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舌尖上的中国:全国最有名的六种面食,吃货必备攻略

舌尖上的中国:全国最有名的六种面食,吃货必备攻略

舌尖上的中国:全国最有名的六种面食,吃货必备攻略
舌尖上的中国:全国最有名的六种面食,吃货必备攻略

舌尖上的中国:全国最有名的六种面食,吃货必备攻略

世界各地有不同种类的面食,我们中国的面食更是种类多多。面粉原料很多,比如:小麦面、高粱面、豆面、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等。面食成品很多,比如:面条、馒头、拉条子、麻什、烧饼、饺子、包子等。

各地又有各地的面食小吃,比如:上海的南翔小笼馒头,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广东月饼、山东煎饼等等,数不胜数。

此外,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特色食品,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餐桌美食,满足了我们的食欲。

而席卷全国各地的最出名的六种面食,我们是经常可以看到吃到的,它们既满足了我们的食欲,又营养丰富:

一、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的刀削出的面叶,中间厚两边薄,形似柳叶。入口口感上佳,滑而不粘,软而不稀,面叶劲道有力。

刀削面没有特定的卤,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而定,下面介绍一种操作简单的鲜卤。

(一)做法:

原料:瘦肉、鸡蛋、木耳、黄花菜、香菇、西葫芦、油菜

1、将木耳、黄花菜、香菇泡开洗净,切丝;油菜焯熟;肉切片; 西葫芦切丁。

2、将肉、木耳、黄花菜和香菇依次放入油锅中,炒至半熟放入西葫芦丁,出锅前打入鸡蛋。

3、注意汤多一些,出锅时滴入香油,将焯熟的油菜放入碗中。

(二)营养分析:

面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瘦肉鸡蛋有丰富的优质蛋白;木耳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黄花菜有健脑抗衰功能,胡萝卜素的含量丰富;香菇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提高机体适应力; 西葫芦调节人体代谢,具有减肥、抗癌防癌的功效;油菜宽肠通便,含丰富维生素C。

二、四川担担面

担担面是成都的著名小吃,担担面和酸辣粉堪称川面姊妹花,但很多嘴馋的人做得好酸辣粉却做不好担担面,除了需要四川特产的芽菜外,技巧就在猪肉末的炒制和配味上了。

(一)做法:

原料:面条,猪肉馅,芽菜,大葱末,姜末,蒜茸,辣椒面,芝麻酱,油菜心,香菜。

调料:老抽,生抽,料酒,米醋,高汤,花椒面,猪油,香油。

1.锅热后,倒入猪肉馅炒散待用。

2.用猪油将葱、姜、蒜爆香,再放入辣椒面、芽菜、肉末煸炒,加料酒、老抽、生抽、米醋,点少许高汤,出锅时放入芝麻酱、花椒面炒匀。

3.将面条煮熟,捞入碗中。油菜心焯熟。

4.往碗中面条里倒入适量高汤,加入炒好的酱料和焯熟的油菜心,撒上香菜即可。

(二)营养分析:

面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瘦肉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豆芽有助于润肠通道、消除宿便,可以降低血糖值,豆芽所含的维他命B2、维他命C;大葱末,姜末,温胃增鲜;蒜蓉杀菌;芝麻酱含优质蛋白,钙,维生素,矿物质;油菜宽肠通便,含丰富维生素C;香菜消食下气,醒脾和中,含有苹果酸钾等,含的维生素c的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

三、北京的炸酱面

北京的炸酱面有百吃不厌的美誉。一是奔着气氛,主要因为吃得舒服,点上几种有滋味的小菜,弄两个时令炒菜,最后来一碗炸酱面。

(一)做法:

原料:面条、黄豆、黄豆芽、五花肉、鲜香菇、芹菜、心里美萝卜、黄瓜、白萝卜、香椿。

调料:甜面酱1袋、干黄酱1袋、猪肉馅、香菇、葱段、姜末、蒜末、生抽、老抽、料酒。

1.黄豆泡发,焯熟捞出。黄豆芽焯熟。五花肉、鲜香菇洗净切成小丁。心里美萝卜、白萝卜、黄瓜去皮切丝。芹菜、香椿洗净切段。

2.炒锅上火倒油烧热,放葱段、姜末、蒜末,下五花肉丁中火煸炒,待出猪油,加一点料酒去腥,再加一些生抽炒匀,将肉丁盛出。

3.锅内留着煸肉的猪油,把甜面酱和干黄酱调合均匀,倒进锅里中火炒出酱香,倒入五花肉丁、香菇丁、姜末,转小火慢慢熬约10分钟,直到酱和肉丁水乳交融,其间要不停搅动。汤汁收好后,离火加入葱白末,利用余温将葱白焖熟。炸酱就做好了。

4.将面条煮熟。与炸酱、菜摆在一起,吃时将它们拌在一起。

(二)营养分析:

面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黄豆、肉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豆芽有助于润肠通道、消除宿便,可以降低血糖值,豆芽所含的维他命B2、维他命C;香菇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提高机体适应力;青菜降压; 萝卜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含丰富维生素C;黄瓜爽口清热,降血糖、减肥;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有助增强机体免疫。

四、兰州拉面

兰州牛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拉面正宗不正宗,关键是汤味。所谓清汤并非开水混盐,而是几十种佐料与牛肉原汤配制而成,这其中唯独没有大香!

共同的特点是:拉面汤汁麻、辣、香,而且咸味较重。

(一)做法:

主料:牛肉、拉面(可买现成的拉面)

辅料:香菜,蒜苗,葱姜,草果,大料,胡椒,辣椒,花椒,鸡精,香菜

1.锅里放冷水,牛肉切成十公分见方块状,一起下锅煮。

2.水开,收小火,翻搅肉块,撇血沫子。

3.放姜、葱、草果、大料、桂皮、参,冰糖,肉寇、胡椒粒,红辣椒干,丁香。

4.小火40分钟。肉烂即可,放盐,再煮10分钟。

5.另起一锅,放一半刚做好的原汤,一半水,萝卜片放入。放花椒粉,鸡精,味精,盐,开始煮。汤开,滴香油。

6.煮面,捞面出锅,加萝卜汤,香菜,蒜苗末,牛肉,辣椒油。

(二)营养分析:

