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3城市化学案

最新2.3城市化学案

最新2.3城市化学案
最新2.3城市化学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

编写人:刘好沛审核人:刘晓敏授课人:班级:姓名:编号G020508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动力机制

2,结合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掌握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和各阶段的特征、主要问题。3,结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会比较两者的差异。

【自主预习】: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结合图2.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读图思考。

写出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用来表示,它体现了。

4.意义:

(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曲线。

读图分析:总体来看,三条曲线随时间变化的发展都呈上升趋势,世界城市化水

平在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差异: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速度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速度

2.时间差异

P34 结合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案例4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

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阶段。

问题探究二 P35 活动分析图2.23中几个Array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重点)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一个阶段?

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

郊区城市化: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或城市外围地带扩展

逆城市化: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用地紧张等城市问题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市区人口减少,中心区衰落。

再城市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人回城的现象

【课堂检测】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

1,反映C阶段城市化特点的是()

①城市化进程速度快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城市化进程速度慢④城市化水平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在C阶段出现的现象有()

A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

C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开始出现 D城市化地域不断缩小

3.下列国家目前城市化进程处在C阶段的有()

①英国②美国③巴西④印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④

4、目前下列国家城市化问题相对严重的是()

A英国 B美国 C巴西 D印度

5.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A城市数目 B城市用地规模 C 城市总人口 D城市人口比重

6.在城市化中期阶段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化水平低 B城市化进程缓慢

C城市空间扩展快 D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7.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②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9.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看,以下不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 A.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B.就业机会多 C.文化设施短缺 D.交通便利10.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减少 B.大城市发展速度很快

C.城市化速度有所下降 D.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11.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大城市环境不断恶化

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③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④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右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12.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甲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1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

1:甲图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

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直接表现:

2:乙图中的①②两线中,最有可能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

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 ,

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________ 、________ 等。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对生物圈,减少。

(2)对水圈,水质、水量和发生变化。

(3)对岩石圈,废渣影响城市。

(4)对大气圈,出现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环境。

不利影响: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甚至出现、、、等环境污染问题。

还会产生哪些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保护和治理环境;改善城市交通和住房条件等。

P37问题探究三结合材料和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回答

(1)说明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践说说城市化带来的压

力?

(3)缓解城市压力的措施?

3.城市发展方向:建设和发展_________城市的目标。

(1)发展低污染的和,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

活动)在生态城市系统中,城市绿地尤其重要。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从图2.28所述的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评价,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A模式优点: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

缺点: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的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为如此

B 模式 优点:在a 模式的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并净化城市空气。 缺点: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的作用有限

C 模式 优点:在b 模式的基础上,绿地在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 缺点: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较低

知识拓展:

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

1.下列现象属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A 城市建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B 工业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C 城市道路硬化改变了水的自然循环

D 城市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以下行为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 )

A .北方城市居民冬季由分散供暖为集中供暖

B .规定汽车禁鸣区域

C .增加建筑密度,改善居住条件

D .将垃圾分类处理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

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右图为某城市化前后相同降水量下的地

表径流过程曲线 读图回答

5.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B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C 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D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6.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天然调蓄能力增强 B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C地面透水能力增加 D 植被覆盖率降低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四章 第三节化学键学案

第三节 化 学 键 梳理基础 一、化学键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键。 答案: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类型。 根据成键原子间的价电子共用或转移可将化学键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共价键 离子键 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旧化学键的________和新化学键的________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 答案:断裂 形成 二、离子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化学键的定义。 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3.能识别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 化合物

2.成键离子:阴阳离子。 3.成键实质:电子转移。 4.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如ⅠA族、ⅡA族中的金属与ⅥA族、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5.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答案:由离子键构成 6.离子键的表示方法。 电子式:在________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表示的物质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 ①Na2S:; ②CaCl2:。 (2)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答案:元素 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2的电子式为N??N() 答案:× 2.Na2O2为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答案:× 3.Na2SO4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 4.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 答案:× 5.共价键既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又可以存在于单质中() 答案:√ 6.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 ( ) 答案:× 7.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答案:× 8.HClO的电子式为H Cl O ) 答案:× 9.NaOH、HNO3、NaNO3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离子,都属离子化合物()

