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

(1)求线段AB的长.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

(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 ÷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

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4.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

(1)如图1,若CF=2,则BE= _________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

(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

(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

(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 AB.

(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

6.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

(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 ;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

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

(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

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七年级数学 线段上的动点问题

专训2线段上的动点问题 名师点金:解决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一般需注意:(1)找准点的各种可能的位置;(2)通常可用设元法,表示出移动变化后的线段的长(有可能是常数,那就是定值),再由题意列方程求解. 线段上动点与三等分点问题的综合 1.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 cm,AB=60 cm,BC=10 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 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P、Q均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 (2)若点Q运动速度为3 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 cm. (第1题) 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问题 2.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2,6,O为原点,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第2题) (1)PA=,PB=(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10?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3)点P 以1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从点O 向右运动,同时点A 以5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AP , OB 的中点,问:AB -OP MN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线段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 3.如图,线段AB =24,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 运动,M 为AP 的中点,设P 的运动时间为x 秒. (1)当PB =2AM 时,求x 的值. (2)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试说明2BM -BP 为定值. (3)当P 在AB 延长线上运动时,N 为BP 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 长度不变;②MA +PN 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第3题)

最好的数轴上的线段与动点问题

1、已知线段AB =12,CD =6,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A 在B 的左侧,C 在D 的左侧) (1)M 、N 分别是线段AC 、BD 的中点,若BC =4,求MN 。 (2)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P 是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一点,下列两个结论: ○1 PA + PB PC 是定值,○2 PA - PB PC 是定值。其中有一个正确,请你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出其定值。 2、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AB = 1 2 AC ,点C 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 =300,求A 点所对应的数; (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 P 、Q 、R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 =4RN (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 (3)在(1)的条件下,若点E 、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 、Q 分别从E 、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 P 、Q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点Q 在从点D 运动到点 A 的过程中,3 2 QC -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 3、数轴上A 点对应的数为-5,B 点在A 点右边,电子蚂蚁甲、乙在B 分别以2个单位/秒、1个单位/秒的速度 C B A R Q P C A 200 -800 D C

向左运动,电子蚂蚁丙在A 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 (1)若电子蚂蚁丙经过5秒运动到C 点,求C 点表示的数; (2)若它们同时出发,若丙在遇到甲后1秒遇到乙,求B 点表示的数; (3)在(2)的条件下,设它们同时出发的时间为t 秒,是否存在t 的值,使丙到乙的距离是丙到甲的距离的 2倍?若存在,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数为-2、4,P 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的数为x 。 ⑴若P 为AB 线段的三等分点,求P 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P ,使P 到A 点、B 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⑶A 点、B 点和P 点(P 在原点)分别以速度比1 :1 :2(长度:单位/分),向右运动几分钟时,P 为AB 的中点。 5、如图,若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点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 ,且a ,b 满足 ()0122 =-++b a -5B -5B -5 B 43210-1-2B A

初一上数学线段动点问题

数学的动点问题 1. 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一1, 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 -1.5,3.5 ) (3)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0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2/23) 2. 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一1,B对应的数是1, 一只小虫甲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至C点,再立即返回到A点,共用了4秒。 (1)求点C对应的数;(8) (2)若小虫甲返回到A点后作如下运动:第1次向右爬行2个单位长度,第2次向左爬行4个单位长 度,第3次向右爬行6个单位长度,第4次向左爬行8个单位长度,…依次规律爬下去,求它第10次所停在点所对应的数.(-11 ) (3)若小虫甲返回到A后继续沿着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这时另一只小虫乙从点C出发沿着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爬行,设小虫甲爬行后对应的点为E,小虫乙爬行后对应的点为F.设点A、E、F、B所对应的数分别是X A、X E、X F、X B,当运动时间t不超过1 时,|x A-x E|-|X E-X F|+|X F-X B|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 3. 如图,点0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0作射线0C使/ BOC=120 ?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0处,一边0M在射线0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0逆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0M在/ 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 BOC 问:此时直线ON是否平分/ AOC请说明理由. (2) 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0以每秒6°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 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 AOC求t的值. (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0顺时针旋转至图3,使ON在/ AOC的内部,求/ AOM/ NOC勺度数. AT

(完整版)有关线段的动点问题

有关线段的动点问题 1.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1)求线段AB的长; (2)若P为射线BA上的一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当点P在射线BA上运动时;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 (2)点P所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M是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 3.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同时从P、B出发分别以1cm/s和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已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线段AP与线段AB的数量关系是:; (2)若Q是线段AB上一点,且AQ﹣BQ=PQ,求证:AP=PQ; (3)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CD=AB,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在线段PB上继续运动,M、N分别是CD、PD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的值.

