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化》导学案3.docx

《城市化》导学案3.docx

《城市化》导学案3.docx
《城市化》导学案3.docx

《城市化》导学案

课前自主导学

1.概念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具体表现

思考交流

1.为什么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

北美五大湖 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 洋沿岸城市带

「口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

②共同特征S

政治经济: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 界的政治经济屮心

I 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

L 城市化问题

(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2)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

【提示】 因为城市化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但无论是产业上市农业向 非农业的转移,还是空间上rti 乡村到城市的转移,均是以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为根本的。

1. 城市化的本质

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2.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 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 主体。 (2) 发达国家和发展屮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3)特大城市发展迅速,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①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帯

「发展屮国家:多表现为住房紧张,存在

贫民窟和棚户区

城市住宅问题s

发达国家:表现为市屮心区空房过多,

、形成贫民窟,市中心区逐渐衰落

(4)城市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

2.解决措施

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

思考交流

2.为什么当前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策略?

【提示】公交的大容量可以同时解决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交通问题,既提高社会效率,减

少交通阻塞,又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课堂互动探究

【问题导思】

1.城市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2.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较慢,为什么城市化水平却远高于发展屮国家?

【提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处于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因此目前城市化速度较

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虽然城市化速度较快,但城市化水平却较低。

3.从自然条件看,世界六大城市带形成的共同区位优势有哪些?

【提示】从地形上看,都位于平原地带,便于农耕、居住和交通联络;从气候上看,都位于中纬度地

带,气候适宜,适宜人类居住。此外,世界六大城市带均位于河湖沿岸,或者是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

水陆交通便利。

1 ?城市化标志

2.发达国家与发展屮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有很大的差异,现总结如下:

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所处发

展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加速阶段

起步时间早(18世纪中叶)晚(二战之后)

续表

n前速

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

发展水

高,多在75%以上低,在40%左右城市化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相适应

城市化标志

城市数量一增多

城市人口

—>

增加城市川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矍市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易误警示

误认为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衰败的表现,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新阶段,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很小、接 近形成一体化基础上的。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美的 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屮心面对混浊空气、噪音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 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 例1

(2012 ?福建高考)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

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2) 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年份

城臾口比典%)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思路点拨】根据示意图中四条折线各年份所占城市人口比重及变化趋势和具体实际情况,回答即可。【解析】第(1)题,新屮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较低。直至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才获得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第(2)题,2000 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己达到较高水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产值比重下降,笫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环境趋于改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答案】(1)D (2) A

【问题导思】

1.针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你认为如何解决?

【提示】工厂企业外迁至城市边缘,并考虑盛行风向的影响;加强绿化,增加绿地面积等。

2.针对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可釆取哪些途径治理?

【提示】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等。

3.城市外缘的棚户区成因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城市就业岗位有限,即使一部分农民进城也只是进入到城内贫民定区或城市外缘的棚户区。

4.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 Z说,然而上海市在地处市屮心的黄埔、静安、

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提示】同意。市中心建设绿地可以改善城市中心的环境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

特别提醒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屮。,

2.许多城市问题并不是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努力解决。

例2 (2013 ?潍坊高一检测)读北京市屮心区与郊区平原区水量比较表,完成(1)?(3)题。

(1)北京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区 ()

A.地下水位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小

C.蒸发量减小

D.降水量减小

(2)北京市中心区地表径流量多于郊区平原区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0.降水下渗量减小D.城市热岛效应

(3)为减少城市屮心区雨季地表径流( )

A.将城市中心区的水调到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减小绿地的面积

D.推广使用渗水砖

【思路点拨】由表格屮的数据比较分析获得准确信息,即可确定答案。

【解析】第(1)题,市中心区径流总量、降水量在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故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减小。第(2)题,北京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降水量差别不大,但地表径流量比郊区平原区大很多,可推断水泥地血导致降水下渗量减小。第(3)题,减少地表径流量的关键是提高降水下渗量,故使用渗水砖较好。

【答案】(1)C (2)C (3)D

图表活动解读

图表解读

[图表展示]

教材P33表2-2-1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解图精要]

1?比较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950?1980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分别为0.55%, 0.41%。

2.分析表中可知198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发达国家。

3.分析表数据中可知1980?2010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分别0. 19%,

