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想流体力学课程设计(Hess Smith方法求附加质量)

理想流体力学课程设计(Hess Smith方法求附加质量)

理想流体力学课程设计(Hess Smith方法求附加质量)
理想流体力学课程设计(Hess Smith方法求附加质量)

一、物理背景

无论是船舶还是海洋平台在海洋开发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开发海洋首先需要对海洋结构物进行深入地研究。这其中,水动力学中的附加质量是研究的重要方面,掌握物体附加质量的计算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加惯性力的存在使物体在理想流体中的变速运动相当于物体自身质量上增加了一个附加质量而在真空中运动,换句话说,理想流体增大了物体的惯性,使物体很难加速也难减速。

计算机是求解附加质量的重要工具,本课程设计主要依据分布源模型的面元法等知识来对圆球、椭球、圆柱、双椭球的附加质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相关讨论。

二、理论依据

用s 表示无界流中的物体表面,来流为均匀流,其未扰动速度或无穷远处的速度为

,

1

x y z V V i V j V k V V ∞∞∞∞∞∞=++== (2.1.1)

用()Φx,y,z 表示定常速度势,它在物体外部空间域中适合拉普拉斯方程,在物面上适合不可进入条件,在无穷远处,应该与均匀来流的速度势吻合,即

20?Φ=(物体外) (2.1.2)

0=??n

φ

(物面s 上) (2.1.3) x y z xV yV zV ?∞∞∞Φ=+++(无穷远处)

其中,单位法线向量n 指向物体内部。 在速度势Φ中分出已知的均匀来流项,记

x y z xV yV zV ?∞∞∞Φ=+++ (2.1.4)

这里的?是扰动速度势,?应适合以下定解条件:

20??=(物体外) (2.1.5)

V n n

?

∞?=-??(物面s 上) (2.1.6) 0?→(无穷远处) (2.1.7)

易知过物面s 的通量为零,即

??=??s

ds n 0?

所以远方条件(2.1.7)可进一步具体化为

??

?

??=2

1r O ?

(r =∞) (2.1.8) 用pq r 表示点p 和q 之间的距离,对函数()q ?和1/pq r 在物面s 外部和远方控制面c 的内部之空间域内用格林公式,当点p 在上述空间域内时

()()()1

114q pq q q pq s c p q q ds r n n r ???π

+????????

=

-?? ????? ?????????

?? (2.1.9) 从?的远方条件(2.1.8)可知,c 上积分趋于零,式(2.1.9)成为

()()()1

114q pq q q pq s p q q ds r n n r ???π

?????

???

=

-?? ????? ????????

?

?? (2.1.10) 其中, p 是物面s 外的任意一点。

在物体的内部域中构造一个合适的内部解i ?,它在s 内部适合拉普拉斯方程,在物面s 上适合某种物面条件,其具体形式将在下面给出。对于上述物体外部的点p 函数1/pq r 在物体内部域中没有奇点,在内部域中对函数()i q ?和1/pq r 用格林公式,得到

()()110i i q pq q

q pq s q q ds r n n r ???????

???

=-?? ????? ?????????

?? (2.1.11) 式(2.1.10)和(2.1.11)中的p 是物体外部同一个点,把两式相减,得到

()()q s pq

q i q

i

q pq

ds r n n n

r p ?????

?

??

?????? ????--???

?

????-??=11

4????π? (2.1.12) 在物面s 上取i ?适合下述两种物面条件,得到两种i ?的定解条件,一种是:

20

(i i s s ?????=?

?

=??内部)(上) (2.1.13) 定解问题(2.1.13)是拉普拉斯方程的第一类边值问题,它的解是存在且唯一的。取式(2.1.12)中的内部解i ?为式(2.1.13)所决定的函数,则式(2.1.12)成为

()()

q s

pq

ds r q p ??

=σ? (2.1.14)

其中

()??

?

????-??=

n n q i ??π

σ41 (2.1.15) 式(2.1.14)表示扰动速度势?可以用物面s 上的分布源表示,其中分布源密度

σ是未知函数,将由扰动势的物面条件(2.1.6)来决定。

物体的附加质量ij m ,表示物体沿i 方向运动引起的j 方向的附加质量,公 式如下:

(,1,2,6)j ji i j i

sb

sb

m n ds ds i j n ρρ?Φ=Φ=Φ=????? (2.2.1)

利用式(2.1.14),再结合物面条件,得到

()()

12q s p p

pq

s p q d V n n r ε

πσσ∞-??

?

+=-? ? ????

?? (2.3.1) 这就是分布源密度σ所适合的线性积分方程。

把积分方程(2.3.1)转换成线性代数方程组,即用离散量代替连续变量。把物面s 分成N 小块,记

1N

j j s s ==∑? (2.3.2)

用平面四边形或三角形来近似代替小曲面j s ?。具体做法如下,取第j 小块的四个顶点坐标之算术平均值,得到中心点j p 的坐标。计算对角线向量的向量积(指向与曲面法线指向相符合),用j n 表示该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形成以j n 为法线且通过中心点j p 的平面,再把四个顶点向该平面作投影,以四个投影点为顶点组成平面四边形j Q ?,用j Q ?代替原来的小曲面j s ?,称j Q ?为单元。通常把小范围内的分布源密度σ作为常数,因此只要分割不太粗,可以认为σ在单元

j Q ?上为常数,记作j σ,从而

()q pq Q p j q pq p s ds r n ds r n q j j

???

?

????≈???? ????

??????1

1σσ (2.3.3) 因此物面s 上的积分可以用N 个平面四边形(三角形)上积分之和来近似,即

()q pq Q p j N j q pq p s

ds r n ds r n q j ???

?