4.如图,已知:线段AD=10cm,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 (1)当t=6秒时,AB=cm;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 (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BD的中点为F,则EF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EF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5.如图,C为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D为线段BC上一点,CD=2BD,E为线段AC上一点,CE=2AE (1)若AB=18,BC=21,求DE的长; (2)若AB=a,求DE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线段AD长度的7倍,则的值为. 6.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如图所示),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 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2)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 (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求的 值.

(完整版)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线段角动点问题

七年级线段动点问题 1、如图1,直线AB 上有一点P ,点M 、N 分别为线段PA 、PB 的中点AB=14. (1)若点P 在线段AB 上,且AP=8,则线段MN 的长度为 ; (2)若点P 在直线AB 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 的长度与点P 在直线AB 上的位置无关; (3)如图2,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PC PB PA - 的值不变;②PC PB PA +的值不变, 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2、已知直线l 上有一点O ,点A 、B 同时从O 出发,在直线l 上分别向左、向右作匀速运动,且A 、B 的速度比为1:2,设运动时间为t s . (1)当t =2s 时,AB =12cm .此时, ① 在直线l 上画出A 、B 两点运动2秒时的位置,并回答点A 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cm /s ; 点B 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cm /s . ② 若点P 为直线l 上一点,且P A -PB=OP ,求OP AB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若A 、B 同时按原速向左....运动,再经过几秒,OA=2OB . 3、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4,P 为数轴上一点,对应数为x . (1)若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P 点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 点到A 点、B 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A 、点B 和点P (P 点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2、1个单位长度/分,则第几分钟时,P 为AB 的中点.

4、如图所示,在数轴上A 点表示数a ,B 点表示数b ,且a 、b 满足2690a b ++-= (1) 点A 表示的数为 , 点B 表示的数为 ; (2) 若点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 ,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请在点A .、点.B .之间的数轴上...... 找一点C ,使BC=2AC ,则C 点表示的数为 ; (3) 在(2)的条件下,若一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速度由A 向B 运动;同 一时刻,另一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速度由C 向B 运动,终点都为B 点.当一点到达终点时,这点就停止运动,而另一点则继续运动,直至两点都到达终点时才结束整个运动过程.设点Q 运动时间为t 秒. ①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点P 到点A 的距离PA= ,点Q 到点B 的距离QB= ; ② 当t 为何值时,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5、已知数轴上有A 、B 、C 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设点P 移动时间为t 秒. (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P 到点A 和点C 的距离:PA=______,PC=______. (2)当点P 运动到B 点时,点Q 从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 点运动,Q 点到达C 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 ,在点Q 开始运动后,P,Q 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 2个单位长度?如果能,请求出t 的值和此时P 表示的数;如果不能,写明理由。 6、如图1,在长方形ABCD 中,12AB =厘米,6BC =厘米.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始向点B 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移动的时间, 那么: ⑴ DQ = 厘米, AP = 厘米(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⑵ 如图1,当t = 秒时,线段AQ 与线段AP 相等? ⑶ 如图2,P 、Q 到达B 、A 后继续运动,P 点到达C 点后都停止运动。当t 为何值时,线段AQ 的长等于线段CP 的长的一半。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项练习 1、已知方程564m m -=的解也是关于x 的方程()234x n --=的解. (1)求m 、n 的值; (2)已知线段AB=m ,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 n 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 2、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AB= 1 2 AC ,点C 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 对应的数; (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 、Q 、R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 (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 (3)在(1)的条件下,若点E 、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 、Q 分别从E 、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点Q 在从是点D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32 QC -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B A A C

3、如图, 已知线段AB 上有两点C 、D, 且AC =BD , M 、N 分别是线段AC 、AD 的中点, 若AB =a cm , AC =BD =b cm , 且a 、b 满足2(10)|4|02 b a -+-=. (8分) (1)求AB 、 AC 的长度(4分)。 (2)求线段MN 的长度(4分)。 4、如图,点A 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同时,点B 也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点B 的速度是点A 的速度的4倍(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点A 、点B 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4分) 解: (2)若A 、B 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几秒时,原点恰好处在点A 、点B 的正中间?(4分) 解: (3)若A 、B 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时,另一点C 同时从B 点位置出发向A 点运动,当遇到A 点后,立即返回向B 点运动,遇到B 点后又立即返回向A 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 点追上A 点时,C 点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 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4分) 解: 21题图N C B A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之 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 9 4x y O P D A 、10 B 、16 C 、18 D 、20 二、填空题: 1. 如上右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PQ ∥AE ;③AP=BQ ;④DE=DP ;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 作CH ⊥AB ,垂足为H .点P 为线段AD 上一动点,直线PM ∥AB ,交BC 、C H 于点M 、Q .以PM 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 △PMN ,直线MN 交直线AB 于点E ,直线PN 交直线A B 于点F .设PD 的长为x , EF 的长为y . ⑴求PM 的长(用x 表示); ⑵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 ⑶当点E 在线段AH 上时,求x 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 Q P O B E D C A