面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牛肉含优质蛋白、维生素B2;葱姜蒜苗,温胃增鲜;草果、花椒,燥湿除寒;胡椒去腥、开胃;香菜消食下气,醒脾和中,含有苹果酸钾等,含的维生素c的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

五、陕西的臊子面

臊子面,由臊子、面条和汤三部分组成。臊子是臊子面的精华,臊子的制作可繁可简,讲究的臊子有肉丁、萝卜丁、蘑菇丁、笋丁、胡萝卜丁等十余种原料翻炒而成。

(一)做法:

材料:面、猪肉、土豆、胡萝卜、蘑菇、木耳、黄花菜、豆腐干、香菇、海带、莴笋、韭菜、葱姜

1、木耳、黄花菜泡发去根蒂,切小块;将土豆、胡萝卜、莴笋去皮切丁;蘑菇、香菇、海带、韭菜、豆腐干、葱姜切块丁。

2、锅放少许花椒爆香捞出,放葱花、姜末,后放入土豆丁、胡萝卜丁翻炒片刻,依次加入豆腐干、香菇、木耳、黄花菜、海带、莴笋丁,调入适量盐炒至熟,加少许鸡精。

3、另起一锅放入适量醋烧开后加入凉水继续烧开,再调入适量五香粉和盐,撒上韭菜段和蛋皮,淋少许香油。

4、将面条煮好后捞入碗中,加入炒好的哨子和汤汁即可。

(二)营养分析:

面、土豆含丰富碳水化合物,肉、豆腐干含优质蛋白、维生素B2;胡萝卜含丰富胡萝卜素;蘑菇增加人体免疫;木耳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黄花菜有健脑抗衰功能,胡萝卜素的含量丰富;海带降压降血脂,含碘高;莴笋防癌抗癌,宽肠通便;韭菜、葱姜,温胃调味。

六、武汉的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最著名的食物之一,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麻酱、虾米、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

(一)做法:

原料:面条、辣萝卜、香油、芝麻酱、酱油、盐、香菜。

1、将辣萝卜切成丁;

2、用香油将芝麻酱慢慢调成挂糊状,再加入适量酱油、盐拌匀;

3、面条下沸水锅中,煮至八成熟时捞出沥干水份;

4、将面条平摊在一个较大的平盘内,淋上香油,用电扇吹凉,防止面条互相粘连;

5、吃之前,再将晾凉的面条在开水里快速烫一下,沥干水后装入碗内,将调好的芝麻酱料和萝卜丁倒在面条上,撒上香菜丁拌匀。

(二)营养分析:

面含丰富碳水化合物,芝麻酱含优质蛋白,钙,维生素,矿物质;辣萝卜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含丰富维生素C;香菜消食下气,醒脾和中,含有苹果酸钾等,含的维生素c 的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

面对这么多的营养美食,我已经食欲大开,你呢?

尹小钱新浪博客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令狐采学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

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都能见到冬笋。厨师偏爱它,也是因为笋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老包正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 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小溪边搭建一个炉灶,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 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开始。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老黄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洒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诺盐均匀的抹上,不施锥针,只用揉、压,以免破坏纤维。 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判断,诺邓井盐仍然是食盐中的极品,虽然在这个古老的产盐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但我们仍然相信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珍贵礼物。

舌尖上的中国吃面的故事

播音主持朗读材料 舌尖上的中国 ——吃面的故事 在西北,主食和汤的完美融合,除了牛羊肉泡馍,还不能漏了兰州牛肉面。兰州人的早晨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这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有着一千多家清真拉面馆,每天要消耗一百万碗以上的牛肉面。柔韧、滚烫的口感是兰州拉面令人赞不绝口的关键。 一百年前,回族人马保子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锅中,清香扑鼻的热锅子面大受欢迎。牛肉汤的清与浊是检验牛肉面是否正宗的秘籍之一。一碗绝佳的牛肉拉面应该具有汤汁清爽、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黄亮五个特点。马保子又在和面时创造性地加入了蓬灰水,这使得面团更加富于弹性。全部工序要靠手工操作。 马文斌是兰州牛肉拉面的第四代传人,他在拉面馆里工作了40年。要想拉出粗细不同的大宽、韭叶、毛细、荞麦棱子,不但要臂力过人,对力道的控制还要刚中带柔。同样的麦子,磨成同样的面粉,却可以做出不同的面条,表现出不同的精彩。 对于面条的口感,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要求也有着天壤之别。广州人喜欢的这种细面,与兰州拉面口感完全不同,爽脆弹牙,韧性十足。华南地区的广东,尽管稻米一年能熟两到三季,也并不妨碍广东人爱吃面。 和这种面用的是鸭蛋,使用传统的方式和好面团之后,最关键在于压面时的力度。用毛竹碾压面团,用人体弹跳的重力让面团受力均匀。压薄的面皮便可以用来制作面条和云吞皮。这样压打出来的面具有独特的韧性,配上用猪骨、大地鱼、虾籽等材料熬制3个小时以上的汤头,一碗鲜美无比的云吞捞面就成了岭南人的最爱。 广东人把这种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面条叫做竹升面。这种古老的压面方式世世代代沿用至今。 同样是做面,广东人用毛竹,中原人则用的是擀面杖。擀面,是中原女孩子成长中必须要掌握的生活技艺。早面午席是丁村人做寿请客的习俗。为了老伴的70大寿,卫大妈早早地就为宴席上要吃的面食做起了准备。中国人称这碗面叫长寿面。为什么中国人过生日要吃面?面条是怎么成为中国人贺寿的象征呢?有一个说法是,面的形状长而瘦,谐音长寿,面条于是当仁不让地成为讲究讨口彩的中国人最受欢迎的生日主食。 在丁村人的寿宴上,一项必须由全村人共同完成的仪式正在进行。吃面之前,挑出一根最长的放在寿星公的碗里,要等他吃下这碗带着全村人寓意长命百岁祝福的面条,一场寿宴才算圆满。 陕西岐山人过寿也吃面。每逢老人做寿,岐山人都会聚在一起,请来秦腔剧团搭台唱戏。这时候一碗热腾腾酸辣可口的岐山臊子面,作为台前台后的最佳配角是绝不可少的。 吃臊子面最讲究的要数流水席。早上天刚亮,吃面的流水席就开了。据当地的史志记载,岐山臊子面起源于3000年前,“只吃面、不喝汤”是当地人约定俗成的饮食规矩。