????∑≈???? ?????????=1

11σσ (2.3.4) 上式左端的未知量()q σ是连续型变量,而上式右端的未知量是N 个离散量

(1)j j N σ=。为了求解这N 个未知数,须要N 个方程。取积分方程(2.3.1)中的

动点p 为N 个单元j Q ?的中心点(1)j p j N =,称之为控制点,即控制物面条件使之成立的点。用近似式(2.3.4)代替积分方程(2.3.1)的左端,便可以写出j σ的N 阶线性代数方程组:

1(1,2,

,)N

ij j i j a b i N σ=∑== (2.3.5)

其中

1()i i

j

ij q p p q Q a ds j i n r ???

?

=≠ ? ????

??

2,i ij i p a b V n π∞==-?

称ij a 为影响系数,即第j 个单元上的分布源在第i 个控制点上的影响。 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2.3.5)得到j σ的值以后,便可以得到速度势()p ?在控制点i p 处的值,即

()j ij N

j i c p σ?1

=∑≈ (2.3.6)

1

i j

ij q p q

Q c ds r ?=

??

(2.3.7) 另外,物面s 上的诱导速度为

()()

()1

2N

i i j j i i j p n v p p s ?πσσ='?≈+∑∈? (2.3.8)

其中'∑表示求和是不计j i =这一项。,这里的曲面法线n 指向物体内部。

三、数值模型

将物体表面划分成四边形面面元,物面为S ,每一个四边形面面元为j S ?。为了简化计算,将面网格投影到各自对应的平面上,使曲面网格j S ?变为平面网格j Q ?。投影的方法为:

取j S ?四个顶点坐标之平均值,作为中心点j p 的坐标。计算j S ?对角线连线向量的向量积并使得积的方向与流域法向相同。用j n 表示该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设:

(,,)

j jx jy jz n n n n =

j p 的坐标为:

(,,)

jx jy jz p p p

则取投影面为过j p 并以j n 为法向量的平面:

()()()0

jx jx jy jy jz jz n x p n y p n z p -+-+-=

设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点为:(,,)x y z 而曲面四边形某个顶点为:000(,,)x y z 则有:000(,,)//(,,)jx jy jz x x y y z z n n n ---

因此得到由j S ?顶点坐标求解投影点(j Q ?顶点)坐标的线性方程组:

000000

jx jx jy jy jz jz jx jy jz jy jx jy jx jz

jx jz jx n p n p n p n n n x n n y n x n y n n z n x n z ??

++?????

? ???-=-?? ???

?? ?-??-??????

由此线性方程组可解出投影点坐标。

假设速度势和分布源在j Q ?上是不变的,其值为该单元中点(控制点)处的速度势或分布源。

由于所求速度势和速度等物理量均为物面上的物理量,因此要令p 点落在物面之上。式右端分布源的法向导数极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 点附近小曲面ε的贡献,

另一部分是屋面其余部分s ε-贡献。当p 所趋近于的物面上的点'p 作为控制点的单元,积分时需要考虑奇异性;其余部分为s ε-。设其中一单元为单元i ,其余模型为单元j 。对于每一个控制点i ,令1~j N =循环一次求得前述方程的积分项(包括奇异积分)。再由1~i N =可以得到N 组方程,进而形成求解各个控制点处物理量的矩阵。

p 点表示控制点(编号i ),对于每一个控制点的物理量,通过在ε和s ε-上积分得到。

即:对于任意一i =1,2...N,有

()q pq Q p j N j q pq p s

ds r n ds r n q j ???

?

????∑≈???? ????

?????=1

11σσ 1

(1,2,

,)N ij j i j a b i N σ=∑==

其中, 1()i i

j

ij q p p q Q a ds j i n r ???

?

=≠ ? ????

??

2,i ii i p a b V n π∞==-? 将模型控制点数据导入到程序中计ij a

和i b ,可以得到方程组:

111111N N NN N N b a a a a b σσ?????? ?????= ????? ???????????

求解上面线性代数方程组得到j σ的值以后,便可以得到速度势()p ?在控制点i p 处的值,即

()j ij N

j i c p σ?1=∑≈ 其中,1

i j

ij q p q

Q c ds r ?=

??

每一个i 点(控制点)处诱导速度为(是向量):

11()()

()

N

i j j i i i j p v p p s σ=?Φ≈∈?∑

其中,

1(d )()

()1lim (d )()j i j pi q pq Q j i pi q p p pq Q s i j r v p s i j r ?→??

?≠??=?

??=??

???? 在常分布单元假设条件下:

1

lim (d )2i

j pi q i p p pq

Q s n r π→??=??

可得,

11

()2'()

()

N

i j i j j i i i j p n v p p s πσσ=?Φ≈+∈?∑

于是便可求解出速度势和物面速度。

四、几何模型

4.1椭球、圆球、有限长圆柱、平行椭球

利用计算机编程来完成以上四类几何模型的建立并划分网格如图 4.1、图4.2、图4.3、图4.4所示。其中,椭球长短轴之比为5:1,有限长圆柱柱体长和截面直径之比为5,平行椭球的两个椭球相同且长轴平行,间距为短半轴的3、5、7倍。

图4.1 椭球面网格划分

图4.2 圆球面网格划分

图4.3 有限长圆柱面网格划分

图4.4 平行椭球面网格划分

五、计算参数及结果讨论

5.1椭球

5.1.1椭球附加质量系数M11

经查阅资料可知,椭球附加质量系数M11的理论值为0.059。不同面元数时,M11的计算结果见表5.1。

表5.1椭球的附加质量系数M11随面元数的变化

M11随面元数变化曲线见图5.1。

图5.1 M11随面元数变化曲线

5.1.2椭球附加质量系数M33

椭球附加质量系数M33的理论值为0.894。不同面元数时,M33的计算结果见表5.2。

表5.2椭球的附加质量系数M33随面元数的变化

M33随面元数变化曲线见图5.2。

图5.2 M33随面元数变化曲线

5.1.3 结果讨论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椭球在附加质量系数M11较M33小很多,这点由椭球几何形状可以容易看出,与实际有较好的符合。随着面元数量的增加附加质量系数M11和M33均更接近于各自理论值,误差都有减小。

