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朝、明朝和清朝散官介绍

唐朝、明朝和清朝散官介绍

唐朝、明朝和清朝散官介绍
唐朝、明朝和清朝散官介绍

唐朝、明朝和清朝散官-介绍

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例如唐代文散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士郎凡二十九阶,武散官自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八校尉副尉凡四十五阶。故散官亦称阶官。宋代称为寄禄官。明清则职居几品,即授几品阶官,故无散官之名,但亦可特授较高级的阶官。

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汉至南北朝,朝廷有时对高级文武官员于本官外另加位亚三司、仪同三司等名号,以示尊崇而无职掌。隋始定散官名称,加给文武重臣,皆无实际职务,而统称官员之有实际职务者为职事官。唐承隋制,置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至文林郎、将仕郎共二十九阶为文散官,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至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四十五阶为武散官,凡九品以上职事官皆带散位,称为本品。职事官随才录用,迁徙出入,参差不定;散位则皆以门荫结品,然后劳考进叙。职事官与散官品级不定一致,散官低而充高级职事官称守某官,散官高而充低级职事官,称行某官,待遇则按其散官品级。宋初沿唐制,置文武散官,神宗元丰三年(1080)改革官制,依官名确定职掌,据唐朝及以前散官旧制,制定文臣阶官,用以规定官员地位、俸禄等待遇,徽宗政和六年(1116)又制定武臣阶官。金、元皆有文武散官,并有司天散官、太医散官、内侍散官、教坊司散官等。明、清官员级别和待遇依实际所授职官品级,散官仅存名号。

散官-散官列表

唐代散官

文散官

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

特进光禄大夫从二品;

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

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

正议大夫正四品上;

通议大夫正四品下;

太中大夫从四品上;

中大夫从四品下;

中散大夫正五品上;

朝议大夫正五品下;

朝请大夫从五品上;

朝散大夫从五品下;

朝议郎正六品上;

承议郎正六品下;

奉议郎从六品上;

通直郎从六品下;

朝请郎正七品上;

宣德郎正七品下;

朝散郎从七品上;

宣义郎从七品下;

给事郎正八品上;

征事郎正八品下;

承奉郎从八品上;

承务郎从八品下;

儒林郎正九品上;

登仕郎正九品下;

文林郎从九品上

将仕郎从九品下

武散官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镇军大将军从二品;

冠军大将军正三品;

云麾将军从三品;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明威将军从四品下;

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宁远将军正五品下;

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游击将军从五品下;

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昭武副尉正六品下;

振威校尉从六品上;

振威副尉从六品下;

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致果副尉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翊麾副尉从七品下;

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宣节副尉正八品下;

御武校尉从八品上;

御武副尉从八品下;

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仁勇副尉正九品下;