0. 57%o

[图表应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解析】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发达国家。2010年,

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超过50%。

【答案】D

思考解答

教材第32页思考

1.城市化现彖。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多就业机会;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等。

教材第40页复习题

相同点:三者都是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不同点:城市化体现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的过程。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都是人口从屮心区向郊区其至是郊区以外的乡村迁移的过 程。适度郊区化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平衡,但当逆城市化发生的时候,城市空心化就不可避免。 课堂小结

当堂双基达标

1. (2013 ?济南高一检测)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

A.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 .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0.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解析】 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北京城区血积在不断地扩大。 【答案】B

分析下表,完成第2?3题。

地区

城市人口(万) 乡村人1 K7J ) 地区人口总数(万)

甲 35 65 100 乙 65 35 100 丙

80 20 100 j

90

10

100

2. 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甲 B.乙 C.丙 D. T

3. 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A.非洲B.欧洲 C.北美洲D.大洋洲

进程加快 H 城市化进程差町 特大城市迅速发咼 出现巨大城市

带!■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

标志为()

1951 年

1991 年 2000年

图例ZZ3城区一城区规划范围

【解析】 第2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城市化水平= X100%可计算得出甲、乙、丙、丁四地区城市化水平依次是35%、65%、80%、90%。

第3题,甲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一般分布在发展屮国家。 【答案】2.D 3. A 4 ?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A. 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 B. 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 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 土地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5. 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A. 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 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桂化合物排放

D. 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解析】 漫画反映出城市污染严重,小鸟原本洁净的羽毛如墨染一般。建设卫星城,分散 城区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城区环境的有效措施。 【答案】4.B 5.D

6. 读城市化发展不同阶段图(图中箭头表示人口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人口数

人口总数

读漫画,完成第4?5题。

注:1.中心城区2.城区外围(近邻)3.农村

(1)图I、图II、图III表示城市化的阶段或含义分别是、、_________ 。(2)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屮国家的城市化所处阶段分別是()

A.图I和图II

B.图III和图II

C.图II和图III

D.图I和图III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彫响主要有哪些表现?

【解析】据图分析,图I表示城市化初期阶段,图II表示城市化加速阶段或郊区城市化, 图III表示逆城市域城市化后期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分别处于逆城市化(图III)和郊区城市化(图II)阶段。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彤响主要有对生物、土壤、地下水的影响和城市热岛等。

【答案】(1)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加速阶段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或城市化后期阶段

⑵B

(3)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出现城市热岛现象等。

课后知能检测

一、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完成第1?2题。

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A.甲

B.乙

C.丙

D. T

2.近年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B.人们対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解析】第1题,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扩大、城

市数目增多四个方面。工业产值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第2题,长期以来,我 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 劳动力,而这些剩余劳动力大多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答案】l.B 2.C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 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 Ml B. M2 C ? N1 D. N2

4. 根据上图判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 ?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 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 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 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解析】 第3题,19世纪以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结合图例可 知,M2即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第4题,图中N1和N2表示两类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 城市人口的比重,图中显示在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条线相交,即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答案】3.B 4.D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 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 ..... 占本区总人口比重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年)

■ ■ ■

o O 4 2

60

城市人II

比重(%) 城

人口占世界

总人II

比重(戲

) 城市人口占本区

5. 从阶段I 到阶段II,该城市发展正处于()

①大城市化②郊区城市化③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 阶段II 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A.交通通达性差B.地价昂贵、污染严重 C.就业压力过大D.远离商业中心

【解析】 由我国某城市的发展阶段示意图可知,由I 到II 阶段,郊区人口密度增大,城区 人口密度也增大,所以该城市正处于大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不能体现逆城市化,因为城区 人口没有减少。到II 阶段,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是由中心区地价昂贵、污染严重造成的。 【答案】5. A 6.B

下图是甲?戊5个国家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据图回答7?8题。

7. 几个国家中,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是() A.甲 B.乙C.丙D. T

8. 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戊

【解析】

读懂图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三角形坐标图中,图内的任何点各坐标比例(相

距离

城市中心

阶段I 距离

城市中心

U IU ZU SU qu DU OU /U VU 1UU

第三产业人n (%)

对数)Z和应为100%o从图屮可看出丁国第三产业人口就业比例最低,同时第一产业人口就业比例最高,这说明丁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较多,所以丁国的城市化程度最低;甲所在的国家第-产业就业人口比例最低,且第三产业人口就业比例较高,因此甲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也高,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7.D &A

(2013 ?武汉高一检测)下图为“平原上的某城市及郊区气象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9?