在计算过程中发现,面元的划分形式存在质量好坏的区别,对于同样多数量的面元,面元形式的不同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比如同是数量为600的单元,长轴方向划分为20份,周向30份得出的M33为0.964419,而长轴方向划分为30份,周向为20份,得出的附加质量M33为0.9514185,更接近与理论值,误差更小,这是由于对于本细长的椭球模型而言,周方向划分20份已经较为紧密,而细长的长轴方向需要划分更多的数量以使面元更接近于真实物面,所以在划分面元时,需要考虑物体的实际情况,以得到更高质量的面元。

5.2圆球

5.2.1圆球附加质量系数M11

经查资料可知,圆球附加质量系数M11的理论值为0.5。不同面元数时,M11的计算结果见表5.3。

表5.3球的附加质量系数M11随面元数的变化

M11随面元数变化曲线见图5.3。

图5.3 M11随面元数变化曲线

5.2.2圆球附加质量系数M33

由于对称性,圆球附加质量系数M33的理论值也为0.5。不同面元数时,M33的计算结果见表5.4。

表5.4球的附加质量系数M33随面元数的变化

M33随面元数变化曲线见图5.4。

图5.4 M33随面元数变化曲线

5.2.3 结果讨论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圆球面元数的增加,计算而得的附加质量系数逐渐接近解析解,即理论值,误差逐渐减小,由面元法知识可知,这是由于面元数量增加,面元密度增加,单元也就更接近真实物面,从而结果更准确。M11与M33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差别较小。

5.3 有限长圆柱

5.3.1圆柱附加质量系数M11

不同面元数时,M11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5.5有限长圆柱的附加质量系数M11随面元数的变化

有限长圆柱M11随面元数变化曲线图5.5

图5.5 M11随面元数变化曲线

5.3.2圆柱附加质量系数M33

不同面元数时,圆柱M33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5.6有限长圆柱的附加质量系数M11随面元数的变化

有限长圆柱M33随面元数变化曲线图5.6

图5.6 M33随面元数变化曲线

5.3.3 结果讨论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柱体长与直径长之比为5:1的有限长圆柱体而言,其沿柱体方向附加质量系数M11要小于垂直柱体方向附加质量系数M33,并且随着面元数量增加而增大并且有收敛趋势,而垂直于柱体长轴方向的附加质量系数M33随着面元数量增加而减小并且也呈现出收敛趋势。

5.4平行椭球

5.4.1两椭球平行时附加质量系数M11

每个椭球面元划分数量为400,并且划分形式与单个椭球时一样,以便比较二者的区别。单个椭球在以上计算中得到的附加质量系数M11的值为0.06149,以该值作为计算两椭球并行时相互影响的参考值。

在不同轴间距时时,M11的计算结果与对比如下。

表5.7两椭球并行时M11随长轴间距的变化

M11随长轴间距变化曲线见下图。

图5.7两椭球并行时M11随长轴间距的变化曲线

5.4.2两椭球平行时附加质量系数M33

单个椭球在以上计算中得到的附加质量系数M33的值为0.9675557,以该值作为计算两椭球并行时相互影响的参考值。不同轴间距下的算结果见下表。

表5.8两椭球平行时M33随长轴间距变化

双椭球并行时M33随长轴间距变化时的曲线如下,

图5.8双椭球并行时M33随长轴间距变化曲线

5.4.3 结果讨论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个椭球并行时,二者之间会产生干扰,使单个椭球附加质量系数增加,然而其影响会随着椭球之间轴间距增大而减小,以使每个椭球附加质量系数逐渐接近于单个椭球运动时的值,可以推测当其间距足够大时,每个椭球可以看成单独运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遗山,段文洋. 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势流理论[M].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陈科. FORTRAN完全自学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孙寒冰,邹劲,庄家园,吴恭兴.深V型无人艇附加质量计算及其影响[D].2011年

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2011.

4.李刚,段文洋,郭志彬.复杂构型潜器附加质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

报.2010.

5.林超友.潜艇近海底航行附加质量数值计算[D].SHIP ENGINEERING,2003

理想流体力学课程设计

应用Hess—Smith方法求附加质量

项目质量控制课程设计

** 工业大学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题目:管桩基础工程质量管理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 学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教师职称: ****** 起止时间: 2012.7.9—2012.7.13

