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民法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民法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民法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五、名词解释题

1.公民——具有我国国籍的自然人。

2.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

3.宣告死亡——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条件和程序,人民法院对失踪公民推定死亡的制度。

4.户籍——是确定·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公民的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依,国民法学教材一般是按民法学总论、分论的结构来展开的,其中总论部分主要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一般理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理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理论、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主要是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等;分论部分则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继承权)的理论。因此,民事法律关系理论也是民法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础。

5.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6.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7.公司法人——是指依据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而设立的法人。

8.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能够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9.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横向经济联合的一种法律形式。

10.法律上的物——

是指民事权利主体能

够实际控制或支配的

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

产。

11附期限法律行为一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终止的根据。

12.否定条件——是指以不发生某种客观事实为其条件的内容,又称消极条件。

13.诺成性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14.默示形式——是指不通过语言或文字,而以沉默的形式成立的法律行为。:

15.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其所进行的民事行为的性质、内容等的理解上有重大的错误。

16.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17.法定代理——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代理关系。

18.特别代理——是指代理权限被限定在一定范围或一定事项的某些方面的代理.

19.再代理——是指基于代理人为本人(被代理人)选用代理人而发生的代理关系。

20.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照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21.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2.期间——是指由某一时期继续达到另一时期的时间

23.物权——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

24.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的履行而设定的物权。

25.准物权——是指具

备物权的某些特征,但不具

备物权的全部特征的民事

权利。

26.继受取得——是指

财产所有人通过某种法律

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财

产所有权。

27.收益——是通过财

产的占有、使用、经营、转

让而取得经济效益。国家财

产所有权——是社会主义

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

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全

民所有制财产的占有、使

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8.地役权——是指为

了自己使用、经营土地的方

便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29.典权——是指典权

人支付典价,占有出典人的

不动产,而取得使用和收益

的权利。

30.抵押权——是指债

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财产

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

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

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

产抵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

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

利。

31.质押权——是指债

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

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担

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

债权人有权将该动产折价

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

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32.用益物权——是指对他

人所有的物使用和收益的

权利。

33.共有——是指两个

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项

财产都享有所有权。

34.按份共有——是指

两个以上的共有人,对同一

项财产按照确定的各自份

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

分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35.共同共有——是指

两个以上的所有人,对共有

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

36.相邻关系——是两

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

所有人或者占有、使用人,

在行使不动产’的占有、使

用、收益和处分权时,相互

之间应当给予便利或者接

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

关系。

37.债——是按照合同

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在

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

权利和义务关系。

38.不当得利——是指

没有法律或合同上的根据

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

失的事实。

39.无因管理——是指

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

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

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

为。

40.按份之债——是指

债的一方主体为多数人,各

自按照一定的份额享有权

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债。

41.选择之债——是指

债的标的为两个以上的,当

事人可以从中选择其一来

履行的债。

42、合同——是当事人

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

关系的协议。

43、单务合同——是指

合同当事人一方只负担义

务而不享受权利,另一方只

享受权利而不负担义务的

合同。

44、无偿合同——是指

一方给予他方利益而自己

并不取得相应利益的合同

45、要约——是订立合

同的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

发出的缔结合同的提汉。

46、承诺——是受要约

人向要约人作出的对要约

内容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

47、拍卖——是拍卖人

同时向若干人公开自己的

要求和条件,由拍买人竞相

提出自己报价与拍卖人订

立合同的一种方式。

48、招标——是由招标

人提出招标要求,由各投标

人相互竞争与招标人订立

合同的一种方一般经过招

标、投标、开标和决标三个

阶段。

49、合同的形式——是

指合同的当事人达成的协

议的表现形式。

50、债的履行——债务

人全面地、正确地履行债所

规定的义务,使债权人的权

利得到完全的实现。

51、适当履行原则——

是指当事人应按照法律的

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全面、正

确地履行债务。

52、履行标的——是指

合同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

义务应交付的对象,又称给

付标的。

53、履行地点——是指债务

人履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

履行的地方。

54、债的担保——是保

证债务履行的一项民事制

度,是法律规定的或者当事

人约定的确保合同履行,保

障债权人利益实现的法律

措施。

55、代位权——是指在

债务人不行使自己的权利

以致影响其对自己债务清

偿时,债权人享有的得以自

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权利

的权利。

56、撤销权——是指当

债务人处分自己的财产的

行为足以影响债权人利益

时,债权人享有的得予以撤

销该行为的权利。

57、特殊担保——是指

以债务人的特定财产或以

第三人的财产做履行义务

的担保。

58、先诉抗辩权——即

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

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

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

务前,保证人对债权人可以

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59、定金——是合同当事人

一方,以保证合同履行为目

的,于合同成立时或合同没

有履行前,在法律规定的范

围内给付对方的一定数额

的款项。

60、债的解除——是指

在债务尚未履行或者尚未

全部履行的情况下,提前终

止债的效力。

61、债的主体变更——

是指债的内容和标的不变,

享受权利的债权主体或者

负担义务的债务主体变更。

62、债权转让——是由

债权人和受让的第三人订

立债权转让的协议。

63、债的终止——是指

债的关系消灭。即当事人之

间所确立的债权债务关系

不复存在。

64、抵销——是指债的

当事人双方因相互负有同

种类的给付义务而将两项

债务相互充抵。

65、提存——提存是指债务

人在其债务已到履行期限,

因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

接受债务人履行义务,或者

因债权人的地址不明等原

因无法向债权人履行义务,

通过一定程序将其履行的

标的物送交有关部门存放。

提存后,认定债务人的债务

已经履行,债务人与债权人

之间的债权债务即消灭。

66、买卖合同——是卖

方将出卖的财物交付给买

方所有,买方接受该项财物

并支付约定的价款的协议。

67、房屋买卖合同——

是卖方将房屋交付给买方

所有,买方取得房屋所有权

并支付约定的价款的协议。

68、购销结合合同——

是指购买方在购买某种财

物的同时,向卖方销售一定

财物的协议。

69、互易合同——是指

众方当事人以非货币的财

物相互交换的协议。

70、赠与合同——是赠与人

把自己的或者有权处分的

财物无偿地给予受赠人所

有的协议

71、财产租赁合同——

是出租人将出租财产交付

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向出租

人支付租金,并在租赁关系

终止后将租赁财产返还给

出租人的协议。

72、农村承包经营合同

——是指农业集体经济组

织或村民委员会与所属农

民或村民之间关于承包人

经营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

所有由集体使用的财产,并

按约定交纳承包金的协议。

73、企业租赁合同——

是企业出租人将企业提供

给承包人经营、使用,承租

人按约定向出租人交付租

金,并在租赁合同终止后将

租赁企业返还给出租人的

协议。

74、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是指土地使用权的受让

人,将剩余年限的土地使用

权,转让给第三人使用的协

议。

75、信贷合同——是指

国家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

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货币贷

给借款人,借款人按期归还

贷款并支付规定的利息的

协议。

76、储蓄合同——是指

存款人将人民币或外币存

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在存

款人取出存款时按规定支

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协议。

77、结算方式——是结

算制度规定的,由立户人选

用支付款项的程序和方法。

78、异地托收承付——

是指收款单位依据合同发

货后,委托开户银行向异地

的付款单位收取货款,异地

付款单位向其开户银行承

认在其帐户内支付该项货

款的结算方式。

79、委托收款——是收

款单位依收款凭据,委托银

行收款。

80、付款委托——是同城单

位间付款单位书面委托银

行从其帐户中将一定款项

直接转入收款单位的帐户。

81、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是指勘察、设计、施工

单位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

劳力为建设单位完成一定

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建设

单位接受施工单位完成的

工程项目并支付约定的报

酬的协议。

82、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

位之间关于施工单位完成

建设工程的建筑安装,建设

单位按时验收并支付报酬

的协议。

83、联运合同——是指

以两个以上拥有不同运送

方式的承运人为一方,衔接

地将货物或者旅客运送到

约定的地点,托运人或者旅

客给付约定报酬的协议。

84、保管合同——是保

管人有偿地或者无偿地为

寄托人保管物品,并在约定

的期限内或者应寄托人的

请求,返还保管物品的协

议。

85、委托合同——是受

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和费

用为委托人办理委托事务,

委托人支付约定报酬(或不

付报酬)的协议。

86、信托合同——又称行纪

合同,是信托人(受托人、行

纪人)根据委托人的委托,以

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

购、销、寄售等业务并收取

报酬的协议。

87、技术开发合同——

是指当事人之间就完成关

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

开发所达成的协议。

88、技术转让合同——

是指当事人之间就专利权

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

利实施许可或非专利技术

转让的事项达成的协议。

89、技术咨询合同——

是指当事人一方(顾问人)为

另一方(委托人)就特定技术

项目进行分析、论证、评价、

预测和调查,另一方为此支

付报酬的协议。

90、出版合同——是著作权

人将作品交给出版单位出

版,出版单位支付规定或者

约定的报酬的协议。

91、个人合伙合同——

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各自

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

伙经营、共同劳动的协议。

92、入伙——是指个人

合伙合同成立以后,第三人

加入合伙。

93、退伙——是指合伙

人退出合伙组织。

94、联营合同——是指企业

之间或者企业与事业单位

之间,为了共同的经济利

益,进行联合经营的协议。

95、保险合同——是投

保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在

保险事故发生后或者保险

期满时补偿损失或者给付

保险金的协议。

96、保证保险——是指

投保人不履行合同义务造

成损失时,投保人的赔

偿责任,由保人负责补偿。

97、受益人——是保险

合同订立时指定的或者依

据法律规定有权取得保险

金的人。

98、保险基金——是指

保险人为了保障被保险人

的保险标的因保险事故遭

受损失时,提供经济补偿的

准备金。

99、再保险——也称分

保险,是指保险人将其承保

的保险的一部或者全部转

同其他保险人订立保险合

同。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

人对自己的创造性的智力

活动成果依法享有包括人

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在内的

民事权利。

100、著作权——是指

作者对自己的文学、艺术和

科学创作作品依法享有的

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民事权

利。

101、著作人身权——

是作者对自己的智力创作

作品所享有的以人身权益

为内容的权利。

102、著作权许可使用

——即授权使用,是指著作

权人授权他人在一定期限

和范围内以一定方式使用

其作品的制度。

103、发现权——是指

发现人对自然现象、特性及

其规律的新发现、新认识或

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所享有

的权利,是法律赋予发现人

以发现为客体的民事权利。

104、发明权——是指

发明人对其新创造的能够

被应用的技术方案、先进的

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享有的

权利,是基于发明这一事实

而取得的民事权利,即发明

人对自己的发明依法享有

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105、合理化建议——

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

事业单位生产技术和经营

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措施。

106、专利权——是指

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实用新

型和外观设计依法享有的

专有权,即独占权。

107、职务发明——是

指发明人在执行本单位的

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

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

明和设计。

108、外观设计——是

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

彩或其结合作出富有美感

而适合工业上应用的新设

计。

109、商标——是用来

区别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者

经营者的商品和其他生产

者或经营者的商品的一种

标记。

110、商标权——是商

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注册

的商标享有的专用权。

111、商标权人——是指申

请商标注册并经主管部门

依法核准,取得商标专用权

的人和经合法转让而取得

商标专用权的人。

112、财产继承权——

是指公民依法承受死者个

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

利。

113、遗产——是指公

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

财产。

114、继承人——依法

承受他人遗产的人。

115、被继承人——遗

留财产的人(死者)。

116、继承法——是调

整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和。

117、法定继承——是

指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

序、代位继承以及遗产分R

的原则等,都由法律直接规

定的继承。

118、代位继承——是

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

继承人死亡,死亡的子女的

晚辈直系血亲继承其应继

承的遗产份额的制度。

119、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继承的制度。

120、一般均等原则——也称平均分配原则,即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之间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121、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

的法律制度。

122、遗嘱——是立遗嘱人生前对其遗产所作的处分或对其他身后事务所作的安排,并在死亡时发生效力的行为。

123、遗赠——是指遗嘱人用遗嘱将其个人财产于其死后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或集体组织的一种法律制度。

124、遗赠扶养协议——是受扶养的公民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受扶养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受扶养人将财产遗赠给扶养人的协议。

125、继承权的接受——是指继承开始,继承人愿意接受遗产的意思表示。

126、继承权的放弃——是指继承开始,继承人作出不接受遗产的意思表示。

127.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

128、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必须享有的民事权利。

129、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因具有某种特定身份时依法享有的权利。

130、过错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士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

131、推定过错责任——是在行为人不能证明他们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推定他们为有过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32、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133、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无过错,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致害人承担赔偿责任,而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害得不到补偿,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依“公平合理负担”判由双方分担损失的原则。

134、按份责任——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对同一责任由多数人按事先确定的份额各自分别承担的民事责任。

135、单方责任——也叫单方过错责任,指违法行为是基于一方的过错原因发生而应由一方承担的民事责任。

136、违反合同行为——简称违约行为,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行为。

137、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债务已到履行期,当事人能够履行而不按法定或约定的时间履行。

138、情事变更——是指在合同有效期间,非因当事人双方的原因,发生订约当时难以预料的情事变更,如维持合同发生当时的效力,其履行显失公平时,当事人一方可请求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变更(增、减给付)或解除本项合同,以维持公允。

139、违约金——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依法律规定或约定给对方支付一定数额金钱的责任形式。

140、侵权行为——从广义上说是指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权利依法应当承担畏事责任的不法行为;从狭义上说是指过错地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

141、侵权民事责任——是侵权行为产生的法律

后果,即由民法规定的侵权

行为人对其不法行为造成

他人财产或人身权利损害

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42、职务侵权行为—

—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国家

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

中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并造

成损害的违法行为。

143、排除妨碍——是

指权利人行使其权利受到

不法阻碍或妨害时,有权请

求加害人排除或请求人民

法院强制排除,以保障权利

正常行使的措施。

二、简答题

1.民法学研究的范围是什

么?,

答:民法学研究的范围包括

各项民事制度的内容、作

用、特征及其发乒、发展、

变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规

律。当前要着重研究民法在

建立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的作用。

2.民法学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

答:(1)民法的概念(略);(2)

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

(3)民事权利主体的基本理

论;(4)民事权利的基本理

论;(5)民事责任的基本理

论。

3.我国民法调整哪些社会

关系?其特征是什么?

答: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

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

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和人身关系。其特征是:(1)

主体为公民或法人;(2)内容

为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3)

性质是平等主体之间财产、

人身关系,即横向的财产、

人身关系。我国民法调整的

社会关系可分为两部分,一

部分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

产关系,它具有主体地位平

等,在自愿的基础上发生及

多数为等价有偿等特征;另

一部分是平等主体间的人

身关系,它具有主体地位平

等,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

容,与主体不可分离等特

征。

4.民法与行政法有何不同?

答:行政法是国家制定的进

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法

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调整

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及其在

行政管理活动中同其它国

家机关、经济组织、社会团

体和公民间发生的社会关

系。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有

的属于财产关系,但它所调

整。的财产关系的特征是:

(1)这种财产关系的主体之

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

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彼此

处于隶属的地位而非平等

的地位;(2)这种财产关系是

依据国家行政机关的命令

或指令发生的,不决定于当

事人自愿与否;(3)这种财产

关系往往按照无偿的原则

进行,而不是等价有偿的。

例如,按照国家经济体制改

革6宁要求;国家行政机关

命令某些企业关闭、停产、

合并或转产等等,由此发生

的财产关系由行政法调整

5.民事法律关系有何特征?

答: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是:(1)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

思想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

律关系是一种具体的权利、

义务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

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

现的社会关系。

6.什么是绝对权与相对权?

答:绝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

一切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

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即任

何人均有不妨害权利人实

现其权利的义务。故绝对权

又称对世权。绝对权的主体

一般不必通过义务人的作

为就可实现自己的权利。各

种人身权、所有权和其他物

权等都属于绝对权。相对权

是指其效力仅及于特定当

事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

特定的,所以又称对人权。

相对权的主体必须通过特

定义务人的履行义务的行

为才能实现其权利。债权就

是一种相对权。

7.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有

何特征?

答: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不

是天赋的,而是法律规定

的,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社会

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公民

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如下

特征:(1)平等性。《民法通

则》第10条规定:“公民的

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这是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原则的直接反映,

非依法律不得对公民的民

事权利能力加以限制或剥

夺。(2)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既包

括公民享受民事权利的资

格,也包括公民承担民事义

务的资格,体现了权利、义

务的一致性。(3)实现的物质

保障性。我国法律不仅从法

律上对公民的民事权利能

力进行确认,而且又为我国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实现

提供了物质保障。

8.宣告失踪的法律条件是

什么?

答:宣告失踪的条件是:(1)

公民下落不明满两年。

即·离开自己的住所或居所

而无任何音讯、生死不明持

续两年;战争期间失踪的,

则自战争结束之日算起下

落不明满两年。(2)经利害关

系人中请。即由失踪人的配

偶父母、成年子女、祖父母、

外祖父母、成年孙子女、外

孙子女等近亲属和与失踪

人存在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的其他人,向失踪人最后居

住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3)

由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失踪。

即人民法院依审判程序进

行审理,认为情况属实的依

法判决宣告该公民失踪。人

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发

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

期间为3个月。

9.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

答:监护人的职责是保护被

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

合法权益,并为被监护人的

利益处被监护人的财产。具

体包括:(1)保护被监护人的

身心健康,并对其进行德、

智、体等方面的培养和教

育;(2)管理被监护人的财

产,排除他人对被监护人财

产的非法侵害,维护其合法

权益;(3)代理被监护人进行

民事活动;(4)对被监护人所

致他人损害承担损害赔偿

的民事责任。

10.法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

件:(1)依法成立,即须依法

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

场所;(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

任;即能以自己的名义和自

己独立的财产对外独立承

担民事责任。

11.社会团体法人的设立程

序是什么?

