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价抗精神病药是否有效

评价抗精神病药是否有效

评价抗精神病药是否有效
评价抗精神病药是否有效

评价抗精神病药是否有效,至少观察2-4周

全网发布:2011-08-04 08:34 发表者:颜文伟(访问人次:4028) 我曾经再三说明: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取决于:1)剂量是否足够?2)用药时间(疗程)

是否够长?

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主张:奥氮平也好、氨磺必利也好,都应该尽可能‘一步到位’。因为如果剂量不够的话,吃药时间再久也没有用。即使剂量够了,也要观察2-4周,才能评价是否有效。我在这里举一个例:有一位病家给患者吃了奥氮平20毫克,4、5天后觉得尚未好转,就加了阿立哌唑15毫克。再过5、6天,还是没有见效,就把阿立哌唑加到30毫克。第2天病情立刻有所好转。病家就以为是阿立哌唑的功效。我告诉她:出现疗效的日子正好是在应用奥氮平20毫克后的2周,而是在应用阿立哌唑30毫克后的第2天。从临床药理学的原理看来,这个功效,不应该归于阿立哌唑,因为它的足量应用只有1天、还不到2周;所以当然应该归功于奥氮平,因为20毫克已经吃了2周。不少病家搞不清这个关系,往往会‘贪天之功以为己功’地、把疗效归于别的无关的因素或药物。再举一个例:有一位病家给患者吃了奥氮平20毫克,第2天,患者的幻听更见严重,大吵大闹,于是家长就认为是奥氮平加重了疾病,立刻停药。其实,只有1天,奥氮平的疗效还没有出现呢,这是疾病本身的病情波动,与药物没有任何关系。可以这么说,迄今还根本没有任何一种抗精神病药会加重病情,充其量、最多只是疗效不够好而已。

所以,奉劝各位病家:1)尽可能‘一步到位’地应用奥氮平或氨磺必利。也就是说,尽可能在1周内把奥氮平加到20-30毫克,氨磺必利加到1200毫克。因为它们没有严重的副反应,这样的‘一步到位’,可以节省时间、节省费用。2)每次更改药物剂量,就得重新观察2 -4周。如果时间不够,就不能肯定或否定增加药量的效果。基于同样的道理,增加另一种

药物,也得观察2-4周以上,才能予以定论。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舒必利: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轻。因为口服后吸收不十分可靠、因人而异,故疗效较不不乱。治疗剂量为600到1400毫克。女性服用后,往往泛起月经异常。 2、氟哌啶醇: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往往被认作是尺度的抗精神病药。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TD的可能性好像也比氯丙嗪较多。治疗剂量为6到20毫克。 3、奋乃静:疗效不见得比氯丙嗪更好,只是嗜睡较轻。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肝功能异常较少。治疗剂量20到60毫克。 4、氯丙嗪:是最老牌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很广泛,所以副反应比较多。嗜睡较多,锥外副反应不太严峻。治疗剂量是天天400到600毫克。服药久了,有的会泛起肝功能异常。 以上这些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因为有泛起各种副反应的可能,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往往逐步增加剂量,以期逐步适应。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齐拉西酮:治疗剂量为80到160毫克。疗效不理想,锥外副反应不少。对心脏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必需予以留意。长处是体重增加较少。 2、阿立哌唑:疗效不理想,副反应较少。治疗剂量10到30毫克。加大剂量后可否增加疗效,没有研究可以作此证实,所以谁也不敢超过30毫克。

