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

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

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
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

微型营养评定法

20世纪90年代,Guigoz等创立和发展了专门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微型营养评价法。此法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既是营养筛选工具,又是评估工具,且不需要进一步的侵袭性检查。

一、人体测量:BMI、臂肌围、小腿围、近3个月体重丢失等4项。

二、饮食评价:食欲、餐次、食物类型及液体摄入量、自主进食情况等6项。

三、整体评定:生活类型、医疗及疾病情况、用药情况、活动能力、神经精神疾病等6项。

四、自我评定:对自身健康及营养状况的评价2项。

以上18项总分30分,评分标准如下:

MNA值>24,提示营养状况良好

17≤MNA值≤23.5,提示潜在营养不良

MNA值<17,提示营养不良

2001年Rubenstein等为更进一步简化MNA,将MNA量表中18条项目与MNA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得到6条相关性很强的条目:

①BMI<23 ②最近体重下降>1kg ③急性疾病或应激

④卧床与否⑤痴呆或抑郁⑥食欲下降或进食困难

以上6条组成最简便的MNA-SF。

因其与MNA有很好的相关性,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指标、容易测量,可作为MNA的初筛试验,用于人群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

检查。

表MNA-SF

以上总分共计14分:

分值≥11分,提示营养状况良好;

分值≤11分,提示营养不良。

微型营养评定MNA

微型营养评价(mini nutritionaal assessment,MNA) MNA是上世纪90年代初,Vellas,Garry,Guigoz等创立和发展的一种新的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其评价内容包括: 1.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计体重丧失 2.整体评价:包括生活类型、医疗及疾病状况(如消化功能状况等) 3.膳食问卷:食欲、食物数量、餐次、营养素摄入量、有否摄食障碍等 4.主观评价:对健康及营养状况的自我检测等。 根据上述各项评分标准计分并相加 该方法简便易行,可在10分钟左右完成,且与传统的人体营养评价方法及人体组成评价方法有良好线性相关性。 (一)评价内容 1、人体测量评定(Anthropometric assessment): (1)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0= BMI<19 ; 1= 19<BMI<21; 2= 21<BMI<23 ; 3= BMI≥23. (2)上臂中点围(mid arm circumference in cm ,MAC) 0= MAC<21 ; 0.5= 21<MAC<22 :1= MAC>22. (3)小腿围(Calf circumference in cm , CC) 0= CC<33 ; 1= CC≥33. (4)近3个月体重丢失(Weight loss during last three months) 0= >3kg ; 1= 不详; 2= 介于1-3kg ; 3= 体重无丢失。 2、整体评定(Global evaluation): (1)病人是否独居? 0= 否; 1= 是。

(2)每日服用超过3种药物? 0= 否; 1= 是。 (3)在过去的3个月内病人是否遭受心理应激和急性疾病? 0= 否; 1= 是。 (4)活动能力: 0= 卧床; 1= 可下床但不能外出活动; 2= 可外出活动。 (5)是否有精神/心理问题? 0= 重度痴呆;1= 轻度痴呆 2= 无精神/心理问题。 (6)是否有压痛或皮肤溃疡? 0= 否; 1= 是。 3、膳食评定(Dietetic evaluation): (1)每日食用几餐正餐? 0= 1餐; 1= 2餐; 2= 3餐。 (2)病人消费情况? 每日至少1次消费:是/否;每周食用2次或更多豆类或蛋类:是/否; 每日食用肉类、鱼类或禽类:是/否 0= 1个是; 0.5= 2个是; 1= 3个是。 (3)病人是否每日食用2次或更多水果或蔬菜? 0= 否; 1= 是。 (4)该病人在过去的3个月内是否因为食欲减退、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咽等导致摄食减少? 0= 食欲严重降低; 1= 食欲中度下降; 2= 没有变化。 (5)每日消费几杯饮料? 0= <3杯; 0.5= 3~5杯; 1= >5杯。 (6)摄食方式? 0= 完全需要他人帮助; 1= 可自行进食但稍有困难; 2= 可自行进食无任何困难。 4、主观评定(Subjective assessment): (1)该病人是否任务自己有任何营养问题?

微型营养评定法

微型营养评定法 20 世纪 90 年代初, Vellas 等创立和发展了新型的人体营养状况评定方法,即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 MNA,其评定内容包括人体测量、整体评价、膳 食问卷和主观评定。四部分MNA测定法简单易行,可在10分钟内完成且与人体组成评定方法及传统的人体营养评定方法有良好的相关性。详细的评定内容及计分方法为: ( 1 )人体测量 1 )既往 3 个月内体重下降 0.0= > 3kg; 1.0=不知道;2.0=1?3kg ; 3=无体重下降 2 2)BMI( kg/m2) 0.0= V 19; 1.0=19 < BMI V21; 2.0=21 < BMI v 23; 3.0= > 23 3)中臂围( Mid Arm Circumference , MAC) 0.0= V 21 cm ; 0.5=21 cm < MAC V 22 cm ; 1.0= > 22 cm 4)小腿围( Calf Circumference , CC) 0.0= V 31 cm ; 1.0= > 31 cm ( 2)整体情况 5)活动能力 0.0= 需卧床或长期坐着; 1.0= 能下床但不能外出; 2 .0=能独立外出 6)过去的 3 个月内有无重大心理变化或急性疾病 ? 0.0= 有;1.0= 无 7)神经心理问题 0.0=严重智力减退或抑郁; 1 .0=轻度智力减退; 2.0=无问题 8)是否独立生活(无护理或不住院)? 0.0= 否;1.0= 是 9)每日应用处方药是否超过三种? 0.0= 是;1.0= 否 1 0 )是否有褥疮或皮肤溃疡 ? 0.0= 是;1.0= 否 (3)膳食问卷 11)既往 3 个月内是否由于食欲下降、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咽困难而摄食减少?

