法。第六章主要讲述用格林函数法求解拉普拉斯方程,伊始提出两种拉普拉斯方程的边值问题(狄氏内问题、狄氏外问题、牛曼内问题、牛曼外问题),然后介绍几种格林函数的取得,最后简介求解狄氏问题。最后三章分别介绍几个特殊类型的常微分方程(贝塞尔方程和勒让德方程)的引入和他们性质和求解。数学物理方程概括起来就是使用四种方法求解三种经典方程,介绍求解过程中产生的两种特殊函数的一门学科。 作为数理方程的学习者,本人觉得它确实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真正的难点却并不是只有数理方程课程本身,而是对以前高等数学学过的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加深。所以,我觉得想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把时间放在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上,还得多做课本上的例题、习题。

道尔顿分压定律的验证

道尔顿分压定律的验证 1.选题: 选择气体状态实验有以下几个原因: 1).选气体热学是因为物理课正在学这部分内容,较熟悉 2).选择实验,第一,气体三大定律均为实验定律,可见实验是研究气体的主要手段;第二,可锻炼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定题: 开始,我们打算通过实验,看看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之间差多少.通过实验,知这种想法不现实,因为我们无法造成太大的压强和太低的温度,使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之间的差别显著起来.原定道尔顿分压定律的验证作为附属工作.经过分析可行性,正式确定道尔顿分压定律的验证实验为课题. 3.参考书目: 《物理高考到竞赛》《物理》(数理化自学丛书)《物理学》上册(高等学校试用教材)等 4.开题报告 合作者:安晋峰胡晓元段振君王传亮 实验方法:1).提出实验方案 2).设计实验课题:道尔顿分压定律的验证实验 3).实验,记录数据 4).得出结果 预期结果: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并且对理论和实践产生较深刻的认识。 材料所需:课本有关参考书,物理实验仪器等。 时间安排: 1)理论的学习(如气体分子动理论)阶段。 2)实验阶段 任务:实验分析。 3)分析阶段 任务:进一步分析上一阶段得到的一些成果,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4)总结阶段 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提高对理论和实验的认识,撰写实验报告。 5:实验经过: 目的:验证道尔顿分压定律(当有n种气体混合在一个容器中,它们所产生的压强等于每种气体单独先在这个容器中时所产生的压强之和,即P=P1+P2+……P n)

●方案: 方案一: 1、制O2和CO2(化学过程) 2、两个气体演示器A与B(形如注射器), A通入O2使其体积为V,读出压强P1,B通入CO2,使其体积为V,读出压强P2,将A,B相联,将混合气体转移至A(或B)中使气体为V读出压强P3(物理过程)看P1+ P2与P3是否相等。 方案二: 1、事先计算要制n1 mol O2需要m g KCIO3 2、将m g KCIO3充分反应制得n1mol O2,并将其尽量全部通入演示器A中(有一部分要留在导管与气体发生装置中,设此部分气体为n2mol)使通入(n1-n2)mol O2体积为V,读出压强P1 3 排出O2制取CO2,通入A中一定量CO2,使其体积为V,读出压强P2 4、将制O2发生器的药品清理干净,重新装入mg KCIO3与一定量M n O2 5、将制得O2通入A中(装置中又要保留一部分约n2的O2) 6、使A中的CO2与O2混合气的体积变为V,读出压强P3看P1+P2是否与P3相等。 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需多用一台气体演示器,转移时可能会漏气,倒致结果不准确。 方案二:过程较繁杂,是否能保证两次都使m g KCIO3充分反应是问题,两次保留在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很难保持一致。但可少用一台演示器。在得知可借到两台演示器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方案一。 ●实验的仪器及药品: 物理:气体演示器A、B 化学:两只大试管、洒精灯、带孔橡皮塞两个、导气管、夹子、火柴、胶皮导管KCIO3、M n O2、C a CO3稀盐酸(0.2 mol/L)步骤: 1、将KCIO3,M n O2混合装入大试管加热,验纯后通入A中一定量O2用夹子夹住装置口上的橡皮管,使A内体积为V时,读压强为P1 2、仿照步骤1用C a CO3和稀盐酸制CO2,通入B,体积为V时,压强为P2 3、将两装置口用橡胶皮导管相联接,将气体压入 A (或B)中,夹住导管,拆下B(或A)A中为O2与CO2混合气,使体积为V,读压强为P3,检验P1+P2与P3的值是否相等。