《药物化学》经典作业最新版本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物化学》课程作业答案(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绪论、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一、名词解释: 1.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化学学科,由生物学、医学和化学等学科所形成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 2.先导化合物: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特定药理活性,明确的化学结构并可望治疗某些疾病的新化合物。 3.脂水分配系数:即分配系数,是药物在生物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水相中物质量浓度之比,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4.受体:使体内的复杂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可以识别活性物质,生成复合物产生生物效应。 5.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一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原子、基团或片断的价电子的数目和排布,可产生相似或相反的生物活性。 6.药效团:某种特征化的三维结构要素的组合,具有高度结构特异性。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识别生成药物受体复合物的能力。 8.药物代谢:又称药物生物转化,是指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出体外。 9.第Ⅰ相生物转化:是指药物代谢中的官能团反应,包括药物分子的氧化、还原、水解和羟化等。 10. 第Ⅱ相生物转化:又称轭合反应,指药物经第Ⅰ相生物转化产生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除体外的轭合物。 11. 前药:是指生物活性的原药与某种化学基团、片断或分子经共价键形成暂时的键合后的新化学实体,本身无活性,到达体内经代谢,裂解掉暂时的运转基团,生成原药,发挥生物活性。 12. 内在活性:是表明药物受体复合物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的能力,激动剂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范新印 1、过度镇静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 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可乐定(0.1 mg或0.2 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有报道氯氮平可以改善迟发性运动障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可发生在治疗的任何时期,低剂量起始或药物剂量滴定速度缓慢常可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症,可以合并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等治疗;静坐不能(严重的运动性不安),可通过降低药物剂量或者使用B受体拮抗剂治疗;合并使用抗焦虑药物可以控制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急性激越。 5、泌乳素水平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常引起泌乳素水平升高及高泌乳素血症相关障碍如闭经和溢乳、性功能改变。舒必利多见,高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也较常见。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也可导致催乳素水平增高及相关障碍。奥氮平也有暂时性催乳素水平升高(呈剂量依赖性)的报道。氯氮平、奎硫平对血浆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影响。该不良反应发生与药物拮抗下丘脑一垂体结节漏斗区DA受体有关。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可通过减药、停药、中药、DA激动剂和激素治疗。 6、体温调节紊乱(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影响) 多见于氯氮平治疗者。氯氮平治疗头3周,部分患者出现良性发热,最多持续至治疗第10天左右。体温增高一般不会超过1℃或2℃,继续治疗几天后可恢复正常,没有临床意义。但是,偶尔也可见到体温超过38.5℃,需要监测血常规,停止氯氮平治疗。同时要鉴别诊断是药源性发热、并发感染或是继发于粒细胞缺乏症的感染,脱水、高热、休克、严重木僵或可能是恶性综合征的症状。曾出现过高热的患者可以再次给药,但加量要缓慢。如果仍然出

抗精神类药物

常见药品、常见的抗精神病药:泰尔登、高抗素(氯噻吨)、氯丙嗪、甲硫达嗪(利达新,硫利达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哌啶醇癸酸酯(安度利可)、氟奋乃静癸酸酯、安乐嗪棕榈酸酯、舒必利、洛沙平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维思通(利培酮)、再普乐(奥氮平)、思瑞康(奎硫平)、氯氮平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不良反应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以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有严重的全身感染时禁用,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既往同种药物过敏史也禁用。白细胞过低、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慎用。 1.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肌张力障碍 呈现不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张和脊柱侧弯等。 (2)静坐不能 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 (3)类帕金森症 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和神经功能紊乱。 (4)迟发性运动障碍 以不由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为主要特征。 2.其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恶性综合征 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2)癫痫发作 3.自主神经的副作用口干、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和便秘。 4.代谢内分泌的副作用 (1)催乳素分泌增加 (2)体重增加 5.精神方面的副作用过度镇静 6.其他:肝损伤 7.过量中毒

抗躁狂症药(antimania drug)又称心境稳定剂(mood stabilizer),不是简单的抗躁狂,而有调整情绪稳定作用,防止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是对躁狂症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发作的药物,专属性强,对精神分裂症往往无效。 目前所指的抗躁狂症药,实际上只有锂盐一类,最常用的是碳酸锂。氯丙嗪、氟奋乃静、氟哌丁醇和氯氮平等,虽然也常用来治疗躁狂状态,但按其主要用途划分,应归于抗精神病药。卡马西平、硫酸镁及某些钙通道阻滞剂,有时也用作躁狂症的治疗,但他们分属于抗癫痫及心血管药物。近年来发现,碳酸锂不仅可以治疗躁狂症,还可以预防躁狂抑郁的复发,因而成为十分重要的精神药物之一。 具有抗躁狂作用的其他药物 1.抗精神病药:其中以氯丙嗪、氟哌啶醇的疗效最好,三氟噻吨癸酸酯(flupenthixol da-canoate)兼有抗躁狂和抗抑郁作用。氯氮平的镇静作用可使许多患者的兴奋、攻击冲动行为等症状得以迅速控制,并很少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也用于治疗急性躁狂症患者。 2.抗癫痫药:卡马西平(xarbamazepine,Tegretol)的抗躁狂作用及预防郁症复发的效果和锂盐相仿,对锂盐疗效差的频发循环也有效,锂盐治疗失败的病例,改用卡马西平后获效。治疗剂量为400~800mg/d,需分次服用。副作用较少,如出现嗜睡、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和复视时,提示剂量过高。偶见皮疹。 近年来,有用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报告。 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常见的第一代抗抑郁药物有两种,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常用药物有丙咪嗪(im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多虑平(doxepine),氯丙咪嗪(Chlorimipramine)等,治疗剂量为50~200mg/d。主要适用于内因性抑郁症及其它疾病中出现的抑郁症状。还可用于治疗症及惊恐发作。严重心、肝、肾疾患和青光眼患者禁用,老年、孕妇、前列腺肥大及癫痫患者慎用。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MAOI)是最早出现的抗抑郁药,主要通过抑郁制单胺氧化酶(MAO),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递质的破坏,增加突触间隙内的浓度,起到提高情绪的作用。由于MAOI的副作用较多,抗抑郁效果不及TCA,近20年来已逐渐被TCA取代。 三)四环类抗抑郁药(tetracyclica)代表药物是麦普替林(maprotiline)疗效与TCA 相似,但具有奏效快、副作用少、抗抑郁作用谱广等优点。因其对心脏毒性较小,病人对该药的耐受性较好,更适用于老年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患者。 用药方法同TCA,最高日量为200mg。