30道各种经典红烧菜大全

红烧菜,家家都在做,废品多为深红、浅红或枣红色,它的色泽红润,滋味鲜咸微甜,酥烂适口,汁黄浓香。但做到红而发亮,味浓汁厚,可需求一点时间和诀窍哦。 1红烧牛肉 食材:牛肉,八角,香叶,草果,桂皮,郫县豆瓣,葱,姜,大蒜,糖,料酒,生抽,花椒,盐,五香粉。做法: 1.把洗干净后的牛肉放入沸水中,参加料酒,煮开沥干水份,切成小块。 2.锅内适量的油,烧热后参加葱、姜、蒜炒香,接着把牛肉块放入炒干水分。 3.然后把豆瓣酱放入炒出香味,参加糖、料酒、五香粉、八角、草果、桂皮翻炒平均,参加浸过牛肉的开水,最后都放入高压锅压20分钟左右即可。 2红烧鸡翅 食材:鸡翅中500g,葱,姜,八角1个,桂皮1小块,油2汤匙,老抽小1汤匙,生抽4汤匙,冰糖2小块。做法: 1.把鸡翅洗干净后过水焯几分钟,洗净控干水份。 2.锅里热油,倒入鸡翅疾速掂锅翻炒平均,煎一小会,参加葱姜翻炒平均,倒入老抽和生抽平均上色。 3.倒入开水没过鸡翅,加八角、桂皮,大火烧开,转中火至汤汁浓稠时参加冰糖,翻炒至冰糖消融,炖煮大约15-20分钟即可。 3红烧肉 食材:带皮五花肉500g,葱、姜一块,八角,桂皮,香叶,冰糖,老抽10ml,生抽40ml。做法: 1.五花肉洗净,切成2cm见方的块,放入清水中,参加10ml 料酒浸泡10分钟。 2.将五花肉连水一同倒入锅中,烧开后焯2分钟,捞出。 3.锅不放油,放入五花肉,小火煎至发黄,至出油,把肉拨至一边,放入葱姜炝锅。 4.加生抽、老抽,翻炒平均,参加开水,没过肉,参加八角、桂皮、香叶,大火烧5分钟,转小火慢炖1小时,大火收汁即可。 4红烧排骨 食材:排骨500克,葱白1根,姜2片,蒜4瓣,香叶2片,桂皮1块,大料1朵,油1勺,冰糖35克,酱油1勺,黄酒4-5勺,盐1小勺。做法: 1.排骨凉水下锅,不盖锅盖煮开,将血沫尽量撇洁净后,排骨捞出。 2.冰糖敲碎,锅里放一点油,放入冰糖,用小火炒糖色,小火渐渐熬,熬到糖的焦香分发出来,颜色也变成浅褐色,把焯过水的排骨倒入和糖一同翻炒。 3.倒入少许酱油上色,放入大料、香叶、桂皮、姜片、葱段、拍过的蒜,倒入半碗黄酒,倒入开水没过排骨,盖上锅盖转小火炖40分钟,汤汁还有三分之一时调入盐,中火收汁即可。 5红烧茄子 食材:紫茄子,葱,姜,蒜,生抽1汤匙,香醋1汤匙,料酒1汤匙,盐1茶匙,白糖1茶匙,五香粉0.5茶匙,淀粉1.5茶匙,水淀粉,高汤半碗。做法: 1.茄子切滚刀块;葱姜蒜切末。 2.锅里放油,烧热后,茄子放进去,炸到略微变软,捞出,大火烧油,复炸一遍,用漏勺沥油。 3.生抽、香醋、料酒、盐、白糖、五香粉拌匀,调成料汁。 4.油全部倒掉,葱姜蒜末在底油里爆一下,兑入料汁碗中,放入高汤煮开。 5.茄子放进去再次煮开,勾芡即可。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

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都能见到冬笋。厨师偏爱它,也是因为笋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老包正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小溪边搭建一个炉灶,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 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开始。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老黄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洒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诺盐均匀的抹上,不施锥针,只用揉、压,以免破坏纤维。 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判断,诺邓井盐仍然是食盐中的极品,虽然在这个古老的产盐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但我们仍然相信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珍贵礼物。 圣武和茂荣是兄弟俩,每年9月,他们都会来到湖北的嘉鱼县,来采挖一种自然的美味。这种植物生长在湖水下面的深深的淤泥之中,茂荣挖到的植物的根茎叫做莲藕,是一种湖泊中高产的蔬菜——藕。 作为职业挖藕人,每年茂荣和圣武要只身出门7个月,采藕的季节,他们就从老家安徽赶到有藕的地方。较高的人工报酬使得圣武和茂荣愿意从事这个艰苦的工作。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这不是因为天冷