课程设计任务及评语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工程项目状况简介 (1) 二、小组概况 (1) 2.1 QC小组情况简介 (1) 三、选题理由 (1) 四、现状分析 (2) 4.1常见打桩质量问题预控要点 (2) 4.1.1桩头压坏 (2) 4.1.2桩身裂缝和压断 (2) 4.1.3多节桩接头拉脱开裂 (2) 4.1.4桩位偏移和倾斜 (2) 五、实施活动 (3) 5.1设计阶段的PDCA循环 (3) 5.1.1现状调查 (3) 5.1.2原因分析 (4) 5.1.3确定原因,提出对策 (6) 5.1.4组织实施 (6) 5.1.5效果评价 (6) 5.1.6总结提高 (7) 5.2施工方案编制的PDCA循环 (7) 5.2.1现状调查 (7) 5.2.2要因确定 (7) 5.2.3分析关键工序不规范施工操作情况——统计稳态 (7) 5.2.4分析关键工序轴线位移的工序能力——技术稳态 (9) 5.2.5改进后的工序能力分析 (10) 5.2.6设计控制图,进行工序的日常控制 (12) 5.2.7提出对策 (13) 六、效果检查 (14) 七、成果总结 (15) 八、巩固措施 (15) 九、今后打算 (15) 十、参考文献 (16)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项目状况简介 基础采用phc-400(95)AB-C80型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本方案针对S1地块第一期①和开维中心工程桩,设计桩位数位473个,实桩工程量为9155m。 二、小组概况 2.1 QC小组情况简介 本QC小组由工程管理092班周兴任组长,下分各专业组员共计9人。小组成员情况见下表: 三、选题理由 银静压混凝土管桩为省内变电站首次采用,属新型施工工艺,为保证本工程静压混凝土管桩桩基施工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项目部专门成立了“管桩施工质量控制课题攻关QC小组”,以解决管桩首次在变电站工程施工应用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从管理、技术上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质量损失,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率,同时,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及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的目的。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和现状 作为物理的一部分,流体力学在很早以前就得到发展。在19世纪,流体力学沿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将流体视为无粘性的,有一大批有名的力学数学家从事理论研究,对数学物理方法和复变函数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灌溉、给排水、造船,及各种工业中管道流体输运的需要,使得工程流体力学,特别是水力学得到高度发展。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关键是本世纪初边界层理论的提出,其中心思想是在大部分区域,因流体粘性起的作用很小,流体确实可以看成是无粘的。这样,很多理想流体力学理论就有了应用的地方。但在邻近物体表面附近的一薄层中,粘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能忽略。边界层理论则提供了一个将这两个区域结合起来的理论框架。边界层这样一个现在看来是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德国的普朗特在水槽中直接观察到的。这虽也是很多人可以观察到的,却未引起重视,普朗特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处理这种把两个物理机制不同的区域结合起来的理论方法。这一理论提出后,在经过约10年的时间,奠定了近代流体力学的基础。 流体力学又是很多工业的基础。最突出的例子是航空航天工业。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流体力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航空航天技术。当然,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也是流体力学,特别是空气动力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就以亚音速的民航机为例,如果坐在一架波音747飞机上,想一下这种有400多人坐在其中,总重量超过300吨,总的长宽有大半个足球场大的飞机,竟是由比鸿毛还轻的空气支托着,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不惊叹流体力学的成就。更不用说今后会将出现更大、飞行速度更快的飞机。 同样,也不可能想象,没有流体力学的发展,能设计制造排水量超过50万吨的船舶,能建造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这种超大规模工程,能设计90万kW汽轮机组,能建造每台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海上采油平台,能进行气候的中长期预报,等等。甚至天文上观测到的一些宇宙现象,如星系螺旋结构形成的机理,也通过流体力学中形成的理论得到了解释。近年来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对鱼类游动原理的研究,发现了采用只是摆动尾部(指身体大部不动)来产生推进力的鱼类,最好的尾型应该是细长的月牙型。这正是经过几亿年进化而形成的鲨鱼和鲸鱼的尾型,而这些鱼类的游动能力在鱼类中是最好的。这就为生物学进化方面提供了说明,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很大兴趣。 所以很明显,流体力学研究,既对整个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又对很多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工业和工程,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既有基础学科的性质,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是工程科学或技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流体力学的发展仍应二者并重。 本世纪的流体力学取得多方面的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本世纪下半叶,由于实验测试技术、数值计算手段和分析方法上的进步,在多种非线性流动以及力学和其他物理、化学效应相耦合的流动等方面呈现了丰富多采的发展态势。 在实验方面,已经建立了适合于研究不同马赫数、雷诺数范围典型流动的风洞、激波管、弹道靶以及水槽、水洞、转盘等实验设备,发展了热线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技术和速度、温度、浓度及涡度的测量技术,流动显示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量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成为可能,为提供新现象和验证新理论创造了条件。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几千年前,劳动人民为了生存,修水利,除水害,在治河防洪,农田灌溉,河道航运,水能利用等方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秦代李冰父子根据“深淘滩,低作堰”的工程经验,修建设计的四川都江堰工程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水平,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明渠流和堰流的认识已经达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一、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分析 (一)试用Minitab软件,绘制缺陷项目排列图,确定主要问题是什么1.用Minitab软件绘制缺陷项目的排列图如下: 图1 缺陷项目的排列图 由上图可知,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主要问题是硬度不高和硬度过高,并且这两个的问题不合格百分比分别达到了整个不合格百分比的50.8%,26.1%,因此应该将精力持续的集中于这两个问题上,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获得较大的利益。 (二)用给出的坯条硬度测定数据,利用Minitab软件对该工序的稳定 性和工序能力进行分析。该指标的技术要求为:190 1.计算出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结果见表1 + 15 -10

2.用Minitab软件画出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由X单值控制图可知,第8个和第9个样本号超出控制线,原因可能是过程偏移,量具需要调整或设备不稳定等。 工序能力指数Cp=0.64,Cpk=0.54这两个值都比较比较小,且相差不大 ,Cp≤0.67,说明过程能力严重不足,应该扩大公差范围,加严对特性值波动的的限值,用精度较好的设备以降低成本。