1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Bpp可见压力具有加和性

第一章 思考题 1.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B p p =∑。可见压力具有加和性,应属于广度性质,此结论对吗?何故? 2.指出下列公式适用的条件: (1)dU Q pdV δ=? (2)H U pV =+ (3);p V H Q U Q Δ=Δ= (4)21T p T H C dT Δ=∫和 2 1T V T U C dT Δ∫(5)21 ln V W nRT V = (6)W p V =Δ(7)常数 pV γ=(8)11221p V p V W γ?= ? (9)12 ()1nR W T T δ=??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状态固定后,状态函数都固定,反之亦然。 (2)状态函数改变后,状态一定改变。 (3)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 (4)因为,V U Q Δ=p H Q Δ=,所以是特定条件下的状态函数。 ,V P Q Q (5)恒温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6)气缸内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反抗一定外压作绝热膨胀,则。 0p H Q Δ== (7)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能量不能无中生有,所以一个体系若要对外 作功,必须从外界吸收能量。 (8)体系从状态Ⅰ变化到状态Ⅱ,若0T Δ=则0Q =,无热量交换。

(9)在等压下,机械搅拌绝热容器中的液体,使其温度上升,则。 0p H Q Δ== (10)理想气体绝热变化过程中W (可逆) =V C T ?Δ, W (不可逆) =, 所以W (绝热可逆)=W (绝热不可逆)。 V C T ?Δ (11)一封闭体系,当始终态确定后: (a )若经历一个绝热过程,则功有定值; (b )若经历一个等容过程,(设0f W =),则Q 有定值; (c )若经历一个等温过程,则内能有定值; (d )若经历一个多方过程,则热和功的差值有定值。 4.回答下列问题: (1)用1:3的N 2和H 2在反应条件下合成氨,实验测得在和时放出的热量 分别为和,用基尔霍夫定律验证时发现与下述公式不符,试解释原因? 1T 2T 1()p Q T 2()p Q T 2 121()()T r m r m r p T H T H T C d Δ=Δ+Δ∫T (2)从同一始态A 出发经三种不同途径到达不同终态,经等温可逆 , 经绝热不可逆: A B →A D → (a)若终态体积相同,问D 点位于BC 线上什么位置? (b)若终态压力相同,问D 位于BC 线上什么位置? 图 (a) 图 (b)

岩石物理学

岩石物理学 这段这这我主要这了岩石物理~这以下方面这行了这,学学几个学 这致阿这奇公式的重要岩石物理这这学 阿这奇公式的这用件条 岩石这的近代究方法学研 Cole-Cole模型 岩石的这激这化效这极 Gassmann方程 这致阿这奇公式的重要岩石物理这这学 这阻率这井这明于20世这20年代.从它在1927年9月这生的那天起一直到1942年这这止,这于如何利用这阻率这井这料这算地这油含量的究工作一直也有停止这气研没.但是由于有到岩石这阻率和其含油这没找气 和度之这的定量这系,这阻率这井这料只被用这这油这来,划分岩性和这行地这这比,而不能用于定量解这和这这这价.这这情直到况Archie的公式这表以后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这. 这了充分地了解阿这奇公式有这的一些这这与,首先回这一下在阿这奇公式这表之前(前阿这奇这代)这于岩石这阻率的究这以及在研状1942年以前所做这的一些这这性的岩石这这这学. 前阿这奇这代的岩石这这性究这研状 岩石是一这自然生成的混合物,其含有一定的孔隙内.在自然这下状,岩石的孔隙中充这着具有这解液性这的地这水或这化度低的淡水很.在油这集这气内,岩石孔隙中的充物一般由地这水、石油及填 天然按天然形成的比例混合而成气.