谈谈中国的面食文化

谈谈中国的面食文化 时间:2011.04.25 新闻来源:镇江百年面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饺子是相当有名的中华料理,无论蒸、煮、煎都非常美味。不过,饺子本来不是一道菜肴,而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免费为家乡耳朵冻烂的病人舍药治伤的药方…… 中华料理出名于世,连外国人都爱面食加盟不释“口”,特别是饺子、烧卖、馄饨等精巧面食,更显现了中华料理变化无常的特性。而中国历史长久,饮食文化渊远流长,美食背后也蕴藏了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饺子:源于名医药方 中国北方的传统食品“饺子”,是相当有名的中华料理,其皮薄馅多,无论蒸、煮、煎都非常美味。不过,饺子本来不是一道菜肴,而是“药方”。东汉名医张仲景,医术高明、道德高尚,本于长沙为官,告老还乡后,发现家乡有很多穷苦人家挨饿受冻,耳朵都冻烂了,感到相当难过。于是,他叮嘱弟子们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搭起棚子,架上大锅,从冬至开端免费为这些耳朵冻烂的病人舍药治伤。这个药材名为“祛寒娇耳汤”。作法是将羊肉、花椒和一些祛寒药材置入锅里熬煮,之后再把这些资料捞出来切碎,并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连着汤汁装至碗内,分给病人。由于都是暖身的食材,病人食用后浑身发热、血液畅通,身子暖了,冻烂的耳朵自然就康复了。这个舍药汤的活动从冬至不断持续到年三十。为了留念这件义举,人们就仿制“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在初一早上吃。后人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后来这个传说慢慢被人淡忘,饺子的含义也被改成“元宝”等不祥的意味了。 馄饨:意味混沌初开 馄饨来自中国南方,在四川叫“抄手”,广东则称为“云吞”。馄饨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传说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某年冬至时,嫌筵席的肉食太过油腻。西施略动巧思,用薄面皮包入少许肉馅,下滚水氽烫之后随即捞起,倒入汤汁,请夫差品味。夫差一尝便赞不绝口,问道:“这是什么食物?”西施没有多想,随口答复:“混沌。” “混沌”与“馄饨”读音相同,这一道美食就被命名为“馄饨”,并传至民间。由于是西施在冬至时创造的菜,因而也成了冬至必吃的传统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集 主食的故事 文案旁白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集主食的故事文案旁白 (选自《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中国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 从南到北,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不仅提供了人身体所需要的大部分热量,更影响了中国人对四季循环的感受,带给中国人丰饶、健康、充满情趣的生活 山西丁村----中原最古老的村落,主妇们最会制作面食 丁村人把加工成粉末状的谷物都称之为面 谷物加工的历史已有上万年 附近曾经出土过最古老的石磨盘,至今,同一形制的磨盘还在使用 石磨将谷物研成粉末,再用筛过滤掉粗粒杂质,真正意义上的面食才得以出现 山西是多山少川的内陆地区,蔬菜品种少,家庭主妇们没有条件在副食上进行调剂,为了提高全家人的食欲,只好在各种面食的制作手法上变换花样,一样面食百样吃,加工成餐桌上的美食 这些花样众多的精致面食,无不让人感到纤巧细手的灵动和聪明睿智的丰富想象 当丁村的大妈们正忙着为一场寿宴精心制作花馍的时候,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里飘来了阵阵面香 绥【suí】德汉子老黄刚刚蒸好了满满一笼屉黄馍馍 古老的糜【méi】子经过老黄的加工,变得十分香甜可口 (一二三四五六…十一十二十三) 从农历十一月开始,每隔三天,他都要骑一个半小时的车,到县城里去卖 (58了,我要好好干) 绥德县位于陕北丘陵沟壑地区 在今天的绥德,杂粮和小麦是餐桌上的主角,他们被陕北人变换成各种花样 (黄馍馍黄馍馍陕北的黄馍馍黄馍馍我亢家沟的绥德的第一名我做的最好吃黄馍馍一块没麻达..) 绥德盛产糜子,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的馒头

糜子又叫黍【shǔ】,因为耐旱成为黄土高原最主要的农作物 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就开始种糜子 糜子蒸煮成饭,口感略差,但是这个本土食物在过去是陕北人最家常的主食 糜子分软硬两种,老黄将硬糜子与软糜子按七比三的比例混合,清水浸泡一夜之后上碾,还要再细细地筛一遍才能使用 但是老黄坚定地认为,用机器磨出来的糜子,远远不如在自家石碾子上碾出来的好吃 炒过的糜子会散发出自然的清香,这是老黄最引以为骄傲的制作秘方 揉完的糜子面,要在缸里发酵一夜,经验告诉老黄,包上被子效果最好 老黄把家安在窑洞里,这种中国黄土高原最古老的居住形式,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 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家立业 老黄和老伴一次做700个黄馍馍,上碾、揉面、发酵前后要花3天时间,两个人从凌晨3点钟开始,一直要忙到晚上9点 老黄的馍馍做得实在,人也实在,一个一块钱,从不还价 在一年中最寒冷的两个月里,老黄能卖出15000个黄馍馍,刨去成本,一个冬天他的实际收入大约是8000元 老黄在这里养育了一儿一女。现在,孩子们都已经把家安在城市里,不再与土地打交道 然而,老黄不愿意离开,住着自己的窑洞,吃着自己种的粮食,老黄自足而踏实 千百年来,中国人从五谷中获得温饱,而这种碳水化合物营造出的满足感,正是亿万个像老黄这样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提供的 辽阔的中国北方,成熟的小麦决定了大地的基本色 小麦,从河西走廊传入到中原,因为营养丰富,经过4000多年的本土化历程,成为中国北方栽培面积最广泛的农作物,这种原产于西亚的优良物种,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 将小麦面粉发酵后,在特制的火坑中烤熟,这种圆形面饼,含水份少,极耐贮藏,是维吾尔家庭常年必备的主食 新疆库车,人们用享受美食的方式来庆贺古尔邦节 馕是维吾尔族人最喜欢的主食

各种馒头的做法大全

各种馒头的做法大全 馒头是我们常吃的一种主食,属于最常见的一种面食,很多人天天吃馒头,吃得乏味了,这时候可以做做一些特色馒头,吃起来不但美味,还有很好的调理身体的作用,比如说奶香馒头就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馒头,它里面加入了牛奶,所以说吃起来味道香鲜,另外也可以加入其他的蔬菜,都能够做出美味的馒头。 奶香馒头 材料香港粉(水仙粉)500克,干酵母5克,白糖10克,温水50毫升,牛奶200毫升做法1、和面:a:混合面粉和白糖b:将干酵母倒入不烫手的温水中,轻轻搅匀后倒入面粉中c:然后用筷子将面粉调成麦穗状;一边调一边加入牛奶,直到盆内无干面粉后拿掉筷子开始用手揉面,揉到面团光滑、不粘手、盆上和手上都没有面粉2、发面:将揉好的面团盖上一块湿布或湿毛巾后放在温暖处进行发酵,时间为1小时左右,冬天则需要放在暖气周围,否则时间应增加半小时至1小时。发酵好的面团应为原体积2倍大,内部充满气泡3、揉面:将发酵好的面团再次使劲揉至体积缩小,内部空气被挤出后揉成条4、切刀:将揉好的面条切块成大小合适的剂子,如果喜欢圆馒头则需要将剂子滚圆5、醒发:蒸锅内倒入1升清水,放上蒸屉,将切好的馒头剂子垫一张烘焙纸后放入蒸屉,盖上锅盖后醒发20-30分钟6、蒸制:醒发结束后开大火蒸约10分钟到水烧开后,转小火蒸15分钟,蒸的时候可在锅盖边缘盖上毛巾防止蒸汽外泄;蒸好后不能立即捷盖,应当熄火