《城市化》学案

第三节城市化 【致同学们】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把古朴的乡村变成繁华的城市。城市诉说着历史沧桑,城市传扬着地域文化,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灵魂,城市凝聚着人们美好的希望。 【学习目标】 1、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4、初步体验区域调查的主要方法。 5、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前活动一 活动主题:班级调查——城市人口的变化 活动提示:完成“祖辈、父辈、我辈出生地(抽样)调查表”。 ◆课前活动二 活动主题:社会调查——城市用地的变迁 活动提示:搜集我市不同时期的城区图文资料,或进行相关的走访调查。 ◆课前活动三 活动主题:课本剧表演——《去城外住吧》 活动提示:设计课本剧,反映城市化后期阶段所出现的一些大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特点(时间不超过3分钟)。 【课堂学习】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自主学习 1、概念: 2、主要表现: 二、城市化的动力 枣庄的历史沿革 枣庄市的前身是峄县(现峄城区)演变而来。峄县的雏形约在春秋后期基本形成。 西周时期,枣庄地区曾出现7个诸侯国。现今的市中区,传说古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处建立庄园,种植枣树。著于清光绪年间的《峄县志》有载:枣庄因当地枣树较多而得名。 1878年(清光绪四年),中兴煤矿公司成立(驻地在峄县枣庄镇),并逐渐成长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中兴公司亦十分重视,周总理曾多次关注,并改称枣庄矿区,枣庄这个名字开始更多地被采用。1960年1月,撤销峄县,将峄县政府迁置枣庄镇。1961年9月,设为山东省第四个地级市——枣庄市。 【思考讨论】阅读材料,简述近现代以来枣庄市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参考学案(第1课时)

《城市化》参考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学习重点】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学习难点】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城市化 1、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 (2)表现:①大批乡村人口涌向,使得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②通过县改市、的途径,新设了一大批市镇。 (3)城市化的三个指标:、、 。其中以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2、城市化的动力(推拉力理论): (1)拉力:①含义:吸引人群来到的因素。 ②表现:城市就业机会、社会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等。 (2)推力:①含义:使得人群离开的因素。 ②表现: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等。 3、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发展

(2)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的变化,还带来了方式、方式、 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时间:18世纪中叶,_____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2.整个19世纪,______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3.20世纪初,_______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4.20世纪中叶以来,___________城市化迅速发展。 总之,世界城市化随着时间的变化似一条稍被拉平的“”形曲线。 【我的疑问】 1.城市化是否只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2.我国城市化正处于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哪个阶段? 【课内探究】 问题1:结合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分析2000年和1985年城市数目和城市等级有何变化? 问题2:图2.17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 问题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

化学键学案

化学键学案 班级:姓名: . 一、离子键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键的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2.离子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成键离子是什么? 练习1: 下列哪些物质是离子化合物,如果是离子化合物,成键离子又是什么? Na 2 O MgCl 2 H 2 SO 4 HCl Na 2 O 2 NaOH NH 4 Cl CuSO4.5H2O HNO3 Na2CO3 NaHCO3 NaAlO2 AlCl3 Al2(SO4)3 FeCl3 AgCl3 BaSO4 CaCO3 NH3 NO2 (NH4)2CO3 NH4HCO3 Na2SO3 二、共价键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键的粒子:原子 2.共价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共价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共价键及共价化合物的判定方式