在这流通这岩石这,岩石孔隙水中的子要在这流的作用下这生这离运.这这这明,岩石孔隙水(地这水)中的子离主要是这子离(Na+)和这子离(Cl-),所以,这这子在这流作用下穿这岩石孔隙系这的这易程度这定了岩石两离决 的这阻率.孔隙度这高且其孔隙系这具有良好这通性的岩石具有这低的这阻率.孔隙度这低且其孔隙通道的几何形这这和这通性不好的岩石的这阻率这高状.如果岩石中的孔隙通道被不这这的这物所堵塞,这这这子不能在离孔隙通道中移这,因此提高了岩石的这阻率.在含有这化合物的地这中碳,由于这这化合物一般是不这这的,所以它离运这的存在这这上是堵塞了子移的通道,使岩石的这阻率这大.另外,含泥这岩石的这阻率这受土这物的含黏量和这型的影响. 前阿这奇这代的岩石这这性究这这研 当研响这这阿这奇的究工作有重要影的这这有下列4个: Kogan这这 1935年,前这这巴这阿塞这柏疆(Azerbayzhan)石油究所的研I Kogan采用这慢替代法做了一这于松散个砂粒堆这物这这性的这这.他把巴这从(Baku)油田采到的砂粒在一垂直管子里管子里充这了这水装个并将.然后,将个管子的底部放入到一石油这杯中.最后,向这杯中加入这这空气.利用这这空的这力气,使得这杯里的石油慢慢地这入到这砂子的管子里去装,将并来管子里的这水这走用石油代替.Kogan的含水这和度据是利用重数量这量得到的,而这阻率据是利用这臂数(惠斯登(Wheatstone))这这采集的. 在整这这这程中个,Kogan一共这这了这不同的砂粒两,模这砂岩的孔隙度这20%到45%.相这的这量这果这出了明这的这律性.Kogan的这这据被成功地用于这这前这这巴这地的油田的这采和枯竭程度数区.

物理化学沈文霞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气体 一.基本要求 1.了解低压下气体的几个经验定律; 2.掌握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能熟练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3.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注意Dalton 分压定律与Amagat 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 4.了解真实气体m p V -图的一般形状,了解临界状态的特点及超临界流体的应用; 5.了解van der Waals 气体方程中两个修正项的意义,并能作简单计算。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 本章就是为今后用到气体时作铺垫的,几个经验定律在先行课中已有介绍,这里仅就是复习一下而已。重要的就是要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因为了解了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实际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而不致带来太大的误差。通过例题与习题,能熟练地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掌握,,p V T 与物质的量n 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运算。物理量的运算既要进行数字运算,也要进行单位运算,一开始就要规范解题方法,为今后能准确、规范地解物理化学习题打下基础。 掌握Dalton 分压定律与Amagat 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以免今后在不符合这种前提下使用而导致计算错误。 在教师使用与“物理化学核心教程”配套的多媒体讲课软件讲课时,要认真听讲,注意在Power Point 动画中真实气体的m p V -图,掌握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液化,临界点就是什么含义等,为以后学习相平衡打下基础。 三.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 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的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采用的就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就是否相等? 答:不一定相等。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 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根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