常见水果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一.香蕉 香蕉的营养非常丰富,每百克果肉中含蛋白质1.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9.5克,粗纤维0.9克,钙9毫克,磷31毫克,铁0.6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及丰富的微量元素钾等。 1.预防高血压 常吃香蕉可防止高血压,因为香蕉可提供较多的能降低血压的钾离子,有低制钠离子升压及损坏血管的作用。 2.预防疲劳 香蕉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含钠量低,不含胆固醇,食后既能供给人体各种营养素,又不会使人发胖。因此常食香蕉有益于大脑,预防神经疲劳,尤其适合于老年人食用。 3.防止胃溃疡 据现代科学试验结果表明,食用香蕉有刺激胃粘膜细胞生长的作用,使胃壁得到保护,进而起到预防和治疗胃溃疡的作用。另外,一些胃前不见古人疾病人需服用保泰松来治疗胃溃疡,但服用此药后往往会诱发胃溃疡出血。因此,在服药后适量吃些香蕉,就可以起到保护胃的作用。这是因为香蕉中含有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刺激胃粘膜细胞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粘液来维护胃粘膜屏障的厚度,使溃疡面不受胃酸的侵蚀。 二.葡萄 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晶玉水果罐头里面的葡萄中的多量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葡萄中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葡萄糖、果糖、蛋白质、酒石酸以及多种维生素B1、B2、B6、C、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此外它还含有多种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把葡萄制成葡萄干后,糖和铁的含量会相对高,是妇女、儿童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1.解除疲劳 葡萄中所含有的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进入体内后会转化成能量,可迅速增强体力,有效地消除肉体的疲劳。因此疲劳时吃一些小黑罐里面的葡萄可以快速改善。 2.抗毒杀菌

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docx

微型营养评定法 20 世纪 90 年代,Guigoz 等创立和发展了专门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微 型营养评价法。此法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既是营养筛选工具,又是评估工具,且不需要进一步的侵袭性检查。 一、人体测量: BMI 、臂肌围、小腿围、近 3 个月体重丢失等 4 项。 二、饮食评价:食欲、餐次、食物类型及液体摄入量、自主进食情况等6 项。 三、整体评定:生活类型、医疗及疾病情况、用药情况、活动能力、神经 精神疾病等 6 项。 2 项。 四、自我评定:对自身健康及营养状况的评价 以上 18 项总分 30 分,评分标准如下: MNA值> 24,提示营养状况良好 17≤MNA值≤23.5,提示潜在营养不良 MNA值< 17,提示营养不良 2001 年 Rubenstein等为更进一步简化 MNA ,将 MNA 量表中 18 条项目与MNA 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得到 6 条相关性很强的条目: ①B MI <23 ②最近体重下降> 1kg ③急性疾病或应激④ 卧床与否⑤痴呆或抑郁⑥食欲下降或进食困难以上 6 条 组成最简便的 MNA-SF 。 因其与 MNA 有很好的相关性,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指标、容易测量,可作为 MNA 的初筛试验,用于人群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检查。 表MNA-SF

指标分值 近 3 月体重>3kg不知道1-3kg无丢失0 分 1 分 2 分 3 分 BMI<, 0分 19-21, 1 分 21-23, 2 分> 23,3 分 19 近 3 月有应否是 激或急性疾0 分 2 分 病 活动能力卧床能活动、但外出活动 0 分不愿意 2 分 1 分 精神疾病严重痴呆抑轻度痴呆没有 郁0 分 1 分 2 分 近 3 月有食食欲严重减食欲轻度减无这些症状欲减退、消退退 2 分化不良、咀0 分 1 分 嚼吞咽困难 等 以上总分共计 14 分: 分值≥ 11 分,提示营养状况良好; 分值≤ 11 分,提示营养不良。