5.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极性键: (2).非极性键: 练习2:下列哪些物质是共价化合物,如果是共价化合物,成键原子又是什么?哪一些含有共价键? Na 2O MgCl 2 H 2SO 4 HCl Na 2O 2 NaOH NH 4 Cl CO 2 HNO 3 Na 2CO 3 NaHCO 3 NH 3 三、电子式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及离子的电子式: ①.原子 ②.阳离子 ③.阴离子 2.简单物质的电子式 ⑴单质 ⑵化合物 ①离子化合物 ②共价化合物 练习3 四、化学键

城市化学案

高三地理一轮学案城市化171105考试大纲: 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能够描述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能够分析其解决措施 3、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基础梳理: 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过程和特点 (1)城市化的含义: (2)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从经济发展看,核心动力—— 从人口迁移看,动力 (3)城市化的标志: (4)世界城市化进程 表格归纳: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时间差异 起步时间快速发展 时间 目前城市 化水平 目前发展 速度 目前所处 阶段 城市化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城市化 阶段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速度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的社 会问题 阶段阶 段 阶段 农村推力因素: 城市拉力因素:

1.该国 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C.近半个世纪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D.目前,该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高 2.该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粮食、花卉等种植比例 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C.信息不发达,但文化观念得到提升 D.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 【答案】1.A 2.D 【解析】1.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水平超过30%才进入中期阶段,超过70%才进入后期稳定阶段,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该国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低。故选A。 2.城市化发展,畜禽园艺产品市场扩大,农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例下降;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是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化过程中会促进区域文化建设;城市化地区地面硬化率高,地面径流汇集量增大、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故选D。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重在积累)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③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④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⑤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⑥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建筑表现原因 建筑格局美国城市 市中心高楼大厦,离开市中心,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移民国家,形成有别于欧 洲的文化特色 欧洲城市 市中心为广场教堂事务所等,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 外 历史发展悠久 建筑风格北京皇宫雄踞市中心,以其为中轴线皇权至高无上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化学键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4.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离子键 1.钠与氯气反应实验: 实验现象及解释实验结论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色火焰(原因:金属钠与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集气瓶中有白烟生成(原化钠。 因: )。 2.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过程 原子结构达到稳定结构离子结构NaCl形成过程 示意图的途径示意图 电子 Cl:得到Cl-: 电子 3、离子键概念:称为离子键。 思考:“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是相互吸引吗? 4、离子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5、成键本质:静电作用 6、离子化合物: 由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通常, 由形成。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BeCl等。) 32 思考: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金属元素吗? 注意: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铵盐、大多数金属化合物) 例1.下列化合物中有离子键的是() (1)KI(2)HBr(3)Na 2 SO 4 (4)NaOH(5)KNO 3 7、电子式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电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 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例如:原子电子式: Na:失去Na+:阳离子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来表 示Na+Mg2+

阴离子电子式: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并标明离子所带电荷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构成,但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AB 型 : AB 型: 2 A B 型: 2 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 氟原子 钙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钙离子 铝离子 氯离子 硫离子 ②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NaCl : MgO Na 2S : MgCl 2 ③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 例: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注意: 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 用箭头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KBr : MgCl 2 : 第二课时 二、共价键 1、共价键的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叫做共价键。 2、共价键的成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分子时 一般不发生电子的得失 ,通常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方式结合。 3、成键本质: 共用电子对 4、共价化合物 以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所组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 H 0、C0 等。 2 2 注意: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就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 化合物中(如 NaOH 、Na 2O 2 ) (3)判断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方法: 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离子键, 如果有,则为离子化合物;如没有,则为共价化合物。 5、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城市化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2015-03-11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定义、标志。 2.理解城市的动力机制以及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城市化随时间变化的三个阶段,理解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5.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学习重难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主要解决措施。 知识拓展:1、城市化差异 城市化差异发 达 国 家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城市外围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 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 发 展 中 国 家 水平与速度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化推进速度快 水平不平衡 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多在亚洲和非洲 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多在南美洲 虚假城市化 表现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分布南美洲国家最为突出 滞后城市化 表现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分布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中 国 城 市 化 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意义 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既是乡村—城市的转型过程, 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 发展之路 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发展 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2、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 (3)改善城市交通、居住条件:多建立交桥,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4)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综合治理城市环境。 (5)大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3、中国城市的发展方针: (1)控制大城市规模 (2)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3)积极发展小城镇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同步 精品导学案:化学键学案2 Word版