答:社会团体法人是损公民

自愿组织的非生产经营性

的法人。其设立程序分两种

情况:(1)对于具备法人条件

而依法无须办理法人登记

的社会团体,从其依法设立

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对

于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

的社会团体,频自主管机关

核准并向‘县级以上民政部

门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

之日起,才能取得法人资

格。

1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

何特点?

答: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

下列特点;(1)法人的民事行

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

同时产生;(2)法人的畏事行

为能力范围大小也不尽相

同;(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由其机关实现。

13.哪些情况下企业法定代

表人要对企业法人的违法

行为承担责任?

答:我国《民法通则》第49

条规定,企业法人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

外,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还可

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

成犯罪的还应依法追究其

刑事责任:(1)超出登记机关

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

非法经营的;(2)向登记机

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

况,弄虚作假的;(3)抽逃资

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4)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

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5)

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

理登记和公告,使利害关系

人遭受重大损失的;(6)从事

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

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的。

14.法律上的物的特征是什

么?

答: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的物,具有下列特征:(1)

物存在于人体之外。人是具

有民事权利能力即独立人

格的民事主体,文明社会强

调对人格的尊重,因而不允

许把人作为法律关系的客

体。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

只能是人体之外的物。(2)

物能够满足社会生活需要。

这就要求物具有一定的价

值,从而能满足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3)

物能为人们所支配。只有能

为人们所控制或支配的物,

人们才能以此为客体设定

各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15.股票与债券有何区别?

答:股票与债券都是筹集资

金的法律形式,同属资本性

有价证券,二者主要区别

是:(1)债券属于一种借贷关

系,持券人为债权人,债券

发行人为债务人;股票属于

一种永久性投资关系,股票

持有人为投资人,其与出售

股票的股份公司为股东与

公司的关系。(2)债券票面金

额一般固定不变;股票价格

则受市场供求状况和其他

因素影响时有涨落而高于

或低于票面金额。(3)债券持

有人在债券到期后,除债务

人无力偿还外,一般均可收

回本息;股票持有人虽可能

获得股票涨价的利益,也要

承担股票跌价的风险,能否

分红亦取决于公司盈利状

况,多则多分,少则少分,

公司亏损则无红利,公司破

产更会使股票一文不值,因

此股票风险大于债券。

16.什么是民事行为?什么

是民事法律行为?二者之间

是什么关系?

答:民事行为是指能发生民

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它包括

合法民事行为与非法民

事行为,法民事行为主要是

民事法律行为及其它合法

行为;非法行为主要是侵权

行为及违约行为、无效民事

行为等,无效民事行为又包

括绝对无效民事行为和相

对无效民事行为。而民事法

律行为则是指公民或者法

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

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因此,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

行为是种属关系,民事法律

行为只是民事行为中合法

民事行为的一种。

17.民事法律行为有何特

征?

答: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如下

特征:(1)它以行为人的意思

表示为成立要素,即行为人

要把进行法律行为的意思

(意愿、意向)通过一定方式

表现于外部。意思表示是构

成法律行为的核心。(2)民事

法律行为以发生一定民事

法律后果为目的,即民事主

体设立、变更、终止一定的

民事权利义爷关系之目的。

(3)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

为。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内容

与形式均符合法律的要求,

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

益,才能受到法律的承认和

保护,也才能产生行为人所

预期的法律后果。

18.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的

成立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

实质要件有哪些?

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

件是指决定民事法律行为

成立的必要条件。民事法律

行为不具备成立要件,便是

无效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

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民

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分

为实质要件、形式要件两个

方面。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

要件包括:(1)行为人具有相

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限制

行为能)b的自然人只能进

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

民事法律行为,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的自然人与法人也

只有在其民事权利能力范

围内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

为。(2)意思表示真实。即行

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思须

与其真实意愿是一致的。(3)

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

益。即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

须具有合法性,在法律无规

定的情况下不得违背社会

公共利益。

19.什么是附条件的法律行

为?法律对法律行为的附条

件有何要求?

答: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

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条

件并把它的成就(发生或出

现)作为法律行为效力发生

或终止的根据的民事法律

行为。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可

以是事件,也可以是行为,

作为条件须符合下列要求:

(1)必须是尚未发生的客观

不确定的事实。即在进行法

律行为时尚不能确定其是

否发生的事实。(2)必须是当

事人任意选择的事实。法律

规定的某项民事法律行为

生效或失效的必备条件是

法定条件,为法律强制性规

定的要求,而不能作为法律

行为所附条件。(3)必须是合

法的事实。当事人不得以有

损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

序的事实或以剥夺、损害他

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作为法

律行为所附的条件。(4)条件

所限制的是法律行为效力

的发生或消灭。即因所附条

件的成就而使法律行为效

力发生或消灭,而不涉及法

律行为内容本身。

20.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包

括哪些?

答: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也

称绝对无效民事行为,是指

那些不具备法律行为成立

要件、绝对不能发生行为人

预期的法律后果的民事行

为。它包括:(1)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2)

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

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即与

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

况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3)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

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

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

事行为;(4)恶意串通,损害

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民事行为;(5)违反法律或公

共利益的民事行为;(6)以计

划为前提的经济合同违反

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以合

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

事行为。确定无效的民事行

为,自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

约束力。

21.代理关系有何法律特

征?

答:代理关系的法律特征

是:(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

围内实施代理行,为。即委

托代理应根据被代理人授

权、法定或指定代理根据法

律规定或有权机关指定的

权限范围进行代理行为。代

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可以根

据代理活动的具体情况进

行相应的意思表示,以便较

好地完成代理事务。(2)代理

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

代理行为。代理人只有以被

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行为,

才能为被代理人取得权利、

设定义务。(3)代理主要是实

施法律行为。即通过代理在

被代理人与相对人之间建

立、变更、终止一定的民事

权利义务关系。(4)被代理人

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法律

后果,因为代理人系以被化

理人的名义且是为被代理

人利益实施代理行为,故该

行为的法律后果只能由被

代理人承受。

22.代理权的行使有何要

求?

答:代理权的行使应当符合

下列要求:(1)代理权应在代

理权限范围内行使。代理人

不得擅自扩大、变更代理权

限。代理人只有在代理权限

范围内进行的民事活动才

能被视为被代理人的行为,

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被代理人对代理人超

出代理权限的行为事后予

以追认的,仍由被代理人承

担该行为的法律后果。另

外,法律还规定,代理人知

道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

然进行代理活动或在被代

理人知道代理人的行为违

法而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

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2)代理权应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行使。代理人应从被代理人的利益出发,争取在对被代理人最有利的情况下完成代理行为;并在代理行为完成后,将有关代理行为发生的权利;义务的单据、物品或证明文件交付被代理人。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3)禁止滥用代理权,主要是禁止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为代理行为或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等行为。

23.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答: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有:

(1)“被代理人”(本人)有追认权从原则上说,无权代理行为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如果“被代理人”认为无权代理行为符合自己愿望或利益时,则有权追认。经“被代理人”追认以后,该项代理行为便对被代理人发生法律效力。

(2)无权代理人承担赔偿责任按照《民法通则》规定:“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这里所指的承担民事责任,显然是指行为人对其无权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承担全部民事责任,即行为人对无权代理行为所造成相对人和被代理人的财产损害均应承担赔偿责任。其赔偿损失的范围适用民事责任赔偿范围的一般规定。24.什么是滥用代理权? 答:代理人取得代理权后,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应当禁止代理人滥用代理权。

首先,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或者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签订合同,在前一种情况下,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但由于代理人又是被代理的代理人,所以合同内容与条款实际上由代理人一人决定,在后一种情况下,代理人如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当事人签订合同,这一合同的缔结也是仅凭代理人一人决定,俗称“一手托两家”。这些行为不仅与合同的属性相违背,而且有可能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或者依代理人之好恶而发生偏向一方,侵犯他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加以禁止。

其次,代理人不得借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超越代理权范围的民事活动。假冒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虽因无权代理而归于无效,但大多给被代理人造成实际损失。为制止这种行为,《民法通则》要求代理人对此项损害负赔偿责任。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第三,代理人不得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这里所说的恶意串通是指代理人与第三人有共谋侵犯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意相互勾结进行侵害被代理人权益的行为,是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的极端表现。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即代理人与第三人对被代理人因此所受损害共同

负赔偿责任。

25.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的法定事由是什么?

答:委托代理关系基于下列法定事由而终止:(1)代理事务完成或代理期间届满;(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3)作为代理人或被代理人的自然人死亡,但代理人不知被代理人死亡或双方原有约定于被代理人死亡后继续完成的代理行为仍有效:(4)作为代

人或被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5)作为代理人的自然人丧

失民事行为能力。

26.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断?

其法定事由是什么?

答: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

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事由

的发生阻碍时效的进行,致

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统

f3无效,从中断时起重新计

算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

中断的法定事由是:(1)

提起诉讼,即权利人请求人

民法院依据诉讼程序强制

义务人履行义务的事实;(2)

提出要求,即权利人通过一

定方式向义务人作出要求

其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3)

同意履行,即义务人通过一

定方式向权利人作出愿意

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

27.什么是除斥期间?诉讼

时效与除斥期间有何区别?

答:除斥期间是指某种权利

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

此期间不行使其权利印发

生该项实体权利消灭的法

律后果。除斥期间与诉讼时

效均为一定的事实状态(一

般是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

态)和一定期间的经过(预定

期间之届满)而发生一定法

律后果的制度,但二者的性

质、效力等迥然不同:(1)

法律后果不同。除斥期间届

满导致实体权利丧失,诉讼

时效期间届满仅消灭胜诉

权。(2)适用条件不同。人民

法院可主动适用除斥期间

规定,义务人主动履行的也

可请求法院追回,诉讼时效

则是只能由权利人主张才

能适用,且时效期间届满后

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不能要

求返还。(3)期间的不同。除

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一般不

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

延长。(4)条文表述不同。即

时效规定中多在条文中明

示为时效,除斥期间的规定

则仅规定权利存在的期间。

28.简述物权的法律特征?

答:物权的特征是与债权相

比较而显现出来的,其法律

特征主要有:

(1)物权的权利主体总是特

定的人,而义务主体则是不

特定的人,也即物权是“对

世权”。

(2)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独

立之物,不包括行为与精神

财富和精神利益。

(3)物权的内容是对物的直

接管领和支配。

(4)物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

性。

(5)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

先效力。

(6)物权的保护方法的广泛

性。

29.什么是主物权、从物权?

简述其分类意义。

答:主物权是指不依存于其

他权利而其本身能单独成

立的物权,如所有权、地上

权等。从物权是指从属并依

存于其他权利的物权,如抵

押权、留置权等。区分二者

的意义在于它们变更的命

运不同,主物权具有独立

性,而从物权则依存于主权

利,随主权利的转移而转

移,随主权利的消灭而消

灭。

30.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它

有几层含义?

答: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

人依法对自己所有的财产

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

分的权利。“所有权”在不

同场合使用有不同的含义:

(1)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它是

一定社会中所有制在法律

上的反映,是统治阶级用法

律手段确认和保护一定社

会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和;(2)作为一种民事法

律关系,是财产所有人即权

利主体,对其所有财产所享

有,的权利和非财产所有人

即义务主体对其负有不得

侵犯的义务的权利义务关

系;(3)作为一种民事权利,

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

财产享有管领和支配并排

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31.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法律

特征。

答: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财产所有权是一种最基本

的民事法律关系;(2)所有权

是完全的物权;(3)所有权具

有独占性和排他性;(4)所有

权的客体是物或财产。

32.简述财产所有权的行使

方式及法律限制。

答:财产所有权的行使.,

是指财产所有人依照法律

规定实现其所有权各项权

能的行为。财产所有人行使

其财产所有权,既可以是在

事实上古有、使用、收益和

处分其财产,也可以是按照

法定方式将财产所有权的

权能转让给他人。所有人对

所有权的行使,不能是无限

制的,应当符合法律确认所

有权的目的。所有人在行使

权利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效益原则。充分、合理地

发挥财产的效益,做到“物

尽其用”;②公益原则。行

使所有权不得破坏社会主

义经济秩序,损害公共或他

人利益,违背公共道德准

则;③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用人不得滥用其所有权。所

有人如违反法律规定,不遵

循上述原则滥用所有权的,

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33.简述财产所有权消灭及

其原因。

答:财产所有权消灭,是指

因某种法律事实致使财产

所有人丧失其所有权。实践

中所有权消灭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种:(1)所有权的转

让;(2)所有权客体的灭失;

(3)所有权主体的消灭;(4)

所有权的抛弃;(5)所有权被

强制消灭。

34.简述国家财产所有权的

法律特征。

答:其法律特征主要有:(1)

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的

统一的、唯一的主体;(2)

国家财产所有权赖以存在

的基础是全民所有制经济;

(3)国家财产所有权与国有

企业经营权适当分开是国

家财产所有权行使的主要

方式和必然要求;(4)国家所

有权客体具有广泛性;(5)

国家财产所有权取得的方

式特殊。

35.简述国家财产所有权的

产生及其主要方法。

答:我国国家财产所有权的

产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

主专政政权,继而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

胜利成果。我国国家财产所

有权的产生方法有以下几

种:(1)没收官僚资本和敌伪

资本归国家所有;(2)赎买民

族资本主义工商业;(3)资本

积累;(4)税收;(5)通过法律

行为获得财产;(6)无主财产

和无人继承的财产归国家

所有;(7)没收违法行为人财

产或处以罚金、罚款;(8)

依法征购、征用、征收的财

产。

36.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是

什么?

答:用益物权的基本法律特

征是;(1)用益物权是以所有

权的权能为内容,而对所有

权的行使有所限制的权利;

(2)用益物权是非所有人基

于法律、合同或其他合法途

径而取得的权利,是对他人

的财物享有的直接支配权;

(3)用益物权是从所有权的

权能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

的他物权,是可以对抗所有

权的对世权,(4)用益物权人

依法取得的占有、使用、收

益的权利,致使原所有权人

暂时或长期失去部分或全

部权能。

37.国有企业经营权有哪些

法律特征和内容?

答:国有企业经营权,是指

国有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

营管理的财产依法享有占

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

利。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法律

特征主要有:(1)经营权具有

派生性,国家授权是经营权

产生的前提,经营权是从所

有权派生出来的;(2)经营权

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排他性;

(3)经营权与所有权具有某

种重合性和一致性;(4)经营

权具有法定性。国有企业享

有的经营权是国家以法律

形式授予的,其内容和范围

也是由国家的法律、法规加

以明确规定的,国有企业必

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经营

权;(5)经营权具有用益物权

性。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内

容,是指经营权所包含的各

项权能。依照我国法律规

定,国有企业对其经营管理

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

和依法处分的权能。

38.什么是担保物权?简述

其法律特征?

答: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

债务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

三人的特定物上所设定的

物权。其法律特征主要有:

(1)担保物权是一种从物权。

设定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

债务人履行义务,因此它是

从属于所担保债权的从物

权;(2)担保物权属于他物

权。担保物权是在他人的所

有权上设定的,故而是他物

权;(3)担保物权必须以特定

物为标的;(4)担保物权具有

排除他人干涉与追及的效

力。

39.简述抵押权关系当事人

的权利和义务?

答:(1)抵押人的权利和义

务:A.抵押人将自己的财

产抵押后,并不完全丧失抵

押物的处分权,但在处分抵

押物时,应事先告知并征得

抵押权人同意。B.如有第

三人对抵押物提起追索或

主张权利时,抵押人应及时

告知抵押权人,妥善处理抵

押权关系。如必须处理抵押

财产时,要保证抵押权人的

优先受偿的权利。C.抵押

物由抵押权人保管的,抵押

人有权要求其妥善保管。因

抵押权人保管不善造成毁

损灭失的,抵押人有请求恢

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的权利。

D.抵押物由抵押人自己占

有并负责保管的,应妥善保

管,在抵押期间,非经债权

人同意,抵押人将同一抵押

物转让他人或就抵押物的

同一担保价值再作抵押的,

其行为应为无效。(2)抵押权

人的权利和义务:A.抵押

物由抵押权人保管的,抵押

权人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因

自己的原因造成抵押物毁

损灭失的,有赔偿的义务。

B.抵押物由抵押人保管的,

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

采取措施妥善保管。如果抵

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

价值减少,抵押权人有权请

求停止其行为或请求法院

采取保全措施。抵押物价值

已经减少,其原因在于抵押

人的,抵押权人有权请求抵

押人恢复原来的价值。C.抵

押权人不得在债务清偿期

到来之前要求处分抵押物。

对于债权已过清偿期而未

清偿的,有权以抵押物折价

或者以变卖抵押物的价款

优先受清偿。

40.留置权有何法律特征?