道尔顿分压定律及亨利定律

道尔顿分压定律(也称道尔顿定律)描述的是理想气体的特性。这一经验定律是在1 801年由约翰·道尔顿所观察得到的。在任何容器内的气体混合物中,如果各组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则每一种气体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内,它所产生的压强和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强相同[1]。也就是说,一定量的气体在一定容积的容器中的压强仅与温度有关。例如,零摄氏度时,1mol 氧气在22.4L 体积内的压强是101.3kPa 。如果向容器内加入1mol 氮气并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则氧气的压强还是101.3kPa,但容器内的总压强增大一倍。可见,1mol 氮气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压强也是101.3kPa 。 道尔顿[2](Dalton)总结了这些实验事实,得出下列结论:某一气体在气体混合物中产生的分压等于在相同温度下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力;而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强等于其中各气体分压之和,这就是气体分压定律(law of partial pressu re)。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气体并不严格遵从道尔顿分压定律,在高压情况下尤其如此。 当压力很高时,分子所占的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空隙具有可比性;同时,更短的分子间 距离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增强,从而会改变各组分的分压力。这两点在道尔顿定律中并 没有体现。 §3.3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溶液的蒸气压力我们知道,液体可以蒸发成气体,气体也可以凝结为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二者可以达成平衡,即液体的蒸发速度等于蒸气的凝结速度。达到这种平衡时,蒸气有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叫做此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蒸气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具有的动能越大,蒸发速度越快,因而蒸气压越大。 溶液的蒸气压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浓度有关。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所描述的就是溶液蒸气压和浓度之间的关系。 3.3.1 拉乌尔定律 1887年法国物理学家拉乌尔(Raoult)在溶液蒸气压实验中总结出著名的拉乌尔定律。拉乌尔定律指出:如果溶质是不挥发性的,即它的蒸气压极小,与溶剂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则在一定的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与其克分子分数的乘积。即 式中 --溶剂的蒸气压,溶质是不挥发性时,即为溶液的蒸气压; p 1

岩石物理学复习提纲2017

岩石物理学复习提纲 2017 一、试卷题型 ?基本概念以填充和名词解释形式考查 一、填充题: 例: 1、岩石物理学主要从()和()上研究岩石特性与其() 性质间相互关系。 2、矿物一般是由无机作用形成的,()和()都是有机作用的 产物,故均非矿物。 二、名词解释: 例: 1、岩石物理学: 2、离子导电岩石:

一、试卷题型 ?简述题与综合题: 三、简述题,主要考查对岩石物理中一些问题的理解 例: 1、简述岩石物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用定性或定量方式列举三个主要岩石特性因素是怎样影响岩石地震 特性的 3、岩石物理模型中公式的定义,物理量的含义,公式等 一、试卷题型 ?简述题与综合题: 四、综合题,与简述题的差别为,一般在综合题中会加入简单的计算, 同时考查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 1、阿尔奇公式的基本形式和物理意义,写出各个参量的含意;已知一 些参数后求岩石的电阻率孔隙度和饱和度; 2、 Gassmann方程中需要哪些参数,与空间平均方式建立岩石物理 模型有什么关系,基质体积模量,孔隙内混合流体的体积模量用什么模型计算,已知体积模量怎样计算速度,反之。

一、试卷题型 ?图示说明题和公式推导或证明 五、图示说明题,用图示的方式说明弹性波在固液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并用文字回答基本规律; 例1:在一个液-固介质的分界面上,上层液体介质的波阻抗为Z 1=Vp 1ρ1,下层固体介质的波阻抗为Z 2=Vp 2ρ2,且V 2>V 1。当一个波以α角入射到界面时,在界面上会发生什么现象?用射线、箭头和角度方式图示,并回答问题。 一、试卷题型 ?图示说明题和公式推导或证明 例2:图示岩石基本特性与速度的关系(定性关系)。

[工作]2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工作]2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第二节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两个定律 复习回忆: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2、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的特征。 讲授新课: 一、分压定律 1、基本概念 (1)道尔顿分压定律:低压下气体混合物的总压等于组成该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的分压力之和,这个定律称为道尔顿分压定律。 (2)分压力:所谓分压力是指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单独存在于气体混合物所处的温度、体积条件下所产生的压力p。 B 2、道尔顿分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pTVpTVpTV(,)(,)(,),,,?AB 或 (1-4)pp,,BB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在T、V一定条件下,压力只与气体物质的量有关,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pVnnnn,,,,,?ABCRT pVpVpVCAB,,,,? RTRTRT ,,,,()/pppVRT?ABC 故有 pppp,,,,()?或 pp,,ABCB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混合物或接近于理想气体性质的气体混合物。 3、气体物质的量分数与分压力的关系