精神科常用药物

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氯丙嗪:(50mg)治疗剂量:一日8—12片(400—600mg)【适应症】1、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2、止吐,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不良反应】1、常见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 2、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或心电图改变。 3、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4、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5、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 6、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害或阻塞性黄疸。 7、少见骨髓抑制。 8、偶可引起癫痫、过敏性皮疹或剥脱性皮炎及恶性综合征。 氯氮平(25mg) 【适应症】1、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 2、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 3、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不良反应】1、镇静作用强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较多,、常有头晕、无力、嗜睡、多汗、流涎、恶心、呕吐、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常见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 3、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可引起脑电图改变或癫痫发作。 4、也可引起血糖增高。 5、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及继发性感染。 治疗头3个月内应坚持每周1—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后定期检查。 利培酮片(1mg)起始1-2mg,最大不超过10 mg.【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感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口干。 2、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3、偶尔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的症状。 4、可引起体重增加。 舒必利(0.1g) 【适应症】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对抑郁症有一定疗效。其它作用有止吐。 【不良反应】1、常见有失眠、早醒、头痛、烦躁、乏力、食欲不振等。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排尿困难与便秘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2、剂量大于一日600mg时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3、较多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体重增加。 4、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和肝功能损害。 5、少数患者可发生兴奋、激动睡眠障碍或血压升高。 6、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译文)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部分激动还是受体功能选择性? Richard B. Mailman ;Vishakantha Murthy 摘要 描述药物通过单个受体引起显著不同的信号传递被称为功能选择性(例如完全激动剂作用于一条通路,而拮抗剂作用于第二条通路)。最近已经得到普遍认识,这一现象影响到对某些药物作用机制的解释,并且与开发药物有关。这一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临床领域之一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是根据临床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的。起初的抗精神病药物例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被称为典型或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它们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和引起许多副作用(锥体外系和内分泌的),由于其对多巴胺D2 的高度亲和力。后来开发的药物例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及其它药物避免了神经学副作用,被称为非典型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这些化合物从作用机制上被分为D2 与 5-HT2A 高度亲和力拮抗剂;D2 、5-HT2A 和其他神经递质中度亲和力拮抗剂。目前已经得到批准的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被认为其有选择性D2 部分激动作用或D2 功能选择性。虽然部分激动作用是得到广泛接受的机制,但是现有的资料与这一机制不相一致。相反,D2 功能选择性的假说能够解释阿立哌唑所有当前的资料,而且对于发现非完全性D2拮抗作用的化合物有作用。 关键词:功能选择性,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受体机制,G 蛋白偶联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按受体,药物作用 A.第一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偶然观察到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最终导致发现这些药物的抗精神病作用是由于抗多巴胺作用。随后,开发了许多抗精神病药物,像氯丙嗪一样,主要作用为多巴胺D2 受体拮抗剂。这一类型的药物(最初称做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现在叫做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各种不同的化学结构。根据每日平均剂量,可以将这些典型药物分类为高效价、中效价或低效价药物,其临床效能通常与D2 受体的亲和力高度相关。因此,

