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一)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一)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一)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

教学内容

•化学基本概念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物质的量与摩尔

教学准备

•教师备课:熟悉课本内容,准备相关实验和示意图•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化学实验器材教学目标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理解

•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掌握化学式和化合价的使用与计算

•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化学计量计算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设计说明

本课件将以知识点为核心,结合实验示范、具体例题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概念解释、图文展示、小组合作等

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节:化学基本概念

•概念解释:通过例子和生活实际,引入化学的定义和范围

•图文展示:使用PPT展示化学现象和化学背景知识

•讨论互动:让学生发表对化学的理解和疑问

•概念引申:将化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科技发展等联系起来

第二节: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实验示范:展示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引出原子结构的概念

•知识讲解:使用示意图和简单文字,介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案例分析:通过元素周期表,解释原子半径、电子亲和力、离子半径等现象

•小组合作:讨论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设计小组实验

第三节:化学式和化合价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以及化合价的意义•几个实例: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计算

•案例分析:利用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知识,解释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参与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互相交流和解答

第四节: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实验引入:设计酸碱反应实验,引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配平方法和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

•计算练习:通过练习题和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量计算

•实践运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应用化学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节:物质的量与摩尔

•理论讲解:引入物质的量概念及其单位摩尔,解释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作用

•实验检测:进行反应量的实验测定,引出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计算练习:通过计算题目和例题,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综合讲解:结合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摩尔的概念,解释化学反应的底物和生成物的量比关系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物质的量与摩尔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更多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加强课外拓展和实际应用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化学必修一教学课件:硫酸、硝酸和氨

化学必修一教学课件:硫酸、硝酸和氨 化学必修一教学课件:硫酸、硝酸和氨 “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化学必修一教学课件:硫酸、硝酸和氨,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工具 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

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H2O NH3↑+H2O [板书]NH3+H2ONH3·H2O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新教材高中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122化学电 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122化学电源.pptx(53页珍藏版)》请在文件跳动上搜索。 1、第2课时化学电源基础知识技能素养形成性自评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2.了解化学电 源在生产、生活和国防中的实际应用。3.能正确书写各类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图说考点基础知识新知预习一、化学电池1.化学电池是将能变成能的装置。2.化学电池的分类化学电一次二次燃料二、常见的化学电池1.一次电池(以碱性锌锰电 池为例)(1)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2)工作原理:负极反应:_;正极反应:_。总反应:_。 MnO2ZnKOHZn2OH2e=Zn(OH)22MnO22e2H2O=2MnO(OH)2OHZn2MnO2 2H2O=2MnO(OH)Zn(OH)2PbO2Pb稀 2、H2SO4溶液充电阴极:_(还原反应);阳极:_(氧化反应)。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铅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PbPbO22H2SO4 2PbSO42H2O。3.燃料电池(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1)基本构造:(2)工作原理:负极反应:_;正极反应:_;总反应:2H2O2=2H2O。 2H24OH4e=4H2OO22H2O4e=4OH三、化学电池的使用1.化学电池的优点(1)化学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供能稳定可靠。(2)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不同和的电池及电池组。(3)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并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较高大小容量电压 2.判断电池优劣的主要标准(1)比能量:即单 3、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的多少,单位(Wh)/kg(或Wh)/L。(2)比功率:即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的多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全册 教案(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 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课题:引言授课 班级 课 时 1 教学目的知识 与技 能 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程 与 方法 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们对 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热爱化学这们学科。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重 点 化学的新认识 难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方法

点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引言 一、再说化学: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 二、学习内容 三、学习特点: 我的几点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 放一组现代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 [导入]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从现在开始,我和同学们一道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讲]化学研究的领域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一些现代生物领域及物理领域都需要我们化学家参与研究,如刚才看到的几组图片,可以说无论从生活还是将来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板书]一、再说化学: [展示并总结] 1、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1) 解开许多物质结构之迷,在工厂大规模生产化工[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引言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学生的怨言:面宽,琐碎,难学,易忘。针对学生

产品,如人工牛胰岛素 (2) 合成并开发诸多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和新材料 (3) 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4) 利用化学高效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国民经济能良性、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2、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①衣:由于化学纤维、染料的合成与发展,人们穿上了各种鲜艳、光彩夺目、非常漂亮的化纤服装,生活丰富多彩. ②食:由于化肥河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让人们的餐桌更为丰富,吃得营养、吃得好。 ③住:钢铁、水泥、玻璃、涂料等一些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使用,建起许多高楼大厦,使人们住得舒适,生活愉快。 ④行:人造橡胶的合成、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是汽车工业普及的基础;镁铝轻合金、钢铁、钛等金属材料和一些功能材料得应用,制成了飞机、轮船,宇宙飞船,使人日行万里不再是梦想.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让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充满信心与挑战.