气体混合物中组分B的分压力与总压力之比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出 pnRTVn/BBB ,,,yBpnRTVn/ pyp,即 (1-5)BB 式中 yB——组分B的物质的量分数 式(1-5)表明,混合气体中任一组分的分压等于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总压的乘积。 例题1-3 某烃类混合气体的压力为100kPa,其中水蒸气的分压为20 kPa,求每100mol该混合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3解:p=100kPa ,p(HO)=20kPa,n=100mol,M(HO)=18×10kg/mol22 由式(1-5)得 pHO()202 yHO()0.2,,,2p100 nHO()2又 yHO(),2n 所以 nHOyHOnmol()()0.210020,,,,22 100mol混合气体中水蒸气的质量m(HO)为 2 ,3 mHOnHOMHOkg()()()2018100.36,,,,,222 课堂练习题 1、某气柜内贮有气体烃类混合物,其压力p为104364Pa,气体中含水蒸气的分压力p(HO)为3399.72Pa。现将使混合气体用干燥器脱水后使用,脱水后的干气中含水量可忽略。2 问每千摩尔湿气体需脱去多少千克的水,(0.587kg) 2、组成某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体积分数为N0.78,O0.21及CO0.1,试求在20?与98658222 3压力下该混合气体的密度。(1334.9g/m) 二、分体积定律

岩石力学名词解释

一.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1.岩体:位于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宏观地质界面(断层、节理、破碎带等)分割下形成的有一定结构的地质体。 由结构面与结构体组成的地质体。 2.岩石:是经过地质作用而天然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含结晶和非结晶的)集 合体。 3.岩(体)石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石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 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4.结构面:指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宏观地质界面或带。 5.岩石质量指标(RQD):指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6.空隙指数:指在压力条件下,干燥岩石吸入水的重量与岩石干重量的比值。 7.软化性:软化性是指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 8.软化系数:指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 9.膨胀性:是指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10.单轴抗压强度:是指岩石试件在单轴压力下达到破坏的极限值。, ! 11.抗拉强度:是指岩石试件在单向拉伸条件下试件达到破坏的极限值。 12.抗剪强度:是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13.形状效应:在岩石试验中,由于岩石试件形状的不同,得到的岩石强度指标也就有所差异。这种由于形状的不同而 影响其强度的现象称为“形状效应”。 14.尺寸效应:岩石试件的尺寸愈大,则强度愈低,反之愈高,这一现象称为“尺寸效应”。 15.延性度:指岩石在达到破坏前的全应变或永久应变。 16.流变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时,岩石应变或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17.蠕变:指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的变形随时间不断增长的现象。 18.应力松弛:是指当应变不变时,岩石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小的现象。 19.弹性后效:是指在加荷或卸荷条件下,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20.峰值强度:若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峰值,峰值最高点的应力称为峰值强度。 21.长期强度:指长期荷载(应变速率小于10-6/s)作用下岩石的强度。 $ 22.扩容:在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中,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岩石中的破裂或微裂纹继续发生和扩展,岩石的体积 应变增量由压缩转为膨胀的力学过程,称之为扩容。 23.应变硬化:在屈服点以后(在塑性变形区),岩石(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呈上升曲线,如要使之继续变形,需 要相应地增加应力,这种现象称之为应变硬化。 24.疲劳破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会在比峰值应力低的应力水平下破坏的现象。 25.疲劳强度:是使岩石(材料)发生疲劳破坏时循环荷载的应力水平的大小(非定值)。 26.速率效应:是指在岩石试验中由于加载速率的不同而引起的岩石强度的变化现象。 27.延性流动:是指当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应力增大很小或保持不变时,应变持续不断增长而不出现破裂,也即是 有屈服而无破裂的延性流动。 28.脆性破坏:是指岩石在破坏前变形很小,出现急剧而迅速的破坏,且破坏后应力降很大。 29.延性破坏:是指岩石在破坏前发生了较大的永久塑性变形,并且破坏后应力降很小。 30.强度准则:表征岩石破坏时的应力状态和岩石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表示为极限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间的 关系方程:σ1=f(σ2,σ3)或τ=f(σ)。 31.塑性变形:在外力撤去后不能够恢复的变形。2.岩体的力学性质及分类 ; 二.岩体的力学性质及分类 l.结构面:①指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宏观地质界面或带。 ②又称弱面或地质界面,是指存在于岩体内部的各种地质界面,包括物质分异面和不连续面,如假整合、不整合、 褶皱、断层、层面、节理和片理等。