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的治疗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抗精神病作用,即抗幻觉、妄想作用和激活作用;(2)非特异性的镇静作用;(3)预防疾病复发作用。 目录 1药物的治疗作用 2分类 3常见药品 4适应症与禁忌症 5不良反应 6作用机制 药物的治疗作用 包括三个方面:(1)抗精神病作用,即抗幻觉、妄想作用和激活作用;(2)非特异性的镇静作用;(3)预防疾病复发作用。 分类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按药理作用可分为两类: 1、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代表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按其临床作用特点又分为低效价和高效价两类。前者以氯丙嗪为代表,镇静作用强,副作用明显,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较大,用药剂量较大;后者以氟哌啶醇为代表,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镇静作用较弱、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小、治疗剂量较小。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剂量较小,出现某些副作用的情况较少,对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疗效较传统抗精神病药好。但大多价格昂贵。代表药物有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地平等。 按化学结构分为四类: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及其他。 常见药品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泰尔登、高抗素(氯噻吨)、氯丙嗪、甲硫达嗪(利达新,硫利达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哌啶醇癸酸酯(安度利可)、氟奋乃静癸酸酯、安乐嗪棕榈酸酯、舒必利、洛沙平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维思通(利培酮)、再普乐(奥氮平)、思瑞康(奎硫平)、氯氮平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以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有严重的全身感染时禁用,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既往同种药物过敏史也禁用。白细胞过低、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慎用。 不良反应

药物化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2)

1.环丙沙星的临床用途是治疗呼吸道感染。 2.环磷酰胺属于氮芥类烷化剂,甲氨蝶呤是叶酸类拮抗剂。 3、当分子结构中引入极性大的羧基、羟基、氨基时,则药物的水溶性增大,脂水分配系数减小。 4.在磺胺类药物分子中芳伯氨基与磺酰胺基在苯环上必须处于对位,在喹诺酮类药物分子中的6位引入氟原子可大大增加抗菌活性。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抗溃疡 16、青蒿素是我国学者子黄花蒿中分离出的具有强效抗疟作用的药物,其分子 中的过氧键是必要的药效团。 1.通过I相代谢可使药物分子引入或暴露出(B) A.羟基、卤素、巯基 B.巯基、羟基、羧基 C.羟基、硝基、氰基 D.烃基、氨基、巯基