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223PPT课件 一等奖比赛优质课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

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学法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布置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物质的分类,最后能预测和用实验探究来总结酸、碱、盐的通性达到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学法:合作学习法本节课将采用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方法,由于有的内容要回忆初中的概念和知识所以合作学习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巩固知识五、教学过程【导入】现代社会很发达,我们平时浏览的网址不计其数,超市中的货物玲琅满目,图书馆中的书本种类繁多,那么这么多的物品我们依然可以迅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为什么?【学

必修一人教版化学课件

必修一人教版化学课件 必修一人教版化学课件 导语:高中化学的必修一里面有很多是重点内容,同学们一定要熟悉哦,下面小编分享必修一人教版化学课件,欢迎参考! 1、对物质的量的几点认识 (1)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质量、体积、浓度)的物质联系起来。 含义:物质的量与粒子数、质量、气体体积、溶液体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联系起来。 (2)对“1摩尔”的国际规定:1摩尔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6.02千克12C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即含有6.02×1023个离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成为1摩。注意:6.02×1023 mol-1叫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一个普通的物理量,符号为NA 。 (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NA 。 2、对摩尔质量的认识 (1)“摩尔质量”是一个导出的物理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 (2)“摩尔质量”就某一种具体物质而言,当元素的相对质量标准不变时,它就是衡量,具体说:1摩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钙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3)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质量(m):m=n×M (4)1个氢原子的质量 3、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认识 (1)在科学研究或实际生产中,涉及到气态物质时,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2)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这三个因素。 (3)1摩尔任何物质中的粒子数目时都是相同的,对于气体来说,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而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萃取和分液》说课讲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1-1(第二课时)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第一中学廖玲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萃取和分液。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展PPT-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一个详细且针对性强的目标是上好每堂课的第一步。我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确定目标的: 一、教学背景分析 分析课标要求:(PPT-3)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萃取与分液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分离和提纯操作,它是对溶解性规律的一个应用,其原理也在今后卤族元素和有机物的学习中多次体现,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的应用。也是高中阶段的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及部分仪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其操作及过程,学习主要仪器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丰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手段。 学情分析:我校属于山西省示范高中,学生基础较好,主动性较强,探究积极。展示ppt-4 已有知识:初中已经学过了有关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在上节课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及蒸馏这三种分离方法; 已具备能力:学生具备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但缺乏:对分离和提纯方法的进一步认识,实验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基于教材的重要地位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展示ppt-5 二、实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掌握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及操作;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验实验室较正规的萃取和分液的操作法;学会对混合物采取合理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对课程标准解读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ppt-6 重点:萃取和分液的基本操作;