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陪戎副尉从九品下。

明代散官

文散官

特进荣禄大夫,正一品,初授

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升授

荣禄大夫,从一品,初授

资善大夫,正二品,初授

资政大夫,正二品,升授

资德大夫,正二品,加授

中奉大夫,从二品,初授

通奉大夫,从二品,升授

正奉大夫,从二品,加授

嘉议大夫,正三品,初授

通议大夫,正三品,升授

正议大夫,正三品,加授

亚中大夫,从三品,初授

中大夫,从三品,升授

大中大夫,从三品,加授

中顺大夫,正四品,初授

中宪大夫,正四品,升授

中议大夫,正四品,加授

朝列大夫,从四品,初授

朝议大夫,从四品,升授

朝请大夫,从四品,加授

奉议大夫,正五品,初授

奉政大夫,正五品,升授

奉训大夫,从五品,初授

奉直大夫,从五品,升授

承直郎,正六品,初授

承德郎,正六品,升授

承务郎,从六品,初授

儒林郎,从六品,升授

宣德郎,从六品,升授(文官凡官吏出身者)承事郎,正七品,初授

宣议郎,正七品,升授(文官凡吏员出身者)文林郎,正七品,升授

从仕郎,从七品,初授

迪功郎,正八品,初授

修职郎,正八品,升授

迪功佐郎,从八品,初授

修职佐郎,从八品,升授

将仕郎,正九品,初授

登仕郎,正九品,升授

将仕佐郎,从九品,初授

登仕佐郎,从九品,升授

武散官

特进荣禄大夫,正一品,初授

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升授

荣禄大夫,从一品,初授

骠骑将军,正二品,初授

金吾将军,正二品,升授

龙虎将军,正二品,加授

镇国将军,从二品,初授

定国将军,从二品,升授

奉国将军,从二品,加授

昭勇将军,正三品,初授

昭毅将军,正三品,升授

昭武将军,正三品,加授

怀远将军,从三品,初授

定远将军,从三品,升授

安远将军,从三品,加授

明威将军,正四品,初授

宣武将军,正四品,升授

广威将军,正四品,加授

显威将军,从四品,升授

信武将军,从四品,加授

武德将军,正五品,初授

武节将军,正五品,升授

武略将军,从五品,初授

武毅将军,从五品,升授

昭信将军,正六品,初授

承信将军,正六品,升授

忠显校尉,从六品,初授

忠武校尉,从六品,升授清代散官

文散官

正一品,光禄大夫

从一品,荣禄大夫

正二品,资政大夫

从二品,通奉大夫

正三品,通议大夫

从三品,中议大夫

正四品,中宪大夫

从四品,朝议大夫

正五品,奉政大夫

从五品,奉直大夫

正六品,承德郎

从六品,儒林郎

正七品,文林郎

从七品,征仕郎

正八品,修职郎

从八品,修职佐郎

正九品,登仕郎

从九品,登仕佐郎

武散官

正一品,建威将军从一品,振威将军

正二品,武显将军

从二品,武功将军

正三品,武义都尉从三品,武翼都尉正四品,昭武都尉从四品,宣武都尉正五品,武德都尉

从五品,武德佐骑尉正六品,武略都尉从六品,武略佐骑尉正七品,武信都尉从七品,武信佐骑尉正八品,奋武校尉从八品,奋武佐校尉正九品,修武校尉从九品,修武佐校尉

试论唐朝对新罗佛教及其文化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8-12-02 作者简介:王臻(1969-),男,山东诸城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古代中朝关系史。 第26卷第3期2009年7月东 疆 学 刊Do ng jia ng Jour nal V ol.26N o.3Jul.2009 试论唐朝对新罗佛教及其文化的影响 王 臻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 要:佛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传入中国以后,在唐朝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与唐朝同时代的朝鲜半岛上的统一新罗,积极借鉴唐朝佛教发展的成果,创立了与唐朝类似的宗教派别,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大师,新罗佛教在朝鲜佛教史上谱写了最辉煌的篇章。并且,新罗在汉字、汉文学、天文学、印刷术、建筑风格、雕塑绘画艺术等方面,也深深地打下了唐朝佛教文化的烙印。 关键词:唐朝;新罗;佛教;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I 3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09)03-0006-05 一、深受唐朝影响的新罗佛教派别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是广泛流行于亚洲的宗教和哲学,它对东方世界的宗教、文化、社会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传佛教于公元前五世纪产生于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1](P4) 。佛教产生后,影响力颇大,迅速传入别国和地区,其中中国和朝鲜半岛也先后输入了这一宗教。 在中国,佛教是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两汉交替时从印度通过西域传入内地的。史载,公元前2年(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2](魏志·东夷传),这即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载。此后,整个三国时代,佛教的流传都是微弱、缓慢的;南北朝时期,佛教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唐朝,佛教达到 鼎盛。 唐朝时期,佛教传播派系众多,主要有八宗:其一为三论宗,隋代吉藏创立,后流传于唐,以所谓破邪显正、真俗二谛、八不正道为其法义,称之为三论宗;又因其阐扬“诸法性空”,故又称法性宗。其二为天台宗,创始人是隋朝的智颛,后隋唐之际的灌顶弘扬该宗。因智颛曾率弟子居于天台山,故名;又因开宗和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为《法华经》,故名法华宗。其三为净土宗,创始人是善导。该宗认为佛所居住的现实世界是“净土”,那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因而人们应该求往生净土。其四为唯识宗,唐玄奘赴印求法,回国后创立了中国佛教的唯识宗,因玄奘长住长安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宗。该宗宣扬一切事物“唯识”所变的观点。其五为律宗,唐僧人道宣创立,主要是研习及传持戒律。其六为华严宗,创始人法藏,以《华严经》立宗。其七为密宗,梵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来华翻译传播形成,其教义认为法身佛大日如 6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国家强盛,社会安定,民族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国际交往频繁。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陶瓷、染织、刺绣、铜镜、金银器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唐代的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具有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饰新颖活泼、品种多样的风格特点。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 期。 唐代作为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的绚丽辉煌的时代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陶瓷:唐代早期的制瓷业仍处在恢复阶段。进入中期以后,制瓷技术进步,瓷器质量提高,窑址林立,规模宏大。唐代这一时期的青瓷胎质细腻、釉层匀净﹑色泽温润,纹饰偏重造型﹑处理简练,装饰技法以划花为主,也有少量印花﹑刻花和镂雕。唐代晚期,以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进入了鼎盛时期,制瓷技术高度发展,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