答:留置权,是指按照法律

规定,一方(债权人)依合同

占有他方(债务人)的财产,

他方不按合同约定的期限

给付应付款项时,占有人有

权留置该项财产,并可依照

法律的规定,于宽限期届满

时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

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

受偿的权利。其法律特征主

要有:(1)留置权产生的前

提,必须是在当事人之间存

在合同关系,而且是一方占

有他方财产,他方违约拒付

或迟付款项;(2)留置权人所

留置的财产,只能是依照合

同合法占有对方的财产;(3)

留置权的成立,必须是债务

已到清偿期,存在债务人未

履行付款义务的法律事实;

(4)留置权的设立和行使,必

须依照法律规定,不能由当

事人任意留置;(5)不按合同

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

限,经过一定的宽限期仍不

偿债的,债权人有变卖留置

物优先受偿的权利。

41.简述公有与共有的区

别。

答:财产共有是一种法律关

系,共有关系与公有关系是

不同的。其主要区别是:(1)

共有是几个人对同一财产

共同享有所有权,即财产所

有权的主体是两人以上;而

公有是公共所有,财产所有

权的主体为作为独立民事

主体的公共团体,主体只有

一个。(2)共有不是一个独立

的所有权类型,而是相同或

不同的所有权的结合;公有

表现为一种所有权类型。(3)

在共有关系中,各共有人的

权利是平等的,其权利行使

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而公

有财产的权利主体是单一

的,其独立行使所有权。(4)

共有反映一种财产联合关

系,如合伙财产为共有;公

有则是一定形式的公有制

在法律上的表现,如集体所

有制所表现的集体所有权。

42.简述按份共有权行使的

原则。

答:按份共有权行使的原则

有以下几个:(1)协商一致的

原则。对按份共有财产的权

利行使有约定的依约定,没

有约定的仍应经协商一致

或按占有份额多数的共有

人意见解决。(2)优先购买的

原则。按份共有财产的每个

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

份额分出或者转让。但在出

售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

件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3)不损害物的价值原则。按

份共有财产的分割必须保

持财产的使用价值,实践中

常有以下几种分割方法:其

一,作价补偿;其二,变价

分割;其三,实物分割。

43.简述共同共有财产争议

的处理原则。

答;对共同共有财产发生争

议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1)共有人对共有关系的性

质不明确而发生争议的,如

有的认为是按份共有,有的

认为是共同共有。在没有充

分可靠的证据证明是属于

哪种性质的共有的情况下,

应当推定为共同共有。(2)

每个共同共有人在共有关

系存续期间都不能处分共

有财产或转让自己的权利,

否则是无效的。只有在共有

财产分割时才能确定自己

的财产份额,才能处分自己

所有的财产。(3)对共同共有

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

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应按

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共有人

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协

商处理,同时考虑共有人对

共有财产贡献的大小以及

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

要处理,对幼、老、病、残

者应给予适当的照顾。(4)

共同共有财产的具体分割

办法,依据要分割的财物是

否具有可分性,可分别采取

实物分割、作价补偿、变价

分取价金的方法。对于夫妻

或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期

间的共同债务,或者用共同

财产偿还,或者用分割债务

分别偿还的办法。对于纯属

个人的债务的,由其本人偿

还。

44.关系的法律特征

答:相邻关系的法律特征主

要有:(1)相邻关系总是发生

在两个以上权利主体之间;

(2)相邻关系的内容是相邻

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它是

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相邻

各方的协议确定的;(3)

相邻关系是在不动产相毗

邻或相近的特定条件下因

对财产的使用而发生的。

45.正确处理相邻关系问

题,具有重要意义

答:在社会生活中,相邻关

系是普遍存在的,因而依照

法律规定,正确处理相邻关

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

有利于发挥财产效益;(2)

有利于增强守法观念,减少

对人身和财产的损害;(3)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加

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6.处理相邻关系应当遵

循以下原则

答:根据《民法通则》的规

定,处理相邻关系应当遵循

以下原则:(1)有利生活和方

便生活的原则。在生产、生

活中注意处理好相邻关系

问题,就会有利于生产的发

展和生活的安定;相邻关系

得到正确处理,又有利于调

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生产的发展。(2)团结互助,

公平合理原则。正确处理相

邻纠纷,还必须从团结愿望出发,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协商不成,由主管机关或法院处理。

47、债的构成是什么?

答:债由债的主体、债的内容和债的客体三要素构成。债的主体是指参与债的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包括债权主体即债权人和债务主体即债务人双方。债的内容是指债权人享有的权利和债务人负担的义务即债权和债务两方面。债权是债权人享有的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务是债务人负有的为满足债权人的请求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债的客体有的也称之为债的标的,是指债权和债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48、债权与所有权有何区别?

答: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性质不同。从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上看,债反映的是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流转关系,所有权反映的是静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归属关系。第二,主体范围不同。从法律关系的主体上看,债的主体都是特定的,是相对的法律关系,而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是一种绝对的法律关系,第三,客体范围不同。债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等;而所有权的客体不包括行为。第四,内容不同。债的关系中的债权人的权利主要表现为要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债权人须通过债务人的行为才能实现权利;而所有权人的权利是对自己财产依法直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所有权人不需通过义务人的行为即可实现自己的权利。第五,发生的根据不同。债可因合法行为发生,也可因不法行为发生;而所有权只能根据合法行为产生。49、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答:不当得利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一方取得利益,即其财产增多。包括:取得财产是取得利益;应减少财产而没有减少财产的,也是取得利益。若一方并没有实际取得利益,则不构成不当得利。第二,造成他人损失,即其财产减少。不应支出财产而支出财产是造成损失,应增加财产而未增加的也是造成损失。如一方获得利益,而未造成他人损失,不会构成不当得利。第三,受益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所谓受益和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一方受益是由另一方受损得来的;另一方受损是因一方受益而发生的,一方受益与另一方受损失同出于一个原因事实。第四,须没有合法根据。没有合法根据是指一方取得利益没有合法的原因。

50、区分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的意义如何?

答:区分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的意义主要在于:按份之债的各债权人的权利或者各债务人的义务都是各自独立的,相互间没有连带关系;任一债权人接受了其应享受的份额的履行或者任一债务人履行了自己应负担份额的义务,其债务即已了结,并与其他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不发生任何权利义务关系。而连带之债的债权人的权利或者债务人的义务是连带的,任一连带债权人接受了全部义务的履行,或者任一连带债务人清偿了全部债务,原债即归于消灭,并同时又在连带债权人或者连带债务人内部之间产生了按份之债。

51、合同的主要法律特征有哪些?

答:合同的主要法律特征有以下三个:第一,合同是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合同当事

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第三,

合同所确立的关系是民事

法律关系。当事人既可以合

同来设立债权债务关系,也

可以合同来变更或终止民

事关系。

52、区分有偿合同与无偿合

同的法律意义如何?

答:第一,当事人的责任不

同。有偿合同债务人的责任

较重,而无偿合同债务人的

责任较轻;第二,主体的要

求不同。有偿合同的当事人

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

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原则

上不能订立有偿合同。而对

于一些单纯获得利益的无

偿合同,原则上限制民事行

为能力人也可以订立;第

三,在不当得利者通过合同

转让财产时,取得财产的当

事人的返还责任不同。以有

偿合同善意取得财产的,一

般不予返还;而以无偿合同

取得财产的,一般应当返

还。

53、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

同有何特点?

答:第一,该合同只能为第

三人带来利益,原则上只能

为第三人设定权利,而不能

设定义务,所以合同的订立

事先不需通知或征得第三

人的同意;第二,自合同成

立时起,第三人就是权利

人,享有独立的权利;第三,

第三人对于为其设定的利

益有独立的决定权。在第三

人拒绝接受为他设定的权

利时,为第三人利益订约的

当事人可以自己享受权利。

54、简述承诺的法律特征。

答:承诺的法律特征有以下

几个:第一,承诺须是就要

约作出的答复;第二,承诺

须是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

发出的意思表示;第三,承

诺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

致;第四,承诺须是在要约

的有效期限内作出的答复。

55、如何确定合同成立的时

间和地点?

答:(1)不要式合同一般自双

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

因此,要约人收到承诺的时

间和地点也就是合同成立

的时间和地点。(2)要式合同

需办理特定手续才能成立,

因此应以办规定手续的时

间和地点为合同成立的时

间和地点。(3)书面合同中写

明了签订地点的,以合同写

明的为准;未写明的,以双

方在合同上共同签字盖章

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双方

签字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

以最后一方签字盖章的地

点为合同签订地。

56、合同的法律效力表现在

哪些方面?

答:(1)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合同

依法成立后就在当事人之

间产生合同之债,当事人就

享有合同中确立的债权和

债务。当事人的债权和债务

尽管是自行约定的,但由于

其约定不违反法律的规定

和要求,因此,同样是法律

上的权利和义务,债权人的

债权受法律保护,债务人必

须履行自己的债务。

(2)合同具有法律强制约束

力。合同虽不是法律,但依

法成立即具有法律上的强

制力,当事人各方都要按照

合同的约定,全面地完全履

行合同。任何一方不履行合

同约定的义务,都应依法承

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任何一

方非有法定事由和非经法

定程序都不得擅自变更或

解除合同。

(3)合同条款是处理合同纠

纷的依据。合同是据以确定

当事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

法定证据。合同当事人发生

争议时,应按照合同的条款

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

何一方均有权请求仲裁机

关或人民法院裁决。仲裁机

关或人民法院审理合同纠

纷时,也应当以合同条款作

为依据。

57、简述债的实际履行原则

的表现。

答:实际履行原则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第一,合同当

事人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

的标的履行,不能以其他标

的代替。第二,合同当事人

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合同时,他方当事人可以要

求对方继续按原标的实际

履行。

58、简述债的协作履行原则

的表现。

答:协作履行原则主要表现

在四个方面:第一,债的当

事人各方都应严格按照规

定或约定的条件履行自己

的义务;第二,债权人应尽

力协助债务人履行义务,为

债务人履行义务创造必要

的条件;第三,遇有不能按

原规定履行的情况时,应依

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采取

积极措施,作出处理;第四,

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各自应

主动承担责任而不互相推

诿。

59、简述债的逾期履行和提

前履行。

答:债的逾期履行和提前履

行。债的逾期履行,即在履

行期限届满后履行,又称迟

延履行。债务人在履行期限

届满时仍未履行合同的,债

权人有权要求继续履行;或

者在不需继续履行时变更

或解除合同,并有权请求债

务人负赔偿责任。债的提前

履行。即债务人在履行期限

未到前就履行自己的义务。

经债权人同意的提前履行,

应视为双方对履行期限的

变更,其履行便是适当的。

未经债权人同意的提前履

行能否允许呢?一般说来,

如果履行期限是为债务人

的利益而设的,债务人提前

履行对于债权人也不会造

成损失,则债务人提前履行

是可以的,其履行便是适当

的。这属于债务人放弃自己

的利益。

60、简述合同中约定价款不

明确的处理方法。

答:在支付标的之价金或酬

金时,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

定的标准和计算方法确定

的价款来履行,合同中约定

价款不明确的,按照国家规

定的价格履行;国家没有规

定价格的,参照市场价格或

者同类物品的价格或者同

类劳务的报酬标准履行。如

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是执

行国家定价的,则在合同规

定的交付期限内国家价格

调整时,按交付时的价格计

价。逾期交货的,遇价格上

涨时,按原价格执行;价格

下降时,按新价格执行。逾

期提货或逾期付款的,遇价

格上涨时,按新价格执行;

价格下降时,按原价格执

行。

61、简述债的担保的特征。

答:债的担保的特征:第一,

债的担保具有从属性。所谓

从属性,是指担保之债与被

担保之债形成主从关系;担

保之债是从债,被担保之债

是主债;担保之债是对主债

效力的补充和加强,受主债

效力的制约。主债无效,担

保之债亦不能存在;担保之

债随主债的终止而终止。第

二,债的担保具有自愿性。

债的担保,有的是由法律直

接规定的,称为法定担保。

但在一般情况下,担保是由

当事人通过合同自愿设立

的;是否设立担保,采用何

种形式担保,担保多大范围

的债务,法律一般不加干

涉,完全由当事人商定。第

三,债的担保具有明确的目

的性。债的担保是保障债权

人利益的,不论设定何种担

保,当事人设立担保的目的

都是十分明确的,即确保债

权人的请求能够得到满足。

62、保证消灭的原因有哪

些?

、保证的消灭,亦、即保证

人保证责任的终止。保证主

要因以下原因消灭:

(1)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或

者主债被确认无效;

(2)保证期限届满,保证合同

约定保证人只在一定期间

内负保证责任的,债权人若

未在该期限内请求保证人

清偿,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即

消灭;

(3)债权人未经保证人同意

而允许债务人延长债务履

行期限的;

(4)债权人抛弃其债权的担

保物权时,在该担保物权的

限度内,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免除;

(5)主债务人变更,而保证人

不同意为新债务人担保的;

(6)主债务已清偿;

(7)保证合同的解除。

63、定金合同的成立须具备

哪些条件?

、答:定金合同除需具备合

同成立的一般条件外,还须

具备以下条件:

(1)主合同有

效成立。定金合同以主合同

的有效成立为前提;(2)定金

实际交付。定金合同以定金

的交付为成立要件;(3)定金

的数额少于依合同给付的

款项。

64、简述定金与违约金的区

别。

、答:定金与违约金的区别

主要有:(1)定金于合同履行

前交付,而违约金于发生违

约行为后交付;(2)定金有证

约和预先给付的作用,而违

约金没有;(3)定金主要起担

保作用,而违约金主要是违

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形式;(4)

定金一般是约定的,而违约

金可以是法定的,也可以是

约定的。

65、简述定金与预付款的区

别。

、答: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

为:(1)定金的主要作用是担

保,预付款的主要作用是为

对方履行合同提供资金上

的帮助,属于履行给付的一

部分;(2)交付定金的协议是

从合同,而交付预付款的协

议一般为合同内容的一部

分;(3)定金只有在交付后才

能成立,而预付款只要有双

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

立;(4)定金一般为一次性交

付,而预付款可以分期交

付;(5)定金当事人不履行合

同时,适用定金罚则,而预

付款交付后不履行合同的,

不发生丧失或双倍

返还。

66、简述债变更或解除后的

法律后果。

答:债经变更或解除后发生

以下法律后果:(1)原债不再

履行。债变更的,当事人按

变更后的债务履行;债解除

的,当事人之间债务关系终

止。(2)对债的变更或解除负

有责任的一方应赔偿对方

的损失。(3)因不可抗力等法

定或约定的免责原因造成

债变更或解除的,当事人不

承担责任。

67、债的抵销须具备何种条

件?

答:债的抵销须具备以下条

件:第一,当事人双方相互

负有债务;第二,双方互负

的两项债务的性质是同一

的;第三,两项债务均已到

履行期;第四,抵销不违背

债的目的,不违反法律的规

定和双方的约定。

68、简述合同之债的变更和

解除条件。

答:合同之债的变更和解除

条件有以下几种:

(1)由合同性质和内容决定

当事人一方可变更或解除

合同;

(2)因订立合同所依据的国

家计划修改或被撤销而变

更或解除合同;

(3)因国家颁布新的法律使

合同履行不能而变更或解

除合同;

(4)因当事人一方确实无力

履行而变更或解除合同;

(5)因不可抗力或当事人一

方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

原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而

变更或解除合同;

(6)因当事人一方严重违约,

以致严重影响订立合同所

期望的经济利益;

(7)双方协商变更或解除合

同。

69、简述转移财物所有权类

合同的法律特征。

答:转移财物所有权类合同

的共同特征和法律后果有:

(1)转让方将一定财物的所

有权(或经营权)转移给受让

方所有。即转让方的财物所

有权(或经营权)丧失;受让

方因受让而取得该财物的

所有权(或经营权),(2)转让

财物一般是有偿的(赠与合

同除外)。即转让方在转让财

物的同时,取得一定的对

价;受让方在支付一定对价

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财物。

(3)转让财物合同都是双务

的(不含赠与合同)。即转让

方和受让方相互享有权利,

相互负有义务,而且权利、

义务是对应的。具体地说:

转让方有向受让方交付一

定财物的义务和收取一定

价款的权利;受让方有收取

所交财物的权利和支付相

应价款的义务。而且,一方

的权利是对方的义务;对方

的权利是一方的义务,即双

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对应的。

70、简述买卖合同标的物风

险的负担。

答:标的物的风险负担,是

指标的物因不可抗力或者

意外事故而遭受毁损、灭失

的后果由何方负担。如风险

由买方负担,买方应支付价

款;如由卖方负担,则买方

不再支付价款。一般说来,

标的物的风险是随所有权

的转移而转移的。因此,除

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

另有约定外,标的物的风险

负担自交付时起从卖方转

移给买方。

71、房屋买卖合同有何特殊

的特征?

答:房屋买卖合同除具有买

卖合同的一般法律特征外,

主要还有以下特征:第一,

房屋与宅基地有不可分性。

在房屋买卖中宅基地的使

用权随房屋所有权转移而

转移。但宅基地所有权不转

移;第二,房屋买卖时,承

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

购买权,出租人出卖房屋

的,须提前3个月通知承租

人;第三,房屋买卖合同的

双方当事人须向主管部门

提交有关证件,并须在房屋

所在地的房产管理机关办

理过户登记手续。

72、赠与合同有何法律特

征?