化学苏教版高一必修一2.1氯、溴、碘及化合物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课时1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氯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活波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讨卤族元素的性质,从而与其他系列元素性质比较来归纳元素周期律。关于氯气的性质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氯气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氯气的制取。 本节课主要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重点讨论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同时重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推测、实验探究、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水、碱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次氯酸有漂白性,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推测、引导发现、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 在层层递进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结论,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艰辛和喜悦的过程中,树立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究精神,并同时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氯气的制取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导课】投影海洋图片,阅读课本P40海洋中的化学资源。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总结】教材整理1 海水中的化学物质 1.元素种类:80多种。 2.氯化物:主要为氯化钠,其次为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等。 3.溴元素:被称为“海洋元素”,原因是:99%以上的溴蕴藏在海水中,总储量达1×1014 t 。 4.碘元素:含量丰富,达8×1010 t 。 【教师过渡】氯气是如何制取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0页 【 课件展示 】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图,分析两极产生的气体 【学生活动】书写电解方程式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教师】实验室又是如何制取的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然后阅读化学史话 【视频展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图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1上的科学史话 【讲解】1774年舍勒 发现氯气,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这个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我国早年译文将其译成“绿气”,后改为氯气。 【教师】制取的氯气纯净吗?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呢? 【展示】完整的制取装置图 【学生活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MnO 2 +4HCl=====△MnCl 2 +Cl 2 ↑+2H 2O 【教师展示】历史事件再现 1915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利时战场上,德军正与英法联军对峙。忽然,从处于上风口的德军阵地上升起一股股黄绿色的云团,一直飘向处于下风口的英法阵地。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猝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的气体涌来,两万余名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很多的士兵因中毒导致死亡。经统计,最终活下来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在黄绿色云团飘来时跑到了较高的山丘上才幸免于难,还有一些人是用湿手绢捂住了嘴才保住了性命,而这种使很多人丧命的气体就是氯气,而这场战争也作为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记入了史册。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 化学是高一学生必须的科目之一。小编整理的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欢迎大家来查阅这篇文章。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目前,全面实施的新课程,其重要理念就是要使学生“会学”,而不是简单的“学会”。学生如果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触类旁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并能自主学习,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基于上述理论依据,设计了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1课时〈氨气〉)的教学程序。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授内容包括:氨气的合成、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等。教材内容编写的顺序就是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程序。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难点:NH4+的检验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能力背景分析: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了硅及其化合物、氯气、氮和硫的氧化物等内容。已经基本把握了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本程序。为学习本节的氨气、硫酸和硝酸的知识奠定了方法层面上的基础。 心理背景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和一些生活常识,对氨气和铵盐略有了解,对其性质的深入学习具备良好的心理准备。

3.教学方式 本着“重视基础,更重方法”的原则,本节采用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基本思路如下: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氯气》教学设计 4.技术准备与说明 (1)硬件要求:教师用电脑一台,配备投影机。 (2)软件要求:Microsoft PowerPoint,视频播放器等。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氨的用途和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氨的性质的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详案(详见教案和学案) 2.教学过程说明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采用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课的引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学生领会“科技就是生产力的”观念 本节课首先讲解哈伯合成氨的故事:20世纪初人类因粮食产量低下而面临挨饿困境,哈伯历时数年合成氨气,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哈伯也因研究化学武器而被人唾弃。 故事的讲解,旨在使学生领悟“科技就使生产力”的真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氨的合成与氮的固氮”的教学设计 以哈怕合成氨故事为契机,自然引出氨气的合成,进而介绍氮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引言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引言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序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化学1(必修)的序言部分是联系初、高中化学课程的桥梁与纽带,通过序言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全面认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序言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化学的种子;通过序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课程结构,交流学习经验,从而为以后学好高中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②认识化学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交流初中化学的学习经验,归纳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②通过介绍某些领域的发展历程,深化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对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

②赞赏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推动力; ③体会化学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融合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之中。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学习方法的归纳。 教学难点 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述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导入】播放视频----法兰琳卡化妆品广告:一位女歌手含热泪、表情夸张、手舞足蹈、歇斯底里地尖叫着:“我们恨化学”“我们恨化学”“我们恨化学” 【教师】同学们,看完视频后你对化学学科有何感想?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各小组长做总结。 [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老师】总结学生的叙述:从正反两方面谈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公正辩证地看待化学对人类的影响。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中课件精选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记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都包括哪些内容?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有哪些?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 1.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滤纸要低于漏斗边沿,液面要低于滤纸边沿。三靠,玻璃棒紧

靠三层滤纸处,滤纸紧靠漏斗内壁,漏斗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 2.蒸发——适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 (1)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液体温度 局部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加热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3)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水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上石棉网上。 3.蒸馏——利用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加热使其某一组分变成蒸汽,经过冷凝后再变成液体,从而跟其他组分分开,目的是将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除去。 实验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 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加热前需垫石棉网。 4.萃取——利用某种物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实验仪器:分液漏斗, 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实验步骤:①装液②振荡③静置④分液 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查漏的方法:在分液漏 斗中注入少量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把瓶 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2)振荡过程中要不断放气,防止内部气压过大将活塞顶开。 (3)分液时活塞和凹槽要对齐,目的是保证内外气压相通,以使 液体顺利流下。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4)萃取剂选择的三个条件: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原溶剂中要大 ③萃取剂与原溶液不发生反应。 三.Cl-和SO42-离子是如何检验的? 1.Cl-检验方法:先加稀HNO3,后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加稀HNO3的目的排除CO32-的干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Ag+=AgC l↓。 2.SO42-检验方法:先加稀HCl,后加BaCl2(或Ba(NO3)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