后放5分钟后再打开锅盖7、保存:将蒸好的馒头取出后晾凉后装入保鲜袋放冰箱冷藏保存即可 南瓜鲜奶馒头 材料南瓜泥400克、中筋面粉560克、砂糖75克、鲜奶50克、速发酵母8克做法step1南瓜蒸熟取南瓜泥放凉,其余食材秤好备用step2所有食材除了鲜奶外都丢入搅拌器内搅拌step3由于每颗南瓜水份不一,从面团的湿度适度加鲜奶调整,大概像照片中这样的程度就可以了step4盖上保鲜膜,室温放约一小时发酵至2倍大step5撒上一点手粉,将面团擀成薄片step6左右各向之间折后再重新杆成一片,重复此动作2-3次step7最后杆成一片后卷成一长条,切大概5公分圆柱step8垫上包子纸,盖上保鲜膜再静置20分step9中火蒸12分钟就完成了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

全国各地的五十种面条大全

全国各地的五十种面条大全 全国各地的五十种面条大全 01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具有3000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周代。制作时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黄花、木耳,烹汤浇面而成。岐山臊子面以“薄、盘、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点而闻名遐迩。 02 杨凌蘸水面 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口越香。杨凌蘸水面的面和汤是分开的,吃的时候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拉到碗里的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着吃。 03 鲍鱼翅面

面中溶入鲍鱼翅粉、鸡蛋,面体通透、筋道,营养丰富。 04 biang(音)biang(音)面 biang(音)biang(音)面流传千年,久负盛名。面“筋、光、香”,用炒锅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笋片、菜瓜等与面共同翻炒,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特色小吃,是很地道的秦地风味。 05 户县摆汤面 有点像过桥米线。最重要的就是那碗老汤,越是陈年的越好,黑黑的酱油色,上面漂满切碎的韭菜叶。吃时,夹一小箸面条,放入汤里摆一摆,然后再吃,故名“摆汤面”。 06 蒜蘸面 一小碗干辣椒面、切好的蒜瓣、浇上煮沸的油,吱拉一声,金黄色的油层慢慢盖住辣椒面,碗边浮起油沫,然后加些陈醋和少许盐,宽大的面条捞出来倒进一个大碗里,放入青菜即成一碗蘸着蒜汤,酸辣鲜香的蒜蘸面。 07 华县洋芋面 源自于华县的一种民间面食。 08 荞面 陕西名小吃之一,已有600年的历史。尤以陕北、韩城、西安校场门白荞面最为有名。制作时选用新鲜荞麦现做,一般凉食,亦可加羊肉臊子热吃。特点是清香利口、条红筋韧。 09 关中凉面 多味调和,清爽利口,面条有筋力,为夏季佳品。

浅谈中国的面食文化

附表4:文科论文封面 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活动周 文科论文大赛 题目:浅谈中国的面食文化 二级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班级:2009级1班 姓名:曹慧珍熊云芬 学号:004 029 联系电话: 二〇一一年四月 浅谈中国的面食文化 摘要:现代化的洪流冲走了华夏大地古老的文明,现代化的到来驱赶着默默为华夏民族贡献的璀璨文化,面食文化就是其中不幸患难的一员。它,养育了万年华夏人;它创造了丰富多姿独特的中国文化;它,贯穿了中华文明的整个发展进程。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它?在如此难以维生的现代化潮流中它又该何去何从? 关键字:面食文化种类山西面食特点饮食习俗国际面食节发展方向文化内涵 2008中国·山西国际面食文化节9月在太原市盛大开幕。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大饱口福的盛宴,而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次绝好的展示中国饮食文化的机会,

更是展现中国历经万年的面食文化的最佳平台。那么,中国的面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中国的面食文化。 1.中国的面食文化概况 面食是指主要以面粉制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种类的面食,中国主要有:面条、 馒头、拉条子、麻什、烧饼、饺子、包子等,西方有面包、各种烤饼等,种类繁多。 面食,用面制作的食品的总称。面食,对于中国人来说呢,是经常会吃到的食品。尤其是在中国的北方,几乎不可一日无面食,像面条、饼、馒头之类的是北方日常的主食。而在中国的南方,面食主要是作为小吃存在,像月饼之类的。 面食从熟制方法上可以分为蒸、煮、煎、烤、炸、焖等几大类。面食的制作技术一般有三步:一是搅拌混合。二是发酵与整形。三是焙烤。 面食,对于中国人来说呢,是经常会吃到的食品。尤其是在中国的北方,几乎不可一日无面食,像面条、饼、馒头之类的是北方日常的主食。而在中国的南方,面食主要是作为小吃存在,像月饼之类的。 2.中国面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浩瀚宇宙一个蓝色星球上,古老黄河于北经34度转向南流,经地千里纳川十九。万年前中华民族和世界面食的文明在这儿拉开了帷幕。 一位叫神晨氏的原始人类部落首领为了整个部落的在存,辗转到这里,在今山西高平的羊顶山上开始了当百草定五谷,终于出麻、黍、稷、豆可食,第一次把人类从“畎为肉,草木为食”转向粮谷。后来,羊顶山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黍定黄金的地方。 斗转星移,人类进入后器时代,周王朝的先祖从稷在今山西汾水流域诞生了。稷现四季变换,察五谷生长,发现了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的种植规律,担任氏族长官,教民稼种,把人类从捕获与采集时代带入晨耕文明。史称后稷“功崇平地,德大配天”,被帝王奉祀为五谷之神。 帝尧时,五谷与树乐同煮而食,著名的黎霍之美,记禄着这一古代帝王的勤勉。五谷遭顶墙倒至而碎,遇雨成水。尧不忍弃,捧谷将于青后,日丽干后收藏。雨后太阳如火,青石板上的谷将变干变黄,并散发出奇异的香味。尧嚼之好。遂令百姓石碎五谷,以水、树和成将,铺于青石板上,燃柴木,以石板之热烤熟谷将后食用,这就是华夏第一饼的产生。自此石烹时代从尧开始了,终于拉开人类面食的开端。 唐朝时期,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两次来到山西,将山西面食带回意大利,此后山西面食开始远播世界各国,而意大利人引以为傲的意大利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中国面食文化的影响。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自古以来就不断学习中国的各种文化,日本现在丰富的面食文化当然也离不开中国这位老师的影响。 面食发展至今,种类特别繁多,在山西,一般家庭主妇能做几十种,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3.面食文化的一般分类 1.1按照地域划分,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山西面食:种类有刀削面、拔鱼