10

题。

图例

-15.8―年平均气温-

720丿年降水fi/mm

城市

9.在此等值线分布状态下,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①近地而气压值是城市低于郊区②近地面的风是从城市吹向郊区③城市受下沉气流的控制④城市形成“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形成城市与郊区气温与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

①城市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郊区②城市植被覆盖率远远大于郊区③城市人为排放热暈多于郊区④城市上空可悬浮颗粒物多于郊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由图可知,城市气温、降水高于郊区,形成“热岛”和“雨岛”,主要是因为城市人为排放热量多,气流上升,且城市污染严重,空气屮可悬浮颗粒物多,使凝结核多,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易凝结形成降水。城市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压城市低于郊区,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城市化使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城市蒸发量小于郊区。

【答案】9.B 10. D (2013?四川高考)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氏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

表。据表回答11~12题。

时期/年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 49 5. 72 6. 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 77 4. 28 3.79

11.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 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12. 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解析】 本题组解题关键是能够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解答。第11题,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 长率一直比我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大,故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 增加。笫12题,我国自1985年以來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比较大,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 时期,乡村人口数量不会持续增长,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商业用地在城市用地中 的比例最小,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主要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的快速增加必然会占 用大量农业用地,故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11.C 1 2.D 二、综合题

13. 读下面某国不同吋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①

图②

⑴图屮A 、B 、C 、D 、E 反映的是 ________ 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o 图①中的变化过程与图②中的 ____________ (a 或b )曲线是对应的。

(2)—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 ____________ 水平。

图①屮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 国家,而图②屮不对应图①变化的另一曲线表示

的是 _______ 国家。 ⑶图①中E ?F 变化反映了

现象。

⑷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珠江三角洲的新兴小城镇,有如下四种模式对供选择, 适宜的模式是 _________ (双选)O

城市人口占总人ri 比重(%)

ABC DEF 时间(年)

00806040200

图例盪老市区□ num新市区E3城市高楼群斗=公路

【解析】图①中A?E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是城市化的最重要标志。

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说明城市化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综合分析得知,图①表示的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在图②中对应的曲线是氣四种发展模式屮②③两种模式城市交通比较便利,老市区周围建设了新市区,没有高楼群,有利于减轻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问题。

【答案】(1)城市化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a

(2)经济发展发达发展中

(3)逆城市化

(4)②③

14.下图是某城市不合理发展带來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填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以下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每空限填一次)

A.交通拥挤,住宅问题

B.人口迅猛增长

0.规模无限制扩大

D.进行合理规划

E.发展交通,兴建住宅

F.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图中数码①表示的问题若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双选)关于图中数码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面开展大气污染、河流污染、噪声污染等的治理工作

B.将有污染的工矿企业迁出市区

C.扩大绿地面积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D.加强绿化建设就是为了美化环境

【解析】题中明确提出是城市不合理发展引发了城市环境问题,因此图中数码①应表示的是就业困难这一问题,与此并列的两个空应填入A和F,从图中的关系网来看,数码②应是治理环境污染,与此并列的两个空应填入D和E。

【答案】(1)所填充字母顺序自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是BC(位置可互换)、AF(位置可互换)、DE (位置可互换)

(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尚低,城市人口本来就未充分就业,农村大塑剩余劳动力的迁入,必然导致失业问题严重。

(3)AC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受。 教学重难点: 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纯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那里的孩子热情好客,纯朴可爱,于是,人们称这里为“槐乡”。同学们,让我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一起走进槐乡,走进槐乡的五月,好吗?