美。唐代白瓷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白瓷釉色匀净,器形雍容饱满,胎体厚实细洁,瓷质坚硬。与越窑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唐代创造或发展了一些彩瓷,包括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为以后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的天地。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唐三彩,色彩斑斓,造型优美,是一朵奇异的陶艺之花。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2)染织:唐朝时期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庶,商业﹑手工业昌盛,贵族生活奢侈注重享乐,服饰竞求华贵,这些都促进了纺织工艺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印染技术的进步。唐代染织工艺有蜡缬,绞缬,夹缬,碱印,拓印等印染方法。 (3)刺绣:唐代刺绣在前代的基础之上流行更广,制作工艺也有发展和创新,绣品做工精巧、色彩华丽,用途也更加广泛。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也有所发展和创新,除保留了传统的辫绣外,又创造出直针、缠针、套针、戗针、贴绢、锁绣、堆绫和缀珠等针法。戗针绣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绣品纹饰主要为花鸟,也有性格温驯的动物纹饰。

唐朝试题)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和同一家】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制度创新】 (3) 根据图回答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材料三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4) 材料三中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代新政中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开放交流】 材料四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均选自人教自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 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你从他们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 ①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②对外交往活跃,③国内民族融合,④文化辉煌。 ⑴“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列举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① (请例举2例)

新罗与隋唐

新罗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王金林(2011110179) 一.新罗时期与中国历史朝代对照 新罗(公元前57年~公元676年) 1.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公元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在金城(今韩国庆州)创建。 2. 670年-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 历史学者传统上将新罗的历史分成三部分:早期(公元前57年-公元654年)中期(公元654-789年)和晚期(公元780-935年)。 二.新罗时期地图 三.新罗与中国政府间的交流起步较晚 1.起步较晚的原因:①地理位置。新罗处于朝鲜半岛的东南。②当时受到倭军的困扰无暇顾及外交。 2. 新罗与隋朝政府的交流不密切。 ①新罗与隋的联系开始于开皇十四帝(594)“新罗王金真平遣使贡方物,高祖拜真平为上开府,乐浪郡公,新罗王”。 ②596,602,603年新罗均遣使与隋通贡。《朝鲜通史》 3. 新罗与唐朝之间的政府交流频繁。 在唐初的621~668年的48年中,新罗向唐朝派遣使团32此,唐朝向新罗派遣使团10次。