答:赠与合同的主要法律特

征有三:第一,无偿性。受

赠人取得赠与物不偿付任

何代价,第二,单务性。赠

与合同仅由赠与人一方负

担赠与的义务,受赠人不负

担义务。对于附负担的赠

与,受赠人在接受赠与物时

也不负义务。第三,转移赠

与物的所有权。

73、简述财产租赁合同当事

人的权利义务。

答:租赁合同是双务合同,

一方的义务也正是另一方

的权利。出租人的主要义务

是:(1)按约定的时间将租赁

物交付承租人使用。出租人

一般应将租赁物交付承租

人占有,以使承租人能够使

用。出租人将租赁物转让给

第三人的,租赁合同对新的

所有人继续有效。(2)提供的

财产符合约定的标准和用

途。出租人要担保提供的租

赁物没有瑕疵。(3)对承租人

使用中的租赁物负责修理,

以保证承租人能正常使用。

(4)在合同终止时及时接受

承租人返还的租赁物,收有

担保物的,应及时返还担保

物。承租人的主要义务有:

(1)按期交付租金。(2)按约定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租赁物。

合同没有约定的,应按租赁

物的性质和用途使用。不得

擅自转租或转借他人使用。

经出租人同意转租或转借

的,对第三人的使用向出租

人负责。(3)爱护和保管好租

赁物。如果要在租赁物上增

添附属物的,须取得出租人

的同意,不得擅自增添。(4)

承租人于合同终止时有及

时返还租赁物的义务。逾期

返还的,除应交纳逾期分的

租金外,还应偿付违约金,

并承担租赁物意外灭失的

风险。

74、简述农业承包经营合同

转让和转包的法律后果。

答:转让是承包人将承包合

同的债权债务转让给第三

人,由第三人向皮包人履行

承包合同。(1)承包经营合同

的转让须转让承包经营合

同的全部权利和义务。(2)

由承包人与第三人订立转

让协议,但必须经发包人同

意。(3)转让协议生效后受让

的第三人成为承包人,即发生承包经营合同主体的变更。(4)原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的承包经营关系终止,受让人与发包人之间产生承包经营权利义务关系。转包是承包人将其承包经营的项目部分或全部的以一定条件发包给第三人,受转包的第三人为次承包人。(1)转包由承包人与次承包人订立承包合同,但须经发包人同意。(2)转包不变更承包经营合同的主体和内容。(3)转包的结果是由次承包人向承包人履行义务,承包人再向发包人履行义务,承包人须就次承包人的履行行为负责。(4)承包人转包时不得高价转包,坐收利益。75、简述借贷合同的法律特征。

答:第一,借贷合同是转移借贷物处分权的合同。这是借贷合同与买卖合同、借合同等的主要区别。因为借用人于合同终止时归还同量货币或同类、同量、同质的物,所以借贷的标的物须为种类物或可代替物。第‘,借贷合同是实践性合同。合同自出借人交付借贷物之时起生效。第三,借贷合同一般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有偿还是无偿可由当事人双方约定。第口,借贷合同是单务合同,只有借用人一方负担义务,出借人不负义务。

76、简述储蓄合同的法律特征。

答:(1)储蓄合同是实践性合同。合同自储款人交付货币,储蓄机构签发存单、存折时起生效。(2)储蓄合同是标准合同,合同的形式为储蓄机构签发的存单、存折。

(3)储蓄合同是有偿合同。储蓄机构须支付利息,利息多少依国家批准的利率计算。

(4)储蓄存款自愿,完全由存款人自己决定。(5)储蓄机构只能是经批准经营储蓄业务的机构,办理外币储蓄须经主管部门批准。

77、简述结算合同的法律特征。

答:第一,结算合同为双方的关系,但基于结算合同发生的结算关系涉及付款方、付款方的开户行、收款方、收款方的开户行四方。第;,结算合同是标准合同。结算使用的凭证也是统/—规定的。第三,结算合同的开户行一方,既有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又有执行结算纪律的职责。第四,结算合同是不定期的合同,立户人可依规定随时撤销帐户,解除合同。第五,结算方式由银行制定,立户人可以自愿选用

78、简述储蓄合同中存款人的权利和储蓄机构的义务。答:(1)存款人的权利。①存款人有取款的自由。活期储蓄,随时可取;定期储蓄,到期可取;定期储蓄未到期而需要提前提取时,可凭规定的证件办理;过期取款,不仅仍然有效,而且过期部分仍按规定支付利息。②存款人有权声明挂失。存款人的记名存折、存单或者印签如有遗失、被窃、损坏时,可按规定向储蓄机构声明挂失。⑧存款人可随时取出全部储蓄存款而解除合同。

(2)储蓄机构的义务。①储蓄机构有如数支付储蓄存款本金的义务,不得拒付;②储蓄机构有为存款人保密的义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存款人储蓄存款的资料,冻结或者划拨储蓄存款。③储蓄机构有按规定向存款人支付利息的义务

79、简述勘察设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答;委托人的义务:

(1)向承包人提供进行勘察设计的有关基础资料,并对提供的时间、进度与资料的可靠性负责;

(2)按约定向承包人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3)按规定向承包人支付勘察设计费;(4)维护承包人的勘察成果

和设计文件,不得擅自修

改,也不得私自转让给第三

人重复使用。承包人的

义务:

(1)按照合同的要求按时按

质地完成并交付勘察设计

成果;

(2)承担设计任务的设计单

位对所设计的建设项目应

配合施工,进行设计技术交

流,参加工程峻工验收等,

对设计质量负责到底。

80、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与承

揽合同相比有何特殊的法

律特征?

答;第一,建设工程承包合

同的标的是基本建设工程

项目。这决定了建设工程承

包合同不属于一般承揽合

同,也决定了建设工程承包

合同的其他特征:而一般承

揽合同的标的不属于基本

建设工程项目;第二,建设

工程承包合同具有计划性,

其以国家下达或批准的基

本建设计划为依据,而承揽

合同不属于计划合同;第

三,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主体

具有特殊性,一般只能是法

人,而承揽合同的主体也可

以是公民;第四,对建设工

程承包合同,国家实行特殊

的监督管理。

81、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

同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之

间有何关系?

答:勘察设计合同与施工合

同都属于建设工程承包合

同,是完成建设工程中不可

缺少的法律形式。因为勘察

设计合同是建设单位委托

勘察设计单位对某项建设

工程进行勘察设计,建设单

位接受勘察设计成果并支

付报酬的协议,而勘察设计

是建设工程的必经程序,所

以勘察设计合同也就成为

建设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合

同。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

施工单位之间关于施工单

位完成建设工程的建筑安

装,建设单位按时验收并支

付报酬的协议,因此施工合

同是完成建设工程项目必

有的主要合同。

82、简述货物运输合同当事

人的权利义务。

答:货物运输合同的当事人

包括托运人,承运人和收货

人。托运人的主要权利是

要求承运人按合同的规定

将货物运送到约定的目的

地,必要时可按规定变更一

次到货地点和收货人,在货

物未发运(公路运输是未派

车)前取消托运;其主要义务

是按合同的要求交付托运

的货物,交付运费和其他必

须支付的费用。,按规定办

理托运危险货物和其他特

殊物资的手续。承运人的主

要权利是收取运费及其他

有关费用,收取延期取货的

保管费,依法处理无法交付

的货物,留置不按期交付应

付费用者的与应付费用价

值相当的货物;其主要义务

是按合同规定调配适当的

运输I具,接受承运的货物,

按时将货物安全地送达目

的地并及时通知收货人收

货。收货人的主要权利是凭

证领取货物,在货物承运后

变更到站或收货人,验收货

物时对货损提出索赔;其主

要义务是按规定的时间提

取和验收货物,支付有关的

应付费用,按约定负责清扫

货车。

83、简述保管合同当事人的

权利义务。

答:保管合同是双务合同,

当事人双方都享有一定权

利和负有一定义务。保管人

的主要义务是:(1)妥善保管

物品;(2)亲自进行保管,除

为保管上的需要外,未经寄

托人同意,不得转由第三人

保管;(3)在合同终止时返还

保管的物品给寄托人。寄托

人的主要义务是:(1)对保管

的物品提供必要的验收资

料:(2)按约定支付保管费,

未约定保管费的应偿付因

保物品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3)按期提取保管的物品。

84、简述仓储保管合同的法

律特征。

答:仓储保管合同是一种特

殊的保管合同,主要有以下

特征:第一,保管方一般是

专门经营仓储业务的法人。

第二,仓储合同是诺成合

同、有偿合同、双务合同。

它自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

签字盖章后即成立生效。第

三,仓储合同具有计划性。

第四,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

入库、出库手续,验收项目

和验收方式等。第五,合同

的标的物数量较多,储存量

大。第六,保管方常与存货

方以外的第三人发生关系。

85、简述合作开发合同当事

人的权利义务。

答: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的

权利和义务合作开发合同

与委托开发合同的区别在

于,当事人各方要共同出

资,共同参与研究开发工

作,共享成果和共担风险,

各方的权利义务是一致的。

(1)共同出资。各方应按合同

约定进行投资。

(2)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工作。

各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分

工参与研究开发工作,并在

工作中相互协作配合。。

(3)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

作研究开发所完成的发明

创造,除合同另有约定者

外,属于各方共有;对于研

究开发工作失败的风险,由

各方按合同的约定承担;合

同中没有约定的,各方应按

约定的受益比例或出资比

例分担。

86、筒述技术转让合同的特

征。

答:(1)合同的标的是现有的

技术成果。作为技术合同标

的的技术成果必须是现有

的,能为某人独占或者不具

有公开性,并且要具有实用

性、合法性。

(2)依合同转让的是技术所

有权或使用权。依技术合同

转让的既有所有权,也有技

术使用权,但主要是技术使

用权,因为受让方受让的目

的就是为了能够利用该技

术。

技术转让合同是双方有偿

的诺成性合同。技术转让合

同一般自双方意思表示一

致时即成立。双方都享有一

定权利并负担一定义务。任

何一方取得利益,都须偿付

一定的代价。

87、简述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答:转让方(许可方)的义务:

(1)许可受让方在合同约定

的范围内实施专利;(2)交付

实施专利的有关资料,提供

必要的技术指导。受让方(被

许可方)的义务:(1)在合同

约定的范围内实施专利,并

不得许可合同约定以外的

第三人实施该专利;(3)按照

合同约定支付使用费。

88、简述个人合伙合同的特

征。

答:个人合伙合同的特征表

现为:

(1)个人合伙合同的主体至

少要有二人。各合伙人之间

追求共同的经济目的,并以

相互信任为基础。

(2)个人合伙合同的财产是

由各合伙人提供的,是建立

共有财产的一种法律形式。

(3)个人合伙合同是以合伙

经营为目的的,合伙经营的

前提是共享盈利,共负债

务,共担风险,对外负连带

责任。

89、简述个人合伙合同当事

人的权利、义务。

答:合伙人的主要权利:

(1)对合伙的财产有共同管

理、经营和监督的权利;

(2)对合伙的经营活动有决

定的权利;

(3)对合伙的盈利有分享的

权利。合伙人的主要义务:

(1)按约定提供资金、实物、

技术等;

(2)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

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

外。偿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

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

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3)担经营的亏损。

按规定或者约定以各自的

财产分担经营亏损。

90、简述联营合同的主要特

征。

答:第一,联营合同的主体

是法人;第二,联营合同的

当事人有共同的目的和利

益;第三,联营合同的结果

是建立不同的经济联合关

系,包括法人型联营、合伙

型联营和协作型联营。

91、简述退伙。

答:退伙是指合伙人退出合

伙组织。退伙有声明退伙和

法定退伙之分。前者是指退

伙人基于本人退伙的意思

表示不经其他合伙人同意,

即发生退伙的效力。后者是

指根据法律规的条件的退

伙,如合伙人死亡。合伙人

退伙时,应将合伙的全部财

产进行清算,除了退还伙时

的财产外,如有盈余,按入

伙时的协议进行分配;如有

亏损,应按协议或者所占份

额比例分担。退伙人入伙时

提供的是实物的,如退伙人

同意,合伙人需要的,可折

价退还;退伙人不同意而合

伙需要的,可采取其他办法

解决。如订立租赁合同,以

利于合伙组织继续经营。

92、简述保险合同的特征。

答:(1)保险合同是有偿的、

双务的合同。“有偿的”表

现在投保人要按合同的规

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双务的’表现在双方都负

有一定的义务:投保人负有

支付保险费的义务;保险人

在保险期内发生保险事故

时负有补偿损失的义务,未

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期满时

负有退还保险金的义务。

(2)保险合同是标准合同。它

的基本条款是保险人事前

依法拟定并印刷的。、

(3)保险合同的客体是可保

利益。可保利益是抽象化了

的经济利益,并非特定的

物、行为、知识产权(智力成

果)本身。

(4)保险合同中的投保人取

得补偿只是一种可能性。因

它决定于在保险期内是否

发生合同规定的保险事故。

93、保险合同终止的原因有

哪些?

.答:保险合同的终止,是指

保险合同终止效力。保险合

同终止的主要原因

有:,

(1)投保人未按期交纳保险

费,经催促仍不交纳的;

(2)投保人故意隐瞒保险标

的真实情况的;

(3)保险标的所有权已经转

移而未办理变更手续的,

(4)保险标的非因保险合同

规定的保险事故而灭失的;

(5)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

支付了补偿费或者保险期

满保险人支付了保险金的。

94、简述保险合同保险人的

主要义务。

答:保险人的主要义务是在

发生保险事故或保险合同

期限届满后,按定负责补偿

或者支付保险金。(1)在财产

保险中,保险人负责补偿的

范围包括保险事故造成的

直接损失和为避免或减少

损失而付出的必要费用,但

以保险金额为限。在对保险

财产的损失应由第三人赔

偿时,如被保险人向保险人

提出补偿要求,保险人可先

予补偿,但被保险人必须将

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转让

给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向

第三人追偿。(2)在人身保险

合同中,被保险人因受保险

事故引起死亡、人身伤害

时,保险人应按合同规定支

付全部或部分保险金。

95、简述保险人的免责条

件。

答:(1)保险事故的发生是由

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

意造成的。

(2)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

保险期间未尽规定的义务

造成损失的。例如未向保险

人通知危险程度增加,对发

现的危险不采取措施消除

等。

(3)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放

弃补偿权益的。如超过规定

期限才提出申请补偿的。团

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

规定:“从伤亡事故发生日

起经过二年不提出申请,即

作为自动放弃权益”。

(4)保险法规或者保险合同

中规定的其他免除保险人

责任的条件。

96、简述知识产权的法律特

征。

答: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有:(1)知识产权是对一客体

同时可㈦享有人身权和财

产权的民事权利;(2)知识产

权的客体须有能为人所感

知的客Ⅶ表现形式和首创

性、新颖性;(3)知识产权具

有专有性;(4)知识产权具有

时日性和地域性。

97、著作权的内容有哪些?

答:著作权的内容包含人身

权和财产权两大类。著作人

身权是指作者依法对自己

的创作成果享有的、以人身

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发

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

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

是指作者对其作品自行使

用和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

以物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包括再现原作品获取报酬

权和演绎权,前者又包括复

制权、表演权、播放权、展

览权、发行权和摄制电影、

电视、录像权,后者包括改

编权、翻译权、注释权和编

辑权。

98、简述著作财产权与作品

实物所有权的区别。

答:(1)权利客体不同。前者

的客体是人们的脑力劳动

创造的智力成果,是一种无

形财产;后者的客体是作品

实物,属于有形财产。(2)

权利内容不同。前者包括再

现原作品获得报酬权和演

绎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

往往要通过复制,表演等中

间媒介对作品加以利用才

能实现;后者是对作品实物

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权利,属于有形财产权,财

产所有人一般可以直接行

使。(3)权利的取得原因不

同。前者因作品创作完成而

产生,其他人也可以通过转

让、继承、许可使用而取得;

后者基于对作品载体的占

有而产生。(4)权利限制不

同。前者受时间、地域及合

理利用等限制;后者基本不

受限制。

99、简述发现权、发明权和

其它科学技术成果权制度

的概念及立法特点。

答:发现权、发明权和其它

科学技术成果权制度,是国

家奖励、保护从事科学技术

工作的劳动者在科学技术

领域或自然科学理论上取

得创造性成果的法律制度,

也是他们依法享有的民事

权利制度。我国奖励、保护

发现、发明和其他科技成果

权制度的立法特点有:(1)

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首

先,发明权制度与发现权制

度并存;其次,发明权制度

中发明奖励制度和发明专

利制度并存;其三,设立了

几个法规级别相同而内容

有别的奖励制度。(2)重在奖

励,同时实行专利制度、发

现权、发明权及其它科技成

果权制度,这是我国科技立

法的本质特征。(3)对科技成

果的奖励具有广泛性和普

遍性。()我国科技立法既有

纲领性,又有可操作性。

100、发现权有何特征?

答:发现权具有如下特征:

(1)发现权是对自然科学研

究成果享有的权利,本质上

并非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独

占权。(2)发现权是以发现证

书的形式确认和保护发现

的权利,因而,首要的实质

性的权利,是发现人的身份

权和优先权,姓名权和其它

人身权利。(3)在财产权上,

发现人有权领取奖金或其

它实物奖励。

101、简述发明权主体和客

体的分类。

答;发明权的主体就是依法

取得发明权的人,可分为三

类:(1)集体发明人。(2)公民,

包括华侨。(3)外国人,包括

外国法人和自然人。发明权

的客体即发明,分为以下几

类:(1)设备发明,包括装置、

机械、工具和仪表等。(2)

方法发明,包括工艺、技术

和由此组织生产、运输、安

装、加工等方法。(3)物质发

明,即获得新物质。此外,

对原有的设备、方法和物质

用途上的改变,采取新用途

也可以成为发明。

102、什么是农业科技成果

权?它有哪些特征?