[板书:槐乡五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去感受槐乡的气息。 2、同学们读得真投入,似乎被槐乡的美景迷住了,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是呀,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笑声飞扬,难怪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课件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朗读2遍。 三、品读赏析,感受槐乡美景 1、的确是这样,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不信,你听:[课件出示:在五月,洋槐开花了(吆喝)音乐声中播放画面] 2、槐花美吗?赶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边读边体会,槐花有什么特点?槐花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3、白 (1)读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齐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槐花洁白无瑕,似瑞雪,如白银,咱们边读边想象。 4、美 (1)读有关词句。 [课件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请美美地读一读,细细想一想,你欣赏到了什么? (3)咱们来体会体会这个“抱”和“挂”字,从“抱在一起”你感受到什么?从“挂满枝头”感受到什么? 对,这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挂”字把槐花写美了,这是一种团结之美,一种生机勃勃之美,一种充满生命之美。谁来把这种美读出来? (4)这么美的槐花,在作者眼中像什么?在你的眼中呢? (5)槐花美,你们的想象力美,作者的语言更美,咱们来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教案(4)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的动力、意义 2.结合实例和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分析城市化的阶段、特点及地区差异 难点:1.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及逆城市化的原因 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五步三查(分五步,并进行三查) 第一步:自学。依据学案个人自学,找出疑惑;(课前自习时间完成) 第一查:学习进度及疑惑; 第二步:互学。互助合作,解决疑难; 第三步:展示。展示成果; 第二查:暴露出的问题; 第四步:共学。师生互动,全班共学,解决暴露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总结整理。 第三查: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四自然段归纳总结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的差异,完成学案表 格。(要求:先独立思考, 填写学案,后组内合作交 流,时间-5分钟) 2.小组代表展示答案,教 师对其归纳中出现的问 题进行点评,最后总结 3.要求学生查漏补缺,整 理答案 限时记忆 4.限时记忆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用3分钟的时 间完成学案1.2题 据所学知识完成学案1.2题 巩固所学知识,便于老师及 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 握情况 课堂小结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的 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顾所学 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学有 所得,标注重点,使学生有 的放矢。 结束播放视频《生态城市》 ,同时提出未来的城市应 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 态城市,学生作为未来城 市的建设者,城市会因他 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展望城市,向往城市,激发 学习的斗志,争取早日进入 心中理想的城市学习、工作、 生活 让学生感受生态城市,城市 与自然相协调,激励学生作 为城市未来的建设者,让城 市因他们而更加美好,首尾 呼应,同时使本节课的情感 得到升华 【课前预习案】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 2.城市化的动力 (1)推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化水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 2.阶段和特点 在图中如何读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及速度快慢? (1)A(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_______; (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____,市区出现了 _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城市化; (3)C(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____,城市人口比重增长____________;城市化速度_____;出现____城市化,整个大城市人口______。 3.案例分析:

《城市化》学案

第三节城市化 【致同学们】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把古朴的乡村变成繁华的城市。城市诉说着历史沧桑,城市传扬着地域文化,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灵魂,城市凝聚着人们美好的希望。 【学习目标】 1、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4、初步体验区域调查的主要方法。 5、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前活动一 活动主题:班级调查——城市人口的变化 活动提示:完成“祖辈、父辈、我辈出生地(抽样)调查表”。 ◆课前活动二 活动主题:社会调查——城市用地的变迁 活动提示:搜集我市不同时期的城区图文资料,或进行相关的走访调查。 ◆课前活动三 活动主题:课本剧表演——《去城外住吧》 活动提示:设计课本剧,反映城市化后期阶段所出现的一些大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特点(时间不超过3分钟)。 【课堂学习】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自主学习 1、概念: 2、主要表现: 二、城市化的动力 枣庄的历史沿革 枣庄市的前身是峄县(现峄城区)演变而来。峄县的雏形约在春秋后期基本形成。 西周时期,枣庄地区曾出现7个诸侯国。现今的市中区,传说古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处建立庄园,种植枣树。著于清光绪年间的《峄县志》有载:枣庄因当地枣树较多而得名。 1878年(清光绪四年),中兴煤矿公司成立(驻地在峄县枣庄镇),并逐渐成长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中兴公司亦十分重视,周总理曾多次关注,并改称枣庄矿区,枣庄这个名字开始更多地被采用。1960年1月,撤销峄县,将峄县政府迁置枣庄镇。1961年9月,设为山东省第四个地级市——枣庄市。 【思考讨论】阅读材料,简述近现代以来枣庄市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资源课文磁带、挂图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沿海国家,你们知道在我国最南端有什么嘛?那里有金色的海滩,辽阔的大海、美丽富饶的群岛。今天,我们就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去看一看。指板书:是一个岛吗?理解“群岛”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课题)对于这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信认真的学生一定能找到答案。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字词 (三)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1.你找到答案了吗,那南沙群岛共有多少个岛啊?从哪知道的?请你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还知道了什么? (1)第一句:这真是个美丽的传说!“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从“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你能体会到什么? (2)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3)作者不仅用美丽的传说,还用数字和成语写出了岛的数量之多,写的得真好,想不想读一读1、2句【生读1、2句】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你们读得真不错。 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会怎样生活,请细细读读第三句。 师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第1自然段。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哪里最吸引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交流有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2、出示第二句。如果老师把这一句改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她有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有很多很多的矿产资源,有很多很多的海洋动力。】自己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生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点拨:多到什么程度?】 3、过渡:为了进一步说明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具体说明。齐读第三句。从“仅”这个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4、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了资料,那你能结合自己的资料用这样的总分句式来说一说吗?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有(海星),有(乌贼)。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有(锌),有(天燃气)。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有(潮汐)】 5.师:南沙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这些都说明什么?(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所以这一句是这一自然短的---中心句。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第三自然段】 1、南沙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也十分迷人,是个迷人的世界”。请大家默读第三小节,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写出南沙美丽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你认为南沙美丽的句子。 生交流,指生说美在哪?和他一样也找这个句子的同学,可能你觉得美的理由和他不一样,你可以补充一下。 3、(1)【(出示2、3句)】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蓝天、海水的句子。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海水幽兰深邃,天空一碧如洗,置身其中,我看很多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美丽的南沙群岛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 一,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难以计数选第2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找错别字。 1,座布 2,仅计 三,选词填空。 1辽阔广阔宽阔 2蕴藏蕴含 3胜地圣地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航行捕鱼,开垦种植,搏击风浪的汗水;生息繁衍的烟灰。 2,难以计数珍贵,极为丰富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第二波斯湾。 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画第一句。 2,标点有逗号 2个顿号逗号句号 3.好像未来舞动 4,蓝玉,翡翠,水天相连,五彩缤纷。南沙群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 一,先组词,再填空。 反向写字暴风 返回一泻千里瀑布 方访火伙包泡 二,填上合适的词。 神秘顶 茫茫座 舒服座 秀丽条 三,写成语。 1,一泻千里 2,腾云驾雾 3,千姿百态 四,填空。 1,雄伟 2,美丽的南沙群岛真令人流连往返。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幻无常一泻千里。 2,千姿百态。随风飘荡,一泻千里;四蹄生风,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六,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千姿百态 2,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阻挡山峰。绒帽,玉带,大海,天幕。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那些云彩不知从哪里飘过来的,一朵朵散落在天空,仿佛茫茫草原上欢快的羊群。不一会儿,调皮的羊儿们开始玩耍起来,一只只首尾相连,就像一条夕阳下飞舞的巨龙。不知为何巨龙又盘旋起来,慢慢地聚拢成一座巨大的山峰,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大约是风姑娘不愿意这座大山吓坏了孩子们,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大山就碎成了无数小块,像极了一群顽皮可爱的小白兔。孩子们高兴地笑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微笑着承受一切 一,选择正确读音, 输赢选第二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照样子,写写。 清风习习 秋雨绵绵 威风凛凛 白发苍苍 银光闪闪 北风呼呼 生机勃勃 三,造句。 1,他用询问的目光望想大家。 2,病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发生了意外。 四,选择关联词语。 1,因为所以 2,虽然但是 3,不仅还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2,失声痛哭,没有掉一滴眼泪,桑兰很坚强。 1,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2,桑兰非常喜欢体操。 3,桑兰你真坚强! 4,不屈不挠百折不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雪儿 一,查字典,填空。 1,A 点哀伤 2,S 直刀旁 10 二,填空。 道明媚轻轻 只蓝蓝咕咕 双漂浮喃喃 三,选词填空。 1,顽强坚强 2,连续陆续继续 四,仔细观察课本上的雪儿插图,用几句话描写出雪儿的样子,尽量用到下面的词语。 雪儿的羽毛雪白雪白的,长着一双金黄的眼珠,一见到我就咕咕只叫。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城市化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解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解: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和“解释”,认知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该条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人教版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教材首先“搭桥”,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设计了活动题,让学生对三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进行评价,同时选取了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作为案例说明其中一种绿地系统模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和意义;(知识铺垫) 2.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城市化学案