科目高一化学课题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班姓 名 学习目标:(1)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概念的理解;(2)电子式的正确书写 〔小组讨论、总结:〕 1.原子、阴离子、阳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写出下列电子式: Na Cl Mg S2- F- O2- Al3+ Na2S CaF2 MgO kI 2.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特点(判断方法) 【自我测试】 1.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2.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 2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 ) A.Be2+中的质子和电子 B.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0 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3 (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D.BaO 2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阴离子一定只含有非金属元素

B.某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和某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后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 D.金属K不能从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6. 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7. 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8、.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9、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10、下列关于电子式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可以写出电子式 B.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它的离子符号相同 C.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加方括号表示 D.电子式就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式子 11、用电子式表示。 ①铝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③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12、某化合物XY2中,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电子总数为54,则XY2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13、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它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公开课)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授课人:花溪六中彭良庆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贵州浦东“么?它就像上海浦东新区一样从一片田园风光变成一个如今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它,就是我们贵阳的新区——金阳,经过短短的10年的时间,金阳实现从“百草园”到“贵州浦东”的大转变(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些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就像一轮金黄的太阳冉冉升起,越升越高,越升越亮,城市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这种地理现象就是——城市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板书第二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 (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城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思考:城市数量和城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数量增加,地域扩大,城市等级提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伦敦市建设用地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伦敦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伦敦城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教学设计: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湘教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高一学科地理 标 题 城市化过 程与特点 教师 课型第一课时问题导学,解决 第二课时自主建网,练习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城市化的标志、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宜采用案例分析法解决知识重点。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城市化特点以后的提升,要紧紧抓住“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这一主线,进行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整合。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已初步适应上课讨论的方式,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学生远离自然,生活经验缺乏,在新知的建构方面欠缺感性材料,无法自主实现书本知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弥补、辅助,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当好学生新知形成的“接生婆”。 设计理念《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充满创新活动的课堂;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本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意义; 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 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法,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异同;2、阅读图示,材料,了解城市化的标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 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重 点、难点重点: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难点: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教学方法1、引导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 究。 3、自主建网,形成体系。 教 学 准 备 问题导学地图册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要求)时 间 目标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景约2 分 钟 激发学习热情 展示地图册P15法国巴黎市区 的扩展图,让学生通过读图讨论 问题:12纪到20世纪,巴黎市 区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充分调动课堂学习 热情

第三节 化学键(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1.理解离子键地含义,了解离子键地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二预习内容:理解离子键地含义,了解离子键地形成条件,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三提出疑惑:离子键地形成条件是什么?怎样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1.理解离子键地含义,了解离子键地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二学习过程:根据NaCl地形成过程,结合课本填写下列空白 (一)、离子键: 1、离子键 称为离子键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注意:1含有离子键地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大多数金属化合物、碱、盐类)2金属和非金属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铝 3非金属和非金属也能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铵 例1.下列化合物中有离子键地是() (1)KI (2)HBr (3)Na 2 SO 4(4)NH 4 Cl (5)H 2 CO 3(二)、电子式: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地电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地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例如:原子电子式: 离子电子式:Na+ Mg2+ 例2 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