二、持续质量改进在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车间的应用 (一)根据表,对产品质量补充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补充:通过上述缺陷类型的排列图可知,目前热交换器焊口质量缺陷影响最严重的是虚焊和夹渣。其中,虚焊的缺陷最大,占50%,而夹渣则占31.3%,所以需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虚焊的问题。从前面的焊口原理分析可以看出,半圆管和喇叭口的配合间隙不当是导致虚焊的主要原因。 (二)根据相关数据分别对弯管机工序、套环工序、胀管工序补充改进方案 弯管机工序补充:热交换器一车间半圆管弯管机的过程能力Cp≤0.67严重不足,二车间的工序能力1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 中文名:流体力学 2. 英文名:Fluid Mechanics 二、课程管理院(系) 三、大纲说明 1.适用专业、层次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 2.学时与学分数 总学时为64学时,总学分为3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流体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属工程科学,是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因次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法、数学模型法、参数归并和过程分解与组合。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设计能力和模拟优化能力的训练,强调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理论教学主要研究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基础理论及具体的工程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掌握在环境工程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途径和处理方法,具备解决环境工程中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 4. 先行、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理论力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基础。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成绩评定:笔试70%,平时成绩30%。 四、纲目 (上册) 1绪论(3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简史,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多媒体教室采用电子课件进行课堂讲授。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流体力学这门课的基础,是流体力学的“门槛”。因此,必须联系生产及生活实际,使学生首先在思想上明确认识,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流体力学理论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是无所不在的。[教学内容] 1.1工程流体力学的任务及其发展简史 1.2连续介质假设,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连续介质假设;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3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目 录 一、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分析.............................................(1) 二、某电缆厂产品质量分析............................................................(9) 三、持续质量改进在空调热交换器生产车间的应用..............................(16) 四、某手表厂质量控制 (23) 五、湖南工程学院宿舍满意度问卷调查 (31) 六、参考文献..............................................................................(41) 七、致谢....................................................................................(42) 八、附录 ................................................................................. (43) 九、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 (44) 题目一 某纺织梳理器材公司产品质量分析 (一)题目 某公司是一家专业制造纺织梳理器材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的产品有金属针布、 弹性 针布、固定盖板针布、分梳辊与分梳辊针布、整体锡林,其中主 导产品金属针布和弹性盖板针布的产销售量,连续多年来在国内同行一直遥遥领先。公司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追求卓越的产品品质。公司主导产品金属针 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 工商管理 班级:1201 学号: 学生姓名: 张汝佳 导师姓名: 高 杰 完成日期: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流体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流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学科,对于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建筑物的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有着重要作用,不仅是在工程时间上降低了成本,还在材料等物质方面降低了成本。对于实现科学,合理施工有这很高的地位。 关键词:高层渗流地基稳定风荷载给排水路桥高铁风炮隧道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以水为主体的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及其工程应用的一门学科,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土木建构物的建筑环境不可避免会有地下及地表流水的影响,对于高层,或者高出建筑物,风对建筑物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在建

筑物设计之初不但要考虑这些流体对施工的影响,在建成后,也得防范流体的长期作用对建构物的负面影响。怎么认识这些影响正如兵家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流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对流体力学的学习,会使我们对流体形成一种客观正确的认识。 流体力学在工业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工业民用建筑是常见建筑,对于低层建筑,地下水是最普遍的结构影响源,集中表现为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如果设计时对建筑地点的地下基地上水文情况了解不到位,地下水一旦渗流会对建筑物周围土体稳定性造成不可挽救的破坏,进而严重影响地基稳定,地基的的破坏对整个建筑主体来说是寿命倒计时的开始。一些人为的加固可能及耗材费力,又收效甚微。地下水的浮力对结构设计和施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结构抗浮验算与地下水的性状、水压力和浮力、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意外补水有关。对于这些严重影响建筑物寿命和甚至波及人生安全的有水的流动性造成问题可以通过水力学知识在建筑物的实际和施工之前给以正确的设计与施工指导。避免施工时出现基坑坍塌等重大问题,也能避免施工结束后基地抵抗地下水渗流能力差的问题。 现在建筑越来越趋向于高层,高层节约了土地成本,提供了更多的使用空间,但也增加了设计施工问题。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由于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精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2013年 1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工作任务 (Statement Of Work,SOW书 (1) (一整体要求 (1) (二系统逻辑模型 (2) (三系统功能描述 (3) (四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 3 3、项目进度计划 .. (4) (一分解项目工作 (4) (二项目工作关系表 (5) (三项目甘特图 (6) (四网络进度计划图 (7) (五里程碑计划 ................................................ 9 4、项目规模成本估算 . (9)

(一分解项目工作 (9) (二项目规模估算表 (11) (三计算开发成本 (12) (四计算管理、质量成本 (12) (五直接成本 (12) (六计算间接成本 (12) (七计算总估算成本 (12) (八项目报价 ................................................. 13 5. 项目质量计划 .. (13) (一项目质量保证组织 (13) (二质量目标 (14) (三质量策略 (15) (四质量保证活动 (15) (五质量控制活动 (17) (六质量保证的报告途径 (17) (七记录的收集、维护和保存 ................................... 17 6、软件项目团队 . (17) (一团队组织及职责 (18) (二项目的沟通计划 ........................................... 19 7、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计划 .. (19) 学校内部职工工资系统项目管理书 1、项目概述 假设学校共有教职工约 1000人, 10个行政部门和 8个系部。每个月 20日前各部门(包括系、部要将出勤情况上报人事处, 23日前人事处将出勤工资、奖金及扣款清单送财务处。财务处于每月月底将教职工的工资表做好并将数据送银行。每月初(3日前将工

流体力学课程设计

高速铁路声屏障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高速列车除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列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平稳性及其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如,铁路噪声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声屏障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铁路噪声、保护居民生活环境、保证列车高速行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声屏障是指在声源和接收者之间,用于阻挡声波传播,从而减弱接收者所在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的设施。高速铁路的声屏障如图1所示。 (a)(b) 图1 高速铁路声屏障 高速铁路声屏障的结构形式对降噪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已经研究的结构形式有直立型、倒L型、内倾型、圆弧型、T字型、和人字型等,如图2所示。高速铁路声屏障按材质又可以分为:金属声屏障、混凝土声屏障、PC声屏障、玻璃钢声屏障等。高速铁路声屏障的设计除了要考虑高度、沿线景观、线路信号、