高三地理一轮学案城市化171105考试大纲: 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能够描述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能够分析其解决措施 3、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基础梳理: 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过程和特点 (1)城市化的含义: (2)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从经济发展看,核心动力—— 从人口迁移看,动力 (3)城市化的标志: (4)世界城市化进程 表格归纳: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时间差异 起步时间快速发展 时间 目前城市 化水平 目前发展 速度 目前所处 阶段 城市化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城市化 阶段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速度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的社 会问题 阶段阶 段 阶段 农村推力因素: 城市拉力因素:

1.该国 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C.近半个世纪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D.目前,该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高 2.该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粮食、花卉等种植比例 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C.信息不发达,但文化观念得到提升 D.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 【答案】1.A 2.D 【解析】1.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水平超过30%才进入中期阶段,超过70%才进入后期稳定阶段,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该国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低。故选A。 2.城市化发展,畜禽园艺产品市场扩大,农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例下降;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是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化过程中会促进区域文化建设;城市化地区地面硬化率高,地面径流汇集量增大、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故选D。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重在积累)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③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④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⑤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⑥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建筑表现原因 建筑格局美国城市 市中心高楼大厦,离开市中心,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移民国家,形成有别于欧 洲的文化特色 欧洲城市 市中心为广场教堂事务所等,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 外 历史发展悠久 建筑风格北京皇宫雄踞市中心,以其为中轴线皇权至高无上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城市化教案课程

城市化教案课程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关于《城市化》的教案 1.教材分析 本章节出自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的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a.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动力机制、衡量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 b.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a.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家乡所在地近年来的城市发展变化; b.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变化学习城市化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小组的讨论,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 b.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对家乡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进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世界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4.教法 讲述法、探究法 5.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6.教具 多媒体、示意图、文字资料 7.教型 新授课 8.课时数 1课时 9.教学过程 a.教学结构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b.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简单的回顾一下上节课——《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的知识。 a我国城市等级按照划分从大到小可分 为:、、、。 b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不同,大城市服务范围,小城市服务范围。 【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 前两节内容都是静态地学习了城市的有关内容,本节课我们开始动态地学习城市即城市化,包括什么是城市化以及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2015-03-11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定义、标志。 2.理解城市的动力机制以及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城市化随时间变化的三个阶段,理解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5.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学习重难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主要解决措施。 知识拓展:1、城市化差异 城市化差异发 达 国 家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城市外围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 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 发 展 中 国 家 水平与速度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化推进速度快 水平不平衡 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多在亚洲和非洲 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多在南美洲 虚假城市化 表现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分布南美洲国家最为突出 滞后城市化 表现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分布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中 国 城 市 化 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意义 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既是乡村—城市的转型过程, 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 发展之路 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发展 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2、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 (3)改善城市交通、居住条件:多建立交桥,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4)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综合治理城市环境。 (5)大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3、中国城市的发展方针: (1)控制大城市规模 (2)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3)积极发展小城镇