4.新罗与唐朝之间的政府交流频繁的原因。 ①当时朝鲜处于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鼎立的时期,新罗面临被高句丽和百济兼并的危险。所以积极与唐朝来往,借以获得唐朝对自己的保护和支持。②吸收先进文明成果,促进自身发展。(在国内提出“花郎道”精神,培育青少年,提高国民素质) 5.唐朝与新罗军事方面的合作 ①660年,唐朝和新罗联合将百济灭亡。 ②668年,唐朝和新罗联合将高句丽灭亡。 四.隋唐与新罗的经济交流 1.交流的主要形式 ①官方贸易:朝贡—奢侈品交换 新罗→唐朝:人参,牛黄,果下马,各种鱼类…… 唐朝→新罗:金银器,丝绸,《道德经》,《佛经》等书籍。 ②民间商人贸易交流 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贸易,以海路为主。 代表人物张保皋,他不仅官居要职,而且拥有庞大的商业船队。从事新罗,唐朝,日本三国间的贸易。 2. 新罗坊及来唐从事其他职业的新罗侨民 8~9世纪,在唐的沿海地区形成了许多以新罗商人为主的新罗侨民的聚居区—新罗坊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纪》中保留了大量关于新罗坊的资料。 新罗坊的设立对于唐罗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教育方面交流 1.唐朝对留学生采取特殊照顾政策,允许外国留学生参加中国科举考试。 2.在登州城南街,专门设立‘新罗馆’。 3.代表人物:崔致远 4.教育方面的交流同时促进了唐罗两国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促进了新罗汉文学的发展。 六.佛教方面的交流 1.佛教自前秦从高句丽传入新罗后,528年得到了新罗的正式承认。赴华的求法僧得 到了新罗政府的重视。如:新罗真平王二十三年(601),命法师安含学法于隋。僧圆光自唐还国。《海东高僧传》 2. 代表僧人:圆光,此藏,义湘,圆测等。之后的还有慧超,无相等。 七.政治制度交流和经济制度交流 1.新罗的政治制度是参照中国的制度建立的。 ①在唐朝建立前,新罗已于503年仿中国定国号。520年制丧服法,颁示律令。536年建年号。 ②唐朝建立后,新罗对汉文化积极吸收。 649年改章服,650年行中国年号。 ③中央行政机构方面,仿唐中书省蛇执事省,为全国行政机构。仿唐内侍省设内省,管理三公王族事务。仿唐御史台设司正府,弹劾官吏。 ④地方制度方面,建立州郡制,全国设九州,并将九州名字改为汉式名字。 2. 经济制度 新罗仿唐均田制实行丁田制,仿唐实行祖庸调法和户籍制。 八.儒学方面的交流 这一时期,在新罗占统治地位的是花郎道思想。儒学开始只是花郎道训练的一种补充,随着新罗的统一,政府需要儒学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在之后的682年设立国学,讲授五

唐代诗人列表及其作品风格

唐代诗人列表及初唐四杰作品风格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唐诗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其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对初唐浮艳诗风或较单一的体制有所突破和革新。四杰仕宦不显而才华横溢,慷慨有志。他们反对绮靡文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其创作在形式上虽未完全摆脱齐梁遗风,但内容与气骨方面已大有突破。王、杨工于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从军行》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乐府歌曲。汉魏诗人作“从军行”,是乐府曲辞。但是到了唐代,《从军行》古曲已经不存在了,杨炯作这篇《从军行》,只是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而这首五言律诗,事实上是不能配合乐曲歌唱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诗题称为“乐府古题”。它并不表示这首诗的曲调,而是表明这首诗的内容。因为每一个古代乐府曲调,都有一个规定的内容。例如《孤儿行》是描写孤儿生活的,《从军行》是反映从军的辛苦的。杨炯做了这首五言律诗,用了这个乐府古题,但诗的内容已不同于汉魏时代的《从军行》,可知初唐

(2017年春季版)《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15课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过程,认识农民起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2.了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满洲的崛起、清军入关和统一全国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书、讨论、分析与归纳,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抓历史发展主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和统一全国。 难点:认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明朝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师导入:历经近三百年的时间,明朝也没有逃脱兴衰变化的命运。那么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明清帝国又是怎样更替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 二、学习新课: (一)李自成起义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李自成起义”一目,思考李自成起义的背景、经过、作用。 学生分组介绍李自成起义的背景、经过、作用。 师生共同归纳: 1. 李自成起义的背景: ①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皇帝不利朝政;大臣宦官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地方官吏贪赃枉法。 ②土地兼并严重,连年天灾,大量农民颠沛流离。

③赋税和摊派加重,农民起义不断。 教师出示图片加以说明。 教师指出:在各地起义军中,李自成起义军力量迅速壮大。 2. 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展示李自成农民起义图片、路线图。 教师指出:李自成起义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学生根据课文分析探究起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学生回答明确: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起义军赈济贫穷,“平买平卖”等措施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从而发展迅速。 2. 李自成起义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李自成起义的作用:导致明朝直接灭亡。 过渡:清军入关后,有人说“国家之扶定燕京,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明也”。这就是说,清朝的天下不是取之于明朝,而是从农民军手里取得的。清朝是怎样取代明朝成为全国性统一王朝的? (二)清朝入主中原 1.女真的壮大和后金的建立: 谈话法学习: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哪个民族不断壮大?(女真)何时谁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什么政权?(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教师解释: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展示努尔哈赤个人介绍资料。 2。清朝的建立 谈话法学习:那么清朝是在何时由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展示皇太极个人介绍资料。 3.清朝的统一 学生阅读P90合作探究:清朝统一全国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 ①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②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 ③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军采取了什么行动?