舌尖上的陕西美食

舌尖上的陕西美食 舌尖上的陕西美食 陕西面条不仅种类多,有些还是历史悠久传了祖祖辈辈,也许大家不太了解陕西的面条美食,这里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Biang biang面是陕西名特小吃传说,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将进去。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儿,师傅拎过一块儿,扯住两头,顷刻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顷刻间摔打了好几块儿,顷刻间从锅里捞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着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腾腾端上来。秀才看得兴起,大叫:“好啊!店家来一碗!”“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声长长的吆喝,顷刻间一碗面摆到面前,顷刻间碗中罄净,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结账!”秀才喝道。一摸兜,坏了,一时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顿时窘住,刚才的热汗顷刻间冷冰冰刷在脸上。一旁,店小二斜着眼耸着肩,一脸坏笑。“小二……”秀才讪讪,话刚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经营,

概不赊账。”见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样,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几文钱来似的。店小二心想:“你个穷秀才,看你摸出什么来。”天呀,这不是有辱斯文么?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脱身之计。他与店小二搭讪:“小二,你家这面何名?”“何名biang”店小二学着秀才的腔调说:“biangbiang面。”秀才问:“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写?”这家面店可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面做得特殊,面与面板摔打撞击,“biangbiang”也,故称“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咋写,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谁也没去想过。见店小二答不上来,秀才顿时有了主意,他说:“小二,你与老板商量过,本人今天没钱,可否写出‘biangbiang’二字,换这碗面吃?”店小二顷刻间回来,说:“成。”店家心想:“古来就没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穷秀才怎么赖账。”“biang、biang、biang、biang……”秀才心里嘀咕,嘴上嘀咕。 秀才读书,也最认书,古往今来偏偏没有这“biang、biang”二字。“书上没有,岂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为名,秀才岂敢与之比肩?秀才满腹心酸,一腔惆怅;寒窗苦读,功不成,名不就,众目睽睽下,落到赖账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里骂皇上:“什么‘日月当空照’?民间疾苦,哀鸿遍野;宫闱倾轧,豺狼当道;贪官污吏,横行乡里;我秀才寒窗苦读,就因无钱无人,打不通关节,获不取功名……日

各种经典家常菜的做法

酸辣土豆丝: 制作工艺 1. 将土豆削皮,切细丝,泡在水中洗去淀粉,既能避免其变黑,又能使其在炒烧时保持白嫩、爽脆。炒前捞出,沥干水分。 2. 青、红辣椒去籽、蒂,切成细丝,干辣椒切丝。 3. 炒锅上火,加入花生油烧热,放葱丝爆锅,加入干辣椒炒香,再加入青红椒丝、土豆丝,炒至八成熟时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再淋上香油和香醋,炒熟即可。 红烧茄子: 1 把茄子洗净去掉头尾,切成滚刀状,泡在清水中,捞起沥干水后洒少许淀粉拌匀。葱去头尾洗净,切成段。 2 猪肉洗净切片,剁成泥后,加1/2汤匙酱油、1汤匙生粉、1/2汤匙油和1/3汤匙鸡粉拌匀,腌制10分钟入味 3 倒3汤匙油进锅烧热,倒入肉末炒散,直至肉色变白后捞起待用。 4 继续加10汤匙油,爆香葱段,放入茄子开大火快速翻炒,加5汤匙水炒至茄子出水变软,约5~6分钟。 5 倒入之前炒好的肉末炒1分钟后,洒1/3汤匙盐、1/5汤匙鸡粉和1/ 2汤匙酱油调味,就可起锅啦!

鱼香茄子: 原料: 茄子2条, 肉丝少许. 姜, 蒜, 葱, 辣豆瓣酱, 醋, 糖. 制法: 1. 将茄子洗净沥干,切成小圆段备用。大蒜洗净切末、葱洗净切成葱花, 姜切末备用。把醋, 糖, 芡粉放入碗中, 加水备用. 注意: 碗中先放糖, 再放醋. 醋放到和糖一样平. 2. 将油加热后,放入茄子段炸软成金黄色时,捞起将油沥干。 3. 将姜, 蒜, 葱爆香后,倒入肉丝,再倒入炸好的茄子拌炒一下,再加入碗中 的调料拌炒, 即可盛入盘中。 青椒炒鸡蛋:

做法:1.把青椒用清水洗净,去籽切成细丝。将鸡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搅散开。 2.锅内放油(40克),烧热,将蛋汁倒入,炒好倒出。 3.往锅内倒入余油,烧热,放入葱花炝锅,随着放入青椒丝,加精盐炒几下,见青椒丝翠绿色时,放入炒好的鸡蛋、味精,翻炒均匀,用香醋烹一下,即可出锅。 地三鲜 材料:土豆1 个,茄子2 个,青椒1 个

《舌尖上的中国》寻找广州美食

甜丸卵 礼俗食品。凡新客、贵客、稀客如新女婿、新亲家、归侨、荣归者、官员贵客来作客,必先煮甜糯米汤丸敬客。有些地方还要加2个或4个鸡蛋,称为食甜丸卵。即使已近午晚餐时间,也必先吃。客人估量吃不完,可请主人打少一点或只吃两个鸡蛋,表示礼貌。 清水鲩圆 鲩圆是老少皆宜的食品。将鲩鱼去鳞洗净、去头,尾、鳍、翅、皮、骨,切成鱼片,用刀剁成肉泥,加上雪粉,胡椒,白盐、味精作配料,拌匀,把肉泥挤成丸子煮熟。鱼圆软滑,味道鲜美。

鸡颈板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团,放入热油锅里,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不断重复,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趁热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细细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哟!还真的象鸡颈呢,吃一口,又香又甜!