2020-2021学年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122气体摩尔体积(1)Word版含解析

1.2.2气体摩尔体积 本节《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揭示了气体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础。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既准又快的处理占计算比重较大的有气体参与的类型。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基于物质的量定量认识气体物质的体积。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思维转化。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2、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多媒体课件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摩尔质量。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mol O2分子的个数为多少,氧原子的个数为多少个,质量是多少克? 学生回答:N A,2N A,32克。 追问:1molO2分子的体积为多少呢? 讲解:要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影响物质聚集状态的因素?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2-14页内容 板书:一、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交流讨论: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某些性质存在差异?这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 讲解:从微观上考察,物质是原子、分子或离子的聚集体。可见的宏观物质具有不同的聚集状态,如气态、液态和固态。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也可呈现出不同的聚集状态。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微粒的运动方式、微粒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微观上差异导致了物质性质的不同。 PPT展示: 结论:物质的大小由粒子的大小、粒子的数目和粒子间的距离决定的。固态和液态物质的粒子间的距离小,主要由粒子的数目和粒子的大小决定;气体的粒子间距离大,气态物质的大小主要由粒子的数目和粒子间的距离决定。 思考:1mol任何微粒的集合体所含的微粒数目都相同,但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不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钠的还原性,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验,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探究活动,亲身参与实验的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

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但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还需借助直观演示等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本课注重实验探究。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实验法。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我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 2.谈话法。在做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 3.讲解法。在做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重要知识点及难点进行讲解。 (二)教学用具:

苏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检验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教材选择了一些能够被高中学生所理解的铵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是基于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同时学生物质的检验方法的目的。以“观察思考”的方式介绍了“焰色反应”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科学提炼”的形式总结了“物质检验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方法、顺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双氧水的分解实验”为探究实验,介绍了实验探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构物质检验的思想方法模型,学会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提出问题和假设,并能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1.Cl-、SO42-、NH4+、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 2.利用焰色反应检验K+、Na+离子 3.能利用焰色反应、离子检验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 多媒体课件焰色反应实验用品、 知识回顾: 1、氧气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入新课: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测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确定它是哪种物质,即进行物质的检验。通常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等,进行粗略的判断,再根据物质的某些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WORD范文可编辑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WORD范文可编辑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 课件能够以交互方式将文本、图像、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经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向教者、学者传达多层次的信息。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快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教材分析: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要想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金属元素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元素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 (2)知道铝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的保护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金属钠常温下能否与氧气反应和铝能否在空气中燃烧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所作的假设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

(3)在归纳金属钠、铝的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金属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2)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3)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钠的氧化反应 (2)铝的氧化膜的验证和铝的氧化膜对内部起着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分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准备:钠块、小刀、镊子、滤纸、表面皿、自制装置、铝片、火柴、酒精灯、三角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美丽的焰火往往可以烘托节日的气氛,五颜六色的焰火犹如空中绽开的花朵。那么,同学们在欣赏这美丽的焰火之余,有没有想过焰火的五颜六色从何而来呢?原来呀,就是往烟花里面加入了含有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学物质,比如发出黄色火焰的就是加入了含有钠元素的化学物质,发出紫色火焰的就是加含有钾元素的化学物质,发出绿色火焰的就是加入含有铜元素的化学物质,而我们所说的钠、钾、铜都属于金属元素,其实人类对金属的研究从古代就开始了,东汉的马踏飞燕体现了青铜器与工艺的完美结合,再远到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近到中国发射的神七,都体现了人类对金属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今天我们就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章主要讲述物质及其变化。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1亿种。对于这么多的物质和更为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分类,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以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物质间的转化途径。通过第一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1 元素与物质: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由此标准可以看出,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