氟原子钙原子氢原子氧原子 注意:阳离子地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而阴离子地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钙离子铝离子氯离子硫离子 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过氧根离子 (三)、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注意相同地离子不能合并) NaCl: MgO CaCl 2: Na 2 O 2 (四)、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例3.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地形成过程: 注意:左边写原子地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地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用箭头表示出电子地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例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KBr: MgCl 2: Na 2 S: 反思总结:1含有离子键地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不一定含共价键键. 2金属和非金属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铝.非金属和非金属也能形成 离子键,例如:氯化铵 3阳离子地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而阴离子地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地形成过程时,左边写原子地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 地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用箭头表示出电子地转移方 向,不写反应条件.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地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2.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地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地是() A.10与19 B.6与16 C. 11与17 D.14与8 3.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地是()

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我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所以我认为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也就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的插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抽象的变化示意图——曲线图,它反映的是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读这类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在这节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纵坐标虽然表示的都是“城市人口比重”,但数值比不同(这点最好由学生读出来)。二是景观图,通过对这类图的分析来解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 2 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 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前两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内容,具备了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城市化,对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文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了解城市化的动力。 3、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和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给定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出城市化的概念,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能够利用曲线图和案例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并能够结合 案例分析归纳出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化学键学案人教版必修1.doc

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形成 (1)实验探究 (2)形成过程 2.概念及其理解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3)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4)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包括以下几大类。 (1)大多数盐:如NaCl、CaCO3、KNO3等。 (2)强碱:如KOH、Ba(OH)2等。 (3)大多数碱性氧化物:Na2O、CaO等。 三电子式 1.定义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 MgCl2: 四共价键 1.形成过程(以Cl2形成为例)

用电子式表示: 2.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3.成键粒子:原子。 4.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能形成共价键。 5.存在 (1)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如H 2、Cl 2、N 2、O 2等。 (2)共价化合物,如HCl 、H 2O 、CO 2、NH 3等。 (3)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 、Na 2O 2、NH 4Cl 等。 6.分类 (1)非极性键 ①概念: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的共价键。 ②形成条件:同种元素的原子间。 (2)极性键 ①概念: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某一原子的共价键。 ②形成条件: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 7.共价化合物:以共价键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五 含有共价键分子的表示方法 1.用电子式表示含共价键的粒子 (1)单质分子 H 2:H ··H 、N 2:··N ??N · ·。 (2)化合物分子 H 2O :H ··O ·· ····H 、CO 2:· ·O ······C ····O ·· ·· 、 CH 4:。 2.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

城市化学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 学习目标 1.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的动力。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4.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有哪些? 4.城市化产生哪些意义? 5.世界城市化进程分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课堂探究 【探究一】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 材料二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 城市化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排名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都分布在_____________,并分析其原因。 (3)上海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有哪些? (4)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探究二】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材料二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2012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2.57%。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据材料一,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两国城市化各自的突出特征体现 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探究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1) 【学习目标】 1.学习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 2.学习电子式的书写。 【重点难点】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电子式的书写。 【预备知识】 思考: 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一千多万种物质? 2、食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食盐晶体不能导电,但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后能导电,说明了构成食盐的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3、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想使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需要加热到温度高达2000℃,它的分解率仍不到1%,这就说明在氢分子里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一、离子键 (一)离子键的形成与概念 氯化钠的形成分析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条件 ①、成键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键本质: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键元素:__________________ (二)离子化合物 1、概念: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的范围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化合物 (2)强碱、大多数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3)离子化合物均为强电解质 说明: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下列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Na 2O MgCl 2 H 2 SO 4 HCl Na 2 O 2 NaOH NH 4 Cl 二、电子式 1、定义:用·或×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__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电子式。说明: (1)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 (2)阴离子和复杂离子的电子式要标“[ ]”及“电荷数”; (3)化合物的电子式,数目多的离子均匀分布在数目少的周围,不合并。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用电子式表示,如氯化钠的形成可表示为: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归纳有关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及 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 K O K 2 O Ca S CaS NaCl Na 2 O MgCl 2 CaO MgBr 2 【过关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2.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学案