2018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人教最新苏教版 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各课内容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 1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3 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课文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5 雪儿 6 花瓣飘香习作2 练习2 课文 7 菩萨兵 8 李广射虎9 少年王勃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 练习3 课文 11 赶海12 荷花 13 古诗两首习作4 练习4 课文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5 水上飞机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课文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 狼和鹿19 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课文 20 恐龙21 槐乡五月22 海底世界23 日月潭的传说 习作7 练习7 课文 24 寓言两则25 争论的故事26 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学校:X X小学 班级:X X年级 任课教师:X X X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化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所有人的期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城市化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板书第三节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 从概念分析城市人口的增多,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在这个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什么变化?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就是城市化的三大标志。(板书:2、城市化的标志) (强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承转)那么,促进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呢? 读图思考——讨论——归纳(调查学生) (板书)3、城市化的动力——推力、拉力(完成学案) (活动)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板书:4、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带来聚落形态变化; 3、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过渡)目前,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城市化的国家,它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请同学阅读课本33页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归纳总结它经过了几个阶段。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板书)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公开课)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授课人:花溪六中彭良庆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贵州浦东“么?它就像上海浦东新区一样从一片田园风光变成一个如今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它,就是我们贵阳的新区——金阳,经过短短的10年的时间,金阳实现从“百草园”到“贵州浦东”的大转变(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些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就像一轮金黄的太阳冉冉升起,越升越高,越升越亮,城市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这种地理现象就是——城市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板书第二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 (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城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思考:城市数量和城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数量增加,地域扩大,城市等级提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伦敦市建设用地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伦敦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伦敦城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 案及练习题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字:撒、璧、俯、魅 词:辽阔、晶莹、岛屿、浩瀚、繁衍、蕴藏、储量、美誉、翡翠、碧波浩淼、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 1、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 2、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3、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4、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主要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主要写了南沙物产富饶。

《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顺义区学校:顺义一中、传媒附中、圣苑美语 作者姓名:陈勇平、单晓林、刘浩、田育敏 【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课标有三个动词“运用”“概括”“解释”。要运用资料才能通过资料来概括和总结,最后还要通过资料来解释。所以本节课中对资料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在能够运用材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城市化这种地理现象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使教学活动最终归结到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 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教学资源】 1、学情分析: 就本校学生而言,因为现在从化的农村人口正不断迁移到城市中去,对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原因他们一定很容易掌握。但因为他们的表述能力较差,所以要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是最大的难点。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他们难于理解的,因为从化的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明显的,他们难以感受得到。而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却是学生易于理解的。 2、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学建议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时分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3、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今天老师带来了摄像机,我要将你们的表现摄下来,给大家评议,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

城市化学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 学习目标 1.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的动力。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4.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有哪些? 4.城市化产生哪些意义? 5.世界城市化进程分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课堂探究 【探究一】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 材料二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 城市化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排名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都分布在_____________,并分析其原因。 (3)上海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有哪些? (4)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探究二】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材料二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2012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2.57%。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据材料一,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两国城市化各自的突出特征体现 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探究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

三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29个生字,认识绿色通道中的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并进行归类拓展。 2、复习练习1出现的成语。 【学生进入了三年级,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字词句的知识整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已先做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约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板书课题),重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 二、梳理整合 (一)读准字音 1.由教师根据学生理出的容易读错的字词,正确地认读。 不朽创造奇迹民族绸带诗篇 壮观开垦美誉清澈碧波浩渺用之不竭矿产资源 弥漫瀑布笼罩漂浮云遮雾罩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一缕轻烟系在腰间 (1)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一读 (3)齐读

2.自主交流: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 提出注意点: 要注意的有:造(平舌音)迹(第四声)缕(不读lǒu) 读准确下面的词语:创造奇迹一缕轻烟笼罩民族 3.练习:用“√”标出正确的读音 美誉(yùyì) 奇迹(jījì) 开垦(kěn kěng) 清澈(cèchè) 瀑布(pòpù) 笼罩(zào zhào) 碧波浩渺(miǎo mǎo) 一缕轻烟(lǒu lǚ) 4.小结:前后鼻音一定要分清,不能“读偏旁”。 (二)认清字形 1.要认清的有:蜒折族龟瀑幻朽阔 2.写正确词语:蜿蜒驾驶变幻资源辽阔 3.友情提醒:“蜒”要和“蜓”区分开来;“幻”要和“幼”区别开来;“折” 和“析”要区分;“瀑”右下角不是“水”;“阔”的三点水在“门”里;“龟”是撇刀头,不是一撇。 4.哥俩好 本是同一家族的兄弟走散了,需要大家帮忙找寻,这些兄弟长得挺像,你能给他们排下队吗? 蜒编族析旅幻折蜓幼篇 ()()()()() ()()()()() 5.小结:在做这些题时,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近字的? (三)多音字 1.读准下列多音字的几种读音 曾céng 曲qū都dōu 数shǔ zēng qǔdūshù 似sì笼lǒng 系xì漂piāo shìlóng jìpià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