微型营养评定表

[微型营养评定(MNA)] 微型营养评定表 基本信息 门诊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身高:现在体重:原来体重:体重丢失百分比: 临床诊断: 人体测量评定 1:体重指数BMI?现BMI BMI<18.5=0 18.5≤BMI<23.9=1 24≤BMI<28=2 BMI≥28=3 2:上臂中点围??MAC<21=0.0 ?21≤MAC<22=0.5 ?MAC>22=1.0 3:小腿围??CC<31=0 ?CC≤31=1 4:近3个月体重丢失??大于3kg=0 ?不详=1 ?介于1~3kg=2 ?体重无丢失=3 总体评价 1、病人是否独居? ?否=0 ?是=1 2、每日服用超过3种药物??否=1 ?是=0 3、在过去的3个月内病人是否遭受心理应激和急性疾病??否=1 ?是=0 4、活动能力? ?需卧床或长期坐着=0 ?能不依赖床或椅子,但不能外出=1 ?可外出活动=2 5、是否有精神问题/心理问题??严重智力减退或抑郁=0 ?轻度智力减退=1 ?无问题=2 6、是否有压痛或皮肤溃疡??否=1 ?是=0 膳食评定 1、每餐食用几顿正餐??1餐=0 ?2餐=1 ?3餐=2 2、1)他/她的消费状况?每天至少1次消费? ?是?否 2)每周食用2次或更多豆类或蛋类? ?是?否 3)每日食用肉类、鱼类或禽类? ?是?否 ?1个或0个是=0.0 ?2个是=0.5 ?3个是=1.0 3、他/她是否每日食用2次或更多水果或蔬菜??是=1 ?否=0 4、该病人在过去的3个月内是否因为食欲减退、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咽等导致摄食减少? ?食欲严重降低=0 ?食欲中度下降=1 ?没有变化=2 5、每日消费几杯饮料??小于3杯=0.0 ?3~5杯=0.5 ?多于5杯=1.0 6、摄食方式??完全需他人帮助=0 ?可自行进食但稍有困难=1 ?可自行进食无任何困难=2 主观评定 1、该病人是否认为自己有任何营养问题??营养不良=0 ?不能确定=1 ?营养良好=2 2、与同龄他人比较;该病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不好=0.0 ?不清楚=0.5 ?一样好=1.0 ?更好=2.0 加粗部分筛选总分(14):≥12 正常,无需评价≤l1 可能营养不良,继续完成其他评价。 MNA分级标准:总分≥24表示营养状况良好;总分17~24为存在营养不良的危险;总分<17明确为营养不良。 得分:评价结果: 评价者:时间:

微型营养评估表

微型营养评价(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 (一)评价内容 1、人体测量评定(Anthropometric assessment): (1)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0=BMI<19; 1= 19 <BMI<21; 2= 21 <BMI<23; 3= BMI≥23。 (2)上臂中点围(mid arm circumference in cm,MAC) 0=MAC <21; 0.5= 21 <MAC<22; 1= 1 MAC>22。 (3)小腿围(Calf circumference in cm,CC) 0=CC<31; 1=CC≥31 (4)近3个月体重丢失(Weight loss during last three months) 0=大于3kg; 1=不详; 2= 介于1至3kg; 3= 体重无丢失。 2、整体评定(Global evaluation): (1)病人是否独居?0=否;1= 是。 (2)每日服用超过3种药物?0=否;1= 是。 (3)在过去的3个月内病人是否遭受心理应激和急性疾病?0=否;1= 是。 (4)活动能力 0=卧床;1=可下床但不能外出活动;2=可外出活动。 (5)是否有精神/心理问题? 0=重度痴呆;1=轻度痴呆;2=无精神/心理问题 (6)是否有压痛或皮肤溃疡? 0=否;1= 是 3、膳食评定(Dietetic evaluation): (1)每日食用几餐正餐? 0=1餐;1= 2餐;2= 3餐。 (2)病人的消费情况? 每日至少1次消费:是/否; 每周食用2次或更多豆类或蛋类:是/否; 每日食用肉类、鱼类或禽类:是/否。 0=1个是;0.5=2个是;1=3个是。 (3)病人是否每日食用2次或更多水果或蔬菜?0=否;1= 是。 (4)该病人在过去的3个月内是否因为食欲减退、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咽等导致摄食减少? 0=食欲严重降低;1=食欲中度下降;2=没有变化。 (5)每日消费几杯饮料? 0=少于3杯;0.5=3~5杯;1=多于5杯