粿汁 粿汁是广东省潮汕地区大众化的汉族民间小食,属于粤菜。在潮州街上,随处可见卖粿汁的小食摊,叫一碗热腾腾好像粿条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浅棕色的卤汁,再点些卤猪肠、卤肉、卤蛋、豆干或菜尾等,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热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 辅助料用久醇的猪肉卤汁、经腌制卤烂的五花肉和用油煎成金黄色的蒜头粒。民间粿汁主料制法有两种:用米制粿条切成条状,和入米浆煮成稀糊;用米浆下鼎烙成薄片,然后剪成角形,和入米浆煮成稀糊。食用时,在热粿汁中披上几片卤烂的五花肉,撒上蒜头粒,再淋上热卤汁即可。不淡不腻,润滑清口。

绵绵冰 广州遍地美食。但绵绵冰中,名气最大的还属杨小贤。来天河区当然要来品尝品尝。位置很好找,就在石牌东路上,走着走着就看到了。店的招牌是芒果冰,也有其他的味道据说都挺不错的,不过我还是爱我的芒果。虽然看着店面不是很大,两层楼,但里面坐满了慕名来吃冰的人 竹升面 竹升面是广东省汉族传统面食,广东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称"升"。竹升面用传统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云吞皮的一类面食。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部第二集面食专题中为南派面食挣得一席之地的老牌传统面。

中国传统面食的由来

中国传统面食的由来 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面食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要晚到战国以后才发明,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能吃整粒的小麦,还没有用面粉做成的面食。 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最早出现了“饼”字。“饼”是古人对面食的总称,蒸的叫蒸饼,烤的叫烧饼,撒上芝麻的叫胡饼,下在汤里的叫汤饼。但是迄今我们还没有发现战国时期的石磨,现在所发现年代最早的磨面的石磨是西汉时期的。由于汉晋时期还没有掌握发酵的技术,因此,面食都是死面的。死面饼很硬,难以咀嚼,需用汤汁泡软,这种吃法一直流传到今天,如西安的羊肉泡馍和北京的卤烧。 “馒头”,据说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得胜班师时,行至泸水,不能渡江,孟获说泸水中有一猖神兴风作浪,需用49颗人头祭祀,诸葛亮想了个办法,用白面掺水做成人头的模样,里面包上牛羊肉。起名叫“馒头”。如今,北方人将有馅的馒头叫“包子”,南方人仍然把有馅的叫作“白馒头”。 中国最早的“面条”并不是条状的。那时,人们只是将面块擀成饼状扔到锅里去煮,故称之为“煮饼”。晋代又称“煮饼”为“汤饼”。做汤饼时,一手托面,一手用刀把面削入汤中,所以又叫“饦”,实际上这

就是现在的刀削面。到了唐代,改为把面放在案板上切。到了宋代,面条的花样逐渐增多,并形成了各地不同风味的面条。元代有挂面问世。明初的刘伯温还记下了8种面条的制法。元明两代,面条兴盛不衰,成为大众喜欢的食品。 水饺,古时叫馄饨,但它与现在的馄饨又不同。早在三国时期,魏人张揖在所著《广雅》一书中就提到馄饨这种食品。唐代,饺子称为“牢丸”。深圳星鸿艺激光https://www.doczj.com/doc/898064315.html,/1968年在新疆吐鲁番的塔那北区,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座唐代的墓葬,出土了一个木碗,碗里盛的饺子虽然已经干了,但是仍很完好,其形状与今天的饺子完全相同。这说明早在唐代,饺子就已经传到我国西域的少数民族地区了。

舌尖上的唐朝(图)

舌尖上的唐朝(图 戴永夏 唐朝人的主食,主要是饼和饭。这二者中,饼又占据主要地位。唐代赵璘在《因话录》中说,当时“世重饼啖”,这是多数唐朝人食饼的真实反映。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台播出后,在全国各地大受欢迎,也引起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该片介绍了我国许多地方的美食风俗,让人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领略了我国美食文化的丰富多彩。 我国是一个美食大国,不但各地都有特色美食,历朝历代也都有优良的美食传

统。尤其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唐朝,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餐桌上也比较丰富。仅就主食而言,就对舌尖充满诱惑。 唐朝人的主食,主要是饼和饭。这二者中,饼又占据主要地位。唐代赵璘在《因话录》中说,当时“世重饼啖”,这是多数唐朝人食饼的真实反映。 唐代所说的饼,内容比今天宽泛得多。除面糊以外的各种成形面食,都可以称为饼。而唐人食之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饼,有胡饼、蒸饼和汤饼等。 胡饼是用烤炉烤制的大饼,它是汉代自西域传入,在唐代极为流行。据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开成六年正月六日(应为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

饼,俗家依然。”这是说在立春这一天,唐武宗李炎向文武百官赏赐胡饼,而普通百姓也都喜欢这种食品。正因如此,卖胡饼的人在当时也颇受重视。《廷尉决事》中就记了这样一件事:唐代一个叫张桂的人,因卖胡饼出了名,竟被封为兰台令,成为“炊而优则仕”的一个典型代表 胡饼中有一种胡麻饼,烤制时在饼上撒了一层芝麻。白居易在《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中曾对胡麻饼赞美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在四川忠州做官。他说忠州的胡麻饼完全是按京都长安的方法烤制的,吃起来又香又脆。他派人把刚烤出的胡麻饼送给万州刺史杨敬之,让他品尝一下是不是跟京师最有名的辅兴坊烤的饼一模一样。短短四句诗,就把胡麻饼的风味特点及受欢迎程度生动地写了出来。

《舌尖上的中国》中提到的所有美食统计资料

《舌尖上的中国》中提到的所有美食统计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1,香格里拉松茸 2,江浙地区冬笋油焖冬笋 3,广西柳州酸笋黄豆酸笋小黄鱼 4,云南大理诺邓山区诺邓盐血肠火腿莴笋炒火腿火腿炒饭 5,湖北嘉鱼藕莲藕炖排骨 6,吉林查干湖湖水大鱼鱼头泡饼(北京) 7,海南香煎马鲛鱼酸菜鱼汤水煮红螺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1,山西襄汾县花馍花卷油卷 2,陕西绥德黄馍馍(糜子面) 3,新疆库车馕饼 4,中原地区馒头(馍馍,古时又叫炊饼,现在想通武大郎为啥喊“炊饼”了) 长期发展形成南稻北麦,2000年前五谷排行顺序:稻,黍shu,稗bai,麦,菽shu;现在以稻,麦,玉米为主。5,贵州黎平米粉汤粉 6,广州沙河河粉干炒牛河 7,陕西西安凉皮汉中米皮(这是本人自己加上的,因为说到米粉,河粉,如果不说凉皮就说不过去了,导 演组失职啊) 8,陕西肉夹馍,牛羊肉泡馍,粉蒸肉夹馍(也叫荷叶饼夹馍,这个也是按自己加的) 9,兰州拉面 10,广州竹升面云吞捞面 11,中原地区手擀面 12,陕西岐山臊子面 13,嘉兴粽肉子蛋黄棕(关于粽子南方有肉粽,蛋黄粽等,北方一般都是蜜枣棕,北方人吃不惯肉粽,咸棕)