2.具有二氢吡啶衍生物结构的抗心绞痛药是(A) A.硝苯地平 B.硝酸异山梨酯 C.吉非罗齐 D.利血平 3.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B) A.体内代谢较快 B.易溶于水 C.抗疟活性比蒿甲醚低 D.对脑疟有效 4.下列对脂水分配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C. 5. A. C. 6 A. C. 7 A. C. 8 A. 9 A.硬药 B.前药 C.原药 D.软药 10、从植物中发现的先导物的是(B) A.二氢青蒿素 B.紫杉醇 C.红霉素 D.链霉素 11、硫酸沙丁胺醇临床用于(D) A.支气管哮喘性心搏骤停 B.抗心律失常 C.降血压 D.防治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型支气管炎 12、血管紧张素(ACE)转化酶抑制剂可以(A) A.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B.阻断钙离子通道 C.抑制体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D.阻断肾上腺素受体 13.下列药物中为局麻药的是(E) A.氟烷 B.乙醚 C.盐酸氯胺酮 D.地西泮 E.盐酸普鲁卡因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一、概念与发展历史 (一)概念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靶症状 ⒈ 焦虑抑郁; ⒉ 阳性症状 ⒊ 阴性症状; ⒋ 认知症状; ⒌ 攻击敌意。 (三)多巴胺假说 ⒈ 苯丙胺致精神病; ⒉ 溴隐亭致精神病; ⒊ 早期抗精神病药均有 D2,受体拮抗作用; ⒋ 无 EPS(锥体外系反应),无疗效; ⒌ 高效价药物也具有较高的 EPS 发生率。 四)背景 氯丙嗪(1952)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运动障碍等)。 (五)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⒈ ECT(电抽搐治疗) 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甲硫达嗪、洛沙平。 ⒊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齐哌西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 二、作用机制、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传统)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中枢 D2 受体; ⒉ 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⒊ 高效价:氟哌啶醇; ⒋ 中效价:奋乃静; ⒌ 低效价:氯丙嗪。 (二)(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5-羟色胺与多巴胺拮抗剂(serotonic dopamine antagonists,SDA),同时拮抗DA 与5-HT 而产生抗精神病药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舍吲哚(sertindole); ⒉ 多受体作用拮抗剂:氯氮平、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 ⒊ 选择性 D2/D3 拮抗剂:阿米舒必利(amisulpride);⒋ 多巴胺受体部分拮抗剂:阿立哌唑(aripiprazloe)。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作者:————————————————————————————————日期: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首先要强调的是精神分裂症的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因为这时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疗效最好、所需剂量也小,如果能获得有效治疗,病人复原的机会最大,长期的预后也最好。所以对于初发病人的治疗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要强调尽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疗程:?1.急性期治疗:急性治疗,在用药治疗的头2周内达到有效剂量,直到症状控制,一般需要6~8周。本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力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重建和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2.恢复期治疗:巩固治疗,继续急性期治疗的有效剂量,巩固治疗一般要3~6月,本期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对病人的应激,降低复发可能性和增强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稳定期治疗:即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剂量通常比有效剂量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剂量可减至有效剂量的1/2左右,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除外)通常采用有效治疗剂量或略低于有效剂量维持。? 维持治疗的时间在当前尚没有公认的标准,但需要维持治疗却是大家所公认的。 --John Kane主张,首发病人5年,复发病人终生。?--Csernansky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终生治疗。 --Ben(1981年)提出,维持治疗的时间因人而异:对于急性发病、症状持续短暂(不足三个月)、经及时系统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波动者,6~12月左右;首次发病应维持2~3年;第二次发病者应维持5年;3次或3次以上者或经各种治疗症状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者应考虑终生维持治疗。?--美国《综合精神病学教科书第七版》:首次发作者药物维持1~2年;多次发作者药物维持至少5年;具有自杀、暴力或攻击行为者药物维持更长。 药物维持治疗的目的:预防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阴性症状的治疗)、减轻或减少副作用。?4.停药:缓慢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妊娠妇女的精神药物使用 鉴于许多药物可以自由地通过胎盘,所以在用药前应考虑以下几点: 1.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的发育是绝对安全的。 2.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多于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在孕期用药。若有可能,在怀孕早期(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3?.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发生在母亲身上的药理作用不同。 4.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迟发的不良反应。5?.孕期药物的代谢比非孕期明显减慢。 6.禁止在孕妇身上使用已证明有致畸性的药物。7?.禁止在孕期试验性用药。?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FDA)将孕妇对药物的副反应分为以下几档: ?A档(孕A):经过对照研究在头三个月未能发现问题。?B档(孕B): 动物试验未发现问题,但尚缺乏人体研究数据;或动物试验虽然有阳性发现,但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品

氯氮平(clozapine) 氯氮平是20世纪60年代末被开发成功的第一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受体结合特征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有很大不同。对于多巴胺系统,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对纹状体D2受体的占有率至少在60%,而氯氮平对D2受体的平均占有率只有20%。离体实验研究表明,氯氮平对D4受体的亲和力比对D2受体强10倍左右,并可与D1,D3和D5受体结合。氯氮平对非多巴胺受体也有广泛影响,尤其是对5-HT 受体,包括对5-HT2、5-HT3及最近发现的5-HT6和5-HT7受体亚型都有一定的亲和力。 初期的对比研究表明,氯氮平与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疗效相当或较之更优。尽管氯氮平也有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镇静、降低惊厥阈、心动过缓和肝炎等,但由于其很少引起EPS,因而比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耐受性更好。只是在1974年报道了氯氮平可引起1%的病人发生致死性的粒细胞缺乏症及10%的病人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而被撤出市场。 但是,氯氮平对于目前的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却很有效。一项多中心双盲试验研究表明,以氯氮平治疗其他抗精神病药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使1/3的病人症状得以明显改善。而目前虽然已有许多新的抗精神病药与氯氮平具有相似的药理特征,但当以双盲试验直接比较这些药物与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阳性症状的缓解作用时,却发现没有哪种药物能比氯氮平更有效。因此,在进行严格血液学监测的条件下,该药目前仍是治疗这类难治性精神分裂