六大营养物质及功能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一般来说,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平常我们吃的主食如馒头、米饭、面包等都含有糖类物质。白糖、红糖属于糖类物质,水果中也含有很多的糖类。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供给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成年人体内的蛋白质含量约占16.3%,其总量仅次于水。蛋白质还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也可以提供人体能量。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油脂:人体所需的总能量的1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是营养物质中产热量最高的一种,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和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 无机盐:又称矿物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水果、蔬菜和谷物中都含有重要的无机盐。矿泉水中无机盐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我们平时的饮用水中也溶有无机盐。人类的一些疾病与各种无机盐的不足有关。例如,有一种贫血就是因为病人体内铁的含量不足而引起的。骨折病人需要多吃含钙的食物,这是因为骨骼的生长需要钙。有些儿童发育迟缓,智力发展也比同龄孩子慢,这是因为他们对锌的摄人不足。长期缺碘会引发甲状腺肿大等病症,在食盐中加入碘能预防这类疾病。 维生素: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生命活动离不开维生素。大部分维生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所以必须从食物中摄入,人缺乏维生素就会生病。 水: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约占体重的60%—70%。水又是体内最好的润滑剂和溶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如果缺少营养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营养缺乏了,就称为营养不良,轻的有消瘦、乏力等症状,重的还会引起其他疾病或带来其他不良后果。所谓“营养缺乏”、“营养过剩”,或“加强营养”,一般说来,并不是指全部6种营养素都缺乏或过剩,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缺乏或过剩。因此,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营养素的摄入,都要根据科学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盲目地乱加乱减不仅达不到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加重已有的症状。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幻灯片1 第四章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幻灯片2 本章主要内容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饲料能量营养价值的评定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饲料中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评定 幻灯片3 目的要求 ●明确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重要性 ●掌握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一、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历史 ●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意义 ●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3.1 理论依据:依据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和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营养效果,定量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3.2 评定方法:化学分析法和动物试验。 幻灯片5 ●定义:饲料营养价值是指饲料本身所含营养成分及这些营养成分被动物利用后所产生 的营养效果。 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从1810年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奠基人Thaer提出“干草等价”到1869年 Henneberg和Stohmann创建概略养分分析。 ●第二阶段:以可消化营养物质作为评定指标为主要特征。1874年,Woeff提出“TDN(总 消化养分)”的概念。 ●第三阶段:以研究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为特征。 幻灯片6 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意义 ●(1)了解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营养特性,以指导人们在生产中尽可能合理利用各种 现有饲料资源和开发新的饲料资源。 ●(2)了解影响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这对选择合理的加工措施、合理利用饲料、提高 饲料的利用率具有指导意义。 ●(3)了解和掌握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利用情况、需要量及其变化规律。 幻灯片7

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内容 1.饲料养分组成如何? 2.适口性如何? 3.消化率如何? 4.利用率如何? 5.短期和长期饲喂效果如何? 6.对畜产品质量的影响? 7.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8.对人类的影响? 9.经济价值如何? 幻灯片8 A 化学分析 ●一、分析样本的采集与制备 ●二、饲料养分的表示方法 ●三、根据饲料的概略养分含量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四、根据饲料的纯养分含量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五、化学分析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幻灯片9 一、分析样本的采集与制备(一)分析样本的采集与制备的要求 采集: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制备:确保样品十分均匀,取任何部位都能代表全部被检测物质的成分。 (二)样本采集的方法 1.四边形法 2.几何法 (三)样品的制备 幻灯片10 二、饲料养分的表示方法饲料养分的表示单位与基础 1.表示单位 ⑴百分数(%):表示100单位重(kg、g、mg、μg等)的饲料中含有多少单位( kg、 g、mg、μg等)的养分。用以表示概略养分、常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 ⑵IU(国际单位):表示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含量。 ⑶每千克中的毫克(mg/kg):每千克饲料中含有多少毫克饲料养分。通常用以表示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养分含量。 (4)CIU(鸡国际单位,chicken international unit)。 幻灯片11 2.表示基础 ⑴原样基础又称鲜样基础,变异大,不易比较。 ⑵风干基础空气中自然存放基础或“假定干物质基础”,一般干物质含量为88%左右。这种基础有助于比较不同水分含量饲料,大多数饲料以风干状态饲喂,所以风干基础比较实

食品营养与健康 6-1.4.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生理功能

6-1.4.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生理功能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也叫糖类物质,它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一般将其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四类。 我们先来了解第一种糖,单糖。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简单糖类,食物中的单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葡萄糖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燃料。有些器官实际上完全依靠葡萄糖供给所需的能量。例如,大脑中无能量储备,必须由葡萄糖提供能量,它每天需要100~120g 的葡萄糖。要维持大脑进行正常工作,必须保持一定的血糖水平,因此,早餐中只提供牛奶和鸡蛋,这样的高蛋白质食物是不符合营养学要求的。应该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比如馒头、花卷和包子等。(可添加图片或动画) 单糖中的果糖是天然碳水化合物中甜味最高的糖类,它的甜度大约为蔗糖的1.5倍,主要存在于蜂蜜和水果中。 接下来,大家再来看第二种糖,双糖。 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常见的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连接而成的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较高,我们日常食用的绵白糖、砂糖、红糖都是蔗糖。吃糖过多的话,容易引起龋齿,因此,必须保持牙齿卫生。另外,大量摄入食糖容易引起肥胖症、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 麦芽糖又称饴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缩合而成,在麦芽中含量较高。人们在吃米饭和馒头时,细细咀嚼中会感到甜味,这就是由淀粉水解的麦芽糖。麦芽糖的甜度大约为蔗糖的一半,是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糖质原料。 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连接而成的糖。乳糖主要存在于动物乳汁中,甜味只是蔗糖的1/6,是婴儿糖类的主要来源。乳糖能保证肠道中最佳菌群结构,促进钙的吸收。有些成人喝牛奶会腹泻,是因为机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这种症状叫做乳糖不耐受。对于这些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以发酵乳制品代替新鲜牛奶,例如酸奶、奶酪等。因为发酵乳制品经过细菌发酵后,大部分的乳糖已经被分解,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专门针对乳糖不耐受这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第十五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一、填空题 1. 平衡试验是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的实验。 2.能量评定体系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及净能,净能体系是动物营养学界评定动物能量需要和饲料能量价值的趋势。 3. 能量评定体系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评定体系。 4. 同位素示踪技术主要用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的研究。 5. 消化实验中,用外源指示剂的缺点是:难找到回收率很理想的指示剂。 6. 单胃动物饲料能量的评定体系包括总能体系、消化能体系、代谢能体系、净能体系和国内外几种能量体系。 7. 单胃动物饲料能量的评定体系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评定体系。 8. 化学实验有体内消化试验、尼龙袋法和体外消化试验三种方法。 9. 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法,消化实验,平衡实验,比较屠宰实验等。 课本:203-212 10. 目前世界各国的猪能量需要多采用消化能体系,家禽能量需要采用代谢能体系,反刍动物的能量需要主要用净能体系表示。 11.世界各国猪营养需要能量体系多采用消化能,家禽营养需要能量体系普遍采用代谢能,反刍动物营养需要能量体系主要采用净能。 12. 根据试验使用的条件,消化实验可分为体内消化试验、尼龙袋法、和体外消化试验。 13. 能量评定体系包括__总能__ 、__消化能__、__代谢能__和__净能__评定体系。