列车司机视线及列车乘客视野问题外,还应考虑声屏障的施工安装、维护和更换以及经济性因素等。 图2 声屏障各种截面形式 高速铁路声屏障的结构一般较高,部分采用上部透明结构。在高速铁路声屏障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的是金属立柱插板式声屏障,金属立柱通常为H型钢,插板为金属铝包板、混凝土板、加劲纤维板以及一些有机材料的透明隔声板等。列车高速行驶时,会对周围空气产生扰动进而在高速铁路两侧的声屏障上产生很大的脉动压力——气动载荷,在气动载荷的长期作用下,会导致声屏障结构的严重损毁,甚至会对高速列车的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障降噪性能的同时降低作用于声屏障上的气动载荷,对于保障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在欧日等国家以高速铁路声屏障解决沿线噪声问题较为广泛。日、德、法等国在上个世纪就开始了声屏障的理论研究,但主要集中在降噪方面以及声屏障顶部结构优化等方面,而在整体结构以及其振动等方面研究相对较少,也曾导致200年欧洲一些高铁线路全线声屏障的拆除。而在其空气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上则广泛通过声屏障结构气动力测试的方式——通过测量找出作用于结构上的载荷, 研究并定义一个结构计算模型, 通过对设计声屏障或采用其他材料、新部件等做成的声屏障进行动力分析和模拟,即能够对其性能做出可靠的预测。关于声屏障结构气动力指标则采用风压、位移、固有频率等参数。 在国内的声屏障结构受力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声屏障与桥梁连接等结构安全性及声屏障在列车脉动荷载下动力特性分析这两个方面。而声屏障结构形式上的设计方案更是多种多样。其中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其空气动力学效应所得的两种类型声屏障备受关注,即整体混凝土声屏障和金属立柱插板式声屏障。尽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国内相关声屏障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不足。在声屏障设计的理论中仍以静态的受力思维进行结构设计,

流体力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流体力学这一章的学习,我发现在医学治疗疾病领域,流体力学有着丰富的应用,尤其在动脉病方面,通过对资料及文献的学习,了解到心血管疾病与其有密切关系,而且血流动力学不仅在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是外科医生在心血管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等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下面依次举例~ 1冠状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液流体动力学关系 原理: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给血管造成的狭窄程度在20%-40%之间的时候,流经斑 块的速度剖面呈抛物线状态;当狭窄的程度是50%时,速度剖面出现紊乱,没有出现抛物线的分布,且不满足层流的规律,并伴有回流现象的发生;当狭窄程度在50%-75%之间时,斑块附近轴管的管轴速度小于周围速度,此时速度剖面呈现中心凹状,斑块的后部有明显的回流现象。 疾病成因及表象:软斑块可逆,且对血液动力学不造成明显的影响,但是它的不稳定与易破 碎等会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的综合症状,是引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钙化斑块不可逆,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其斑块稳定和不易破碎的特点是造成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诱导原因,也是冠状动脉疾病的晚期表现。 检测及治疗方法: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有较多的常规检查方法,比如多层CT冠状动脉成像、 血管的内超声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而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检查的金标准,但它主要是由填充造影剂的方法来判断血管腔的变化情况,而无法真正识别血管壁的结构,不能起到判断斑块性质的作用,也无法对血液动力学造成影响。而64排螺旋CT在空间和时间的分辨率上都有所提升,不仅能观察到管腔,还可以看到血管壁。由斑块特征的不同,可将其分成软斑块和纤维斑块以及钙化斑块,斑块不同,CT值也各异,其稳定性也存在差异,64排螺旋CT是目前为止无创检查冠心病最为常见的影像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患者在冠状动脉螺旋CT成像之后的软斑块和钙化斑块给血液动力学与诱发心脏事件带来的影响。 2与血液流体动力学关系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施工A》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02 学生姓名:李红安 指导教师:贺瑶瑶 (课程设计时间:2012年6月20日——2012年6 月25 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工程概况……………………………………………………………………………………… 1.1、建筑物概况………………………………………………………………………… 1.2、地质及环境条件……………………………………………………………………… 1.3、施工工期……………………………………………………………………………… 1.4、气象条件……………………………………………………………………………… 1.5、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2、施工方案……………………………………………………………………………………… 2.1 施工程序………………………………………………………………………………… 2.2 施工段的划分…………………………………………………………………………… 2.3 施工准备及部署………………………………………………………………………… 2.4 施工机械选择…………………………………………………………………………… 2.5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 3、施工进度计划……………………………………………………………………………… 3.1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3.2 计算工期…………………………………………………………………………… 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1 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 4.2 搅拌站的布置…………………………………………………………………………… 4.3 各种作业棚、工具棚的布置…………………………………………………………… 4.4 材料、构件堆场及仓库的布置………………………………………………………… 4.5 生活设施布置…………………………………………………………………………… 4.6 临时道路………………………………………………………………………………… 5、质量、安全、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5.1 质量技术措施…………………………………………………………………………… 5.2 安全技术措施…………………………………………………………………………… 5.3 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5.4 文明施工措施…………………………………………………………………………… 6、成绩评定表………………………………………………………………………………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质量工程管理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学习《质量工程管理》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质量工程管理》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学生掌握质量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抽样检验和质量过程控制的基本技术。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 本课程设计重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模仿企业质量控制实际操作,从零件抽样检验开始,直方图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到控制图分析,完成整个质量控制过程分析,帮助学生熟悉企业质量控制具体思路和操作,理解质量工程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 、 零件的抽样检验。 、 绘制零件的直方图。 、 对零件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 绘制和分析零件均值极差图。 、 绘制和分析零件单值移动极差图。 、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零件的抽样检验 ??测量数据收集 1 .025.086+- ?? 图 ?? 零件图样及标注 ??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 ??原始数据表 经测量后得到的原始数据表如表 ??。 表 ?? 零件原始数据表 样本 组号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 ?? ?? ?? ?? ?? 015 .028-