答;农业科技成果权是指科技工作者对自己创造的有关农业的科研成果或实用技术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2)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是一种技术服务;(3)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应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尊重劳动者意愿。

103、专利权的客体是什么?哪些对象不能授予专利权? 答:专利权的客体是指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所称发明是指同时具备新颖性(前人所没有的)、先进性、实用性等特性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实用新型是指对机器设备、装置、用具或器件的形态、构造或其结合提出新的方案;外观设计则是指对工业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作出富有美感而适合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下列对象不授予专利权:(1)科学发明。(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物和植物品种。但对其生产方法可授予专利权。(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得到的物质。

104、简述专利权终止和无效的原因及后果。

答:专利权的终止就是专利权的消灭,有两种情况:(1)自然终止,即因专利权的期限届满而终止。(2)因一定法定事由而终止,包括专利权人没按规定缴纳年费,专利权人书面声明放弃其专利。专利权无效是指依法定程序,由专利局宣告某一专利权无效。无效的原因包括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不应该获得专利的人得到专利等。宣告无效的专利视为自始即不存在。105、何谓强制许可?强制许可有哪些情形?

答:强制许可是指专利局在一定条件下,如出现紧急状态或非常情况,或为公共利益及防止专利权的滥用等,不需经过专利权人的同意,准许其它单位或个人实施其专利的措施。这是对专利权人不履行实施专利义务的一种法律上的强制手段。强制许可在下列情况下适用:(1)专利权人自授予专利权之日起无正当理由不实施专利的。(2)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其实施有赖于前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的。(3)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以合理的条件请求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而未能在合理长的时间内获得这种许可的。(4)其它情况。106、简述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答:专利权人具有如下权利:(1)在专利权的有效期限内,专利权人对其所获得的专利有制造、销售专利产品、使用专利方法的权利,有权阻止其他人未经其许可实施其专利。(2)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权利。(3)专利权人有对专利权进行转让的权利,但某些情况下必须经主管机关批准。(4)取得报酬权或受奖权。(5)署名权与标记权。(6)放弃专利权的权利。专利权人主要有两项义务,一是实施专利的义务,二是缴纳年费的义务

107、商标权人有哪些权利、义务。

答:商标权人的主要权利包括:(1)使用权和禁止权。商标权人有权在法定范围内对其注册商标专有使用,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自己许可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有权禁止他人假冒自己的注册商标,有权禁止他人注册与自己的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

(2)转让权。商标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按一定方式将商标权转让给他人。(3)许可权。商标权人有权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应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商标权人有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

的义务。商标权人必须依法

行使注册商标专用权,不得

自行改变注册人名义、地址

或其他注册事项,不得自行

转让注册商标。(2)保证产品

质量的义务。(3)缴纳规定费

用的义务。

108、简述继承法中男女继

承权平等的原则的主要表

现。

答:(1)公民的继承权不因性

别不同而有差异;(2)同一亲

等的继承人继承权平等,适

用男性、父系的继承顺序也

适用于女性、母系;(3)代位

继承权男女平等;(4)遗嘱处

分遗产的权利、遣嘱继承

权、受遗赠的权利,男女平

等。

109、简述我国继承法中的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及其体

现。

答:继承法中的权利义务一

致原则主要是考虑和确定

遗产分配的条件。贯彻这一

原则是为了鼓励家庭成员

更好地履行相互扶养的义

务,并把这一义务同继承遗

产的权利适当联系。它主要

体现在:(1)丧偶儿媳对公

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

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为第一

顺序继承人;(2)同一顺序继

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尽了主

要扶养义务的,可以多分;

有条件和有扶养能力而不

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

少分;(3)继承人杀害、遗弃

或者虐待被继承人的,丧失

继承权;而对被继承人扶养

较多的继承人以外的人,可

以分给适当的遗产;(4)继承

人在继承遗产时须依法清

偿被继承人生前的债务。

110、简述我国继承法中遗

产的范围。

答:(1)公民合法收入;(2)

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

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

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

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

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

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111、简述代位继承的法律

特征。

答:(1)被代位继承人必须是

被继承人的子女,并且必须

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凡是有

继承权的被继承人的子女,

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十

女、养十女、有扶养关系的

继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的,该子女的有继承权的子

女,都有代位继承权。不先

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不发生

代位继承问题。

(2)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

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

被代位继承人的旁系血亲

或长辈直系血亲均无代位

继承权。被代位继承人的晚

辈直系血亲包括孙子女、外

孙子女、曾孙子女、外曾孙

子女,不受辈数的限制。

(3)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

承其死去的长辈直系血亲

应得的遗产份额。代位继承

人有二人以上的,他们只能

共同继承和分割被代位继

承人应得的份额,而无权与

其他法定继承人平分遗产。

(4)被代位继承人丧失继承

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得

代位继承。如该代位继承人

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

来源,或者对被继承人尽赡

养义务较多的,可适当分给

遗产。

(5)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

继承,而不适用于遗嘱继

承。但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

遗嘱继承人的子女,可以依

法定继承的顺序代位继承。

112、简述代位继承与转继

承的区别。

答:第一,二者的事实根据

不同。转继承是基于继承人

后于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

而发生的,而代位继承基于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

承人死亡的事实而发生。第

二,二者的继承人范围不

同。转继承中的转继承人是

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的一切

法定继承人,而代位继承中

的代位继承人只能是被继

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

亲。第三,二者的适用范围

不同。转继承可以适用法定

继承,也可以适用于遗嘱继

承,而代位继承只能适用于

法定继承。

113、简述遗产的分配原则。

答;遗产的分配原则是两个

以上法定继承人继承时分

配遗产的准则。主要有:(1)

均等原则。’即在一般情况

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

产份额应当均等。但在某些

情况下也可以不均等。(2)

照顾原则。对生活有特殊困

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

人,应给予照顾。(3)权利义

务一致原则。对被继承人尽

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

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

可以多分遗产;有扶养能力

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

扶养义务的,可以不分或者

少分遗产。(4)协商原则。继

承人应协商处理遗产分配

问题。

114、遗嘱继承有何法律特

征?

、答:第一,遗嘱继承优先

于法定继承。因为遗嘱是被

继承人的单方行为,表示被

继承人处分其财产的最终

意愿。第二,遗嘱继承须有

遗嘱人死亡和设立遗嘱两

个法律事实构成才能发生。

第三,遗嘱继承的继承人、

继承人继承的顺序、继承的

遗产份额都是由遗嘱规定

的。

115、遗嘱的有效条件有哪

些?

答:第一,遗嘱人须具有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

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第

二,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

意思表示。不符合遗嘱人真

实意思的遗嘱(如受胁迫、欺

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

遗嘱、被篡改的遗嘱内容无

效。第三,遗嘱的内容须合

法。遗嘱中处分国家的、集

体的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

的,遗嘱的这部分内容无

效。遗嘱来为缺乏劳动能力

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

留必要遗产份额的,处分应

保留必要份额的部分内容

无效。第四,遗嘱的形式须

符合法律要求。除在危急情

况下外,不得立口头遗嘱。

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录音

遗嘱,都应当有两个以上的

见证人在场见证。

116、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

有何区别?

答:(1)遗赠是单方法律行

为,遗赠扶养协议则是双方

法律行为。遗赠的意思表示

采用遗嘱形式,遗赠扶养协

议则采用合同形式。

(2)遗赠属于死后生效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则是死后生

效行为与生前生效行为的

结合。

(3)遗赠的受遗赠人可以是

有行为能力人,也可以是无

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

力人。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

养人必须是有行为能力人。

(4)遗赠是无偿的行为,遗赠

扶养协议属于有偿的行为。

117、简述遗赠扶养协议的

法律特征。

答:(1)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

法律行为,须双方意思表示

一致才能成立,且须具备民

事法律行为的要件。(2)遗赠

扶养协议属于双务法律行

为,当事人双方都负有一定

义务。(3)扶养人的权利只能

在另一方当事人死亡时实

现。(4)遗赠扶养协议在适用

上具有优先性。在继承开始

后,有遗赠扶养协议的,要

先执行协议。

118、何谓继承权的丧失?继

承人在何种情况下丧失继

承权?

答:继承权的丧失是指继承

人依法失去继承被继承人

遗产的权利。继承法规定,

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即

丧失其继承权:①故意杀害

被继承人的;②为了夺取遗

产杀害其他继承人的;③遗

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

承人情节严重的;④伪造、

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

重的。

119、何谓遗产的分割?遗产

分割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遗产的分割是指两个以

上的继承人共同继承时分

割共同继承的遗产。遗产分

割时应当注意:第一,要明

确遗产的范围。只能分割被

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遗产,

不能将他人的财产作为遗

产分割。第二,要保留胎儿

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为

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

定继承办理。第三,要有利

于生产和生活,不损害遗产

的效用。不宜分割的财产,

可用共有的办法处理。

120、简述继承权的放弃的

成立条件。

答:继承权的放弃是指继承

开始,继承人作出不接受遗

产的意思表示。(1)放弃继承

遗产的意思表示的方式,只

能明示,并且要在遗产分割

之前作出。(2)在遗产分割之

前没有作出放弃继承权表

示的,视为接受。在遗产分

割之后作出放弃的,则不是

放弃继承权而是放弃应分

得的遗产的所有权。(3)放弃

继承权是无条件的,不能以

不履行法定义务为条件而

放弃继承权,否则,其放弃

无效。因为,权利可以放弃,

义务不能放弃。(4)放弃继承

权也是单方法律行为。

121、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

应当注意什么?

答:第一,分清被继承人的

债务和以被继承人个人的

名义代表全家所欠的债务。

不能把两者都作为被继承

人的个人债务。第二,继承

人中有缺乏劳动能力又没

有生活来源的人,即使遗产

不足清偿债务,也应为其保

留适当遗产,然后再依法清

偿债务。第三,遗产已被分

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法

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

赠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

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不足

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由遗嘱

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

用所得遗产偿还,如果只有

遗嘱继承和遗赠的,由遗嘱

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

用所得遗产偿还

122、简述人身权的法律特

征。

答:第一,人身权是与权利

主体的人身紧密相联的。因

为作为人身权客体的主体

人身体现的利益不能脱离

人身而存在。第二,人身权

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人

身权本身不具有财产内容,

但与财产权益有一定的联

系。第三,人身权具有专属

性。特定的人身权只能由特

定的人享有。第四,人身权

属于绝对权。权利人以外的

人都为义务主体,负有不得

侵害的义务。

123、简述民法通则中规定

人身权制度的意义。

答:(1)民法通则中对人身权

作了集中、全面的规定,标

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人身

权制度的基本确立。(2)民法

通则中对人身权的规定是

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的具

体化,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

系。(3)民法通则对人身权的

规定使民法理论更加完备:

第一,规定人身权从法律上

确认了民事主体的独立的

法律人格;第二,规定人身

权充分表现出国家对人的

价值的重视;第三,规定人

身权使民法的调整对象更

加明确完整;第四,规定人

身权也有利于调动从事科

学技术和生产事业的主体

的积极性。

124、法人的人格权与公民

的人格权有何异同?

答:法人人格权与公民的人

格权都是其作为民事主体

必须享有的权利,而且有的

人格权,公民、法人都可享

有。但二者也有区别。其不

同在于:第一,法人不能享

有公民特有的人格权。如生

命健康权、肖像权,只为公

民享有;第二,法人的人格

权中有的可以依法转让,如

法人的名称权,而公民的人

格权不能转让。

125、简述人格权与身份权

的区别。

答:第一,人格权自民事主

体产生(如公民出生、法人成

立)时,就依法享有,而身份

权只有在民事主体具有特

定身份时才依法享有。第二

人格权是公民或者法人同

等享有的权利,凡是公民都

同等的享有姓名权,凡是法

人都同等的享有名称权;而

身份权无论是公民或者法

人,只有取得某种特定身

份,才能享有相应的身份

权。

126、简述民法对人身权保

护的重要意义。

答:(1)保护人身权是宪法和

各部门法的共同任务,民法

也不例外。

(2)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的保

护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机

整体,民法的保护方法是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3)民法上

确认了人身权,规定了人身

权的性质和内容,也就必须

保护人身权不受侵犯。(4)

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人身

关系,这决定了民法必须保

护人身权。(5)民法对人身权

的保护,不仅有对侵权者的

制裁,而且有补救措施。

127、简述保护人身权的方

法与侵害人身权承担的民

事责任的区别。

答:保护人身权的方式和侵

害人身权承担的民事责任

方式,虽然都是国家法律规

定的并起着保护人身权的

作用,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

概念。不能混淆。其一,范

围大小不同。前者包括刑事

责任方式、行政责任方式和

民事责任方式;后者只属于

民事责任方式。其二,前提

条件不同。前者不全是以侵

权事实为要件;后者则相

反,必须以侵权事实的存在

为前提条件。比如,对著作

权不明确的归属确认,无疑

是属于对人身权(身份权)的

保护方式,但不是侵害人身

权承担的民事责任方式。

128、民事责任有哪些法律

特征?

答:(1)民事责任是因违反民

事义务依法应承担的一种

法律后果;(2)民事责任主要

是一种财产责任;(3)民事责

任是法律规定违法行为A

对受害人承担的责任;(4)

民事责任的范围与违法行

为造成的权利损害相适应;

(5)民事责任是对违法行为

的一种民事法律制裁。

129、哪些情况下追究当事

人民事责任应区分故意和

过失?

答:区分故意和过失,对于

确定民事责任一般无多大

意义。但在下列特定的情况

下,行为人过错的大小是确

定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

(1)混合过错。即双方均有过

错,依法律规定应当分别承

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或

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

任,因此,双方过错的大小

决定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

的轻重。

(2)共同过错。共同过错是具

有行为能力的两个以上的

当事人因共同故意或过失,

造成同一损害后果。共同过

错造成他人损害,法律规定

应承担连带责任。但在责任

人内部则应根据其各自过

错大小来分担。

(3)害人有过错的情形。

损害后果若由于受害人的

故意或重大过失所引起,加

害的民事责任便可减轻或

免除。

130、简述过错责任原则与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区别。

答:(1)适用的范围不同。“过

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

权行为民事责任和违反合

同的民事责任,“无过错责

任原则”一般仅适用于部分

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

(2)构成责任的要件不同。

“过错责任原则”要求承担

民事责任必须完全具备一

般民事责任的构成条件,特

别以具备主观过错为必要

条件,“无过错责任原则”

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构成

责任的条件。-

<3)责任范围不同。在适用

“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

下,财产损害一般全部赔

偿,而在适用“无过错责任”

的情况下,大都限额赔偿。

131、简述公平责任原则与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区别。

答:(1)“无过错责任原则”

侧重于损害后果,若能证明

损害是由不可抗力或受害人的过错或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时,可以免除责任;“公平责任原则”则侧重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并且依公平负担的原则,在受害人自己并无过错而受损害的情况下,才由致害人分担损失。

(2)“无过错责任”赔偿范围由法律规定,“公平责任”则由法院酌情裁量。

(3)“无过错责任”适用于高度危险作业和动物等造成的特殊侵杖损害,“公平责任原则”则只适用于既不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

132、简述违约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的特点。

答:违约民事责任应首先具备一般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但同时又具备自己的特点:

(1)构成违约民事责任要件的违法行为是违约行为,而不是一般直接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违约行为是产生违约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且违约行为只能是违反有效合同,对无效合同不发生违反的问题。

(2)构成违约责任要件的损害事实,仅以财产上的损失为限。违约责任一般不发生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3)构成违约责任要件的因果关系,必须为“直接的因果关系”。违约责任赔偿的范围,仅以因违反合同造成的损失为限,但一般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的损失。

(4)违约责任对主观过错要件更有特别要求。过错是构成违约责任的必要条件,但在违约责任场合,广泛适用的是“推定过错责任”,即在存在违反合同事实情况下如违约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要承担责任;同时因违约方第三人的过错违约的,也应由违约方承担责任。

133、如何处理因第三人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违约责任?

答: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应先由合同违约方向合同对方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再由有过错的第三人依追偿程序向承担违约责任的当事人承担责任。它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是第三人的过错引起了当事人对合同的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2)第三人的责任只是依追偿程序产生的追偿责任,既非直接的违约责任,也非同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3)第三人责任的范围应与合同当事人承担的责任范围相适应;

(4)负有责任的第三人一般是依法或依合同对当事人履行合同负有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人。

134、简述成立情事变更应具备的条件。

答:(1)须是在合同有效期间内发生无法预料的并且足以使合同成立基础发生动摇或丧失的客观情况变化;

(2)这种情况变化的原因非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3)情况变化导致合同履行显失公平。

135、简述采取补救措施的意义及条件。

答:“其他补救措施”,是指《民法通则》中所规定的在违反合同的事实发生后,为防止损失发生或继续扩大,而由违反合同行为人依法律规定或约定采取修理缺陷、重新制作、补充数量、更换产品、降低价格、物资处置等措施,以给权利人弥补或换回损失的责任形式。适用补救措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一般只有在对合同不适当履行条件下才适用补救措施。其二,采取补救措施必须有可能。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的本身有可补救的余地,即经过采取补救措施有使其满足权利人使用要求的可能;二是义务人有补救的条件。其三,采取补救措施并

不免除承担赔偿损失、违约

金等民事责任。

136、简述侵权行为的法律

特征。

答:(1)侵权行为是由行为人

的自由意思决定的单方行

为。这说明侵权行为的实施

是基于本人的意思而非受

他人的指使、强迫或诱惑的

行为,并且侵权行为又是由

行为人一方意思决定实施

而非经对方同意实施的行

为。(2)侵权行为是违反民法

对权利保护规范的不法行

为。侵权行为客观上违背了

法律强制或禁止的规定,或

者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阻却

违法的许可范围。(3)侵权行

为是侵害公民、法人和国家

的民事权利的行为。侵权行

为是对公民,法人或国家的

受民事法律保护的各种民

事权利的享有、行使或利益

侵犯或损害的行为。

137、简述侵权的不法行为

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侵权行为一方面表现为

违背法律强制或禁止规定

的行为。直接对国家、集体

或公民个人合法权益施加

侵害的行为;包括对财产的

侵占、哄抢、私分、截留、

破坏等和对人身权的限制

等。另一方面表现为虽然有

阻却其违法的情况,但行为

超越法律的许可范围,主要

包括下列行为:

(1)权利滥用行为;(2)虽经本

人承诺,但违反法律和道德

的行为;(3)正当防卫和紧急

避险超过必要限度或危险

所能致害程度的行为;(4)

无因管理而出于恶意或重

大过失的行为;(5)为保护自

己的权利而擅自对他人的

财产或人身自由施加扣押、

限制或毁损等行为。

138、简述一般侵权的民事

责任的特征。

答:(1)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

是一种构成要件完全的民

事责任。它必须具备民事责

任构成的全部要件方才成

立。即包括:行为违法性、

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

过错等四个方面。

(2)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是

一种过错责任。一般侵权的

民事责任适用的是过错责

任原则,以行为人存在主观

过错为必要前提。对此,受

害人负举证责任。

(3)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是

一种自己责任,即由侵权行

为人自己承担的民事责任。

它既不存在象违约责任中

为自己一方的第三人过错

承担责任问题,也不发生象

在特殊侵权责任中对自己

行为以外的事实致人损害

承担责任问题。

139、什么是饲养动物致人

损害的民事责任?其构成条

件是什么?