14.同位素示踪技术主要用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15. 在进行消化实验中,收集的粪中加入盐酸或硫酸,是为了避免粪中氨氮的损失。 16. 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氨基酸的利用率为100%,这种蛋白质是理想蛋白质。 17. 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的评定可以按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化学比分和按饲料的可利用氨基酸评定。 18. 化学分析法是确定各类饲料营养价值的最基本方法。 19. 消化实验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 20. 消化实验有: 体内消化实验、尼龙袋法、离体消化能实验。 21.反刍动物采用代谢能营养体系。 22.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旧体系包括粗蛋白质(CP)、可消化粗蛋白(DCP) 和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而新体系以小肠蛋白质为基础,包括非降解蛋白质、微生物蛋白质的量、氨基酸的量及消化率。 23. 预备试验的目的是:让动物适应饲粮,排空肠道原有的内容物,同时也熟悉动物的排便规律,了解采食量。 25. 在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中化学分析法是确定各类饲料营养价值的最基本方法。 26. 能量评定体系包括总能、__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评定体系。 27. 消化实验可分为体内消化试验、尼龙袋法和体外消化试验。 29. 能量评定体系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评定体系。 选择题 30.回肠末端取样法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屠宰法、瘘管法、回直肠吻合术。P206

第四节糖类的营养作用

第四节糖类的营养作用 课题 糖类的营养作 用 授课方式讨论学时一学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糖类的组成与营养作用 (1)糖类的组成: ①组成元素:C、H、O ②常规分析中,其组成包括: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2)糖类的营养作用 ①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②形成体脂的主要原料 ③形成体组织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 ④为泌乳家畜合成乳脂、乳糖提供原料 2.畜禽的糖类消化代谢 (1)猪、禽等非反刍动物的糖类消化代谢 (2)反刍动物的糖类消化代谢 3.畜禽对粗纤维的利用 (1)粗纤维的营养作用 (2)影响粗纤维消化吸收的因素 能力目标 学生在理解糖类的消化代谢及其营养作用的基础上, 为不同种类的畜禽选择合适的能源物质 教学重点1.糖类的营养作用 2.糖类的消化代谢 3.影响粗纤维消化吸收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畜禽粗纤维消化吸收的因素

教学方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疑:教师在内容讲授前,先给学生设疑 看: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 思: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问题答案 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总结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2分钟):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有哪些? 〔(1)动物体组织的重要组成(2)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3)可分解提供能量或转化为糖、脂肪(4)合成畜产品的重要原料〕 导语(1分钟):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可以被机体分解产生能量,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要。请同学们思考:蛋白质是在什么情况下作为机体的能量来源的?它是不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板书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2分钟) 教师将下列问题用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题目阅读一遍 1.糖类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在饲料常规分析中,糖类包括哪几种类型? (答案:C、H、O;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2.哪些糖类物质容易被畜禽消化利用?它们分别主要存在于植物哪些部位? (答案:无氮浸出物;果实与根茎) 3.糖类的营养作用有哪些?

微型营养评定法.doc

20 世纪 90 年代,Guigoz 等创立和发展了专门评价老年人营养状 况的微型营养评价法。此法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既是营养筛选工具,又是评估工具,且不需要进一步的侵袭性检查。 一、人体测量: BMI、臂肌围、小腿围、近 3 个月体重丢失等 4 项。 二、饮食评价:食欲、餐次、食物类型及液体摄入量、自主进食 情况等 6 项。 三、整体评定:生活类型、医疗及疾病情况、用药情况、活动能力、神经精神疾病等 6 项。 2 项。 四、自我评定:对自身健康及营养状况的评价 以上 18 项总分 30 分,评分标准如下: MNA值> 24,提示营养状况良好 17 ≤MNA值≤ ,提示潜在营养不良 MNA值< 17,提示营养不良 2001 年 Rubenstein 等为更进一步简化 MNA,将 MNA量表中 18 条项目与 MNA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得到 6 条相关性很强的条目: ①BMI<23 ②最近体重下降> 1kg ③急性疾病或应激④ 卧床与否⑤痴呆或抑郁⑥食欲下降或进食困难以上 6 条 组成最简便的 MNA-SF。 因其与 MNA有很好的相关性,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指标、 容易测量,可作为 MNA的初筛试验,用于人群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检查。