?? 抽样 目前生产型企业主要采用抽样检验。从整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对样本?实施全检,然后根据样本检验结果推断总体的质量。所以他有一定的风险,但经过计算和调整,可以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一般来说,抽样的常用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 然后确定样本量字码,按批量和检验水平,确定“样本量字码”。根据样本大小字码、接收质量限???值、抽样的类型以及宽严程度,在??????????所提供抽样检查表检索抽样方案。抽取样本,按照?????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列,抽取样本。 抽样检验的基本思想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产品作为样本,根据对样本检验结果,按一定的判断准则,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水平。在计数抽样中,判断准则只利用计数检验的结果。 图 ?? 抽样检验过程示意图 课程设计对零件 的抽样检验是通过计数一次抽样检验。其方法是从批量为?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个产品为样本,同时规定一个接收数?,经检验样本中有?个不合格品,按以下规则决定是否接受改批产品: 如果???,则接受该批产品 如果?>?,则拒收该批产品 数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 报告

民建楼(工程)施工图工程量清单报价(标底)编制实例 班级:工程081班报告提交日期:4月19号 组长信息: 成员信息: 指导教师:工程管理系 1 选题背景(10分) 所选理由:该设计是对北京四环内一座民建楼编制的一套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书,该建筑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69.10㎡。建筑外形呈长方体,主要构成部分营业大厅。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由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电气工程(含防雷接地及弱点工程)、给排水工程以及各单位工程对应的措施项目、其它项目等组成。总投标报价为156783.48元。主要编制依据有该建筑工程施工图、《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天津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等。此工程是我小组摘自北京建筑业土建造价员岗位考核试题(土建部分),有比较清楚的思路,因此选择了这个题目。 2 组织运行(20分) 成员分工:------组织协调—组织录入 ---报告整理 ---搜集资料 组织运行:在接到工程造价实习任务书之后,我们小组立即开展了实习动员会议,会议中我们达成以下事项:1进行了详细的成员分工。2本

次项目的总工期为五天,我们做了项目的总体计划和每天的计划,并规定每天晚上十点在宿舍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当天的任务总结,并安排第二天的详细任务,由于项目工期紧迫,要求小组成员当天的任务必须按进度严格完成,当遇到困难时由组长进行协调,并安排其它小组成员进行帮助。3本次实习项目要求高质量的完成,从前期的搜集工程资料,到中期的组织录入,再到后期的报表生成以及实习报告的整理,都要求小组成员高质量的完成,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批评,当发现有质量瑕疵时由组长进行修改,并在最后项目完成阶段进行项目的评价和各成员任务的认定,以确保项目的质量。4本次实习费用完全由小组成员自行解决,因此要求项目的成本越低越好,不设下限。5本次实习我们还进行了详细的风险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 运行效果自我评价:总体运行正常,详细部分还有待改进的方面。 实习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工程造价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实习操练,等到真正做出一项工程的造价时才知道难度有多大,经过实习验证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为我们将来的工作做了准备。 3 总说明(20分) 3.1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此工程总造价156783.48元,建筑面积269.10㎡,结构形式为单层框架结构,工程地点为北京四环以内。建筑外形呈长方体,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由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电气工程(含防雷接地及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质量功能展开课程设计概述 (3) 二.质量功能展开的应用-减速箱研制 (5) (一)顾客需求 (5) (二)产品规划 (5) 1.顾客需求到产品技术需求的转换 (5) 2.关系矩阵的确定 (5) 3.顾客竞争评估:1-5 (6) 5.技术需求之间的关系确定 (7) 6.下一级展开的技术需求的选择 (10) (三)零件规划 (10) (四)工艺规划 (11) (五)质量控制规划 (11) 一.课程设计案例---制造工厂铣床的关键零件“床头箱主轴” (12) (一)案例背景 (12) (二)分析步骤 (12) 步骤1 (12) 步骤2 (12) 步骤3 (13) 步骤4 (14) 步骤5 (15) 步骤6 (17) 步骤7 (17) 步骤8 (18) 二.QC七种工具之直方图和正态分布 (19) 步骤1 (19) 步骤2 (19) 步骤3 (22) 步骤4 (23) 步骤5 (26) 步骤6 (29)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 质量功能展开 一.质量功能展开课程设计概述 核心: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 ? 目标声明 ? 顾客需求及其重要度 ? 工程技术措施 ? 关系矩阵 ? 相关性矩阵 ? 市场竞争性评价矩阵 ? 工程技术措施特性指标及其重要度 ? 技术难度和目标值

二.质量功能展开的应用-减速箱研制(一)顾客需求 重要程度:1-9 (二)产品规划 1.顾客需求到产品技术需求的转换 2.关系矩阵的确定 ●:9,强○:3,中△:1,弱 对关系矩阵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分析和审评结果如下: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31班姓名:王凯 学号:139074159 指导教师:李伟 2016-05-13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迁,社会经济大跨步向前迈跃的时代,市场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市场。在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行科学化的实施项目管理,才能使我们在整个项目中满足项目要求,降低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工期、确保项目质量,最终达到用户需求和保障公司的利益。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 项目整体管理包括保证项目各要素相互协调所需要的过程,它需要在相互影响的项目目标和方案中做出平衡,以满足或超出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 项目整体管理是在计划实施执行中将项目整体计划目标按步实施展开并转变成项目产出物的管理过程。是一项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局性管理工作。实际执行项目时,为了更好完成项目标、任务和计划,我们还要在项目管理中进行综合变更控制。项目整体管理可使用于项目管理的每个阶段。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工作任务(Statement Of Work,SOW)书 (1) (一)整体要求 (1) (二)系统逻辑模型 (2) (三)系统功能描述 (4) (四)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4) 3、项目进度计划 (5) (一)分解项目工作 (5) (二)项目工作关系表 (6) (三)项目甘特图 (7) (四)网络进度计划图 (8) (五)里程碑计划 (10) 4、项目规模成本估算 (10) (一)分解项目工作 (10) (二)项目规模估算表 (12) (三)计算开发成本 (13) (四)计算管理、质量成本 (13) (五)直接成本 (13) (六)计算间接成本 (14)

质量管理之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课程设计报告 院部: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专业: 工业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日期: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3) 三、设计题目 (4) 四、设计结果 (5) 五、课程设计小结 (13) 六、参考文献 (14)