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民

事责任是指因饲养的动物

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

而依法由动物饲养人或管

理人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

责任。其构成条件为:(1)

必须是饲养的动物造成的

损害。饲养动物即指由人工

管束喂养的动物。(2)必须是

动物独立动作造成的损害。

(3)必须无免责理由。(4)承担

责任的责任人为动物的饲

养人或管理人。

七、论述题

1.谈谈民法与商品一市场

经济的关系。

答:民法与商品一市场经济

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一方

面,商品经济是民法产生的

前提和基础,民法不过是对

特定社会商品经济关系的

法律反映;另一方面,民法

也促进着各时期商品经济

的发展,它对维护正常的商

品交换秩序、保护商品经济

活动主体的合法权益起着

巨大作用。

(1)民法是商品经济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法

是在社会生产发展到产生

这样一种需要,即把每天重

复的生产、交换、分配的行

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

来并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

换的一般条件时产生的。因

此,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民法

产生的物质基础。

(2)民法的内容不过是

对各时期商品经济一般条

件和一般规律的法律反映。

传统民法的主体、物权、债

权三大制度,正是商品交换

对商品的“监护人”’即商

品所有权的归属、商品交易

规则等商品经济条件的要

求在民法上的集中反映。

(3)民法通过对商品经

济一般条件和一般规律的

反映,有效地实现对商品经

济关系的法律调整,促进商

品生产和财产流转,保护商

品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各

商品一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经济的发展,与其民法的完

善是分不开的。

(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进一步

加强民事立法工作,充分发

挥民法的基础性作用,以进

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

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培育完

善的市场体系。

2.谈谈民事法律关系与

民事法律体系、民法学理论

体系的关系。

答:民事法律关系是贯穿整

个民事法律体系和民法学

理论体系的轴心:

(1)就民事法律体系而

言,除民法总则部分涉及民

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

民、法人和非法人团体)和客

体(物)外,民法分则部分主

要是围绕着民事法律关系

的内容即民事权利(包括物

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

权、继承权等)而展开。以我

国目前的民事基本法《民法

通则》为例,它分为9章156

条。9章的题目分别是:基

本原则,公民(自然人)、法

人、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诉讼

时效、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

适用、附则。其中第2、3

章规定民事法律,关系主

体;第4章规定民事法律关

系发生的依据即民事法律

事实(其中主要是民事法律

行为);第5、6章规定民事

法律关系内容;第7章涉及

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第8

章规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

可见,《民法通则》正是用

民事法律关系这根红线贯

穿起来的。

(2)就民法学理论体系

而言,它也是用民事法律关

系理论贯穿始终的。

3试析合伙的财产关系。

答:合伙组织的财产关系包

括合伙人之间的内部财产

关系和合伙人对外的外部

财产关系。具体而言,合伙

组织的财产关系是:

(1)合伙人共同出资的

财产关系。合伙人出资的财

产属合伙人共有财产,由合

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合伙

人不得擅自抽走投入的财

产。

(2)合伙人对合伙积·累

的财产关系。合伙积累财产

既不直接归原投资人所有,

也不能与合伙人个人财产

相混淆,而只能归全体合伙

人共有,由合伙人根据合伙

协议或全体合伙人的共同

决定进行处分。

(3)合伙盈余分配和债

务清偿关系。合伙经营所得

盈余归全体合伙人共有,由

合伙人按合伙协议规定分

享;协议无规定或规定不明

确的,按出资额比例分配。

合伙人对合伙债务共同负

责,对内由各合伙人按合伙

协议或出资比例以各自财

产分担;对外除法律另有规

定外,每个合伙人对合伙债

务负连带责任,即均有义务

向债权人清偿全部债务。偿

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

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

其他合伙人追偿。

(4)合伙人对合伙财产

经营状况的监督、检查关

系。合伙人有权对合伙负责

人或业务执行人的经营活

动进行监督、检查,合伙负

责人或业务执行人有义务

向合伙人汇报合伙财产经

营状况。

4.比较法人型联营、合伙

型联营、合同型联营的异

同。

答:法人型联营是指企业之

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组

成新的经济实体、独立承担

民事责任并经依法登记取

得法人资格的联营组织。这

是一种紧密型联营,它已组

成独立的经济实体,具备法

人条件,依法取得法人资

格,因而适用民法有关法人

的规定。

合伙型联营是指企业

之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

共同经营但又不具备法人

资格的联营。这是当前联营

的主要形式,是一种半紧密

型联营。它无论在组织、财

产还是对外责任上均不具

备法人的条件,因此实际上

是法人之间的合伙。合伙型

联营各方按出资比例或者

联营协议约定。以各自所有

或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

事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或联

营协议约定负连带责任的,

承担连带责任。合同型联营

又叫协作型联营。是指企业

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

间按照各方联营合同的约

定各自独立经营,独立承

担·民事责任的联营。这是

一种松散型联营,它实际上

是法人之间经济协作合同

的一种形式,联营各方的权

利义务均由联营合同规定,

各方独立经营,而未组成新

的经济实体。

5.谈谈无效民事行为的法

律后果。

答;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

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

面:

(1)恢复原状。恢复原状

是指恢复到无效民事行为

发生之前的状态,借以消除

无效民事

行为所造成的不应有的后

果。依照恢复原状的要

求,如果民事行为规定的义

务尚未履行时,则因该项民

事行为无效而不再履行。如

果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已经

履行了义务,依据《民

法通则》第六十一条关于

“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

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

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

给受损失的一方”的规定,

收受财产的一方或双方应

将所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

方。由此可见,民事行为被

确认无效或被撤销之后,就

会发生停止履行、单方返

还、双方返还的法律后果。

(2)赔偿损失。民事行为

被确认无效或被变更、被撤

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

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

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

承担相应的责任”(《民法通

则》第六十一条)。这是根据

过错责任原则,由有过错的

一方或双方赔偿对方的经

济损失。

(3)收归国家或集体所

有或返还第三人。《民法通

则》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

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

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

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

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

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

第三人。”对于这种民事行

为不仅因其违法而归于无

效,而且还应将其根据无效

民事行为所取得的财产返

还给财产所有人,追缴双方

非法所得归国家所有。对于

进行严重经济犯罪的违法

行为,除收缴已经履行交付

的财产外,还应追缴其非法

所获的利益或者依无效民

事行为的内容应当交付而

尚未-交付的金额,给违法行

为人以严厉的打击

6.谈谈代理制度与商品一

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从一方面说代理发展成

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制度,是

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在古

代,并无代理制度,这主要

是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

缘故。即使在罗马时代,亦

无现代意义的代理制度,这

主要由于简单商品经济尚

未为适用代理提供客观经

济条件,同时也与罗马古代

家族制度和对法律行为严

格的程式要求不无关系。直

到后期罗马法中,适应商品

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才逐渐

‘出现代理制度的萌芽。随

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

展、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和科

学技术之发展,由于个人知

识才能及时间、地点和健康

状况等方面的原因,即产生

在多方面

要有他人代理实现自己权

利的需要。从另一方面说代

理的广泛适用又大大促进

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

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

作为市场经济主要主体的

公司、企业,频繁的交易和

广泛的业务活动是单靠其

组织机构所难以完成的,因

此,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实

现其任务,既十分必要,也

十分经济。代理可以使公

司、企业打破时间、空间、

人手及业务知识水平等的

限制,大大增强竞争能力,

从而大大促进市场经济的

发展。我国《民法通则》等

法律法规适应社会主义商

品一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代

理制度作了一般规定,从而

对维护无民事行为能力、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的合法权益,保障民事主体

(自然人与法人)广泛参与民

事活动、设定民事权利义务

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7.谈谈我国的诉讼时效制

度。

答:我国《民法通则》和有

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诉讼时

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特

别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

三种。(1)所谓普通诉讼时效

是指由民法典统一规定并

适用于一般民事权利的诉

讼时效。我国《民法通则》

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

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

时效期间为2年,这就是普

通诉讼时效的规定。(2)所谓

特别诉讼时效是指由民法

典或单行民事法规特别规

定的、仅适用于特定民事权

利的诉讼时效。我国《民法

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

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①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民卑权利;②出售质量不合

格的商品未经声明的,买受

人或受害人向出卖人、商品

制造人要求赔偿的民事权

利;③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出租人向延付或拒付租金

的承租人要求给付租金及

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④寄

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

寄存人向保管人请求赔偿

的民事权利。此外,《民法

通则》第141条还明确了“法

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

依照法律规定”,这就为其

他法规规定特别诉讼时效

提供了立法依据。(3)所谓长

期诉讼时效是指对不知道

或不应知道其权利被侵害

的权利人,从权利被侵害之

日起超过20年即不保护其

权利的诉讼时效。我国.《民

法通则》第137条中规定了

长期诉讼时效,这可以从以

下几方面看出:①该条明确

“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

不予保护”,这表明权利人

丧失的只是胜诉权;②该条

规定“有特殊情况的,人民

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

间;,这亦表明20年的期间

并非不变期间,而是可以延

长的‘③该条所在的章节及

前后文内容亦可说明20年

是诉讼时效期间,而不是除

斥期间。

8.试述物权与债权的关系。

答:在民法中,物权与债权

是两大基本财产权。物权和

债权相互对应,二者相互制

约、相辅相成。在社会再生

产过程中,如果说在生产领

域中法律对人和财产结合

进行调整表现为物权的话,

那么在交换领域中,财产在

不同主体之间转移的法律

制度则表现为债权。没有生

产就没有交换,同样,没有

物权就不会有债权,这说明

物权是产生债权的前提。反

过来也一样,一般的商品交

换关系,首先要求主体对其

交换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或

经营权,而交换的实现又多

是财产所有权或经营权的

转移,即商品让渡的结果,

也就是一方失去对交换财

产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而另

一方则取得该项财产的所

有权或经营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债权又是物权产生的前提。但物权同债权也有着明显的区别:(1)物权为对世权,其权利主体总是特定的人,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人,债权为对人权,其义务主体为特定的人;(2)物权为绝对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债权为相对权,其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3)物权的客体只限于特定独立物,不包括行为和精神财富,债权的客体则不受此限;(4)物权属于一种支配权,主体通过直接对物的管领和支配而实现其权利,无需请求他人实施积极的协助行为,债权为请求权,权利主体需通过请求义务人履行积极的义务才能实现其权利。

9.试论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区别和联系。

答:所谓所有制,是指社会中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归谁支配的经济关系。所有制属于社会经济基础范畴,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分配、交换关系,也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政治法律制度。所有权是建立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即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所有制的类别和形式,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在国家和法律存在的社会条件下,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所有权。所有权是确认和维护所有制的法律形式,它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东西,而是积极地能动地为一定所有制服务,它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确认、保护所有制的工具。

10.谈谈所有权的弹力性理论。

答: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构成了财产所有权的内容。这四项权能中的每一项,都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又具有可分性。四项权能中某一项或某几项权能暂时脱离财产所有人,财产所有人并不丧失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在特定条件下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都不在所有权人手中,所有权人也仍对该物享有所有权,如被扣押的财产。四项权能的分离与回复,是民事活动的客观需要,也是财产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具体表现。所有权不单是使所有权人对其财产享有所有权,重要的是通过四项权能的行使来发挥财产的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权就是通过各项权能的分离和回复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这就是民法上所说的“所有权的弹力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是所有权人获得经济效益的于段,这才是所有权内容的根本目的,也是所有权理论的真谛,不能把所有权看成是其四项权能的简单相加。11.试述民法对善意占有的保护。

答:当原物被占有人转让给第三人时,所有人可否向第三人追索原物的问题较为复杂,需具体分析。

(1)原物由合法占有人非法转让给第三人,而第三人在取得该项财产时既合法,又在主观上不可能知道或不应当知道而不知道出让人无处分权的,为善意第三人。善意取得财物的第三人一般没有返还的义务。所有人无权向善意第三人请求返还原物。如其为无偿取得,依通说所有权人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返还原物。

(2)原物由非法占有人非法转让给第三人,而第三人在取得该项财产时没有过错,手续合法,给付了价金的,通常原所有权人无权向善意的第三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有权要求非法占有人赔偿损失。如果第三人为恶意,则不论有偿或无偿取得,财产所有人有请求返还原物的权利。

(3)凡第三人取得的财物属于盗窃物或拾得物,不论第三人是善意取得还是恶意取得,都有返还原物的

义务,即所有权人有权要求

第三人返还原物。如果善意

取得人返还原物时所受损

失不能得到补偿的,所有人

在接受返还原物时,视具体

情况给善意第三人以适当

的补偿。

12.试述无因管理之债管理

人的义务。

答:(1)认真负责地以适当的

方法管理他人的事务,是管

理人的基本义务。首先,管

理人依本人明示的或可推

知的意思进行管理。所谓本

人明示的意思是指本人明

确表示过欲实施该务的管

理,并非指本人C明确表示

让管理人管理该事务。如本

人已明确表示让管理人管

理事务,则不发生无因管

理。所谓可推知的意思,是

指从事务所处的状态按一

般社会常识可以推知本人

欲管理该事务。以本人明示

的或可推知的意思管理,也

就是要求管理人的管理行

为符合本人的真实意志,有

利于维护本人的实际利益。

如果管理人明知或可推知

本人的意思而违反本人的

意思进行管理,并且也不利

于本人的利益,则管理人应

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但是,

若本人的意思与其真正利

益相冲突时,管理人员违背

本人的意思却依其真正利

益进行管理的,管理人的管

理就是适当的。例如,抢救

自杀者,违反自杀者的意

思,却符合其真正利益。

其次,管理人应以有利于本

人的方法进行管理。管理的

方法是否有利于本人,应以

客观上能否避免本人利益

受损失为标准。如果管理人

主观上认为其管理方法有

利于本人,而客观上并不有

利于本人,反而使本人的利

益受损失,则管理人应负赔

偿责任‘(2)管理人应将管理

的事实及时通知本人。管理

人开始管理后,除无法通知

者外(如不知人是谁或不知

本人下落或地址),应及时将

管理的事实通知本人。如本

人已知道管理的事实,则管

理人不必通知。管理人将管

理事实通知本人后,除有紧

迫需要外,应该听候本人的

处置。(3)管理人应向本人报

告管理情况。管理人应将事

务管理的情况和结果报告

给本人,并将管理事务所取

得的利益移归本人。管理人

如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用了

应付给本人的金钱,则应自

使用之时起支付利息。

13.试述区分双务合同与单

务合同的法律意义。

答:区分双务合同和单务合

同的法律意义主要在于:

(1)义务履行的顺序意义不

同。双务合同当事人的义务

履行顺序有意义。如果法律

和合同没有另外的规定,双

方应同时履行义务;任何一

方在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

时,都无权要求对方履行义

务;任何一方在没有接受对

方的义务履行前,都有权拒

绝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单务

合同因只是一方负担义务,

履行的顺序没有意义。

(2)风险负担不同。双务合同

当事人一方在因不可归责

于当事人双方的原因而不

能履行时,无权要求对方履

行;如对方已经履行,则应

将其所得返还给对方。例

如,买卖合同出卖方如因不

可抗力导致标的物灭失不

能将出卖物交付对方所有

时,则无权要求买受方交付

价款;若买受方已支付价

款,则出卖方应将收受的价

款返还给买受方。而单务合

同则不发生返还问题。

(3)因过错不能履行合同的

后果不同。双务合同当事人

因自己的过错而不履行合

同时,对方有权要求其继续

履行,或解除合同,请求其

赔偿损失和承担其他违约

责任。而单务合同不发生这

种后果。

14.试析债的履行的含义。

答:债的履行包括以下三层

含义:

(1)完全正确履行。债的关系

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

力,因此,当事人必须完全

正确地履行债务,。所谓完

全履行,是指当事人履行全

部债务,而不能部分地履

行,部分地不履行;所谓正

确履行,也就是适当履行,

指当事人履行债务符合法

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即

适当的履行主体以适当的

方式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

地点履行债务。

(2)债的履行是债务人的义

务。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

的义务是相对应的。债务的

履行,也就是债权的实现。

因此,债的履行实际上是债

务人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

的约定为一定行为或不为

一定行为。债务人依照法律

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实施

了自己应实施的一定行为

或不行为,也就是履行了自

己的义务。如果债务人根本

不实施债所确定的行为,则

为债的不履行;如果债务人

虽有履行债的行为,但没有

完全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

务不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

的约定,则为债的不完全履

行或不适当履行。债的不履

行或不适当履行是违法行

为,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

外,当事人须依法承担相应

的民事责任。

(3)债权人协助履行的义务。

债的履行虽为债务人履行

义务的行为,但也应有债权

人的协助。如果债权人对债

务人的履行不予以协助,例

如债权人拒不接受债务人

支付的价款,履行的目的也

不能达到。因债权人的原因

使债务不能履行的,债务人

一般不承担责任;因债权人

的过错致使债务人受损失

的,债权人也应承担民事责

任。

15谈谈借贷合同当事人的

权利和义务。

答:由于借贷合同为单务合

同,故借贷合同当事人的权

利义务,表现为借用人的义

务和出借人的权利。(一)借

用人的主要义务1、按约定

归还借贷物。借贷物是货币

的,应归还货币;无货币愿

归还相当数量实物的,要取

得出借人的同意。借贷物是

实物的,应归还与原实物质

量相同的实物。无实物愿折

价归还货币的,也要取得出

借人的同意。2、按约定数

额支付利息。法律规定或者

双方约定有利息的,借用人

负有支付利息的义务,规定

或者约定有利息但未明确

利率的,应依法定利率计

算。、《民法通则》规

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

保护。高利借贷是违法的,

不受法律保护;禁止复利以

及在借贷时从本金中预先

扣除利息的做法。3、按约

定期限履行义务。借贷合同

约定有履行义务期限的,借

用人应按期履行;没有约定

履行义务期限的,借用人可

随时归还,出借人也可随时

要求归还,但要给借用人必

要的准备时间。

(二)出借人的权利

出借人的权利是在约定期

限届满时,按约定请求借用

人归还借贷物;有息借贷

的,并有权请求借用人支付

利息。

16.试述居间合同与委托合

同、信托合同的异同。

答:居间合同与委托合同、

信托合同,都是一方为他方

办理一定事务的合同,都属

于提供劳务性质的合同,但

它们有明显的区别:(1)居间

合同的居间人,只是协助委

托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本

人并不参与委托人与第三

人之间的合同;委托合同的

受托人办理委托事务时,是

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活动,

办理事务的后果直接归于

委托人,在与第三人订立合

同时,受托人处于经办人(代

理)的地位,委托人才是订立

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信托合

同的信托人是信合同的一

方当事人,办理委托事务

时,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

动,办理事务的后果是间接

地不是直接地归于委托人。

(2)居间合同的居间人,是为

委托人提供与第三人订立

合同的机会,这种行为本身

并不发生法律后果;委托合

同的受托人是按委托人的

要求,实施特定的有法律意

义的事务:信托合同的信托

人则是按委托人的要求,从

事购销、寄售等特定的法律

行为。

(3)居间合同是有偿合同,但

居间人只能在居间活动成

功时获得报酬;委托合同是

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信托

合同都是有偿合同。

17.试论出版合同的法律特

征。

答:(1)出版合同是有偿的、

双务的、诺成的合同。出版

单位要支付报酬,是为有

偿;出版单位有支付报酬的

义务,著作权人有将作品交

给出版单位出版的义务,是

为双务;出版合同,自双方

达成协议之日起成立,是为

诺成。

(2)出版合同是临时性的转

移专有出版权。出版单位只

能在合同有效期限内享有

专有出版权。专有出版权受

法律保护,他人不得擅自出

版该作品。按《著作权法》

规定,专有出版权不得超过

10年,合同期满可以续订。

转移专有出版权与版权转

让不同,要加以区别。转移

专有出版权,出版单位只临

时取得独家出版的权利,著

作权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均

归著作权人;版权转让是著

作权人,将其某作品的版权

(不包括人身权)无期限地转

让给受让人,著作权人自己

不再享有该作品的版权。

(3)出版合同的标的,是具有

独创性的并能以物质形式

复制的作品。作品是智力成

果,可以是已经完成的作

品,也可以是在约定的期限

内完成的作品,都须是具有

创造性的而非抄袭的。

18、试论著作权的归属。

答:著作权属于作者,其他

人也可根据合同、继承、遗

赠等方式取得著作权。改

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

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

权归作品作者享有,但行使

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

的著作权。合作作品著作权

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合作

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

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

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

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

体的著作权。编辑作品由编

辑人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

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

著作权;编辑作品中可以单

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

单独行使其著作权。电影、

电视、录像作品的导演、编

剧、作词、作曲、摄影等作

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

他权利由制片者享有;剧

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

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

其著作权。职务作品由作者

享有著作权,法人或非法人

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

优行使用;职务作品是利用

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物质

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

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

者享有署名权和受奖权,著

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

非法人单位享有。委托作品

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

同约定著作权的归属;合同

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

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

人。

19.试述著作权的权利限

制。

答:为了公共利益,我国著

作权法在保护著作权的同

时,也对著作权的某些权利

加以限制。限制方式有保护

期限制,地域限制和权能限

制三种方式。在权能限制方

面主要表现为合理利用和

法定许可两个方面。合理利

用是指根据著作权法的规

定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作品,

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不

向其支付报酬。合理利用应

符合下列条件;①合理使用

的客体限于已发表的作品;

②合理使用不得以营利为

目的;⑧合理使用必须是少

量和适当的。著作权法规定

了包括为个人学习和研究

使用作品等12种合理利用

的情况。法定许可是指根据

著作权法的规定,在一定范

围内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

作权人许可,但应向其支付

报酬。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

四种法定许可的情形:①作

品刊登后,其他报刊可以转

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②

表演者使用他人已经发表

的作品进行营业性演出;⑧

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他人

已发表的作品制作广播、电

视节目;④录音制作使用他

人已发表的作品制作录音

制品等。但著作权人声明不

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20.试述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及对商标权的保护。

答:(一)侵犯商标权,即侵

犯注册商标的专用权。我国

(商标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

定以下的行为为侵犯商标

权的行为: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

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

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其注

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的;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

册商标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或

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

册商标标识的;

4、给他人的注册商标

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

为。

(二)法律保护商标权有

以下三种方式:

1、注册商标专用权受

到侵犯时,被侵权人可以向

侵权人所在地县级以上工

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处理。

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

权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

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

失;封存或收缴商标标识,

消除现存商品或包装上的

标识。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

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

润,或者被侵权人在侵权期

间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情

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

当事人不服的,可向人民法

院起诉。

2、依照《民法通则》

的规定,商标权人在其商标

权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要

求人民法院依法责令侵权

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

偿损失。

3、对于假冒他人注册

商标,包括伪造、擅自制造

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他人

注册商标标识的,除赔偿被

侵权人的损失,可并处罚款

外,对其直接责任人员也可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情节严重的,从严惩

处。企业事业单位侵犯注册

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属于犯

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21.试论继承权的法律特

征。

答:(1)继承权与财产所有

权相联系。

继承权是一种财产权。故被

继承人生前对财产没有所

有权,便不发生继承权;继

承权的实现就是财产所有

权的转移(无论按照法定方

式继承或是按照遗嘱方式

继承,都是一样)。财产所有

权是继承权的基础或前提,

继承权是财产所有权的延

伸或继续。只有被继承人留

有遗产,继承权才有意义。

(2)继承权与一定身份

相联系。继承权主要发生在

因婚姻和血缘而产生的有

一定身份关系的亲属之间。

所以,继承权一般以一定人

身关系为前提,但继承权不

是身份权。我国《婚姻法》

第十八条规定:“夫妻有相

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父母

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

权利。”我国《继承法》第

十条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为

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

母。第十六条规定:“公民

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

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

者数人继承。”足以说明继

承人和被继承人之间必须

存在一定的身份关系。

(3)继承权的实现与一

定的法律事实相联系。继承

权的实现必须具有引起继承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我国继承法第二条和第十六条规定,继承权的实现是以被继承人死亡(包括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等法律事实为前提的。这是由于法律规定的继承权只是继承人享有的一种期待权(即可能的权利),只有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律事实出现以后,继承权才成为一种既得权(即现实的权利),才能开始继承遗产。

22.试论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异同。

答:遗嘱继承和遗赠都是公民用遗嘱处分其遗产的行为;都可以附有义务;都是遗产所有权转移的方式;这种转移都是在遗嘱人死亡时开始的。这是两者的相同点。但是,二者也存在以下区别:

(1)主体的范围不同。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即均属于自然人;受遗赠人则可以是国家、集体组织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即不限于自然人。

(2)主体所承担的义务不同。遗嘱继承人有权继承遗产,同时应当负责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受遗赠人享有接受遗赠的权利,一般不承担清偿遗赠人债务的义务。但受遗赠人须在遗赠人的债务税款清偿后,才能接受遗赠的财产,如果遗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受遗赠人无权接受遗赠,但受遗赠人不负清偿责任。

(3)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遗嘱继承人可直接参与遗产的继承而取得遗产;受遗赠人则不直接参与遗产分配,而是从遗嘱执行人或法定继承人那里取得遗产。

(4)作出接受表示的要求不同。遗嘱继承人须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不表示放弃的,视为接受。而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接受的,视为放弃受遗赠。23.论述继承开始的时间的法律意义。

答:(1)继承开始的时间是继承权从期待权(可能的权利)变为既得权(现实的权利)的时间界限。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才可以要求继承;表示放弃继承权的,才发生放弃的效力。

(2)继承开始的时间是具体确定遗产内容的时间界限,继承开始前已处分的财产权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开始后增加的财产,如活着的夫妻一方的收入,也不能作为遗产。

(3)继承开始的时间是确定继承人范围的时间界限。继承开始前已死亡的继承人不能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在继承开始前死亡的,可能发生代位继承,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相继死亡的,会发生转继承问题;继承开始前受孕的胎儿活着出生的,有取得遗产的权利,等等。

(4)继承开始的时间是确定遗嘱是否有执行效力的时间界限,有效的遗嘱,只能在继承开始后才有执行效力。

(5)继承开始的时间是确定继承权取得、抛弃的时间界限和继承权诉讼时效20年的起算点。总之,凡属继承方面的权利、义务,均应以继承开始的时间为依据。

24、在适用具体民事责任方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赔偿损失首先应根据财产损失全部赔偿的原则,对于因违反合同造成财产损失的,应赔偿相当于另一方因此遭受的损失,赔偿全部损失除了赔偿直接的财产上的减少之外,还应赔偿失去的“可得利益”。“可得利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利益必须是当事人已经预见或者能够预见到的利益;其二,必须是可

以期待,必然能够得到的

利,益;其三,“可得利益”

必须是直接因违约行为所

丧失的。

(2)对于因人身损害所

引起的财产损失的赔偿,应

依损害的程度和侵害情况

不同作出不同处理。依《民

法通则》规定,人身损害分

为三种情况:一是对一般伤

害赔偿必要的医疗费、住院

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费、必

要的营养费、护理费和误工

工资等;二是对人身残疾者

除赔偿必要的医疗费用外,

还应赔偿不能工作而减少

的收入和残废者的生活补

助;三是对死者除应赔偿死

者生前因治疗或抢救生命

所花医疗费用之外,还应支

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人

必要生活费等费用。

(3)对精神损害赔偿,应

根据受害人的请求和行为

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及

场合和造成后果等情况酌

情处理。

(4)法人对其法定代表

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在执行

职务中和经营活动中造成

他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法人因赔偿所受损失,可依

法或依章程向直接责任人

追偿。

25、谈谈如何计算赔偿损失

和如何处理对人身损害的

赔偿。

答:责任方式的适用应注意

与违法行为性质相适应,属

于侵犯物权的行为应适用

保护物权责任方式,属于损

害债权的行为应适用保护

债权的责任方式。第二,责

任方式的适用应注意与被

侵害权利的性质和损害大

小相适应。具体贯彻以下原

则;一是财产权利损害适用

财产责任方式,非财产权利

损害适用非财产责任方式

原则;二是财产上损失全部

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因此所

受财产损失原则;三是精神

损害以适用非财产责任形

式为主,财产责任形式为辅

的原则。第三,责任方式的

适用还应注意与责任人的

责任条件相适应。即在主观

上应适当考虑责任人的过

错状态,即责任人是故意还

是过失及过错大小;客观上

应考虑责任人的承担责任

能力,按责任人的经济状况

等来确定责任承担。

26、试述违约金责任与赔偿

责任的异同。

答: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违约金具有预定赔偿性质,

在约定违约金的当时,可以

将将来违反合同可能造成

的损失估计在内。如果违约

给对方造成损失超过违约

金时,违约方还应赔偿违约

金不足的部分,此时违约金

成为赔偿金的一部分。其

次,两者具有下列区别:

(1)产生的根据和条件

不同。违约金责任是以法定

或约定的违约金条款为根

据,只要有过错及违反合同

的事实存在即可发生;而赔

偿责任不仅须有因过错违

反合同的事实存在,还须有

造成另一方损害的事实存

在才发生。

(2)性质和作用不同。违

约金责任表现为对违反合

同的行为的制裁和对合同

的担保作用;赔偿责任则主

要表现为对当事人因对方

违反合同所受到损失的填

补作用。

(3)责任的方式和确定

数额根据不同。违约金责任

的方式主要是金钱支付,其

数值确定具有某种任意性,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可由当

事人自由议定,不以实际损

失为限;赔偿责任可以是赔

偿金钱,亦可是价值相当的

有价物,其赔偿数值必须与

因违反合同所造成的损失

相当。

27、试述侵权的民事责任与

违约的民事责任的区别。

答:(1)产生的责任根据不

同。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根据

侵权损害的事实,依法律直

接规定而产生;违约责任则

是以违反合同的事实为依

据,因此在违约事实发生之

前,须以存在有效合同关系

为基础。

(2)保护的对象不同。侵

权民事责任既保护财产权

又保护人身权,而违约责任

则仅以财产权中的债权为

保护对象。

(3)适用的归责原则不

同。侵权的民事责任广泛地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同时还

大量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违约责任普遍地适用过错

责任原则之推定过错责任

原则,一般不适用无过错责

任原则。

(4)承担责任主体的范

围不同。侵权的民事责任主

体不限于本人,也不限于有

行为能力人。违约责任则主

要由违约人自己承担,并且

多是有相应行为能力人,无

行为能力人一般不发生违

约责任问题。

(5)承担责任的方式不

同。侵权的民事责任既可适

用财产责任方式,又可以适

用非财产责任方式。违约责

任则只适用财产责任,一般

也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总论名词解释

民法名词解释 1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民法典:是按照一定体系将各种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编纂在一起的民事基本规范。 3 民法的效力:又称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对民法发生效力的范围。 4 人身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属性,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不是以经济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5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是贯穿于民事法律规范整体的基本准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 6 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7 自愿原则:指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行使民事权利,参与民事法律关系。 8 民事法律关系: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9 民事法律事实: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现象 10民事法律事实构成: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的总和 11民事权利:民事主体实现其特定利益的法律手段 12 民事义务:法律规定的或者当事人依法约定,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的法律约束手段 13 民事责任: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14自然人:基于自然规律出生而享有法律人格的人,是相对于作为法律上的人格的法人的称谓。 15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6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7 监护: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18宣告失踪: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二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19 宣告死亡: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四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20 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1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3 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法人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或资格。 24 法人机关:是指根据法律章程或者条例的规定,于法人成立时产生,不需要特别委托授权就能够以法人的名义对内负责法人的生产经营或者业务管理,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集体或各人 25 法人的分支机构:根据法人的意志在法人总部之外依法设立的法人分部,其活动范围限于法人的活动范围之内。 26法人的成立:法人取得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事实。 27 法人的变更:法人在存续期内,法人组织上的分立、合并以及在活动宗旨、业务范围上的变化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13.弹性极限:式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14.静力韧度:金属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功。 15.正断型断裂:断裂面取向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断裂。 16.切断型断裂:断裂面取向与最大切应力方向一致而与最大正应力方向约成45度的断裂 17.解理断裂:沿解理面断裂的断裂方式。 第二章: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和最大正应力σmax比值 2.缺口效应: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1:应力集中2.使塑性材料强度增高塑性降低)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 4.缺口强化现象:在存在缺口的条件下出现了三向应力状态,并产生应力集中,试样的屈服应力比单向拉伸时高 5.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 6.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

民法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监护: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地役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指因通行、取水、排水等需要,通过签订合同,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如甲工厂原有东门可以出入,后想开西门,借用乙工厂的道路通行。甲工厂与乙工厂约定,甲工厂向乙工厂适当支付使用费,乙工厂允许甲工厂的人员通行。这时甲工厂即取得了“地役权”。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当事人提起诉讼、提出请求或者同意履行债务而使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重新计算时效期间的制度。 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代理是指代理人依据代理权,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 义务,而致使另一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担保物权指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但交易相对人有理由想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无权代理。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如顾客不向裁缝店支付服装加工费时,裁缝可以留置加工的服装,待顾客支付加工费后再归还做成的服装。 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权利的不法行为。侵权行为一旦发生,依照法律的规定,侵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就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受害人是债权人,有权要求侵害人赔偿;侵害人为债务人,有义务赔偿受害人的损害。由侵权行为发生的祭叫侵权行为之债,又称致人损害之债,或损害赔偿之债。 联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 目的而实行联合的一种法律形式。 不动产,是指在空间上占有一定位置,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影响其经济价值的物。 债的混同是指债权债务同归一人,使债的关系消灭的事实。混同是债消灭的原因之一。债的混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混同包括三种情形:所有权与他物权归属于同一人;债权与债务归属于同一人;主债务与保证债务归属于同一人。狭义的混同仅指债权与债务归属于同一人。通常所说的混同仅指狭义的混同而言。 时效,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发生的效用;金属或合金在大气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过饱和固溶体脱溶和晶格沉淀而使强度逐渐升高的现象。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国有土地所有人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地使用人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不安抗辩权是主要是维护先履行当事人的权利而产生的,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国家,其具体措施也不尽相同。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民法总论复习重点