症病人的首选药。此外,氯氮平也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别对于注意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 利培酮(risperidone) 利培酮是苯并异恶唑类衍生物,为氟哌啶醇与利色林的化学结构组合而成。对D2受体和5-HT2受体的亲和力都比对氯氮平强,对α1、α2和H1受体也有较低亲和力。利培酮在较低剂量即可改善阳性和阴性症状,而在高剂量也可引起EPS。其最佳剂量为≤6mg·d-1,大于6-8mg·d-1剂量时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加重而难以耐受,EPS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具有中等程度的疗效,与传统杭精神病药疗效相似,但弱于氯氮平的疗效。利培酮也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奥氮平(olanzapine) 奥氮平是三苯二氮卓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药理特征与氯氮平都很相似,但不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它与5-HT2A和M1受体亲和力较高,而与D1、D2、H1、α1受体也有较低的亲和力。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改善作用,对阴性症状的作用尤其明显。但其只对原发性阴性症状有效,而对继发性阴性症状无效。在长期疗效观察中,奥氮平降低精神分裂症长期复发率的作用比氟呱咙醇等典型抗精神病药更强。 奎硫平(quetiapine) 与氯氮平一样,奎硫平也是一种D2/5-HT受体阻断剂,也有多受体作用特征,但整体效价强度比氯氮平低。该药对5-HT2A、α1和H1受

药物化学总结

药物化学重点总结 给结构写名称和作用靶点(10*1分)单独列出 给通用名写结构(5*1分)单独列出 选择(20*1)构效关系重点 填空(30个空*0.5分) 简答(4-5道,20分) 合成(2-3个,10分)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药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产生药效的两个主要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药效团:药效团是与受体结合产生药效作用的药物分子中在空间分布的最基本的结构特征(三维结构) 2、药动团:是指药物结构中决定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且参与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基团。(与药效团以化学键结合,是药效团的载体) 3、天然氨基酸:L-氨基酸或二肽在体内可被主动转运,可作为药动基团连接于药效团上,以利于其吸收和转运。 4、毒性基团:是指药物分子中产生毒性以及致突变或致癌等作用的结构基团。(毒性集团一般都有亲电性质,与体内核酸,蛋白交联)其药物分子中的主要亲电基团: ①含有环氧类的基团 ②可生成正碳离子的基团 ③β-内酯及醌类的基团 ④烷基硫酸酯或磺酸酯及β-卤代硫醚类的基团 ⑤N-氧化物、N-羟胺、胺类以及在体内可转化为含胺类的基团等。 5、药物生物转化反应

①Ⅰ相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羰基的还原反应硝基和偶氮基的还原反应) ②Ⅱ相反应:结合反应:1.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最常见、最重要) 2.与硫酸结合 3.与谷胱甘肽结合 4.与乙酰基结合 5.与甲基结合 6、前药:是一类经结构修饰将原药分子中的活性基因封闭起来而本身没有活性的药物。 进行前药修饰的作用(一般出选择): ①改善药物的吸收性②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③提高药物的选择性④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⑤提高药物的水溶性⑥降低药物的刺激性⑦消除药物的不良味觉⑧发挥药物的配伍作用 7、软药:软药是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设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 8、电子等排体: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的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具有相似立体和电子构型的基团。如亚甲基与氧原子 9、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又能产生相似生物学活性的基团或分子。 第三章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物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咪唑并吡唑类 一.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奥沙西泮,阿普唑仑) 结构特征为具有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骈合的苯二氮卓类母核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一)药源性精神症状(即矛盾反应)▲▲▲▲▲ 1、主要表现 (1)过度镇静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病从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 (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 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 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3次/日。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并症。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1、主要表现 (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隆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 (1)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安坦)来治疗观察。 (2)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①安坦2mg,2次/日。②海俄辛0.3mg,肌注,2次/日。③苯甲托品1mg,3次/日。④金刚烷胺100mS,2次/日。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主要表现 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 (1)停药或换药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抗精神病药物分类及用法