一、课程设计目的 《质量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质量理论、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较高的质量意识,能够参与企业开展质量宣传、贯彻 GB/T9000-ISO9000:2000标准以及参与企业质量认证的工作能力。因此,《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的基础理论之后,能把该课程的一些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应用DMAIC改进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对产品的质量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实际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做出努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课程设计开始后,同学们可针对下列课题进行课程设计: 1、做一篇质量管理课题相关的专题性文献综述:查阅质量管理方面的各个研究方向的专题学术论文。对该方向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综合性的论述; 2、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课程设计:重点联系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直方图、控制图、工序能力分析等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质量控制方法解决设计工程问题的能力。(二)、要求 1. 查阅10篇以上文献资料,认真阅读文献资料; 2. 撰写质量管理专题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在文献综述中要说明生产实际中这些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场合; 4. 认真阅读《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按照指导书上的例题,根据给定的课题做好相应的图表,并仔细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范例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黔化升061 姓名:唐尚奎 指导教师:王瑾老师 设计时间: 2007年1月 前言 在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诸如吸收、解吸、精馏、萃取等单元操作中,气液传质设备必不可少。塔设备就是使气液成两相通过精密接触达到相际传质和传热目的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 塔设备一般分为级间接触式和连续接触式两大类。前者的代表是板式塔,后者的代表则为填料塔,在各种塔型中,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筛板塔与浮阀塔。 筛板塔在十九世纪初已应用与工业装置上,但由于对筛板的流体力学研究很少,被认为操作不易掌握,没有被广泛采用。五十年代来,由于工业生产实践,对筛板塔作了较充分的研究并且经过了大量的工业生产实践,形成了较完善的设计方法。筛板塔和泡罩塔相比较具有下列特点:生产能力大于10.5%,板效率提高产量15%左右;而压降可降低30%左右;另外筛板塔结构简单,消耗金属少,塔板的造价可减少40%左右;安装容易,也便于清理检修。本次设计就是针对水乙醇体系,而进行的常压二元筛板精馏塔的设计及其辅助设备的选型。由于此次设计时间紧张,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遗漏谬误之处,恳切希望各位老师指出,以便订正。 目录 一、设计任务 二、方案选定 三、总体设计计算-------------------------------05 3.1气液平衡数据------------------------------ 05 3.2物料衡算------------------------------------- 05 3.3操作线及塔板计算------------------------- 06 3.4全塔Et%和Np的计算----------------------06 四、混合参数计算--------------------------------07 4.1混合参数计算--------------------------------07 4.2塔径计算--------------------------------------08 4.3塔板详细计算-------------------------------10 4.4校核-------------------------------------------12 4.5负荷性能图----------------------------------14 五、筛板塔数据汇总-----------------------------16 5.1全塔数据-------------------------------------16 5.2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数据-------------------17 六、讨论与优化-----------------------------------18 6.1讨论-------------------------------------------18 6.2优化--------------------------------------------18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报告

民建楼(工程)施工图工程量清单报价(标底)编制实例 班级:工程081班报告提交日期:4月19号 组长信息: 成员信息: 指导教师:工程管理系 1 选题背景(10分) 所选理由:该设计是对四环一座民建楼编制的一套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书,该建筑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69.10㎡。建筑外形呈长方体,主要构成部分营业大厅。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由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电气工程(含防雷接地及弱点工程)、给排水工程以及各单位工程对应的措施项目、其他项目等组成。总投标报价为156783.48元。主要编制依据有该建筑工程施工图、《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等。此工程是我小组摘自建筑业土建造价员岗位考核试题(土建部分),有比较清楚的思路,所以选择了这个题目。 2 组织运行(20分) 成员分工:------组织协调—组织录入 ---报告整理---搜集资料 组织运行:在接到工程造价实习任务书之后,我们小组立即开展了实习动员会议,会议中我们达成以下事项:1进行了详细的成员分工。2本次项目的总工期为五天,我们做了项目的总体计划和每天的计划,并规定每天晚上十点在宿舍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当天的任务总结,并安排第二天的详细任务,由于项目工期紧迫,要求小组成员当天的任务必须按进度严格完成,当遇到困难时由组长进行协调,并安排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帮助。3本次实习项目要求高质量的完成,从前期的搜集工程资料,到中期的组织录入,再到后期的报表生成以及实习报告的整理,都要求小组成员高质量的完成,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批评,当发现有质量瑕疵时由组长进行修改,并在最后项目完成阶段进行项目的评价和各成员任务的认定,以确保项目的质量。4本次实习费用完全由小组成员自行解决,所以要求项目的成本越低越好,不设下限。5本次实习我们还进行了详细的风险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 运行效果自我评价:总体运行正常,详细部分还有待改进的方面。 实习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工程造价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实习操练,等到真正做出一项工程的造价时才知道难度有多大,通过实习验证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为我们将来的工作做了准备。 3 总说明(20分) 3.1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此工程总造价156783.48元,建筑面积269.10㎡,结构形式为单层框架结构,工程地点为四环以。建筑外形呈长方体,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由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电气工程(含防雷接地及弱点工程)、给排水工程以及各单位工程对应的措施项目、其他项目等组成。 3.2工程质量要求 确保工程质量合格,严格按照规化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操作,加强项目质量管理,规管理工作程序,提高质量,达到满意工程的要求。 3.3工期 60个日历工作日。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1.什么是PDCA循环?试述PDCA循环的主要工作程序和特点。 答: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PDCA循环是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包含”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这四个阶段的活动过程,具体的工作程序: ① P(Plan)——策划:分析现状,制定目标,并确定为 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形成具体 明确的活动计划,一般要包括5W1H等 内容; ② D(DO)——实施: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③ C(Check)——检查。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 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 到了预期的目标; ④A(Act)——改进: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 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 制度和规定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 时防止重蹈覆撤;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转 到下一次循环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而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但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经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