民法总论复习重点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形式民法: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民法典) 实质民法:除民法典外,还包括一切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规范以及民事判例法和民事习惯法 图1-1民事权利体系 (五)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又称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和存在的形式 我国民法的渊源: 1、制定法 2、有权解释 3、习惯法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三、民事法律关系 表示行为:凡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或一定精神内容的表达为要素的行为。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发表其自由形成的私法效果目的的行为

事实行为:又称非表示行为,非表示行为是无关心理状态的行为,行为的结果是否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直接由法律规定,与行为人的意志无关,即行为结果具有法定性。 四、自然人 (五)、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1、宣告失踪(保护失踪人): 概念: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人宣告为失踪人的制度 条件:公民下落不明满两年的,利害关系人1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2、宣告死亡(保护利害人) 概念: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最后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结束其生前居住地的权利能力) 条件:(1)自然人离开最后居住地之次日起,杳无音讯达4年的,利害关系人即可对其申请宣告死亡,包括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情形(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从事故之日起满2年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对其申请宣告死亡(3)人民法院受理宣告死亡案件后,须发出公告,公告期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公告期为3个月 撤销:被撤销死亡宣告的自然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配偶与他人再婚的,新的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配偶没有再婚的,原婚姻关系从撤销之日起自行恢复。子女父母权利义务关系恢复,但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的,其收养关系不得单方解除。 五、法人(有限责任) 概念:具有民事法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七、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p110 支配权:又称管领权,是权利人依据自己的意志即可对标的物进行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请求权: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权) 分为独立请求权(债权、抚养请求权)和非独立请求权(物权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碍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等) 注:受诉讼时效限制:2年 抗辩权:对抗请求权的权利,即对请求权人的权利请求提出异议或予以回绝的权利,又称异议权 形成权:仅依权利人一方的意志就能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追认权、同意权、确定权、抵消权、撤销权、解除权、终止权) 注:受除斥期限的限制(1年) 绝对权:绝对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又称对世权 相对权: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特定,又称对人权 八、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物的分类:(1)特定物与种类物:特定物是指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而特定化,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种类物是指具有共同的物理属性,能以品种、质量、规格或度量衡确定的物。(2)主物和从物:主物是指两种以上物相互配合,按一定的经济目的组合在一起时,无须依赖他物而能独立存在并起主要作用的物。从物指配合主物的使用而起辅助作用的 1包括宣告注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完整版)金属材料学(第二版)课后答案主编戴启勋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常用M 来表示) 2)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 和B 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3)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Mn, Ni, Co, C, N, Cu ; 4)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如:V,Nb, Ti 等。5)原位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 钢中的Cr:ε-FexC→ Fe3C→ ( Fe, Cr)3C→ ( Cr, Fe)7C3→ (Cr, Fe)23C6 6)离位析出: 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 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如V,Nb, Ti 等都属于此类型。 2.合金元素 V、Cr 、W、Mo 、Mn 、 Co、Ni 、Cu 、 Ti 、Al 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 a-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 g-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答:铁素体形成元素:V、Cr、W、Mo、Ti、Al ; 奥氏体形成元素:Mn、Co、Ni 、Cu 能在a-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V、Cr;能在g-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Mn 、Co、Ni 3.简述合金元素对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 答:(1)扩大γ相区:使A3 降低,A4 升高一般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分为两类:a.开启 γ相区:Mn, Ni, Co 与γ-Fe 无限互溶. b.扩大γ相区:有C,N,Cu 等。如Fe-C 相图,形成的扩大的γ相区,构成了钢的热处理的基础。 (2)缩小γ相区:使A3 升高,A4 降低。一般为铁素体形成元素 分为两类:a.封闭γ相区:使相图中γ区缩小到一个很小的面积形成γ圈,其结果使δ相区与α 相区连成一片。如V, Cr, Si, A1, Ti, Mo, W, P, Sn, As, Sb 。 b.缩小γ相区:Zr, Nb, Ta, B, S, Ce 等 (3)生产中的意义:可以利用M 扩大和缩小γ相区作用,获得单相组织,具有特殊性能,在耐蚀钢和耐热钢中应用广泛。 4.简述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如共析碳量、相变温度等)的影响。 答:答:1)改变了奥氏体区的位置 2)改变了共晶温度:(l)扩大γ相区的元素使A1,A3 下降; (2)缩小γ相区的元素使A1,A3 升高。当Mo>8.2%, W>12%,Ti>1.0%,V>4.5%,Si>8.5% ,γ 相区消失。

民法学1-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人格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必要性。 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 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由特定公民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宣告失踪:是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出于共同的经济目的,自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和经营,共负盈亏和风险,对外负无限连带责任。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清算:指法人终止后由清算组织依据职权清理并消灭法人的全部财产关系。 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系。 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如经移动即会损害和降低其经济价值的物。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指设定一定的条件,并将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决定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的是当事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的前提。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指的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可由当事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指定代理:是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有权机关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 复代理:又称再代理,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转托他人实施代理的行为。 表见代理:指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存在使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情况,且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且无过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效力。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诉讼时效:指的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物权:是由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所享有的支配的权利。 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的标的物不管辗转流入什么人的手中,物权人都可以依法向物的不法占有人索取,请求其返还原物。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权为目的,即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典权等。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善意占有:是指不法占有人在占有他人财产时,不知道或者无法知道占有是非法的。 善意取得:是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 按份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共同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根据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其他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在所有人的财产上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权以及在特殊情况下依法享有的处分权。国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 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 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 定簇,是与TCR BCF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 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民法总论名词解释

民法总论名词解释 民法总论名词解释 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 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性质:是私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 系的基本法。 3.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分为财产归属关系 和财产流转关系;财产归属关系是指财产所有和分配关系,财产流转关系是指财产由一方向另一方转移而发生的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分为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人格关系是基于人格利益而产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关系是基于身份利益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4.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的效力渊源,即根据民法的效力来源划分的民法的 不同形式,主要有制定法、判例、习惯、法理等。 5.民法体系:a.基本法:《民法通则》;b.主要民事法律:《合同法》

《婚姻法》《继承法》;c.民事特别法:《公司法》《票据法》 6.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是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行为的基本准则,是 贯穿于民事法律规范整体的基本准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 7.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 止权力滥用原则、公平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8.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指导功能、补充功能、约束功能。 9.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 人身关系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基本内容的法律关系。 10.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a.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b.民事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 力成果和人身利益。c.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11.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关系的联系与区别: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民事关 系的法律后果,没有民事关系就不可能存在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民事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 12.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 13.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金属学金相学名词解释

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特性的物质。 晶体:物质的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叫晶体。原子排列规律不同,性能也不同。 点阵或晶格:从理想晶体的原子堆垛模型可看出,是有规律的,为清楚空间排列规律性,人们将实际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忽略,抽象成纯粹几何点,称为阵点或节点。为便于观察,用许多平行线将阵点连接起来,构成三维空间格架。这种用以描述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点阵或晶格。 晶胞:由于排列的周期性,简便起见,可从晶格中取出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用以完全反映晶格特征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称为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 空位:某一温度下某一瞬间,总有一些原子具有足够能量克服周围原子约束,脱离原平能位置迁移到别处,在原位置上出现空节点,形成空位。到晶体表面,称为肖脱基空位;到点阵间隙中,称弗兰克尔空位; 位错:它是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使长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原子离开平衡位置,发生有规律的错动,所以叫做位错。基本类型有两种:即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但位相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粒间界,简称晶界。小角度晶界位相差小于10°,基本上由位错组成。大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相差大于10°,晶界很薄。 亚晶界和亚结构:分别泛指尺寸比晶粒更小的所有细微组织及分界面。 柯氏气团:刃型位错的应力场会与间隙及置换原子发生弹性交互作用,吸引这些原子向位错区偏聚。小的间隙原子如C、N 等,往往钻入位错管道;而大置换原子,原来处的应力场是受压的,正位错下部受拉,由相互吸引作用,富集在受拉区域;小的置换原子原来受拉,易于聚集在受压区域,即位错的上部。使畸变能降低,同时使位错难以运动,造成金属的强化。这就是利用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的柯垂尔气团--柯氏气团。用以解释钢的脆化、强度提高等宏观现象。 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简称元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互相分开的组成部分,称之为相。 组织: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形成具有不同形状、大小数量及分布的相相互结合而成的综合体。 固溶体:组元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形成的固相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这种相称固溶体 化合物:是构成的组元相互作用,生成不同与任何组元晶体结构的新物质 相图:是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的状态与温度、压力与成分之间关系的一种图解。又称状态图或平衡图。

民法名词解释汇总

民法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编民法总论 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 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 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3.自愿原则,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 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4.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 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5.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 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6.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 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

7.绝对权,指其效力及于权利人之外一切人的 权利。 8.相对权,指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 9.支配权,权利主体可以直接对权利客体予以 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10.请求权,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 行为的权利。 11.抗辩权,指对抗请求权和否认他人的权利存 在的权利。 12.形成权,指权利人得以自己的意思而使法律 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13.既得权,指其实现条件已经完全具备,权利 人即可行使的权利。 14.期待权,指其实现条件尚未完全具备,权利 人尚不能行使,需要待一定条件具备时才可以行使的权利。 15.主权利,指两项相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 权利而可独立存在的权利。 16.从权利,指两项相关联的的权利中依赖另一 权利的存在而存在的权利。

17.私力救济,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 来保护其权利,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 18.公力救济,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由国家机 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保护。 19.民事权利,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 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得为某种行为的以实现其利益的可能性。 20.民事义务,义务人在权利限定的范围内应为 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约束。21.民事责任,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 的法律后果。 22.民事法律事实,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 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23.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 人。 24.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 行为取得民事权利与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5.民事责任能力,对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 任的能力。

免疫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第一章抗原 一名词解释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性物质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基础) 半抗原:本身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物质,当予蛋白载体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时,获得免疫原性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T细胞辅助及巨噬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可引起体液、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指无需T细胞辅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增生、分化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无免疫记忆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溶液处理后,丧失毒性作用而保留原有抗原性质 嗜异性抗原:指某些不同种属(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自身抗原: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包括改变的自身抗原和隐蔽的自身抗原 功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能被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应答,同时能与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发生免疫反应的抗原决定簇 隐蔽的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不能被淋巴细胞识别,无法触发免疫应答的抗原决定簇 共同抗原:存在于两种不同抗原分子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隐蔽的自身抗原: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自身物质 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正常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AA):不为肿瘤细胞所特有的,在正常细胞上也可微量表达的抗原 超抗原:是一类有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不同于促有丝分裂原的抗原性物质 交叉反应:抗原或抗体除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能与含某种(些)相同抗体的它种抗血清或含某种(些)相同抗原决定簇的它种抗原结合的反应 白细胞分化抗原(CD):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标志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在胚胎期由卵黄囊和肝细胞合成,是胎儿血清中的正常成分。当发生原发性肝癌是,血清中AFP含量显著增高 免疫佐剂:与抗原一起活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弗氏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是有液体石蜡或植物油和乳化剂羊毛脂或吐温80混合而成,使用时与水溶性抗原充分混合,使抗原分散在佐剂中形成油包水乳剂。在不完全佐剂中加入死的分枝杆菌(结核杆菌或卡介苗)就成为弗氏佐剂 二问答 1.简述TD-Ag和TI-Ag的概念,两者引起免疫应答有何区别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T细胞辅助及巨噬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1.引起体液、细胞免疫应答2.产生抗体以IgG为主 3.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指无需T细胞辅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增生、分化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1.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2.只刺激B细胞产生IgM 3.无免疫记忆 2.何谓嗜异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 嗜异性抗原:指某些不同种属(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大肠杆菌O86含人血型B物质,肺炎球菌14型含人血型A物质 3.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疾病 自身抗原: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

民法总论名词解释汇总

民法总论名词解释汇总 1、民法:民法是调整社会平等成员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人身关系:没有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是基于一定的人格和身份产生的,体现的是人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利益,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 3、财产关系: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我国民法调整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以财产所有和交换为内容,即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4、民法的渊源: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它主要表现在各国家机关根据其权限范围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之中。 5、商法:又称商事法,形式上的商法专指民法典以外的商法典以及公司、保险、破产、票据、海商等单行法;实质上的商法是指一切有关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6、民法的体系:与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商品关系的内在要求相适应形成的以调整财产所有和财产交换为目的,由民事主体、物权、债和合同等制度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7、制定法: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 8、民事单行法:针对特定类型的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而制定的特别法规。 9、习惯法:已经成为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则或者安排的习惯。 10、民事法律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纳入民法调整范围的生活关系,也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因民法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11、法律事实:法律权利义务产生的根据,包括与人的意志有关的行为以及与人的行为无关的事实(前者为法律行为,后者为非法律行为)。 12、民事法律事实:民法的基本概念,指民法认可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亦即由民事法律规定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事实。 13、民法的基本原则:表述民法的基本属性和基本价值、为民法所固有并对民事立法与司法活动具有最高指导意义的标准;全部民事规范的价值主线和灵魂所在;民法基本精神与基本价值的体现。 14、民法的强行性规定:不能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而必须无条件遵循的规定。 15、意思自治原则:民事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设定自己的权利义务,法律尊重这种选择。 16、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处于法律上特殊联系的民事主体应忠诚、守信,做到谨慎维护对方的利益、满足对方的正当期待、给对方提供必要的信息。 17、公序良俗原则: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包括两层,一是从国家角度定义公共秩序,二是从社会角度定义善良风俗。一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18、过错责任原则:民法上责任分担的归责原则,指如果一个人的行为造成了他人的损害,只有当他具有过错时才被课定责任,没有过错就没有责任。

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

二.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常用M来表示) 2)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3)奥氏体形成元素: 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Mn, Ni, Co, C, N, Cu;4)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如:V,Nb, Ti 等。 5)原位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钢中的Cr: ε-FexC→Fe3C→(Fe, Cr)3C→(Cr, Fe)7C3→(Cr, Fe)23C6 6)离位析出: 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如V,Nb, Ti等都属于此类型。 7)液析碳化物:由于碳和合金元素偏析,在局部微小区域内从液态结晶时析出的碳化物。8)网状碳化物:过共析钢在热轧(锻)加工后缓慢冷却过程中由二次碳化物以网状析出于奥氏体晶界所造成的。 9)合金渗碳体:渗碳体内经常固溶有其他元素,在碳钢中,一部分铁为锰所置换;在合金钢中为铬、钨、钼等元素所置换,形成合金渗碳体。 10)二次硬化:淬火钢在较高温度下回火,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11)变质处理:就是向金属液体中加入一些细小的形核剂(又称为孕育剂或变质剂),使它在金属液中形成大量分散的人工制造的非自发晶核,从而获得细小的铸造晶粒。 12)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软化倾向(如马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析出与铁素体的再结晶)的抵抗能力。 13)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14)红硬性:指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后所能保持其硬度的能力。 15)微合金钢:指化学成分规范上明确列入需加入一种或几种碳氮化物形成元素。 16)蠕变极限:在某温度下,在规定时间达到规定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17)固溶强化:通过融入某种溶质元素来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强化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8)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19)晶间腐蚀:晶界上析出连续网状富铬的Cr23C6引起晶界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贫铬区成为微阳极而发生的腐蚀。

自考民法学重点名词解释(整理)

1)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我国民法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进行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 3)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4)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5)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 6)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事物。 7)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可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8) 事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客观现象,即这些事实的出现与否,是当事人无法预见或控制的。 9) 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与人们意志有关的那些法律事实。行为分为合法的行为和与违法的行为。凡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或为国家法律所认可的行为是合法行为,这种行为在民法上主要表现为民事法律行为。 10) 法律事实的结合:依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需要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时,那么只有这些法律事实的结合,该项民事法律关系才能发生、变更或消灭。 11) 绝对权: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绝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即任何人均负有不妨害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的义务。故绝对权又称对世权。绝对权的主体一般不必通过义务人的作为就可实现自己的权利。各种人身权、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等都属于绝对权。 12) 相对权: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相对权是指其效力仅及于特定当事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特定的,所以又称对人权。相对权的主体必须通过特定义务人的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其权利。债券就是一种相对权。 13) 请求权:依民事权利的作用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请求权与形成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14) 形成权:依民事权利的作用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请求权与形成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单方的行为便可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 15) 主权利:从民事权利的相互关系上,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主权利是指在互有关联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权利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民事权利。 16) 从权利:从民事权利的相互关系上,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从权利是指在互有关联的两个以上民事权利中,必须以其他权利的存在为前提的民事权利。从权利随主权利的存在或消灭而存在或消灭。 17) 民事权利能力:公民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者,才享有法律上的人格,才能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才能享有某项具体民事权利或承担某项具体民事义务。 18)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公民的行为能力不仅包括公民的合法行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公民对其违法行为应承担责任的能力。公民的行为能力是以其权利能力为前提的。 19)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