. 抗精神病药物分类及用法 治疗分裂症药物:用于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阳性症状(如 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孤僻少语) 利培酮 1mgX20片,治疗量2-3mg bid po 富马酸喹硫平 0.1X60片,治疗量0.2 bid po 氯丙嗪 50mgX100片,治疗量200-300mg bid po 奋乃静 4mgX100片,治疗量8-12mg bid po 氯氮平 25mgX100片,治疗量50-100mg bid po 舒必利 0.1X100片,治疗量0.1-0.3 bid po 长效针剂:葵氟奋乃静 25mg im 20天到一个月一次 长效药物:五氟利多片 20mgX24片,20mg-40mg每周一次 控制急性症状(如冲动,行为紊乱)药物: 氟哌啶醇注射液 10-15mg im bid 缓解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如流口水,手抖,吞咽困难、运动迟缓静坐不能)药物:针剂:氢溴酸东莨菪碱(海俄辛) 0.3mg im bid 口服药:盐酸苯海索(安坦) 2mg bid po 抗躁狂药物(情绪稳定剂):用于治疗躁狂症,和躁狂抑郁交替发作的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对反复发作抑郁症也有预防作用。 碳酸锂 0.25X100片,0.25-0.75 bid po, 丙戊酸钠 0.1X100片,0.1-0.2 bid po 卡马西平 0.1X100片,0.1-0.2 bid po 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舍曲林 50mgX14片,50-100mg 晚上服,一日一次 西酞普兰 20mgX14片,20-40mg 早晨服,一日一次 帕罗西汀 20mgX14片,20-40mg 晚上服,一日一次 马普替林 25mgX40片,25-50mg bid po 阿米替林 25mgX40片,25-50mg bid po 氯米帕明 25mgX40片,25-50mg bid po 小剂量抗焦虑,大剂量治疗失眠药物: 针剂:氯硝西泮 1mg im bid或2mg im qn 口服剂:氯硝西泮 2mgX100片,2-4mg bid po 阿普唑仑 0.4mgX 100片,0.4-0.8mg bid po 1 / 1'.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由于抗精神病药对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通路D2受体过度拮抗所引起的一组不良反应。研究发现当多巴胺D2受体的阻断或药物对D2受体的占有超过78%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包括了四种表现: 1、急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如双眼上翻,颈强直、闭口困难,吐字不清等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肌注东莨菪碱进行缓解,可以应用苯海索等缓解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 2、静坐不能,是一种内源性紧张和不安感,以及主观要求不断运动的需要,一些患者甚至感到被一种外来的力量所驱使。焦虑和不适是常见的合并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选择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和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等有效,而抗胆碱能药通常无效。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或选用锥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 3、类帕金森症,主要表现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这种情况一般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安坦或者药物减量或换药。 4、迟发性运动障碍,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是指长期,一般指在1年以上,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另种锥体外系副作用,老年及脑器质性病患者较多见。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

碍者。临床特点为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有的表现为口唇及舌重复地不可控制地运动如吸吮、鼓腮、咀嚼舐舌等。有的表现为无目的的抽动,如舞蹈样动作、捻丸动作、上肢抛球样动作。有的则表现为全身躯干运动不协调,呈角弓反张,全身左右摇摆等。以上症状均于睡眠时消失,情绪紧张激动时加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原因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功能相对增高所致。抗精神病药对多巴胺受体有阻滞作用,突触后的多巴胺受体长期被药物阻滞,处于去神经增敏状态,对多巴胺变得更为敏感,因此在抗精神病药减量或停用时,诱发或使症状加重。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首先就是减药,患有椎体外系反应小的并且停用一些抗胆碱能药物,临床上可以使用异丙嗪或安定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 (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在心血管系统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心律不齐和低血压较常见。特别是吩噻嗪类药物最为明显,氟哌啶醇在这方面的影响则较少,故更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三)认知损害 抗精神病药对患者的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过度镇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受损和谵妄等。药物的抗组胺和抗胆碱能作用可能是导致过度镇静和迟缓精神状态的原因。 过度镇静在传统的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中十分常见,一般在治疗早期,症状表现较为严重,当患者逐渐耐受后有所改善。对需要进行如驾驶、机械操控或高空作业的患者,用药前应充分告知建议暂停相