中国历史-唐朝时期战争年表

中国历史:唐朝时期战争年表 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至七年(624年)三月唐统一的战争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李渊太原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李渊之女李氏等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六月西河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六月张纶攻离石等郡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至九月河东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九月刘文静击降屈突通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李世民击灭薛举父子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薛仁杲击唐弼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李世民击薛仁杲扶风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姜謩、窦轨与薛举长道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薛举击刘世让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王师仁击稽胡富平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窦轨击稽胡宜君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唐击薛举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轨击灭突厥阙可汗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仁杲攻唐宁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刘感与薛仁杲泾州、细川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常达击薛仁杲宜禄川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二月马元规攻取安陆、荆州、襄州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李建成、李世民进逼东都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唐击朱粲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蔺兴粲击梁师都灵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唐攻尧君素河东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罗艺击窦建德幽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庞玉击旁企地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王世充围谷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盛彦师伏歼李密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高开道击李景北平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末宇文化及攻魏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正月李神通击宇文化及魏县、聊城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窦建德击宇文化及聊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张孝珉袭汜水城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至三月王世充攻谷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窦建德攻邢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李厚德兄弟击王世充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杨则击梁师都灵州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邓暠击高开道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五月王世充攻义州之战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学情调查问卷“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本课里学生的兴趣点、发展点又在哪里,为此我课前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了解学生知识、认识上的状况后就可以为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1、你觉得自己对小说和艺术了解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太了解 D、一点儿都不知道 2、你对于小说和艺术的了解来自于: A、影视 B、中小学课本 C、老师的讲述 D、图书馆 E、媒体宣传F书画展览 3、提起小说和艺术,你会想到什么?印象最深刻、最为熟悉的小说是什么?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4、下面的影视作品中你印象最深刻、最为熟悉的是什么?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5、你觉得,明清的小说和艺术让你学到了什么? A、明清小说和艺术特点 B、众多小说人物 C、明清的社会现象 D、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状况 6、你对京剧了解多少? A、了解 B、不了解 C、听说过,但不了解 D、在电视上看过,但是看不懂 7、对京剧的脸谱了解吗? A、了解 B、不了解 C、看到不一样,但不了解 8、说说明清小说的成就有哪些? 9、四大名著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谁?为什么? 10、有人讲孙悟空富有反抗精神,也有人讲孙悟空后来保唐僧取经是维护正统秩序。你是怎样看待孙悟空的? 11、阅读下面《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关于刘姥姥在大观园吃饭时的描写: 刘姥姥拿起筷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过响声儿就没了!” 请完成: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刘姥姥进行描写