15,北方饺子焖面(陕西河南)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本集介绍三大部分1豆腐,2,酒,3醋(第六集时会讲一下醋所以这集就说了一下),4酱油,5酱油,6大酱 豆腐篇 1,云南红河建木县碳烤豆腐球石屏县老豆腐 2,中原地区石膏豆腐(各种豆制品,相信大家都是很喜欢吃豆腐的吧 ,尤其是嫩的。) 3,内蒙古锡林郭勒旗奶茶奶豆腐奶制品 4,云南白族豆腐皮 5,北京蒙古餐厅烤羊背 6,浙江天台山僧人的素食中豆制品很重要 7,安徽毛豆腐 酒篇 8,绍兴黄酒 9,安徽休林糯米酒 10 ,安昌镇腊肠 11,东北大豆酱酸菜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这一集是介绍腌制品,脱水,酱菜 1,黑龙江绥化市朝鲜族泡菜, 2,广粤地区腊肠各种腊制品煲仔饭荔芋腊鸭煲南安腊鸭 3,湖南靖州县腌鱼腊鸭 4,徽州臭鳜鱼 5,安徽黔县腊八豆腐刀板鱼 黄山火腿咸肉 6,浙江金华火腿蜜汁上方 7,上海的三阳南货店经营各种腌制品腊肉等: 杭州酱鸭 上海腌笃鲜 温州黄鱼鲞xiang 宁波笋干 绍兴梅干菜梅干菜烧肉 8,上海醉虾醉蟹 9,福建霞浦紫菜 10,台湾云朴县乌鱼子 11,香港大奥海盐产地咸鱼虾膏虾酱 12,中原地区各种酱菜(腌萝卜,鬼子姜,辣椒,黄瓜各种蔬菜)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这一集最后一句“厨房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很是狗血啊。

超经典的二十四道花样面食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24道简单的面食。 一、老北京驴打滚 驴打滚用料:糯米粉150克(因为胖子不吃这个,所以我做的量比较少,如果吃的人多的话,可以适当加量)、150克清水、红豆沙馅、熟芝麻、椰蓉适量。 驴打滚做法: 1、取糯米粉150克放入盆中,再徐徐注入150克清水,其间不停用筷子搅拌,使糯米粉均匀吸收水分; 2、将结块的糯米粉用手团和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面团,再放入盆中稍稍压平; 3、将盆放入蒸锅中,用大火蒸制20分钟,从蒸锅中取出放至温热; 4、取适量椰蓉和熟芝麻备用; 5、保鲜膜上涂上一层色拉油,放入面团,在盖上一片涂油的保鲜膜,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片; 6、取掉上面的保鲜膜,在面片上面均匀地铺上一层豆沙馅; 7、从糯米皮一边卷起,直至完全卷成卷状; 8、用刀将卷好的糯米卷从中间切成两份,其中一份裹上一层熟芝麻,另一份裹上一层椰蓉,用刀切成小段即可。 正宗的驴打滚的做法外面裹的是熟的黄豆面,用熟黄豆面做的话,可以直接在面板上铺上熟黄豆面,再放入温热的糯米面团,上面再撒上一层熟黄豆面,用擀面杖擀成薄片即可。黄豆面和涂了油的保鲜膜一样,都是起到防粘的作用。 喜欢自己做豆馅,豆香更浓也更健康,豆馅的做法见豆馅馒头。以前觉得自己做豆馅很麻烦,其实掌握以关键的几点也很简单。一是要用清水泡好放入冰箱泡一晚,熟得快;二是加足量水大火煮开,小火煮一个小时。(至于水量的多少也不一定要按以前在书上看的加三倍的水,只要加足量的水,煮一个小时后豆馅软烂了,可以把多出来的水滤出来,拌入砂糖才炒干就行了,我现在加的水量一般都刚刚合适)。在书上看到日式红豆馅的做法,还要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煮红豆的水倒出去,为了去涩。不过我就一直煮,觉得豆香更浓更健康。如果想要红豆沙的话,可以用细筛网过筛,不过我喜欢吃这样的粗粗的红豆馅。想要详细做法的筒子,哪天我把书上的详细过程拍下来,可以借鉴,不过summer现在只用自

舌尖上的中国分集简介

舌尖上的中国分集简介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本集导入作为一个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是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毫无疑问,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所有的食物,在我们走进厨房,走向餐桌之前,先让我们回归自然,看看她给我们的最初的馈赠。本集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美食介绍 烤松茸油焖春笋雪菜冬笋豆腐汤 腊味飘香腌笃鲜排骨莲藕汤椒盐藕夹酸辣藕丁煎焖鱼头泡饼煎焗马鲛鱼酸菜鱼松鼠桂鱼侉炖鱼本集部分旁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 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

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舌尖上的中国DVD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都能见到冬笋。厨师偏爱它,也是因为笋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老包正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老黄和他的儿子在树江小溪边搭建一个炉灶,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开始。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老黄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洒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诺盐均匀的抹上,不施锥针,只用揉、压,以免破坏纤维。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判断,诺邓井盐仍然是食盐中的极品,虽然在这个古老的产盐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但我们仍然相信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珍贵礼物。圣武和茂荣是兄弟俩,每年9月,他们都会来到湖北的嘉鱼县,来采挖一种自然的美味。这种植物生长在湖水下面的深深的淤泥之中,茂荣挖到的植物的根茎叫做莲藕,是一种湖泊中高产的蔬菜——藕。作为职业挖藕人,每年茂荣和圣武要只身出门7个月,采藕的季节,他们就从老家安徽赶到有藕的地方。较高的人工报酬使得圣武和茂荣愿意从事这个艰苦的工作。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这不是因为天冷好挖藕,而是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藕的价格就会涨。整整一湖的莲藕还要采摘5个月的时间,在嘉鱼县的珍湖上,300个职业挖藕人,每天从日出延续到日落,在中国遍布淡水湖的大省,这样场面年年上演。今天当我们有权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本集导入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