高一地理导学案 编号:03 班级: 姓名: 分数: 1 第二节 城镇化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教学过程: 【导】 学习目标: 1. 运用材料,概括城镇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意义。 2. 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3.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学】 知识点一:城镇化的意义 先阅读教材第31-33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限时8分钟) 材料一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1985年-2000年的城镇化示意图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2019年8月15日的报告显示,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比1949年末提高48.94个百分点;城市数量显著增多,1949年末全国城市共有132个,到2018年末城市个数达到672个。同时,城市人口规模明显扩大,1949年末,城市人口共3 949万人;2017年末,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户籍人口达到48 356万人。 材料三 大都市区优先友展(厦漳泉一体化) 厦漳泉三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福建省东南沿海经济最为发达的城镇密集区。2010年,厦漳泉三市土地面积2. 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41万人,GDP 总量7017亿元,人均GDP4. 3万元。三市以占全省21%的土地承载了44%的人口、取得了49%的 经济总量发展成就。 材料四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 137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1 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 401万人,减少1 260万人。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进城落户使更多的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1.结合材料一、二,说出我国城镇化的表现有哪些?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结合人口迁移知识,思考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乡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 3. 结合课本及材料三、四,归纳城镇化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议】 【展】 【评】 知识点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先阅读先阅读教材34-37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限时8分钟) 材料一 1800—200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三 课本37页活动“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材料四 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兴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材料五 课本36页案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1.读材料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开始的时间哪一个早?为什么?1975—2000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较快的是哪一个?为什么?2000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哪一个高?试从起步时间、目前速度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特点的差异。 2.读材料二、三,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处于哪一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在地区分布、速度、水平等方面有何显著特点?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新教材]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化学键学案

第三节化学键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目标 1。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认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及常见的分子空间结构. 4.理解化学键的含义,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学业基础 [预习新知] 一、离子键 1.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4)存在: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形成过程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原子:Na Na×、Mg ×Mg×Cl错误!错误!错误!、S·错误!· 阳离子:Na+Na+、Mg2+Mg2+;

阴离子:Cl-[错误!错误!错误!]-、S2-[错误!错误!错误!]2-。 ②形成过程: 二、共价键 1.共价键 (1)形成过程(以Cl2形成为例) 用电子式表示::Cl Cl::Cl:Cl: ???????? ?+?→ ???????? (2)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3)成键粒子:原子。 (4)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能形成共价键. (5)存在 ①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如H2、O2、N2。 ②共价化合物,如CO2、HCl、H2SO4。 ③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a2CO3、NH4Cl。 2.共价键的类型 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共价化合物 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4.含有共价键分子的表示方法 (1)用电子式表示含共价键的粒子 单质 H2:H错误!H、N2::N??N: 化合物 H2O:H错误!错误!错误!H、 CO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CH4: (2)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 N2: CO2: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11:2.3.1城市化及其进程

第三节城市化 课时1 城市化及其进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知识体系梳理 城市化及其进程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①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②、乡村变为③的过程。 2.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 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④”形曲线。 3.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 (1)初期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较⑤、发展较⑥。 (2)中期加速阶段:⑦和⑧向城市集中,城市化速度⑨,后出现⑩现象。 (3)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却,出现现象。 4.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发达国家:起步,水平,速度,进入后期成熟阶 段。 (2)发展中国家:起步、水平、速度,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预习效果检测 读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回答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 A.①时期 B.②时期 C.③时期 D.④时期 2.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通常城市地域图层可分为老城区、近城区和远城区。下图中三个城市的人口均在500万以上,老城区均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区域范围。读图,回答3~4题。 我国三个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 3.上图三个城市中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甲城市和乙城市 4.下列关于图中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城市人口总数最多 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 C.乙城市人口总数明显减少 D.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是乙城市 思维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什么是城市化 [互动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劳动市场的开放,上海市外来人口急剧增长:1984年为75万,1988年为125万,1993年迅速增加到281万。目前,上海的外来人口总量大约为500万~600万。这使得上海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据分析,上海流入人口的主流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