图 13 图 14 图 12 A H B C D A H B C D H M Q P D C B A 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8厘米,点D 在AC 上,CD =3厘米.点P 、Q 分别由A 、C 两点同时出发,点P 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 厘米,行完AC 全 程用时8秒;点Q 沿CB 方向向点B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80 <x<,△DCQ 的面积为y 1平方厘米,△PCQ 的面积为y 2平方厘米. ⑴求y 1与x 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 1的图象; ⑵如图2,y 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 的速度及AC 的长; ⑶在图2中,点G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0<OG <6=,过G 作EF 垂直于x 轴,分别交y 1、y 2于点E 、F . ①说出线段EF 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当0<x <6时,求线段EF 长的最大值.

数轴上的线段与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线段与动点问题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 .... .......,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 点间的距离 ...............。 .....=.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基础题 1.如图所示,数轴上一动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点. (1)求动点A所走过的路程及A、C之间的距离. (2)若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为. 2.画个数轴,想一想 (1)已知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和表示8的点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有这样的关系5=8-3,那么在数轴上表示数4的点和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 (2)已知在数轴上到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5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数1,有这样的关系1 =-+,那么 1(35) 2 在数轴上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6的点的距离的2倍,求数x. 应用题 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 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完整版)有关线段的动点问题

(完整版)有关线段的 动点问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有关线段的动点问题 1.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1)求线段AB的长; (2)若P为射线BA上的一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当点P在射线BA上运动时;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 (2)点P所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M是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 3.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同时从P、B出发分别以1cm/s和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已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线段AP与线段AB的数量关系是:; (2)若Q是线段AB上一点,且AQ﹣BQ=PQ,求证:AP=PQ; (3)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CD=AB,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在线段PB上继续运动,M、N分别是CD、PD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的值.

4.如图,已知:线段AD=10cm,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 (1)当t=6秒时,AB= cm;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 (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BD的中点为F,则EF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EF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5.如图,C为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D为线段BC上一点,CD=2BD,E为线段AC上一点,CE=2AE (1)若AB=18,BC=21,求DE的长; (2)若AB=a,求DE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线段AD长度的7倍,则的值为. 6.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如图所示),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2)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 (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求的 值.

线段上的动点问题

线段上的动点问题 1、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如图所示),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 (2)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 (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求 OB-AP/EF的值. 2、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1)求线段AB的长; (2)若P为射线BA上的一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当点P在射线BA上运动时;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①

② 3、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s 、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 (1)若AB=10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MD 的值. (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3AC ,直接填空:AM=________ AB .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BN=MN ,求 MN/AB 的值. 4、如图,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点,C 、D 两点分别从P 、B 出发以1cm/s 、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 (1)若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请说明P 点在线段AB 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Q-BQ=PQ ,求 PQ/AB 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C 、D 运动5秒后,恰好有 CD=12AB ,此时C 点停止运动,D 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 上),M 、N 分别是CD 、PD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 的值不变;② MN/AB 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中考动点专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2000年2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 1 32?OP=2. (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 2362 1 21x OH MH -== . 在Rt △MPH 中, . 222223362 1 419x x x MH PH MP +=-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七上期末难点:数轴上的线段与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线段与动点问题 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P 以1个单位/s 的速度从点O 向右运动,同时点A 以5个单位/s 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s 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AP 、OB 的中点,问:AB-OP MN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1、已知线段AB =12,CD =6,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C,A 在B 的左侧,C 在D 的左侧) (1)M 、N 分别是线段AC 、BD 的中点,若BC =4,求MN 。 (2)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P 是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一点,下列两个结论: ○1 PA + PB PC 是定值,○2 PA - PB PC 是定值。其中有一个正确,请你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出其定值。 2、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AB = 12 AC ,点C 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 =300,求A 点所对应的数; (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 、Q 、R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 =4RM(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 P A R Q C 200 (3)在(1)的条件下,若点E 、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 、Q 分别从E 、D 两点同