表 MNA-SF 指标分值 近 3 月体重>3kg 不知道1-3kg 无 丢失0 分 1 分 2 分 3 分BMI <19, 0 分19-21, 1 21-23,2 >23, 3 分 分分 近 3 月有应 激或急性疾否是 病0 分 2 分 能活动、但 活动能力卧床不愿意外出活动 0 分 1 分 2 分 精神疾病严重痴呆抑轻度痴呆没有 郁0 分 1 分 2 分 近 3 月有食 欲减退、消食欲严重减食欲轻度减无这些症状 化不良、咀退退 嚼吞咽困难0 分 1 分 2 分 等 以上总分共计14 分: 分值≥ 11 分,提示营养状况良好; 分值≤ 11 分,提示营养不良。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方法饲料营养价值是指饲料本身所含营养分以及这些营养分被动物利用后所产生的营养效果。饲料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一种饲料或饲粮含的营养分越多、而这些养分又能大部分被动物利用的话,这种饲料的营养价值就高,反之,若饲料或饲粮所含营养分低、或虽营养分含量高,但能被动物利用的少,则其营养价值就低。动物的组织及体外产品都是动物摄取的饲料营养物质在机体内代谢与转化的结果(产物),或者说是饲料养分在动物体内的沉积。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也就必须依据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和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营养效果,定量分析饲料的营养价值。 本章将主要讨论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饲料能量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以及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营养价值的评定。 第一节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近一个世纪以来,饲料营养价值主要通过化学分析、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平衡试验和饲养试验来评定。各国学者对评定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已使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成为许多营养实验室的常规工作之一。 一、化学分析 (一)分析用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样品采集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即代表全部被检物质的平均水平。否则,即使实验室分析的仪器和方法先进、科学,也不能得出科学、公证和实用的结果。

饲料样本的制备在于确保样品十分均匀,在分析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被检测物质的成分。根据被检物质的性质和检测项目要求,可以用摇动、搅拌、切碎、研磨或捣碎等方法进行。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后分别取样。 (二)饲料养分的表示百分数(%):是最为常用的表示方法,即表示饲料中某养分在饲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主要用以表示概略养分、常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 mg/kg:通常用以表示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养分(有时还用 μg/kg)。 IU(国际单位):常用以表示脂溶性维生素等在饲料中的含量。 CIU(鸡国际单位,chicken international unit)。 饲料的存在状态不同,其养分含量有很大差异。因此饲料营养价值经常用3种存在状态来表示: 原样基础:有时可能是鲜样基础或潮湿基础,有时也可能是风干基础。原样基础的水分变化很大,不便于进行饲料间的比较。 风干基础:指空气中自然存放基础或自然干燥状态,亦称风干状态。该状态下饲料水分含量在13%左右。 绝干基础(DM basis):指完全无水的状态或100%干物质状态。绝干基础在自然条件下不存在,在实践中常将DM含量不一致的原样基础或风干基础下的养分含量换算成绝干基础,以便于比较。 (三)概略养分分析法 1860年德国Weende试验站的Henneberg与Stohmann 二人创建了分析测定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的概略养分分析方法。该法测得的各类物质,并非化学上某种确定的化合物,故也

六大营养素的功能与作用)