岩石物理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一、岩石物理学 1、定义:是专门研究岩石的各种物理性质及其产生机制的一门学科。 2、研究方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3、主要困难:岩石是混合物; 多尺度系统; 观测条件偏离实际条件 二、研究尺度 1、有关岩石研究的尺度问题: 矿物的组成、性质、含量; 矿物的分布、胶结情况; 矿物间的孔隙度及孔隙流体等。 推论:岩石的物理性质与测量的尺度有关 2、分类: 矿物尺度:研究各个矿物的性质、矿物与矿物之间相互的接触几何等 岩石尺度:研究由多个矿物组成的岩石,在此尺度下,矿物的性质被平均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岩石的性质 岩体尺度:研究不仅包括了完整的岩石,而其还包括了岩石的组合,包括岩石的节理等间断面 地质尺度:为各级尺度性质的高度且复杂的综合。而地质现象是由矿物、岩石、岩体和构造运动的总体所决定的。 第二章基础知识和基础概念 第一节矿物学和岩石学基础 1、矿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结晶构造,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2、矿物的特点:天然产出、无机作用形成、均匀的固体(具有确定的或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其均匀性表现在不能用物理的方法把其分成在化学上互不相同的物质,这是矿物与岩石的根本区别。) 3、粘土:是一种颗粒非常细的天然沉积物或软岩石,由直径小于0.05mm的颗粒组成。 4、骨架:泛指岩石中除泥质之外的固体部分 第二节多空介质及其描述 一、比面 1、定义:单位体积的岩石内,骨架(或叫颗粒)的总表面积; 或单位体积的岩石内,总孔隙的内表面积。 S=A/Vb 2、实质:反映了单位外表体积岩石中所饱和的流体与岩石骨架接触面积的大小。 反映了岩石骨架的分散程度,比面越大,骨架分散程度越大,颗粒也 越细,渗流阻力越大。 3、影响因素: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胶结物含量

分压定律Dalton

分压定律Dalton's law of partical pressure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大小则等于其单独占有与气体混合物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强。这一经验定律被称为分压定律。 定义 气体的特性是能够均匀地布满它所占有的全部空间,因此,在任何容器的气体混合物中只要不发生化学变化,就像单独存在的气体一样,每一种气体都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之中。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气体称为混合气体(mixed gas),组成混合气体的每种气体都被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component gas)。 在恒温时,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都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对容器所产生的压强,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用Pi表示。 推导过程 1.在温度与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等于混合气体的总压。 数学表达式:P 总 =P1+P2+···+P i 假定在体积为V的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温度T下,其总压为P 总,显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n 总 是个组分气体位置的量n i 。 由理想气体定律:P 总 V=n 总 RT P i V=n i RT 将P 总 V=n 总 RT展开 P总=n总RT/V=(n1+n2+···+n i)RT/V=n1RT/V+n2RT/V+···+n i=P1+P2+···+P i 2.气体的分压等于总压强乘以气体摩尔分数或体积分数。 P总=P1+P2+···+P i ,在右式两边同除P总。 1=P1/P总+P2/P总+···+P i/P总=x1+x2+···+x i 各组分气体的分压P i与总压P 总 之比称之为压强分数,显然压强分数之和 P i/P总等于1。 因为n 总 =n1+n2+···+n i 同样,1=n1/n总+n2/n总+···+n i/n总=x1+x2+···+x i ni/n总称为摩尔分数。 由分体积定律:1=V1/V总+V2/V总+···+V i/V总 可得x i=P i/P总=n i/n总=V i/V总,即对于同一状态气体压强分数等于摩尔分数等于体积分数。 对上式变形得:P i=P总·V i/V总=P总·n i/n总[1] 应用领域 例如,零摄氏度时,1mol 氧气在22.4L 体积内的压强是101.3kPa 。如果向容器内加入1mol 氮气并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则氧气的压强还是101.3kPa,但容器内的总压强增大一倍。