试析唐朝中后期的新罗奴婢问题

2015年11月第 48卷第6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 Nov.2015 Vol.48 No.6【中朝韩日文化研究】 试析唐朝中后期的新罗奴婢问题 朴延华,黄 灿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吉林延吉133002 )摘 要:“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转向衰落,与此同时,新罗也进入后期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种形势带来的变化之一便是唐朝与新罗间官方朝贡贸易的衰落和民间走私贸易的兴起,新罗奴婢问题便是民间走私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之一。唐朝中后期社会出现的大量使用新罗人为奴婢的现象一度引起了新罗的不安,唐朝也数度下诏解决该问题,两国围绕此问题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交涉,其中,薛平和张保皋二人对于新罗奴婢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唐朝;新罗;奴婢;薛平;张保皋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章编号:1009-3311(2015)06-0053-07收稿日期:2015-08-01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专项资金项目(012015012 )作者简介:朴延华,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博士。 目前, 学界对唐朝与新罗关系史的研究方面,成果颇为丰富,但对于唐朝中后期新罗奴婢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多。虽有论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新罗奴婢问题,但多集中于对在唐的新罗人活动、唐罗贸易往来、张保皋其人其事等论题的研究方面。笔者拟对新罗奴婢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解决进行分析考察,以期有助于了解9世纪上半叶唐罗交流及人员往来的一个侧面,对唐朝新罗人聚居区的形成原因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深入探究9世纪上半叶唐罗关系。 一、新罗奴婢问题的出现 新罗奴婢出现的具体时间,史书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新罗良民入唐为奴,最早见于史书是在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禁以新罗为生口,令近界州府长吏切加提举,以其国宿卫王子金长 廉状陈,故有是命”。①由这道敕令可知,新罗良 民流入唐朝为奴婢的现象在816年即已存在,这种情况可能比较严重,因而被入唐宿卫的新罗王子金长廉所注意并上书于唐宪宗,这才有了这道禁止以新罗人为奴婢并要求近界州府的官吏对此事多加注意的敕令。然而,旨令下达给何处官吏、其中的近界指的是何处犹未可知。另外,《三国史记》中有宪德王九年(817年) “遣王子金张廉,入唐朝贡”②之记载,金张廉与金长廉一字之差,817 与816有一年之别,究竟是史书记述有出入还是二者本非同一人,亦未可知。 第二次提及新罗奴婢一事的是平卢节度使薛平。长庆元年(821年) “三月,平卢军节度使薛平· 35·①② [北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四十二,帝王部,仁慈条。[高丽]金富轼:《三国史记》卷十,新罗本纪,第十条。 DOI:10.16154/https://www.doczj.com/doc/8a2191884.html,22-1025/c.2015.06.013

第24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教案

呆鹰岭中学历史备课组七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易积军辅备人: 1 第24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教学目标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京剧的形成。 ①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②通过画想像画和制作京剧脸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了解并归纳明清小说和艺术的主要成就,并对它们进行初步的鉴赏。 ②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文学艺术创作,是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反映,培养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结合上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明清时期虽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仍然创造了大量先进的、辉煌的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对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思想性、艺术性,特别是其中一些人物的介绍,确立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曹雪芹及《红楼梦》。 难点:对四大古典名著、绘画等的欣赏。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教师指出,我国先秦时期文学的主流是诸子散文,当时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庄子、韩非子等。然后提问:唐朝、宋朝、元朝文学的主流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明清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 导入新课 一、明朝小说的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二、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 1、曹雪芹 2、《红楼梦》 三、绘画 四、京剧的形成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课后反思:

新罗北界与唐朝辽东

新罗北界与唐朝辽东 王小甫 【提要】本文研究认为,统一新罗并合了朝鲜半岛上旧属三韩的地域,没有也无意于北上占据本非三韩的高句丽故地。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主体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渤海国仅只据有一部分高句丽旧地。所谓“统一新罗与渤海国的相互敌对很像一个被分割国家的南北两部分”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对历史的误解。 【关键词】新罗唐朝辽东高句丽大同江 英文提要:Incorporated the regions as three Han nations of old time, the Unified Silla had not ambition to occupy the old territory belonged to Koguryo in the Korea Peninsula. The old territory of Gaogyoli located on both banks of the Yalu River was the Liaodong region of China in all the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AD 618-907). It is a misreading of the history that the Unified Silla and the kingdom Bohai were just like two parts of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in one country. 统一新罗(668-935)时期,其北部边界长期保持在从大同江界线到江原道德源附近1。直到王氏高丽(918-1392)初期,这一状况仍然变化不大2。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状况?有人认为:“新罗统一三国后,当时由于新罗统治者对高句丽旧领土的消极态度,停止了向大同江以北地方活动”3。也有人认为:新罗“统一了原百济的全部疆土和原高句丽的大同江以南地区”,但“未能完全实现它在战争初期所期望的统一三国全部领土和居民的目的。这是它一开始就引进企图侵略朝鲜的强大敌人唐朝侵略者作为自己的‘同盟者’的严重错误所造成的后果。”4我们知道的实际情况是,所谓“原高句丽的大同江以南地区”就是在唐、罗刚刚联手消灭高句丽,新罗就发起历经八年(669-676)的驱逐唐军战争而最终获取的5。唐朝同盟者的身份未能阻挡新罗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对其发动进攻。显然,新罗北界止于大同江的原因不在唐朝的政治军事实力,而在于新罗自身,在于“新罗统治者对高句丽旧领土的消极态度”。也就是说,新罗原本就不期望“统一三国全部领土和居民”,它要统一的只是半岛旧有的三韩(辰韩=新罗、弁韩=伽耶、马韩=百济)故地6,所谓“原高句丽的大同江以南地 1参朝鲜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贺剑城译《朝鲜通史》上卷,三联书店,1962年,52页;(韩)梁泰镇《韩国的国境研究》第二章第二节《三国时代的国界》,汉城:同和出版公社,1987年,68-71页;(韩)李基白著,厉帆译《韩国史新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73页。 2参(韩)崔万基等编《(高等学校)历史附图》,汉城:教化社,1997年,19-20页;(韩)金渭显《契丹的东北政策》第四章第二节《经略高丽》,台北:华世出版社,1981年,75-8页。 3见上引《朝鲜通史》上卷,54页。 4见朝鲜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延边州翻译组译《朝鲜通史》上卷(第一分册)第六章第一节《新罗统一百济的全部疆土和高句丽的南部地区》,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210页。 5参黄约瑟《武则天与朝鲜半岛政局》第一节《唐高宗朝末年外务》,收入刘健明编《黄约瑟隋唐史论集》,中华书局,1997年,61-4页;上引《朝鲜通史》上卷,47-50页;拙编《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0页;上引《韩国史新论》,72-4页。 6韩国学者金渭显在论述王氏高丽的北进政策时说:“太祖(王建)在统一三韩后,正想挥师北进,不意得病崩殂”,其根据是《高丽史》记《太祖遗训》云:“朕赖三韩山川阴佑以成大业,西京水德顺为我国地脉之根本大业,万代之地,宜当四仲巡驻,留过百日,以致安宁。”(转引自金渭显《契丹的东北政策》,77页)可见迄王氏高丽统一时,其

唐朝时期的成语大全

唐朝时期的成语大全 词目:英声欺人 发音:yīng shēng qīrén 释义: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出处: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 示例: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随意发挥,虽云自我作古,却非~。 ★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地貌千奇百怪,想了解一下关于地貌的成语吗?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词目:矫世厉俗 发音:jiǎo shìlìsú 释义: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同“矫世励俗”。 出处:明·唐顺之《莆田林氏先墓表》:“矫世厉俗、捐私奉公、崭崖狷洁之行,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人。” 词目:画荻和丸 发音:huàdíhuòwán 释义: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同“画荻丸熊”。 出处:宋·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但要写母爱,在儿女小的时候容易表现,如推干就湿、画荻和丸之类,都是儿女小时的事。” 词目:风驰草靡 发音:fēng chícǎo mǐ 释义: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出处: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T,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词目:裁心镂舌 发音:cái xīn lòu shé 释义: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口舌。 出处: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如使恢宏博大之士,裁心镂舌,比辞而道,安可见乎?” 词目:英声欺人 发音:yīng shēng qīrén 成语的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以下是一篇关于时间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释义: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出处: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 示例: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随意发挥,虽云自我作古,却非~。 ★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词目:英声欺人 发音:yīng shēng qīrén 释义: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出处: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 示例: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随意发挥,虽云自我作古,却非~。 ★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词目:英声欺人 发音:yīng shēng qīrén 释义: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1)

七年级历史讲学稿 课型 第七单元 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1 课题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 【点击新目标】 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3、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培养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学习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点。 学习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链接旧知识】:《 》和《 》等科技巨著的出现,说明朝的时候,我国传统的科技依然处在世界的前列。自 前期,我国的科技发展逐渐 陷入停顿。 【知识构建体系】 1.小说 、 、 、 。 2.绘画 3.戏剧 。 【课前预习案】(充分预习课本,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一)小说: 1、代表作:(1)《三国演义》:作者 ,是优秀的历史小说。 (2)《水浒传》: 作者 ,是我国英雄传奇中最杰出的作品。 (3)《西游记》: 作者 ,是一部神魔小说。 (4)《红楼梦》: 作者 ,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戏剧: 京剧:是在 、 年间形成的,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剧种。 【合作交流探究】(独立思考后讨论,其他小组展示时做好讲学稿的完善和补充) 1、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说明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不同所在。 2、讲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故事,说说这部小说的特点。 3、画一个京剧脸谱或哼唱两声京剧选段,说说京剧是怎样产生的? 4、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作者及作品设计一个表格。 【课堂达标检测】 1、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 、曹操煮酒论英雄 2、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B 、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 D 、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请回答: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麽时候创作的?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麽? (3)《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课后大练兵】: 基础训练 【课后谈收获】1、我记住: ; 2、我知道: 。 3、我要通过借阅相关书籍认识小说中 等人物。