高中教学课件: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高中教课课件: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说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好像物理相同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边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欢迎阅读。 教课目的 1、能依据物质的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并试试按不一样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 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有的分别系 教课重难点 教课要点: 初步学会依据物质的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 类 教课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有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方法 教课工具 多媒体 教课过程 新课导入 [引入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

富。这样之多的东西,假如不进行分类,那关于科学 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方到图书室借书,假如书 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几乎是海洋捞针。所以 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 类后,同一类物质因为拥有相像的性质,故更方便对照。 [ 投影 ] 图书室中陈设的图书、商场中的商品摆放。 [ 导入 ]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日我们持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板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 [ 引入 ] 我们知道分类假如从不一样角度下手就会有好多不一样方法,比如,人类依照年纪分能够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小孩 ;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相同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一样角度有好多不一样的分类方法。 [板书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虑与沟通 ]请试试对 HCl 、SO2、CaO、KOH 、Na2SO4、H2SO3 进行分类。 (氧化物: SO2、CaO 酸: HCl 、H2SO3 碱:KOH 盐: Na2SO4 )

金版教程第一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课时作业与课件(共15份,含详细解析)123b

04 课后优化训练 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A.干燥的 B.不漏水的 C.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 D.以上三项均需要求 解析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答案 B 2.[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月考]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的是() A.将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 B.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C.将1 L 10 mol/L浓盐酸加入9 L水中 D.将10 g 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至溶液体积为250 mL 解析根据公式c=n V,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A项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 L;B项22.4 L HCl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C项,浓盐酸与水混合后,溶液体积不是10 L;D项n(NaOH)=0.25 mol,V[NaOH(aq)]=0.25 L,c(NaOH)=1 mol/L。

答案 D 3.[2015·福建宁德高一质检]1 mol·L-1 NaCl溶液的含义是() A.1 L水中含有1 mol NaCl B.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C.1 L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D.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所得的溶液 解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为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1 mol·L-1 NaCl溶液的含义是1 L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Na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A项,1 mol·L-1 NaCl溶液是1 L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不是1 L水中含有1 mol NaCl,错误;B项,没有指出溶液的体积,错误;C项,1 mol·L-1 NaCl溶液的含义是1 L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Na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质量为58.5 g,正确;D项,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所得的溶液的体积不是1 L,溶液的浓度不是1 mol·L-1,错误。 答案 C 4.[2015·湖北省黄冈中学期末考试]实验室欲配制480 mL浓度为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的是() A.称量5.3 g Na2CO3固体溶于480 mL水配制成溶液 B.称量5.3 g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制成0.5 L溶液 C.称量5.3 g Na2CO3·10H2O晶体溶于水配制成0.5 L溶液 D.称量5.3 g Na2CO3·10H2O晶体溶于0.5 L水配制成溶液 解析实验室中无480 mL容量瓶,应选择500 mL容量瓶,则需m(Na2CO3)=0.5 L×0.1 mol/L×106 g/mol=5.3 g。另外需注意:应最终配制成0.5 L溶液而不是加入0.5 L水,故B选项正确。 答案 B 5.[2015·福建宁德高一质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详细实验步骤-高中课件精选

必修一 P7思考与交流 实验1-1 【实验目的】:粗盐的提纯 【实验原理】:用海水、盐井水等制得的粗盐中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火柴滤纸 【实验药品】:粗盐蒸馏水 【实验步骤】:1.溶解:称取约4g粗盐加到盛有约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 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 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 一个烧杯中。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待 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实验结论】: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 实验1-2 【实验目的】:的检验 【实验原理】:大多数硫酸盐都溶于水,有的硫酸盐虽不溶于水但溶于强酸,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以可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溶液来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蒸馏水实验1-1得到的盐盐酸氯化钡溶液 【实验步骤】:取实验1-1得到的盐约5.0g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水配成溶液,先滴入几滴盐酸使溶液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溶液。有白色沉淀 生成。 【实验结论】:所取样品中含有。 实验1-3 【实验目的】: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原理】: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利用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可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等杂质。 【实验仪器】:试管100mL烧瓶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沸石(或碎瓷片) 【实验药品】:自来水稀硝酸Ag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溶液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加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2.在100mL烧瓶中加入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连 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 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后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到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加硝 酸银和稀硝酸后,蒸馏水中无沉淀。 【实验结论】:自来水中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蒸馏水中没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