六大营养素的功能与作用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它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不能由其他营养素代替,必须保证供给。如果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体重减轻、贫血、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生长迟缓,严重时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由此可见,蛋白质在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食物中的蛋白质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奶、蛋、肉、鱼和豆类制品,其他植物性食物也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因此,同学们在吃饭时,应该做到荤素搭配,不同的食物所含氨基酸不同,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二)脂肪 脂肪是油和脂的总称,就是我们常说的油脂。凡是室温下成液体状态的称为油,如菜子油等植物油;在室外温下成固体状态的称为脂,如猪油等动物油。 脂肪的生理功能,首先是供给人体热量和贮存能量。脂肪在各种营养素中产生的热量最高,20~25%由我们从膳食中摄取的脂肪供给。脂肪中含有磷脂和胆固醇,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脂肪酸能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皮肤、毛细管的正常功能,因此,要供给足量的必需脂肪酸。 在动物性食物中,禽肉、兔肉、鱼肉、瘦肉含脂肪相对少些,但瘦肉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因此,同学们在选择膳食脂肪时,除了植物油外,还应注意选择禽蛋类、鱼类、猪、牛的瘦肉等含动物性脂肪的食物。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广泛存在于谷类和根茎食物中。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 A.供给能量。人体热能消耗的60%以上来自碳水化合物。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是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必需的营养物质,脑中血糖浓度下降,可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及饥饿感。严重可出现低血糖昏迷。 B.参与人体组织构成。人体细胞、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的构成都有碳水化合物。 C.协助脂肪代谢。脂肪在体内的正常代谢过程,必须有碳水化合物起协同作用。 D.保肝解毒。只有在肝糖原储备较充足时,肝脏对砷、铅、酒精等有毒物质才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粮食能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因为淀粉属多糖类,是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形式,多存在于谷类和薯类。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状态评估方法的探讨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状态评估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6-03-02T11:38:47.4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陈筱粼傅春玲(通讯作者)丁芸 [导读] 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 MNA-SF筛查的营养风险结果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是相同的,且一致性较好。 1 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州 215000; 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 215004;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4种营养不良评估工具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PG-SGA)、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微型营养评定表(MNA)、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47名炎症性肠病确诊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与临床实验室营养不良的诊断分别进行发生率和一致性比较。结果:PG-SGA、NRS2002、NRS2002、MNA-SF四种量表,McNemar检验,P 值分别为1.0、0.035、0.049、0.791,Kappa检验,P值分别为:0.311、-0.042、0.237、0.006。结论:MNA-SF筛查的营养风险结果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是相同的,且一致性较好。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营养风险;营养评估,量表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20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国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在IBD 的诸多症状中,营养不良是最常见、最突出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2-3],营养治疗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4]。 本文采用了目前营养评估中常用的四种量表,对IBD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以检验这些量表在IBD这类特殊疾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率的检出率和一致性,以期能选出更适合IBD患者的营养评估量表。 1、对象与方法 1.1 2014年1月1日---2014年11月30日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科就诊的IBD患者共47人次。男性34人,女性13人。平均年龄(34.3+8.5)(26-59岁)岁,诊断克罗恩病32人,溃疡性结肠炎15人。 1.2诊断标准 所有IBD患者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订的标准[5]。 1.3 方法 1.3.1实验室营养不良的判定 采用血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对47例患者在入院第1-2天进行测定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根据营养不良的实验室诊断标准[6]进行判定,一项及一项以上低于正常值的即判定为营养不良。 1.3.2 量表营养风险评判标准 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PG-SGA)根据患者过去6个月内丢失体重的情况、疾病的状态、代谢应激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脂肪、肌肉和液体状态)部分等情况来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整体评估。8项内容中有5项及5项以上为B、C级,判为有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通过疾病严重程度、营养状态减低情况和年龄三个部分进行评分。总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 微型营养评定表(MNA)通过对人体测量指标、整体评估、饮食评估、主观评估四大类18个问题进行评估。总分为30分。总分<24分即认为存在营养风险。 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从体重减退情况、应激、疾病、活动、食欲等6个方面来对患病者进行评估。总分<11分认为存在营养风险。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经SPSS16.0软件处理。比较四种量表在营养风险阳性结果中的差别和一致性,比较四种量表在营养风险与实验室标准的营养不良率上的相同性和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不良诊断结果 根据实验室营养不良诊断标准,营养不良发生21人,占44.7%。 2.2 四中量表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PG-SGA)筛查47例IBD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有21例,占44.7%;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筛查47例IBD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有10例,占21.3%;微型营养评定表(MNA)筛查47例IBD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有12例,占25.5%;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筛查47例IBD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有23例,占48.9%。 PG-SGA筛查的营养风险结果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是相同的,但一致性较差。(McNemar检验 P=1;Kappa检验 P=0.311);

微型营养评估MNA表

微型营养评估(MNA)记录表 营养筛检分数1. 既往3个月内是否由于食欲下降、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咽困难而摄食减少? 0=食欲完全丧失 1=食欲中等度下降 2=食欲正常 2. 近3个月内体重下降情况 0=大于3kg 1=1~3kg 2=无体重下降 3=不知道 3. 活动能力 0=需卧床或长期坐着 1=能不依赖床或椅子,但不能外出 2=能独立外出 4. 既往3个月内有无重大心理变化或急性疾病? 0=有 1=无 5. 神经心理问题 0=严重智力减退或抑郁 1=轻度智力减退 2=无问题 6. 身体质量指数BMI(kg / m2) :体重(kg)/身高(m)2 0=小于19 1 = 19~小于21 2=21~小于23 3=大于或等于23 筛检分数(小计满分14) : >12 表示正常(无营养不良危险性),无需以下评价 <11 提示可能营养不良,请继续以下评价 一般评估分数7. 独立生活(无护理或不住院)? 0=否 1=是 8. 每日应用处方药超过三种? 0=是 1=否 9. 褥疮或皮肤溃疡? 0=是 1=否 10. 每日可以吃几餐完整的餐食? 0=1餐 1=2餐 2=3餐

一般评估分数11. 蛋白质摄入情况: *每日至少一份奶制品? A)是B)否 *每周二次或以上蛋类? A)是B)否 *每日肉、鱼或家禽? A)是B)否 0.0= 0或1个“是” 0.5= 2个“是” 1.0= 3个“是” 12. 每日食用两份或两份以上蔬菜或水果? 0=否 1 =是 13. 每日饮水量(水、果汁、咖啡、茶、奶等): 0.0= 小于3杯 0.5= 3~5杯 1.0= 大于5杯 14. 进食能力: 0=无法独立进食 1=独立进食稍有困难 2=完全独立进食 15.自我评定营养状况: 0= 营养不良 1= 不能确定 2= 营养良好 16. 与同龄人相比,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0.0= 不太好 0.5= 不知道 1.0= 好 2.0= 较好 17. 中臂围(cm): 0.0= 小于21 0.5= 21~22 1.0= 大于等于22 18. 腓肠肌围(cm): 0= 小于31 1= 大于等于31 一般评估分数(小计满分16): 营养筛检分数(小计满分14): MNA总分(量表总分30): MNA分级标准: 总分≥24表示营养状况良好 总分17—24为存在营养不良的危险 总分<17明确为营养不良