线段上的动点问题 专项练习

线段上的动点问题 名师点金:解决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一般需注意:(1)找准点的各种可能的位置;(2)通常可用设元法,表示出移动变化后的线段的长(有可能是常数,那就是定值),再由题意列方程求解. 线段上动点与中点问题的综合 1.(1)如图①,D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D,DB的中点,若AB=16,求MN的长. (2)如图②,AB=16,点D是线段AB上一动点,M,N分别是AD,DB的中点,能否求出线段MN的长?若能,求出其长;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3)如图③,AB=16,点D运动到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能否求出线段MN的长?若能,求出其长;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 (第1题) 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问题 2.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2,6,O为原点,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第2题) (1)PA=______,PB=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10?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3)点P 以1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从点O 向右运动,同时点A 以5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AP , OB 的中点,问:AB -OP MN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线段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 3.如图,线段AB =24,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 运动,M 为AP 的中点,设P 的运动时间为x 秒. (1)当PB =2AM 时,求x 的值. (2)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试说明2BM -BP 为定值. (3)当P 在AB 延长线上运动时,N 为BP 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 长度不变;②MA +PN 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第3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 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专训2 线段上的动点问题 名师点金:解决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一般需注意:(1)找准点的各种可能的位置;(2)通常可用设元法,表示出移动变化后的线段的长(有可能是常数,那就是定值),再由题意列方程求解. 线段上动点与三等分点问题的综合 1.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 cm,AB=60 cm,BC=10 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 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P、Q均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 (2)若点Q运动速度为3 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 cm. (第1题) 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问题 2.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2,6,O为原点,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第2题)

(1)PA = ,PB = (用含x 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 +PB =10?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 以1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从点O 向右运动,同时点A 以5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AP ,OB 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AB -OP MN 线段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 3.如图,线段AB =24,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 运动,M 为AP 的中点,设P 的运动时间为x 秒. (1)当PB =2AM 时,求x 的值. (2)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试说明2BM -BP 为定值. (3)当P 在AB 延长线上运动时,N 为BP 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 长度不变;②MA +PN 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第3题)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 (1)求线段AB的长.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 (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 ÷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 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中考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动态几何特点)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 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一、三角形边上动点3??6yx?QP、Q OBA、A、直线沿点, 运动停止.点同时从1两点,动点点出发,同时到达与坐标轴分别交于4OOAABP→→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运动.线段沿路线 B、A)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1OPQ△Qtt SS 2)设点的面积为的运动时间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秒,,求出与(48?SQP、O、M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的坐标.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 的第四个顶点时,求出点(3)当5y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问按点P到拐点B提示:第(2B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Q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P为边。OQ为对角线,③OP为对角线、为边、OQ为边,②OP为边、OQ①份不同分类-----OP 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P x Q O A ABC=60o.AB是⊙O的直径,弦BC=2cm,∠2、如图,O的直径;(1)求⊙相切;BD长为多少时,CD与⊙OCD(2)若D是AB延长线上一点,连结,当方向运动,BC1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的速度从以2cm/sA点出发沿着AB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以(3)若动点 E)?t?2(ts)(0t为何值时,△BEF设运动时间为为直角三角形.,连结EF,当提示:第(3)问按直角位置分类讨论C C C

初一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动点问题专题 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 (1)求线段AB的长. (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 (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_________;PB=___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 AB=14. (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 (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 (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 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 (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初中动点问题题目汇总

一、选择题 1、(2015湖南邵阳第9题3分)如图,在等腰△ABC中, 直线l垂直底边BC,现将直线l沿线段BC从B点匀速 平移至C点,直线l与△ABC得边相交于E、F两点.设 线段EF得长度为y,平移时间为t,则下图中能较好反 映y与t得函数关系得图象就是 () 2、(2015湖北荆州第9题3分)如图,正方形ABCD得边长为3cm,动点P从B点出发以3cm/s得速度沿着边BC﹣CD﹣DA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另一动点Q同时从B点出发,以1cm/s得速度沿着边BA向A点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设P点运动时间为x(s),△BPQ得面积为y(cm2),则y关于x得函数图象就是() A B C.D.3.(2015?甘肃武威,第10题3分)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5,点P就是BC边上得一个动点(点 P与点B、C都不重合),现将△PCD沿直线PD折叠, 使点C落到点F处;过点P作△BPF得角平分线交AB 于点E.设BP=x,B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得函数关系得图象大致就是() 4.(2015?四川资阳,第8题3分)如图4,AD、BC就是△O得两条互相垂直得直径,点P 从点O出发,沿O→C→D→O得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单位:度),那么y与点P运动得时间x(单位:秒)得关系图就是

5、(2015?四川省内江市,第11题,3分)如图,正方形ABCD得面积为12,△ABE就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 点P,使PD+PE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B.2C.2D. 6、(2015?山东威海,第11题3分)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 角形,AB=2,点D为边AB上一点,过点D作DE△AC,交BC于E 点;过E点作EF△DE,交AB得延长线于F点.设AD=x,△DEF 得面积为y,则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得图象就是() 7、(2015山东省德州市,11,3分)如图,AD就是△ABC得角平分线,DE,DF分别就是△ABD与△ACD得高,得到下面四个结 论: △OA=OD; △AD△EF; △当△A=90°时,四边形AEDF就是正方形; △AE2+DF2=AF2+DE2、其中正确得就是() A、△△ B、△△ C、△△△ D、△△△ 二、解答题 1、(2015?四川甘孜、阿坝,第28题12分)如图,已知抛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