岩石物理学

这段时间我主要学习了岩石物理学,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学习: 导致阿尔奇公式的重要岩石物理学实验 阿尔奇公式的应用条件 岩石电学的近代研究方法 Cole-Cole模型 岩石的谱激发极化效应 Gassmann方程 导致阿尔奇公式的重要岩石物理学实验 电阻率测井发明于20世纪20年代.从它在1927年9月诞生的那天起一直到1942年时为止,关于如何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计算地层油气含量的研究工作一直也没有停止过.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岩石电阻率和其含油气饱和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电阻率测井资料只被用来识别油层,划分岩性和进行地层对比,而不能用于定量解释和储层评价.这种情况直到Archie的公式发表以后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为了充分地了解与阿尔奇公式有关的一些问题,首先回顾一下在阿尔奇公式发表之前(前阿尔奇时代)关于岩石电阻率的研究状态以及在1942年以前所做过的一些关键性的岩石电学实验. 前阿尔奇时代的岩石导电性研究状态 岩石是一种自然生成的混合物,其内含有一定的孔隙.在自然状态下,岩石的孔隙中充满着具有电解液性质的地层水或矿化度很低的淡水.在油气储集层内,岩石孔隙中的充填物一般由地层水、石油及天然气按天然形成的比例混合而成. 在电流通过岩石时,岩石孔隙水中的离子要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实验证明,岩石孔隙水(地层水)中的离子主要是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所以,这两种离子在电流作用下穿过岩石孔隙系统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岩石的电阻率.孔隙度较高且其孔隙系统具有良好连通性的岩石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孔隙度较低且其孔隙通道的几何形状复杂和连通性不好的岩石的电阻率较高.如果岩石中的孔隙通道被不导电的矿物所堵塞,则导电离子不能在孔隙通道中移动,因此提高了岩石的电阻率.在含有碳氢化合物的地层中,由于这类化合物一般是不导电的,所以它们的存在实际上是堵塞了离子运移的通道,使岩石的电阻率变大.另外,含泥质岩石的电阻率还受黏土矿物的含量和类型的影响. 前阿尔奇时代的岩石导电性研究实验 当时对阿尔奇的研究工作有重要影响的实验有下列4个: Kogan实验 1935年,前苏联巴库阿塞尔柏疆(Azerbayzhan)石油研究所的I Kogan采用缓慢替代法做了一个关于松散砂粒堆积物导电性的实验.他把从巴库(Baku)油田采到的砂粒装在一个垂直管子里并将管子里充满了盐水.然后,将管子的底部放入到一个石油烧杯中.最后,向烧杯中加入压缩空气.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使得烧杯里的石油慢慢地进入到装满砂子的管子里去,将管子里的盐水挤走并用石油来代替.Kogan的含水饱和度数据是利用重量测量得到的,而电阻率数据是利用单臂(惠斯登(Wheatstone))电桥采集的.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Kogan一共选择了两种不同的砂粒,模拟砂岩的孔隙度为20%到45%.相应的测量结果显出了明显的规律性.Kogan的实验数据被成功地用于监测前苏联巴库地区的油田的开采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