食品营养学教案--糖类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 (版次) 食品营养学 起止章节页 码 第四章/第三节P ~讲授题目计划用学时 1.碳水化合物学时 教学要求掌 握 内 容 膳食纤维概念、种类及作用,乳糖不耐受性概念、原因和克服方法 熟 悉 内 容 碳水化合物分类、功能,食物来源 了 解 内 容 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供给量 教学要点重点、难 点、疑点 1.水溶性、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及机制2.乳糖不耐受性概念、原因和克服方法 教学进程第 一 节 课 1.碳水化合物 (步第 二 1.碳水化合物

骤)节 课 教学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 方法 2.课堂提问 参考 1.《生物化学》[M] 资料 2.《生理学》[M] 3.《人类营养学》[M] 4.《营养学报》[ J ] 作 1.膳食纤维有什么作用? 业 2.什么是乳糖不耐受性?其发生有哪些原因?如何克服? 课后 小结 页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案第四章六大营养学 第三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CHO) 一、分类*、食物来源 1)分类: (一)单糖 简介植酸(6-磷酸肌醇) (二)双糖 乳糖不耐受性(重点讲解)** 1.发生机制、流行病学 2.症状、危害(不利影响) 3.预防措施 (三)寡糖(低聚糖) 简介功能性低聚糖概念、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举例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 (四)多糖 1.概念 淀粉、糖原、膳食纤维 2.膳食纤维 1)不溶性 2)水溶性 构成、功能、作用机制 二、碳水化合物功能 (一)体内CHO功能 1.供能 2.构成机体成分 3.节约PRO作用

4.抗生酮作用 (二)食物CHO营养学意义 1.主要热能营养素来源最广、使用最多、价格最便宜 2.改变食物色、香、味、型常见的糖及糖醇的相对甜度 3.提供膳食纤维 三、CHO的消化、吸收 四、CHO供给 (一)供给量 CHO供能占总热能60-65%(RNI)较合理。 但也有人认为应占55-60%,且精制糖占总热膳食能 < 10%(否则可↑龋齿发生率) 美国FDA提倡每人摄入纤维25g/d,或11.5g /kkcal (二)来源 1.淀粉主要来源:粮谷类、薯类 2.膳食纤维主要来源:蔬菜、水果 3.单双糖来源:水果、精制糖

微型营养评定 MNA

微型营养评价(m i n i n u t r i t i o n a a l a s s e s s m e n t,M N A) MNA是上世纪90年代初,Vellas,Garry,Guigoz等创立和发展的一种新的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其评价内容包括: 1.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计体重丧失 2.整体评价:包括生活类型、医疗及疾病状况(如消化功能状况等) 3.膳食问卷:食欲、食物数量、餐次、营养素摄入量、有否摄食障碍等 4.主观评价:对健康及营养状况的自我检测等。 根据上述各项评分标准计分并相加 该方法简便易行,可在10分钟左右完成,且与传统的人体营养评价方法及人体组成评价方法有良好线性相关性。 (一)评价内容 1、人体测量评定(Anthropometric assessment): (1)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0= BMI<19 ; 1= 19<BMI<21; 2= 21<BMI<23 ; 3= BMI≥23. (2)上臂中点围(mid arm circumference in cm ,MAC) 0= MAC<21 ; 0.5= 21<MAC<22 :1= MAC>22. (3)小腿围(Calf circumference in cm , CC) 0= CC<33 ; 1= CC≥33.

(4)近3个月体重丢失(Weight loss during last three months) 0= >3kg ; 1= 不详; 2= 介于1-3kg ; 3= 体重无丢失。 2、整体评定(Global evaluation): (1)病人是否独居? 0= 否; 1= 是。 (2)每日服用超过3种药物? 0= 否; 1= 是。 (3)在过去的3个月内病人是否遭受心理应激和急性疾病? 0= 否; 1= 是。 (4)活动能力: 0= 卧床; 1= 可下床但不能外出活动; 2= 可外出活动。 (5)是否有精神/心理问题? 0= 重度痴呆;1= 轻度痴呆 2= 无精神/心理问题。 (6)是否有压痛或皮肤溃疡? 0= 否; 1= 是。 3、膳食评定(Dietetic evaluation): (1)每日食用几餐正餐? 0= 1餐; 1= 2餐; 2= 3餐。 (2)病人消费情况? 每日至少1次消费:是/否;每周食用2次或更多豆类或蛋类:是/否; 每日食用肉类、鱼类或禽类:是/否 0= 1个是; 0.5= 2个是; 1= 3个是。 (3)病人是否每日食用2次或更多水果或蔬菜? 0= 否; 1= 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