精神药理学

精神药理学 一、多巴胺(DA) 1.多巴胺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于黑质、中脑腹侧被盖区、下丘脑等部位的DA神经元内。 2.多巴胺及其受体与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病 精神分裂症患者DA能神经元功能亢进,D2受体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明确相关;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和DA合成减少。奖赏通道DA激活可强化服药行为,导致药物滥用。 3.多巴胺及其受体与精神药物 【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主要阻断D2受体;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通过拮抗D2受体和5-HT受体等多种受体起作用,增强了抗精神病作用,减少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的辅助药物,促进DA的释放。 【D1样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可卡因依赖。 二、5-羟色胺(5-HT) 1.5-羟色胺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脑干和中缝核。 2. 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精神药物----【5-HT及其受体与抗抑郁药】 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及新型抗抑郁药SSRIs等——通过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对5-HT的再摄取发挥作用。曲唑酮为SARIs类抗抑郁药——除抑制5-HT的再摄取外,对5-HT2A受体也有拮抗作用。米塔扎平——对5-HT的作用具有独特性,既可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浓度改善神经传递,又可拮抗突触后膜5-HT2和5-HT3受体,从而增强5-HT1A受体的神经传递,故较少引起焦虑、性功能障碍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米安色林为NARIs类——对5-HT2和5-HT3受体也具有拮抗作用。 3.【5-HT及其受体与抗精神病药】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除了阻断D2受体外,对5-HT2A受体也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三、去甲肾上腺素(NE) 1.去甲肾上腺素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位于脑桥和延髓。蓝斑核是NE能神经元比较集中的部位,并广泛投射至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等部位。 四、γ-氨基丁酸(GABA) 1.γ-氨基丁酸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广泛,黑质是GABA 密度最高的脑区。 2.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与精神药物 【苯二氮卓类】通过直接与GABAA受体结合激活GABA能神经通路,增强GABA能抑制突触传递的效应。【巴比妥类】的中枢抑制作用与激活GABAA受体有关。癫痫患者的发病与GABA 水平过低有关。【加巴喷丁】通过增加神经胶质细胞GABA的释放而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巴氯芬】是目前唯一应用与临床的作用于GABAB受体的药物,该药是GABAB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作为肌松剂用于缓解神经疾病的痉挛状态。 五、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区别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主要适应证有精神分裂和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分裂与精神病、躁狂发作、躯体疾病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病性症状、妄想型障碍等。其局限性为:1)不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2)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一般疗效不佳,甚至可引起阴性症状;3)部分患者的阳性症状不能有效缓解;4)引起椎体外系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较多;5)患者依从性较差。

(完整版)精神性疾病常用药

精神性疾病常用药物 奥氮平 功能主治:精神分裂症和其它有严重阳性症状(例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敌意和猜疑)和/或阴性症状(例如:情感淡漠、情感和社会退缩、言语贫乏)的精神病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奥氮平亦可缓解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常见的继发性情感症状。奥氮平长期服用对身体影响很大,不建议长期服用奥氮平。 用法用量:剂量范围在每日5毫克至20毫克之间。推荐起始剂量和常规治疗剂量为每日10毫克。维持剂量应为最小有效剂量,一般亦为10毫克,但应定期评估。超过每日15毫克的用药,应进行临床评估。超过每日15毫克的用药,应进行临床评估,严重肾功能损害或中度肝功能损害者,起始剂量为5毫克,剂量递增为每次5毫克,间期至少一周。 氯氮平(抗精神失常药) 功能主治:控制精神病的幻觉、妄想和兴奋躁动效果较好,故可用于兴奋躁动病人,一般4-5日可见效。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用法用量: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首次剂量为一次25mg,一日2~3次,逐渐缓慢增加至常用治疗量一日200~400mg,高量可达一日600mg。维持量为一日 100~200mg。 禁忌症:严重心、肝、肾疾患、昏迷、谵妄、低血压、癫痫、青光眼、骨髓抑制或白细胞减少者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氯丙嗪(冬眠灵) 功能主治:是第一个抗精神病药,开创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历史。 用法用量:(1)口服,成人充分治疗剂量通常为每日200—800mg,分次服用。依治疗所需和耐受情况逐渐递增给药。对年老或体弱者更应从较小剂量开始,以后根据耐受情况徐缓增加药量。(2)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肌内注射每次可使用25—50mg。 治疗严重兴奋躁动时,可根据需要和耐受情况隔数小时重复用药一次。静脉注射也可使用25—50m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mg/ml,然后以每分钟不超过1mg的速度缓慢注入。目前多数采用静脉滴注而避免静脉注射,以免意外。对年老或体弱者均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注射时尤应注意耐受情况,缓慢给药。 禁忌症:有癫痫史者、昏迷患者、严重肝功能损害者禁用。不能与肾上腺素合用,以免引起血压急剧下降。 舒必利 功能主治:抗精神病作用:抗木僵、退缩、幻觉、妄想及精神错乱的作用较强,并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无催眠作用。 用法用量:本品对淡漠退缩木僵抑郁幻觉和妄想症状的效果较好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开始剂量为一次mg (一片)一日~次逐渐增至治疗量一日~mg(-片)维持剂量为一日~mg(-片)止呕一次~mg(-片)一日~次 佳乐定 功能主治:本品为苯二氮卓类催眠镇静药和抗焦虑药,用于焦虑、紧张,激动,也可用于催眠或焦虑的辅助用药,也可作为抗惊恐药,并能缓解急性酒精戒断症状。对有精神抑郁的病人应慎用。 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抗焦虑,开始一次0.4mg,一日3次,用量按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