历史趣谈唐朝和朝鲜的关系 新罗国因唐朝帮忙而统一朝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唐朝和朝鲜的关系新罗国因唐朝帮忙而统一朝鲜 导语:隋朝的时候,隋炀帝三征高丽无功而返。唐太宗征高丽也是无功而返,他赫赫武功,征高丽的下场和隋炀帝相同。可能主要原因就是那个地方太冷,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三征高丽无功而返。唐太宗征高丽也是无功而返,他赫赫武功,征高丽的下场和隋炀帝相同。可能主要原因就是那个地方太冷,交通不便。唐高宗时,一开始打高丽也多次失败,曾派唐朝的名将苏定方带领猛将契苾何力多次征讨,以苏定方之能耐,虽然把高丽军打败了无数次,但最终都因为天寒路远,功亏一篑。于是唐高宗改变了外交策略,远交近攻,联络新罗去攻高丽和百济。 唐高宗娘兼老婆的武则天掌权时,派薛仁贵和李勣最后一次往伐,当时李勣已经73岁了,高龄挂帅出征,终于把高丽给灭了。灭掉高丽之后,高丽的王族勋臣这帮人就迁入中原,搁在山东,最终融入汉民族。后来朝鲜历史上又出现一个高丽王朝,那个高丽王朝是当地朝鲜人建立的王朝,跟这个高丽完全不是一回事,只不过打着高丽的旗号而已。唐朝还跟新罗联手去灭百济,唐罗联军一共是19万,其中唐军15万,新罗军4万,所以主要是唐军灭的百济。今天韩国人供奉的民族英雄,一个是李舜臣,那是抗日的,确实值得供奉,还有一个叫阶伯将军,韩国有很多他的画像、铜像,相当于韩国的文天祥,他就是百济的大将。当唐罗联军19万进攻百济的时候,百济王都投降了,就阶伯率五千勇士抵抗,最后全军覆没,战死沙场。 新罗是在唐王朝的帮助下,完成的统一,所以新罗跟唐朝的关系就非常的友好。新罗王朝的领土,不是今天全部的朝鲜半岛,当时唐朝和新罗的边界并不在鸭绿江,而是应该在大同江。今天的平壤以北,在当时还是中国的土地。中国皇上一过生日,新罗的女王都给皇上绣 生活常识分享

论唐代艺术的特色

唐朝的美术气势宏伟、富丽堂皇、赋予想象,在技巧上也有不少的建树。另外在书法、工艺美术、建筑等各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也是在唐朝时期完成的。总结唐代艺术的发展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建筑方面: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的《梓人传》)。“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中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其代表建筑为:永宁寺塔,广仁王庙,天台庵,南禅寺,佛光寺 (二)服饰方面: 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

第32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文化

第32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文化 科学家与科学巨著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古典小说的高峰 课标要求: 1、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2、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 科技成就和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明清时期科技、文化成就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科学家与科学巨著 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一批带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学生看书填表)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本目第2段大字和第1段小字从三方面把握) ①了解他献身医药学研究的一生;②李时珍编写药典,注重实践;③巨著《本草纲目》及它的价值。 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著作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留斯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二、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1、宋应星:兴趣十分广泛,对农业、手工业生产都比较注意观察和研究。在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的教官)期间,一面为官,一面著书立说,他本着求实的精神,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 2、《天工开物》(本目第2段大字和第2段小字和图片) 分析小字和图片得出: ①手工业生产水平高。手工业部门多;生产过程和工序细致;规模较大。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②体现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 分析大字得出: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反映了明朝时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成就。 十九世纪,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汉学家儒莲首次将《天工开物》的一些篇章译成法文,并盛赞该书是中国的“技术百科全书”。英国李约瑟也称《天工工物》为中国“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 3、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